一种碳带及碳带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3920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带及碳带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碳带及碳带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条码打印机是一种专用的打印机。条形码打印机和普通打印机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条形码打印机的打印是以热为基础,以碳带为打印介质(或直接使用热敏纸)完成打印,这种打印方式相对于普通打印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实现连续高速打印。它所打印的内容一般为企业的品牌标识、序列号标识、包装标识、条形码标识、信封标签、服装吊牌等。然而碳带又是条码打印机在打印时非常重要的材料,一般来说,碳带的好坏,除了决定打印头的寿命还关系到打印的效果。碳带可以分为平压式与边压式,主要是针对市场上标签打印机的类型,一般大部分品牌是平压式打印头就用平压式碳带,少部分日本品牌的打印机用边压式打印头则用边压式碳带。良好的碳带,能够保护打印头,产生的效果可以准确的附着在纸张上面,不容易扩散,也不容易脱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碳带一般情况下在使用完成后会直接扔掉,很少会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即使有些人回收利用,但在采用碳带碳带回收装置处理碳带时也非常困难,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回收再利用的碳带以及处理碳带的碳带回收装置,最终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碳带及碳带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的碳带很难回收再利用、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包括带基,所述带基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覆有油墨层和背涂层;所述带基和所述油墨层之间还设置有脱离层,打印完成后便于使用过的带基进行油墨的回收和带基的重复回收利用;所述脱离层通过温度高于150℃的热加工方式粘结到所述带基上,温度低于150℃时,脱离层不会脱落;该碳带由于在带基和油墨层之间设置有脱离层,在打印过程中,由于打印机内部的温度最高不超过120℃,不会出现油墨脱离的问题;在回收的过程中,碳带碳带回收装置内部的温度高于150℃,因此脱离层能够直接从带基上脱落,不仅油墨能够被回收,带基也能够被重复利用,也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油墨层为可转印油墨,所述可转印油墨为碳粉、树脂、石蜡、硅油和助剂的混合物。进一步地,所述助剂为防反印剂、阻热剂和增滑剂的混合物。进一步地,所述背涂层包括保护层和润滑层,所述润滑层包覆于所述保护层的外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碳带回收装置,包括供应轴、回收轴和剥离装置;所述剥离装置包括第一离合片、第二离合片、摩擦部件、传动结构和第一芯轴,所述第一离合片与所述第一芯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片、所述摩擦部件和所述传动结构绕所述第一芯轴的轴线转动;在静止状态下,所述第一离合片和所述第二离合片相扣合;所述剥离装置上还设置有加热装置,保证剥离装置周围的温度高于150℃。进一步地,所述剥离装置上还安装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剥离装置周围的温度,若温度过高时,能够控制加热装置以达到理想的加热温度,具有节能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回收轴包括回收齿轮和第二芯轴,所述回收齿轮绕所述第二芯轴的轴线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片与所述第二离合片相扣合的面设置为波浪面,所述第二离合片与所述第一离合片相扣合的面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离合片相适配的波浪面,便于碳带的剥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片与所述第二离合片相扣合的面上分布有小凸点,所述所述第二离合片与所述第一离合片相扣合的面上分布有与所述小凸点适配的小凹槽,能够对碳带进行双重摩擦,剥离效果更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片与所述第二离合片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由于在带基和油墨层之间设置有脱离层,在打印过程中,由于打印机内部的温度最高不超过120℃,不会出现油墨脱离的问题;在回收的过程中,碳带碳带回收装置内部的温度高于150℃,因此脱离层能够直接从带基上脱落,不仅油墨能够被回收,带基也能够被重复利用,也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装置通过第一离合片、第二离合片和摩擦部件的设置能够提高碳带的剥离效果,由于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上的波浪面、小凸点和小凹槽的设置,能够对碳带进行双重摩擦和剥离,使碳带碳带回收装置的剥离效果更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带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带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基于图2所述的碳带回收装置的剥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基于图3所述的剥离装置的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的侧视图;图5为基于图4所述的第一离合片的主视图;图6为基于图4所述的第二离合片的主视图;图7为基于图2所述的碳带回收装置的回收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带基;11-背涂层;12-脱离层;13-油墨层;20-回收轴;21-回收齿轮;22-第二芯轴;30-供应轴;40-剥离装置;41-第一离合片;42-第二离合片;43-摩擦部件;44-传动结构;45-第一芯轴;46-加热装置;47-温控器;111-保护层;112-润滑层;411-小凸点;421-小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带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包括带基10,带基10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覆有油墨层13和背涂层11;带基10和油墨层13之间还设置有脱离层12,打印完成后便于使用过的带基10进行油墨的回收和带基10的重复回收利用;脱离层12通过温度高于150℃的热加工方式粘结到带基10上,温度低于150℃时,脱离层12不会脱落;该碳带由于在带基10和油墨层13之间设置有脱离层12,在打印过程中,由于打印机内部的温度最高不超过120℃,不会出现油墨脱离的问题;在回收的过程中,碳带碳带回收装置内部的温度高于150℃,因此脱离层12能够直接从带基10上脱落,不仅油墨能够被回收,带基10也能够被重复利用,也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油墨层13为可转印油墨,可转印油墨为碳粉、树脂、石蜡、硅油和助剂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助剂为防反印剂、阻热剂和增滑剂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背涂层11包括保护层111和润滑层112,润滑层112包覆于保护层111的外层。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碳带由于在带基10和油墨层13之间设置有脱离层12,在打印过程中,由于打印机内部的温度最高不超过120℃,不会出现油墨脱离的问题;在回收的过程中,碳带碳带回收装置内部的温度高于150℃,因此脱离层12能够直接从带基10上脱落,不仅油墨能够被回收,带基10也能够被重复利用,也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带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基于图2所述的碳带回收装置的剥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基于图3所述的剥离装置的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的侧视图;图5为基于图4所述的第一离合片的主视图;图6为基于图4所述的第二离合片的主视图;图7为基于图2所述的碳带回收装置的回收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碳带回收装置,包括供应轴30、回收轴20和剥离装置40;剥离装置40包括第一离合片41、第二离合片42、摩擦部件43、传动结构44和第一芯轴45,第一离合片41与第一芯轴45固定连接,第二离合片42、摩擦部件43和传动结构44绕第一芯轴45的轴线转动;在静止状态下,第一离合片41和第二离合片42相扣合;剥离装置40上还设置有加热装置46,保证剥离装置40周围的温度高于150℃。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剥离装置40上还安装有温控器47,温控器47与加热装置46电连接,用于控制剥离装置40周围的温度,若温度过高时,能够控制加热装置46以达到理想的加热温度,具有节能的效果。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回收轴20包括回收齿轮21和第二芯轴22,回收齿轮21绕第二芯轴22的轴线转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离合片41与第二离合片42相扣合的面设置为波浪面,第二离合片42与第一离合片41相扣合的面设置为与第一离合片41相适配的波浪面,便于碳带的剥离。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离合片41与第二离合片42相扣合的面上分布有小凸点411,第二离合片42与第一离合片41相扣合的面上分布有与小凸点411适配的小凹槽421,能够对碳带进行双重摩擦,剥离效果更佳。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摩擦部件43可以是具有摩擦性能的摩擦部件43,例如毛毡垫,也可以是其他能够跟随回收齿轮21转动,并给相邻位置上的部件以转动力的部件。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离合片41与第二离合片42的材质为金属材质。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碳带回收装置通过第一离合片41、第二离合片42和摩擦部件43的设置能够提高碳带的剥离效果,由于第一离合片41和第二离合片42上的波浪面、小凸点411和小凹槽421的设置,能够对碳带进行双重摩擦和剥离,使碳带碳带回收装置的剥离效果更佳。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包括带基10,带基10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覆有油墨层13和背涂层11;油墨层13为可转印油墨,可转印油墨为碳粉、树脂、石蜡、硅油和助剂的混合物。其中,可转印油墨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组分:碳粉55%、树脂20%、石蜡15%、硅油8%和助剂2%。助剂为防反印剂、阻热剂和增滑剂的混合物,防反印剂、阻热剂和增滑剂混合时的体积比为:0.8:0.8:0.6。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包括带基10,带基10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覆有油墨层13和背涂层11;油墨层13为可转印油墨,可转印油墨为碳粉、树脂、石蜡、硅油和助剂的混合物。可转印油墨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组分:碳粉60%、树脂18%、石蜡10%、硅油10%和助剂2%。助剂为防反印剂、阻热剂和增滑剂的混合物,防反印剂、阻热剂和增滑剂混合时的体积比为:0.8:0.8:0.7。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包括带基10,带基10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覆有油墨层13和背涂层11;油墨层13为可转印油墨,可转印油墨为碳粉、树脂、石蜡、硅油和助剂的混合物。可转印油墨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组分:碳粉62%、树脂17%、石蜡13%、硅油7%和助剂1%。助剂为防反印剂、阻热剂和增滑剂的混合物,防反印剂、阻热剂和增滑剂混合时的体积比为:0.9:0.9:0.8。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包括带基10,带基10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覆有油墨层13和背涂层11;油墨层13为可转印油墨,可转印油墨为碳粉、树脂、石蜡、硅油和助剂的混合物。可转印油墨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组分:碳粉63%、树脂17%、石蜡11%、硅油7%和助剂2%。助剂为防反印剂、阻热剂和增滑剂的混合物,防反印剂、阻热剂和增滑剂混合时的体积比为:1:1:0.7。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包括带基10,带基10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覆有油墨层13和背涂层11;油墨层13为可转印油墨,可转印油墨为碳粉、树脂、石蜡、硅油和助剂的混合物。可转印油墨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组分:碳粉65%、树脂16%、石蜡10%、硅油7%和助剂2%。助剂为防反印剂、阻热剂和增滑剂的混合物,防反印剂、阻热剂和增滑剂混合时的体积比为:1:1:0.8。脱粉率的比较:测试项目普通碳带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脱粉率1.00%0.95%0.92%0.90%0.88%0.90%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相较于普通的碳带而言,具有脱粉效率低的优点,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方随着碳粉量的增加,脱粉率逐渐降低,直至碳粉数量超过63%,脱粉率逐渐增加。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使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