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偿印刷滚筒圆柱度制造误差的机械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049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补偿印刷滚筒圆柱度制造误差的机械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支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补偿印刷滚筒圆柱度制造误差的机械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印刷行业中,印刷滚筒是印刷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对于印刷压力的保证和印品质量的提升起重要作用。在目前印刷滚筒的结构设计中,筒体部分通常呈圆柱形,实际生产时,印刷滚筒的筒体部分一般通过铸造和车床的结合进行加工,因而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印刷滚筒的圆柱度制造误差。当印刷机高速运转时,印刷滚筒的圆柱度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印刷滚筒接触区域的印刷压力分布情况和印刷滚筒本身及其附件的性能及使用寿命,在印刷的过程中,如果不对印刷滚筒圆柱度制造误差进行补偿不仅会加速刷滚筒本身及其附件的损耗,而且极大的影响了印刷产品的质量。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补偿印刷滚筒圆柱度制造误差的机械支承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补偿印刷滚筒圆柱度制造误差的机械支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补偿印刷滚筒圆柱度制造误差的机械支承装置,包括印刷滚筒,覆盖在印刷滚筒表面的橡皮布,以及位于印刷滚筒上方且与橡皮布直接接触的压印滚筒,所述印刷滚筒的辊轴两端均设有轴承座,且印刷滚筒通过轴承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座的下端中部设有连接有丝杆,且丝杆插设在螺母中,所述螺母的下端无缝连接有圆形套筒,且圆形套筒设置在套筒座内,所述螺母的底端与套筒座的顶端相抵,所述丝杆的一端依次贯穿螺母、圆形套筒和套筒座并延伸至套筒座的下端,所述套筒座的底部两端对称设有固定支脚,且两个固定支脚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上。

优选的,所述螺母与圆形套筒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圆形套筒的外径略小于套筒座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远离印刷滚筒的一侧表面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安装有水平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轴承座通过丝杆连接在螺母中,并在螺母的下端连接圆形套筒,再将圆形套筒设置在套筒座内,利用专门的工具来转动螺母,可带动圆形套筒在套筒座内转动,使得轴承座上升或下降,进而对印刷滚筒的一端进行抬高或降低,配合轴承座上的水平仪,维护人员可对印刷滚筒的倾斜角度进行快速精确的调整;再结合印刷滚筒的实际的印刷效果,来对印刷滚筒圆柱度制造误差进行有效的补偿,进而让印刷滚筒的印刷压力分布情况趋于均匀,使得印刷品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同时降低了机器本身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补偿印刷滚筒圆柱度制造误差的机械支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补偿印刷滚筒圆柱度制造误差的机械支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中:1印刷滚筒、2橡皮布、3压印滚筒、4轴承、5轴承座、6丝杆、7螺母、8圆形套筒、9套筒座、10固定支脚、11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2,一种补偿印刷滚筒圆柱度制造误差的机械支承装置,包括印刷滚筒1,覆盖在印刷滚筒1表面的橡皮布2,以及位于印刷滚筒1上方且与橡皮布2直接接触的压印滚筒3,其特征在于,印刷滚筒1的辊轴两端均设有轴承座5,且印刷滚筒1通过轴承4与轴承座5转动连接,轴承座5远离印刷滚筒1的一侧表面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安装水平仪,水平仪用于检测印刷滚筒1的辊轴的倾斜角度,轴承座5的下端中部设有连接有丝杆6,且丝杆6插设在螺母7中,螺母7的下端无缝连接有圆形套筒8,且螺母7与圆形套筒8一体成型,圆形套筒8设置在套筒座9内,圆形套筒8的外径略小于套筒座9的内径,避免机械运作时产生晃动,在对螺母7进行转动时,可带动圆形套筒8可在套筒座9内进行转动,螺母7的底端与套筒座9的顶端相抵,丝杆6的一端依次贯穿螺母7、圆形套筒8和套筒座9并延伸至套筒座9的下端,套筒座9的底部两端对称设有固定支脚10,且两个固定支脚10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11上。

本实用新型中,将轴承座5通过丝杆6连接在螺母7中,并在螺母7的下端连接圆形套筒8,再将圆形套筒8设置在套筒座9内,利用专门的工具来转动螺母7,可带动圆形套筒8在套筒座9内转动,使得轴承座5上升或下降,进而对印刷滚筒的一端进行抬高或降低,配合轴承座5上的水平仪,维护人员在调整时,可对印刷滚筒1的倾斜角度进行精确的控制;再结合印刷滚筒1的实际的印刷效果,来对印刷滚筒圆柱度制造误差进行有效的补偿,进而让印刷滚筒1的印刷压力分布情况趋于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