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353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移印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印机。



背景技术:

移印机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形态。在移印机中,形成有凹状的印刷图案的印版板(也称作印版)在墨盒的开口部的下侧往复移动。为了向凹状的印刷图案填充墨,而且在印刷图案的周围不残留墨,在墨盒的开口部的周围设有在印版板的上表面滑动的环形刮板。

在此,通过印版板和环形刮板互相挤压,利用环形板可靠地刮下印刷图案周围的墨。在专利文献1中是利用加压杆向下方按压墨盒。在专利文献3中是利用弹簧向下方按压墨盒。此外,在专利文献1、2中,环形刮板是陶瓷制品或者超级钢制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146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397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1778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使印版板和环形刮板互相挤压,以往的移印机采用向下方按压墨盒的结构。因此,移印机变为大型。也就是说,在以往的移印机中,存在低成本化、省空间化的改善余地(第一课题)。

此外,在移印机中,为了高精度地转印印刷图案,利用环形刮板可靠地刮下印版板上的印刷图案周围的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环形刮板是陶瓷制品或者超级钢制品,因此是非常硬的材质。因此,印版板和环形刮板有可能产生间隙。为了不产生间隙,需要印版板和环形刮板以非常大的力互相挤压。于是,印版板和环形刮板因早期磨损而需要早期更换(第二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任一个课题的移印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第一移印机)

第一移印机包括:墨盒,其在下方具有开口部;盒安装体,其设置在所述墨盒的下部,与所述墨盒形成为一体,在所述开口部的下方形成板收容空间;环形刮板,其以包围所述墨盒的所述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墨盒的下表面;印版板,其在上表面形成有印刷图案,该印版板以能够在所述板收容空间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所述印刷图案以能够在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和胶头附着位置(日文:パッド付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施力构件,其设置于所述盒安装体,对所述印版板朝向上方施力,将所述印版板的上表面按压于所述环形刮板;以及转印胶头(日文:転写パッド),其在所述胶头附着位置使存在于所述印刷图案的墨附着,将该墨转印于对象物。

采用第一移印机,施力构件设置于盒安装体,对印版板朝向上方施力,将印版板的上表面按压于环形刮板。由于印版板与墨盒相比为小型,因此,施力构件的施力即便小于像以往那样对墨盒向下方施加的力也是足够的。因此,能够谋求施力构件的小型化,结果能够谋求移印机的小型化。并且,通过将施力构件设为设置于盒安装体而对印版板施力的结构,能够使墨盒、盒安装体、印版板和施力构件单元化。由此,还能够使移印机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2.第二移印机)

第二移印机包括:墨盒,其在下方具有开口部;环形刮板,其由高分子材料形成为环状,以包围所述墨盒的所述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墨盒的下表面;印版板,其在上表面形成有印刷图案,以能够在所述墨盒的所述开口部的下方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所述印刷图案以能够在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和胶头附着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该印版板在使所述环形刮板变形的状态下与所述环形刮板接触;以及转印胶头,其在所述胶头附着位置使存在于所述印刷图案的墨附着,将该墨转印于对象物。

在第二移印机中,环形刮板由高分子材料形成。高分子材料的硬度低于陶瓷、超钢的硬度。因此,在印版板被按压于环形刮板的状态下,环形刮板仿效印版板的表面形状地进行变形。也就是说,高分子材料制的环形刮板对于印版板的表面形状的追随性非常好。因而,即使印版板的表面具有微小的歪斜,也能够利用环形刮板的较高的追随性防止在印版板和环形刮板之间产生间隙。

此外,印版板和环形刮板互相挤压的力是环形刮板变形为能够持续与印版板接触的程度,是足够的。因此,环形刮板和印版板不会互相作用很大的力。因而,能够期待提升印版板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印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移印机的印刷处理中使墨附着于转印胶头的工序的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移印机的印刷处理中将附着在转印胶头上的墨转印于对象物的工序的图。

图4是构成移印机的盒单元的剖视图,是图6的iv-iv剖视图。

图5是盒单元的剖视图,是图6的v-v剖视图。

图6是盒单元的剖视图,是图4的vi-vi剖视图。

图7是盒单元的剖视图,是图4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构成盒单元的墨盒的仰视图。

图9是构成盒单元的盒安装体的俯视图。

图10是构成盒单元的印版板的俯视图。

图11是从上方观察到的将安装于墨盒的环形刮板、安装于盒安装体的施力构件、墨盒的开口部以及印版板的印刷图案叠合起来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移印机;11、基座;12、框架;12a、上方开口部;13、升降缸;13a、升降杆;14、转印胶头;15、滑动缸;15a、水平杆;16、卡定爪;17、盒单元;20、墨盒;21、开口部;24、环状槽;25、直线槽;30、盒安装体;31、板收容空间;32、弹簧收容凹部;33、缺口;34、直线槽;40、印版板;41、印刷图案;42、被卡定凹部;50、环形刮板;60、施力构件;w、对象物。

具体实施方式

(1.移印机1的结构)

参照图1说明移印机1的结构。移印机1例如是用于向橡胶管的外周面的端部标注标记的装置。如图1所示,移印机1包括基座11、框架12、升降缸13、转印胶头14、滑动缸15、卡定爪16以及盒单元17。

基座11配置在预定的设置面上,是用于保持印刷的对象物w并用于固定框架12的构件。基座11可以是木制品、金属制品、树脂制品等,能够应用各种材料。基座11包括载置在设置面上的台座11a、固定于台座11a且用于保持对象物w的对象物保持部11b以及固定于台座11a的支柱11c。另外,对象物w例如列举橡胶管的例子。

框架12固定于支柱11c,是金属制品。框架12形成为长方体状,在其上方具有能够供盒单元17插入的上方开口部12a。框架12用于收容盒单元17。并且,框架12在其侧方具有第一侧方开口部12b,该第一侧方开口部12b容许构成盒单元17的印版板40(后述的)突出。在此,第一侧方开口部12b即印版板40位于比保持在基座11的对象物保持部11b上的对象物w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并且,框架12在其与第一侧方开口部12b相反的那一侧侧的侧面具有能够供滑动缸15的水平杆15a贯穿的第二侧方开口部12c。

升降缸13设置于框架12,具备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杆13a。升降缸13例如是气缸、液压缸等。升降缸13设置在框架12的侧方,即设置在与框架12的形成有第一侧方开口部12b的面相对的位置。此外,升降缸13位于保持在对象物保持部11b上的对象物w的标记位置的上方。

并且,升降缸13的升降杆13a的下端在比第一侧方开口部12b高的位置(图1所示的退避位置)和比第一侧方开口部12b低的位置(图3所示的转印位置)之间移动。即,升降杆13a的下端能够在比印版板40高的位置和位于比印版板40低的位置的对象物w的上表面之间移动。

转印胶头14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在升降缸13的升降杆13a的下端。也就是说,转印胶头14沿上下方向移动。转印胶头14形成为与印刷图案相应的形状。转印胶头14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例如考虑到柔软性、耐久性、墨的保持性能、墨的转印性能等,转印胶头14应用硅橡胶。另外,转印胶头14也可以应用其他的材料。

滑动缸15(相当于驱动装置)设置于框架12,具备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杆15a。滑动缸15例如是气缸、液压缸等。滑动缸15是用于使印版板40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滑动缸15设置在框架12的侧方,即设置在框架12的形成有第二侧方开口部12c的面上。也就是说,滑动缸15和升降缸13位于隔着框架12的位置。滑动缸15的水平杆15a成为贯穿于框架12的第二侧方开口部12c的状态。

卡定爪16安装在滑动缸15的水平杆15a的顶端。卡定爪16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螺栓。也就是说,卡定爪16包括安装于水平杆15a的杆部16a和设置在杆部16a的顶端且比杆部16a大径的头部16b。头部16b在水平方向上卡定于后述的印版板40。也就是说,随着滑动缸15的水平杆15a沿水平方向移动,卡定爪16使印版板40沿水平方向移动。

盒单元17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保持在框架12的内部。盒单元17在其内部储存墨,并且具备用于使预定的印刷图案的墨保持在转印胶头14上的能够水平移动的印版板40。盒单元17能够根据墨的颜色、墨的种类以及印刷图案进行更换。盒单元17能够从框架12的上方开口部12a插入且能够从框架12的上方开口部12a取出。

盒单元17包括墨盒20、盒安装体30、印版板40、环形刮板50以及施力构件60。

墨盒20是金属制品,在其内部收容墨。墨盒20在其下方具有开口部21,在其上方具有注入口22。并且,在注入口22上安装有密闭栓23。墨具有与目标相应的颜色,由与对象物w和目标相应的材质形成。

盒安装体30是与墨盒20同样的金属制品,其设置在墨盒20的下部,与墨盒20形成为一体。盒安装体30在其与墨盒2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板收容空间31。也就是说,板收容空间31位于墨盒20的开口部21的下方。

印版板40是金属制品,在其上表面形成有凹状的印刷图案41。印版板40以能够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板收容空间31中。印版板40具备与卡定爪16卡定的被卡定凹部42。因而,印版板40随着滑动缸15的水平杆15a的移动而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印刷图案41能够在开口部21的位置和胶头附着位置(转印胶头14的下方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环形刮板50由高分子材料形成。例如,环形刮板50由塑料树脂(日文:プラスチック樹脂)、弹性体形成。特别是对于环形刮板50而言,与弹性体相比,优选塑料树脂。例如,环形刮板50优选为聚四氟乙烯(ptfe)。另外,虽耐久性较差,但环形刮板50也可以使用硅橡胶等。

环形刮板50以包围墨盒20的开口部21的方式设置在墨盒20的下表面。环形刮板50自墨盒20的下表面向下方稍稍突出。因而,环形刮板50与印版板40的上表面接触。也就是说,在印版板40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时,将附着在印版板40的上表面的印刷图案41周围的墨刮下。

施力构件60设置在盒安装体30的上表面。施力构件60优选使用螺旋弹簧、碟形弹簧、板簧等弹簧构件。施力构件60对印版板40朝向上方施力。于是,施力构件60将印版板40的上表面按压于环形刮板50。也就是说,通过施力构件60对印版板40向上方施力,环形刮板50维持在整周的范围内与印版板40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

(2.移印机1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1~图3说明移印机1的动作。图1表示移印机1的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对象物w保持于基座11的对象物保持部11b。

升降缸13使升降杆13a位于上端的退避位置。滑动缸15设为最大程度收容水平杆15a的状态。由此,印版板40成为完全收容在由墨盒20和盒安装体30形成的板收容空间31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印版板40的印刷图案41位于墨盒20的开口部21的下方。因而,在印刷图案41中填充有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墨盒20的开口部21落下来的墨。

接着,如图2所示,滑动缸15使水平杆15a伸展。于是,印版板40的一部分通过第一侧方开口部12b从板收容空间31突出到框架12的侧方。此时,印刷图案41位于图2所示的胶头附着位置,即位于位于退避位置的转印胶头14的下方。

接着,如图2所示,升降缸13使升降杆13a向下方移动。于是,转印胶头14的下表面与印版板40的上表面接触。由于印刷图案41位于胶头附着位置,因此,存在于印刷图案41的墨附着在转印胶头14的下表面。

接着,如图3所示,升降缸13使升降杆13a向上方的退避位置移动。此时,是在转印胶头14上附着有墨的状态。接着,滑动缸15将水平杆15a拉进来。也就是说,印版板40再次收容在板收容空间31中。

接着,升降缸13使升降杆13a向下方的转印位置移动。于是,转印胶头14的下表面被按压于对象物w的表面,将附着在转印胶头14的下表面的墨转印在对象物w上。之后,升降缸13使升降杆13a再次向上方的退避位置移动。此时,在转印胶头14上未附着有墨。然后,重复上述动作。

此外,在变更墨的种类的情况、变更印版板40的情况下,更换盒单元17。此外,转印胶头14也能够根据印刷图案41的形状适当变更。

(3.盒单元17的构成部件的详细结构)

参照图4~图10说明盒单元17的构成部件20~60的详细结构。

如图4所示,墨盒20的外形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如图8所示,形成在墨盒20的下表面的开口部21为矩形(长方形)。开口部21在墨盒20的矩形的下表面偏向侧方。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开口部21偏向框架12的第一侧方开口部12b侧。在此,为了应对适当变更的多种印刷图案41的形状,开口部21形成为比全部多种印刷图案41的最大外切形状大的开口。

如图4~图6所示,在墨盒20的下表面上的、开口部21的周围形成有环状槽24。如图8所示,环状槽24形成为使角部弯曲的矩形。环状槽24以距开口部21的边缘为大致等距离的方式形成。

并且,如图4和图8所示,在墨盒20的下表面从与开口部21相反的那一侧的侧边缘朝向开口部21形成有直线槽25。如图7所示,直线槽25是圆弧凹状的槽。直线槽25成为容许卡定爪16通过的区域。

接着,如图6所示,盒安装体30形成为在上方中央部具有凹部的字母u形。该凹部是板收容空间31。盒安装体30的字母u形的上端与墨盒20的下表面接触。盒安装体30例如利用未图示的螺栓等安装于墨盒20,与墨盒20形成为一体。

并且,如图5和图6所示,在盒安装体30的上表面形成有4处弹簧收容凹部32。弹簧收容凹部32具有底部。在施力构件60是螺旋弹簧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弹簧收容凹部32具有圆筒状内周面。4处弹簧收容凹部32形成在与矩形的角部相当的位置。4处弹簧收容凹部32位于与墨盒20的环状槽24相对应的位置。也就是说,4处弹簧收容凹部32偏向框架12的第一侧方开口部12b侧。

并且,如图4和图9所示,在盒安装体30上的、与4处弹簧收容凹部32相反那一侧的侧面形成有缺口33。缺口33沿上下方向贯通地形成在该侧面的中央部。也就是说,缺口33从下表面形成到板收容空间31。缺口33形成为卡定爪16能够沿上下方向通过的大小。

并且,如图4和图9所示,在盒安装体30的上表面从缺口33朝向弹簧收容凹部32侧的侧边缘形成有盒安装体30的直线槽34。如图7所示,直线槽34与墨盒20的直线槽25相对。直线槽34是墨盒20的直线槽25的对称形状的槽,即是圆弧凹状的槽。盒安装体30的直线槽34也成为容许卡定爪16通过的区域。

接着,如图10所示,印版板40在墨盒20的形成有开口部21的一侧形成有印刷图案41。在图10中示出了矩形的印刷图案41。并且,在印版板40上的、与印刷图案41相反的那一侧的侧面形成有被卡定凹部42。被卡定凹部42形成为侧方(图10的右侧)的开口较窄、里侧(图10的左侧)较宽的形状。也就是说,在被卡定凹部42的里侧的较宽区域配置有卡定爪16,卡定爪16卡定于形成被卡定凹部42的较窄的开口部分的凸缘。并且,由于被卡定凹部42的开口部分较窄,因此,滑动缸15的水平杆15a的端面与被卡定凹部42的开口部分的周围接触。也就是说,由于卡定爪16和水平杆15a卡定于被卡定凹部42的部分,因此,印版板40能够利用水平杆15a往复移动。

环形刮板50形成为截面圆形。环形刮板50安装于墨盒20的环状槽24。施力构件60收容在4处弹簧收容凹部32中。

(4.环形刮板50和施力构件60的相对位置)

接着,参照图11说明环形刮板50和施力构件60的相对位置。环形刮板50安装于形成在墨盒20上的大致矩形的环状槽24。另一方面,施力构件60收容在形成在盒安装体30上的弹簧收容凹部32中。此时,施力构件60位于环形刮板50的正下方。也就是说,施力构件60对于印版板40的下表面的施力位置位于环形刮板50的正下方。特别是,环形刮板50的截面圆形的中心与作为螺旋弹簧的施力构件60的螺旋中心交叉。

更详细地讲,两者具有以下那样的相对位置关系。由于环形刮板50安装成大致矩形,因此,以墨盒20的开口部21为中心地在印版板40的水平移动方向的两侧具有直线状的部分。两个施力构件60分别位于这些直线部分。并且,两个施力构件60位于该直线部分的两端附近。

(5.盒单元17的安装方法)

接着,参照图1说明将盒单元17安装于框架12的方法。盒单元17从框架12的上方开口部12a插入。此时,在框架12上已经安装有升降缸13、转印胶头14、滑动缸15以及卡定爪16。也就是说,卡定爪16成为突出到框架12的内部的状态。

在此,在构成盒单元17的盒安装体30上形成有缺口33。卡定爪16位于与缺口33相对应的位置。因而,在盒单元17在框架12的内部向下方移动时,卡定爪16通过缺口33。

之后,在盒单元17在框架12的内部进一步向下方移动时,卡定爪16进入到被卡定凹部42。因而,卡定爪16成为在印版板40的水平移动方向上卡定于被卡定凹部42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盒单元17的安装完成。也就是说,盒单元17仅从框架12的上方开口部12a插入就能够非常容易地安装于框架12。

(6.实施方式的效果)

上述的移印机1包括:墨盒20,其在下方具有开口部;盒安装体30,其设置在墨盒20的下部,与墨盒20形成为一体,在开口部21的下方形成板收容空间31;环形刮板50,其以包围墨盒20的开口部21的方式设置在墨盒20的下表面;印版板40,其在上表面形成有印刷图案41,印版板40以能够在板收容空间31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印刷图案41以能够在开口部21的位置和胶头附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以及转印胶头14,其在胶头附着位置使存在于印刷图案41的墨附着,将该墨转印于对象物w。

此外,移印机1包括施力构件60,该施力构件60设置于盒安装体30,对印版板40朝向上方施力,将印版板40的上表面按压于环形刮板50。施力构件60设置于盒安装体30,对印版板40朝向上方施力,将印版板40的上表面按压于环形刮板50。

由于印版板40与墨盒20相比为小型,因此,施力构件60的施力即便小于像以往那样对墨盒20向下方施加的力也是足够的。因此,能够谋求施力构件60的小型化,结果能够谋求移印机1的小型化。并且,通过将施力构件60设为设置于盒安装体30而对印版板40施力的结构,能够使墨盒20、盒安装体30、印版板40和施力构件60单元化。由此,还能够使移印机1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此外,环形刮板50由高分子材料形成,施力构件60在使环形刮板50变形的状态下使环形刮板50与印版板40的上表面接触。在此,高分子材料的硬度低于陶瓷、超钢的硬度。因此,在印版板40被按压于环形刮板50的状态下,环形刮板50仿效印版板40的表面形状地进行变形。也就是说,高分子材料制的环形刮板50对于印版板40的表面形状的追随性非常好。因而,即使印版板40的表面具有微小的歪斜,也能够利用环形刮板50较高的追随性防止在印版板40和环形刮板50之间产生间隙。

此外,印版板40环形刮板50互相挤压的力是环形刮板50变形为能够持续与印版板40接触的程度,是足够的。因此,环形刮板50和印版板40不会互相作用很大的力。因而,能够期待提升印版板40的寿命。

此外,环形刮板50由塑料树脂形成则较佳。由此,环形刮板50能够可靠地刮下印刷图案41周围的墨。并且,环形刮板50具有较高的耐久性。

此外,施力构件60是保持于盒安装体30的弹簧构件。例如是螺旋弹簧、碟形弹簧、板弹。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施力构件60安装于盒安装体30。其结果,能够简化盒单元17的结构,盒单元17的单元化变容易。

此外,施力构件60对于印版板40的下表面的施力位置位于环形刮板50的正下方。由此,能够使环形刮板50和印版板40可靠地接触。特别是,环形刮板50的截面圆形的中心与作为螺旋弹簧的施力构件60的螺旋中心交叉。由此,环形刮板50和印版板40的接触状态变得更加可靠。

此外,盒安装体30具有缺口33,该缺口33向下方开口且向与转印胶头14相反的那一侧开口,并且到达板收容空间31。印版板40具备被卡定凹部42,该被卡定凹部42位于与转印胶头14相反的那一侧的位置,在印刷图案41位于开口部21的位置的状态下与缺口33相对应。

而且,移印机1包括:框架12,其具备能够供由墨盒20和盒安装体30构成的盒单元17插入的上方开口部12a,用于收容盒单元17;卡定爪16,其设置于框架12,设置在与缺口33相对应的位置,在印版板40的移动方向上卡定于被卡定凹部42;以及滑动缸15,其用于使卡定爪16沿水平方向移动。通过形成缺口33,能够非常容易地将盒单元17安装于框架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