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7713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印刷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印刷装置,例如,已知一种向印刷介质喷出油墨而形成(印刷)图像的喷墨打印机。作为供喷墨打印机实施印刷的印刷介质,例如,除了复印纸张那样的单页纸之外,还存在以被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而被供给的卷筒纸。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风在将被实施了印刷的卷筒纸向排出方向进行引导的排出引导件的表面上向输送方向流通(特征在于,具备这种排出引导件)。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在卷筒纸与排出引导件的表面之间形成空气层,其结果为,不会产生由卷筒纸与排出引导件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静电,从而卷筒纸不会被静电吸附在排出引导件的表面上,由此卷筒纸顺畅地向排出方向被引导。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欲使图像形成后(印刷后)的卷筒纸热干燥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欲通过对引导卷筒纸的排出引导件的表面进行加热从而实施卷筒纸的干燥的情况下,由于在卷筒纸和排出引导件的表面之间形成的空气层,而存在无法有效地实施干燥的问题。对此,虽然考虑到利用暖风来形成空气层的方法,但是存在暖风向装置的周围散热等能量损失较大,从而无法效率地实施干燥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8080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并能够作为以下的应用例或方式而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印刷部,其对印刷介质实施印刷;输送面,被实施了印刷的所述印刷介质在所述输送面上被输送;加热部,其对所述输送面进行加热,所述输送面具有所述印刷介质滑动接触的多个凸部。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为具有印刷介质滑动接触的多个凸部的结构,即,由于印刷介质与输送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较之于印刷介质和与印刷介质重叠的输送面的整个面滑动接触的情况,抑制了由摩擦引起的静电的产生,其中,印刷介质在所述输送面上被输送。此外,同时抑制了由静电所导致的吸附。

此外,由于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质通过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的凸部滑动接触(接触)而被加热,因此能够更加效率地实施印刷介质的干燥。

其结果为,在通过使印刷介质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接触从而更加效率地实施干燥的结构中,能够实施抑制了由静电所导致的向输送面的吸附的印刷介质的顺畅的输送(排出)。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与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在所述输送面的俯视观察时分离,在从所述第一方向进行的投影观察时连续。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的凸部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在从印刷介质被输送的第一方向进行观察的投影观察时,在与印刷介质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连续,因此,由于印刷介质从输送面通过,从而印刷介质的整个面与任意的凸部滑动接触。也就是说,由于印刷介质的整个面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的凸部接触,因此能够实施减少了干燥不均的干燥。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凸部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被形成为,随着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而靠近所述印刷介质滑动接触的所述凸部的顶面。

根据本应用例,构成凸部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被形成为,随着趋向于第一方向而靠近印刷介质滑动接触的凸部的顶面。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印刷介质的端部抵接于构成凸部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的情况下,也由于凸部的侧面作为将印刷介质的端部捞起的耙面而发挥作用,因此印刷介质不会被卡住而能够顺畅地被输送(排出)。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被形成为,在所述输送面的俯视观察时,在与所述印刷介质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凸部被形成为,在输送面的俯视观察时,在与印刷介质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即在输送面上于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因此,抑制了被输送的印刷介质的端部卡在构成凸部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上的情况,从而能够顺畅地输送(排出)印刷介质。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凸部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中包含引导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与所述引导面抵接的情况下,所述角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向朝向所述印刷介质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

根据本应用例,在构成凸部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中包含引导面,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印刷介质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与该引导面抵接的情况下,该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印刷介质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印刷介质的端部的角抵接于构成凸部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的情况下,也由于在所抵接的侧面为该引导面的情况下,印刷介质的端部的角向朝向印刷介质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因此能够顺畅地输送(排出)印刷介质。

应用例6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印刷部,其对印刷介质实施印刷;输送面,被实施了印刷的所述印刷介质在所述输送面上以与该输送面滑动接触的方式而被输送;加热部,其对所述输送面进行加热,所述输送面具有多个凹部。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为具有多个凹部的结构,因此,印刷介质滑动接触的面积,即印刷介质与输送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其中,印刷介质在所述输送面上以与该输送面滑动接触的方式而被输送。因此,较之于印刷介质和与印刷介质重叠的输送面的整个面滑动接触的情况,抑制了由摩擦引起的静电的产生。此外,同时抑制了由静电所造成的吸附。

此外,由于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质通过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滑动接触(接触)而被加热,因此能够更加效率地实施印刷介质的干燥。

其结果为,在通过使印刷介质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接触而效率地实施干燥的结构中,能够实施抑制了由静电引起的向输送面的吸附的印刷介质的顺畅的输送(排出)。

应用例7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凹部的所述印刷介质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被形成为,随着趋向于所述第一方向而靠近所述印刷介质滑动接触的所述输送面。

根据本应用例,构成凹部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被形成为,随着趋向于第一方向而靠近印刷介质滑动接触的输送面。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印刷介质的端部抵接于构成凹部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的情况下,也由于凹部的侧面作为将印刷介质的端部捞起的耙面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顺畅地输送(排出)印刷介质。

应用例8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被形成为,在所述输送面的俯视观察时,在与所述印刷介质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凹部被形成为,在输送面的俯视观察时,在与印刷介质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即在输送面上于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因此,抑制了被输送的印刷介质的端部嵌入凹部的情况,从而能够顺畅地输送(排出)印刷介质。

应用例9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凹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侧面中包含引导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与所述引导面抵接的情况下,所述角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向朝向所述印刷介质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

根据本应用例,在构成凹部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中包含引到面,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印刷介质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与该引导面抵接的情况下,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印刷介质的外侧方向被施力。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印刷介质的端部的角抵接于构成凹部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的情况下,由于在所抵接的侧面为该引导面的情况下,印刷介质的端部的角向朝向印刷介质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因此能够顺畅地输送(排出)印刷介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模式化地表示作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打印机的侧视图。

图2为打印机的框图。

图3为用于对干燥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4为图3中的加热板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加热板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c部放大图。

图7为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打印机所具备的干燥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8为对图7中的加热板的b-b截面进行放大观察时的截面放大图。

图9为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打印机所具备的干燥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10为对图9中的加热板的b-b截面进行放大观察时的截面放大图。

图11为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打印机所具备的干燥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12为表示改变例1所涉及的加热板的结构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使说明易于理解,存在以与实际不同的比例进行记载的情况。此外,在附图上所标记的坐标中,z轴方向被设为上下方向,+z方向被设为上方向,y轴方向被设为前后方向,+y方向被设为前方向,x轴方向被设为左右方向,+x方向被设为左方向,x-y平面被设为水平面。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即使在使用了正交、平行、固定等本来被严格地解释的表现的情况下,这些表现也并不仅意味着严格的正交、平行、固定,也有包括在装置性能上所容许的程度的误差或在装置制造时所产生的程度的误差的含义。

实施方式1

图1为模式化地表示作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打印机100的侧视图。此外,图2为打印机100的框图。

打印机100为,能够在作为“印刷介质”的以被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而被供给的卷筒纸1上印刷图像的喷墨打印机。

打印机100具备印刷部10、输送部20、供给部30、收卷部40、输送路径50、干燥部60、控制部70等。

卷筒纸1从供给部30供给,随着印刷,通过输送路径50,经由印刷部10,并被收纳在收卷部40中。

作为卷筒纸1,例如能够使用优质纸、高光泽纸、铜版纸、涂布纸、合成纸以及由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形成的薄膜等。

印刷部10由印刷头11、滑架12、导向轴13等构成。印刷头11为具备喷出油墨滴的多个喷嘴的喷墨头。导向轴13在与作为卷筒纸1进行移动的“第一方向”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为图1中的x轴方向,且为与本申请发明的“第二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滑架12搭载印刷头11,并通过由控制部70驱动控制的滑架电机14(参照图2)而沿着导向轴13进行往返移动(扫描移动)。

控制部70通过交替地反复实施在使滑架12在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从印刷头11喷出油墨滴的动作和通过输送部20而使卷筒纸1在输送方向上移动的输送动作,从而在卷筒纸1上形成(印刷)所需的图像。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部10成为由在扫描方向上往返移动的串行式头构成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为使喷出油墨的喷嘴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以横跨卷筒纸1可被安置的范围的方式而排列的行式头的结构。而且,也可以为具有上述的所谓喷墨式的印刷头以外的印刷部的印刷装置。

输送部20为在印刷部10中使卷筒纸1在输送方向上移动的输送机构,并且由带有夹持辊的驱动辊21等构成。通过在驱动辊21与夹持辊之间夹持有卷筒纸1的状态下对驱动辊21进行驱动,从而对卷筒纸1进行输送。

驱动辊21通过由控制部70驱动控制的输送电机22(参照图2)而驱动。

另外,输送部20并不限定于由这些辊构成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输送带等构成。

供给部30为对被实施印刷之前的卷筒纸1进行收纳的收纳部,供给部30在输送路径50中位于印刷部10的上游侧,且具备放卷轴31等。

放卷轴31通过由控制部70驱动控制的放卷电机32(图2参照)而进行旋转,从而将所安置的卷筒纸1朝向被配置于供给部30的下游侧的印刷部10放卷。

收卷部40为对完成了印刷的卷筒纸1进行收卷且以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进行收纳的收纳部,收卷部40在输送路径50中位于印刷部10的下游侧,并具备收卷轴41等。

收卷轴41为通过由控制部70驱动控制的收卷电机42(参照图2)而进行旋转的旋转轴,并以旋转轴为轴心而对经由印刷部10被输送过来的卷筒纸1进行收卷。

输送路径50为将卷筒纸1从供给部30经由印刷部10而输送至收卷部40的输送路径,并且由包括在印刷部10的印刷区域对卷筒纸1进行支承的压印板在内的介质支承部51以及旋转杆部件52等构成。

旋转杆部件52在介质支承部51所构成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端部与收卷部40之间,以横跨卷筒纸1可被安置的卷筒纸1的宽度方向的范围的方式而延伸。旋转杆部件52的旋转轴被固定支承在打印机100的主体上,旋转杆部件52随着与旋转杆部件52抵接的卷筒纸1的移动而旋转,并对卷筒纸1的移动进行支承。

干燥部60为对被实施了印刷的卷筒纸1实施干燥的部分,并且在输送路径50中位于印刷部10的下游侧且收卷部40的上游侧。具体而言,在印刷用的油墨使用了水系或热固化性油墨的情况下,干燥部60在输送过程中对被赋予了油墨滴的卷筒纸1进行加热,以实施油墨的热干燥或热固化。在构成输送路径50的介质支承部51内,在印刷部10的下游侧且收卷部40的上游侧处对卷筒纸1进行支承的区域作为干燥部60而被构成。

关于干燥部60的结构,将在下文叙述。

如图2所示,控制部70具备输入输出部71、cpu72、存储器73、检测部74、头驱动部75、电机驱动部76、加热器控制部77、系统总线78等,并实施打印机100整体的集中控制。

输入输出部71在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pc)与打印机100之间实施数据的发送接收。

cpu72为用于实施打印机100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并经由系统总线78而与输入输出部71、存储器73、检测部74、头驱动部75、电机驱动部76、加热器控制部77连接。

存储器73为对供cpu72进行工作的程序进行存储或对所需的信息进行印刷的区域,并由ram、rom、闪存等存储元件构成。

cpu72根据被存储在存储器73中的程序或从外部设备接收的印刷任务(印刷指示),而对头驱动部75、电机驱动部76、加热器控制部77进行控制。

检测部74由被设置在印刷部10、输送部20、供给部30、收卷部40、输送路径50、干燥部60等打印机100内部的预定的位置处的多个检测器组(例如,线性编码器、旋转式编码器、光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组成,并对打印机100内的工作状況进行检测(监视),且将该检测结果向控制部70输出。具体而言,对沿着导向轴13进行扫描移动的滑架12的位置、输送路径50中的卷筒纸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安置位置或输送状況(有无卡纸等)、卷筒纸1的有无或余量、印刷部10中的油墨的有无或余量、干燥部60的温度等进行监视。

图3为用于对赋予本实施方式以特征的干燥部6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干燥部60由对在印刷部10的下游侧的输送路径50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进行支承的加热板61构成。加热板61具备能够对加热板61整体大致均匀地进行加热的加热器62。加热器62由电阻发热体构成,并通过控制部70(加热器控制部77)而被实施温度控制。

加热板61为x轴方向上的长度具有与作为打印机100的对象的卷筒纸1的最大宽度相比稍长的宽度的板状体,如图1所示,加热板61以对卷筒纸1从印刷部10向位于该加热板61的下方的收卷部40进行引导的方式而弯曲。卷筒纸1通过在与加热板6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同时被加热,从而使被赋予的油墨干燥。也就是说,加热板61的表面构成了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质(卷筒纸1)在其上被输送的“输送面”。此外,加热器62为,对输送面进行加热的“加热部”。

此外,如图3所示,加热板61在输送面上具有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多个凸部80。另外,图3以将弯曲的加热板61模式化地在输送方向(第一方向)与x轴方向的平面上展开的方式而进行图示。

凸部80为,其顶面(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面)以大致圆形的形状而突出的部分,并且凸部80以矩阵状而排列有多个。

图4为图3中的加热板61的a-a剖视图,并且图示了从第一方向进行观察的投影视图。

凸部80在与卷筒纸1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x轴方向)上,在输送面的俯视观察时分离,在从第一方向进行的投影观察时连续。也就是说,虽然在x轴方向中,多个凸部80以彼此分离的方式被配置,但是当从第一方向进行投影观察时,通过与分离的部分重叠的凸部80,而以连续为平面状的方式被配置。此外,凸部80被配置为,在卷筒纸1于加热板61上向输送方向被输送的情况下,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凸部80的顶面的面积在卷筒纸1的整个面上大致相等。

图5为图3中的加热板61的b-b剖视图,图6为图5中的c部放大图。

构成凸部80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80a被形成为,随着趋向于卷筒纸1的输送方向(第一方向)而靠近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凸部80的顶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

由于被加热的输送面(加热板61)为具有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多个凸部80的结构,即,卷筒纸1与输送面的接触面积与不具有凸部80的情况相比变小,因此,较之于卷筒纸1和与卷筒纸1重叠的输送面的整个面滑动接触的情况,抑制了由摩擦引起的静电的产生,其中,卷筒纸1在输送面上被输送。此外,同时抑制了由静电所导致的吸附。

此外,由于被实施了印刷的卷筒纸1通过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的凸部80滑动接触(接触)而被加热,因此,与例如暖风加热等相比,能够更加效率地实施卷筒纸1的干燥。

其结果为,在通过使卷筒纸1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接触而效率地实施干燥的结构中,能够实施抑制了由静电引起的向输送面的吸附的卷筒纸1的顺畅的输送(排出)。

此外,由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的凸部80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在从卷筒纸1被输送的第一方向进行观察的投影观察时,在与卷筒纸1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x轴方向)上连续的结构,因此,通过卷筒纸1从输送面上通过,从而卷筒纸1的整个面与任意的凸部80滑动接触。也就是说,由于卷筒纸1的整个面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的凸部80接触,因此,能够实施减少了干燥不均的干燥。

此外,构成凸部80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表面80a被形成为,随着趋向于第一方向(卷筒纸1的输送方向)而靠近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顶面。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端部抵接于构成凸部80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的情况下,也由于凸部80的侧面80a作为将卷筒纸1的端部捞起的耙面而发挥作用,因此,卷筒纸1不会被卡住而能够顺畅地被输送(排出)。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印刷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进行说明时,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虽然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3所示,对加热板61在输送面上具有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多个凸部80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方式2的特征在于,输送面具有多个凹部。

图7为用于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打印机1002(图示省略)所具备的干燥部602的主要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打印机1002具备干燥部602以代替打印机100所具备的干燥部60。除了此点之外,打印机1002与打印机100相同。

干燥部602由对在印刷部10的下游侧的输送路径50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进行支承的加热板612构成。加热板612具备能够对加热板612整体大致均匀地进行加热的加热器62。

为具有与作为打印机1002的对象的卷筒纸1的宽度(x轴方向上的长度)相比微长的宽度的板状体,并且加热板612与加热板61相同地,以对卷筒纸1从印刷部10朝向位于该加热板612的下方的收卷部40进行引导的方式而弯曲。卷筒纸1通过在与加热板612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同时被加热,从而使被赋予的油墨干燥。也就是说,加热板612的表面构成了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质(卷筒纸1)在其上被输送的“输送面”。此外,加热器62为,对输送面进行加热的“加热部”。

此外,如图7所示,加热板612在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输送面上具有多个凹部802。另外,图7以将弯曲的加热板612模式化地在输送方向(第一方向)与x轴方向的平面上展开的方式而进行图示。

凹部802的开口面的形状为大致圆形,凹部802以矩阵状而排列有多个。

图8为对应于实施方式1的图6,并对图7中的加热板612的b-b截面进行放大观察时的截面放大图。

构成凹部802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802a被形成为,随着趋向于卷筒纸1的输送方向(第一方向)而靠近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输送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由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为具有多个凹部802的结构,因此,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面积,即卷筒纸1与输送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其中,卷筒纸1在输送面上以与输送面滑动接触的方式被输送。因此,较之于卷筒纸1和与卷筒纸1重叠的输送面的整个面滑动接触的情况,抑制了由摩擦引起的静电的产生。此外,同时抑制了由静电所导致的吸附。

此外,由于被实施了印刷的卷筒纸1通过与被实施了加热的加热板612的表面(输送面)滑动接触(接触)而被加热,因此能够更加效率地实施卷筒纸1的干燥。

其结果为,在通过使卷筒纸1与被实施了加热的输送面接触而效率地实施干燥的结构中,能够实施抑制了由静电引起的向输送面的吸附的卷筒纸1的顺畅的输送(排出)。

此外,构成凹部802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802a被形成为,随着趋向于第一方向(卷筒纸1的输送方向)而靠近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输送面。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端部抵接于构成凹部802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802a的情况下,也由于凹部802的侧面802a作为将卷筒纸1的端部捞起的耙面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顺畅地输送(排出)卷筒纸1。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印刷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进行说明时,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虽然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3所示,对加热板61在输送面上具有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多个凸部80,并且凸部80为以其顶面(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面)的形状呈大致圆形的方式而突出的部分,而且凸部80以矩阵状而排列有多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方式3的特征在于,凸部被形成为,在输送面的俯视观察时,在与卷筒纸1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较差的方向上延伸。

图9为用于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打印机1003(省略图示)所具备的干燥部603的主要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打印机1003具备干燥部603以取代打印机100所具备的干燥部60。除此之外,打印机1003与打印机100相同。

干燥部603由对在印刷部10的下游侧的输送路径50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进行支承的加热板613构成。加热板613具备能够对加热板613整体大致均匀地进行加热的加热器62。

加热板613为具有与作为打印机1003的对象的卷筒纸1的宽度(x轴方向上的长度)相比稍长的宽度的板状体,并且加热板613与加热板61相同地,以对卷筒纸1从印刷部10向位于该加热板613的下方的收卷部40进行引导的方式而弯曲。卷筒纸1通过在与加热板6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同时被加热,从而使被赋予的油墨干燥。也就是说,加热板613的表面构成了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质(卷筒纸1)在其上被输送的“输送面”。此外,加热器62为对输送面进行加热的“加热部”。

此外,如图9所示,加热板613在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输送面上具有多个凸部803。另外,图9以将弯曲的加热板613模式化地在输送方向(第一方向)与x轴方向的平面上展开的方式而进行图示。

凸部803被形成为,在输送面的俯视观察时,在与卷筒纸1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即在输送面上于倾斜的方向上延伸。

更具体而言,凸部803在加热板613的-x侧的区域(图9所示的区域r)中,以随着趋向于输送方向而朝向-x侧的方式延伸,在加热板613的+x侧的区域(图9所示的区域l)中,以随着趋向于输送方向而朝向+x侧的方式延伸。

打印机1003能够针对宽度不同的卷筒纸1而实施印刷,在将卷筒纸1向打印机1003进行安置时,在输送路径50上以-x侧为基准位置而进行安置。也就是说,在宽度不同的卷筒纸1中,在从加热板613上通过时,卷筒纸1的-x侧的端部始终位于区域r中。此外,+x侧的端部始终位于区域l中。

因此,如图9中用虚线所示的那样,在卷筒纸1的端部被输送过来的情况下,当其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同凸部803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803a内的在倾斜方向上延伸的面803b抵接的情况下,卷筒纸1的角向朝向卷筒纸1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

即,成为在构成凸部803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803a中包含引导面(面803b)的结构,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与所述引导面(面803b)抵接的情况下,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卷筒纸1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

图10为对应于实施方式1的图6,且对图9中的加热板613的b-b截面进行放大观察时的截面放大图。

构成凸部803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803a被形成为,随着趋向于卷筒纸1的输送方向(第一方向)而靠近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输送面。

也就是说,图10所示的侧面803a为,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端部抵接于构成凸部803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803a的情况下,作为将卷筒纸1的端部捞起的耙面而发挥功能的面,并且为作为引导面(面803b)而发挥功能的面,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与该引导面(面803b)抵接的情况下,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卷筒纸1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

卷筒纸1的输送方向的端部以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式被切断的情况较多,在该情况下,若凸部803被形成为以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式而延伸,则容易卡住卷筒纸1的输送方向的端部。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由于凸部803被形成为,在输送面的俯视观察时,在与卷筒纸1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即在输送面上于倾斜方向上延伸,因此,抑制了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端部卡在构成凸部803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803a上的情况,从而能够顺畅地输送(排出)卷筒纸1。

此外,在构成凸部803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803a中包含引导面,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与该引导面的情况下,该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卷筒纸1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端部的角抵接于构成凸部803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803a的情况下,也由于在所抵接的侧面803a为该引导面的情况下,卷筒纸1的端部的角向朝向卷筒纸1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因此,卷筒纸1的角不会被卡住,从而能够顺畅地输送(排出)卷筒纸1。

此外,构成凸部803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表面803a被形成为,随着趋向于第一方向(卷筒纸1的输送方向)而靠近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输送面。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端部抵接于构成凸部803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面803a的情况下,也由于凸部803的侧面803a作为将卷筒纸1的端部捞起的耙面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顺畅地输送(排出)卷筒纸1。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印刷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时,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虽然在实施方式3中,对凸部被形成为,在输送面的俯视观察时,在与卷筒纸1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交叉的方向(倾斜方向)上延伸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凹部被形成为,在与卷筒纸1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交叉的方向(倾斜方向)上延伸。

图11为用于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打印机1004(图示省略)所具备的干燥部604的主要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干燥部604由加热板614构成,加热板614具备能够对加热板614整体大致均匀进行加热的加热器62。如图11所示,加热板614在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输送面上具有多个凹部804。

凹部804被形成为,在输送面的俯视观察时,在与卷筒纸1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此外,与在实施方式2中所说明的凹部802(参照图8)相同地,构成凹部804的第一方向侧(输送方向侧)的侧面被形成为,随着趋向于第一方向(输送方向)而靠近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输送面。此外,在构成凹部804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中包含引导面(面804b),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与该引导面(面804b)抵接的情况下,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卷筒纸1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凹部804被形成为,在输送面的俯视观察时,在与卷筒纸1被输送的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均交叉的方向上,即在输送面上于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因此,抑制了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端部嵌入凹部804的情况,从而能够顺畅地输送(排出)卷筒纸1。

此外,构成凹部804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被形成为,随着趋向于第一方向(卷筒纸1的输送方向)而靠近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输送面。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端部抵接于构成凹部804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的情况下,也由于凹部804的侧面作为将卷筒纸1的端部捞起的耙面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顺畅地输送(排出)卷筒纸1。

此外,在构成凹部804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中包含引导面,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角与该引导面抵接的情况下,角在第二方向上,向朝向卷筒纸1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方向上被输送的卷筒纸1的端部的角抵接于构成凹部804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的情况下,也由于在所抵接的侧面为该引导面的情况下,卷筒纸1的端部的角向朝向卷筒纸1的外侧的方向被施力,因此能够顺畅地输送(排出)卷筒纸1。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加以各种改变或改良等。在下文中,对改变例进行叙述。在此,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改变例1

图12为表示改变例1所涉及的加热板615的结构的模式图。

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7所示,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凹部802的开口面的形状为大致圆形,并且凹部802以矩阵状而排列有多个。但是,只要以在卷筒纸1于加热板上向输送方向被输送的情况下,卷筒纸1滑动接触的输送面的面积在卷筒纸1的整个面上大致相等的方式被配置,那么凹部802的配置并不限定于矩阵状的排列。

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为凹部802被紧密地排列的区域与未排列的凹部802的区域或凹部802被稀疏地排列的区域被交替地配置。

通过以此方式构成,例如在欲将随着卷筒纸1的输送,卷筒纸1连续地滑动接触且被加热的时间设为预定的时间以上的情况下等,能够通过与之对应地设置为排列有凹部802的区域来应对。

另外,优选为,对于未排列有凹部802的区域或者凹部802被稀疏地排列的区域的配置或该区域的面积,考虑由卷筒纸1的滑动接触引起的静电所造成的吸附,并对包括卷筒纸1的刚性和输送路径的结构、输送单元、输送精度等在内的项目实施充分的评价。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被设置在输送面上的凹部也可以不是凹部,而是由例如贯穿加热板的孔构成。

符号说明

1…卷筒纸;10…印刷部;11…印刷头;12…滑架;13…导向轴;14…滑架电机;20…输送部;21…驱动辊;22…输送电机;30…供给部;31…放卷轴;32…放卷电机;40…收卷部;41…收卷轴;42…收卷电机;50…输送路径;51…介质支承部;52…旋转杆部件;60…干燥部;61…加热板;62…加热器;70…控制部;71…输入输出部;72…cpu;73…存储器;74…检测部;75…头驱动部;76…电机驱动部;77…加热器控制部;78…系统总线;80…凸部;80a…侧面;100…打印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