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408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背景技术:

作为对记录纸(感热纸)进行印刷的打印机,已知有热敏打印机。热敏打印机具备:热敏头,其具有发热元件;压辊,在其与热敏头之间夹入记录纸进行输送;以及框架,其支承压辊或热敏头。在热敏打印机中,在借助压辊的旋转来输送记录纸的过程中,通过使热敏头的发热元件适当地发热,能够对记录纸印刷各种信息。

上述的热敏头在固定于头支承板的状态下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框架。在框架与头支承板之间夹装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热敏头朝向压辊施力。由此,使热敏头压靠于压辊的外周面。

另外,对于热敏打印机中的特别是搭载于便携式终端(例如,卡支付终端等)的热敏打印机,要求在厚度方向(热敏头接近和远离压辊的方向)上的小型化。为了实现热敏打印机在厚度方向上的小型化,可以考虑热敏头背面区域(头支承板的背面与框架之间的区域)的省空间化。

可是,在现有的热敏打印机中,在将热敏头可靠地压靠于压辊后,热敏打印机在厚度方向上的小型化受到限制。因此,对于这种热敏打印机,一直要求实现厚度方向上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打印机具备:压辊;热敏头,其被配设成与所述压辊对置;头支承板,其保持并固定所述热敏头;框架,其具有辊支承部,该辊支承部将所述压辊支承成能够绕第1方向旋转;转动支承部,其将所述头支承板支承成能够绕所述第1方向转动;以及施力部件,其绕所述第1方向对所述头支承板朝向使所述热敏头接近所述压辊的方向施力,所述头支承板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所述热敏头被固定于所述头支承板上的如下位置:该位置是相对于所述转动支承部位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区域,并且是沿着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压辊对置的对置面,所述施力部件介于所述头支承板上的相对于所述转动支承部位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区域的所述对置面与所述框架的施力部件支承部之间,所述施力部件支承部在从所述第1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与所述对置面对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打印机中,所述头支承板在所述第3方向上朝向使所述头支承板的被施力部侧远离所述施力部件支承部的方向弯曲。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打印机中,所述施力部件是以所述第3方向为轴向的圆柱螺旋弹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打印机中,所述转动支承部是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且被支承于所述框架的轴,所述头支承板经由所述转动支承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框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打印机中,所述转动支承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框架,并从所述框架的在所述第3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头支承板位于所述施力部件支承部的相反侧的部分,朝向所述头支承板突出。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打印机中,在所述头支承板和所述框架上形成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对所述头支承板相对于所述框架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便携式终端具备:上述的热敏打印机;和搭载了所述热敏打印机的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与图2的IV-IV线相当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压辊的装卸动作的图,并且是与图4相当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压辊的装卸动作的图,并且是与图4相当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便携式终端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便携式终端1例如是能够由用户携带的支付终端。便携式终端1具有壳体11、输入显示部12以及热敏打印机13。

壳体11具有壳体主体15和打印机罩16。壳体主体15形成为俯视观察时为长方形状的箱型。在壳体主体15的末端部形成有收纳记录纸P(感热纸)的记录纸收纳部17。记录纸P以卷绕成卷状的状态收纳于记录纸收纳部17内。打印机罩16经由未图示的铰链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壳体主体15连接。打印机罩16用于开闭记录纸收纳部17。在壳体11中的记录纸收纳部17的开口缘与打印机罩16的末端缘之间形成有将记录纸P排出至外部的排出口18。输入显示部12配置在壳体11的表面。输入显示部12例如是触摸面板。输入显示部12在画面上显示各种信息,并且能够对画面上显示的信息进行操作。

热敏打印机13在壳体11内搭载于与排出口18相邻的位置。热敏打印机13对从记录纸收纳部17送出的记录纸P印刷信息,并且通过排出口18将记录纸P排出。

图2是热敏打印机13的立体图。图3是热敏打印机13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图3所示,热敏打印机13具有头单元22和压辊23,其中,头单元22具有热敏头21。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头单元22被组装在壳体主体15中。压辊23被组装在打印机罩16上,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打印机罩16。打印机罩16在图1的下部具有支承轴,并向图1的左近前侧打开。这时,压辊23追随打印机罩16移动。由此,压辊23和热敏头21(头单元22的一部分)被释放从而使记录纸免受制约。相反,当关闭打印机罩16时,压辊23也追随打印机罩16移动。这时,压辊23返回到与热敏头21接触的位置。这样,头单元22和压辊23被组合成能够伴随打印机罩16的开闭而分离。并且,头单元22和压辊23在打印机罩16的闭合位置处隔着上述排出口18而相对。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压辊23的轴线方向为X方向(第1方向),与X方向垂直的2个方向分别为Y方向(第3方向)和Z方向(第2方向)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中,设图中箭头方向为正(+)方向,与箭头相反的方向为负(-)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从Y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头单元22的框架31形成为朝向+Z方向敞开的U字状。具体而言,框架31具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基部32;以及,与基部32在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连接设置的第1侧板部33和第2侧板部34。基部32具有:在基部32中位于+Y方向的引导壁35;和相对于引导壁35位于-Y方向的背面板36(参照图4)。引导壁35的朝向+Y方向的面构成了朝向+Z方向引导记录纸P的纸输送面。纸输送面形成为朝向-Y方向凸起的弯曲面。

图4是与图2的IV-IV线相当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背面板36被配置成:X方向的中央部相对于引导壁35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对置。另一方面,背面板36在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与引导壁35相连。

如图3所示,首先,第2侧板部34连接设置于基部32(引导壁35和背面板36)的+X方向端部。第2侧板部34中的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突出的部分构成了第2轴支承部37。在第2轴支承部37的+Z方向端缘,形成有向-Z方向凹陷的第2辊收纳槽(辊支承部)38。在第2辊收纳槽38的内周缘中的位于+Y方向的部分,形成有朝向-Y方向突出的第2钩部39。

第1侧板部33与基部32的-X方向端部相连。第1侧板部33中的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突出的部分构成了第1轴支承部41。在第1轴支承部41的+Z方向端缘,形成有向-Z方向凹陷的第1辊收纳槽(辊支承部)42。在第1辊收纳槽42的内周缘中的位于+Y方向的部分,形成有朝向-Y方向突出的第1钩部43。第1侧板部33中的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突出的部分构成了马达支承部44。

压辊23在其与热敏头21之间夹着记录纸P而将记录纸P朝向排出口18输送。具体而言,压辊23具有压轴51和辊主体52。压轴51在X方向上延伸。第1轴承53和第2轴承54分别装配于压轴51在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轴承53、54分别被保持在上述的辊收纳槽38、42内。由此,压辊23以能够绕在X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框架31装卸的方式支承于轴支承部37、41(框架31)。并且,各轴支承部37、41中的、将压辊23支承成能够旋转的辊支承部不限于辊收纳槽38、42。在压轴51的、相对于第1轴承53位于-X方向的部分处,设置有从动齿轮56。在压辊23被保持于辊收纳槽38、42内的状态下,从动齿轮56位于比第1轴支承部41靠-X方向的位置。

辊主体52由橡胶等形成。辊主体52被外装于压轴51的除X方向的两端部以外的部分。辊主体52的外周面与上述的热敏头21接触。

在上述的框架31的相对于马达支承部44位于+X方向的部分,配置有马达61。马达61以旋转轴(未图示)向-X方向突出的状态配置。马达61经由柔性基板45等与控制部连接。

在X方向上的马达61与马达支承部44之间,配置有使马达61的动力减速的第1减速机构62。第1减速机构62例如是行星齿轮机构等。在第1减速机构62上,朝向-X方向突出地设置有输出齿轮63。输出齿轮63通过在马达支承部44上形成的贯通孔44a并相对于马达支承部44向-X方向突出。

在相对于上述的第1侧板部33位于-X方向的部分配置有第2减速机构65。第2减速机构65是具有双级齿轮等的轮系机构。第2减速机构65将第1减速机构62的输出齿轮63与压辊23的从动齿轮56之间连接。并且,如图2所示,第2减速机构65被齿轮罩66从-X方向覆盖。

如图3所示,热敏头21形成为以Y方向为厚度方向而在X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在热敏头21的+Y方向端面上,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发热元件21a。热敏头21经由柔性基板45与未图示的控制部等连接。搭载在热敏头21上的未图示的驱动器IC根据来自控制部的信号对发热元件21a的发热进行控制,由此,热敏头21对记录纸P进行印刷。

如图4所示,热敏头21被固定在框架31中的相对于辊收纳槽38、42配置于-Y方向的头支承板46上。头支承板46形成为以Y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头支承板46被支承突起(转动支承部)72从-Y方向支承,该支承突起72从上述的背面板36的+Z方向端部向+Y方向突出设置。由此,头支承板46构成为:能够以支承突起72为支点绕在X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相对于框架31转动。

头支承板46具有:相对于支承突起72位于-Z方向的施力部(第2区域)75;和相对于支承突起72位于+Z方向的头安装部(第1区域)76。施力部75被配置于上述的基部32中的、引导壁35与背面板36之间的间隙中。

头安装部76从施力部75的+Z方向端缘起向+Z方向连续。在图4的例子中,上述的施力部75在Z方向上的长度比头安装部76在Z方向上的长度长。在头安装部76上,形成有以使头安装部76向+Y方向鼓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81。在头支承板46中,弯曲部81在整个X方向范围内呈直线状延伸。因此,在装配有压辊23的状态下,头安装部76中的位于比弯曲部81靠-Z方向的位置处的部分(以下,也称作“-Z方向板部76a”。)与施力部75呈直线状相连。另一方面,头安装部76中的位于比弯曲部81靠+Z方向的位置处的部分(以下,也称作“+Z方向板部76b”。)以随着朝向+Z方向而偏向-Y方向的方式倾斜。

并且,弯曲部81也可以形成于施力部75。即,关于弯曲部81,只要与使整个头支承板46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相比,使施力部75向在Y方向上远离引导壁35的方向弯曲即可。但是,整个头支承板46也可以形成为直线状。

在头安装部76的+Z方向板部76b中的+Y方向端面(与压辊23对置的面)上,固定有上述的热敏头21。热敏头21压接于压辊23的外周面。如图3所示,在头安装部76的+Z方向板部76b上,在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形成有向X方向的两个方向突出的卡合片(限制部)78。卡合片78分别收纳于在各侧板部33、34上形成的卡合凹部(限制部)79内。在卡合凹部79内,卡合片78在Z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由此,热敏头21相对于框架31在Z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并且,卡合片78和卡合凹部79只要是如下的结构即可:将头支承板46相对于框架31在Z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在此,如图4所示,在施力部75的-Z方向端部与框架31之间夹装有施力部件85。施力部件85是以Y方向为轴向的圆柱螺旋弹簧。施力部件85的-Y方向端部在施力部75的-Z方向端部与施力部75的+Y方向端面抵接。另一方面,施力部件85的+Y方向端部从-Y方向与形成于上述的引导壁35的施力部件支承部87抵接。由此,施力部件85对施力部75和施力部件支承部87向使它们在Y方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力。即,施力部件85对头支承板46向使热敏头21压靠于压辊23的方向施力。并且,施力部件85不限于圆柱螺旋弹簧,也可以使用圆锥螺旋弹簧或板簧等。

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施力部件支承部87是引导壁35中的相对于-Y方向端面向+Y方向凹陷的凹部的底面。但是,关于施力部件支承部87的结构,只要是能够支承施力部件85的结构,就能够适当地变更。

本实施方式的施力部件85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2处。在基部32中的、引导壁35与背面板36之间的间隙且是在X方向上相邻的施力部件85彼此之间,上述的柔性基板45在Z方向上引绕。但是,施力部件85的数量或布局等可以适当地变更。

接下来,对上述的便携式终端1的动作方法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记录纸P的末端部被夹入压辊23与热敏头21之间。在便携式终端1中,通过操作输入显示部12而开始对记录纸P进行印刷。具体而言,从控制部经由柔性基板45等向马达61输出信号,由此使马达61旋转。马达61的动力在通过第1减速机构62和第2减速机构65减速后被传递至从动齿轮56。由此,压辊23旋转。于是,将被夹在压辊23的外周面与热敏头21之间的记录纸P朝向排出口18送出。

在利用压辊23的旋转将记录纸P送出的过程中,经由柔性基板45而从控制部向热敏头21输出信号,由此使热敏头21的发热元件21a适当地发热。由此,对记录纸P印刷各种信息。然后,将从排出口18排出的记录纸P切断而用于收据等。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3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打印机罩16的闭合动作为例,对头支承板46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图6是用于说明压辊23的装卸动作的图,并且是与图4相当的剖视图。如图5、图6所示,在打印机罩16的闭合动作中,压辊23的辊主体52经由热敏头21将头支承板46向-Y方向按压。这样,如图6所示,头支承板46以与支承突起72的接触部分为支点,向克服施力部件85的作用力的方向(使头安装部76向-Y方向移动的方向)转动。由此,压辊23的轴承53、54进入辊收纳槽38、42内。

然后,当压辊23的轴承53、54越过钩部39、43的顶部时,头支承板46以与支承突起72的接触部分为支点,向使施力部件85复原的方向(使头安装部76向+Y方向移动的方向)转动。由此,压辊23以借助头支承板46的复原力被压靠有热敏头21的状态组装于头单元22。因此,能够在将记录纸P可靠地夹持于压辊23与热敏头21之间的状态下进行上述的印刷动作。并且,在打印机罩16的打开动作时,进行与上述的动作相反的动作。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这样的结构:施力部件85被夹装在头支承板46的相对于支承突起72位于-Z方向的施力部75的+Y方向端面、与框架31中的和施力部75的+Y方向端面对置的施力部件支承部87之间。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施力部件85配置于头支承板46的+Y方向,由此,与如以往那样将施力部件85配置于头支承板46的-Y方向的结构相比,能够缩小热敏头背面区域(相对于头支承板46靠Y方向的区域)。由此,能够实现热敏打印机13在Y方向上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头支承板46向-Y方向弯曲,因此,与头支承板46呈直线状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展形成在施力部件支承部87与头支承板46之间的施力部件85的配置空间。其结果是,能够在施力部件支承部87与头支承板46之间配置作用力大的施力部件85。这种情况下,即使削减施力部件85的个数等,也能够对头支承板46赋予稳定的作用力。因此,能够实现可在沿X方向相邻的施力部件85彼此之间回绕柔性基板45等框架31内的空间效率的提高。另外,通过在施力部件支承部87与头支承板46之间确保施力部件85的配置空间,由此能够对施力部件85使用圆柱螺旋弹簧。由此,例如与使用圆锥螺旋弹簧的情况相比,能够对头支承板46赋予稳定的载荷(作用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一体地形成于框架31的支承突起72直接将头支承板46支承成能够转动,因此,和与框架31分体地设置对头支承板46的转动进行支承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对头支承板46相对于框架31在Z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卡合片78和卡合凹部79,因此,能够抑制头支承板46从框架31脱落等,使头支承板46稳定地动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1中,由于具备上述的热敏打印机13,因此能够提供小型的便携式终端1。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00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头支承板101经由轴(转动支承部)102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框架31这一点上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在图7所示的热敏打印机100中,在头支承板101的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形成有轴支承片110。轴支承片110分别从头支承板101中的、施力部75与头安装部76的边界部分向-Y方向突出设置。各轴支承片110在Z方向上形成于相同的位置。在各轴支承片110上形成有贯通孔110a,该贯通孔110a在X方向上贯通各轴支承片110。

轴102形成为在X方向上延伸的杆状。轴102贯穿插入各轴支承片110的贯通孔110a内。轴102在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被支承于框架31的上述的轴支承部37、41。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起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能够对头支承板101稳定地赋予施力部件85的作用力,从而能够使头支承板101绕轴102稳定地转动。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的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添加各种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支付终端来作为便携式终端1的一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可以对各种便携式终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周知的结构要素,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各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