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缝章文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3282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骑缝章文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骑缝章文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传统的骑缝章文件固定设备与印章仪一体设置,当固定待印骑缝章的文件时,操作很不方便,再加上文件装夹速度慢,极大的影响了骑缝章文件固定设备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骑缝章文件固定装置。

一种骑缝章文件固定装置,用于装夹待印文件并与印章管理仪对应,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本体,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印章管理仪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压紧机构,包括与所述机架本体滑动配合的压紧件,以及固定在所述机架本体上并与所述压紧件连接的弹性件。及

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机架本体转动连接并用于支撑所述待印文件的旋转组件,及安装在所述旋转组件上并与所述机架本体滑动配合、且用于调整所述旋转组件转动角度的调节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压紧件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为L形,所述第一滑槽包括支撑段,及与所述支撑段连接的夹紧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本体上,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紧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包括压紧杆,所述压紧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板,及与所述旋转板连接并与所述机架本体转动连接的转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旋转组件连接的调节杆,所述机架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调节杆滑动配合的斜槽;

其中,当所述调节杆在所述斜槽中滑动时,所述调节杆带动所述旋转组件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压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机架本体上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穿设有用于将所述机架本体固定在所述印章管理仪上的固定螺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本体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两端并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所述压紧机构和所述支撑机构均安装在所述侧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骑缝章文件固定装置,由于机架本体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实现该装置与印章管理仪的可拆卸连接,该装置可以从印章管理仪上拆卸,从而独立对待印文件进行装夹,消除了印章管理仪在装夹过程中所形成的干扰,增加了待印文件的装夹空间,提高了待印文件的装夹效率。同时,只需调节压紧机构和支撑机构,即可对待印文件进行有效装夹,进一步提高了待印文件的装夹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骑缝章文件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和图2,一种骑缝章文件固定装置10,用于装夹待印文件400并与印章管理仪对应,该装置10包括机架本体100、压紧机构200和支撑机构300。机架本体100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结构111,机架本体100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111可以印章管理仪连接。压紧机构200包压紧件210和弹性件220,压紧件210与机架本体100滑动配合,弹性件220固定在机架本体100上并与压紧件210连接。支撑机构300包括旋转组件310和调节组件320,旋转组件310与机架本体100转动连接,旋转组件310用于对待印文件400提供支撑作用;调节组件320安装在旋转组件310上并与机架本体100滑动配合,调节组件320用于改变旋转组件310相对机架本体100的转动角度。

首先,该装置10与印章管理仪处于分离状态,将待印文件400装夹在该装置10上。然后,装夹完毕后,将该装置10安装在印章管理仪上,安装在印章管理仪上的骑缝章500对待印文件400加盖章印。最后,将该装置10从印章管理仪上拆卸,并对下一个待印文件400装夹以便开始新一轮印章的加盖。

由于机架本体100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结构111,可以实现该装置10与印章管理仪的可拆卸连接,该装置10可以从印章管理仪上拆卸,从而独立地对待印文件400进行装夹,消除了印章管理仪在装夹过程中所形成的干扰,增加了待印文件400的装夹空间,进而提高了待印文件400的装夹效率。

机架本体100包括底板110和侧板120,侧板1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120相对设置并分别固定在底板110的两端上。例如,两个侧板120与底板110均垂直。底板110和侧板120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当然,也可以为三角形或其它多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210包括压紧杆211,压紧杆21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当然,可以理解,压紧杆21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方形等。两块侧板120上均相对设置有第一滑槽121,压紧杆211的两端则与第一滑槽121滑动配合。第一滑槽121为L形,第一滑槽121包括支撑段121a和夹紧段121b,支撑段121a水平设置,夹紧段121b竖直设置,支撑段121a的一端与夹紧段121b的上端连接。当压紧杆211与支撑段121a配合时,压紧杆211对待印文件400的压紧力趋近于零,当压紧杆211与夹紧段121b配合时,压紧杆211可以对待印文件400施加一定的抵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20包括拉伸弹簧221,拉伸弹簧221的一端固定在侧板120的底部,拉伸弹簧221的另一端与压紧杆211的端部连接,当压紧杆211位于第一滑槽121上夹紧段121b的上部和支撑段121a时,拉伸弹簧221处于拉伸状态。在拉伸弹簧221弹力的作用下,压紧杆211可以顺利的从第一滑槽121上的支撑段121a进入夹紧段121b,并拉动压紧杆211对待印文件400形成夹紧力。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220还可以为扭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组件310包括旋转板311和转轴312,旋转板311与压紧杆211相对设置,装夹时,旋转板311对待印文件400提供支撑作用,压紧杆211对待印文件400施加向下的抵紧力,从而将待印文件400夹置在旋转板311和压紧杆211之间,转轴312安装在旋转板311的两端,转轴312与机架本体100上的侧板120转动连接。

调节组件320包括调节杆321,机架本体100侧板120上还开设有斜槽122,调节杆321的端部与旋转板311连接,调节杆321另一端与斜槽122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斜槽122的远离转轴312的一端在侧板120上的高度高于斜槽122靠近转轴312的一端在侧板120上的高度。调节杆321可以沿斜槽122确定的轨迹滑动并锁紧在斜槽122中,通过调节旋转板311的转动角度,可以适合待印文件400搓开合适的宽度,并使待印文件400的骑缝面410保持水平,从而将待印文件400装夹在旋转板311与压紧杆211之间,这样可以适合不同尺寸的待印文件400的装夹。例如,当待印文件400搓开的宽度较大时,调节杆321沿斜槽122朝右下角运动(即远离压紧杆211运动),反之,当待印文件400搓开的宽度较小时,调节杆321沿斜槽122朝左上角运动(即靠近压紧杆211运动)。

可拆卸连接结构111包括在机架本体100的底板110上开设的螺纹孔111a,螺纹孔111a中穿设有固定螺栓,当固定螺栓与螺纹孔111a配合时,可以将整个装置10安装在印章管理仪上,从而对装夹在该装置10上的待印文件400加盖印章。因此,当需装夹待印文件400时,通过拧松固定螺栓将装置10从印章管理仪上拆卸,以避免印章管理仪对待印文件400的装夹构成干扰。

工作时,首先,该装置10与印章管理仪相互保持独立,以便对待印文件400进行快速装夹,装夹时,将压紧杆211滑动至第一滑槽121的支撑段121a处,将待印文件400上需盖章的骑缝面410搓开适当的宽度,再通过调节杆321带动旋转板311绕转轴312转动,同时控制调节杆321在斜槽122中的相对位置,使待印文件400上需盖章的骑缝面410保持水平状态,然后,调节杆321锁紧在斜槽122中,接着,压紧杆211滑动至第一滑槽121的夹紧段121b处,在拉伸弹簧221弹力的作用下,压紧杆211对待印文件400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将待印文件400装夹在压紧杆211和旋转板311之间。最后,将固定螺栓穿过机架本体100上底板110的螺纹孔111a,将整个装置10固定在印章管理仪上,印章管理仪开始工作,带动骑缝章500对待印文件400加盖章印。章印加盖完毕后,拧松固定螺栓,将整个装置10从印章管理仪上拆卸,将调节杆321解锁,调节杆321沿斜槽122向右下角运动,旋转板311远离压紧杆211转动,同时,将压紧杆211滑动至第一滑槽121的支撑段121a处,以便重新开启新一轮待印文件400的装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