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同步双面喷绘双面对位精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664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提高同步双面喷绘双面对位精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同步双面喷绘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同步双面喷绘双面对位精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同步双面喷绘系统正反面对位精度最小误差也要在0.5mm左右,近距离观看画面时,喷绘精度的误差会很明显;在该行业中,这个误差值还是比较大的,无法满足客户对精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满足同步双面喷绘的精度要求,减小双面对位误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同步双面喷绘双面对位精度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高同步双面喷绘双面对位精度方法的装置包括放布辊、正面喷绘单元、正面喷绘轨道梁、喷绘辊A、喷绘辊B、背面喷绘单元、背面喷绘轨道梁、收布辊及导布装置,其中正面喷绘单元及背面喷绘单元分别安装在正面喷绘轨道梁及背面喷绘轨道梁上,在所述正面喷绘单元及背面喷绘单元的下方或侧方分别设有喷绘辊A、喷绘辊B,该喷绘辊A与喷绘辊B同步逆向旋转,喷绘介质分别绕在喷绘辊A与喷绘辊B上,通过所述喷绘辊A与喷绘辊B的主动同步转动带动走布;所述喷绘介质由放布辊放布,在喷绘辊A及喷绘辊B上分别对喷绘介质的正、背面进行喷绘,所述喷绘介质在喷绘辊A与喷绘辊B之间实现换面,双面喷绘后的喷绘介质由所述收布辊收布;在所述喷绘辊A与喷绘辊B之间的喷绘介质的上方或下方,设有对喷绘介质进行松紧调整的导布装置;

其中:所述喷绘辊A与喷绘辊B均为主动辊,分别连接独立的动力源,由各自的动力源驱动同步逆向旋转;所述喷绘辊A及喷绘辊B中的任一个为主动辊、与动力源连接,由动力源驱动旋转,另一个通过传动机构与主动辊相连,由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实现喷绘辊A与喷绘辊B的同步逆向旋转;或者,另一个通过与所述喷绘介质之间的摩擦力由主动辊带动同步逆向旋转;所述喷绘介质在喷绘辊A及喷绘辊B上的喷绘面均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提高同步双面喷绘双面对位精度方法的装置包括放布辊、正面喷绘单元、正面喷绘轨道梁、正面喷绘平台、转动辊A、转动辊B、背面喷绘单元、背面喷绘轨道梁、背面喷绘平台、收布辊及导布装置,其中正面喷绘单元及背面喷绘单元分别安装在正面喷绘轨道梁及背面喷绘轨道梁上,在所述正面喷绘单元及背面喷绘单元的下方分别设有正面喷绘平台、背面喷绘平台,所述转动辊A与转动辊B同步逆向旋转,喷绘介质分别绕在转动辊A与转动辊B上,通过所述转动辊A与转动辊B的主动同步转动带动走布;所述喷绘介质由放布辊放布,在正面喷绘单元与正面喷绘平台之间进行正面喷绘、在背面喷绘单元与背面喷绘平台之间进行背面喷绘,并在正面喷绘与背面喷绘之间进行换面,双面喷绘后的喷绘介质由所述收布辊收布;在所述正面喷绘平台与背面喷绘平台之间的喷绘介质的上方或下方,设有对喷绘介质进行松紧调整的导布装置;

其中:所述转动辊A与转动辊B均为主动辊,分别连接独立的动力源,由各自的动力源驱动同步逆向旋转;所述转动辊A与转动辊B中的任一个为主动辊,另一个为从动辊,该从动辊通过传动机构与主动辊相连,由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实现主动辊与从动辊的同步逆向旋转;或者,从动辊通过与所述喷绘介质之间的摩擦力由主动辊带动同步逆向旋转;所述喷绘介质在正面喷绘平台及背面喷绘平台上的喷绘面均为平面;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步带轮A、同步带A、齿轮A、同步带轮B、齿轮B、同步带轮C、同步带B及同步带轮D,该同步带轮A与所述喷绘辊A或主动辊同轴连动,并通过所述同步带A与同步带轮B相连,所述齿轮A与同步带轮B同轴连动,所述同步带轮D与喷绘辊B或从动辊A同轴连动,并通过所述同步带B与同步带轮C相连,所述齿轮B与同步带轮C同轴连动,且与所述齿轮A啮合传动;

所述导布装置包括导布板及多个安装在导布板上的松紧调整组件,每个所述松紧调整组件均包括型材、拉簧、拉环及调整螺钉,所述型材安装在导布板上,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于该型材上,另一端与安装在导布板上的所述拉环相连接,所述调整螺钉与型材螺纹连接,通过旋拧调整螺钉顶升导布板,进而实现对导布板上喷绘介质的局部松紧调整,调整后的所述导布板通过拉簧复位;

所述导布装置包括导布板、底板及多个气缸,该底板安装在导布板上,在所述底板上均布有多个位于导布板与底板之间的气缸,通过各个气缸的活塞推动导布板,进而实现对导布板上喷绘介质的局部松紧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正面喷绘与背面喷绘之间,对喷绘介质的不同部位通过导布装置进行松紧调整,达到了修正双面对位精度的目的,提高了双面喷绘对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导布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导布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收放布辊A,2为正面喷绘轨道梁,3为正面喷绘小车,4为正面喷绘喷头,5为喷绘辊A,6为导布辊,7为背面喷绘喷头,8为喷绘辊B,9为背面喷绘小车,10为背面喷绘轨道梁,11为收放布辊B,12为喷绘介质,13为同步带轮A,14为同步带A,15为同步带轮B,16为齿轮A,17为齿轮B,18为同步带轮C,19为同步带B,20为同步带轮D,21为导布装置,2101为调整螺钉,2102为导布板,2103为拉簧,2104为型材,2105为拉环,2106为气缸,2107为底板,22为正面喷绘单元,23为主动辊,24为从动辊,25为背面喷绘单元,26为正面喷绘平台,27为背面喷绘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高同步双面喷绘双面对位精度的装置包括放布辊、正面喷绘单元、正面喷绘轨道梁2、喷绘辊A5、喷绘辊B8、背面喷绘单元、背面喷绘轨道梁10、收布辊及导布装置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放布辊为收放布辊A1、收布辊为收放布辊B11,分别位于喷绘辊A5和喷绘辊B8的两侧;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也可将收放布辊A1与收放布辊B11互换,将收放布辊B11用作放布辊、将收放布辊A1用作收布辊。正面喷绘轨道梁2及背面喷绘轨道梁10分别固定在机架上,两轨道梁相互平行,正面喷绘单元及背面喷绘单元分别可沿喷绘介质12宽度方向往复移动地安装在正面喷绘轨道梁2及背面喷绘轨道梁10上。正面喷绘单元及背面喷绘单元均为现有技术,正面喷绘单元包括可在正面喷绘轨道梁2上往复移动的正面喷绘小车3及固定在该正面喷绘小车3上的正面喷绘喷头4;背面喷绘单元包括可在背面喷绘轨道梁10上往复移动的背面喷绘小车9及固定在该背面喷绘小车9上的背面喷绘喷头7。或者,正面喷绘单元及背面喷绘单元均为多组、分别并排安装在正面喷绘轨道梁2及背面喷绘轨道梁10上,正面喷绘喷头4及背面喷绘喷头7在喷绘时均固定不动。

在正面喷绘喷头4的下方或侧方(本实施例是在正面喷绘喷头4的下方)设有喷绘辊A5,在背面喷绘喷头7的下方或侧方(本实施例是在背面喷绘喷头7的下方)设有喷绘辊B8,收放布辊B11与喷绘辊A5之间设有导布辊6;喷绘辊A5、喷绘辊B8、导布辊6、收放布辊A1及收放布辊B11可分别转动安装在机架上。

喷绘辊A5与喷绘辊B8同步逆向旋转,喷绘介质12分别绕在喷绘辊A5与喷绘辊B8上,通过喷绘辊A5与喷绘辊B8的主动同步转动带动走布。本实施例喷绘辊A5为主动辊,连接独立的动力源(可为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电机),由动力源驱动同步逆向旋转。喷绘辊B8为从动辊,通过与喷绘介质12之间的摩擦力由主动辊(喷绘辊A5)带动同步逆向旋转。优选地,喷绘辊A5与喷绘辊B8的直径相同;喷绘介质12绕在喷绘辊A5与喷绘辊B8朝外的一侧,喷绘介质12在喷绘辊A5及喷绘辊B8上的喷绘面均为弧面。

在喷绘辊A5与喷绘辊B8之间的喷绘介质12的下方,设有对喷绘介质12进行松紧调整的导布装置21,导布装置21可安装在机架上。如图11所示,导布装置21包括导布板2102及多个安装在导布板2102下表面的松紧调整组件,每个松紧调整组件均包括型材2104、拉簧2103、拉环2105及调整螺钉2101,型材2104的端面呈“L”形,一条边焊接在导布板2102的下表面,另一条边的端部开孔;拉簧2103的一端连接于该“L”型材2104另一条边的开孔处,另一端与焊接在导布板2102下表面的拉环2105相连接。调整螺钉2101与“L”形的型材2104的另一条边螺纹连接,通过旋拧调整螺钉2101顶升导布板2102的局部,进而实现对导布板2102上喷绘介质12不同部位的上下升降、进而对松紧度进行调整,达到修正双面对位精度的目的;调整后的导布板2102通过拉簧2103复位。

如图12所示,为导布装置21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包括导布板2102、底板2107及多个气缸2106,该底板2107安装在导布板2102的下方,在底板2107上均布有多个位于导布板2102与底板2107之间的气缸2106,各个气缸2106可呈矩阵式排布,通过各个气缸2106的活塞推动导布板2102,进而实现对导布板2102上喷绘介质12不同部位的上下升降、进而对松紧度进行调整,达到修正双面对位精度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提高同步双面喷绘双面对位精度的方法为:

喷绘介质12由收放布辊A1放布,作为主动辊的喷绘辊A5由独立的动力源驱动,与喷绘辊B8同步、逆向旋转;喷绘介质12分别绕在喷绘辊A5及喷绘辊B8上,喷绘辊A5主动旋转带动喷绘介质12走布,喷绘介质12通过摩擦力带动喷绘辊B8从动旋转。在喷绘辊A5上,由正面喷绘喷头4对喷绘介质12正面进行喷绘;在喷绘辊B8上,由背面喷绘喷头7对喷绘介质12背面进行喷绘;喷绘介质12在喷绘辊A5与喷绘辊B8之间进行换面,双面喷绘后的喷绘介质12由收放布辊B11收布。实现了喷绘介质12的双面同步喷绘过程。

在正面喷绘与背面喷绘之间,通过旋拧不同部位的调整螺钉2101或使不同部位的气缸2106的活塞上升,使导布板2102对应的部位被顶起,进而实现对喷绘介质12相应局部部位的变形调整(变形量不超过1cm),以弥补机器制造误差、喷绘介质12制造误差或者一次喷绘后对喷绘介质12造成腐蚀所带来的双面对位精度的影响,提高双面对位精度。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喷绘辊B8为主动辊,喷绘辊A5为从动辊,通过与喷绘介质12之间的摩擦力由主动辊(喷绘辊B8)带动同步逆向旋转。其他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喷绘辊A5与喷绘辊B8均为主动辊,分别连接独立的动力源,由各自的动力源驱动同步逆向旋转。其他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主动辊只有一个,或者为喷绘辊A5、或者为喷绘辊B8;本实施例是将喷绘辊A5设有为主动辊,与安装在机架上的动力源相连接,由动力源直接驱动旋转。另一个喷绘辊B8,则通过传动机构与作为主动辊的喷绘辊A5相连,实现同步、逆向旋转。

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包括同步带轮A13、同步带A14、齿轮A16、同步带轮B15、齿轮B17、同步带轮C18、同步带B19及同步带轮D20,该同步带轮A13与作为主动辊的喷绘辊A5同轴连动,并通过同步带A14与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的同步带轮B15相连,齿轮A16与同步带轮B15同轴连动;同步带轮D20与未连接动力源的喷绘辊B8同轴连动,并通过同步带B19与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的同步带轮C18相连,齿轮B17与同步带轮C18同轴连动,且与齿轮A16啮合传动,实现换向。这样一来,实现了喷绘辊A5、喷绘辊B8的同步、逆向旋转。

本实施例的提高同步双面喷绘双面对位精度的方法为:

喷绘介质12由收放布辊A1放布,作为主动辊的喷绘辊A5由动力源驱动,喷绘辊B8通过传动机构与喷绘辊A5同步、逆向旋转;喷绘介质12分别绕在喷绘辊A5及喷绘辊B8上,喷绘介质12与喷绘辊A5及喷绘辊B8之间均是通过喷绘辊A5及喷绘辊B8的主动旋转带动走布的。在喷绘辊A5上,由正面喷绘喷头4对喷绘介质12正面进行喷绘;在喷绘辊B8上,由背面喷绘喷头7对喷绘介质12背面进行喷绘;喷绘介质12在喷绘辊A5与喷绘辊B8之间进行换面,双面喷绘后的喷绘介质12由收放布辊B11收布。实现了喷绘介质12的双面同步喷绘过程。

在正面喷绘与背面喷绘之间,通过旋拧不同部位的调整螺钉2101或使不同部位的气缸2106的活塞上升,使导布板2102对应的部位被顶起,进而实现对喷绘介质12相应局部部位的变形调整(变形量不超过1cm),以弥补机器制造误差、喷绘介质12制造误差或者一次喷绘后对喷绘介质12造成腐蚀所带来的双面对位精度的影响,提高双面对位精度。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高同步双面喷绘双面对位精度的装置包括放布辊、正面喷绘单元22、正面喷绘轨道梁2、正面喷绘平台26、转动辊A、转动辊B、背面喷绘单元、背面喷绘轨道梁10、背面喷绘平台27、收布辊及导布装置2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放布辊为收放布辊A1、收布辊为收放布辊B11,收放布辊A1与收放布辊B11上下设置,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也可将收放布辊A1与收放布辊B11互换,将收放布辊B11用作放布辊、将收放布辊A1用作收布辊。

正面喷绘轨道梁2及背面喷绘轨道梁10分别固定在机架上,两轨道梁相互平行,正面喷绘单元22及背面喷绘单元25分别可沿喷绘介质12宽度方向往复移动地安装在正面喷绘轨道梁2及背面喷绘轨道梁10上。正面喷绘单元22及背面喷绘单元25均为现有技术,正面喷绘单元22包括可在正面喷绘轨道梁2上往复移动的正面喷绘小车及固定在该正面喷绘小车上的正面喷绘喷头;背面喷绘单元25包括可在背面喷绘轨道梁10上往复移动的背面喷绘小车及固定在该背面喷绘小车上的背面喷绘喷头。或者,正面喷绘单元22及背面喷绘单元25均为多组、分别并排安装在正面喷绘轨道梁2及背面喷绘轨道梁10上,正面喷绘喷头及背面喷绘喷头在喷绘时均固定不动。

在正面喷绘单元22及背面喷绘单元25的下方分别设有安装在机架上的正面喷绘平台26、背面喷绘平台27,喷绘介质12分别由正面喷绘单元22与正面喷绘平台26之间以及背面喷绘单元25与背面喷绘平台27之间走布,喷绘介质12在正面喷绘平台26及背面喷绘平台27上的喷绘面均为平面。

在正面喷绘单元22及背面喷绘单元25的斜下方分别设有转动辊A及转动辊B,收放布辊A1与正面喷绘平台26之间设有导布辊6;转动辊A、转动辊B、导布辊6、收放布辊A1及收放布辊B11可分别转动安装在机架上。

转动辊A与转动辊B同步逆向旋转,喷绘介质12分别绕在转动辊A与转动辊B上,通过所述转动辊A与转动辊B的主动同步转动带动走布。本实施例的转动辊A为主动辊23,连接独立的动力源(可为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电机),由动力源驱动同步逆向旋转。转动辊B为从动辊24,通过与喷绘介质12之间的摩擦力由主动辊23带动同步逆向旋转。优选地,主动辊23与从动辊24的直径相同;喷绘介质12绕在主动辊23与从动辊24朝外的一侧。

在正面喷绘平台26与背面喷绘平台27之间的喷绘介质12的下方,设有对喷绘介质12进行松紧调整的导布装置21,导布装置21可安装在机架上。如图11所示,导布装置21包括导布板2102及多个安装在导布板2102下表面的松紧调整组件,每个松紧调整组件均包括型材2104、拉簧2103、拉环2105及调整螺钉2101,型材2104的端面呈“L”形,一条边焊接在导布板2102的下表面,另一条边的端部开孔;拉簧2103的一端连接于该“L”型材2104另一条边的开孔处,另一端与焊接在导布板2102下表面的拉环2105相连接。调整螺钉2101与“L”形的型材2104的另一条边螺纹连接,通过旋拧调整螺钉2101顶升导布板2102的局部,进而实现对导布板2102上喷绘介质12不同部位的上下升降、进而对松紧度进行调整,达到修正双面对位精度的目的;调整后的导布板2102通过拉簧2103复位。

如图12所示,为导布装置21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包括导布板2102、底板2107及多个气缸2106,该底板2107安装在导布板2102的下方,在底板2107上均布有多个位于导布板2102与底板2107之间的气缸2106,各个气缸2106可呈矩阵式排布,通过各个气缸2106的活塞推动导布板2102,进而实现对导布板2102上喷绘介质12不同部位的上下升降、进而对松紧度进行调整,达到修正双面对位精度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提高同步双面喷绘双面对位精度的方法为:

喷绘介质12由收放布辊A1放布,主动辊23由独立的动力源驱动,与从动辊24同步、逆向旋转;喷绘介质12分别绕在主动辊23及从动辊24上,主动辊23主动旋转带动喷绘介质12走布,喷绘介质12通过摩擦力带动从动辊24从动旋转。在正面喷绘平台26上,由正面喷绘单元22对喷绘介质12正面进行喷绘;在背面喷绘平台27上,由背面喷绘单元25对喷绘介质12背面进行喷绘;喷绘介质12有正面喷绘与背面喷绘之间进行换面,双面喷绘后的喷绘介质12由收放布辊B11收布。实现了喷绘介质12的双面同步喷绘过程。

在正面喷绘与背面喷绘之间,通过旋拧不同部位的调整螺钉2101或使不同部位的气缸2106的活塞上升,使导布板2102对应的部位被顶起,进而实现对喷绘介质12相应局部部位的变形调整(变形量不超过1cm),以弥补机器制造误差、喷绘介质12制造误差或者一次喷绘后对喷绘介质12造成腐蚀所带来的双面对位精度的影响,提高双面对位精度。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转动辊B为主动辊23,转动辊A为从动辊24,通过与喷绘介质12之间的摩擦力由主动辊23(转动辊B)带动同步逆向旋转。其他均与实施例五相同。

实施例七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转动辊A与转动辊B均为主动辊23,分别连接独立的动力源,由各自的动力源驱动同步逆向旋转。其他均与实施例五相同。

实施例八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主动辊只有一个,或者为转动辊A、或者为转动辊B;本实施例是将转动辊A设有为主动辊23,与安装在机架上的动力源相连接,由动力源直接驱动旋转。另一个转动辊8作为从动辊24,通过传动机构与主动辊23相连,实现同步、逆向旋转。

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包括同步带轮A13、同步带A14、齿轮A16、同步带轮B15、齿轮B17、同步带轮C18、同步带B19及同步带轮D20,该同步带轮A13与主动辊23同轴连动,并通过同步带A14与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的同步带轮B15相连,齿轮A16与同步带轮B15同轴连动;同步带轮D20与从动辊24同轴连动,并通过同步带B19与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的同步带轮C18相连,齿轮B17与同步带轮C18同轴连动,且与齿轮A16啮合传动,实现换向。这样一来,实现了主动辊23、从动辊24的同步、逆向旋转。

本实施例的提高同步双面喷绘双面对位精度的方法为:

喷绘介质12由收放布辊A1放布,主动辊23由动力源驱动,从动辊24通过传动机构与主动辊23同步、逆向旋转;喷绘介质12分别绕在主动辊23及从动辊24上,喷绘介质12与主动辊23及从动辊24之间均是通过主动辊23及从动辊24的主动旋转带动走布的。在正面喷绘平台26上,由正面喷绘单元22对喷绘介质12正面进行喷绘;在背面喷绘平台27上,由背面喷绘单元25对喷绘介质12背面进行喷绘;喷绘介质12在正面喷绘平台26与背面喷绘平台27之间进行换面,双面喷绘后的喷绘介质12由收放布辊B11收布。实现了喷绘介质12的双面同步喷绘过程。

在正面喷绘与背面喷绘之间,通过旋拧不同部位的调整螺钉2101或使不同部位的气缸2106的活塞上升,使导布板2102对应的部位被顶起,进而实现对喷绘介质12相应局部部位的变形调整(变形量不超过1cm),以弥补机器制造误差、喷绘介质12制造误差或者一次喷绘后对喷绘介质12造成腐蚀所带来的双面对位精度的影响,提高双面对位精度。

实施例九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导布装置21设置在喷绘辊A5与喷绘辊B8之间的喷绘介质12的上方,即导布装置21中的多个松紧调整组件安装在导布板2102的上表面,松紧调整组件中的型材2104的一条边焊接在导布板2102的上表面,拉簧2103的另一端与焊接在导布板2102上表面的拉环2105相连接。当导布装置21为图12所示的另一种结构形式时,底板2107安装在导布板2102的上方。其他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另外,实施例二~四中的导布装置21也可如实施例九中所述,设置在喷绘辊A5与喷绘辊B8之间的喷绘介质12的上方。

实施例十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导布装置21设置在正面喷绘平台26与背面喷绘平台27之间的喷绘介质12的上方,即导布装置21中的多个松紧调整组件安装在导布板2102的上表面,松紧调整组件中的型材2104的一条边焊接在导布板2102的上表面,拉簧2103的另一端与焊接在导布板2102上表面的拉环2105相连接。当导布装置21为图12所示的另一种结构形式时,底板2107安装在导布板2102的上方。其他均与实施例五相同。另外,实施例六~八中的导布装置21也可如实施例十中所述,设置在喷绘辊A5与喷绘辊B8之间的喷绘介质12的上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