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联发票印刷的防浸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873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具体涉及用于双联发票印刷的防浸润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票多为单联发票,通常采用单联印刷机逐联完成印刷。随着办公自动化和各种税控发票的日益普及,现在生活和工作中一般使用双联发票。双联发票是通过单联印刷机印刷后再配页,使两张印有相同内容的发票完全重合。但是在印刷过程中,为了保持水墨平衡(印版滚筒上油墨和水必须同时存在、保持平衡,其目的是既保持图文印刷区最大的载墨量,使墨色鲜艳、饱和,又保持非印刷区高度干净整洁,这种供水量和供墨量的平衡关系称为水墨平衡),需要将水池中的水通过多层辊轮传送至印刷滚筒上,由于各辊轮周壁经过碾压,传送至印版滚筒周壁只有较薄的一层水;而辊轮两端由于处于自由状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甩水现象,水会沿着辊轮两端传送至印版滚筒两端。由于印版滚筒两端水量过多,水会浸润到发票边缘;当发票重合时,由于上下两页发票湿润度不同,导致上下两页发票各自与压印滚筒(起传递发票的作用)的摩擦力不同,最终造成两页发票重合不精确,导致发票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双联发票印刷过程中防止辊轮两端水量过多的防浸润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双联发票印刷的防浸润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设有水斗槽、水斗辊、若干传水辊以及着水辊,水斗辊、传水辊和着水辊分别与机架转动连接,传水辊周壁分别与着水辊周壁和水斗辊周壁接触;传水辊两端开有空腔,传水辊两端的外周壁和端面开有孔隙,孔隙与空腔连通;空腔内设有软绵层和负压泵;所述水斗辊长度短于传水辊长度,水斗辊两端分别位于空腔下方。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由于水斗辊位于水斗槽内,且水斗辊、传水辊和着水辊处于转动状态且周壁相互接触,所以水斗辊在转动过程中将水传递给传水辊,传水辊又将水传递给着水辊,再由着水辊将水浸润至印刷滚筒周壁,与印刷滚筒周壁的墨混合实现水墨平衡。水斗辊在转动的过程中其两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水甩至传水辊两端的外周壁和端面上,在负压泵的作用下,过量的水从孔隙进入空腔内被软绵层吸收,从而阻止多余水量浸润至印版滚筒上。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在传水辊两端设置空腔,并在空腔内设置软绵层和负压泵,可以将传水辊两端及周壁多余水量除去,避免过多的水传递至印版滚筒上,确保发票可以精确重合,提高双联发票质量;同时可以确保传递至印版滚筒上的水量合适,保证水与墨的比例均匀,从而使得印刷后的发票更加清晰;另外,水斗辊与水接触后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甩水现象,水斗辊的长度短于传水辊的长度可以确保甩出的水尽量多的与传水辊两端的外周壁接触,确保多余的水被吸附进空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内设有加热器。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软绵层上吸附的水可以通过加热器进行加热蒸发,有效防止软绵层上存储的水量过多。

进一步的,传水辊数量为两根,分别为一号传送辊和二号传送辊;一号传送辊周壁与水斗辊周壁接触,二号传送辊周壁与着水辊周壁接触。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两根传水辊,可以确保传水辊上的水经过两次碾压后传水辊周壁上的水膜更薄、更均匀;同时二号传送辊空腔内的软绵层和负压泵可以对两端多余水进行再次吸附。

进一步的,所述着水辊的长度短于二号传送辊的长度。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避免二号传水辊两端多余的水浸润至着水辊上,同时避免将着水辊两端的水吸附至二号传水辊的空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水斗辊周壁设有镀铬层。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镀铬层可以保证水斗辊处于湿润状态同时又不会沾太多水,有效控制水斗辊周壁的水量,确保最大限度的降低水斗辊甩水现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有效避免过多的水传递至印版滚筒端面,确保发票可以精确重合,提高双联发票质量;同时确保水墨平衡,保证印刷后的发票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双联发票印刷的防浸润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电机1、水斗槽2、水斗辊3、一号传水辊4、二号传水辊5、着水辊6、转动轴7、传动齿轮8、空腔9、孔隙10、软绵层11、负压泵12、加热器13。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双联发票印刷的防浸润机构,包括电机1、水斗槽2、水斗辊3、一号传水辊4、二号传水辊5、着水辊6和转动轴7。从下到上的水斗辊3、一号传水辊4、二号传水辊5和着水辊6周壁接触,而且水斗辊3、一号传水辊4、二号传水辊5和着水辊6左右两端分别与转动轴7焊接,转动轴7与机架上的轴承转动配合;与每根辊焊接的转动轴7的周壁上分别过盈配合有传动齿轮8,每个传动齿轮8之间相互啮合。电机1固定在机架上,电机1输出轴通过转动轴7与水斗辊3左端固定连接。其中一号传送辊4和二号传送辊5的长度相等且大于水斗辊3的长度以及着水辊6的长度。水斗辊3位于水斗槽2内,其周壁设有镀铬层,水斗辊3下周壁浸泡在水里。

一号传送辊4和二号传送辊5左右两端开有空腔9,一号传送辊4和二号传送辊5左右两端的外周壁和端面开有孔隙10,孔隙10与空腔9连通。空腔9内设有软绵层11、负压泵12和加热器13。其中水斗辊3两端分别位于空腔9正下方。

印刷时,先启动电机1,电机1带动水斗辊3转动,由于传动齿轮8相互啮合,从而带动一号传水辊4、二号传水辊5和着水辊6转动。水斗辊3转动的过程中将水斗槽2内的水沾附在水斗辊3周壁,然后依次传递至一号传水辊4、二号传水辊5和着水辊6周壁,最后由着水辊6将水浸润至印版滚筒周壁进行水墨混合(印版滚筒位于着水辊6上方,未画出)。同时,水斗辊3转动的过程中其左右两端的水会被甩出,大量的水会沿着一号传水辊4传递至二号传水辊5(如图1中虚线所示);一号传水辊4和二号传水辊5在转动的过程中,多余水量在负压泵12作用下进入空腔9内并被软绵层11吸附,加热器13将软绵层11吸附的水进行加热蒸发,从而避免大量水浸润至印版滚筒周壁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