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对位高速转盘丝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4616发布日期:2019-03-22 23:25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对位高速转盘丝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丝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对位高速转盘丝印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丝印手机盖板存在的丝印机都是直连式的,而直连式的丝印机存以下几个弊端:

1、上料、拍照、对位等操作步骤的时间节拍难以协调,导致加工效率慢;

2、机构传动太多,精度误差大,导致加工精度低;

3、直连式需要多次搬运对产品损坏带来很大风险,产品不良率比例近80%。

随着市场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直连式丝印机就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丝印后产品的产品良率、加工效率以及节约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自动对位高速转盘丝印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对位高速转盘丝印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上料工位、对位工位、丝印工位、下料工位以及水平的旋转盘,所述底板上通过支架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旋转盘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转盘上对应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对位工位、所述丝印工位、所述下料工位分别固定有一个模具板,所述旋转盘上贯穿上下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每个所述模具板的凹槽,四个所述模具板围绕所述旋转盘的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且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对位工位、所述丝印工位、所述下料工位依次等间距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并围绕所述旋转盘呈环形,每个所述模具板的中心均贯穿设有圆形的第一通孔,每个所述模具板的两条长边中部相对贯穿上下表面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模具板的长边垂直,每个所述模具板的两条短边中部相对贯穿上下表面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模具板的的短边垂直;所述底板在所述上料工位与所述下料工位之间固定有上下料机构及流盘输送机构,所述上料工位上设有初校正机构,所述初校正机构位于与所述上料工位对应的所述模具板的下方。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四轴机器人、与所述四轴机器人的驱动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具,第一夹具包括与所述四轴机器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水平的第一安装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两端的第一气动吸盘。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四轴机器人、与所述四轴机器人的驱动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包括与所述四轴机器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水平的第一架板、分别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架板的一端下表面的两侧的第二架板、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二架板下端一侧固定的水平的第三架板,所述第一架板、所述第三架板相互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架板的同一侧,每个所述第三架板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连接有第二气动吸盘。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下料工位上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位于与所述下料工位对应的所述模具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支撑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一升降气缸、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三吸盘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吸盘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动吸盘,所述第三气动吸盘可贯穿与所述下料工位对应的所述模具板的第一通孔。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初校正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支撑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底部的第一升降伺服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两侧的竖直的第一固定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滑轨上的第一安装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架顶部的水平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升降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上固定有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与第四吸盘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吸盘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第四气动吸盘,所述第四气动吸盘可贯穿与所述上料工位对应的所述模具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两条长边的上表面相对固定有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与所述第一滑槽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两条短边的上表面相对固定有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与所述第二滑槽平行,每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每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各滑动连接有一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竖直的校正杆,各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的每个所述校正杆的上端可贯穿对应所述第一滑槽,并可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各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的每个所述校正杆的上端可贯穿对应所述第二滑槽,并可沿所述第二滑槽移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流盘输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三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的传送带、设于所述传送带上的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架,所述第三支撑架上固定有多组用于托起工件的顶起组件,每组顶起组件均由四个围绕呈矩形状的顶起组件组成,每个所述顶起组件均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的竖直的第三升降气缸,每个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的顶杆,每个所述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托块。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对位工位上设有对位机构、位于所述对位机构正上方的拍照机构,所述对位机构位于与所述对位工位对应的所述模具板的下方;所述对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四支撑架、固定于所述第四支撑架底部中间第二升降伺服电机、固定于所述第四支撑架两侧的竖直的第二固定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滑轨上的第二安装架、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架顶部的xyθ平台、固定于所述xyθ平台顶部的气动吸杆,所述第二升降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气动吸杆可贯穿与所述拍照对应工位对应的所述模具板的第一通孔;所述拍照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竖直的第五支撑架、固定于所述第五支撑架顶部的多个围绕呈矩形状的摄像组件。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丝印工位上设有丝印机构,所述丝印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六支撑架、固定于所述第六支撑架底部中间的第三升降伺服电机、固定于所述第六支撑架两侧的竖直的第三固定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固定滑轨上的网版支架、固定于所述网版支架顶部的水平的网版框、装设于所述网版框内的丝印网版、固定于所述网版框靠近所述旋转盘一侧的刮刀组件,所述第三升降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网版支架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料工位与所述对位工位之间设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七支撑架、设于第七支撑架的同步带及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运动的第二电机、设于所述同步带一侧且固定于所述第七支撑架上的水平的第三导轨、套设并滑动固定于所述第三导轨上除尘滑座、固定于所述除尘滑座上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滑座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同步带固定连接,所述同步带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三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除尘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除尘滑座顶部的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一平板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平板上方的第二平板,所述第二平板的一端固定有竖直的第四升降气缸,所述第四升降气缸的输出轴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板远离所述第四升降气缸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平板中部的左右两侧铰接,所述第二平板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枢接于有粘性辊及除尘辊,所述粘性辊与所述除尘辊接触配合,所述粘性辊、所述除尘辊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第三导轨垂直,所述粘性辊位于所述除尘辊靠近所述第四升降气缸的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对位高速转盘丝印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上料工位、对位工位、丝印工位、下料工位以及水平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对应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对位工位、所述丝印工位、所述下料工位分别固定有一个模具板,四个所述模具板围绕所述旋转盘的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且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对位工位、所述丝印工位、所述下料工位依次等间距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并围绕所述旋转盘呈环形,所述底板在所述上料工位与所述下料工位之间固定有上下料机构,所述底板在所述上料工位远离所述丝印工位的一侧固定有所述流盘输送机构。所述旋转盘旋转从而带动工件依次经过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对位工位、所述丝印工位、所述下料工位,实现对工件的上料及初校正、对位、丝印、下料,有效避免在相邻两个加工位之间的上料及下料操作,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同时减少多次上下料的时间,使相邻两个加工位之间的时间节拍更协调,加工时间把握更准确,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自动对位高速转盘丝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旋转盘的俯视图;

图3是旋转盘的主视图;

图4是加工前盖的上下料机构;

图5是加工后盖的上下料机构;

图6是初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流盘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9是对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拍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拍照机构的俯视图;

图12是丝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除尘机构的主视图。

图中:100、底板;201、上料工位;200、初校正机构;210、第一支撑架;220、第一升降伺服电机;230、第一固定滑轨;240、第一安装架;250、第一支撑板;261、第二升降气缸;262、第四吸盘固定座;263、第四气动吸盘;271、第一直线导轨;272、第二直线导轨;273、滑块;274、校正杆;301、对位工位;310、对位机构;311、第四支撑架;312、第三升降气缸;313、第二固定滑轨;314、第二安装架;315、xyθ平台;316、气动吸杆;320、拍照机构;321、第五支撑架;322、摄像组件;400、丝印机构;410、第六支撑架;420、第三升降伺服电机;430、第三固定滑轨;440、网版支架;450、网版框;460、丝印网版;470、刮刀组件;600、旋转盘;610、第一电机;620、模具板;621、第一通孔;622、第一滑槽;623、第二滑槽;700、上下料机构;701、第一安装座;710、四轴机器人;720、第一夹具;721、第一安装板;722、第一气动吸盘;730、第二夹具;731、第一架板;732、第二架板;733、第三架板;734、第二气动吸盘;800、流盘输送机构;810、第三支撑架;820、传送带;840、顶起组件;841、第三升降气缸;842、顶杆;843、托块;900、除尘机构;901、第七支撑架;911、同步带;912、第二电机;920、第三导轨;930、除尘滑座;941、第一平板;942、第二平板;943、第四升降气缸;944、第三安装架;945、粘性辊;946、除尘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自动对位高速转盘丝印设备包括底板100,所述底板100上设有上料工位201、对位工位301、丝印工位401、下料工位501以及水平的旋转盘600,所述底板100上固定有第一电机610,所述旋转盘600与所述第一电机61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转盘600上对应所述上料工位201、所述对位工位301、所述丝印工位401、所述下料工位501分别固定有一个模具板620,所述旋转盘600上贯穿上下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每个所述模具板620的凹槽,四个所述模具板620围绕所述旋转盘600的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且所述上料工位201、所述对位工位301、所述丝印工位401、所述下料工位501依次等间距固定于所述底板100上,并围绕所述旋转盘600呈环形,每个所述模具板620的中心均贯穿设有圆形的第一通孔621,每个所述模具板620的两条长边中部相对贯穿上下表面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滑槽622,所述第一滑槽622与所述模具板620的长边垂直,每个所述模具板620的两条短边中部相对贯穿上下表面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二滑槽623,所述第二滑槽623与所述模具板620的的短边垂直。

所述底板100在所述上料工位201与所述下料工位501之间固定有上下料机构700及流盘输送机构800,所述上料工位201上设有初校正机构200,所述初校正机构200位于与所述上料工位201对应的所述模具板620的下方。

上述的一种自动对位高速转盘丝印设备,适用于对手机的前盖及后盖进行丝印。所述旋转盘600旋转从而带动工件依次经过所述上料工位201、所述对位工位301、所述丝印工位401、所述下料工位501,实现对工件的上料及初校正、对位、丝印、下料,有效避免在相邻两个加工位之间的上料及下料操作,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同时减少多次上下料的时间,使相邻两个加工位之间的时间节拍更协调,加工时间把握更准确,有效提高加工效率。所述对位工位301、所述丝印工位401、所述下料工位501依次等间距固定于所述底板100上,并围绕所述旋转盘600成环形,结构布局紧凑,节省设备的安装空间。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前盖的上料及下料,进一步的,所述上下料机构700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100上的第一安装座701、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座701上的四轴机器人710、与所述四轴机器人710的驱动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具720,第一夹具720包括与所述四轴机器人710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水平的第一安装板721、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721底部两端的第一气动吸盘722。

设置所述上下料机构700用于将工件从所述流盘输送机构800的半成品放料位运送至所述上料工位201以及将工件从所述下料工位501运送至所述流盘输送机构800上的成品放料位。当所述四轴机器人710的驱动端安装有第一夹具720,此时所述上下料机构700用于前盖的上料及下料,所述第一夹具720专用于吸取和释放前盖。由于在对前盖丝印时,前盖只需要丝印上表面的边缘四周即可,为了避免破坏丝印图案,下料时所述第一夹具720不接触前盖上表面的边缘四周的丝印油墨即可,因此在上料及下料过程中,所述第一气动吸盘722吸取前盖上表面的两端。

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后盖的上料及下料,进一步的,所述上下料机构700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100上的第一安装座701、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座701上的四轴机器人710、与所述四轴机器人710的驱动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夹具730,所述第二夹具730包括与所述四轴机器人710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水平的第一架板731、分别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架板731的一端下表面的两侧的第二架板732、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二架板732下端一侧固定的水平的第三架板733,所述第一架板731、所述第三架板733相互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架板732的同一侧,每个所述第三架板733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连接有第二气动吸盘734。

当所述四轴机器人710的驱动端安装有第二夹具730,此时所述上下料机构700用于后盖的上料及下料,所述第二夹具730专用于吸取和释放后盖。在对后盖丝印时,通常对后盖的上表面的整个面进行丝印,为了避免下料时夹具接触后盖上表面的丝印油墨而破坏丝印图案,因此,上料及下料过程中,所述第一架板731位于后盖的上方,所述第三架板733位于后盖的下方,所述第二气动吸盘734吸住后盖的下表面。

为了便于对后盖的下料,进一步的,所述下料工位501上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位于与所述下料工位501对应的所述模具板620的下方,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100上的第二支撑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一升降气缸、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三吸盘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吸盘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动吸盘,所述第三气动吸盘可贯穿与所述下料工位501对应的所述模具板620的第一通孔621。所述支撑机构是为后盖的下料工序而设置,在所述上下料机构700将丝印完成后的后盖从所述下料工位501运送至所述流盘输送机构800上的成品放料位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后盖整个上表面的丝印图案的破坏,在所述下料工位501,先通过所述支撑机构将丝印完成后的后盖向上托起至设定高度,后盖与所述模具板620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从而使所述第二夹具730的第三架板733能够运动至后盖的下方,所述第三架板733上的所述气动吸盘734吸住后盖的下表面。

具体地,当后盖在所述丝印工位401完成丝印后,启动所述第一电机610,驱动所述旋转盘620旋转90度,使丝印完成的后盖旋转至所述下料工位501,启动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使所述第三气动吸盘向上伸出并贯穿所述模具板620的第一通孔621,直到吸住丝印完成的后盖下表面的中部,启动第一升降气缸,向上托起丝印完成的后盖,直到至设定高度,所述四轴机器人710控制所述第三架板733运动至后盖的下方,然后所述气动吸盘734吸住后盖的下表面,所述四轴机器人710控制所述第三架板733运动至所述流盘输送机构800上的成品放料位上,然后所述气动吸盘734释放丝印完成后的后盖。

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初校正机构200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100上的第一支撑架210、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0底部的第一升降伺服电机220、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0两侧的竖直的第一固定滑轨230、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滑轨230上的第一安装架240、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架240顶部的水平的第一支撑板250,所述第一升降伺服电机220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架24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240上固定有第二升降气缸261,所述第二升降气缸261的输出轴与第四吸盘底座26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吸盘底座262上固定连接有第四气动吸盘263,所述第四气动吸盘263可贯穿与所述上料工位201对应的所述模具板620的第一通孔621,所述第一支撑板250两条长边的上表面相对固定有第一直线导轨271,所述第一直线导轨271与所述第一滑槽622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250两条短边的上表面相对固定有第二直线导轨272,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72与所述第二滑槽623平行,每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271上、每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72上各滑动连接有一滑块273,每个所述滑块273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竖直的校正杆274,各所述第一直线导轨271上的每个所述校正杆274的上端可贯穿对应所述第一滑槽622,并可沿所述第一滑槽622移动,各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72上的每个所述校正杆274的上端可贯穿对应所述第二滑槽623,并可沿所述第二滑槽623移动。

当所述上下料机构700将工件从所述流盘输送机构800运送至与所述上料工位201对应的所述模具板620上,此过程中工件的位置可能存在歪斜的情况,通过所述初校正机构200对工件进行初校正,降低后期所述拍照机构320及所述对位机构310的工作强度,有利于提高对位效率。在对后盖进行初校正时,为了保证后盖在所述校正杆274上放置平稳,所述校正杆274的上端与所述旋转盘600的竖直距离较小,现有通常的手机后盖的边缘四周均设有凸起,为了将待丝印的后盖平稳放置在所述校正杆274以及为所述第二夹具730的第三架板733预留活动空间,因此设置所述第二升降气缸621单独用于所述第四气动吸盘263的升降,在对后盖进行初校正时,所述第一升降伺服电机220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621同时动作,所述第四气动吸盘263的吸附面与各所述校正杆274组成的水平面之间形成高度差,为所述第二夹具730的第三架板733提供活动空间。

具体地,在对后盖进行初校正,启动所述第一升降伺服电机220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621,使所述第四气动吸盘263、所述校正杆274上升,直到贯穿所述第一通孔621、所述第一滑槽622、所述第二滑槽623,并上升至设定高度,此时所述第四气动吸盘263的吸附面高于各所述校正杆274组成的一个水平面,然后通过所述上下料机构700将待丝印后盖从所述流盘输送机构800的半成品放料位运送至与所述第四气动吸盘263上,所述第四气动吸盘263吸住后盖的下表面,然后启动所述第二升降气缸621,使所述第四气动吸盘263下降,直到后盖的下表面接触各所述校正杆274,所述第四气动吸盘263释放待丝印的后盖,使待丝印的后盖与所述校正杆274一起运动,然后启动控制所述第一直线导轨271运动及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72运动的电机,使所述校正杆274沿所述第一滑槽622或所述第二滑槽623移动,带动待丝印的后盖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50上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从而对待丝印的后盖的位置进行初步校正。

具体地,在对前盖进行初校正,启动所述第一升降伺服电机220,使所述第四气动吸盘263、所述校正杆274上升,直到贯穿所述第一通孔621、所述第一滑槽622、所述第二滑槽623,并上升至设定高度,然后通过所述上下料机构700将待丝印的前盖从所述流盘输送机构800的半成品放料位运送至所述模具板620上,然后启动控制所述第一直线导轨271运动及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72运动的电机,使所述校正杆274沿所述第一滑槽622或所述第二滑槽623移动,带动待丝印的前盖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50上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从而对待丝印的前盖的位置进行初步校正。

如图7及图8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流盘输送机构800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三支撑架810、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架810上的传送带820、设于所述传送带820上的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架,所述第三支撑架810上固定有多组用于托起工件的顶起组件840,每组顶起组件840均由四个围绕呈矩形状的顶起组件840组成,每个所述顶起组件840均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架810上的竖直的第三升降气缸841,每个所述第三升降气缸841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的顶杆842,每个所述顶杆84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托块843。优选地,所述放置架上设有沿所述传送带82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运输通道及第二运输通道,第一运输通道及第二运输通道分别用于输送半成品工件及成品工件,第一运输通道上沿所述传送带82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半成品放料位,第二运输通道上沿所述传送带82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成品放料位。

在对前盖上料及下料时,所述顶起组件840不工作,所述上下料机构700从所述放置架的半成品放料位上吸取并运送待丝印的前盖至所述上料工位201,当对前盖丝印完成后,所述上下料机构700从所述下料工位501吸取并运送丝印完成的前盖放置在所述放置架上的成品放料位。

在对后盖上料及下料时,为了充分利用上料及下料时间的空隙,优选地,所述顶起组件840有三组,所述第三支撑架810对应其中第一输送通道设有两组所述顶起组件840,并且两组所述顶起组件840沿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的长度方向分布,而所述第三支撑架810对应另外第二输送通道设有1组所述顶起组件840,每组所述顶起组件840中的各有两个所述顶起组件840分别位于第一输送通道的两侧或第二输送通道的两侧。

具体地,当对后盖上料及下料时,所述传送带820运送所述放置架向靠近所述顶起组件840的一侧移动设定距离,使所述放置架上的待丝印的后盖位于所述顶起组件840的正上方,然后所述传送带820停止运动,三组所述顶起组件840中的四个所述顶起组件840同时动作,启动位于第二通道上的所述第三升降气缸841,使所述托块843上升至设定高度,位于第一输送通道的每组所述顶起组件840上的所述托块843分别托起对应的待丝印的后盖的下表面的四个边角,启动所述第三升降气缸841,驱动所述顶杆842上升,使待丝印的后盖脱离所述放置架,并将待丝印的后盖提升至设定高度,此时有两个待丝印的后盖被顶起,所述上下料机构700吸取并运送待丝印的后盖至所述上料工位201,经过上料的这段时间,所述旋转盘上的后盖丝印完成后,所述上下料机构700从所述下料工位501吸取并运送丝印完成的后盖放置在位于第二通道上的所述顶起组件840上的所述托块843上,经过下料的时间,所述上下料机构700吸取并运送另一个待丝印的后盖至所述上料工位201,然后启动三组所述顶起组件840所述第三升降气缸841,使所述顶杆842下降,直到丝印完成的后盖接触到所述放置架,丝印完成的后盖放置在所述放置架上,然后所述传送带820运动,带动所述放置架移动设定距离,重复上述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对位工位301上设有对位机构310、位于所述对位机构310正上方的拍照机构320,所述对位机构310位于与所述对位工位301对应的所述模具板620的下方,如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拍照机构320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100上的竖直的第五支撑架321、固定于所述第五支撑架321顶部的多个围绕呈矩形状的摄像组件322,优选地,所述摄像组件322有6个,包括2个第一摄像组件、2个第二摄像组件以及2个第三摄像组件,所述第五支撑架321靠近所述旋转盘一侧固定有水平的第一固定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两侧的两个水平的第二固定板,每个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均固定有一第一摄像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两侧对称固定有一对第二摄像组件以及一对第三摄像组件,两个所述第一摄像组件均关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摄像组件之间的连线、两个所述第三摄像组件之间的连线关于两个所述第一摄像组件的连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摄像组件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拍照对应工位对应的所述模具板620的长边方向平行。

设置所述拍照机构320用于对工件进行拍照检测,并将拍照结果反馈给控制器,然后控制器根据拍照结果控制所述对位机构310运动,对工件进行精确定位,有利于提高后期的丝印精度。本发明是用于丝印手机的前盖板或后盖,通常手机的前盖板及后盖都是薄型长方体结构,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摄像组件、两个所述第三摄像组件分别用于对前盖板或后盖的两条长边进行拍照,设置两个第一摄像组件对前盖板或后盖的两条短边进行拍照,采用6个摄像组件以及上述的布局结构,能够清晰拍摄到工件的四边,得以确定工件的准确位置。

如图9所示,所述对位机构310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100上的第四支撑架311、固定于所述第四支撑架311底部中间第二升降伺服电机312、固定于所述第四支撑架311两侧的竖直的第二固定滑轨31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滑轨313上的第二安装架314、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架314顶部的xyθ平台315、固定于所述xyθ平台315顶部的第五吸盘底座317、固定于所述第五吸盘底座317上表面的气动吸杆316,所述第二升降伺服电机312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安装架314固定连接,所述气动吸杆316可贯穿与所述拍照对应工位301对应的所述模具板620的第一通孔621。

具体地,当工件在所述上料工位201完成初校正后,启动所述第一电机610,驱动所述旋转盘600旋转90度,使工件达到所述对位工位301,启动所述第二升降伺服电机312,使所述气动吸杆316向上运动直到贯穿与所述对位工位301对应的所述模具板620上的第一通孔621,所述气动吸杆316吸住工件,从而实现工件与所述xyθ平台315一起向上运动脱离所述旋转盘600,然后多个所述摄像组件322对工件进行拍照,并将拍照结果反馈给控制器,并将拍照结果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拍照结果控制所述xyθ平台315驱动所述气动吸杆316移动,从而对工件进行精确定位,直到定位准确。

如图1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丝印工位401上设有丝印机构400,所述丝印机构400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100上的第六支撑架410、固定于所述第六支撑架410底部中间的第三升降伺服电机420、固定于所述第六支撑架410两侧的竖直的第三固定滑轨430、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固定滑轨430上的网版支架440、固定于所述网版支架440顶部的水平的网版框450、装设于所述网版框450内的丝印网版460、固定于所述网版框450靠近所述旋转盘600一侧的刮刀组件470,所述第三升降伺服电机420的输出轴与所述网版支架440固定连接,所述网版框450为倒立“凵”状结构,所述丝印网版460卡接于所述网版框450内,且所述丝印网版460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网版框450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刮刀组件470包括丝印刮刀及用于驱动丝印刮刀运动的驱动结构。

所述丝印机构400用于对经过拍照对位处理后的工件进行丝印,丝印精度高。现有大多数的丝网印刷机构的网版需要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使得网版与工件的位置相对应后再进行丝印,这种丝网印刷结构存在丝印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而在本发明中,由于工件在所述对位工位301已经调整好位置,所述丝印网版460在丝印前后,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不动,能够有效避免所述丝印网版460的频繁移动带来的丝印精度低的问题,另外丝印刮刀的驱动结构采用带拖链的导轨滑台结构,运动稳定且精度高,进一步提高丝印的精度。

具体地,当工件在所述对位工位301完成对位后,启动所述第一电机610旋转90度使工件至所述丝印工位401,工件位于所述丝印网版460的正下方,然后启动用于驱动丝印刮刀运动的驱动结构,使丝印刮刀沿工件的长度方向运动,使丝印刮刀刮动油墨对工件的整个表面进行丝印,当丝印完成后,使丝印刮刀复位。

为了调节工件与所述丝印网版460的竖直距离以及便于更换所述丝印网版460,使所述网版支架440、所述网版框450、所述丝印网版460能够一同上下运动。所述丝印网版460的更换过程如下:启动所述第三升降伺服电机420,使所述丝印网版460上升至设定高度时,拧开用于固定所述网版框450与所述丝印网版460的螺栓,向外抽出所述丝印网版460,然后将新的所述丝印网版460插入所述网版框450内,通过螺栓将新的所述丝印网版460与所述网版框450固定,安装固定好新的所述丝印网版460后,启动所述第三升降伺服电机420,使所述丝印网版460向下运动,最后回到原始位置。

如图13及图1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上料工位201与所述对位工位301之间设有除尘机构900,所述除尘机构900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100上的第七支撑架901、设于第七支撑架901的同步带911及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911运动的第二电机912、设于所述同步带911一侧且固定于所述第七支撑架901上的水平的第三导轨920、套设并滑动固定于所述第三导轨920上除尘滑座930、固定于所述除尘滑座930上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滑座930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同步带911固定连接,所述同步带911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三导轨920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除尘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除尘滑座930顶部的第一平板941、与所述第一平板941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平板941上方的第二平板942,所述第二平板942的一端固定有竖直的第四升降气缸943,所述第四升降气缸943的输出轴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平板9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板941远离所述第四升降气缸943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平板942中部的左右两侧铰接,所述第二平板94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安装架944,所述第三安装架944上枢接于有粘性辊945及除尘辊946,所述粘性辊945与所述除尘辊946接触配合,所述粘性辊945、所述除尘辊946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第三导轨920垂直,所述粘性辊945位于所述除尘辊946靠近所述第四升降气缸943的一侧。

所述除尘机构900用于在所述上料工位201对工件的位置进行初校正后,对工件需要丝印的表面进行除尘,避免工件表面上残留杂物从而降低丝印质量。所述第一平板941远离所述第四升降气缸94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板942中部铰接构成杠杆结构,所述粘性辊945、所述第四升降气缸94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平板942的两端,采用这种升降结构,省力,使所述第三安装架944、粘性辊945及除尘辊946升降轻松快捷,降低对气缸的输出力的要求,结构稳定。设置所述粘性辊945清除所述除尘辊946上粘附的杂物,使所述除尘辊946能够持续工作,避免出现由于所述除尘辊946上沾满杂物而需要频繁将所述除尘辊946取下并更换的问题。

具体地,所述除尘机构900工作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912,驱动所述同步带911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除尘滑座930沿所述第三导轨920向靠近所述模具板620的方向水平移动,直到所述粘性辊945位于所述模具板620远离所述第四升降气缸943一侧的正上方,启动所述第四升降气缸943,使所述第四升降气缸943的输出轴向下伸出,使所述第三安装架944下降,使所述除尘辊946的底部接触所述模具板620上的工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912,驱动所述同步带911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除尘辊946沿所述第三导轨920向远离所述模具板620的方向水平移动,直到所述除尘辊946对工件的整个上表面全部进行除尘,所述除尘辊946在对工件表面除尘时,所述粘性辊945将粘附在所述除尘辊946上粘附的杂物清除,当除尘完成后,启动所述第四升降气缸943,使所述第四升降气缸943的输出轴向上缩回至初始位置。

本发明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