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版印刷机及其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9235发布日期:2018-12-14 23:4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凹版印刷机及其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机及其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印版上图文部分的油墨转移到纸张等承印材料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按照印版上图文与非图文区域的相对位置,常见的印刷方式可以分为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及孔版印刷四大类。凹版印刷时,印版滚筒全版面着墨,以刮墨刀将版面上空白部分的油墨刮清,留下图文部分的油墨,然后过纸,由压印滚筒在纸的背面压印,使凹下部分的油墨直接转移到纸面上,经过设备上烘箱烘干纸张上的油墨,最后经收纸部分将印刷品堆集或复卷好。凹版印刷机是采用圆压圆直接印刷方式印刷,印版直接制在印版滚筒上,采用浸墨或喷墨方式给墨。由于墨层厚,使用挥发性强的快干油墨,凹版印刷机上都有烘干装置。

现有的烘干装置一般通过在印刷机的每个印刷色组处各设置一烘箱,纸张印刷后直接通过相应的烘箱加热使油墨干燥后,再使纸张注入下一工序。目前,每个烘箱的进风方式、出风方式、风速控制等均独立设置,各烘箱的进风口不断输入室内新风经烘箱内部的发热丝加热成热风再烘干纸张上的油墨,之后通过总排风管直接排放。在烘干过程中,需要不断向各烘箱内输入新风,将新风加热至设定的温度才能进行干燥,然而将冷风(即室内新风)加热至烘干所需的温度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还需消耗很多能量(如电能),导致烘干速度与印刷的速度不匹配,导致生产效率低,而且能耗过高,不利于节能。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及其干燥系统,能将加热过的气体重复利用,以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包括数量与凹版印刷机的印刷色组对应的烘箱,各烘箱的出风口通过排风管连接总排风管,前一个烘箱的出风口还通过风管连接下一个烘箱的进风口,各烘箱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用于补入新风的第一风机,所述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将前一个烘箱的热风抽入下一个烘箱内部的第二风机;所述干燥系统还包括用于通过控制各第一风机、各第二风机的开启状态,来控制前一个烘箱的热风流入下一个烘箱的风量大小的控制主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与控制主机连接。

所述的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中,各烘箱的排风管上设置有排风阀,各烘箱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新风的风量的进风阀,所述排风阀和进风阀元均与控制主机连接。

所述的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中,所述各风管中设置有用于检测热风的溶剂浓度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控制主机连接,所述控制主机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排风阀和进风阀的开启状态。

所述的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中,所述烘箱上设置有风刀组件,所述风刀组件包括风刀和用于调节风刀角度的风刀架,所述风刀架与控制主机电连接。

所述的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中,所述风刀的角度为45-75度。

所述的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中,所述风管上还设置有防止使用过的风回流的止回阀。

所述的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中,在连接各烘箱之间的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接入过滤设备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的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中,在所述总排风管的输出侧设置水管,所述水管的外壁设置有防腐涂层。

一种凹版印刷机,包括若干个印刷色组,还包括如上述的干燥系统,所述干燥系统的各烘箱设置于相应的印刷色组的上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版印刷机及其干燥系统,由于采用了将前一个烘箱中加热过的部分热风引入下一烘箱中,以减少下一烘箱中引入新风的风量,通过部分热风重复利用的方式,节省了新风的加热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效的降低了下级烘箱的能耗,极大程度的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凹版印刷机及其干燥系统较佳实施例的干燥系统的结构

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凹版印刷机及其干燥系统较佳实施例的干燥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包括数量与凹版印刷机的印刷色组对应的烘箱1,各烘箱1的出风口通过排风管2连接总排风管3,前一个烘箱1的出风口还通过风管4连接下一个烘箱1的进风口,各烘箱1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用于补入新风的第一风机5,所述风管4上设置有用于将前一个烘箱1的热风抽入下一个烘箱1内部的第二风机6;所述干燥系统还包括用于通过控制各第一风机5、各第二风机6的开启状态,来控制前一个烘箱1的热风流入下一个烘箱1的风量大小的控制主机(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风机5和所述第二风机6均与控制主机连接,通过控制主机控制第一风机5和第二风机6的开启或关闭状态,及各风机的风速,使前一个烘箱1中加热过的部分热风流入下一个风机中,实现了热风重复利用,以节省冷风(即新风)加热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降低了后给烘箱1的能耗,极大程度的节约了生产成本。

具体的,所述烘箱1包括箱体(图中未示出),所述箱体为空心箱体,其内设置有若干根加热管(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加热管发热温度,可控制新风加热的时间。

在所述总排风管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风机7,以排出总排风管3内的废气。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5、第二风机6、第三风机7均可采用变频风机,由控制主机直接控制其功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第三风机7的一侧设置过滤装置(图中未示出),将废气进行过滤处理,以减少废气污染问题,此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将排出的热气进行回收处理,将油墨中加热挥发的溶剂进行回收,进行循环利用,进一步节省成本,而且也可防止污染。

请继续参阅图1,由于后级烘箱输出的热风中,其溶剂浓度会越来越高,所以其热风利用率将逐渐降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各烘箱1的排风管2上设置有排风阀8,各烘箱1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新风的风量的进风阀9,所述排风阀8和进风阀9元均与控制主机连接,通过控制主机通过排风阀8的打开程度,将部分利用过的热风排出去,再通过控制主机根据第二风机6引入的热风风量来控制第一风机5引入新风的风量,以达到烘干承印物的目的。

较佳地,所述各风管4中设置有用于检测热风的溶剂浓度的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检测装置与控制主机连接,所述控制主机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排风阀8和进风阀9的开启状态(开启状态包括打开、关闭及打开的程度等),当热风中的溶剂浓度接近或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主机控制排风阀8排出部分热风至总排风管3,剩余的热风通过第二风机引入下一烘箱,同时再控制进风阀9的开启状态(具体为增加进风阀9的开启程度)以及增加第一风机5引入风机的风量,以降低进入下一烘箱1中的热风的溶剂浓度,使前一烘箱1中的部分热风能重复利用,而且烘箱内的热量能满足干燥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机的风速根据以下公式获得:

C=Wp/△e

其中,C为第二风机风速,W为干燥速度,P为烘干环境压力,△e为溶剂饱和浓度与干燥热风中所含溶剂浓度的差值,W根据印刷速度,在控制主机中设置,△e由检测装置检测干燥热风中所含溶剂浓度后,由控制主机计算获得,由控制主机计算C的数据后,设定安全的阈值,在安全阈值内直接控制第二风机的功率。其中,所述第二风机为相应检测装置输入侧的风机,即引入上一组印刷色组的烘箱的热量的第二风机。在第二风机的风速确定后,控制主机再计算本组组印刷色组的烘箱的第一风机5的风一速,从而实现智能调节,提高了干燥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进一步地,在连接各烘箱之间的风管4上设置有用于接入过滤设备的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上设置有控制阀12。在本实用新型的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中,还可根据各风管的溶剂浓度值来选择接入过滤设备。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设备优选采用沸石分子筛,其与活性炭吸附塔相比,具有吸附能力强、吸附性能稳定、脱附性能好、便于更换等特点。

具体实施时,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各风管4上的溶剂浓度值,并反馈给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判断溶剂浓度值达到设定值时,输出报警信号,提示在相应烘箱1输出侧的风管4上的连接管11上接入沸石分子筛,并控制控制阀12开启,使沸石分子筛吸附该烘箱1输出热风的溶剂浓度。

进一步,所述控制主机还可根据沸石分子筛上一级烘箱输出侧风管上的检测装置获取的溶剂浓度值,判断沸石分子筛是否达到饱和,及在饱和时,输出报警信号提示是否需要更换沸石分子筛。

较佳地,所述控制主机还可根据各检测装置获取的溶剂浓度值,计算本实用新型的干燥系统需要接入的沸石分子筛的数量,及沸石分子筛的位置,在最大程度节省设备成本的同时,提高热风的利用率、工作效率、电能消耗等。

进一步地,控制主机在输出报警信号时,将报警信号的详细内部发送到绑定的手机上,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该报警事件。

进一步地,所述烘箱1上设置有风刀组件(图中未示出),所述风刀组件包括风刀(图中未示出)和用于调整风刀角度的风刀架(图中未示出),所述风刀架与控制主机电连接,通过控制主机来根据需要调整风刀的角度,以达到快速烘干承印物的目的。更具体的,所述风刀的角度为45-75度,使印刷品上的油墨迅速干燥,且不影响印刷品质。

更进一步地,所述风管4上还设置有防止使用过的风回流的止回阀10,以防止加热过的风回流至烘箱1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风管3也可与第一色组的进风口连接(图中未示出),可以减少第一色组第一风机5引入新风的风量,进一步节约能源。

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中,在所述总排风管的输出侧可设置水管,所述水管中通入冷水,由总排风管输出的热风给冷水加热,加热的热水可供需要加热的设备、锅炉及工厂工人的生活供水(如洗澡用水),最大限度的将热量利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管的外壁设置防腐涂层,避免总排风管输出的热风中的溶剂腐蚀水管。

再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所述总排风管给水管加热之后,还可在总排风管的输出侧设置一静电风扇,由静电风扇吸附热风中的颗粒物,然后使热风通过工厂的烟道中,在冬天利用也热量给工厂供暖,从而可减少烧煤带来的大气污染,而且进一步实现了热量的利用。

基于上述的干燥系统,本实用新型还相应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的控制方法,请参阅图2,其包括如下步骤:

S100、由第一个烘箱的第一风机将新风引入烘箱内,由烘箱将新风加热干燥承印物;

S200、由第一个烘箱的第二风机将热气体引入下一个烘箱中,使下一个烘箱干燥承印物;

S300、控制主机控制各第一风机、各第二风机的开启状态,来控制前一个烘箱的热风流入下一个烘箱的风量大小,及引入其它烘箱的新风的流量大小。

所述步骤S300还包括:

S301、由控制主机控制排风阀和进风阀的开启状态,控制各烘箱排放热风的流量及引入各烘箱的新风的流量大小。

所述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S300运行之前,还包括:

S302、由各检测装置检测相应的风管中热风的溶剂浓度;

S303、所述控制主机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排风阀和进风阀的开启状态。

其中,所述步骤S303还包括:所述控制主机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二风机的功率,从而控制流入下一个烘箱的风速大小。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相应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图中未示出),包括若干个印刷色组(图中未示出)和上述的干燥系统,所述干燥系统的各烘箱设置于相应的印刷色组的上侧。各印刷色组转印完图案后,直接由相应的烘箱对承印物进行干燥。由于该干燥系统在上文中已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前一个烘箱中加热过的部分热风引入下一烘箱中,以减少下一烘箱中引入新风的风量,使下一个烘箱中的风能迅速达到干燥所需的温度,缩短了各烘箱内加热风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烘干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除去第一个烘箱外,后面的各个烘箱都可以将前一箱烘中的部分热风重复利用,有效减少了下一烘箱的能耗,极大程度的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符合节能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