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液回收装置以及具备该废液回收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99255发布日期:2021-07-30 18:0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废液回收装置以及具备该废液回收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从头单元喷出的液体作为废液回收的废液回收装置以及具备该废液回收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已知向薄片体喷出墨水来形成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此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设置有喷出墨水的墨水喷嘴的头单元。

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如果在墨水喷嘴内存在气泡、异物、增稠的墨水,则不能正常地喷出墨水,因此,在停止对薄片体的图像形成处理时,执行对头单元的维护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头单元的维护处理中,向头单元供给清洗液等。

在对头单元进行的维护处理中发生的废液流过废液流路并被废液罐回收。包含墨水的废液在废液流路中随着时间经过而干燥并增稠,因此存在流动性下降而滞留在废液流路上,并以凝聚状态黏着的可能性。此时,不能适当地回收废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15637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在头单元的维护处理中发生的废液适当地回收的废液回收装置以及具备该废液回收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本发明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废液回收装置在对头单元进行的维护处理中,将从该头单元喷出的液体作为废液进行回收。该废液回收装置包含废液盘、回收罐、回收泵以及循环泵。

所述废液盘具有废液接收面和废液排出部,所述废液接收面接收从所述头单元喷出的废液并且以使该废液从上方端流向下方端的方式朝向下方倾斜,所述废液排出部与所述废液接收面的所述下方端邻接配置用于将沿所述废液接收面流过的废液排出。所述回收罐用于回收废液。所述回收泵将从所述废液排出部排出的废液的一部分向所述回收罐送出。所述循环泵将从所述废液排出部排出的废液的另一部分循环返送到所述废液接收面的所述上方端。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包含可喷出墨水的头单元、清除机构以及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所述清除机构执行使被加压的液体从所述头单元喷出的清除处理作为对所述头单元进行的维护处理。所述废液回收装置将通过执行所述清除处理从所述头单元喷出的液体作为废液进行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部所具备的头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所具备的维护单元被配置在退避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所具备的薄片体输送单元下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维护单元被配置在维护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维护单元的盖单元上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维护单元中盖单元被配置在退避位置,擦拭单元被配置在维护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擦拭单元上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擦拭单元的刮板单元执行擦拭动作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设置在维护单元附近的废液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从斜上方观察废液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从斜下方观察废液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放大表示废液回收装置的储料器附近的立体图。

图16是放大表示废液回收装置的循环泵附近的立体图。

图17是循环泵附近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的xviii-xviii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清除机构执行清除处理时的废液回收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废液回收装置执行废液循环处理的情况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废液回收装置执行废液循环处理的情况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废液回收装置执行废液循环处理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另外,在附图中标上了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表示,但这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意味任何方向的限定。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薄片体”这一用语是指复印用纸、铜版纸、ohp纸、厚纸、明信片、描图纸、接受图像形成处理的其他薄片体材料或接受图像形成处理以外的任意的处理的薄片体材料。

[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图。图1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是喷出墨滴在薄片体s上形成(记录)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10、供纸部20、薄片体输送单元40、图像形成部50、薄片体翻转部31、排纸部32、维护单元70以及废液回收装置80。

装置主体10是收容用于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的箱形的机壳。在该装置主体10中形成有作为薄片体s的输送通道的第一输送通道11、第二输送通道12以及第三输送通道13。

供纸部20将薄片体s向第一输送通道11供给。供纸部20具备供纸盒21和搓辊22。供纸盒21对装置主体10装拆自如,在内部收容薄片体s。搓辊22被配置在供纸盒21的右侧且上侧的端部。搓辊22将收容在供纸盒21的薄片体摞的最上层的薄片体s一张一张地抽出并向第一输送通道11送出。

被供给到第一输送通道11的薄片体s通过设置在该第一输送通道11的第一输送辊对111,被输送至配置在第一输送通道11的下游端的薄片体输送单元40的校准辊对44。此外,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的侧面配置有供纸盘25,在供纸盘25的上面部可以载置薄片体s。被载置在供纸盘25上的薄片体s利用供纸辊24朝向校准辊对44被送出。

校准辊对44是在薄片体输送单元40被配置在上游端的输送辊对。校准辊对44进行薄片体s的偏离矫正,并与图像形成部50进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时机相配合,通过薄片体导入引导部23将薄片体s朝向输送带41送出。这样,校准辊对44将薄片体s朝向图像形成部50送出。

薄片体导入引导部23将由校准辊对44送出的薄片体s朝向薄片体输送单元40中的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引导。

被薄片体导入引导部23引导的薄片体s如果其前端部与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接触,则通过输送带41的驱动以被保持在外周面411上的状态沿薄片体输送方向a被输送。另外,薄片体输送方向a是在左右方向上从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

薄片体输送单元40在图像形成部50的下侧被配置成与头单元51相向。薄片体输送单元40以让薄片体s通过图像形成部50的下侧的方式,将由薄片体导入引导部23引导并导入的薄片体s沿薄片体输送方向a输送。薄片体输送单元40除了校准辊对44之外还具备输送带41和抽吸部43。

输送带41是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宽度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环形带。输送带41与图像形成部50相向配置,在外周面411上沿薄片体输送方向a输送薄片体s。更具体而言,输送带41在与图像形成部50的头单元51相向的规定的输送区域内将薄片体s保持在外周面411上,并沿薄片体输送方向a输送。

输送带41被张紧架设在第一辊421、第二辊422、第三辊423以及一对第四辊424上。在该被张紧架设的输送带41的内侧,与内周面412相向地配置有抽吸部43。第一辊421是沿着作为输送带41的宽度方向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驱动辊,在薄片体输送方向a上被配置在抽吸部43的下游侧。第一辊421利用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被旋转驱动,使输送带41沿规定的周向转动方向周向转动。通过让输送带41周向转动,被保持在其外周面411上的薄片体s沿薄片体输送方向a被输送。

第二辊422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带速度检测辊,在薄片体输送方向a上被配置在抽吸部43的上游侧。第二辊422被配置成:与第一辊421协同动作,维持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中与头单元51相向的区域和输送带41的内周面412中与抽吸部43相向的区域的平面性。在此,在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与头单元51相向的区域且第一辊421与第二辊422之间的区域成为用于保持薄片体s并输送的所述规定的输送区域。第二辊422与输送带41的周向转动联动而从动旋转。在第二辊422上安装有未图示的脉冲板,该脉冲板与第二辊422一体旋转。通过测量脉冲板的旋转速度,检测输送带41的旋转速度。

第三辊423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张力辊,向输送带41施加张力以便输送带41不弯曲。第三辊423与输送带41的周向转动联动而从动旋转。一对第四辊424是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引导辊,引导输送带41以便让输送带41通过抽吸部43的下侧。一对第四辊424与输送带41的周向转动联动而从动旋转。

输送带41具有从外周面411到内周面412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多个抽吸孔。

抽吸部43隔着输送带41与图像形成部50相向配置。更详细而言,抽吸部43在被张紧架设在第一辊421、第二辊422、第三辊423以及一对第四辊424上的输送带41的内侧与内周面412相向配置。抽吸部43通过让被保持在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的薄片体s与输送带41之间产生负压,从而使薄片体s紧贴在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上。抽吸部43具备带引导构件431、抽吸壳体432、抽吸装置433以及排气管434。

带引导构件431是与输送带41的内周面412中的第一辊421和第二辊422之间的区域相向配置,且具有与输送带4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尺寸的板体。带引导构件431构成抽吸壳体432的上面部,从上侧观察时呈与抽吸壳体432大致相同的形状。带引导构件431在第一辊421与第二辊422之间引导与第一辊421的旋转联动的输送带41的周向移动。

而且,带引导构件431具有形成在与输送带41的内周面412相向的带引导面的多个槽部。各槽部与输送带41的抽吸孔相对应地形成。并且,带引导构件431具有与各槽部相对应地设置的贯穿孔。贯穿孔是在各槽部内沿带引导构件431的厚度方向贯穿的孔部,通过各槽部与输送带41的抽吸孔连通。

具备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带引导构件431的抽吸部43通过带引导构件431的槽部和贯穿孔以及输送带41的抽吸孔从输送带41上侧的空间抽吸空气,从而产生抽吸力。通过该抽吸力,在输送带41的上方空间产生朝向抽吸部43的气流(抽吸风)。如果薄片体s通过薄片体导入引导部23被引导到输送带41上并覆盖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的一部分,则抽吸力(负压)就作用于薄片体s,薄片体s被紧贴在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上。

在抽吸部43,抽吸壳体432构成从下侧支撑带引导构件431的支撑框架,带引导构件431构成抽吸壳体432的上面部。抽吸壳体432是上侧开口的箱形的壳体,以让该上侧的开口被带引导构件431覆盖的方式配置在输送带41的下侧。抽吸壳体432与构成其上面部的带引导构件431协作而界定抽吸空间432a。即,被抽吸壳体432和带引导构件431包围的空间成为抽吸空间432a。该抽吸空间432a通过带引导构件431的槽部以及贯穿孔,与输送带41的抽吸孔连通。

在抽吸壳体432的底壁部形成有开口部432b,与该开口部432b相对应地配置有抽吸装置433。在该抽吸装置433连接有排气管434。该排气管434与设置在装置主体10中的未图示的排气口连接。

在薄片体输送单元40的上侧配置有图像形成部50。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50在薄片体输送单元40的上侧与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相向配置。图像形成部50对被保持在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上的状态下沿薄片体输送方向a被输送的薄片体s实施图像形成处理从而形成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部50的图像形成方式是喷墨式,喷出墨滴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部50具备被保持在头壳体52的头单元51bk、51c、51m、51y。头单元51bk喷出黑色的墨滴,头单元51c喷出青色的墨滴,头单元51m喷出品红色的墨滴,头单元51y喷出黄色的墨滴。头单元51bk、51c、51m、51y从薄片体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并列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部50如图2所示,由各头单元51bk、51c、51m、51y沿垂直于薄片体输送方向a的前后方向以锯齿状各排列3个而成。头单元51bk、51c、51m、51y除了喷出的墨滴的颜色不同以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有时还总称为头单元51。

头单元51向以被保持在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上的状态沿薄片体输送方向a被输送的薄片体s喷出墨滴,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详细而言,头单元51朝向由输送带41输送并通过与头单元51相向的位置的薄片体s喷出墨滴。据此,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关于头单元51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从头单元51喷出墨滴从而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体s通过输送带41被输送,并向配置在该输送带41的薄片体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输送单元45送出。输送单元45将从薄片体输送单元40接收的薄片体s进一步向薄片体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输送。在该薄片体输送单元45的下游侧配置有卷曲消除单元46。卷曲消除单元46一边矫正从输送单元45接收的薄片体s的卷曲一边将薄片体s进一步向薄片体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输送。通过卷曲消除单元46被输送的薄片体s向第二输送通道12被送出。

第二输送通道12沿装置主体10的左侧的侧面而延伸设置。被送出到第二输送通道12的薄片体s通过设置在该第二输送通道12的第二输送辊对121朝向形成在装置主体10的上侧的排纸口12a被输送,并从排纸口12a排出到排纸部32上。

另一方面,在被送出到第二输送通道12的薄片体s为第一面(表面)的图像形成处理已经完成的双面打印用的薄片体的情况下,该薄片体s被送出到薄片体翻转部31。薄片体翻转部31是在第二输送信道12的中途被分支的输送信道,是翻转(转回)薄片体s的部分。通过薄片体翻转部31而正反面被翻转的薄片体s向第三输送通道13被送出。被送出到第三输送通道13的薄片体s被设置在第三输送通道13的第三输送辊对131而逆输送,并通过校准辊对44和薄片体导入引导部23,在正反面被翻转的状态下再次供给到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上。以如上所示地正反面被翻转的状态被供给到输送带41的外周面411上的薄片体s一边被输送带41输送,一边通过图像形成部50在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背面)被实施图像形成处理。完成了双面打印的薄片体s通过第二输送通道12从排纸口12a排出到排纸部32上。

参照图3详细地说明图像形成部50所具备的头单元51。头单元51是喷出墨水的多个墨水喷嘴511沿规定方向(前后方向)被排列,在其排列方向的一侧配置喷出清洗液的清洗液喷嘴512而成的行式头。此种结构的头单元51具有包含由各墨水喷嘴511的喷嘴孔511n形成的墨水喷出区域511a和由清洗液喷嘴512的喷嘴孔512n形成的清洗液喷出区域512a的液体喷出面51a。

从清洗液喷嘴512喷出的清洗液与墨水不同,优选例如具有墨水中的除有色材料以外的成分的溶液或具有与墨水中的除有色材料以外的成分相似的成分的溶液。这是因为当清洗液混入于墨水中时,对墨水特性的影响小。清洗液例如包含溶剂和水。具体而言,清洗液优选含有离子交换水和醇类。如果清洗液含有醇类,则可以提高清洗液的渗透性。更优选清洗液还含有乙二醇醚类。如果清洗液含有乙二醇醚类,则可以提高清洗液的渗透性。清洗液也可以还含有甘油和乙二醇中的至少其中之一。此时,能够抑制清洗液的蒸发。此外,清洗液中也可以添加表面活性剂、防腐剂以及抗真菌剂的全部或一部分。

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当执行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时,从头单元51的各墨水喷嘴511喷出墨水。另一方面,在停止对薄片体s的图像形成处理时执行对头单元51的维护处理时,进行使被加压的墨水从各墨水喷嘴511喷出的清除处理。在该清除处理中,也可以从清洗液喷嘴512喷出被加压的清洗液。

对头单元51的维护处理利用图1所示的维护单元70执行。维护单元70包含搭载于支架71的盖单元72和擦拭单元73。该维护单元70的详细结构以及对头单元51的维护处理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说明。

[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

参照图4的框图说明喷墨记录装置1的控制系统。喷墨记录装置1还具备清除机构60、输送升降机构63、支架移动机构64、盖升降机构65、擦拭升降机构66、刮板移动机构67、废液回收装置80以及控制部90。

控制部90由内置有例如存储控制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和临时存储数据的闪存等存储装置的微型计算机构成,通过读取所述控制程序,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的动作。控制部90包含图像形成控制部91和维护控制部92。图像形成控制部91主要控制薄片体输送单元40的薄片体输送动作和图像形成部50的图像形成动作,执行对薄片体s的图像形成处理。

当停止对薄片体s的图像形成处理时,维护控制部92控制清除机构60、输送升降机构63、支架移动机构64、盖升降机构65、擦拭升降机构66以及刮板移动机构67,执行对头单元51的维护处理。对头单元51进行的维护处理包含盖处理、清除处理以及擦拭处理。

<盖处理>

盖处理是对头单元51盖上盖子的处理。维护控制部92主要控制输送升降机构63、支架移动机构64以及盖升降机构65来执行盖处理。参照图5至图8说明该盖处理。支架移动机构64通过在维护单元70使支架71移动,从而使盖单元72在退避位置(参照图5)与维护位置(参照图7)之间移动,其中,退避位置是相对于图像形成部50沿水平方向(左右方向)退避的位置,维护位置是相对于图像形成部50位于铅垂下方的位置。另外,当使盖单元72从退避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在此之前,薄片体输送单元40通过输送升降机构63从图像形成部50的正下方的位置下降到铅垂下方(参照图6)。

盖单元72包含:板金制的盖盘721;被配置在盖盘721的上面的12个凹陷状的盖部722;以及4个定位突起723。盖部722与针对y、m、c、bk的各色以锯齿状配置的头单元51分别相对应地被配置在盖盘721上。通过盖单元72在被配置于图7所示的维护位置的状态下利用盖升降机构65向铅垂上方上升(参照图8),各盖部722对头单元51的液体喷出面51a盖上盖子。在盖单元72通过盖升降机构65上升时,定位突起723与保持头单元51的头壳体52抵接,从而将盖部722与液体喷出面51a的接触状态保持恒定。

<清除处理以及擦拭处理>

清除处理是为了去除头单元51的墨水喷嘴511内的气泡、异物、增稠的墨水等,使被加压的墨水从墨水喷嘴511强制性地喷出的处理。擦拭处理是在清除处理之后擦拭附着在头单元51的液体喷出面51a上的墨滴的处理。参照图5、图6、图9至图11说明清除处理以及擦拭处理。

支架移动机构64通过使支架71移动,从而使擦拭单元73在退避位置(参照图5)与维护位置(参照图9)之间移动,其中,退避位置是相对于图像形成部50沿水平方向退避的位置,维护位置是相对于图像形成部50位于铅垂下方的位置。另外,当使擦拭单元73从退避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被支撑于擦拭单元73的上方的盖单元72保持被配置在退避位置的状态。此外,当使擦拭单元73从退避位置移动到维护位置时,在此之前,薄片体输送单元40通过输送升降机构63从图像形成部50的正下方的位置下降到铅垂下方(参照图6)。

擦拭单元73在配置于图9所示的维护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擦拭升降机构66朝向铅垂上方上升(参照图10)。之后,维护控制部92通过控制清除机构60来执行对头单元51的清除处理。此外,维护控制部92通过控制刮板移动机构67来使擦拭单元73的刮板单元74(参照图11),执行对头单元51的擦拭处理。

如图4所示,清除机构60包含墨水喷出泵61和清洗液喷出泵62。清除机构60通过让墨水喷出泵61工作,执行使被加压的墨水从头单元51的各墨水喷嘴511喷出的墨水清除动作。通过墨水清除动作,能够去除墨水喷嘴511内的气泡和异物、增稠的墨水等。

此外,清除机构60通过使清洗液喷出泵62工作,执行使被加压的清洗液从头单元51的清洗液喷嘴512喷出的清洗液清除动作。通过清洗液清除动作,能够去除附着在后述的废液盘81和擦拭器刮板742上的墨水等,并且能够在废液盘81和擦拭器刮板742上形成清洗液覆膜。清洗液覆膜具有使对废液盘81和擦拭器刮板742的墨水的表面张力下降的功能。据此,即使墨水随着时间经过干燥并增稠,也能抑制在废液盘81和擦拭器刮板742上的墨水的流动性降低,并有效地去除附着的墨水。此外,形成在擦拭器刮板742上的清洗液覆膜当擦拭器刮板742在抵接于头单元51的液体喷出面51a的状态下移动并擦拭墨水时,减轻在擦拭器刮板742与液体喷出面51a之间发生的摩擦,使墨水的擦拭性良好。

擦拭单元73包含刮板单元74和废液盘81。另外,废液盘81构成后述的废液回收装置80的一部分。刮板单元74包含擦拭器支架741和擦拭器刮板742。擦拭器支架741是保持擦拭器刮板742的部分,被设置成在保持该擦拭器刮板742的状态下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擦拭器支架741通过刮板移动机构67沿前后方向移动,以便在擦拭单元73被配置在从维护位置向铅垂上方上升的位置(参照图10),即图像形成部50的头单元51的正下方的位置的状态下,擦拭器刮板742沿头单元51移动。换句话说,刮板移动机构67通过使刮板单元74的擦拭器支架741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使擦拭器刮板742与擦拭器支架741一起在沿着头单元51的前后方向上移动。

擦拭器刮板742与针对y、m、c、bk的各色以锯齿状配置的头单元51分别相对应地被设置。在利用清除机构60进行墨水清除动作和清洗液清除动作的清除处理之后,擦拭器刮板742执行擦拭附着在头单元51的液体喷出面51a上的液滴的擦拭动作。擦拭器刮板742是例如由epdm形成的橡胶制的弹性构件。擦拭器刮板742通过刮板移动机构67进行的擦拭器支架741的移动动作,从液体喷出面51a中的清洗液喷出区域512a侧的第一端缘51aa朝向墨水喷出区域511a侧的第二端缘51ab,在抵接于液体喷出面51a的状态下移动。据此,擦拭器刮板742执行擦拭附着在头单元51的液体喷出面51a上的液滴的擦拭动作。

在执行清除处理时的头单元51,从墨水喷嘴511喷出的墨水和根据需要从清洗液喷嘴512喷出的清洗液作为废液而被废液回收装置80回收。此外,因擦拭处理中的擦拭器刮板742的擦拭动作而沿着擦拭器刮板742落下的液体也作为废液被废液回收装置80回收。维护控制部92还控制该废液回收装置80。废液回收装置80如图12所示设置在维护单元70附近。

[废液回收装置的结构]

除了图4、图12以外还参照图13至图18说明喷墨记录装置1所具备的废液回收装置80。图13及图14是废液回收装置80的立体图,图13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图,图14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图。图15是放大表示废液回收装置80的储料器85附近的立体图。图16及图17是表示废液回收装置80的循环泵84附近的图,图16是立体图,图17是俯视图。图18是图17的xviii-xviii线方向的剖视图。

废液回收装置80是在对头单元51进行的维护处理中,将从该头单元51喷出的液体(墨水、清洗液)作为废液回收的装置。废液回收装置80具备构成擦拭单元73的一部分的废液盘81、回收罐82、回收泵83、循环泵84以及储料器85。

废液盘81在擦拭单元73被配置在头单元51的正下方位置的状态下,在擦拭器刮板742的下方侧即刮板单元74的下方侧与头单元51的液体喷出面51a相向配置。废液盘81是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托盘。废液盘81具有废液接收面811、废液排出部812以及废液供给部813。

废液接收面811是接收从头单元51喷出的液体(废液)的部分,形成该废液流动的废液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隔着配置在废液盘81的大致中央部的废液排出部812,在前后方向的两侧配置有废液接收面811。各废液接收面811以使废液从上方端流向下方端的方式朝向废液排出部812向下倾斜。即,废液接收面811是朝向废液排出部812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从头单元51喷出的废液沿着废液接收面811的倾斜朝向废液排出部812流动,并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

废液排出部812是被配置在废液盘81的大致中央部,且与废液接收面811的下方端邻接配置,并排出沿着废液接收面811流过的废液的部分。废液排出部812具有:成为沿着废液接收面811流过的废液汇流的部分的废液汇流部8121;和排出汇流到废液汇流部8121的废液的排出口部8122。沿着废液接收面811流动并到达废液排出部812的废液通过废液汇流部8121汇流并从排出口部8122排出。

废液供给部813是被配置在废液盘81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且与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邻接配置,并将由后述的循环泵84送出的废液供给到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的部分。废液供给部813具有:成为由循环泵84送出的废液流入的部分的废液流入部8131;和将流入到废液流入部8131的废液供给到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的废液供给孔8132。由循环泵84送出并到达废液供给部813的废液通过废液流入部8131流入并从废液供给孔8132的孔部向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供给。另外,如图13所示,废液供给孔8132沿着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有多个。从废液供给孔8132向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供给的废液沿着废液接收面811的倾斜朝向废液排出部812流动。

回收罐82是回收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的废液、即由回收泵83送出的废液的罐。换句话说,回收泵83是执行将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的废液的一部分向回收罐82送出的废液回收处理的泵。回收泵83可以是向回收罐82的废液的每单位时间的送出流量小的泵,但是优选不容易发生故障的泵。这是因为如果回收泵83发生故障,则不能向回收罐82送出废液,废液有可能从废液盘81溢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回收泵83由软管泵构成。软管泵是用滚轮等来挤压具有弹性的软管,并使滚轮等保持挤压状态移动来挤出软管内的液体(废液)的泵。在软管泵中,在滚轮等移动之后,软管的被挤压的部分利用软管的恢复力而恢复原来的形状。此时,在软管内发生减压空间,因此,可以抽吸废液。软管泵通过连续地进行该动作来实现废液的抽吸以及送出的泵功能。

循环泵84是执行将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的废液的另一部分返送到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来使其循环的废液循环处理的泵。循环泵84优选向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的废液的每单位时间的送出流量大于回收泵83的泵。在本实施方式中,循环泵84由隔膜泵构成。隔膜泵是组合腔室内的隔膜的往复运动和适当的止回阀来移送液体(废液)的泵。在隔膜泵,通过隔膜的运动而腔室的容积增加时压力减小,废液流入腔室。接着,通过隔膜的运动而腔室的压力增加时,流入的废液强制性地被送出。隔膜泵通过连续地进行该动作来实现废液的抽吸以及送出的泵功能。

储料器85是暂时储存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的全部废液的料斗。如图15及图16所示,储料器85组合具有凹部的第一板851和具有平板部的第二板852而形成。具体而言,第一板851和第二板852以使第一板851的凹部被第二板852的平板部密闭的方式被接合,并且由被所述凹部和所述平板部包围的空间形成储料器85。

储料器85具有料斗流入部85a、第一料斗流出部85b以及第二料斗流出部85c。料斗流入部85a通过第一配管861连接于废液排出部812。料斗流入部85a是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并流过第一配管861的废液流入储料器85的部分。

第一料斗流出部85b通过第二配管862连接于回收泵83的抽吸部。第一料斗流出部85b是储料器85内的废液向回收泵83流出的部分。另外,回收泵83的送出部通过第三配管863连接于回收罐82。即,回收泵83连接于储料器85与回收罐82之间。如果回收泵83工作,则沿着废液接收面811流过的废液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并经由第一配管861从料斗流入部85a流入储料器85内。流入储料器85的废液从第一料斗流出部85b流出并经由第二配管862被回收泵83抽吸。被回收泵83抽吸的废液经由第三配管863朝向回收罐82被送出,并被该回收罐82回收。

第二料斗流出部85c通过第四配管864连接于循环泵84的抽吸部。第二料斗流出部85c是储料器85内的废液向循环泵84流出的部分。另外,循环泵84的送出部与第五配管865连接,连接于该第五配管865的第六配管866连接于废液供给部813。即,循环泵84连接于储料器85与废液供给部813之间。循环泵84安装在构成储料器85的第二板852。循环泵84通过将储存在储料器85中的废液向废液供给部813送出,从而使该废液在储料器85与废液接收面811之间循环。

如果循环泵84工作,储存在储料器85的废液从第二料斗流出部85c流出并经由第四配管864被循环泵84抽吸。被循环泵84抽吸的废液经由第五配管865和第六配管866朝向废液供给部813被送出,并从该废液供给部813供给到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如果废液被供给到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则该废液沿着废液接收面811朝向废液排出部812流动。

在储料器85,料斗流入部85a、第一料斗流出部85b以及第二料斗流出部85c沿铅垂方向(上下方向)排列。具体而言,如图17及图18所示,从铅垂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以第一料斗流出部85b、料斗流入部85a、第二料斗流出部85c的顺序排列。即,隔着料斗流入部85a在铅垂方向上方侧配置有第一料斗流出部85b,在铅垂方向下方侧配置有第二料斗流出部85c。在此种结构中,利用循环泵84在储料器85与废液接收面811之间循环的废液量(循环废液量)由在铅垂方向上的第一料斗流出部85b与第二料斗流出部85c之间的范围hh(图18)储存在储料器85的废液量来规定。所述循环废液量被设定为少于废液盘81的废液最大容许量。据此,能够防止废液从废液盘81溢出的情况。

此外,利用回收泵83送出到回收罐82的废液量由在第一料斗流出部85b的上侧的范围储存在储料器85的废液量来规定。

如以上说明,在废液回收装置80中,在维护处理从头单元51喷出的废液沿着废液盘81的废液接收面811流动并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的废液通过回收泵83向回收罐82送出并由该回收罐82回收。

在此,从头单元51喷出的废液量比较少的情况下,根据废液接收面811的倾斜角度不同,该废液有可能无法流到废液排出部812而滞留在废液接收面811上,干燥并粘附。对此,废液回收装置80具备循环泵84。该循环泵84将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的废液返送到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来使其循环。据此,由于可以表面上增加在废液接收面811上流动的废液量,因此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废液滞留在废液接收面811上的情况。因此,可以抑制废液在废液接收面811上干燥并以凝聚状态粘附,并且可以适当地回收废液。

[关于废液回收装置的废液回收处理以及废液循环处理]

在废液回收装置80,由维护控制部92控制回收泵83执行的废液回收处理和循环泵84执行的废液循环处理。参照图19至图22说明废液回收处理以及废液循环处理。图19是用于说明清除机构60执行清除处理时的废液回收装置80的动作的图。图20至图22是用于说明废液回收装置80执行废液循环处理的情况的图。另外,在图19至图22中,在第一料斗流出部85b和料斗流入部85a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点上不同于图16至图18,但这只是为了简化图示而已,并无其他之意。重要的第一料斗流出部85b和第二料斗流出部85c之间的高度关系与图16至图18所示的高度关系一样。

<关于废液回收处理>

如图19(a)所示,如果清除机构60进行清除处理,液体作为废液dw从头单元51喷出。从头单元51喷出的废液dw由废液盘81的废液接收面811接收。此时,通过维护控制部92的控制而回收泵83工作,进行废液回收处理。另外,在执行清除处理时,循环泵84不工作。

如果回收泵83工作,则废液dw利用该回收泵83的抽吸力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并经由第一配管861从料斗流入部85a流入储料器85。随着废液dw从料斗流入部85a流入,储料器85内的废液dw的液面逐渐上升。如果储料器85内的废液dw的液面到达第一料斗流出部85b,则废液dw从该第一料斗流出部85b流出。从第一料斗流出部85b流出的废液dw经由第二配管862流入回收泵83,且从该回收泵83送出并经由第三配管863流入回收罐82。据此,用废液接收面811接收的废液dw被回收到回收罐82(参照图19(b))。

<关于废液循环处理>

如果通过回收泵83的工作执行所述的废液回收处理,则在储料器85中废液dw在液面为第一料斗流出部85b以下的范围被储存。如果清除处理结束,回收泵83的工作就停止。在该状态下,循环泵84在维护控制部92的控制下工作,进行废液循环处理。

如果循环泵84工作,储存在储料器85的废液dw利用该循环泵84的抽吸力从第二料斗流出部85c流出。从第二料斗流出部85c流出的废液dw经由第四配管864流入循环泵84,且从该循环泵84送出并经由第五配管865及第六配管866流入废液供给部813(参照图20(a))。随着废液dw从第二料斗流出部85c流出,储料器85内的废液dw的液面逐渐下降。

如果废液dw流入废液供给部813,该废液813通过废液供给部813被供给到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被供给到上方端的废液dw沿着废液接收面811的倾斜朝向废液排出部812流动(参照图20(b))。到达废液排出部812的废液dw从该废液排出部812排出,并经由第一配管861到达料斗流入部85a。通过此种循环泵84的工作,能够使废液dw在储料器85与废液接收面811之间循环。

另外,在清除处理中从头单元51喷出的废液dw包含增稠的墨水。因此,通过循环泵84的工作被返送到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的废液dw沿着废液接收面811流动时的流速以及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时的排出速度比废液dw通过循环泵84从储料器85朝向废液供给部813送出时的送出速度慢。极端的情况下,被返送到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的废液dw不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而逐渐蓄积在废液接收面811上(参照图21(a))。

通过循环泵84的工作废液dw从第二料斗流出部85c流出持续到储料器85内的废液dw的液面到达第二料斗流出部85c为止。如已所述,循环废液量由在第一料斗流出部85b与第二料斗流出部85c之间的范围hh储存在储料器85中的废液dw的量来规定(图18)。所述循环废液量被设定为少于废液盘81的废液最大容许量。因此,防止废液dw从废液盘81溢出的情况(参照图21(a))。

如果储料器85内的废液dw的液面到达第二料斗流出部85c,则通过维护控制部92的控制,循环泵84的工作停止(图21(b)),回收泵83工作。

如果回收泵83工作,蓄积在废液接收面811上的废液dw利用该回收泵83的抽吸力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并经由第一配管861从料斗流入部85a流入储料器85(参照图22(a))。随着废液dw从料斗流入部85a流入,储料器85内的废液dw的液面逐渐上升,直到到达第一料斗流出部85b为止(参照图22(b))。据此,废液接收面811上的全部废液dw被返送到储料器8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液回收装置80中,循环泵84将从废液排出部812排出的废液dw返送到废液接收面811的上方端来使其循环。据此,由于可以表面上增加在废液接收面811上流动的废液dw的量,因此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废液dw滞留在废液接收面811上的情况。因此,可以抑制废液dw在废液接收面811上干燥并以凝聚状态粘附,并且可以适当地回收废液dw。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