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换热芯及空气净化换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787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净化换热芯及空气净化换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芯及空气净化换热装置,包括:基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匹配设置有导电部和导风部,多个所述基材层叠加,使所述导风部围合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使所述导电部间隔交错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用于空气的净化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如下效果:(1)空气净化、杀菌消毒与热交换功能三合一;(2)过滤微尘,杀灭微生物,提高空气净化效率;(3)空气净化换热芯可做旋转运动,使旋转前后所述风道中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反向吹风;(4)空气热交换效率高;(5)防雾霾效果好,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6)防霉除异味、驱除室内有害气体;(7)经济安全、能耗低,便于市场推广。
【专利说明】
空气净化换热芯及空气净化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芯及空气净化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面对一波波严重的雾霾接踵而至,各种空气净化器再次撬开了国人羞涩的荷包,当无数消费者把空气净化器作为生活必需品使用时,又发现使用的产品不是隆隆作响的噪音发生器,就是看似高科技,其实华而不实,效果微乎其微的摆设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没有真正“低阻高效”的净化手段,更重要的是放在室内的死循环的净化器是根本阻止不了室外雾霾的侵入,也无法在室内形成有效的空气大循环。
[0003]真正有效的室内空气净化与补充是通过新风系统来实现的,既通过不断向室内输送清洁的室外空气,在室内维持一个略高于室外的微正压,一方面弥补室内氧气的消耗,另一方面,在室内实现空气的单向流通,不留空气吹不到的空气死角,再通过排风系统把室内的污浊空气挤出室外,同是防止室外的污浊空气进入室内,达到理想的室内空气质量。
[0004]然后,现有技术中,通常只有带新风过滤系统的中央空调才能实现上述净化效果,但其缺点是能耗太高,为此,需在系统中加装热(冷)回收装置,国家也颁布了有关法规要求在某些建筑中必须采用热回收装置,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由于许多现在运行中的空调系统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室外有如此恶劣的雾霾污染,设计时把室外空气视为洁净的,换热系统多没有空气净化系统,风机系统也没有考虑净化单元的风阻。随着雾霾污染的加重,不得不在换热系统后安装空气净化系统,一方面增加了系统的阻力与能耗,另一方面在现实施工中,常为没有安装净化单元的位置或因风机动力不够而不得不放弃空气净化。即使不顾施工可能性,勉强装上,净化效果,换热效果,能耗,噪音都是大大的问号。
[0005]因此,如何研发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芯及空气净化换热装置,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芯及空气净化换热装置,以解决无法实现的空气净化、杀菌消毒与热交换功能三合一,且净化换热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的技术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芯,包括:基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匹配设置有导电部和导风部,多个所述基材层叠加,使所述导风部围合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使所述导电部间隔交错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用于空气的净化和热交换。
[0008]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基材层通过交错叠加形成柱形结构,使每相邻两层所述导风部分别围合形成相互交错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0009]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基材层通过叠加旋转构成螺旋形结构,使所述螺旋形结构内部由所述导风部分别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部为设置于所述基材层表面的隔板状通道。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部为设置于所述基材层表面的蜂窝状通道。
[0012]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为金属基材层或非金属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之间的间距为
0.lmm-5mm0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部为附加于所述基材层一侧端的导电附加层,或涂覆于所述基材层一侧端的导电涂层,所述导电部的宽度为2mm-50mm。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装置,包括:本体和空气净化换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为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
[0015]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相对于所述本体做旋转运动,使旋转前后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极化模块和/或负离子发生模块。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芯及空气净化换热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0018](I)空气净化、杀菌消毒与热交换功能三合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换热装置同时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空气杀菌消毒功能,和空气热交换功能,只需一台设备即能实现三种功能,降低了使用成本、节省了使用空间,提高了使用效率;
[0019](2)过滤微尘,杀灭微生物,提高空气净化效率:多个风道通过小间距间隔设置,且在风道的一侧设置有导电部,通电后,风道间形成密集且大梯度的电场,使其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将空气中的细小微粒或微尘吸附于风道内壁,同时,对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杀菌消毒,真正达到“低阻高效”的净化效果,提高空气净化效率,达到富氧效果;
[0020](3)空气净化换热芯可做旋转运动,使旋转前后所述风道中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反向吹风,把附着在风道内壁的微粒吹出,一方面可以保证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不衰减,另一方面也可以再生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的集尘能力,达到自清洁的作用,也可以避免污染在孔隙内存留所产生的二次污染;
[0021](4)空气热交换效率高:多个风道按照特定规律排布,使空气在风道中的热交换时间增长,热交换面积增大,大大提高了空气热交换效率,显著提高了热回收效果;此外,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在竖直方向相互交错设置,使得相邻的上下两层净化换热基体之间的热交换更为充分,进一步提高了空气热交换效率;
[0022](5)防雾霾效果好,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避免开窗带来大量的雾霾污染,有效过滤室外空气,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避免雾霾的伤害,满足人体的健康需求;
[0023](6)防霉除异味、驱除室内有害气体:有效驱除室内的油烟异味、C02、香烟味、细菌、病毒等各种不健康或有害气体,可避免家里小孩、爱人和老人深受二手烟危害;将室内潮湿污浊空气排出,根除异味,防止发霉和滋生细菌,有利于延长建筑及家具的使用寿命;
[0024](7)经济安全、能耗低,便于市场推广:能够回收排出室外空气中的能量,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室内能量的损失,减少了空调的能耗,既经济又安全,具有较大市场前景,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空气净化换热芯及空气净化换热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的整体结构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的整体结构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将配合图式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36]实施例1
[0037]如图1至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芯,包括:基材层I,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I匹配设置有导电部2和导风部3,多个所述基材层I叠加,所述导风部3围合形成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所述导电部2间隔交错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用于空气的净化和热交换。
[0038]优选地,多个所述基材层I通过交错叠加形成柱形结构,使每相邻两层所述导风部3分别围合形成相互交错的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优选地,所述导风部3为设置于所述基材层I表面的隔板状通道。
[0039]具体地,请参照图1至图5,所述导风部3为设置于所述基材层I的表面呈规律性排布的隔板,多个所述隔板规律性排布将每个所述基材层I的表面隔成多个隔板状通道,所述排布规律可以为均匀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直线型排布、S型排布、波纹型排布或其他排布形状,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导风部3不仅限于上述排布规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0040]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基材层I在竖直方向依次上下交错叠加,形成柱形结构,所述柱形结构的横截面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或其他多边形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将所述基材层I的数量设置为2个以上,具体地,可以为2个,4个、6个、8个、10个、20个、50个、80个、100个或其他数量,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基材层I的数量不仅限于以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在累述。所述交错叠加为每相邻两层所述基材层I沿水平面方向和/或竖直方向相对旋转一定角度后依次叠加,使相邻的上下两层所述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相互交错,且使相邻的上下两层所述导电部2形成交错设置。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风道4和所述第二风道5为由所述基材层I叠加后形成的通风区域,具体地,至少两个所述基材层I在竖直方向叠加后,由所述导风部3和所述基材层I的上下表面围合形成多个风道。
[0041 ]优选地,多个所述基材层I通过叠加旋转构成螺旋形结构,使所述螺旋形结构内部由所述导风部3分别形成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优选地,所述导风部3为设置于所述基材层I表面的隔板状通道。
[0042]具体地,请参照图6至图7,所述导风部3为设置于所述基材层I上的蜂窝状或瓦楞状通道,在实际应用中,将所述导风部3设置成蜂窝状或瓦楞状结构紧贴于所述基材层I的表面,所述蜂窝状或瓦楞状可以由所述导风部3设置成波纹状结构,如三角波纹结构。
[0043]所述基材层I通过叠加旋转构成螺旋形结构,使所述蜂窝状通道的导风部3围合形成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
[0044]具体地,当所述导风部3为设置于所述基材层I表面的蜂窝状通道时,将所述基材层I连同所述导风部3—起叠加旋转构成螺旋型结构的空气净化换热芯,所述螺旋型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圆形螺旋结构、方形螺旋结构或其他多边形螺旋结构。
[0045]优选地,所述基材层I为金属基材层或非金属基材层。具体地,所述金属基材层包括但不限于:铝制基材、合金基材等,所述非金属基材层包括但不限于:纸质基材、塑胶基材、树脂基材、橡胶基材、玻璃基材等。
[0046]优选地,所述基材层I之间的间距为0.l_5mm。具体地,所述基材层之间的间距即为所述导风部3的高度,通过所述导风部3的间隔作用,所述基材层I之间形成0.的间距,其可以为0.1mm、0.2mm、0.5mm、1.0mm、1.2mm、1.5mm、1.8mm、2.0mm、3mm、4mm、5mm或其他间距,在此不再累述。
[0047]优选地,所述导电部2为附加于所述基材层I表面的导电附加层,或涂覆于所述基材层表面的导电涂层,所述导电部2的宽度为2mm-50mm。
[0048]具体地,所述导电附加层可以为导电材料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薄膜、片材或板材,可以为超薄金属箔、金属片或金属条,所述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铜、铁、铝或钢等;所述导电涂层包括但不限于:碳纤维布、碳浆或银浆。
[0049 ] 所述导电部2的宽度为2mm-50mm,具体地,所述导电部2的宽度可以为2mm-4mm、4mm-5mm、、8πιπι_1 Omm、1 Omm-1 5mm、15mm-20mm、20mm-50mm 或其他任意数值,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导电部2的宽度为10-15_,通过实验显示,在此范围内,达到的吸附效果最好。此外,在所述导电部2的外层还可设置有绝缘层,用于杜绝放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或不设置,此处不再做具体限定。
[005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基材层I上相邻两个导电部2之间的间距为5mm-100mm,具体地,其可以设置为5mm、10mm、20mm、30mm、40mm、??Οπιπι、f1mm、7 Omm、80mm、90mm、100mm 或其他任意数值;
[0051]进一步地,每相邻两层所述基材层I上相邻两个导电部2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mm—I OCtam,具体地,其可以设置为2臟、5謹、10臟、2(Mm、3Ctam、4Ctam、5Ctam、6Ctam、7Ctam、8(Mm、90mm、I OOmm或其他任意数值。
[0052]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部2可以设置于所述基材层I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S卩,所述导电部2可以与所述导风部3设置于同一表面,和/或与所述导风部3设置于相对应的不同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所述导电部2与所述导风部3形成的风道匹配设置,所述匹配设置可以为平行设置,也可以为交叉设置,也可以为其他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0053]实施例2
[0054]如图1和2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本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芯,包括:基材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I匹配设置有导电部2和导风部3,多个所述基材层I叠加,所述导风部3围合形成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所述导电部2间隔交错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用于空气的净化和热交换。
[0055]具体地:
[0056]所述基材层I包括框体101和纸基102,所述框体101为正方形结构,所述纸基102铺设于所述正方形结构的框体101上。具体地:
[0057]所述纸基102上设置有导电部2,所述导电部2为附加于所述纸基102外侧的金属条,其呈均匀间隔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导电部2为超薄铝箔条,优选其宽度为1mm-15mmο
[0058]所述导风部3为设置于所述基材层I表面的多个均匀设置的隔板状通道,所述隔板状通道沿所述导电部2的间隔平行设置,将所述基材层I的表面均匀间隔成多个平行设置的直线型风道。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导电部2和导风部3的设置方式不仅限于以上所述,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导电部2和导风部3可以为设置于所述基材层I的同一表面,也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材层I的上下两个表面,所述导电部2可以与所述导风部3形成的风道平行设置,也可以为交叉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0059]将多个所述正方形结构的基材层I上下交错叠加形成正方体结构,使相邻的上下两层所述基材层I分别形成相互交错的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所述交错叠加为将每相邻两层所述基材层I沿水平面方向相对旋转一定角度后依次叠加,使相邻两层的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呈一定角度相互交错,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优选每相邻两层所述基材层^沿水平面方向相对旋转90度后依次叠加,使相邻两层的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呈90度角相互交错,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0060]所述第一风道4为新风风道,用于室外空气进入室内的净化和升温,所述第二风道5为排风风道,用于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的净化和热回收。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可以互换,即所述第一风道4可以为第一风道,也可以为第二风道,相对应地,所述第二风道5可以为第二风道,也可以为第一风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0061]在实际应用中,将所述导电部2的两端分别与外接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使各风道之间形成具有密集且大梯度的电场,使其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用于吸附空气中的微尘,进行空气的杀菌消毒,达到高效的空气净化效果。
[0062]室外寒冷和污浊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风道4进入室内,其在经过所述第一风道4时,由于在导电部2的高压静电影响下,存在高压电场,空气中的微粒被吸附到所述第一风道4的内壁,空气中的微生物被电场杀灭,实现了对污浊空气的过滤与消毒;同时,室内的污浊温热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风道5排向室外,其在经过所述第二风道5时,由于温差的存在,热量透过所述第二风道5传导给室外冷空气,完成了热回收过程。
[0063]至此,室外寒冷和污浊的空气被净化升温为净化换热后的温热洁净的空气进入室内,为室内提供了温热清洁含氧的新鲜空气;室内的污浊温热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后排入大气,留下了热量,带走了污染物,所述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微粒和化学污染物。
[0064]实施例3
[0065]基于实施例一和二的基础,如图3、4和5所示,为本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芯,包括:基材层I,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I匹配设置有导电部2和导风部3,多个所述基材层I叠加,所述导风部3围合形成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所述导电部2间隔交错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用于空气的净化和热交换。
[0066]具体地:
[0067]所述基材层I包括框体和纸基,所述框体为六边形结构,所述纸基铺设于所述六边形的框体上。具体地:
[0068]所述导风部3为设置于所述基材层I表面的多个均匀设置的隔板状通道,所述隔板状通道将所述基材层I的表面均匀间隔成多个平行设置的S型结构的风道,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具体地,将导风部3设置成S型结构排布,使得所述六边形框体的左下角至右上角形成第一风道4或第二风道5,如此排布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延长了气流通道的长度,一方面增加了空气在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装置内的热交换面积和热交换时间,另一方面增加了空气在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装置内的净化面积和净化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空气净化和热交换效果。
[0069]所述导电部2为涂覆于所述纸基外侧的带状导电涂层,其沿所述风道间隔设置。所述导电部2可以设置为与导风部3同一表面,也可以设置为上下两个表面(请参照图5),当然,所述导电部2除了沿所述风道间隔设置以外,还可以设置为与所述风道方向交叉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0070]将多个所述六边形结构的基材层I上下交错叠加形成柱体结构,使相邻的上下两层所述基材层I分别形成相互交错的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所述交错叠加为将每相邻两层所述基材层I沿水平面方向相对旋转180后依次叠加,使相邻两层的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呈180度角相互交错,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0071]所述第一风道4或第二风道5的数量为8-20道,当然,也可以设置为10道、12道、14道、16道、18道、20道或更多,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风道设置的越多,其净化和热交换效果越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0072]所述第一风道4为新风风道,用于室外空气进入室内的净化和升温,所述第二风道5为排风风道,用于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的净化和热回收。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可以互换,即所述第一风道4可以为第一风道,也可以为第二风道,相对于的,所述第二风道5可以为第二风道,也可以为第一风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0073]所述导风部3设置有逆风口6 ο具体地,所述逆风口 6为设置于所述导风部3上的多处错开排布的开口,优选其设置于空气流入端,当空气沿风道方向流动时,与所述导风部3相垂直的方向,空气通过所述逆风口6垂直向所述风道方向流动,从而增加了风道内气流的流动阻力,降低了空气在所述风道内的流动速度,延长了净化和热交换时间,进一步提升了净化热交换的效率。
[0074]相邻两个所述基材层I设置有相匹配的扣合装置7。具体地,优选所述扣合装置7在所述框体的边缘,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根据情况在所述基材层I的其他部位设置所述扣合装置7,方便多个所述基材层I之间进行拼接或拆卸,进一步地,所述扣合装置7可以为搭扣装置、嵌套装置或其他具有可拆卸固定连接功能的装置,在此不再累述。
[0075]在实际应用中,将所述导电部2的两端分别与外接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使各风道之间形成具有密集且大梯度的电场,使其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用于吸附空气中的微尘,进行空气的杀菌消毒,达到高效的空气净化效果。
[0076]室外寒冷和污浊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风道4进入室内,其在经过所述第一风道4时,由于在导电部2的高压静电影响下,存在高压电场,空气中的微粒被吸附到所述第一风道4的内壁,空气中的微生物被电场杀灭,实现了对污浊空气的过滤与消毒;同时,室内的污浊温热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风道5排向室外,其在经过所述第二风道5时,由于温差的存在,热量透过所述第二风道5传导给室外冷空气,完成了热回收过程。
[0077]至此,室外寒冷和污浊的空气被净化升温为净化换热后的温热洁净的空气进入室内,为室内提供了温热清洁含氧的新鲜空气;室内的污浊温热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后排入大气,留下了热量,带走了污染物,所述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微粒和化学污染物。
[0078]实施例4
[0079]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如图6和7所不,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芯,包括:基材层I,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I匹配设置有导电部2和导风部3,多个所述基材层I叠加,所述导风部3围合形成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所述导电部2间隔交错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用于空气的净化和热交换。
[0080]如图7所示,在所述基材层I的一侧面设置有蜂窝状通道的导风部3,在所述基材层I的另一侧面设置导电部2,所述导电部2为外部设有绝缘附加层的金属导电条,该金属导电条与所述蜂窝状通道呈垂直角度排布,即所述导电部2的排布方向与所述导风部3的通风方向相垂直。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导电部2和导风部3的设置方式不仅限于以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所述导电部2和导风部的方向和位置,在此不再累述。
[0081]将至少2个所述基材层I上下交叠,使每相邻两层的导电部2形成上下交错排布,即,使上一层的导电部2对应下一层导电部2之间的间隙,形成上下交错排布,然后,将所述基材层I通过旋转叠加构成圆形螺旋结构的空气净化换热芯(如图6所示),使所述蜂窝状通道的导风部3围合形成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圆形螺旋结构的空气净化换热芯以其横截面任一直径方向分隔,使两边的蜂窝状通道分别为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所述第一风道4为新风风道,所述第二风道5为排风风道。
[0082]在实际应用中,将相邻两层的导电部2分别连接正负极高压,从而使所述基材层I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室外寒冷和污浊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风道4进入室内,其在经过所述第一风道4时,由于在导电部2的高压静电影响下,存在高压电场,空气中的微粒被吸附到所述第一风道4的内壁,空气中的微生物被电场杀灭,实现了对污浊空气的过滤与消毒;同时,室内的污浊温热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风道5排向室外,其在经过所述第二风道5时,由于温差的存在,热量透过所述第二风道5传导给室外冷空气,完成了热回收过程。
[0083]当然,所述基材层I的螺旋结构也可以为方形螺旋结构、或其他形状的螺旋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0084]实施例5
[0085]基于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基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装置(请参照图
8),包括本体8和空气净化换热芯9,其中,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9为如实施例1、2或3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
[0086]在实际应用中,室外寒冷和污浊的空气经由所述本体8的第一进风口801、所述第一风道4、及第二进风口802进入室内,其在经过所述第一风道4时,由于在导电部2的高压静电影响下,存在高压电场,空气中的微粒被吸附到所述第一风道4的内壁,空气中的微生物被电场杀灭,实现了对污浊空气的过滤与消毒;
[0087]同时,室内的污浊温热的空气经由所述本体8的第一排风口803、所述第二风道5、及第二排风口 804排向室外,其在经过所述第二风道5时,由于温差的存在,热量透过所述第二风道5传导给室外冷空气,完成了热回收过程。至此,室外寒冷和污浊的空气被净化升温为净化换热后的温热洁净的空气进入室内,为室内提供了温热清洁含氧的新鲜空气;室内的污浊温热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后排入大气,留下了热量,带走了污染物。
[0088]此外,根据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装置的使用情况或室外雾霾的严重频繁程度,将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9相对于所述本体8做旋转运动,使旋转前后所述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中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通过反向吹风,把附着在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内壁的微粒吹出室外,一方面可以保证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不衰减,另一方面也可以再生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9的集尘能力,达到自清洁的作用,也可以避免污染在孔隙内存留所产生的二次污染。
[0089]进一步地,在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9与所述第一进风口801之间还可设置有极化模块,所述极化模块为高压极化模块,其与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相连接,空气中的微粒经过极化模块后变成带电粒子,使其在通过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9时,更容易被吸附,从而提高空气净化的效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或者不设置所述极化模块,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进风口和/或出风口设置所述极化模块,在此不再累述。
[0090]进一步地,在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9与所述第一进风口801之间还可设置有负离子发生模块,用于提高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从而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或者不设置所述负离子发生模块,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进风口和/或出风口设置所述负离子发生模块,在此不再累述。
[0091 ] 实施例6
[0092]基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4的基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装置(请参照图
9),包括本体8和空气净化换热芯9,其中,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9为如实施例1或4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
[0093]在实际应用中,室外寒冷和污浊的空气经由所述本体8的进风口805、所述第一风道4进入室内,其在经过所述第一风道4时,由于在导电部2的高压静电影响下,存在高压电场,空气中的微粒被吸附到所述第一风道4的内壁,空气A中的微生物被电场杀灭,实现了对污浊空气的过滤与消毒;
[0094]同时,室内的污浊温热的空气经由所述本体8的排风口806、所述第二风道5排向室外,其在经过所述第二风道5时,由于温差的存在,热量透过所述第二风道5传导给室外冷空气,完成了热回收过程。至此,室外寒冷和污浊的空气被净化升温为净化换热后的温热洁净的空气进入室内,为室内提供了温热清洁含氧的新鲜空气;室内的污浊温热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后排入大气,留下了热量,带走了污染物。
[0095]此外,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9相对于所述本体8可做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当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9沿其中心轴做旋转运动时,所述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的分别在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之间进行交替,每交替一次,所述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变换一次,从而实现反向吹风,把附着在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内壁的微粒吹出室外,一方面可以保证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不衰减,另一方面也可以再生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9的集尘能力,达到自清洁的作用,也可以避免污染在孔隙内存留所产生的二次污染。
[0096]进一步地,在所述进风口805之前还可设置有极化模块,所述极化模块为高压极化模块,其与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相连接,空气中的微粒经过极化模块后变成带电粒子,使其在通过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9时,更容易被吸附,从而提高空气净化的效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或者不设置所述极化模块,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进风口和/或出风口设置所述极化模块,在此不再累述。
[0097]进一步地,在所述进风口805之前还可设置有负离子发生模块,用于提高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从而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或者不设置所述负离子发生模块,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进风口和/或出风口设置所述负离子发生模块,在此不再累述。
[009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芯及空气净化换热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0099](I)空气净化、杀菌消毒与热交换功能三合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换热装置同时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空气杀菌消毒功能,和空气热交换功能,只需一台设备即能实现三种功能,降低了使用成本、节省了使用空间,提高了使用效率;
[0100](2)过滤微尘,杀灭微生物,提高空气净化效率:多个风道通过小间距间隔设置,且在风道的一侧设置有导电部,通电后,风道间形成密集且大梯度的电场,使其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将空气中的细小微粒或微尘吸附于风道内壁,同时,对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杀菌消毒,真正达到“低阻高效”的净化效果,提高空气净化效率,达到富氧效果;
[0101](3)空气净化换热芯可做旋转运动,使旋转前后所述风道中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反向吹风,把附着在风道内壁的微粒吹出,一方面可以保证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不衰减,另一方面也可以再生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的集尘能力,达到自清洁的作用,也可以避免污染在孔隙内存留所产生的二次污染。
[0102](4)空气热交换效率高:多个风道按照特定规律排布,使空气在风道中的热交换时间增长,热交换面积增大,大大提高了空气热交换效率,显著提高了热回收效果;此外,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在竖直方向相互交错设置,使得相邻的上下两层净化换热基体之间的热交换更为充分,进一步提高了空气热交换效率;
[0103](5)防雾霾效果好,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避免开窗带来大量的雾霾污染,有效过滤室外空气,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避免雾霾的伤害,满足人体的健康需求;
[0104](6)防霉除异味、驱除室内有害气体:有效驱除室内的油烟异味、C02、香烟味、细菌、病毒等各种不健康或有害气体,可避免家里小孩、爱人和老人深受二手烟危害;将室内潮湿污浊空气排出,根除异味,防止发霉和滋生细菌,有利于延长建筑及家具的使用寿命;
[0105](7)经济安全、能耗低,便于市场推广:能够回收排出室外空气中的能量,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室内能量的损失,减少了空调的能耗,既经济又安全,具有较大市场前景,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0106]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空气净化换热芯,包括:基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匹配设置有导电部和导风部,多个所述基材层叠加,使所述导风部围合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使所述导电部间隔交错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用于空气的净化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基材层通过交错叠加形成柱形结构,使每相邻两层所述导风部分别围合形成相互交错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基材层通过叠加旋转构成螺旋形结构,使所述螺旋形结构内部由所述导风部分别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为设置于所述基材层表面的隔板状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为设置于所述基材层表面的蜂窝状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金属基材层或非金属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之间的间距为0.lmm-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为附加于所述基材层一侧端的导电附加层,或涂覆于所述基材层一侧端的导电涂层,所述导电部的宽度为2mm-50mmo8.—种空气净化换热装置,包括:本体和空气净化换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为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换热芯相对于所述本体做旋转运动,使旋转前后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化模块和/或负离子发生模块。
【文档编号】F24F13/02GK205717629SQ201620269736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日
【发明人】黄京跃, 王智弘, 李建芳
【申请人】黄京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