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装置、滤色片基板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39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光装置、滤色片基板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光装置、滤色片基板和电子设备,特别涉及作为具有反射层的彩色电光装置的结构的合适的技术。
图20是示意地表示以往的反射半透过型的液晶显示板100的概略结构的概略剖面图。液晶显示板100具有基板101和基板102通过密封材料103相互粘贴,并将液晶104封入基板101与基板102之间的结构。
在基板101的内面上形成在各像素上具有开口部111a和反射部111b的反射层111,在该反射层111上形成具有着色层112r、112g及112b和表面保护层112p的滤色片112。在滤色片112的表面保护层112p的表面上形成透明电极113。
另一方面,在基板102的内面上形成透明电极121,使其与相对的基板101上的上述透明电极113交叉地构成。另外,在基板101或基板102上,根据需要适当地形成取向膜或硬质透明膜等。
另外,在上述基板102的外面上顺序配置相位差板(1/4波片)105和偏振光板106,在基板101的外面上顺序配置相位差板(1/4波片)107和偏振光板108。
如上构成的液晶显示板100被设置到手机、便携式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中时,在其背后配置背照灯109。在该液晶显示板100中,在白天或室内等明亮的场所,由于沿反射路径R外界光透过液晶104后由反射部111b反射,再次透过液晶104而射出,所以,反射型显示可视。另一方面,在晚上或野外等黑暗的场所,由于通过点亮背照灯109,背照灯109的照明光中通过开口部111a的光沿透过路径T通过液晶显示板100而射出,所以,透过型显示可视。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反射半透过型的液晶显示板100中,在上述反射路径R中光2次通过滤色片112,而在上述透过路径T中光只1次通过滤色片112,所以,与透过型显示的亮度比较,反射型显示的亮度降低,另外,相对于反射型显示的色度,透过型显示的色度差。即,在反射型显示中,通常显示的亮度不足,所以,必须将滤色片112的光透过率设定高些,用以确保显示的亮度,但是,这样一来,在透过型显示中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色度。
另外,由于如上所述在上述反射型显示和透过型显示中,光通过滤色片的次数不同,反射型显示的色彩与透过型显示的色彩大不相同,所以,有不协调的感觉。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案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于能进行反射型显示和透射型显示两者的显示装置中,可以同时确保反射型显示的亮度和透过型显示的色度的滤色片。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确保反射型显示的亮度和透过型显示的色度的反射半透过型的电光装置。进一步,还在于实现可以降低反射型显示与透过型显示之间的色彩的差异的显示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者发现通过仅在反射层的一部分上平面地重叠形成着色层,而在反射层的其他部分不重叠地形成着色层,便可确保由该反射层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
特别是在反射半透过型的电光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形成设置具有光学的开口的反射层后,着色层至少部分地与光学的开口重叠,另一方面,使着色层与反射层的一部分重叠,可既确保反射型显示的亮度又可以提高透过型显示的色度。
更具体而言,为了在使着色层与光学的开口重叠的状态下良好地得到透过型显示,预先将着色层设定为规定的色浓度,然后通过调节着色层与反射层重叠的比例,便可确保反射型显示的亮度。
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配置于一对基板间的电光物质层(例如液晶层)、配置于上述一对基板中一方的基板与上述电光物质层之间的着色层和具有反射通过上述电光物质层和上述着色层的光的反射部还开口部的反射层,上述着色层配置于上述开口部上,同时仅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
按照本发明,通过将着色层配置于开口部上,同时仅配置在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可以根据着色层与反射层的重叠的比例调整反射光的亮度,另一方面,这样的调整又和着色层与光学开口的重叠状态无关,所以,可以对透过光的色彩没有影响。因此,可以相互独立地设定着色层对反射光的影响和着色层对透过光的影响。
这里,与上述着色层重叠的上述反射部的部分的面积与上述反射层的面积之比(以下,简称为「反射着色比」)优选小于与上述着色层重叠的上述开口部的部分的面积与上述开口部的面积之比(以下,简称为「透过着色比」)。由于与反射光2次透过着色层相对,通过光学的开口的透过光仅1次透过着色层,所以,通常来说,反射光的亮度将低于透过光,而透过光的色度将低于反射光的色度,但是,通过使反射着色比小于透过着色比,便可提高反射光的亮度,同时可以相对地提高透过光的色度,从而可以降低反射光与透过光之间的色彩的差异。
另外,上述着色层优选配置成将上述开口部完全覆盖。通过将着色层配置成将光学的开口完全覆盖,可以进一步提高透过光的色度。
这里,上述反射层和上述着色层有时配置到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的上述基板上,另外,有时也将上述反射层配置到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的上述基板上,而将上述着色层配置到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的基板上。不论是哪种情况,在光学上都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着色层优选配置成从上述开口部向上述开口部周围的上述反射部上伸展。通过着色层配置成从开口部上向其周围的反射部上伸展,可以将着色层作为一体的部分而形成。因此,不必那么精细地形成着色的图形,从而可以更容易而且以很高的合格率进行制造。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电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配置于多个像素上的电光物质层、配置于各个上述像素上的着色层和配置于各个上述像素上的具有反射通过上述电光物质层和上述着色层的光的反射部和开口部的反射层,上述着色层配置在上述开口部上,同时仅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
按照本发明,在多个像素中,通过将着色层配置于开口部上,同时仅配置在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使根据着色层与反射层重叠的比例对各像素调整反射光的亮度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这样的调整和着色层与光学的开口的重叠状态无关,所以,可以对透过光的色彩没有影响。因此,对各像素可以相互独立地设定着色层对反射光的影响和着色层对透过光的影响。
这里,在各个上述像素中,优选与上述着色层重叠的上述反射部的部分的面积与上述反射部的全面积之比小于与上述着色层重叠的上述开口部的部分的面积与上述开口部的全面积之比。由于与反射光2次透过着色层相对,通过光学的开口的透过光只1次透过着色层,所以,通常来说,反射光的亮度将低于透过光,而透过光的色度将低于反射光的色度,但是,通过使反射着色比小于透过着色比,对各像素可以提高反射光的亮度,同时可以提高透过光的色度,从而对各像素可以降低反射光与透过光之间的色彩的差异。
另外,优选将上述着色层配置成完全覆盖上述开口部。通过使着色层配置成将光学的开口完全覆盖,可以进一步提高透过光的色度。
此外,有时具有将上述电光物质层夹在中间的一对基板,并且上述反射层和上述着色层配置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的基板上,另外,也有上述反射层配置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的上述基板上,而上述着色层配置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的上述基板上的情况。不论是哪种情况,在光学上都可以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各个上述像素中,上述着色层优选配置成从上述开口部上向上述开口部周围的上述反射部上伸展。这样,对各像素便可将着色层设置成从与开口部平面重叠的区域向周围的上述反射层上伸展的一体结构,所以,不必那么精细地形成着色层的图形,从而可以更容易而且以很高的合格率进行制造。
另外,本发明的不同的电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一对显示用电极、配置于上述一对显示用电极间的电光物质层、与上述一对显示用电极的平面重叠区域对应地设置的多个像素、配置于各个上述像素内的着色层和配置于各个上述像素内的具有反射通过上述电光物质层和上述着色层的光的反射部和开口部的反射层,上述着色层配置于上述开口部上,并且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
这时,与上述多个像素的各个像素对应的上述开口部的面积实质上相互相同,优选与上述多个像素中的至少1各像素对应的上述着色层的面积与和其他上述多个像素对应的上述着色层的面积不同。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电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配置于多个像素上的电光物质层、配置于上述像素上的具有相互不同的颜色的多种着色层和配置于各个上述像素上的具有反射通过上述电光物质层和上述着色层的光的反射部和开口部的反射层,上述着色层配置在上述开口部和上述反射部上,同时上述多种着色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着色层仅配置于上述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反射层的开口部的面积在具有不同的颜色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像素间同一地构成。通过将反射层的开口部的面积在具有不同的颜色的着色层的像素间同样地构成,可以使在各色的像素中入射光量相等,所以,可以比较简单地进行透过显示的色调整。另外,对于反射部的面积,也在具有不同的颜色的着色层的像素间同样地构成,所以,在进行反射显示的色调整时,容易调整对各色的着色层的反射部上的面积。
在本发明中,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反射部上的被覆面积率(与上述反射着色比等同)优选在至少具有2个不同的颜色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像素间不同。这样,便可调整各色的着色层的光学特性以使由开口部的透过光实现的透过显示的颜色最佳,同时通过调整与反射部重叠的各色的着色层的被覆面积率,可以使反射显示的颜色最佳。因此,可以对各色独立地调整透过显示的颜色和反射显示的颜色。
在本发明中,具有红、绿、蓝的各色的上述着色层,绿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被覆面积率优选小于红和蓝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被覆率。透过显示在与开口部重叠的区域中由只1次透过着色层的光构成,而反射显示在与反射部重叠的区域主要由2次透过着色层的光构成,也受与开口部部分地重叠的区域的着色层的反射光影响。因此,通常反射显示的色度高于透过显示,相反,容易变暗。可是,由于相对光谱灵敏度在黄绿的波长区域有峰值,所以,红和蓝的光的色度提高时就变暗,相反,即使提高绿光的色度,也难于变暗。这样,在反射显示中如果要提高亮度,特别是红和蓝的色度就容易降低。因此,如果通过在红和蓝的像素中提高被覆面积率(即,消除或减小不与着色层重叠的反射部的面积)来确保色度,而在绿的像素中降低被覆面积率(即增大不与着色层重叠的反射部的面积)来获得反射光量的话,就可以确保反射显示的色再现性,并且可以大幅度地增大亮度。
在本发明中,绿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被覆面积率优选为30~50%,红和蓝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被覆率优选为60~100%。通过将绿的被覆面积率和红及蓝的被覆面积率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确保透过显示的色再现性,并且可以提高反射显示的色再现性和亮度。特别是绿的着色层的被覆面积率优选为35~45%,红及蓝的着色层的被覆面积率优选为85~100%。
在本发明中,上述反射部优选配置在上述开口部的全部周围。这样,在反射层中,开口部就形成为由反射部包围的状态,所以,即使着色层与反射层间多少发生位置偏离,也不会在开口部发生未被着色层覆盖的区域。特别是,上述开口部优选在上述反射层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
在本发明中,上述开口部相对上述反射层的开口率优选为30~70%。通常,如果反射层的开口率大,透过显示就明亮,但是,反射显示却变暗,所以,必须将反射层的开口率设定得能获得透过显示与反射显示的平衡。更具体而言,如果开口率太小,就必须提高背照灯的照度,增大背照灯的电力消耗。另外,如果开口率太大,反射显示将变暗,从而难于视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反射部的一部分上设置与着色层不重叠的区域,可以提高反射显示的亮度,所以,与采用使着色层与反射层全体重叠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在开口率大的上述范围内可以实现透过显示与反射显示的平衡,在透过显示和反射显示中都可以实现良好的彩色品位。开口率低于上述范围时,从需要确保透过显示的亮度的角度考虑,电力消耗将增大,所以,在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难于采用。另外,开口率超过上述范围时,反射显示的亮度和色度难于同时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难于确保反射显示的彩色品位。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任一种电光装置和控制该电光装置的控制装置。特别是具有作为电光装置的可以进行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例举的有手机、便携式信息终端和具有液晶显示功能的摄像装置等。这样,在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而使用电光装置时,可以降低反射型显示和透过型显示的色彩的差异,从而可以实现高的显示品位。
对于反射型显示和透过型显示有适合于它们的色彩的发色形式,只要能分别对其设置单独的滤色片即可,但是,实际上必须用共同的滤色片来实现双方的显示。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通过相互改变反射着色比和透过着色比,即使着色层是共同的,也可以分别设定反射型显示的着色形式和透过型显示的着色形式。
其次,本发明的滤色片基板的特征在于具有基板、配置于上述基板上的具有反射光的反射部和开口部的反射层和配置在上述基板上的着色层,上述着色层配置于上述开口部上,同时只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
按照本发明,通过将着色层配置于开口部上,同时只配置在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可以根据着色层与反射层的重叠比例调整反射光的亮度,另一方面,这样的调整和着色层与光学的开口的重叠状态无关,所以,对透过光的色彩不会有影响。因此,可以相互独立地设定着色层对反射光的影响和着色层对透过光的影响。
这里,配置了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反射部的面积与上述反射部的全面积之比优选小于配置了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开口部的面积与上述开口的全面积之比。反射光2次透过着色层,而通过光学的开口的透过光只1次透过着色层,所以,通常来说,反射光的亮度将低于透过光,而透过光的色度将低于反射光的色度,但是,通过使反射着色比小于透过着色比,便可提高各像素的反射光的亮度,同时可以相对地提高透过光的色度,从而可以降低每个像素的反射光与透过光之间的色彩的差别异。
另外,上述着色层优选配置成完全覆盖上述开口部。通过着色层配置成完全覆盖将光学的开口,可以进一步提高透过光的色度。
此外,上述着色层优选配置成从上述开口部上向上述开口部周围的上述反射部上伸展。通过着色层配置成从开口部上向其周围的反射部上伸展,可以将着色层作为一体而形成。因此,不必那么精细地形成着色层的图形,从而可以更容易而且以很高的合格率进行制造。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滤色片基板的特征在于具有设定像素的基板、与上述像素配合地配置于上述基板上的着色层和与上述像素配合地配置于基板上的具有反射光的反射部和开口部的反射层,上述着色层配置于上述开口部上,并且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上的至少一部分之上。
根据本发明,通过着色层配置于开口部上,同时只配置在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可以根据着色层与反射层的重叠比例调整各像素的反射光的亮度,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调整和着色层与光学的开口的重叠状态无关,所以,不会对透过光的色彩有影响。因此,可以相互独立地设定着色层对反射光的影响和着色层对透过光的影响。
这里,配置了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反射部的面积与上述反射部的全面积之比优选小于配置了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开口部的面积与上述开口的全面积之比。反射光2次透过着色层,而通过光学的开口的透过光只1次透过着色层,所以,通常来说,反射光的亮度将低于透过光,透过光的色度将低于反射光的色度,但是,通过使反射着色比小于透过着色比,便可提高各像素的反射光的亮度,同时可以相对地提高透过光的色度,从而可以降低各像素的反射光与透过光之间的色彩的差异。
另外,上述着色层优选配置成完全覆盖上述开口部。通过着色层配置成完全覆盖光学的开口,可以进一步提高透过光的色度。
此外,上述着色层优选配置成从上述开口部上向上述开口部周围的上述反射部上伸展。通过着色层配置成从开口部上向其周围的反射部上伸展,可以将着色层作为一体形成。因此,不必那么精细地形成着色层的图形,从而可以更容易而且以很高的合格率进行制造。
本发明的另一种滤色片基板的特征在于具有设定像素的基板、与上述像素配合地配置于上述基板上的相互具有不同的颜色的多种着色层和与上述像素配合地配置于上述基板上的具有反射光的反射部和开口部的反射层,上述着色层配置于上述开口部和上述反射部上,同时上述多种着色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着色层只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
在本发明中,上述反射层的开口部的面积优选在具有不同的颜色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像素间相同地构成。通过反射层的开口部的面积在具有不同的颜色的着色层的像素间相同地构成,可以使在各色的像素中入射光量相等,所以,可以比较简单地进行透过显示的色调整。另外,对于反射部的面积,也在具有不同的颜色的着色层的像素间相同地构成,所以,在进行反射显示的色调整时,容易对各色调整着色层的反射部上的面积。
另外,上述着色层在上述反射部上的被覆面积率优选在至少具有2个不同的颜色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像素间不同。这样,便可调整各色的着色层的光学特性以使由开口部的透过光实现的透过显示的颜色最佳化,同时通过调整与反射部重叠的各色的着色层的被覆面积率,可以使反射显示的颜色最佳化。因此,可以对各色独立地调整透过显示的颜色和反射显示的颜色。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红、绿、蓝的各色的上述着色层,绿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被覆面积率优选小于红和蓝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被覆率。透过显示在与开口部重叠的区域由只1次透过着色层的光构成,反射显示在与反射部重叠的区域主要由2次透过着色层的光构成,也受与开口部部分地重叠的区域的着色层的反射光影响。因此,通常反射显示的色度高于透过显示,但是,容易变暗。可是,由于光谱灵敏度在黄绿的波长区域有峰值,所以,相对于红和蓝的光的色度提高时就变暗,即使提高绿光的色度,也难于变暗。由此,在反射显示中如果要提高亮度,特别是红和蓝的色度就容易降低。因此,如果通过在红和蓝的像素中提高被覆面积率(即,消除或减小不与着色层重叠的反射部的面积)来确保色度,而在绿的像素中降低被覆面积率(即,增大不与着色层重叠的反射部的面积)来获得反射光量,就可以确保反射显示的色再现性,并且可以大幅度地增大亮度。
此外,绿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被覆面积率优选为30~50%,红和蓝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被覆率优选为60~100%。通过将绿的被覆面积率和红及蓝的被覆面积率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确保透过显示的色再现性,并且可以提高反射显示的色再现性和亮度。特别是绿的着色层的被覆面积率优选为35~45%,红及蓝的着色层的被覆面积率优选为85~100%。
另外,上述反射部优选配置在上述开口部的全部周围。这样,在反射层中,开口部就形成为由反射部包围的状态,所以,即使着色层与反射层间多少发生位置偏离,也不会在开口部发生未由着色层覆盖的区域。特别是,上述开口部优选在上述反射层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
此外,上述开口部对上述反射层的开口率优选为30~70%。通常,如果反射层的开口率变大,透过显示就明亮,相反,反射显示却变暗,所以,必须设定反射层的开口率以获得透过显示与反射显示的平衡。更具体而言,如果开口率太小,就必须提高背照灯的照度,增大背照灯的电力消耗。另外,如果开口率太大,反射显示将变暗,从而难于视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反射部的一部分上设置与着色层不重叠的区域,可以提高反射显示的亮度,所以,与采用使着色层与反射层全体重叠的结构的情况、在与反射部重叠的部分和与开口部重叠的部分形成不同光学特性的着色层的情况等相比,在开口率大的上述范围内可以获得透过显示与反射显示的平衡,在透过显示和反射显示中都可以实现良好的彩色品位。开口率低于上述范围时,从需要确保透过显示的亮度的角度考虑,电力消耗将增大,所以,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难于采用。另外,开口率超过上述范围时,反射显示的亮度和色度难于同时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难于确保反射显示的彩色品位。
图2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案的剖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a)和滤色片基板的概略放大平面图(b)。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第2实施方案的液晶板300的剖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a)和滤色片基板的概略放大平面图(b)。
图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第3实施方案的液晶板400的剖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a)和滤色片基板的概略放大平面图(b)。
图5是示意地表示其他构成例1~4的反射层与着色层的重叠状态的概略说明图(a)~(d)。
图6是示意地表示其他构成例5~7的反射层与着色层的重叠状态的概略说明图(a)~(c)和构成例7的概略剖面图(d)。
图7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构成例8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构成例9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构成例10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构成例11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构成例12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构成例13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构成例14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构成例15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15是将构成例8~11的着色层与6级工艺的比较例的色数据进行比较而表示的xy色度图。
图16是1931CIExyz表色系的色度图。
图17是表示着色层的分光透过率的曲线图(a)和(b)。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实施方案的框图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实施方案的外观的概略斜视图。
图20是示意地表示传统的反射半透过型液晶板的结构的概略剖面图。符号的说明200液晶板211第1基板212反射层212a 开口部212b 反射部214着色层215表面保护层216透明电极221第2基板222透明电极230密封材料240,250 偏振光板发明的实施方案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电光装置、滤色片基板和电子设备的实施方案。第1实施方案图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光装置的液晶板200的外观的概略立体图,图2(a)是液晶板200的模式的概略剖面图,图2(b)是构成液晶板200的滤色片基板210的放大部分平面图。
该电光装置对于具有所谓的反射半透过方式的无源矩阵型结构的液晶板200,根据需要适当地安装图中未示出的背照灯和前照灯等照明装置和箱体等。
如图1所示,液晶板200具有以由玻璃板或合成树脂板等构成的透明的第1基板211为基体的滤色片基板210和以与其相对的同样的第2基板221为基体的对向基板220通过密封材料230相互粘贴、并将液晶232从注入口230a注入到密封材料230的内侧之后利用封装部件231进行封装而成的单元结构。
在第1基板211的内面(与第2基板221相对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并列的条状的透明电极216,在第2基板221的内面上形成多个并列的条状的透明电极222。另外,上述透明电极216与配线218A电气连接,上述透明电极222与配线228电气连接。透明电极216与透明电极222相互垂直交叉,其交叉区域构成排列成矩阵状的多数的像素,这些像素排列就构成液晶显示区域A。
第1基板211具有比第2基板221的外形伸展到外侧的基板伸展部210T,在该基板伸展部210T上,形成通过由密封材料230的一部分构成的上下导通部与上述配线218A和上述配线228电气连接的配线218B和由独立地形成的多个配线图形构成的输入端子部219。另外,在基板伸展部210T上,安装内藏了液晶驱动电路等的半导体IC261,用以与这些配线218A、218B和输入端子部219电气连接。另外,在基板伸展部210T的端部,安装挠性的配线基板263,用以与上述输入端子部219电气连接。
在液晶板200中,如图2所示,在第1基板211的外面,配置相位差板(1/4波片)240和偏振光板241,在第2基板221的外面,配置相位差板(1/4波片)250和偏振光板251。滤色片基板210的结构下面,参照图2(a)和(b)详细说明滤色片基板210的结构。在第1基板211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层212,在每个上述像素上设置开口部212a。该反射层212中开口部212a以外的部分实质上就是212b。本实施方案中在每个像素上形成具有开口部212a和反射部212b的反射层212。不过,也可以在全部液晶显示区域A上形成反射层212,而在每个像素上仅形成开口部212a。
在反射层212上形成着色层214,由透明树脂等构成的表面保护层215被覆在其上。由该着色层214和表面保护层215形成滤色片。
着色层214通常通过将颜料或染料等着色材料分散到透明树脂中而呈规定的色调。作为着色层的色调的一例,作为原色系滤色片,有R(红)、G(绿)、B(蓝)的3色组合而成的,但是,并不限于此,可以用补色系的其他各种色调形成。通常,在基板表面上涂布由含有颜料或染料等着色材料的感光性树脂构成的着色保护膜,通过用光刻法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形成具有规定的彩色图形的着色层。这里,在形成多个色调的着色层时,就重复进行上述工序。
作为着色层的排列图形,在图2(b)所示的图例中,采用条纹排列,但是,除了条纹排列外,也可以采用三角形排列或倾斜嵌镶排列等各种图形。另外,在上述RGB的各着色层的周围,作为着色层的一部分,可以形成用于进行像素间区域的遮光的遮光膜(黑矩阵或黑掩模)。
在表面保护层215上,形成由ITO(铟锡氧化物)等透明导电体构成的透明电极216。透明电极216形成向图2(b)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带状,多个透明电极216相互并列地构成条纹状。在透明电极216上,形成由聚酰亚胺树脂等构成的取向膜217。
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2(b)所示,构成滤色片的着色层214,在各像素内平面地重叠为使反射层212的开口部212a完全覆盖,同时从与开口部212a平面重叠的区域向周围一体地形成伸展到开口部212a的周围的反射部212b上。
另外,着色层214不在各像素全体上形成,而形成为只与反射层212的一部分重叠。即,在反射层212上,存在与着色层214平面重叠的区域(在图示例中,面对开口部212a的内周区域)和与着色层214平面不重叠的区域(在图示例中,为外周区域)。
另一方面,在上述液晶板200中,与上述滤色片基板210相对的对向基板220是在由玻璃等构成的第2基板221上顺序层积与上述相同的透明电极222、由SIO2或TIO2等构成的硬质保护膜223和与上述相同的取向膜224而形成的。
在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案中,从对向基板220侧入射到反射部212b上的外光,一部分透过着色层214后由反射部212b反射,一部分不通过着色层214而由反射部212b反射,再次透过对向基板220而射出。这时,透过着色层214的外界光2次通过着色层214,而未透过着色层214的外界光不通过着色层214而射出。因此,与着色层214将像素内的反射层212全体覆盖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反射型显示的亮度。
另一方面,由于着色层214将反射层212的开口部212a全部覆盖,所以,例如在滤色片基板210的背后配置背照灯等从背后照射照明光时,该照明光的一部分通过开口部212a而透过着色层214,通过液晶232和对向基板220而射出。因此,透过光只1次透过着色层214,所以,可以得到与着色层214的色浓度(使光透过时使可见光区域的频谱分布偏移的程度)相应的透过型显示的色彩。这时,如上所述,反射光的色度由于包含未通过着色层的反射光成分而降低,所以,透过型显示的色度相对地就提高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着色层214的光学特性与透过型显示对应,调整与着色层214平面重叠的反射部212b的反射面积,可以确保反射型显示的色彩,特别是亮度。因此,可以确保反射型显示的亮度的同时又可以提高透过型显示的色度。另外,可以降低反射型显示与透过型显示的色彩(特别是色度和亮度)的差异。
上述效果和通常的滤色片的制造工序一样,特别适合于将着色层全体形成基本上均匀的色浓度(例如,使颜料或染料等着色材料的浓度基本上均匀)以及将着色层全体形成基本上均匀的厚度的情况。这时,着色层214与开口部212a平面重叠的区域和着色层214与反射部212b平面重叠的区域的光学特性基本上一致,所以,在传统结构中反射型显示的色彩与透过型显示的色彩间必然发生大的色度和亮度的差异,而本发明的效果则特别显著。
对于反射型显示和透过型显示分别有适合于它们的色彩的发色形式,只要分别对它们设置个自的滤色片即可,但是,实际上在制造上优选用共同的滤色片实现双方的显示。在本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通过相互改变反射着色比和透过着色比,即使着色层是共同的,也可以分别设定反射型显示的着色形式和透过型显示的着色形式。第2实施方案下面,参照图3(a)和(b)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在本实施方案的液晶板300中,具有和上述第1实施方案相同的第1基板311、第2基板321、着色层314、表面保护膜315、透明电极316、取向膜317、透明电极322、硬质保护膜323、取向膜324、密封材料330、液晶332、相位差板340及350、偏振光板341及351,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案的液晶板300中,反射层312在液晶显示区域内基本上全面地一体形成,在每个像素上设置开口部312a。该反射层312中开口部312a以外的部分实质上是反射光的反射部312b。另外,在像素间区域形成由黑色树脂等构成的黑色遮光膜314BM。作为黑色树脂,可以使用将黑色的颜料或染料等着色材料分散到透明树脂中而成的树脂或将R(红)、G(绿)和B(蓝)的3色的着色材料混合后分散到透明树脂中而成的树脂等。
在本实施例中,将反射层312遍布多个像素而一体地形成,但是,也可以像第1实施方案那样对每个像素形成反射层,而在反射层间形成上述黑色遮光膜。第3实施方案下面,参照图4(a)和(b)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的液晶板400具有和上述第2实施方案相同的第1基板411、第2基板421、包括开口部412a和反射部412b的反射层412、透明电极416、取向膜417、透明电极422、取向膜423、密封材料430、液晶432、相位差板440及450、偏振光板441及451,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不是在形成反射层411的第1基板411上,而是在第2基板421上形成滤色片。更具体而言,在第2基板421上,在每个像素上形成着色层424,在像素间区域形成和第2实施方案相同的黑色遮光膜424BM。在着色层424和黑色遮光膜4 24BM上形成透明的表面保护膜425。
在上述表面保护膜425上形成透明电极422,在该透明电极422上形成取向膜423。
如图4(b)所示,对于形成了反射层412的反射基板410,滤色片基板420的着色层424(图中的点划线)与反射层412的开口部412a平面重叠,及完全覆盖开口部412a。另外,着色层424从与开口部412a平面重叠的区域向周围一体地构成为伸展到与反射层412的反射部412b重叠的区域。即,反射层412具有与着色层424平面重叠的区域(图中的内周区域)和与着色层424平面不重叠的区域(图中的外周区域)。
如本实施方案那样,在不同的基板上形成反射层412和着色层424时,只要如上述那样构成反射层412与着色层424的平面重叠形式,就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方案和第2实施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其他构成例下面,参照图5(a)~(d)和图6(a)~(d)说明可以适用于上述各实施方案的其他的构成例。以下,在说明的各构成例中,只图示出反射层与着色层的平面位置关系而进行说明。构成例1在图5(a)所示的构成例1中,在各像素中,在具有开口部512a的反射层512上分别平面重叠地形成呈R(红)的色调的着色层514R、呈G(绿)的色调的着色层514G和呈B(蓝)的色调的着色层514b。在该构成例中,和上述各实施方案一样,各像素内的着色层514R、514G、514b分别将开口部512a完全覆盖,从与开口部512a平面重叠的区域一体地构成为伸展到与周围的反射面平面重叠的区域。构成例2在图5(b)所示的构成例2中,在各像素中,在具有开口部612a的反射层612上,分别平面重叠地形成呈R(红)的色调的着色层614R、呈G(绿)的色调的着色层614G和呈B(蓝)的色调的着色层614b。在该构成例中,各着色层614R、614G、614b未完全覆盖开口部612a,着色层开口部612a的一部分存在未与着色层平面重叠的区域。
在构成例2中,为了降低反射型显示与透过型显示的色彩的差异,使反射着色比(与着色层平面重叠的区域同反射层612的全反射面积的面积比)小于透过着色比(与着色层平面重叠的区域同开口部612a的全开口面积的面积比)。其结果,既提高了反射显示的亮度,又相对地提高了透过型显示的色度。构成例3在图5(c)所示的构成例3中,在各像素中,在具有开口部712a的反射层712上形成分别平面重叠的多个呈R(红)的色调的着色层714R、715R及716R、呈G(绿)的色调的着色层714G、715G及716G和呈B(蓝)所色调的着色层714b、715b及716b。
在该构成例中,着色层714r、714g及714b与开口部712a平面重叠,除此以外的着色层715r、715g、715b、716r、716g、716b仅在反射层712的反射面上平面重叠。这样,在各像素中,分别可以平面重叠多个着色层。构成例4在图5(d)所示的构成例4中,在具有开口部812a的反射层812上,分别平面重叠地形成呈R(红)的色调的着色层814r、呈G(绿)的色调的着色层814g和呈B(蓝)的色调的着色层814b。在该构成例中,使着色层812r、812g、812b的面积相互不同,其结果,反射着色比(与着色层平面重叠的反射面积与像素内的全反射面积之比)随着色层的色调R(红)、G(绿)和B(蓝)的不同而成为相互不同的值。更一般而言,上述反射着色比与透过着色比(与着色层平面重叠的恐面积与像素内的全开口面积之比)之比根据每种色为相互不同的值。
按照本构成例4,如上述实施方案和其他构成例那样,不仅可以分别设定反射型显示和透过型显示的色彩,而且通过对每种色设定上述反射着色比(或反射着色比与透过着色比之比)可以根据每种色的着色层的材质而得到适当的色彩。构成例5在图6(a)所示的构成例5中,在反射层912中,在每个像素中设置了多个(在图示例中为2个)开口部912a。该反射层912中开口部以外的部分实质上是反射光的反射部912b。并且,与该反射层912平面重叠的着色层914r、914g、914b分别将多个开口部912a覆盖,同时只与反射部912b的一部分平面重叠。构成例6在图6(b)所示的构成例6中,设置了与具有开口部1012a和反射部1012b的反射层1012平面重叠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着色层1014r、1014g、1014b、1015r、1015g、1015b、1016r、1016g、1016b。这里,着色层1014r、1014g、1014b与开口部1012a平面重叠,着色层1015r、1015g、1015b、1016r、1016g、1016b只与反射部的一部分平面重叠。并且,着色层1014r、1014g、1014b的色浓度比着色层1015r、1015g、1015b、1016r、1016g、1016b高,即,包含着更高浓度的颜料或染料等着色材料。
在该构成例6中,与开口部1012a平面重叠的着色层1014r、1014g、1014b的光浓度高,而只与反射部1012b的一部分平面重叠的着色层1015r、1015g、1015b、1016r、1016g、1016b的光浓度低,所以,与上述各实施方案的情况相比,透过光的色度相对地更高了,反射光进一步变亮了。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不排除着色层的光浓度部分地不同的情况。特别是对于着色层,优选提高与反射层的光学的开口平面重叠的区域的光浓度,而降低与除此以外的反射层平面重叠的区域的光浓度。构成例7在图6(c)所示的构成例7中,设置了与具有开口部1112a和反射部1112b的反射层1112平面重叠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2个)着色层1114r、1114g、1114b、1115r、1115b、1115b。着色层1114r、1114g、1114b与着色层1115r、1115g、1115b相互层积地配置,或者分别相互平面重叠地配置。图6(d)表示在该构成例7中反射层1112、着色层1114r、1114g、1114b与着色层1115r、1115g、1115b相互层积而形成时的剖面图。
在该构成例7中,在着色层1114r、1114g、1114b与着色层1115r、1115g、1115b平面重叠的区域,即与开口部1112a平面重叠的区域中,使着色层的厚度实质上变厚,在形成着色层1114r、1114g、1114b的区域之内,在与着色层1115r、1115g、1115b平面重叠的区域,即与反射部1112b平面重叠的区域中,使着色层的厚度实质上变薄。因此,透过光的色度由厚的着色层来进一步提高,反射光的亮度通过部分地形成薄的着色层来进一步提高。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不排除着色层部分地改变厚度而形成的情况。特别是对于着色层,优选在与反射层的开口部平面重叠的区域形成实质上厚地形成,而在与除此以外的反射层平面重叠的区域中形成实质上薄地形成。
这里,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可以提高与开口部1112a平面重叠的着色层1115r、1115g、1115b的色浓度,而降低从与开口部平面重叠的区域形成为伸展到与反射面的一部分平面重叠的区域的着色层1114r、1114g、1114b的色浓度。构成例8图7示意地表示构成例8的结构。在该构成例8中,在R像素和B像素中,在反射层1212上全面地形成着色层1214r、1214g、1214b,在G像素中,形成只与反射层1212的一部分重叠地形成着色层1214g。着色层1214g将开口部全面地覆盖,同时伸展到该开口的边缘。这样,着色层1214g就仅与反射部12121b的一部分重叠。
在该构成例8中,反射层1212的开口率(开口部1212a的面积与反射层1212的全面积的之比)对RGB各像素均为30~70%。另外,G像素的被覆面积率(着色层1214g的面积与反射部1212b的面积之比)为40~80%。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R像素和B像素中,通过使着色层1214R、1214b对反射部1212b的被覆面积率(与反射部1212重叠的着色层的面积与反射部1212的面积之比,即反射着色比)为100%,确保色度,另外,在G像素中,通过降低着色层1214g对反射部1212b的被覆面积率,提高亮度。这样,便可实质上不太降低R和B的色度而提高反射显示的亮度。构成例9图8示意地表示构成例9的构成。在该构成例9中,在B像素中,着色层1314b全面地被覆在反射层1312上(被覆面积率100%),在R像素中,具有着色层1314r露出反射层13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314ra。此外,在G像素中,着色层1314g与反射层1312的开口部1312a完全重叠,同时向其周围伸展,而只与反射部1312b上的一部分重叠。
另外,在该构成例9中,反射层1312的开口率在RGB各像素中均为30~70%。另外,R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60~100%,G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40~80%。构成例10图9示意地表示构成例10的结构。在该构成例10中,在B像素中,着色层1414b全面地被覆在反射层1412上(被覆面积率100%),在R像素中,具有着色层1414r露出反射层14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414ra。在本例中,设置了2个开口部1414ra。此外,在G像素中,着色层1414g与反射层1412的开口部1412a完全重叠,同时向其周围伸展,只与反射部1412b上的一部分重叠。
另外,在该构成例10中,反射层1412的开口率在RGB各像素中均为30~70%。另外,R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60~100%,G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40~80%。构成例11图10示意地表示构成例11的结构。在该构成例11中,在B像素中,具有着色层1514b露出反射层15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514ba。在本例中,设置了2个开口部1514ba。另外,在R像素中,着色层1514R具有露出反射层15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514Ra。在本例中,设置了2个开口部1514Ra。此外,在G像素中,着色层1514G与反射层1512的开口部1512a完全重叠,同时向其周围伸展,只与反射部1512b上的一部分重叠。
另外,在该构成例11中,反射层1512的开口率在RGB各像素中均为30~70%。另外,R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60~100%,G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40~80%。构成例12图11示意地表示构成例12的结构,在该构成例12中,在B像素中,着色层1614b具有露出反射层16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614ba。在本例中,设置了2个开口部1614ba。另外,在R像素中具有着色层1614r露出反射层16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614ra。在本例中,设置了2个开口部1614ra。此外,在G像素中,着色层1614g与反射层1612的开口部1612a完全重叠,同时向其周围伸展,只与反射部1612b上的一部分重叠。
另外,在该构成例12中,反射层1612的开口率在RGB各像素中均为30%。另外,B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65.3%,R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30.2%。构成例13图12示意地表示构成例13的结构。在该构成例13中,在B像素中,着色层1714b具有露出反射层17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714ba。在本例中,设置了2个开口部1714ba。另外,在R像素中,着色层1714r具有露出反射层17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714ra。在本例中,设置了2个开口部1714ra。此外,在G像素中,着色层1714g与反射层1712的开口部1712a完全重叠,同时向其周围伸展,只与反射部1712b上的一部分重叠。
另外,在该构成例13中,反射层1712的开口率在RGB各像素中均为30%。另外,B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75.4%,R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75.4%,G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40.2%。构成例14图13示意地表示构成例14的结构。在该构成例14中,在B像素中,着色层1814b具有露出反射层18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814ba。在本例中,设置了2个开口部1814ba。另外,在R像素中,着色层1814r具有露出反射层18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814ra。在本例中,设置2个开口部1814ra。此外,在G像素中,着色层1814g与反射层1812的开口部1812a完全重叠,同时向其周围伸展,只与反射部1812b上的一部分重叠。
另外,在该构成例14中,反射层1812的开口率在RGB各像素中均为50%。另外,B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75.4%,R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75.4%,G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47.7%。构成例15图14示意地表示构成例15的结构。在该构成例15中,各像素的反射层1912以左右一对反射部1912b分离的状态设置,在其间形成开口部1912a。另外,在B像素和R像素中,着色层1914b、1914r全面地被覆在反射层1912上。此外,在G像素中,着色层1914g与反射层1912的开口部1912a完全重叠,同时向其周围伸展,只与反射部1912b上的一部分重叠。即,反射部1912b成为通过设置在着色层1914g上的开口部1914ga部分地露出的状态。
另外,在该构成例15中,反射层1912的开口率在RGB各像素均为70%。另外,B像素和R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100%,G像素的被覆面积率为50.0%。光学特性下面,将上述构成例8~构成例11的光学特性示于图15。图15是在1931CIE的xyz表色系的xy色度图中表示上述各构成例的RGB像素的透过光和反射光的色数据的图。通常,在xy色度图中,如图16所示,在以可见光区域的单色光的色度位(色调和色度)为边界线的吊钟形状的范围内配置现实可以视认的色度位。另外,使用3色(例如RGB)的着色层进行彩色显示时,可以形成通过连结各着色层RGB的数据点而形成的三角形内的色度位。基本上,上述三角形的面积越大,彩色显示的品位越高。
在图15中,同时表示出了上述构成例8~11的透过显示的色数据(图中用一点划线包围的数据点)和反射显示的色数据(图中用二双点划线包围的数据点)。这里,菱形表示构成例8的数据点,正方形表示构成例9的数据点,三角形表示构成例10的数据点,x符号表示构成例11的数据点。另外,图中的H表示白色显示的数据点。
在图15中,为了与上述构成例的色数据进行比较,设反射层的开口为30%,对于RGB各色,分别形成与开口部重叠的透过部着色层和与反射部重叠的反射部着色层,对使用通过进行6次图形制作的6级工艺而形成的滤色片基板的情况进行测定,作为比较例在图中用黑点表示。这里,图17(a)表示上述透过部着色层的分光透过率,图17(b)表示上述反射部着色层的分光透过率。在透过区域(开口部),光只1次透过该透过部着色层,相反,在反射区域(反射部),光往返2次透过反射比着色层,所以,透过部着色层采用如图17(a)所示的那样具有色度比较高的光学特性(平均透过率T低)的着色层,反射部着色采用如图17(b)所示的那样具有色度比较低但平均透过率T高的光学特性的着色层。这样,便可既确保透过显示的色度又可以提高反射显示的亮度。
在本发明的构成例8~11中,使用具有与上述6级工艺的比较例的透过部着色层相同的光学特性即呈图17(a)所示的分光透过率的着色层。其结果,如图15所示,得到了与上述比较例接近的反射显示的彩色品位。特别是构成例11,具有与上述比较例实质上基本上相等的色调和色度。这样,在本发明中,可以实现与分别设定透过区域和反射区域的滤色片部分的光学特性的情况相同的彩色品位。并且,作为上述比较例,对于RGB各色,不必分别进行2次图形制作(例如光刻工艺),所以,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制造成本。
如上述构成例8~15所示的那样,上述反射层的开口部的面积在具有不同的颜色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像素间优选相同。通过使反射层的开口部的面积在具有不同的颜色的着色层的像素间相同,可以使在各色的像素中入射光量相等,所以,可以比较简单地进行透过显示的色调整。例如,由于构成透过区域的开口面积在RGB各色中相互相等,所以,色的发现形式与透过型显示装置相同,于是,对于RGB各色的着色层,可以以透过型显示装置使用的滤色片的色材料为基准适当地调整而设定色材料的光学特性。另外,对于反射部的面积,在具有不同的颜色的着色层的像素间也相同,所以,在进行反射显示的色调整时,容易调整着色层对各色的反射部上的面积。例如,由于构成反射区域的反射部面积在RGB各色中相互相同,所以,色的发现形式与反射型显示装置相同,对于RGB各色的着色层,可以以反射型显示装置使用的滤色片为基准适当地调整而设定被覆面积率。
在上述构成例中,上述着色层在上述反射部上的被覆面积率至少在具有2个不同的颜色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像素间不同。这样,便可调整各色的着色层的光学特性以使由开口部的透过光所实现的透过显示的色最佳化,同时可以通过调整与反射部重叠的各色的着色层的被覆面积率以使反射显示的色最佳化。因此,对各色可以分别独立地调整透过显示的色和反射显示的色。
在具有红、绿、蓝各色的着色层时,通过使绿的着色层的被覆面积率小于红和蓝的着色层的被覆面积率,可以抑制反射显示的色度的降低,并提高亮度。透过显示由在与开口部重叠的区域只1次透过着色层的光构成,但是,反射显示主要由在与反射部重叠的区域2次透过着色层的光构成,也部分地受到由位于与开口部重叠的区域的着色层的部分反射的反射光的影响,所以,通常反射显示的色度高于透过显示,但是容易变暗。因此,在反射显示中,作为着色层的光学特性,必须稍微降低色度,提高亮度。
然而,特别是由于相对光谱灵敏度在波长555nm处具有峰值,即使光能量相同,也看到绿色和黄色比红色和蓝色亮,所以,各色的色度与亮度的关系不同。例如,为了提高红(R像素)和蓝(B像素)的着色层的亮度,由于只要不大幅度地增大红和蓝的波长区域的光能量,就只有增加红和蓝以外的光(相对可见度高的绿色和黄色的光),在全体的光量有限时,亮度的提高将导致色度大幅度的降低。与此相反,对于以相对光谱灵敏度高的波长区域为主体的绿(G像素)的情况,即使提高色度也难于变暗,所以,即使提高亮度,色度也不会大幅度降低。
本发明通过调整着色层在反射部上的被覆面积率,可以实现反射显示的色度和亮度的同时提高。这时,在R像素和B像素中,使被覆面积率大幅度降低时,虽然可以变亮,但色度将急剧地降低,所以,被覆面积率优选设定为高达60~100%。另一方面,在G像素中,通过降低被覆面积率,在反射光中将包含绿以外的红和蓝的波长区域的光,对于这些其他波长区域,相对光谱灵敏度有很大的差别,色度降低得不太大,所以,作为被覆面积率,优选设定为低到35~50%。通过将绿的被覆面积率各红及蓝的被覆面积率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确保透过显示的色再现性,并且可以提高反射显示的色再现性和亮度。
在上述构成例中,均将反射部配置在开口部的全部周围。即,在反射层中,形成开口部由反射部包围的状态。因此,即使在着色层与反射层间稍微发生位置偏离,也不会在开口部发生未由着色层覆盖的区域。特别是通过在反射层的大致中央位置形成开口部,可以与反射层的中央部分及其周围重叠地形成着色层,所以,对于图形制作误差等,滤色片的光学特性不易受到影响,从而可以稳定地生产。
由开口部决定的对反射层的开口率优选为30~70%。通常,反射层的开口率越大,透过显示越明亮,而反射显示却变暗,所以,必须以取得透过显示与反射显示的平衡来设定反射层的开口率。更具体而言,如果开口率太小,就必须提高背照灯的照度,从而将增大背照灯的电力消耗。另外,如果开口率太大,反射显示将暗淡得难于视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着色层与反射部的一部分不重叠的区域,可以提高反射显示的亮度,所以,与采用使着色层与反射层全体重叠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在开口率大的上述范围内,可以获得透过显示与反射显示的平衡,从而在透过显示和反射显示中都可以实现良好的彩色品位。如果开口率低于上述范围,从确保透过显示的亮度的角度考虑,必须增大电力消耗,所以,难于在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采用。另外,如果开口率超过上述范围,反射显示的亮度和色度难于同时获得满足,从而难于确保反射显示的彩色品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下面,说明将包含上述液晶板的电光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使用时的实施方案。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案的全体结构的概略结构图。这里所示的电子设备具有和上述一样的液晶板200和控制该液晶板200的控制装置1200。这里,将液晶板200在概念上分为板结构体200A和由半导体IC等构成的驱动电路200B。另外,控制装置1200具有显示信息输出源1210、显示处理电路1220、电源电路1230和定时信号发生器1240。
显示信息输出源1210具有由ROM或RAM等构成的存储器、由磁盘或光磁盘等构成的存储单元和调谐输出数字图像信号的调谐电路,根据由定时信号发生器1240生成的各种时钟信号,以指定格式的图像信号等形式将显示信息供给显示信息处理电路1220。
显示信息处理电路1220具有串/并行变换电路、放大及反相电路、旋转电路、伽马修正电路、钳位电路等众所周知的各种电路,执行输入的显示信息的处理,并将该图像信息与时钟信号CL K一起供给驱动电路200B。驱动电路200B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数据线驱动电路和检查电路。另外,电源电路1230将指定的电压分别供给上述各种结构要素。
图19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1个实施方案的手机。该手机2000在壳体2010的内部配置了电路基板2001,在该电路基板2001上安装上述液晶板200。在壳体2010的前面配置操作按钮2020,另外,安装了从一端部可以自由伸缩的天线2030。扬声器配置在受话器2040的内部,麦克风内置在送话器2050的内部。
设置在壳体2010内的液晶板200,通过显示窗2060可以视认显示面(上述液晶显示区域A)。
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不限于上述图示的实施方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各实施方案所示的液晶板具有单纯的矩阵型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应用于使用TFT(薄膜晶体管)或TFD(薄膜二极管)等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另外,上述实施方案的液晶板具有所谓的COG式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不直接装配IC芯片的结构的液晶板,例如将挠性的配线基板或TAB基板与液晶板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作为电光装置,说明了应用液晶装置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场致发光装置特别是有机场致发光装置、无机场致发光装置等或等离子体显示装置、FED(冷发射显示器)装置、LED(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电泳显示装置、薄型的示波管、使用液晶色盘等的小型电视、使用数字微镜器件(DMD)的装置等各种电光装置。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以确保发射型显示的亮度,又可以提高透过型显示的色度。另外,可以降低发射型显示与透过型显示之间的色彩的差异。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电光装置中具有配置在一对基板间的电光物质层、配置上述一对基板中一方的基板与上述电光物质层之间的着色层和具有反射通过上述电光物质层和上述着色层的光反射的部和开口部的反射层,上述着色层配置在上述开口部上,并且仅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了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反射部的面积与上述反射部的面积之比小于配置了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开口部的面积与上述开口部的面积之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层配置成将上述开口部完全覆盖。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层配置成从上述开口部上伸展到上述开口部周围的上述反射部上。
5.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电光装置中具有一对显示用电极、配置在上述一对显示用电极间的电光物质层、与上述一对显示用电极的平面重叠区域对应地设置的多个像素、配置在各个上述像素内的着色层和配置在各个上述像素内的具有反射通过上述电光物质层和上述着色层的光的反射部和开口部的反射层,上述着色层配置在上述开口部上,并且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多个像素的每一个对应的上述开口部的面积相互间实质上是相同的,与上述多个像素中的至少1个像素对应的上述着色层的面积和与其他上述多个像素对应的上述着色层的面积不同。
7.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电光装置中具有配置在多个像素上的电光物质层、配置在上述像素上的具有相互不同的颜色的多种着色层和配置在各个上述像素上的具有反射通过上述电光物质层和上述着色层的光的反射部和开口部的反射层,上述着色层配置在上述开口部和上述反射部上,并且上述多种着色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着色层只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层的开口部的面积在具有不同的颜色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像素间相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着色层在上述反射部上的被覆面积率在具有至少2个不同的颜色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像素间不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红、绿、蓝的各色的上述着色层,绿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被覆面积率小于红和蓝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被覆面积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绿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被覆面积率为30~50%,红和蓝的上述着色层的上述被覆面积率为60~100%。
12.如权利要求1、5或7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部配置在上述开口部的全周围上。
13.如权利要求1、5或7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相对于上述反射层的开口率为30~70%。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5或7所述的电光装置和控制该电光装置的控制装置。
15.一种滤色片基板,其特征在于,在该滤色片基板中具有基板、配置在上述基板上的具有反射光的反射部和开口部的反射层和配置在上述基板上的着色层,上述着色层配置在上述开口部上,并且只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
16.一种滤色片基板,其特征在于,在该滤色片基板中具有设定像素的基板、与上述像素配合地配置在上述基板上的着色层和与上述像素配合地配置在基板上的具有反射光的反射部和开口部的反射层,上述着色层配置在上述开口部上,并且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上的至少一部分之上。
17.一种滤色片基板,其特征在于,在该滤色片基板中具有设定像素的基板、与上述像素配合地配置在上述基板上的相互具有不同的颜色的多种着色层和与上述像素配合地配置在上述基板上的具有反射光的反射部和开口部的反射层,上述着色层配置在上述开口部和上述反射部上,并且上述多种着色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着色层只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上的一部分之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应用于可以进行发射型显示和透过型显示的显示装置中可以同时确保发射型显示的亮度和透过型显示的色度的电光装置和滤色片基板。具体地说,在第1基板211上形成在各像素上具有开口部212a的发射层212,再在其上形成构成滤色片的着色层214。在着色层214上形成表面保护层215,进而再在其上形成透明电极216。着色层形成将开口部212a平面覆盖的形式,并且与像素内的反射面的一部分平面重叠。
文档编号G09F9/35GK1400491SQ021256
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27日
发明者瀧澤圭二, 小田切頼広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