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琴指环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52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琴指环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弦乐教学辅助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教学中,帮助学员科学规范地解决右手持弓、左手持琴方法的提琴指环套。
背景技术
目前,在提琴教学中,教师对右手持弓、左手持琴按弦,均采用教师本人示范再加语言提示方法。但学员因其年龄不同、手的大小不同,往往很难做到准确的持弓和持琴,增加了提琴教学的难度。而对学习提琴的学员来说,正确的持弓和持琴是学习提琴的基础,对掌握提琴技术如发音、音准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规范提琴学员持弓、持琴方法的提琴指环套。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琴指环套,它的虎口板的一端连接拇指套,虎口板的另一端连接中指套和无名指套。本实用新型虎口板相对拇指套一端(即上述虎口板的另一端)的宽度大于拇指套一端的宽度,并在其宽度的两侧分别连接中指套和无名指套。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进一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加以解决虎口板分别连接拇指套、中指套、无名指套的相同一端;虎口板为“丫”字形,“丫”字的上部连接中指套、无名指套,“丫”字的下部连接拇指套。本实用新型的虎口板、拇指套、中指套、无名指套均可采用橡胶之类的塑性材料制作,并通过注塑工艺成型。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提琴学员能够正确地持弓、持琴,进而使提琴发音准确,规范了提琴教学,减轻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C-C剖视图。
图5为图1的B-B、图2的D-D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右手持弓)使用状态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虎口板1的一端连接拇指套2,虎口板1的另一端连接中指套3和无名指套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图6。将本实用新型的拇指套、中指套、无名指套对应套入提琴学员右手的拇指、中指、无名指,因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结构使得提琴学员右手的拇指、中指、无名指被本实用新型定位,以达到提琴教学正确的持弓姿势。
对于左手持琴,本实用新型只要将图6中的虎口板依其塑性变形向其凸出的另一侧翻转,则左手的中指则套入右手的无名指套,左手的无名指套入右手的中指套,即可达到左手持琴的定位目的。
实施例2参照图2、图6。本实施例只是将虎口板的一端制成“丫”字形连接中指套和无名指套,其实施方法同实施例1,故不另行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提琴指环套,其特征是它的虎口板的一端连接拇指套,虎口板的另一端连接中指套和无名指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琴指环套,其特征是虎口板分别连接拇指套、中指套、无名指套的相同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琴指环套,其特征是虎口板为“丫”字形,“丫”字的上部连接中指套、无名指套,“丫”字的下部连接拇指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弦乐教学辅助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教学中,帮助学员科学规范地解决右手持弓、左手持琴方法的提琴指环套。它的虎口板的一端连接拇指套,虎口板的另一端连接中指套和无名指套。本实用新型使提琴学员能够正确地持弓、持琴,进而使提琴发音准确,规范了提琴教学,减轻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文档编号G09B15/00GK2781487SQ20042011455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1日
发明者丁芷诺 申请人:丁芷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