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66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该学习卡可实现十进制与二进制、 或者与十六进制的转换以及计算机中补码的表示。
背景技术
计算机中常用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信息,其中最常用的 是表示计算机内部存储和处理信息的二进制和为了清晰和简洁表示二进制而釆用 的十六进制,因而计算机进制之间的转换,比如十进制向二进制的转换,二进制 向十六进制的转换以及计算机中补码的表示方法等等都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重 要教学内容。目前情况下, 一般在进行计算机进制转换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需要 采用在纸张演示或借助黑板进行演示,尚未有一种产品能够实现计算机进制之间 的相互转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使用该学习卡可完成 计算机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既可适用于教学和学习之用,也可作为娱乐 游戏之用。
本发明的这一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 其特征在于该学习卡包括一套进制卡和至少1个转换条,其中,
所述的一套进制卡至少有39张,其中至少有38张数字卡和1张符号卡;所 述38张数字卡中,在卡片至少一个面上标上数字0的数字卡有8张,为用于表示 二进制数字的数字卡,在卡片至少一个面上标上数字1的数字卡有8张,也是用 于表示二进制数字的数字卡;在卡片至少一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l、或2的数字卡 各3张,为用于表示十进制数字的数字卡,在卡片至少一个面上分别标上以下单 一数字0、 3、 4、 5、 6、 7、 8、 9的数字卡各2张,也是用于表示十进制数字的 数字卡;所述符号卡的一面标注"+",另一面标注"一";
所述的转换条为一个具有至少8个数字区域的长条形卡条,该8个数字区域 从左向右依次标有数字128、 64、 32、 16、 8、 4、 2、 1,即在从右到左的数字区域 内以2n"标数字,其中n为从右向左排列的数字区域的排列序号。
本发明可以做以下的改进所述的转换条为可折叠的T字型卡片,即在长条 形卡条的基础上,在其左端设置与所述卡条垂直的短卡条,使转换条成为具有至 少10个区域的T字型卡片,所述的10个区域分别为位于转换条T型头部的3个 区域和沿转换条T型杆部连续排布的7个区域,所述T型头部的3个区域中有2 个区域是分别位于转换条T型头部两侧的转换条的符号区域,其中的一个符号区 域上标注"+",另一个符号区域上标注"一",位于转换条T型头部中央的区域与位 于转换条T型杆部的7个区域组成转换条的8 '个数字区域,该8个数字区域自转 换条T型头部依次标上数字128、 64、 32、 16、 8、 4、 2、 1。
为容易辨识不同进制的数字卡,可以采用不同的色彩数字来表示。如根据表 示二进制的数字的数字卡:8张标为0的数字卡和8张数字1的数字用同种颜色(如 蓝色)来标识;而表示十进制数字的分别标有数字l、 2的各3张数字卡,即3张 1字数字卡和3张2字数字卡的字体设置为另一种颜色(如红色);同样,标有数 字0、 3、 4、 5、 6、 7、 8、 9的各2张数字卡的字体红色。
本发明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能够通过该学习卡实 现计算机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并且通过转换条将其转换结果在该学习卡上直 观地显示出来。 —
本发明中所述的进制卡的形状不限, 一般以长方形为好,其大小相等。
本发明中所述转换条的符号区域的"+ "和"一"的标注面和所述转换条的数字 区域的数字的标注面相反。
本发明中所述转换条的符号区域和数字区域的宽度与所述进制卡的宽度相适 应,当转换条以所述数字区域的宽度为单元进行折叠时,形成1张与数字区域宽 度相同的折叠卡片。
本发明可以作如下改进所述转换条的数字区域还设有用于插装所述的进制 卡的可插槽,以便于将所用的进制卡临时固定在所述转换条相应的数字区域内。 所述的插槽设置在所述转换条数字区域的下角,该插槽为三角形。 本发明进行十进制转二进制的操作方法如下
任意十进制卡片和符号卡片,可组成0~255范围的整数,当需要将上述数字 范围内的任意整数值转换为二进制数值时,可先将该值按转换卡上的数字区域里 的数字"128、 64、 32、 16、 8、 4、 2、 l"进行拆分,得出数个与转换卡数字区域中 的数字相吻合的分解值,例如,35 = 32+2+1, "32"、 "2"、 'T'即是"35"按转换卡数
字区域中的数字进行拆分的分解值。然后,再按分解值的个数取标有数字1的二 进制数字卡,分别放在转换条上与所述分解值相吻合的数字区域上,转换卡上其 余的数字区域则放上标有数字O的二进制数字卡,此时,就可以获得一个由0和1 组合而成的与该十进制数字对应的二进制值。例如前例"35"有"32"、 "2"、 "1"3个 分解值,就取出3张标有数字1的二进制数字卡放到转换卡上标为"32""2""1"的数 字区域的位置上,在转换卡其余的数字区域上则放上标有数字0的二进制数字卡, 就可以得到"00100011"这个与十进制"35"对应的二进制数值了。
本发明可完成0 255或一127~127范围内的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如果 需要在更大数值范围内进行数的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只需使用多套学习 卡即可,因此本发明也可做如下的改进该学习卡为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多套。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二是在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 步的改进,提供一种可完成计算机十进制与二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以及计算机 中补码的表示的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该学习卡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前述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的基础上,所述的进制卡至少还增加4张数字 卡、12张字母卡,构成一套进制卡的卡数至少为55张,所述新增的4张数字卡分 别为标有以下单一数字1、 4、 5、 8的数字卡各1张;所述的12张字母卡中,在 卡片上标有以下单一字母A、 B、 C、 D、 E、 F的字母卡各2张;所述的学习卡 还增加1张对照卡,所述对照卡上印制0000~1111共16个二进制数字和用于表示 十六进制数的0 9及A F共10个数字及6个字母,所述0000~1111的16个二 进制数字分别依序与0 9及A F相对应。
改进后的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包括一套进制卡、1个转换条和1张对照卡, 其中一套进制卡至少为55张,其至少包括42张数字卡、12张字母卡和1张符号 卡,所述的42张数字卡中,除去8张标有数字0的数字卡和8张标有数字1的数 字卡外,其余的26张数字卡在转换过程中,既可以作为表示十进制值的数字卡使 用,也可以作为表示十六进制值的数字卡使用,所述的12张字母卡表示十六进制 数。因此,通过上述改进后的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不但可以实现十进制和二 进制之间的转换,也能够实现计算机十进制与二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以及计算 机中补码的表示,并且将其转换结果在该学习卡上直观地显示出来。
需要将二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时,只需对照对照卡即可。
参考对照卡前4位(或符号加前3位)的二进制对应一张红色卡片的一位 十六进制值,后4位对应一张红色卡片的一位十六进制值,即为对应的十六进制 值,完成二进制向十六进制的转换。 .
例如,前述例子中的十进制数35,与之对应的二进制数值为"00100011",当 需要用十六进制表示十进制数35时,参考对照表,直接得出与之对应的十六进制 数值为"23"。
补码的使用无符号数,补码即二进制值或十六进制值。正数的补码,补码 即"+"号为"0"卡片;负数的补码,先将符号位为"l"卡片,确定转换条上最后的"r,
卡片,然后将符号"r卡片与最后"r卡片间的卡片,是'T'的替换成"o",是"o"的 替换成"r,即为负数的补码,参照上述使用方法可对应出它的十六进制形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简单且便于携带,只需要多张简单 的卡片就能学会一般进制与二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以及计算机中补码的表示, 即简单又直观,易学实用,能够达到寓学于玩的效果,既可用于教师的教学使用, 也可用于学生的平时练习,还可以作为娱乐游戏来玩。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进制卡的结构图2是本发明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转换条的结构图, 此时转换条呈全部打开状;
图3是本发明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转换条的结构图, 此时转换条呈部分折叠状;
图4是本发明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实施例二的对照卡的结构图5是本发明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的使用状态图之一;
图6是本发明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的使用状态图之二;
图7是本发明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的使用状态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包括一套进制卡1和1个
转换条2,其中,
该一套进制卡共为39张,均为长方形,大小相等,其包括38张数字卡和1 张符号卡,其中,38张数字卡中,在卡片上标上数字0的数字卡8张,字体蓝色, 为用于表示二进制数字的数字卡,在卡片上标上数字1的数字卡8张,字体蓝色, 也是用于表示二进制数字的数字卡,在卡片上标上数字l、 2、的数字卡各3张, 字体红色,为用于表示十进制数字的数字卡,在卡片上标上数字O、 3、 4、 5、 6、 7、 8、 9的数字卡各2张,字体红色,也是用于表示十进制数字的数字卡,;符号
卡的一面标注"+ ",另一面标注"一";
转换条2为可折叠的卡片,其为T字型,具有10个区域,分别为位于转换条 T型头部的3个区域和沿转换条T型杆部连续排布的7个区域,其中位于转换条T 型头部两侧的2个区域为转换条的符号区域21,其中的一个符号区域上标注"+", 另一个符号区域上标注"一",位于转换条T型头部中央的1个区域和位于转换条T 型杆部的7个区域组成转换条的8个数字区域22,该8个数字区域22自转换条T 型头部依次标上数字128、 64、 32、 16、 8、 4、 2、 1,即在从右到左的数字区域内 以211—H示数字,其中n为从右向左排列的数字区域的排列序号,转换条2的符号区 域21的"十"和"—"的标注面和转换条的数字区域22的数字的标注面相反,转换条 2的符号区域的和数字区域的宽度与进制卡的宽度相等,当转换条以数字区域的宽 度为单元进行折叠时,形成1张与数字区域宽度相同的折叠卡片,全部打开为10 个连续区域,转换条2的符号区域21的和数字区域22的左下角还设有用于插装 进制卡的三角形可插槽23。
本发明中转换条的符号区域的和数字区域设置的槽也可设置在其它部位,比 如设置在符号区域和数字区域的右下角等,并且该槽也可设置成长条形等形状。
作为本实施例的变换,转换条也可以采用具有8个数字区域的长条形卡条, 该8个数字区域从左向右依次标有数字128、 64、 32、 16、 8、 4、 2、 1。
同样,本实施例中的T字型卡片也可以看作上述长条形卡条的变形,即在长 条形卡条的基础上,在其左端设置与所述卡条垂直的短卡条,使转换条成为具有 至少10个区域的T字型卡片。
该学习卡也可为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多套。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进制卡还增加4 张数字卡和12张字母卡,新增的4张数字卡分别为标有以下单一数字1、 4、 5、 8的数字卡各1张,字体红色;所述的12张字母卡中,在卡片上标有以下单一字 母A、 B、 C、 D、 E、 F的字母卡各2张,字体红色;由此构成的一套进制卡共 55张,均为长方形,大小相等,其包括42张数字卡、12张字母卡和1张符号卡, 其中,42张数字卡中,在卡片上标上数字0的数字卡8张,字体蓝色,在卡片上 标上数字1的数字卡8张,字体蓝色,在卡片上标上数字1的数字卡4张,字体 红色,在卡片上标上数字、2、 4、 5、 8的数字卡各3张,字体红色,在卡片上标 上数字0、 3、 6、 7、 9的数字卡各2张,字体红色,所述的42张数字卡中,除去 8张标有蓝色数字0的数字卡和8张标有蓝色数字1的数字卡外,其余的标有红色 数字的26张数字卡在转换过程中,既可以作为表示十进制值的数字卡使用,也可 以作为表示十六进制值的数字卡使用;12张字母卡中,在卡片上标上字母A、 B、 C、 D、 E、 F的字母卡各2张,字体红色,该12张字母卡用于表示十六进制数; 符号卡的一面标注"+",另一面标注"一"。
本实施例的学习卡还增加1张对照卡,所述对照卡上印制0000 1111共16个 二进制数字和用于表示十六进制数的0 9及A F共10个数字及6个字母,所述 0000 1111的16个二进制数字分别依序与0 9及A F相对应,即对照卡上印制 的OOOO、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OIH)、 0111、 1000、 1001这10个二进 制数字分别和表示十六进制数的0、 1、 2、 3、 4、 5、 6、 7、 8、 9的10个数字相 对应,对照卡上印制的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这6个二进制数字 分别和表示十六进制数的A、 B、 C、 D、 E、 F的6个字母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的学习卡也可为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多套。若十进制数值转换需16 位二进制的0、 1,即十进制无符号数0~65535或有符号-32767~+32767。此时,使 用两套卡片,共110张。用此数整除以256,参照上述方法,商转换为高8位,余 数转换为低8位。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来说明本学习卡的具体使用。
例h将78转换成二进制,并用本发明的学习卡演示。
首先将78分解,78=64+8+4+2,将转换条上标注有64、 8、 4、 2的数字区域的 槽内分别插上字体蓝色且标有数字l的数字卡,而转换条上标注有128、 32、 16、
9
1的数字区域的槽内分别插上字体蓝色且标有数字O的数字卡,则此时转换条上所 显示的内容为78所对应的计算机的二进制形式,依次为01001110,其结果如图5 所示。
例2:将78转换成二进制,在将其转换成十六进制
将78转换成二进制过程和例1相同,得到的二进制格式为01001110,然后参 考对照卡,二进制的0100与十六进制的4对应,二进制的1110与十六进制的E 对应对应,因此78所对应的十六进制的形式为4E。
例3:将+98转换成二进制,并用本发明的学习卡演示。
首先将转换条上的"+"号折叠下来,分解98=64+32+2,将转换条上标注有64、 32、 2的数字区域的槽内分别插上字体蓝色且标有数字1的数字卡,而转换条上标 注有16、 8、 4、 1的数字区域的槽内分别插上字体蓝色且标有数字0的数字卡, 则此时转换条上所显示的内容为+98所对应的计算机的二进制形式,依次为+ 1100010,其结果如图6所示。
例4:将一88转换成二进制,并用本发明的学习卡演示。
首先将转换条上的"一"号折叠下来,分解88=64+16+8,将转换条上标注有64、 16、 8的数字区域的槽内分别插上字体蓝色且标有数字1的数字卡,而转换条上标 注有32、 4、 2、 1的数字区域的槽内分别插上字体蓝色且标有数字0的数字卡, 则此时转换条上所显示的内容为一88所对应的计算机的二进制形式,依次为一 1011000,其结果如图7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其特征在于该学习卡包括一套进制卡和至少1个转换条,其中,所述的一套进制卡至少有39张,其中至少有38张数字卡和1张符号卡;所述38张数字卡中,在卡片至少一个面上标上数字0的数字卡有8张,为用于表示二进制数字的数字卡,在卡片至少一个面上标上数字1的数字卡有8张,也是用于表示二进制数字的数字卡;在卡片至少一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1、或2的数字卡各3张,为用于表示十进制数字的数字卡,在卡片至少一个面上分别标上以下单一数字0、3、4、5、6、7、8、9的数字卡各2张,也是用于表示十进制数字的数字卡;所述符号卡的一面标注“+”,另一面标注“-”;所述的转换条为一个具有至少8个数字区域的长条形卡条,该8个数字区域从左向右依次标有数字128、64、32、16、8、4、2、1,即在从右到左的数字区域内以2n-1标数字,其中n为从右向左排列的数字区域的排列序号。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转换条为可折叠的T字型卡片,即在长条形卡条的基础上,在其左端设置与所述 卡条垂直的短卡条,使转换条成为具有至少10个区域的T字型卡片,所述的10 个区域分别为位于转换条T型头部的3个区域和沿转换条T型杆部连续排布的7 个区域,所述T型头部的3个区域中有2个区域是分别位于转换条T型头部两侧 的转换条的符号区域,其中的一个符号区域上标注"+",另一个符号区域上标注 "一",位于转换条T型头部中央的区域与位于转换条T型杆部的7个区域组成转 换条的8个数字区域,该8个数字区域自转换条T型头部依次标上数字128、 64、 32、 16、 8、 4、 2、 1。 -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条的符号区域的"+"和"一"的标注面和所述转换条的数字区域的数字的标注面 相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条的符号区域和数字区域的宽度与所述进制卡的宽度相适应,当转换条以所述 数字区域的宽度为单元进行折叠时,形成1张与数字区域宽度相同的折叠卡片。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 换条的数字区域还设有用于插装所述的进制卡的可插槽,以便于将所用的进制卡 临时固定在所述转换条相应的数字区域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插槽设置在所述转换条数字区域的下角,该插槽为三角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其特征在于该学习卡为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多套。
8、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制卡至少还增加4张数字卡、12张字母卡,构成一套进制 卡的卡数至少为55张,所述新增的4张数字卡分别为标有以下单一数字1、 4、5、 8的数字卡各1张;所述的12张字母卡中,在卡片上标有以下单一字母A、B、 C、 D、 E、 F的字母卡各2张;所述的学习卡还增加1张对照卡,所述对照卡 上印制0000-1111共16个二进制数字和用于表示十六进制数的0 9及A F共 10个数字及6个字母,所述0000-1111的16个二进制数字分别依序与0 9及A F相对应。 .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其特征在于该学习 卡为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多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进制转换学习卡,其包括一套进制卡和至少1个转换条,其中,所述的一套进制卡至少有39张,其中至少有38张数字卡和1张符号卡;所述38张数字卡中,在卡片至少一个面上标上数字0的数字卡有8张,在卡片至少一个面上标上数字1的数字卡有8张;在卡片至少一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1、或2的数字卡各3张,在卡片至少一个面上分别标上以下单一数字0、3、4、5、6、7、8、9的数字卡各2张;转换条标有数字128、64、32、16、8、4、2、1。该学习卡可完成计算机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上述学习卡还可以至少还增加4张数字卡、12张字母卡,实现十进制与二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以及补码的表示。
文档编号G09B19/00GK101110170SQ200710029730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6日
发明者李云鹤, 武善玉 申请人:武善玉;李云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