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综合实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22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顺序综合实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顺序综合实习装置(practice apparatus for a s叫uence),具
体来说,涉及能够容易地连接在构成各种电路时连接于控制板的按钮的配 线,且能够防止配线的误接点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常的产业界中,为了控制制冷供暖机、工厂自动化设备、各种动 力设备等的主电路,利用电子接触器、继电器、定时器、显示用灯、蜂音 器、按钮开关等构成顺序控制电路。另外,为了培养产业界的顺序控制电 路的开发人力,在学校中也进行顺序控制电路的实习。
这样的顺序控制电路的实习方法包括将相关的控制设备等按照实习 电路图进行配置及接线而制作实习用系统的情况、和利用由教育用设备资 材制作公司制作的所谓顺序教练器的教育设备进行实习的情况。
上述顺序教练器向学生提供顺序控制实习用电路,使其按照顺序控制 实习用电路将试验设备直接接线,例如,直接确认马达的旋转、灯的打开 /关闭等之类的运行实验结果。换而言之,在开发或学习这样的顺序控制电 路的情况下,首先制作电路图,将相关的设备等接线后,分析顺序控制电 路及主动力电路是否正常运行。
但是,在制作顺序控制的实习用系统或利用顺序教练器教育设备的情 况下,由于电路复杂性和混淆,导致频繁发生误接线。尤其,在电子接触 器、继电器、定时器等接点上进行有可引发短路事故的误接线的情况下, 如果学校的开发人或学校的学生等投入电源,则控制设备容易损伤,因此, 需要重新进行电路配线,导致电路部件的浪费的问题。另外,为了进行各 种电路配线,需要使用适合分别与之对应的电路的基板,因此,需要大量 实验设备资材,由此导致实验费用上升的问题。
如图10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在大韩民国在先申请了专利,并被登记为专利登记第0635118号(2006.10.10、发明的名称、电
路配线实验装置),从该专利可知,包括底部与底板110结合的框架100;
与上述底板110螺丝结合的安装轨道120,在一侧面具备用于按照电路图 构成安装于上述安装轨道120的电路部件从而执行电路配线实验的控制板 130,能够自由地装卸电路部件,或将其移动而构成电路后,执行实验, 同时,再次利用电路部件,能够削减实验费用。
但是,在上述顺序综合实习装置中,控制板与框架一体地结合,由于 这种关系,在用于控制电路部件的配线连接时,电路部件的配线作业繁重, 而且误接点极容易导致难以执行正确的实验,在配线实验后进行按照另一 电路的结构的配线的再配置作业时,增加时间,而且导致由此引起的学习 效率降低的要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各种 电路的构成时,能够容易地连接与控制板的按钮连接的配线,且能够防止 配线的误接点,从而不需要误接点导致的再配线作业,而且在另一电路的 构成时,在短时间内分离配线,能够正确地再次连接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顺序综合实习装置,包括长方体 的框架,其底面安装有底板;控制板,其安装在上述框架的一侧面,以便
按照电路图配置电路部件来执行电路配线实验,所述电路部件以将与上述 框架或底板结合的安装轨道作为媒介的方式被安装,所述顺序综合实习装
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板30形成为具有一定的宽度及长度,且长度方 向一侧与形成上述框架10的框架条中任一个第一框架条12铰链结合而可 转动,在上述框架10具备连接条40,该连接条40垂直配置在第二框架条 14的下部,且与结合于上述底板20的另一第三框架条16连接,所述第二 框架条14配置在上述控制板30的长度方向的平行线上的上述第一框架条 12成直角的方向上,在上述连接条40的内侧形成有以一定长度突出的搭 接片42,以在上述控制板30的转动时,使上述控制板30的另一侧的两端 搭接在搭接片42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一种顺序综合实习装置,包括长方体的框架,其底面安装有底板;控制板,其安装在上述框架的一侧面, 以便按照电路图配置电路部件来执行电路配线实验,所述电路部件以将与 上述框架或底板结合的安装轨道作为媒介的方式被安装,所述顺序综合实
习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板30形成为覆盖上述框架10的上部,并在 上部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按钮固定孔31及灯固定孔32,且长度方向的 一侧与形成上述框架10的框架条中任一个第一框架条12铰链结合而可转 动,在上述框架10具备连接条40,该连接条40垂直配置在第二框架条 14的下部,且与结合于上述底板20的另一第三框架条16连接,所述第二 框架条14配置在上述控制板30的平行线上的与上述第一框架条12成直 角的方向上,在上述连接条40的内侧形成有以一定长度突出的搭接片42, 以便在上述控制板30的转动时,使上述控制板30的另一侧两端搭接在搭 接片42上,在与上述第一框架条12对置而配置的第四框架条18还具备 磁铁部44,以在上述控制板30的转动时,与上述控制板30的另一侧底面
4士A ^口 口 。
在此,上述安装轨道25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端面两侧端向上 部垂直且向外侧延伸地折曲而形成轨道翼25a,在上述轨道翼25a之间以 一定间隔形成有固定凹槽25b,以便安装上述电路部件26,上述安装轨道 25的底面以与上述底板20密接的状态,通过结合机构,与上述框架10 结合,上述结合机构包括连接片60,其在内侧面形成有与上述轨道翼 25a抵接的限位凸缘62,并在其上部形成有连接孔64;框架结合片66, 其一侧与上述连接片60的连接孔64嵌合结合,另一侧通过紧固螺钉70 与上述框架IO结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知,具有在各种电路的构成时,能够容易 地连接与控制板的按钮连接的配线,且能够防止配线的误接点,从而不需 要误接点导致的再配线作业,而且在另一电路的构成时,短时间内分离配 线,从而能够正确地再次连接的优点。


图1是本发明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的分离控制板的状态图。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板的转动状态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的另一状态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控制板的转动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电路附图的保管状态的状态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安装轨道的状态图。 图8是本发明的结合机构的分离立体图。
图9是结合有本发明的结合机构的状态下的安装轨道的状态图。 图IO是以往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的立体图。
图中IO —框架;12 —第一框架条;14一第二框架条;16 —第三框架
条;18—第四框架条;20—底板;25 —安装轨道;25a—轨道翼;25b—固 定凹槽;26—电路部件;28 —支承台;30 —控制板;31—按钮固定孔;32 一灯固定孔;33 —固定片;40 —连接条;42—搭接片;44一磁铁部;50 — 电路附图;60 —连接片;62—限位凸缘;64 —连接孔;66 —框架结合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顺序综 合实习装置的分离控制板的状态图,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板的转动状态的 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的另一状态图,图5是图4所 示的控制板的转动状态的剖面图,图6是本发明的电路附图的保管状态的 状态图,图7是本发明的安装轨道的状态图,图8是本发明的结合机构的 分离立体图,图9是结合有本发明的结合机构的状态下的安装轨道的状态 图。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如图1 图3所示,包
括长方体的框架IO,其底面安装有底板20;控制板30,其安装于上述
框架10的一侧面,以便能够按照电路图将电路部件26配线来执行实验, 该电路部件26以将安装于与上述框架10或底板20结合的安装轨道25作 为媒介的方式被安装。此时,上述控制板30,在长度方向一侧与形成上述 框架10的框架条中任一个第一框架条12铰链结合而可转动,并形成为具 有一定宽度及长度,优选形成为与上述第一框架条12的长度相等或比其小。
在此,由于关于上述框架10和安装轨道25的形状及与上述安装轨道
25结合的电子接触器、继电器、定时器、显示用灯、蜂音器、按钮开关等 电路部件26的结合方法的技术已记载于在先申请的大韩民国专利登记第 0634118号中,在此不再说明。
在本发明的上述框架10中,具备连接条40,该连接条40垂直配置在 第二框架条14的下部,且与结合于上述底板20的另一第三框架条16连 接,其中第二框架条14配置在上述控制板30长度方向的平行线上的与上 述第一框架条12成直角的方向上,另外,在上述连接条40的内侧形成有 以一定长度突出的搭接片42,以便在上述控制板30的转动时,使上述控 制板30的另一侧两端搭接在搭接片42上。
艮P,上述框架10包括上侧具有一定长度的第一框架条12、配置在上 述第一框架条12的两侧的第二框架条14、与上述第二框架条14连接且与 上述第一框架条12对置而配置的第三框架条18而构成四角框,在四角框 的各自的角部以支持条11作为媒介,在下侧具备另一四角框,从而形成 两层结构,成为在上述下侧的四角框上结合上述底板20的结构。
在此,在形成上述下侧的四角框的框架条中,与上述第二框架条14 对置而具备第三框架条16,在上述第二框架条14和第三框架条16之间具 备上述连接条40。
此时,优选上述连接条40靠近第一框架条12而配置,以避免在上述 控制板30的转动时干扰安装于上述安装轨道25的电路部件26,使得在上 述控制板30的转动时自然地搭接在上述搭接片42上。
本发明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的另一状态如图4 图6所示。在本发明 的另一实施例中,增加上述控制板30的宽度,使其覆盖上述框架10的上 部面整体。
换而言之,增加上述控制板30的宽度,使其与对置于上述第一框架 条12的另一侧的第四框架条18结合,覆盖上述框架10的上部面。
艮卩,上述控制板30形成为覆盖上述框架IO的上部,且上述控制板30 长度方向一侧与形成上述框架10的框架条中任一个第一框架条12铰链结 合而转动。在此,在上述框架10中,具备连接条40,该连接条40垂直配置在第 二框架条14的下部,且与结合于上述底板20的另一第三框架条16连接, 其中第二框架条14配置在上述控制板30的平行线上的与上述第一框架条 12成直角的方向上,另外,在上述连接条40的内侧形成有以一定长度突 出的搭接片42,以便在上述控制板30的转动时,使上述控制板30的另一 侧两端搭接在搭接片42上,在与上述第一框架条12对置而配置的第四框 架条18还具备磁铁部44,以便在上述控制板30的转动时,与上述控制板 30的另一侧底面的固定片33结合。
此时,在上述连接条40,通过上述控制板30的转动而覆盖上述框架 10的上部面的情况下,靠近上述第一框架条12和第四框架条18分别设置 两个,共计四个地具备上述连接条40,以使在上述连接条40的内侧配置 的搭接片42上搭接上述控制板30,但不限定于此。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固定片33和磁铁部44的密接结合,在将上述框 架10竖立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板30不会由于重量而转动。
在此,优选在上述控制板30的上部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按钮固定 孔31及灯固定孔32,以能够在构成电路时将具备的开关等的位置自由地 变更而构成,同时,能够具备各种灯,从而能够使使用人最大限度地便于 使用,在与上述固定片33对应的外侧具备用于将上述控制板30从上述磁 铁部44分离的把手。
另外,优选在上述安装轨道25的底面还具备多个支承台28,其在与 上述安装轨道25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与上述第三框架条16的内侧 面结合,以被上述底板20的上表面支承,优选隔离一定间距而设置上述 支承台28和支承台28,使得在上述支承台28之间保管图示有电路图的电 路附图50,上述支承台28优选还配置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验装置。
另一方面,如本发明的图7所示,上述安装轨道25的与长度方向垂 直的方向的端面两侧端向上部垂直,且向外侧延伸地折曲而形成轨道翼 25a,在上述轨道翼25a之间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固定凹槽25b,以安装上述 电路部件26。
还有,如图8和图9所示,能够使上述安装轨道25以与底板20密接 的状态,将结合机构作为媒介,与上述框架10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不像以往一样为了最小化上述安装轨道25的翘起或
摆动等实验时的妨碍要件而与底板间隔地设置安装轨道,而是如图8所示, 在与底板20密接的状态下,利用上述结合机构,将上述安装轨道25结合 于上述框架10。
上述结合机构包括连接片60,其在内侧面形成有限位凸缘62,以 便与上述轨道翼25a抵接;框架结合片66,其一侧与形成于上述连接片 60的上部的连接孔64嵌合结合,上述框架结合片66的另一侧通过紧固螺 钉70与上述框架10结合,此时,在上述框架结合片66嵌合结合于上述 连接孔64的状态下利用螺钉固定,使其不分离。
从而,以最小化摆动的状态具备上述安装轨道25,同时,能够通过基 于紧固螺钉70的容易的装卸作业而更加便于使用上述安装轨道25。
说明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如下。首先根据所要构成的 电路图,将电子接触器、继电器、定时器、显示用灯、蜂音器、按钮开关 等电路部件26结合于安装轨道25后,以适当的间隔通过螺丝结合将安装 有电路部件26的安装轨道25固定于底板20。
还有,按照电路图将安装有电路部件26配线后,将控制板30向外侧 转动,使其从搭接片42分离,然后,利用螺丝刀等工具,连接开关和电 路部件26,结束连接作业后,再次转动上述控制板30,使其搭接在上述 搭接片42上,然后,执行电路配线实验。
另一方面,在构成另一电路图时,将上述控制板30向外侧转动,分 离分别连接于电路部件26的线后,再次配置电路部件26,完成再次配置 后,将其容易地再次与控制板30的开关连接即可。
从而,在连接控制板30的开关和电路部件的配线作业时,能够在短 时间内进行连接,而且能够防止误接点,最小化不必要的浪费时间,从而 能够增加实验时间。
还有,在将本发明的安装轨道25密接于底板20的状态下可以固定于 框架10的第三框架条16,但在该情况下,能够最大幅度地防止安装轨道 25的摆动,从而能够进行正确的实验,在为了构成另一电路而移动安装轨 道25时,也能够通过卸载紧固螺钉70的作业,可以容易地将其移动后进 行固定,从而能够方便地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顺序综合实习装置,包括长方体的框架,其底面安装有底板;控制板,其安装在上述框架的一侧面,以便按照电路图配置电路部件来执行电路配线实验,所述电路部件以将与上述框架或底板结合的安装轨道作为媒介的方式被安装,所述顺序综合实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30)形成为具有一定的宽度及长度,且长度方向一侧与形成所述框架(10)的框架条中任一个第一框架条(12)铰链结合而可转动,在所述框架(10)具备连接条(40),所述连接条(40)垂直配置在第二框架条(14)的下部且与结合于所述底板(20)的另一第三框架条(16)连接,所述第二框架条(14)配置在所述控制板(30)的长度方向的平行线上的与所述第一框架条(12)成直角的方向上,在所述连接条(40)的内侧形成有以一定长度突出的搭接片(42),以在所述控制板(30)的转动时使控制板(30)的另一侧两端搭接在所述搭接片(42)上。
2. —种顺序综合实习装置,包括长方体的框架,其底面安装有底 板;控制板,其安装在上述框架的一侧面,以便按照电路图配置电路部件 来执行电路配线实验,所述电路部件以将与上述框架或底板结合的安装轨 道作为媒介的方式被安装,所述顺序综合实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30)形成为覆盖所述框架(10)的上部,并在上部以一 定间隔形成有多个按钮固定孔(31)及灯固定孔(32),且长度方向一侧 与形成所述框架(10)的框架条中任一个第一框架条(12)铰链结合而可 转动,在所述框架(10)具备连接条(40),所述连接条(40)垂直配置在 第二框架条(14)的下部且与结合于所述底板(20)的另一第三框架条(16) 连接,所述第二框架条(14)配置在所述控制板(30)的平行线上的与所 述第一框架条(12)成直角的方向上,在所述连接条(40)的内侧形成有 以一定长度突出的搭接片(42),以便在所述控制板(30)的转动时,使 所述控制板(30)的另一侧两端搭接在所述搭接片(42)上,在与所述第 一框架条(12)对置而配置的第四框架条(18)还具备磁铁部(44),以便在所述控制板(30)的转动时与所述控制板(30)的另一侧底面的固定 片(33)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轨道(25)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端面两侧端向上部垂直且向外侧延伸地折曲而形成轨道翼(25a),在所述轨道翼(25a)之间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固定凹槽(25b),以便安装所述电路部件(26),所述安装轨道(25)的底面以与所述底板(20)密接的状态,通过结合机构,与所述框架(10)结合,所述结合机构包括连接片(60),其在内侧面形成有限位凸缘(62),以与所述轨道翼(25a)抵接;框架结合片(66),其一侧与所述连接片(60)的连接孔(64)嵌合结合,另一侧通过紧固螺钉(70)与所述框架(10) 么士A5口 口 o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能够容易地连接在各种电路的构成时连接于控制板的按钮的配线,且能够防止配线的误接点的顺序综合实习装置,其包括长方体的框架和控制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板(30)形成为具有一定的宽度及长度,长度方向的一侧与形成上述框架(10)的框架条中任一个第一框架条(12)铰链结合而可转动,在上述框架(10)具备连接条(40),该连接条(40)垂直配置在第二框架条(14)的下部且与结合于上述底板(20)的另一第三框架条(16)连接,所述第二框架条(14)配置在上述控制板(30)的长度方向的平行线上的与上述第一框架条(12)成直角的方向上,在上述连接条(40)的内侧形成有以一定长度突出的搭接片(42)。
文档编号G09B25/00GK101577066SQ20081009567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7日
发明者金荣淇 申请人:金荣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