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订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03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缀订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缀订具,特别是有关一种例如作为环式结合器或档案夹所使用的缀 订具。
背景技术
现有关成为本发明先前技术的以往的缀订具,有揭示于国际公开第2008/093434 号的缀订具。该缀订具是具备缀订环,具有可将缀订环取间隔设置的长度的保持构件;动 作构件,各缀订环在其基部取间隔固定在其表面上,该动作构件活动自如地固定在保持构 件内侧,俾缀订环固定在保持构件上,其中,动作构件具备开闭构件,其由在保持构件内在 保持构件的长边方向进行移动的一对动作片所构成,一方的动作片上固定有缀订环的一方 的基部,而另一方的动作片上则固定有缀订环的另一方的基部,在开启缀订环时,以使动作 片移动于保持构件的长边方向,并且保持在接近保持构件的内面的方式,让缀订环变化于 开启方向。然而,以往的缀订具,由于有必要在开闭缀订环时让动作构件圆滑地作动,故构造 上较为复杂,制造上耗费时间劳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更省事的 缀订具。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一种缀订具具备缀订环,具备开闭自如的一缀订构件 和另一缀订构件;保持构件,具有可将上述多个缀订环取间隔设置的长度;动作构件,由表 面侧延伸般地将一缀订构件和另一缀订构件分别独立地固定的一对动作片是形成在开闭 上述缀订环时,在保持构件内移动自如地被保持在保持构件的长度方向;及开闭构件,固定 在上述动作构件的缀订具上,上述保持构件是形成为容许缀订构件移动,上述动作构件为, 在一方的动作片上固定有缀订环的一方的基部,而在另一方的动作片上固定有缀订环的另 一方的基部,上述开闭构件,由具备连接部、和形成于连接部的一端上的架设部、以及形成 于连接部的另一端上的架设部的弹性线状材所构成,上述架设部,是以一缀订构件和另一 缀订构件能开启的方式架设在一动作片和另一动作片之间。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2的一种缀订具具备缀订环,具备开闭自如的一缀订构件 和另一缀订构件;保持构件,具有可将上述多个缀订环取间隔设置的长度;动作构件,由表 面侧延伸般地将一缀订构件和另一缀订构件各别独立地固定的一对动作片形成在开闭上 述缀订环时,在保持构件内移动自如地被保持在保持构件的长度方向;及开闭构件,固定在 上述动作构件的缀订具上,上述保持构件形成为容许缀订构件移动,上述动作构件为,在一 方的动作片上固定有缀订环的一方的基部,而在另一方的动作片上固定有缀订环的另一方 的基部,上述开闭构件,由具备连接部、和形成于连接部的一端上的架设部、以及形成于连接 部的另一端上的架设部的弹性线状材所构成,上述架设部,是以让一动作片和另一动作 片朝相反方向移动般地架设在一动作片和另一动作片之间。其中,上述连接部,是为了以可开启缀订构件的方式进行赋能,在朝关闭缀订环的 方向被扭转的状态下,固定在动作片上,且,构成上述架设部的一方的架设部和另一方的架 设部,为了以使构成动作构件的一对动作片朝反方向移动并朝关闭缀订环的位置移动般地 进行赋能,在弄弯状态下被架设在一动作片和另一动作片之间。其中,上述连接部及/或架设部,是建构成在接续连接部和架设部的接续部的附 近,扭转于圆周方向并和构成动作构件的一对动作片的对接缘斜交地固定于动作片的背面 侧,在解除缀订环的卡合时,让构成动作构件的一对动作片的对接缘朝缀订环的末端侧移动。其中,上述开闭构件,是以在将连接部和一方的架设部接续的接续部、及将连接部 和另一方的架设部接续的接续部中,扭转连接部且弄弯架设部的方式,将一条具弹性的直 线状钢线朝略相同方向以略相同角度折弯而形成。依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可获得一种能以弹性线状材较简单地形成、且安装 于动作构件亦能较简单、并且制造省事的缀订具。


图1为显示使用了属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缀订具的档案夹的斜视图。图2为显示属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缀订具的一例的斜视图。图3为保持构件的斜视图。图4为动作构件及开闭构件的斜视解。图5为显示开闭构件的图解,(A) (B)为俯视解,(C)为显示对动作构件的卡止 方法的仰视解。图6为显示开闭构件的架构方法的侧视解,(A)是原本状态的侧视解, (B) (C)是在连接部的圆周方向施力并卡止于动作构件的状态的侧视解。图7A为显示在关闭状态中的缀订环和动作构件的俯视解。图7B为显示在关闭状态中的缀订环和动作构件的左侧解。图7C为显示在关闭状态中的缀订环和动作构件的右侧解。图7D为显示在关闭状态中的缀订环和动作构件的前视解。图7E为显示在关闭状态中的缀订环和动作构件的仰视解。图7F为显示缀订环和缀订环构件的贯通孔的关系的俯视解。图8为显示在关闭状态中的缀订具的俯视解。图9为显示在关闭状态中的缀订具的仰视图。图10为显示在关闭状态中的缀订具的横剖视图,㈧是图9A-A剖视图,⑶是概 略显示的图9B-B剖视图。图11为显示缀订环要开启的状态的缀订具的仰视图。图12为显示缀订环要开启的状态的缀订具的缀订环的图解。图13为开启状态的缀订具的俯视解。图14为显示开启状态的缀订具的仰视解。
图15为开启状态的缀订具的横剖视图,(A)是图14A-A剖视图,⑶是概略显示的 图14B-B剖视图。图16为显示缀订环的卡止部的图解,(A)是俯视解,⑶是㈧的A-A剖视图 图解,(C)是前视解。图17为显示缀订环的卡止部的图解,(A)是侧视解,⑶是㈧的B-B剖视解。图18为显示结合缀订环的状态的缀订环的图解,(A)是俯视解,⑶是前视图 图解。图19为显示结合缀订环的状态的缀订环的图解,(A)是俯视解,⑶是前视图 图解。图20为显示结合缀订环的状态的缀订环的图解,(A)是俯视解,⑶是前视图
图解。 图21为显示结合缀订环的状态的缀订环的图解,(A)是俯视解,⑶是前视图 图解。图22为显示保持构件的形成方法的图解,(A)是保持构件的侧视解,⑶是仰 视解。图23为显示保持构件的形成方法的仰视解。图24为显示保持构件的变形例的形成方法之仰视解。图25为图24A方向箭头视图。图26为显示缀订环的变形例的剖视解。图27为显示缀订环及封皮的变形例的斜视解。图28为显示图27图示的变形例的封皮在关闭状态的侧视解。图29为显示图27图示的变形例的封皮在关闭状态的剖视解。图30为显示动作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解。图31为显示动作构件的变形例的仰视解。图32为显示动作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解。图33A为变形例的缀订具的整体的俯视解。图33B为变形例的缀订具的整体的仰视解。图34为㈧(B)是将图33的一部份放大的仰视图。图35A为变形例的缀订具的整体的俯视解。图35B为变形例的缀订具的整体的仰视解。图36为㈧⑶是将图35的一部份放大的仰视图。图37A为开闭构件的变形例的俯视解。图37B为开闭构件的变形例的仰视解。图38为开闭构件的变形例的仰视解。图39为本发明的缀订具的说明图。图40为使用了本发明的缀订具的笔记本的说明图。图中,10,510,610 缀订具
12,412,512,612 第 1 缀订环14,414,513,613 第 2 缀订环 12a,412a,512a,612a 第 1 缀订构件12b, 412b, 512b, 612b 第 2 缀订构件14a, 414a, 513a, 613a 第 3 缀订构件14b, 414b, 513b, 613b 第 4 缀订构件16,516,616 保持构件18,518,618 动作构件20,520,620 安装孔22,522,622被缀订物载置部22a鼓起部24,524,624 保持壁24a, 524a, 624a 第 1 保持壁24b,524b, 624b 第 2 保持壁26对面侧的贯通孔28跟前侧的贯通孔26a, 28a B 侧贯通孔26b,28b A 侧贯通孔26al,26bl,28al,28bl 对面侧的孔缘26a2,26b2,28a2,28b2 跟前侧的孔缘30,530,630 第 1 动作片30a, 32a, 530a, 532a, 630a, 632a 对接缘30b, 32b, 530b, 532b, 630b, 632b 外侧端缘30cl,30c2,530cI,530c2,530c3,532cI,532c2,532c3,630cI,630c2,630c3, 632cl,632c2,632c3 突出部30d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30e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30f,32f,530f,532f,630f,632f 限制凹部30g,32g,530g,532g,630g,632g 限制凸部30h, 32h, 530h, 532h, 630h, 632h 突条32,532,632 第 2 动作片32cl,32c2 突出部32d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32e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34a,234b,234c,234d,534a,534b,534c,534d,534e,534f,634a,634b,634e,634c, 634d,634f 凸缘234al,234bl,234cl,234dl,534al,534bl,534cl,534dl,634al,634bl,634cl, 634dl第1直线部234a2,234b2,234c2,234d2,534a2,534b2,534c2,534d2,634a2,634b2,634c2,634d2第2直线部 234a3,234b3,234c3,234d3,534a3,534b3,534c3,534d3,634a3,634b3,634c3, 634d3斜线部36a, 536a, 636a, 636a5,636a6 第 1 卡合部36al,536al,636al 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36a2,536a2,636a2 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36a3,536a3,636a3 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36a4,536a4,636a4 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36b, 536b, 636b 第 2 卡合部36bl,536bl,636bl 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部36b2,536b2,636b2 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2卡合部36b3,536b3,636b3 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第2卡合部36b4,536b4,636b4 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部38a第1开闭构件固定部38b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c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d第4开闭构件固定部38al,38bl,38cl,38dl 卡止基部38a2,38b2,38c2,38d2 脱卡停止部40,540A,540B,640A,640B 开闭构件42,142,542,642 连接部44,144,544,644 第 1 架设部46,146,546,646 第 2 架设部48a, 148a, 548a, 648a 第 1 接续部48b, 148b, 548b, 648b 第 2 接续部50,550,650 缀订环卡止部52a, 54a, 56a, 58a 凸部52b, 54b, 56b, 58b 凹部52c, 54c, 56c, 58c 凸部的倾斜对向面52d,54d,56d,58d 凹部的倾斜对向面60,62,160,162,560,562,660,662 第 1 保持部64,66,164,166,564,566,664,666 第 2 保持部68a, 70a, 72a, 74a 缺口514,614 第 3 缀订环514a, 614a 第 5 缀订构件514b, 614b 第 6 缀订构件515第4缀订环515a 第7缀订构件515b 第8缀订构件
526,626 第 1 贯通孔527,627 第 2 贯通孔528,628 第 3 贯通孔529第4贯通孔561,565,661,665 第 3 保持部730d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730e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中央732d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732e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830d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830d5第1动作片的中央的凹部830e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832d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832d5第2动作片的凹部832e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LPl, LP2 基准面300档案结合器CO, 310 封皮312 封面314 封底316 书脊318A、318B 薄壁合叶部320 连设部322缀订环固定手段C 中心,中央S被缀订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就本发明的实施例的2孔真圆型环式缀订具进行说明。图1为显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缀订具的档案夹的斜视图。图2显示本发 明的一实施例的缀订具一例的斜视图,图3为保持构件的斜视图。图4为动作构件及开闭 构件 的斜视解。图5为显示开闭构件的图解,(A)⑶是俯视解,(C)是显示对动作 构件卡止之方法的仰视解,图6显示开闭构件的架构方法的侧视解,(A)是原本状 态的侧视解(B) (C)是朝连接部圆周方向施力并卡止在动作构件上的状态的侧视 解。图7A显示关闭状态中的缀订环和动作构件的俯视解,图7B显示关闭状态中的缀 订环和动作构件的左侧解,图7C显示关闭状态中的缀订环和动作构件的右侧解, 图7D显示关闭状态中的缀订环和动作构件的前视解,图7E显示关闭状态中的缀订环 和动作构件的仰视解,图7F显示缀订环和缀订环构件的贯通孔关系的俯视解。图 8是关闭状态中缀订具的俯视图。图9是关闭状态中缀订具的仰视图。图10是关闭状态中缀订具的横剖视图,(A)是图9A-A剖视图,⑶是图9B-B剖视图。图11显示要开启缀订环 状态的缀订具的仰视图。图12显示要开启缀订环状态的缀订具的缀订环的图解。
图1-2所示的缀订具10,被固定在封皮CO的略中央所形成的左右一对折线的内侧 书脊的内侧表面,该封皮CO是由包含厚纸在内的其他较硬质的薄片材构成。作为固定的方 法,在缀订具1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所形成的安装孔20(详述如后)上插通螺钉和螺帽或棘 爪等扣件而与书脊成为一体的固定方法。此外,在此,扣件虽是使用螺钉和螺帽来做说明,但未受此所限,例如,亦可使用螺 钉、棘爪、铆钉等。固定着缀订具10的档案结合器300的封皮C0,具备有用以固定缀订具10的保 持构件的书脊316、以及在上述书脊316的两端开闭自如地延设的封面312及封底314,如 图28-30所示,封面312和封底314连设成相对于书脊316成为立设状态。而且,封面312及封底314在靠近书脊316处设置开闭用的薄壁合叶部318A、 318B。本说明书中,将封面312侧称为A侧,封底314侧称为B侧。缀订具10具备构成俯视略呈0字环状的缀订环的一对分别略呈0字环状的金 属制的对面侧的第1缀订环12和第1缀订环12及一对跟前侧的第2缀订环14 ;保持构件 16,具备可将上述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分别取间隔设置的长度;以及动作构件 18,由表面侧延伸般地将一缀订构件和另一缀订构件固定的一对动作片移动自如地固定于 保持构件16所位在的那一侧,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固定在保持构件16上。该缀订具10的缀订环,由作为主缀订环的第1缀订环12和作为副缀订环的第2 缀订环14所构成的开闭自如的2孔型。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建构成朝同一方向能以手指解开其缀订环卡止部 50。而且,该缀订具10的缀订环建构成,在关闭缀订环时,将作为主缀订环的第1缀订 环12以例如拇指和食指直接挟住进行关闭,且建构成当将第1缀订环12以2根手指挟住 而动作于关闭方向时,作为副缀订环的第2缀订环14随着动作。保持构件16,俯视略呈长方形且具有可将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取既定 间隔设置的长度,于其两端,亦即安装于封皮CO的安装孔20附近,形成俯视略呈半圆弧状。保持构件16建构成具有从构成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部位的长边方 向的外侧附近朝向内侧,且其中央鼓起的断面略呈半圆弧状的被缀订物载置部22,且被缀 订物载置部22的内侧具备保持空间,在其保持空间收容动作构件18等。在保持构件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22的两端,于其长边方向从略其一端横亘另一 端地设置保持壁24,用以将动作构件18滑动自如地保持。本实施例中,保持壁24为,在保 持构件16的长边方向,以自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各自的外侧附近横亘内部且略 整体垂下的方式,连设第1保持壁24a及第2保持壁24b,第1保持壁24a和第2保持壁24b 平行且略呈同一形状的板状。此外,后面所要详细说明的动作构件18及开闭构件40等,收容在被该第1保持壁 24a、第2保持壁24b以及被缀订物载置部22所围绕的保持空间内。对面侧的贯通孔26和跟前侧的贯通孔28,分别被贯通设置于保持构件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22,用以让对面侧的第1缀订环12和跟前侧的第2缀订环14,在保持构件16 的长度方向留有一定间隔(由日本工业规格等所决定之一定长度)地游动贯通。对面侧的贯通孔26和跟前侧的贯通孔28,与构成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 12a及第2缀订构件12b及构成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14a及第4缀订构件14b对 应地在保持构件16的宽度方向分别左右并取一定间隔地形成,贯通孔26和贯通孔28的B 侧贯通孔26a、28a (封皮CO的封底侧)和A侧贯通孔26b、28b (封皮CO的封面侧)被贯通 设置。对面侧的贯通孔26由B侧贯通孔26a和A侧贯通孔26b构成,B侧贯通孔26a贯 入第1缀订构件12a且于保持构件16的长度方向具有第1缀订构件12a可在孔中移动的 间隔,A侧贯通孔26b贯入第2缀订构件12b且在保持构件16的长度方向具有第2缀订构 件12b可在孔中移动的间隔。B侧贯通孔26a俯视略呈U字状,且具有从开口部份连续的对 面侧孔缘26al和跟前侧孔缘26a2。
A侧贯通孔26b和B侧贯通孔26a呈对称形,俯视略呈U字状且具有从开口部份连 续的对面侧孔缘26bl和跟前侧孔缘26b2。跟前侧的贯通孔28由B侧贯通孔28a和A侧贯通孔28b构成,B侧贯通孔28a贯 入第3缀订构件14a且在保持构件16的长度方向具有第3缀订构件14a可在孔中移动的 间隔,A侧贯通孔28b贯入第4缀订构件14b且于保持构件16的长度方向具有第4缀订构 件14b可在孔中移动的间隔。B侧贯通孔28a俯视略呈U字状,且具有从开口部份连续的对 面侧孔缘28al和跟前侧孔缘28a2。 A侧贯通孔28b和B侧贯通孔28a呈对称形,俯视略呈U字状且具有从开口部份连 续的对面侧孔缘28bl和跟前侧孔缘28b2。B侧贯通孔26a和B侧贯通孔28a是相同形状,A侧贯通孔26b和A侧贯通孔28b 是相同形状。B侧贯通孔26a和A侧贯通孔26b在保持构件16长度方向的位置被适当地变化, B侧贯通孔26a的跟前侧缘位于比A侧贯通孔26b的跟前侧缘还靠对面侧的位置。B侧贯通孔28a和A侧贯通孔28b在保持构件16长度方向的位置被适当地变化, B侧贯通孔28a的跟前侧缘位于比A侧贯通孔28b的跟前侧缘还靠对面侧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在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被关闭时,解除第2缀订构件12b 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卡合方向02的相反侧的跟前侧孔缘26b2,位于比解除第1缀订构件 12a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卡合方向01的跟前侧孔缘26a2还靠跟前侧的位置。同样地,在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被关闭时,解除第4缀订构件14b的缀 订环卡止部50的卡合方向02的相反侧的跟前侧孔缘28b2,位于比解除第3缀订构件14a 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卡合方向01的跟前侧孔缘28a2还靠跟前侧的位置。动作构件18,由俯视略呈长方形状金属板构成的一对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 32所构成。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为,在其长边方向形成和第1保持壁24a及第2 保持壁24b平行且在其内面滑动的外侧端缘30b及外侧端缘32b,与该外侧端缘30b及外侧 端缘32b平行地让该一对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对接的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 形成于内侧缘。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在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的长边方向的中央C(图7及图9所示)为对称的中心的点对称形,且在保持构件16的保持空间内各个 并列放置于其长边方向时,在各个其内侧缘弯曲自如地卡合。而且,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为,在外侧未施力时,第1动作片30和第2 动作片32水平平面状乃至造谷状,亦即朝向自保持构件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疏 离的方向(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在图7图示的平面Pxy的下侧),或是造山状,亦即朝 向接近保持构件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方向(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在图7图 示的平面Pxy上侧),以维持其水平平面状乃至造谷状或造山状态的方式被内设于保持构 件16的内侧的保持空间部。所谓平面Pxy是指,包含通过固接着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各自基部的 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的部份(4个处所)的左右轴Y1、Y2及前后轴Χ1、Χ2 (图7 所示)的平面。
动作构件18 —方的动作片,亦即在第1动作片30中的保持构件16的被缀订物载 置部22的内侧面对向的表面(亦即上面),固定有构成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 的基部,且与上述第1缀订构件12a取一定间隔地固定用以构成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订 构件14a的基部。又,另一方的动作片,亦即在第2动作片32中的保持构件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22 对向的表面(亦即上面),固定有构成第1缀订环12的第2缀订构件12b的基部,且与上述 第2缀订构件12b取一定间隔地固定用以构成第2缀订环14的第4缀订构件14b的基部。一方的动作片,亦即第1动作片30形成有通过上述保持构件16所形成的对面侧 的贯通孔26的突出部30cl (形成在第1缀订构件12a的附近)及通过上述保持构件16所 形成的跟前侧的贯通孔28的突出部30c2(形成在第3缀订构件14a的附近)。第2动作片32,形成通过上述保持构件16所形成的对面侧的贯通孔26的突出部 32cl (形成在第2缀订构件12b的附近)及通过上述保持构件16所形成的第2贯通孔28 的突出部32c2 (形成在第4缀订构件14b的附近)。而且,一对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在上述突出部30cl、突出部30c2、突出 部32cl及突出部32c2通过对面侧贯通孔26、对面侧贯通孔26及跟前侧贯通孔28以及跟 前侧贯通孔28的状态下对接。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以在缀订环,亦即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 14开启时,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接近上述保持构件16的内面、且在上述第1缀订环12 及第2缀订环14关闭时自上述保持构件16的内面疏离的方式,在开闭上述第1缀订环12 及第2缀订环14的方向能摇动地保持于上述保持构件16。第1动作片30内侧形成供一对动作片对接的略直线状的对接缘30a,外侧形成和 上述对接缘30a略平行的略直线状的外侧端缘30b。第2动作片32内侧形成供一对动作片对接的略直线状的对接缘32a,外侧形成和 上述对接缘32a略平行的略直线状的外侧端缘32b。第1动作片30的外侧端缘30b形成有突出部30c 1及突出部30c2。第2动作片32的外侧端缘32b形成有突出部32c 1及突出部32c2。 亦即,其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被对接、且外侧端缘30b及外侧端缘32b接近保 持构件16的第1保持壁24a和第2保持壁24b的两壁内内侧面。
上 述突出部30cl和突出部30c2,在属接近第1缀订构件12a和第3缀订构件14a 的基部的安装位置的第1动作片30宽度方向外侧,分别前后取间隔形成一对,且,突出部 32cl和突出部32c2,在属接近第2缀订构件12b和第4缀订构件14b的基部的安装位置的 第2动作片32宽度方向外侧,分别前后取间隔形成一对,形成以能开闭第1缀订环12及第 2缀订环14般地由保持构件16的第1保持壁24a及第2保持壁24b朝外侧突出。突出部30cl和突出部30c2,具有由保持构件16的第1保持壁24a的对面侧的贯 通孔26及对面侧的贯通孔26朝外侧突出的长度,又,突出部32cl和突出部32c2,是呈舌状 且具有由保持构件16的第2保持壁24b的跟前侧的贯通孔28及跟前侧的贯通孔28朝外 侧突出的长度,且具有在动作构件18开闭缀订环时可移动于保持构件16的长边方向的宽 度。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由金属或塑胶的薄板构成,第1动作片30及第2 动作片32和突出部30cl、突出部30c2、突出部32cl及突出部32c2 —体成形。上述开闭构件40,在固定着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背 面侧,固定于动作构件18,在开启上述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时,于保持构件16 内,使上述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移动于保持构件16的长边方向,同时形成为保 持让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基部以及其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接近于保持构 件16的内面的方向,在开启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方向变化。上述动作构件18,在固定着上述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表面侧的相反 侧的背面侧,固定有将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赋能于开启方向的开闭构件40。而且,在上述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关闭时,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 片32在与保持构件16内面疏离的位置,于其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对接的状态下被保 持成平面状,而且,在上述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开启时,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 作片32以在其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对接的状态下朝接近保持构件16内面的方向形成 为造山状的方式固定于保持构件16。上述第1动作片30,在对接缘30a的两端附近,从固定着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 缀订构件14a的基部的区域到靠近对接缘30a处,以对接缘30a的两端附近顺着对接缘30a 从周围的基准面LPl弯向固定开闭构件40的面侧并弄凹而形成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 30d及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30e。而且,透过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30e及第1动作 片的对面侧凹部30d而自上述基准面LPl形成具有卡合部的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 部 36b4。又,上述第2动作片32,在对接缘32a的两端附近,从固定着第2缀订构件12b及 第4缀订构件14b的基部的区域到靠近对接缘32a处,以对接缘32a的两端附近顺着对接 缘32a从周围的基准面LP2弯向固定开闭构件40的面侧并弄凹以形成第2动作片的跟前 侧凹部32e及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32d。而且,利用该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32e及 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32d来形成比上述基准面还低的具有卡合面的第2动作片的对面 侧第2卡合部36b 1。上述第1动作片30,将对接缘30a从周围的基准面LPl弯向固定开闭构件40的面 侧并弄凹以形成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30d、且在固定开闭构件40面的相反侧弯曲而形 成比基准面LPl还低的具有卡合面的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36al,同时,上述第2动作片32,将对接缘32a从周围的基准面LP2弯向固定开闭构件40的面侧并弄凹以形成第 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32d、且形成比上述基准面LP2还低的具有卡合面的第2动作片的对 面侧第2卡合部36bl,上述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36al的卡合面和上述第2动作 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部36bl的卡合面,被卡合在与上述基准面LPl及基准面LP2略相同高 度或略低的高度。
又,上述第2动作片32,将对接缘32a从周围的基准面LP2弯向固定开闭构件40 的面侧并弄凹以形成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32e且在固定开闭构件40面的相反侧弯曲 而形成比基准面LP2还低的具有卡合面的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36a 3,同时,上 述第1动作片30将对接缘30a由周围的基准面LPl弯向固定开闭构件40的面侧并弄凹以 形成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30e、且形成比上述基准面LPl还低的具有卡合面的第1动作 片的跟前侧第2卡合部36b3,上述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36a3的卡合面和上述第 1动作片的跟前侧第2卡合部36b3的卡合面,被卡合在与上述基准面LPl及基准面LP2略 相同高度或略低的高度。上述第1动作片30,将对接缘30a从周围的基准面LPl弯向固定开闭构件40的面 侧并弄凹以形成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30e、且在固定开闭构件40面的相反侧弯曲而形 成比基准面LPl还低的具有卡合面的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36a2,同时,上述第2 动作片32将对接缘32a从周围的基准面LP2弯向固定开闭构件40的面侧并弄凹以形成第 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32e、且形成比上述基准面LP2还低的具有卡合面的第2动作片的跟 前侧第2卡合部36b2,上述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36a2的卡合面和上述第2动作 片的跟前侧第2卡合部36b2的卡合面,被卡合在与上述基准面LPl及基准面LP2略相同高 度或略低的高度。又,上述第2动作片32,将对接缘32a从周围的基准面LP2弯向固定开闭构件40 的面侧并弄凹以形成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32d、且在固定开闭构件40面的相反侧弯曲 而形成比基准面LP2还低的具有卡合面的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36a4,同时,上述 第1动作片30将对接缘30a从周围的基准面LPl弯向固定开闭构件40的面侧并弄凹以形 成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30d、且形成比上述基准面LPl还低的具有卡合面的第1动作片 的对面侧第2卡合部36b4,上述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36a4的卡合面和上述第1 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部36b4的卡合面,被卡合在与上述基准面LPl及基准面LP2略相 同高度或略低的高度。上述第1动作片30的第1卡合部36a的卡合面和上述第2动作片32的第2卡合 部36b的卡合面,被卡合在与上述基准面LPl及基准面LP2略相同高度或略低的高度。上述第2动作片32的第1卡合部36a的卡合面和上述第1动作片30的第2卡合 部36b的卡合面,被卡合在与上述基准面LPl及基准面LP2略相同高度或略低的高度。第1卡合部36a包含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36al、第1动作片的跟前 侧第1卡合部36a2、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36a3及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 部 36a4。第2卡合部36b包含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部36bl、第2动作片的跟前 侧第2卡合部36b2、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第2卡合部36b3及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 部 36b4。
上述第1动作片30形成第1卡合部36a、且与第2动作片32相同地形成第2卡 合部36b,并且上述第2动作片32形成第2卡合部36b、且与第1动作片30相同地形成第 1卡合部36a,对向的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形成为,第1卡合部36a和第2卡合 部36b卡合而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以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为中心而进行摇动。如此一来,一对动作片亦即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的对接缘亦即,对接缘 30a及对接缘32a,将即使是移动中亦维持对接状态用的卡合部亦即,第1卡合部36a及第 2卡合部36b朝向固定着开闭构件140的面侧突出地形成,因而上述动作构件18及开闭构 件40得以在保持构件16的保持空间内被保持且能移动。因此,能降低保持构件16的高度 以图谋低高度化。第1卡合部36a具备基部,凹部(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30d、第1动作片的 跟前侧凹部30e、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32d、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32e)朝保持构件 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侧突出动作构件18的厚度分;以及按压部,自上述基部的 末端突出;形成为俯视略呈U字状。而且,按压部具备有防止一对动作片的第1动作片30 及第2动作片32当中的单方的动作片_第1动作片30或第2动作片32脱落的机能。最外侧的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36al及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 部36a 3,具备即使是在让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朝反方向移动时亦比动作构件 18的端缘还位于靠内侧的位置的宽度。最外侧的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36al和内侧的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 1卡合部36a4及最外侧的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36a3和内侧的第1动作片的跟 前侧第1卡合部36a2,以挟住安装着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基部的部位并取适 宜间隔的方式形成。而且,在关闭上述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时,如图10所示,构成动作构件 18的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在朝向其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自保持构件16内 面(被缀订物载置部22内面)疏离的方向(亦即水平面状乃至稍低的俯视略呈V字状的 状态),于第1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和第2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对接的状态下被保 持,并且在开启上述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时,如图15所示,构成动作构件18的 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朝接近保持构件16内面(被缀订物载置部22内面)的方 向(亦即造山状态),以保持第2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被对接的状态般地固定在保持构 件16内的空间。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对接成基准面LPl和基准面LP2为水平面状乃至 比水平面稍低,亦即朝向保持构件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22更下方。因此,在第1缀订环12 和第2缀订环14已开启时,第1缀订环12的自由端和第2缀订环14的自由端之间更加宽 广,变得容易订入或卸下被缀订物S。又,构成动作构件18的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为,在接近保持构件16的 被缀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方向,亦即在造山状态,可于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的 长度方向,亦即与连接被固接于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上的第1缀订构件12a和 第3缀订构件14a之线(XI (图7之图示))及连接第2缀订构件12b和第4缀订构件14b 之线(X2(图7之图示))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的方式滑动自
15如地设内设。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在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30d、第1动作片的 跟前侧凹部30e、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32d及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32e,于内侧的 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36a2及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36a4的内侧附近, 形成移动限制部用以限制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朝长边方向移动。移动限制部,由第1动作片30的形成在对接缘30a上的限制凹部30f及限制凸部 30g、和第2动作片32的形成在对接缘32a上的限制凹部32f及限制凸部32g所形成。限制凹部30f,从对接缘30a朝宽度方向凹入的俯视呈]字型的缺口,限制凸部 32g,与上述限制凹部30f活动嵌入地形成的俯视呈U字型的凸起,限制凸部32g活动嵌入于 限制凹部30f,形成在限制凹部30f内,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在其长度方向进行 互异的移动。限制凹部32f,从对接缘32a朝宽度方向凹入的俯视呈]字型的缺口,限制凸部 30g,与上述限制凹部30f活动嵌入地形成的俯视呈〕字型的凸起,限制凸部30g活动嵌入于 限制凹部32f,形成在限制凹部32f内,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在其长度方向进行 互异的移动。移动限制部,由形成在一方的第1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的限制凹部30f及限制 凸部30g、及形成在另一方的第2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的限制凹部32f及限制凸部32g 所形成,但是在缀订环卡止部50关闭缀订环12、14时,一方的第1动作片30的限制凹部 30f形成能容许另一方的第2动作片32的限制凸部32g移动的长度,容许另一方的缀订构 件(第2缀订构件12b、第4缀订构件14b)在卡止的缀订环卡止部150会脱离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第1动作片30的贯穿设置在对接缘30a上的限制凹部30f的长度, 在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的长度方向上是形成为比突设于第2动作片32的对接 缘32a的限制凸部32g的长度还长,又,第2动作片32的贯穿设置在对接缘32a上的限制 凹部32f的长度,在第2动作片32及第1动作片30的长度方向上是形成为比突设于第1 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的限制凸部30g的长度还长。而且,于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订入被缀订物S时,于缀订具10长度方 向,荷重仅朝下方(跟前侧)施加时,在缀订环卡止部50,第2缀订构件12b及第4缀订构 件14b朝已卡止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侧(朝下方(跟前侧))转位并强 力地咬入于第1缀订环112的缀订环卡止部50,不会有因为被缀订物S的重量而使缀订环 卡止部50脱离卡止的情形。并且,保持构件16的对面侧的贯通孔26及跟前侧的贯通孔28在如次保持构件16 沿长度方向的位置变化,以及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卡止部50在被缀订 物S的重量下于缀订具10的长度方向中仅向下方(跟前侧)施加荷重时,可防止脱离卡止。B侧贯通孔26a和A侧贯通孔26b在保持构件16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被适当地变 化,B侧贯通孔26a的跟前侧缘位于比A侧贯通孔26b的跟前侧缘还靠对面侧的位置。B侧贯通孔28a和A侧贯通孔28b在保持构件16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被适当地变 化,B侧贯通孔28a的跟前侧缘位于比A侧贯通孔28b的跟前侧缘还靠对面侧的位置。于第1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侧及第2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侧,在第1缀订构 件12a的基部和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和第2缀订构件12b的基部和第4缀订构件14b的基部之间,设置使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在开闭方向变化的开闭构件40。开闭构件40由一条具弹性的钢琴线等类似钢线构成,开闭构件40具备直线状的 连接部42、形成于上述连接部42的一端的直线状的第1架设部44、以及形成于上述连接部 42的另一端的直线状的第2架设部46。上述开闭构件40为了在构成上述动作构件18的一对动作片亦即第1动作片30和 第2动作片32之间,使一对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分别朝反方向移动的方式,在 连接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的方向,且与连接第2缀订构件12b及 第4缀订构件14b的基部的方向略平行的方向上朝相反方向赋能而被架设。在此同时,上 述开闭构件40为了开启缀订环亦即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保持开闭状态,朝与连 接取间隔固定于第1动作片30的缀订环亦即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 部的方向交叉方向,朝与连接取间隔固定于第2动作片32的缀订环亦即第1缀订构件12b 及第3缀订构件14b的基部的方向交叉方向,扭转于连接部42的圆周方向,架设在构成上 述动作构件18的一对动作片亦即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之间。上述第1架设部44,以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和第2缀订 构件12b及第4缀订构件14b的基部朝缀订环的末端侧上升并赋能于开启方向的方式,架 设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之间。上述第2架设部46,以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和第2缀订 构件12b及第4缀订构件14b的基部朝缀订环的末端侧上升并赋能于开启方向的方式,架 设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之间。 此外,上述第1架设部44和第2架设部46,在抵抗第1架设部44和第2架设部46 的赋能并解除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卡合时,以使第1动作 片30和第2动作片32,顺着连接第1缀订构件12a的基部和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及第 2缀订构件12b的基部和第4缀订构件14b基部的方向(XI及X2方向)让第1动作片30 和第2动作片32朝相反方向移动般地,对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赋能地架设在第 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之间。开闭构件40的上述连接部42于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关闭的状态下, 朝自开启状态至关闭状态的方向施加朝以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为中心转动第1动作片 30与及第2动作片32的方向扭转连接部42的荷重,架设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 32之间。亦即,开闭构件40,以在连接部42的中心轴周围承受扭矩,产生欲回复成承受变 形的线状材的原状的力的方式,架设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之间,且第1架设部 44固定于第1动作片30,第2架设部46固定于第2动作片32。本实施例中,开闭构件40建构成于接续连接部42和第1架设部44的接续部(第 1接续部48a)中,以及接续连接部42和第2架设部46的接续部(第2接续部48b)中,使 一条直线状钢琴线等具弹性的钢线的第1架设部44区域及第2架设部46区域朝略相同方 向折弯,且,将连接部42扭转图7图示的角度β 及β 2分,固定于一对动作片(第1动作 片30及第2动作片32)。开闭构件40在未施力的原本状态中,如图5中所示,被折弯成半直线状连接部42 和半直线状第1架设部44所成的角度α 2在解除缀订环卡止部50的卡合的方向01方向 成为俯视略呈115-120°的角度,且被折弯成半直线状连接部42和半直线状第2架设部46
17所成的角度α 1在解除缀订环卡止部50的卡合的方向02方向成为俯视略呈115-120°的 角度,并且被折弯成半直线状第1架设部44和半直线状连接部42所成的角度β 3及半直线 状第2架设部46和半直线状连接部42所成的角度β 4朝向背面方向成为侧视略呈110° 的角度。上述第1架设部44,在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呈平面状对接的状态(亦 即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关闭的状态)中,在上述第2架设部46是以将第2动作 片32设为上述造山状态的方向,即朝属关闭第2缀订构件12b及第4缀订构件14b的第1 缀订环12的突出方向扭转连接部42的状态下被固定于第2动作片32的第1开闭构件固 定部38a的状态,架设在第1动作片30的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和第2动作片32的第 1开闭构件固定部38a之间。上述第1架设部44为,在手扭转以解除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卡止 部50的卡合后,在手解除减弱或消除缀订环卡止部50之力时,使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 片32,顺着连接第1缀订构件12a的基部和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及第2缀订构件12b 的基部和第4缀订构件14b的基部的方向(XI及X2方向),在扭转缀订环卡止部50时已移 动到解除缀订环卡止部50的卡合的方向(01)后,使第1动作片130朝相反方向移动并使 第2动作片132朝互逆方向移动,以关闭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位置,即移动到 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在直线上排列的位置般同排并列放置着第1动作片30和 第2动作片32的状态中,弄弯成解除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卡止部50 的卡合的方向(01方向)地架设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之间。在此状态,连接部42和第1架设部44所成的角度θ 2形成为比上述角度α 2稍 窄,100°以下。而且,第1架设部44朝与解除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卡合的方 向01的相反侧并对第1动作片30赋能,同时将第1动作片30朝第2动作片32按压般地 赋能。在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呈平面状对接的状态(亦即第1缀订环12和 第2缀订环14关闭的状态),上述第1架设部44在将第1动作片30形成上述造山状态的 方向亦即朝属于关闭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的方向的第2缀订环14的突 出方向扭转连接部42的状态,被固定于第1动作片30的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及第2 开闭构件固定部38b,在其状态下,上述第2架设部46架设在第2动作片32的第4开闭构 件固定部38d和第1动作片30的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b之间。上述第2架设部46为,在手扭转以解除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 卡止部50的卡合后,在手减弱或消除扭转缀订环卡止部50的力时,顺着连接第1缀订构件 12a的基部和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及第2缀订构件12b的基部和第4缀订构件14b的 基部的方向(XI及X2方向),(在已扭转缀订环卡止部50时)让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 作片32朝解除缀订环卡止部50卡合的方向(02)移动,之后,在使第1动作片30朝相反方 向移动且使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朝互逆方向移动般同排并列放置第1动作片30 和第2动作片32的状态中,弄弯成解除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卡止部50 卡合的方向(02方向)地架设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之间。在此状态,连接部42和第2架设部46所成的角度θ 1形成为比上述角度α 1稍 窄,100°以下。而且,第2架设部46朝解除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卡合的方向02
18的相反侧并对第2动作片32赋能,同时将第2动作片32朝第1动作片30按压般地赋能。
连接部42,以在属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4缀订构件14b的伸出方向的向上方向, 在其圆周方向扭转地固定在与将固接于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的第1缀订构件 12a的基部和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连接线(XI (图7所示))及连接第2缀订构件12b 的基部和第4缀订构件14b的基部之线(X2(图7之图示))以及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 交叉的方向(本实施例中,在通过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的中央C的斜行线上)。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2如图7B及7C中所示,从未施力的原本状态在侧视图中扭 转60°左右,固定于第1动作片130及第2动作片132。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2在与通过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的线X3呈10几度的角 度的斜行线Y (图7E所示)上,以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的中央C为界具有均等长度地 固定于第1动作片30的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b和第2动作片32的第1开闭构件固定部
38a0连接部42及第1架设部44,在属连接部42和第1架设部44的接续部的第1接续 部48a的附近,从第2动作片32的背面侧的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的长边方向的中央C 固定到第2缀订构件12b侧。连接部42及第2架设部46,在属连接部42和第2架设部46的接续部的第2接续 部48b的附近,从第1动作片30的背面侧的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的长边方向的中央C 固定到第3缀订构件14a侧。而且,第1架设部44,在属连接部42和第1架设部44的接续部的第1接续部48a 的附近,从第1动作片30的背面侧的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的长边方向的中央C固定到 第2缀订构件12b侧,且在与属连接部42和第1架设部44的接续部的第1接续部48a疏 离的位置亦即第1架设部44的末端,从第1动作片30的背面侧的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 长边方向的中央C固定到第1缀订构件12a侧,且从第1开闭构件固定部38a固定至第1 缀订构件12a侧。本实施例中,第1架设部44在01方向的相反侧倾斜20°左右。而且,第2架设部 46在属连接部42和第2架设部46的接续部的第2接续部48b的附近,从第1动作片30的 背面侧的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的长边方向的中央C固定至第3缀订构件14a侧,且在 与属连接部42和第2架设部46的接续部的第2接续部48b疏离的位置亦即第2架设部46 的末端,从第2动作片32的背面侧的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的长边方向的中央C固定到 第4缀订构件14b侧,且从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b固定到第4缀订构件14b侧。本实施例中,第2架设部46在02方向的相反侧倾斜20 °左右。第1开闭构件固定部38a具备卡止基部38al,突设成相对于连接第2缀订构件 12b与第4缀订构件14b间的第1缀订构件12a的基部和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之线X2, 靠近对接缘32a侧,卡止连接部42在第2动作片32的背面;以及卡止脱离防止部38a2,朝 与连接部42交叉的方向突设于卡止基部38al的末端(下端);侧面呈L字形。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b具备卡止基部38bl,突设成相对于连接第1缀订构件 12a与第3缀订构件14a间的第1缀订构件12a的基部和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之线XI, 靠近对接缘30a侧,卡止连接部42在第1动作片30的背面;以及卡止脱离防止部38b2,朝 与连接部42交叉的方向突设于卡止基部38bl的末端(下端);侧面呈L字形。
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具备卡止基部38cl,突设成相对于连接第1缀订构件 12a与第3缀订构件14a间的第1缀订构件12a的基部和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之线 XI,靠近对接缘30a侧,卡止第1架设部44于第1动作片30的背面;以及卡止脱离防止部 38c2,朝与第1架设部44交叉的方向突设于卡止基部38cl的末端(下端);侧面呈L字形。第4开闭构件固定部38d具备卡止基部38dl,突设成相对于连接第2缀订构件 12b与第4缀订构件14b间的第1缀订构件12a的基部和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之线 X2,靠近对接缘32a侧,卡止第2架设部46于第2动作片32的背面;以及卡止脱离防止部 38d2,朝与第1架设部44交叉的方向突设于卡止基部38dl的末端(下端);侧面呈L字形。本实施例中,第1开闭构件固定部38a与对接缘32a的距离及第1开闭构件固定 部38a与对接缘32a的长边方向的中央C的距离,和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b与对接缘30a 的距离及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b与(对接缘30a之长边方向的)中央C的距离相同。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与对接缘30a的距离及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与对接 缘30a的长边方向的中央C的距离,和第4开闭构件固定部38d与对接缘32a的距离及第 4开闭构件固定部38d与(对接缘32a的长边方向的)中央C的距离相同。如此一来,本实施例中,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呈点对称。开闭构件40,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的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处在 造山状态(图10所示),亦即处在被保持成接近保持构件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22内面的 状态时被扭转且折弯,以成为可将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和第2缀订构件 12b及第4缀订构件14b从关闭的状态变成开启的状态的方式进行赋能,连接部42被固定 在第1动作片30的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b和第2动作片32的第1开闭构件固定部38a 之间,同时,第1架设部44固定于第1动作片30的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且第2架设部 46固定于第2动作片32的第4开闭构件固定部38d。在此状态,开闭构件40的连接部42、 第1架设部44及第2架设部46建构成让欲回复成未施力的原本状态的力作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2在第1接续部48a的附近是固定于第1开闭构件固定部 38a,在第2接续部48b的附近是固定于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b。本实施例中,开闭构件40的第1架设部44及第2架设部46被架设于第1动作片 30及第2动作片32各自的长边方向,亦即与将固定第1动作片30的缀订构件12a的部位 和固定缀订构件14a部位连接之线(前后轴Xl (图7所示))及将固定第2动作片32的缀 订构件12b的部位和固定缀订构件14b的部位连接线(前后轴X2(图7所示))斜向交叉 的方向,第1架设部44的末端被卡止于第3开关构件固定部38c且第2架设部46的末端 被卡止于第4开闭构件固定部38d。第1架设部44建构成,沿与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的缀订环卡止 部50脱离方向(01方向)交叉的方向,其末端(第1接续部48a的相反侧的第1缀订构件 12a侧)上升至对面侧,朝与解除第1动作片30的缀订环卡止部50卡合的方向(01)相反 的方向施加赋能,使其及于第1动作片30,且,,第2架设部46建构成沿与第2缀订构件12b 及第4缀订构件14b的缀订环卡止部50脱离方向(02方向)交叉的方向,其前端(第2接 续部48b的相反侧的第4缀订构件14b侧)下降至跟前侧,朝与解除第2动作片32的缀订 环卡止部50卡合的方向(02)相反的方向施加赋能,使其及于第2动作片32。在构成缀订环的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开闭时,在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是以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为枢轴作摇动时,第1动作片30的宽度和第2动 作片32的宽度之和成为最大时,亦即,就算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成为平面状 态时,第1动作片30的最外侧缘(外侧端缘30b)和保持构件16的第1保持壁24a之间及 第2动作片32的最外侧缘(外侧端缘32b)和保持构件16的第2保持壁24b之间,产生适 宜的间隙,在保持构件16的保持空间内的动作构件18的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 能顺畅地移动。为此,必需将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和保持构件16建构成,透过调整第 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的宽度和保持构件16的宽度即能让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 作片32与保持构件16之间的间隙(间隔、裕度)成为最佳化。再者,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36al、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 36a2、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36a3及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36a4,必需 建构成在使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对接的状态中可摇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 作片32。第1开闭构件固定部38a、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b、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及 第4开闭构件固定部38d建构成能以在扭转连接部42状态下,在第1架设部44及第2架 设部46已卡止状态下,开闭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时,发挥作用而使开闭构件40 不会自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脱离的方式,卡止开闭构件40。而且,一对的上述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透过在上述保持构件16的长 边方向相互朝反方向移动使由上述缀订构件的组合所成的上述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 环14被分离,而在上述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被分离时,上述开闭构件40对上述 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赋能,使上述第1缀订构件12a和第2缀订构件12b及第 3缀订构件14a和第4缀订构件14b开放。而且,构成动作构件18的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在利用手开始进行第1 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开启时,亦即,在解除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各自 的缀订环卡止部50时,朝将折弯的第1架设部44更加折弯的方向(亦即,第1架设部44 与连接部42内部所成角度变小的方向)及将折弯的第2架设部46更加折弯的方向(亦即 第2架设部46与连接部42之内部所成角度变小的方向),作用于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 作片32。而且,建构成朝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和第2缀订构件12b分离方 向(第1缀订构件12a是01方向,第2缀订构件12b是02方向(图7所示))以及第2缀 订环14得第3缀订构件14a和第4缀订构件14b分离的方向(第3缀订构件14a是01方 向,第4缀订构件14b是02方向(图7所示))移动,开闭构件40可朝分别与第1动作片 30和第2动作片32相反的方向(第1动作片30是01方向,第2动作片32是02方向(图 7所示))移动(参照图11)。而且,开闭构件40作用,使弯曲而卡止于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的第1架设部4 恢复原状,并作用,使弯曲而卡止于第4开闭构件固定部38d的第2架设部46恢复原状,又 作用,使第1缀订构件12a和第2缀订构件12b、及第3缀订构件14a和第4缀订构件14b 在圆周方向(图7图示的左右轴Yl及左右轴Y2方向)被拉开。被扭转的开闭构件40如图 6(B) (C)的箭头方向所示,恢复原状,其作用而使第1缀订构件12a和第2缀订构件12b、及 第3缀订构件14a和第4缀订构件14b在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圆周方向(第
21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是03方向,第2缀订构件12b及第4缀订构件14b是 04方向(图7所示))被拉开(参照图14(A))。再者,透过消除或减弱用以解除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卡止部 50卡合的扭转力,开闭构件40使构成动作构件18的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朝反 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构成动作构件18的第1动作片30在关闭缀订环卡止部50的位置 的方向(和01相反的方向(图7所示))移动,且第2动作片32在关闭缀订环卡止部50 的位置方向(和02相反的方向(图7所示))移动。(参照图14⑶及15)。亦即,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从平面状态改变成造山状态。第1缀订环 12及第2缀订环14在开启方向(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是03方向,第2 缀订构件12b及第4缀订构件14b是04方向)旋转并开启。开闭构件40,在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已开启的状态时,第1动作片30 的对接缘30a和第2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是造山状态,亦即,以保持成接近保持保持构 件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22的内侧面状态的方式作用。在保持构件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22,形成有延伸于被缀订物载置部22的长边方 向的鼓起部22a。鼓起部22a于其内侧形成有凹陷部,为了作成在动作构件18的对接缘30a 及对接缘32a朝上侧旋转且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朝上侧旋转,又为了作成在开闭构件 40朝上侧移动同时不与被缀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抵接,其在被缀订物载置部22的长边方 向延伸形成。而且,上述保持构件16具有朝接近连接取间隔设于动作构件18的第1缀订环12 和第2缀订环14的基部方向(图7图示的Xl及X2方向)的方向延伸的保持壁24及被缀 订物载置部22,由上述保持构件16的保持壁24及被缀订物载置部22来形成保持部,用以 将动作构件18保持在保持构件16的内侧,上述动作构件16及开闭构件40建构成,在开闭 上述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时,在上述保持空间内进行移动。上述保持构件16具有如上述,朝接近连接取间隔设于动作构件18的第1缀订环 12和第2缀订环14的基部方向(图7图示的Xl及X2方向)的方向延伸,由第1保持壁 24a和第2保持壁24b构成的保持壁24,上述保持壁24具有朝与连接取间隔设于动作构件 18的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基部方向(图7图示的Xl及X2方向)交叉的方向 延伸,向保持壁24的外侧突出的第1动作片30的突出部30cl和突出部30c2及第2动作 片32的突出部32cl及保持突出部32c2的保持部,亦即形成于第1保持壁24a的第1保持 部60及第1保持部62,形成于第2保持壁24b的第2保持部64及第2保持部66。该第1保持部60及第1保持部62建构成,从动作构件18的突出部30cl及突出部 30c2将上述保持壁24的一部冲出外侧的第1保持部60及第1保持部62向保持壁24(第 1保持壁24a)的内侧凹入,保持嵌装于保持构件16内侧的动作构件18的突出部30cl及突 出部30c2。又,第2保持部64及第2保持部66建构成,从动作构件18的突出部32cl及突出部 32c2将上述保持壁24的一部冲出外侧的第2保持部64及第2保持部66向保持壁24 (第 2保持壁24b)的内侧凹入,保持嵌装於保持构件16内侧的动作构件18的突出部30cl及突 出部30c2。上述第1保持部60及第1保持部62和第2保持部64及第2保持部66,顺着上述
22动作构件18的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的下面,在与上述保持壁24的下缘之间取 间隔地形成细的缺口 68a和缺口 70a及缺口 72a和缺口 74a,向该缺口 68a和缺口 70a及缺 口 72a和缺口 74a与保持壁24下缘间的保持壁24外部冲出区域形成第1保持部60及第 1保持部62和第2保持部64及第2保持部66 (参照图22 (A)⑶)。而且,构成第1保持部60及第1保持部62和第2保持部64及第2保持部66的 该区域被向内侧冲出,以保持嵌装于保持构件16内侧的动作构件18的突出部30cl和突出 部30c2及突出部32cl和突出部32c2的下面,更靠近保持壁24的该缺口 68a和缺口 70a 及缺口 72a和缺口 74a与保持壁24下缘间区域以外的区域,向内侧凹入,而形成第1保持 部60及第1保持部62与第2保持部64及第2保持部66 (参照图23 (A)⑶)。第1缀订环12,可形成略0字状的缀订环般地由略半圆弧状的第1缀订构件12a 和略半圆弧状的第2缀订构件12b所构成,第2缀订环14,可形成略0字状的缀订环般地由 略半圆弧状的第3缀订构件14a和略半圆弧状的第4缀订构件14b所构成。而且,以插通 被预先贯通设置于纸张等被缀订物S上的缀订孔而可订入纸张等被缀订物S的方式,于第 1缀订构件12a及第2缀订构件12b、及第3缀订构件14a和第4缀订构件14b的末端,亦 即在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顶部形成有缀订环卡止部50。构成上述缀订环的第1缀订环12、第2缀订环14为,将断面圆状金属制线材延伸 于解除缀订环卡止部50的方向(7的01及02的方向),且由按压中央部份而对关闭缀订 环的方向弯曲形成。而且,第1缀订环12、第2缀订环14形成为,中央朝开启缀订环的方 向(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14a是图7的03方向,第2缀订构件12b及第4缀 订构件14b是图7的04方向)鼓起且两端是朝关闭缀订环的方向弯曲放入断面略呈扁豆 (beans)型的形状。亦即,在开闭环状的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方向来看,第1缀订环12 及第2缀订环14的内侧形成波状起伏面,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外侧形成半圆 弧状。而且,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在解开缀订环的方向来看,两外侧形成半圆弧 状。以往的断面形状圆型的缀订环,若是小径则不易变形,若作成大径则断面积增加 且材料费提高,以往的断面形状略呈长方形的缀订环,由于开设在纸张等缀订孔以圆孔居 多,所以有难以对应纸张等被缀订物S的缀订孔而有损伤纸张等被缀订物S的缀订孔之疑虑。然而,构成缀订环的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若较细,会有缀订环卡止部50 的嵌合无法顺畅进行情况。为此,希望加大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宽度,但就算是使用断面积较小 者作为原本的线材,还是希望透过加工原本的金属制线材可确保作为缀订环的必要宽度。于是,本案发明的缀订环,透过按压用以形成其线材的中央部份而将线材压碎成 扁豆(beans)型以扩大整体的宽度,亦即,将缀订环的整体宽度形成为朝解开缀订环卡止 部50的方向扩大以能和缀订环卡止部50完全嵌合。本实施例中,构成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2缀订构件12b和构成 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14a及第4缀订构件14b,相同形状,亦即曲率(曲率半径) 是相同者。
构成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和第2缀订构件12b,透过将第1缀订构 件12a自由端的缀订环卡止部50和第2缀订构件12b之自由端的缀订环卡止部50卡止而 连接成环状。又,构成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14a和第4缀订构件14b,是透过将第3缀 订构件14a的自由端的缀订环卡止部50,第4缀订构件14b的自由端的缀订环卡止部50卡 止而连接成环状。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以构成和平面Pxy垂直的平面的方式,自第1动 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立设,该平面Pxy包含通过分别固接各个基部的第1动作片30及 第2动作片32的部份(4个处所)的左右轴Y1、Y2及前后轴X1、X2(图7的图示)。而且, 第1缀订环12的轴Zl (图7的图示)所构成的圆形面和第2缀订环14的轴Z2 (图7的图 示)所构成的圆形面,建构成平行且与通过固接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第1动 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的部位的平面Pxy垂直。上述缀订环,如图16-图21所示,由能直接以手指关闭的作为主缀订环的第1缀 订环12、及追随该第1缀订环12朝关闭方向的动作而动作的作为副缀订环的第2缀订环 14所构成。而且,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建构成,朝同一方向(图11的01及02方 向)能以手指解开其缀订环卡止部50。缀订环卡止部50形成在构成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的末端,而构成缀 订环卡止部50的末端的凸部52a及接续其凸部52a的凹部52b、与构成第2缀订构件12b 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末端的凸部54a及接续其末端的凸部54a的凹部54b,朝反方向形成 突出或凹处以于关闭第1缀订环12时进行卡合。凸部52a及凸部54a分别形成具有从末端朝向内侧的弯曲凸面的倾斜对向面52c 及具有弯曲凸面的倾斜对向面54c、及接续倾斜对向面52c及倾斜对向面54c而从凸部52a 及凸部54a的后端(基部侧)慢慢进入末端侧(亦即关闭方向)的倾斜对向面52d及倾斜 对向面54d,后端附近是钩状且整体形成为钩鼻状。凹部52b具备含有从基部侧朝向末端的弯曲凹面的倾斜对向面,凹部54b同样地 具备含有从基部侧朝向末端的弯曲凹面的倾斜对向面。又,缀订环卡止部50形成在构成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14a的末端,而构 成缀订环卡止部50的凸部56a及接续其凸部56a的凹部56b、与构成第4缀订构件14b的 缀订环卡止部50的末端的凸部58a及接续其末端的凸部58a的凹部58b,朝反方向形成有 突出或凹处以于关闭第2缀订环14时进行卡合。凸部56a及凸部58a分别形成具有从末端朝向内侧的弯曲凸面的倾斜对向面56c 及具有弯曲凸面的倾斜对向面58c、及接续倾斜对向面56c及倾斜对向面58c而从凸部56a 及凸部58a的后端(基部侧)慢慢进入末端侧(亦即关闭方向)的倾斜对向面56d及倾斜 对向面58d,后端附近是钩状且整体形成为钩鼻状。凹部56b具备含有从基部侧朝向末端的弯曲凹面的倾斜对向面,凹部58b同样地 具备含有弯曲凹面的倾斜对向面。构成第1缀订构件12a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凸部52a及构成第3缀订构件14a 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凸部56a,具备朝同一方向突出设置且自末端部至基部侧形成的弯曲凸面,双方形成同一形状。又,构成第1缀订构件12a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凹部52b、及构成第3缀订构件 14a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凹部56b,具备朝同一方向形成凹处且自凸部54a及凸部56a的 后端至基部侧形成的弯曲凹面,双方形成同一形状。构成2缀订构件12b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凸部54a及构成第4缀订构件14b的 缀订环卡止部50的凸部58a,具备朝同一方向突出设置且自末端部朝基部侧形成的弯曲凸 面,双方形成同一形状。又,构成第2缀订构件12b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凹部54b及构成第4缀订构件 14b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凹部58b,具备朝同一方向形成凹处且自凸部54a及凸部58a的 后端至基部侧形成的弯曲凹面,双方形成同一形状。第1缀订构件12a的凸部52a及凹部52b与第2缀订构件12b的凸部54a及凹部 54b形成点对称,第3缀订构件14a的凸部56a及凹部56b与第4缀订构件14b的凸部58a 及凹部58b形成点对称。第1缀订构件12a的凸部52a的倾斜对向面52c及凹部54b的倾斜对向面,形成 为与第1缀订环12的轴向斜交,且在开闭时,倾斜对向面52c和凹部54b的倾斜对向面以 相互共有一点的内接关系相接。第1缀订构件12a的凸部52a的倾斜对向面52c及凸部54a的倾斜对向面54c,形 成为与第1缀订环12的轴向斜交,且在开闭时,倾斜对向面52c和倾斜对向面54c以相互 共有一点的外接关系相接。第3缀订构件14a的凸部56a的倾斜对向面56c及凹部58b的倾斜对向面,形成 为与第2缀订环14的轴向斜交,且在开闭时,倾斜对向面56c和凹部58b的倾斜对向面是 以相互共有一点的内接关系相接。第3缀订构件14a的凸部56a的倾斜对向面56c及凸部58a的倾斜对向面58c,形 成为与第2缀订环14的轴向斜交,且在开闭时,倾斜对向面56c和倾斜对向面58c以相互 共有一点的外接关系相接。凸部52a的最高部和凹部52b的最深部之间的距离Ll及凸部54a的最高部和凹 部54b的最深部之间的距离Li,与使缀订环卡止部50脱离卡止时有关的长度。而且,本实施例中,凸部52a的最高部和凹部52b的最深部之间的距离Ll及凸部 54a的最高部和凹部54b的最深部之间的距离Ll建构成,比起第1缀订构件12a的跟前侧 缘和跟前侧的孔缘26a2之间的距离L2与第2缀订构件12b的对面侧和对面侧的孔缘26bl 之间的距离L3之和还短,以形成透过扭转第1缀订环12而能使缀订环卡止部50脱离卡止。同样地,凸部52a的最高部和凹部52b的最深部之间的距离Ll及凸部54a的最高 部和凹部54b的最深部之间的距离Ll建构成,比起第3缀订构件14a的跟前侧缘和跟前侧 的孔缘28a2之间的距离L2与第4缀订构件14b的对面侧和对面侧的孔缘28bl之间的距 离L3之和还短,以形成透过扭转第2缀订环14而能使缀订环卡止部50脱离卡止。然而,B侧贯通孔26a及B侧贯通孔28a建构成,在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 14被关闭时,上述距离L2变得比上述距离Ll还短,得以限制处于卡止状态的第1缀订构件 12a的缀订环卡止部50因为订入的被缀订物S的重量而朝缀订环卡止部50的脱落方向01 移动。
在缀订环12、14被关闭时,扭转缀订环使缀订环12、14被开启时,一方的缀订构件 (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14a)朝属解除缀订环卡止部50卡合的跟前侧移动,同 时另一方的缀订构件(第2缀订构件12b、第4缀订构件14b)会朝属解除缀订环卡止部50 卡合的对面侧移动,所以被贯通插设有一方的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 14a) 一方的贯通孔(B侧贯通孔26a、B侧贯通孔28a),形成为容许一方的缀订构件(第1 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14a)的移动,而被贯通插设有另一方的缀订构件(第2缀订构 件12b、第4缀订构件14b)的另一方的贯通孔(A侧贯通孔26b、A侧贯通孔28b),形成为容 许另一方的缀订构件(第2缀订构件12b、第4缀订构件14b)的移动。
移动限制部,形成为容许一方的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14a) 的移动,形成为容许另一方的缀订构件(第2缀订构件12b、第4缀订构件14b)的移动。而且,在缀订环12、14上因被缀订物S仅于解除一方的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 12a、第3缀订构件14a)的缀订环卡止部50卡合的方向施加过负荷时,贯通插设有一方的 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14a)的一方的贯通孔(B侧贯通孔26a、B侧 贯通孔28a)形成使已移动到解除一方的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14a) 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卡合侧的一方的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14a)停 止移动,且贯通插设有另一方的缀订构件(第2缀订构件12b、第4缀订构件14b)的另一 方的贯通孔(A侧贯通孔26b、A侧贯通孔28b)形成为容许另一方的缀订构件(第2缀订构 件12b、第4缀订构件14b)再朝向上述已停止一方的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 订构件14a)移动,同时移动限制部形成为容许另一方的缀订构件(第2缀订构件12b、第4 缀订构件14b)再朝已移动至解除一方的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14a) 的缀订环卡止部150卡合侧的一方的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14a)移 动。缀订环卡止部50 —方的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14a)的卡 止凸部(凸部52a、凸部56a)朝对面侧突出且另一方的缀订构件(第2缀订构件12b、第4 缀订构件14b)的卡止凸部(凸部54a、凸部58a)朝跟前侧突出,在缀订环卡止部50脱离卡 止且扭转关闭的缀订环进行开启时,使一方的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 14a)朝和一方的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14a)的卡止凸部(凸部52a、 凸部56a)突出方向的相反侧移动、且使另一方的缀订构件(第2缀订构件12b、第4缀订构 件14b)朝和另一方的缀订构件(第2缀订构件12b、第4缀订构件14b)的卡止凸部(凸部 54a、凸部58a)突出方向的相反侧移动,能让一方的缀订构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 订构件14a)的卡止凸部(凸部52a、凸部56a)自另一方的缀订构件(第2缀订构件12b、 第4缀订构件14b)的卡止凹部(凹部54b,凹部58b)脱离卡止、且能让另一方的缀订构件 (第2缀订构件12b、第4缀订构件14b)的卡止凸部(凸部54a、凸部58a)自一方的缀订构 件(第1缀订构件12a、第3缀订构件14a)的卡止凹部(凹部52b、凹部56b)脱离卡止。于利用2根手指挟着作为主缀订环的第1缀订环12,开始进行关闭缀订环时,在 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14a的凸部56a和第2缀订环14的第4缀订构件14b的凹 部58b抵接之前(参照图19),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的凸部52a和第1缀订 环12的第2缀订构件12b的凸部54a相抵接,进一步作动而关闭第1缀订环12,第1缀订 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的凹部52b即在第2缀订构件12b的凸部54a上滑动,同时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的凸部52a超过和第2缀订构件12b的凹部54b嵌合正规 的卡止位置,第1缀订构件12a的凸部52a在第2缀订构件12b的凹部54b的倾斜对向面 上滑动并上滑(参照图20)。
如此一来,让第1缀订环12作动于关闭方向时,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 14a的凸部56a和第2缀订环14的第4缀订构件14b的凸部58a抵接,当再使之动作而关 闭让第1缀订环12时,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14a的凸部56a在第4缀订构件14b 的凸部58a的倾斜对向面58c上滑动(参照图19),再者,当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 12a的凸部52a —滑上第2缀订构件12b的凹部54b的倾斜对向面时,第2缀订环14的第 3缀订构件14a的凸部56a(第4缀订构件14b的凸部58a)嵌入第4缀订构件14b的凹部 58b (第3缀订构件14a的凹部56b)而嵌合(参照图20)。之后,当手指离开第1缀订环12并解放关闭的力时,透过开闭构件40的作用,第1 缀订环12稍微在开启方向倒退,第1缀订环12与第2缀订环14同样地,第1缀订构件12a 的凸部52a(第2缀订构件12b的凸部54a)嵌入第2缀订构件12b的凹部54b (第1缀订 构件12a的凹部52b)而嵌合(参照图21)。在关闭缀订环时,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从造山状态(参照图15)慢慢地 变成平面状态(参照图10),同时从排成同列状态,一旦朝缀订环卡止部50的脱落方向(第 1动作片30是01方向,第2动作片32是02方向)移动,成交错排列状态(参照图20),之 后,逆返而排成同列。由此,构成移动限制部的第1动作片30的限制凸部30g,在第2动作片32的限制 凹部32f内移动并和限制凹部32f中缀订环卡止部50的脱落方向相反侧的端缘抵接,且构 成移动限制部的第2动作片32的限制凸部32g在第1动作片30的限制凹部30f内移动并 和限制凹部30f中缀订环卡止部50的脱落方向相反侧的端缘抵接(参照图11)。因此,在 关闭缀订环时,通过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的凸部52a嵌合于第2缀订构件 12b的凹部54b的正规常停止位置,在第1缀订构件12a的凸部52a于第2缀订构件12b的 凹部54b的倾斜对向面上滑动而划过上升超限时,限制第1缀订环12的移动距离,于适宜 位置超限停止,若手指自第1缀订环12的缀订环卡止部50移开,开闭构件40的欲回复成 原本状态的力即作用,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 —旦朝缀订环卡止部50的脱落方向 (第1动作片30是01方向,第2动作片32是02方向)移动,自交错排列状态逆返,排成同 列,缀订环卡止部50嵌合(参照图9,10,19,20及21)。如此一来,当作为主缀订环的第1缀订环12开始关闭时,无法直接以手指关闭的 作为副缀订环的第2缀订环14开始朝关闭方向移动,然后在第1缀订环12关闭并移动到 超过正规的卡止位置时,由于第2缀订环14进行卡合,第2缀订环14较第1缀订环12更 先完全卡止,所以无法直接以手指关闭的作为副缀订环的第2缀订环14 一被确实地卡止之 后,作为主缀订环的第1缀订环12被确实地卡止。因此,若在以手指抓住第1缀订环12之前朝关闭方向移动时,抓住第1缀订环12 而超限,即能确实地将第2缀订环14卡止在正规的位置。亦即,仅经由操作第1缀订环12 就能关闭该缀订环。如此一来,因由手指操作第1缀订环12能关闭第2缀订环14,因而该缀订具作为 单触碰式缀订具的便利性高。
第1缀订环12在由以手指扭转第1缀订环12的顶部,解除第1缀订环12的缀订 环卡止部50时,由被扭转的开闭构件40欲回复成原本状态的力,亦即使一方的第1架设部 44和另一方的第2架设部46如图6(B) (C)箭头方向所示,朝连接部42圆周方向旋转而欲 回复成原本状态的力作用于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第1缀订环12开启。又,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卡止部50脱离(参照图11),第1动 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朝缀订环卡止部50的脱落方向(第1动作片30是01方向,第2 动作片32是02方向)移动(参照图14(A))。藉此,构成移动限制部的第1动作片30的限 制凸部30g在第2动作片32的限制凹部32f内移动,碰抵限制凹部32f中缀订环卡止部50 的脱落方向相反侧的端缘,且构成移动限制部的第2动作片32的限制凸部32g在第1动作 片30之限制凹部30f内移动,碰抵限制凹部30f中缀订环卡止部2方向相反侧的端缘(参 照图 14(B))。
当手离开第1缀订环12或减弱扭转力时,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由使开 闭构件40的第1架设部44及第2架设部46如图6 (B) (C)箭头方向所示朝连接部42的圆 周方向旋转而欲回复成原本状态的力作用于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第1动作片 30及第2动作片32从平面状态改变成造山状态,更加开启(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 构件14a是03方向,第2缀订构件12b及第4缀订构件14b是04方向),且透过作成开闭 构件40的第1架设部44及第2架设部46欲回复成原本状态,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 片32朝反方向移动(参照图14㈧(B))。亦即,动作构件18及开闭构件40朝开启方向作用于构成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 订构件14a的部56a及第4缀订构件14b的凸部58a,接著,朝拉开方向作用于第1缀订环 12的第1缀订构件12a的凸部52a和第2缀订构件12b的凸部54a,是作用而将构成第2 缀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14a的凸部56a及第4缀订构件14b的凸部58a拉开。如此一来,本实施例中,透过手指扭转第1缀订环12或第2缀订环14的顶部,可 解开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2缀订构件12b的缀订环卡止部50、和第2缀 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14a及第4缀订构件14b的缀订环卡止部50。又,在将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和第2缀订构件12b的缀订环卡止 部50及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14a和第4缀订构件14b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卡 合解除且消除或减弱扭转力时,透过开闭构件40的第1架设部44和第2架设部46在连接 部42圆周方向欲朝同一方向动作的力(亦即,欲回复成未施力的原本状态的力对开闭构件 40)作用,动作构件18以第1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和第2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为枢 轴,透过欲回复成连接部42原状的力来进行摇动,且利用欲回复成第1架设部44和第2架 设部46原状的力,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朝反方向移动,对接缘30a和对接缘32a 朝缀订环的突出方向上升而成为造山状态。
在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被订入被缀订物S且封皮CO立起于缀订具10 的长度方向时,即使不经意地受到过大的负荷,一方的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 14a在B侧贯通孔26a及B侧贯通孔28a朝向使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 卡止部50脱离卡止的方向01移动的情况会被阻止,而且在第2缀订构件12b及第4缀订 构件14b并未受A侧贯通孔26b及A侧贯通孔28b限制移动的情况下,第2缀订构件12b 的缀订环卡止部50咬入第1缀订构件12a的缀订环卡止部50,且第4缀订构件14b的缀订环卡止部50咬入第3缀订构件14a的缀订环卡止部50,以阻止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 环14脱离卡止而开启。
其次,有关将动作构件18装填于保持构件16的保持空间内的方法,主要依据图22 及图23来做说明。保持构件16 ,在装填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之前,第1保持壁24a的 第1保持部60及第1保持部62与第2保持壁24b的第2保持部64及第2保持部66,由第 1保持壁24a及第2保持壁24b的其他区域朝外侧鼓起(图22 (B))。亦即,第1保持壁24a于对面侧的贯通孔26附近,取间隔形成细的缺口 68a及缺 口 70a于其与用以形成第1保持部60及第1保持部62的第1保持壁24a的下缘之间,该 缺口 68a及缺口 70a与第1保持壁24a的下缘间之区域自第1保持壁24a向外侧冲出,形 成第1保持部60及第1保持部62 (参照图22⑶)。又,第2保持壁24b于跟前侧的贯通孔28附近,取间隔形成细的缺口 72a及缺口 74a于其与用以形成第1保持部60及第1保持部62的第1保持壁24a的下缘之间,该缺口 68a及缺口 70a与第1保持壁24a的下缘间的区域自第1保持壁24a向外侧冲出,形成第2 保持部64及第2保持部66 (参照图22 (A))。要将动作构件18装填于保持构件16的保持空间内时,首先,将第1动作片30装 填于保持构件16内,其次,将第2动作片32装填于保持构件16内(参照图23(A))。此时,第1动作片30的突出部30c 1位于第1保持部60的内侧,第1动作片30的 突出部30c2位于第1保持部62的内侧,第2动作片32的突出部32c 1位于第2保持部64 的内侧,第2动作片32的突出部32c2位于第2保持部66的内侧。其次,将第1保持部60、第1保持部62、第2保持部64及第2保持部66向第1保 持壁24a及第2保持壁24b的内侧打入,形成平面圆弧状的第1保持部60、第1保持部62、 第2保持部64及第2保持部66 (参照图23⑶)。而且,分别地,第1保持部60形成保持突出部30cl的下面,第1保持部62形成保 持突出部30c2的下面,第2保持部64形成保持突出部32cl的下面,第2保持部66形成保 持突出部32c2的下面。而且,突出部30cl由对面侧的贯通孔26朝外侧、突出部30c2由跟 前侧的贯通孔28朝外侧、突出部32cl由对面侧的贯通孔26朝外侧、以及突出部32c2由跟 前侧的贯通孔28朝侧突出。其次,有关将开闭构件40装填于动作构件18的方法,依据图4-7来作说明。开闭 构件40为,在将连接部42和第1架设部44予以接续的接续部(第1接续部48a)、以及将 连接部42和第2架设部46予以接续的接续部(第2接续部48b),将一条直线状钢琴线等 具弹性的钢线以略相同角度朝相反方向折弯而形成俯视略呈Z字状,且将第1架设部44和 第2架设部46朝下方折弯而形成侧视呈斜度状。连接部42和第2架设部46被折弯成俯 视略呈110°的角度、且连接部42和第1架设部44被折弯成俯视略呈110°的角度,并且 连接部42和第2架设部46被折弯成侧视略呈110°的角度,且连接部42和第2架设部46 被折弯成侧视略呈110°的角度。上述第1架设部44于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呈平面状对接的状态(亦 即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关闭的状态)下,于朝关闭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 订构件14a的方向亦即第1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朝保持构件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22侧上升而成造山状态的方向扭转状态下,架设在第2动作片32的第1开闭构件固定部38a和第1动作片30的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之间,将第1架设部44的末端附近卡止于第 1动作片30的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上述第2架设部46,于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呈平面状对接的状态(亦 即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关闭的状态),于上述第1架设部44朝第1动作片30成 上述造山状态的方向亦即属关闭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的方向的第1缀订 环12及第2缀订环14伸出上方扭转状态下,固定于第1动作片30的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 38c状态下,架设在第1动作片30的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b和第2动作片32的第4开闭 构件固定部38d之间,将第2架设部46的末端附近卡止于第2动作片32的第4开闭构件 固定部38d。亦即,於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开闭的状态下,朝自开启状态至开闭状态 的方向施加以对接缘30a及对接缘32a问中心转动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的方向 (二施加扭转连接部42的荷重,於连接部42的中心轴周围承受扭矩,产生使变形的线状材恢 复原状的力,开闭构件40固定第1架设部44于第1动作片30,固定架设部46于第2动作 片32。在此情况,开闭构件40在未施加扭矩等负荷于连接部42的状态(图6㈧所示) 下,架设在第1开闭构件固定部38a及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b,将第1接续部48a的附近 固定于第1开闭构件固定部38a,将第1接续部48b的附近固定于第2开闭构件固定部38b。 而且,从未施加其负荷的状态来看,将第1架设部44或第2架设部46扭转成图6所示的角 度β (旋转2分之1-4分之1以上)状态,分别使第1架设部44的末端卡止于第3开闭构 件固定部38c、以及使第2架设部46的末端卡止于第4开闭构件固定部38d。上述第2架设部46以在解除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卡止部50 的卡合时,让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朝相反方向移动的方式,于第1动作片30及 第2动作片32排成同列状态下,朝解除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卡止部50 的卡合的方向(02方向)弄弯,架设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之间。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2于未施力的原本状态延长连接部42的线和第2架设部46 所成的角度β 1侧视呈70°略扭转60°状态下,架设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之 间,且第2架设部46于未施力的原本状态下,将连接部42和第2架设部46所成的角度α 1 俯视略呈110°者缩小10几度,予以架设。上述第1架设部44解除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卡 合时,让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朝相反方向移动的方式,于第1动作片30及第2 动作片32排成同列状态下,朝解除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的缀订环卡止部50的 卡合的方向(02方向)弄弯,架设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之间。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2于未施力的原本状态延长连接部42的线和第1架设部44 所成的角度β2侧视呈70°略扭转60°状态下,架设在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之 间,且第1架设部44于未施力的原本状态下,将连接部42和第1架设部44所成的角度α 2 俯视略呈110°缩小10几度,予以架设。依上述实施例,由于在一对动作片(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上,形成有通 过保持构件16所形成的贯通孔(对面侧的贯通孔26及跟前侧的贯通孔28)的突出部(突出部30cl、突出部30c2、突出部32cl、及突出部32c2),所以动作片(第1动作片30及第2 动作片32)即使例如铆固缀订环(第1缀订环12、第2缀订环14)的基部,仍因施加于动作 片(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的应力减少而能增大面积。因此,能增大动作片(第 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整体的强度。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保持部,亦可为如图24及图25中所示,把自保持壁下端缘突 设的方形凸部朝内侧折弯而在第1保持壁24a形成第1保持部160及第1保持部162,在第 2保持壁24b形成第2保持部164及第2保持部166,将形成在动作构件18的第1动作片 30及第2动作片32的(朝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突出的方向的相反侧突设的) 突条30h及突条32h的下端缘,利用第1保持壁24a的第1保持部160及第1保持部162、 第2保持壁24b的第2保持部164及第2保持部166来保持的构成。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可沿其长度方向,于第1保持壁24a的第1保持 部160和第1保持部162及第2保持壁24b的第2保持部164和第2保持部166的上面滑 移。缀订环的形状亦可不作成略呈0字型,而如图26中所示作成略呈D字型。要形成 略呈D字型的第1缀订环412及第2缀订环414时,第2缀订构件412b及第4缀订构件 414b形成为较接近上述实施例的略半圆弧型,第1缀订构件412a及第3缀订构件414a形 成为略呈L字状,而在第1缀订构件412a和第2缀订构件412b及第3缀订构件414a和第 4缀订构件414b关闭时,形成为略呈D字型。当被订入于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用笺等的被缀订物S变多时,为防止 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弯曲,封皮CO亦可作成图27-图29所示那样的封皮310。封皮310具备有用以固定上述缀订具的保持构件的书脊316、以及在上述书脊 316的两端开闭自如地延设的封面312及封底314,如图27所示,连设成封面312和封底 314相对于书脊316成为立设状态。而且,封面312及封底314,在靠近书脊316处设置开闭用的薄壁合叶部318A、 318B。作为封面312及封底314与书脊316的连设部的构成,采用在塑胶型封皮体形成由 略呈V字沟构成的连设部320并在其沟底折弯的构成。亦即,封面312及封底314乃如同 图29所示,设置成为封面312及封底314与书脊316的连设部320的略呈V字沟,在该连 设部320沟底折弯,封面312及封底314连设成相对于书脊316成为立设状态。在利用连 设部320的情况,透过改变该连设部320的开启角度可变更书脊316的构造。
作成可开闭封面312及封底314的薄壁合叶部318A、318B,断面略呈V字沟,在靠 近连设部320些许距离的位置上设置封面312及封底314。在有关使用热可塑性树脂制薄片材构成的封皮体来成形这样的封皮310的制造 例方面,例如在热可塑性树脂的薄片材构成的封皮体上形成由相互平行的2条略呈V字沟 所成的连设部320,在该连设部320的稍靠内侧的位置进行热压以成形互相平行的略呈V字 沟所成的连设部320,同时,施加闭塞略呈V字沟构成的连设部320的方向的加压力于封皮 体,折弯彼此的沟底。封皮310除了热可塑性树脂制的薄片材单体以外,亦可利用热可塑性 树脂制薄片材和表装材的2层构造。又,封皮310若于该2层构造中厚纸及克洛斯(Cross) 纸品的2层构造,亦能采用接着剂将略呈V字沟构成的连设部320的沟壁彼此接着的构成。上述封面312及/或封底314,在与上述关闭的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对向的区域,设置缀订环固定手段322,其插入缀订具10的一部份以限制第1缀订环12及第 2缀订环14之移动。缀订环固定手段322,以和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移动侧 的侧面对向的方式利用供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嵌插或缓插的贯通孔或高低差来 构成。
该缀订环固定手段322在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旋转方向延伸的长孔, 长孔利用具有上下一对的直线状孔缘及具有圆弧状孔缘的长孔来形成,该上下一对的直线 状孔缘具有与供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嵌插或缓插的部位的长度及宽度相对应的 长度及宽度,而该圆弧状孔缘乃连设在该直线状孔缘的两左端及两右端之间。已关闭的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宽度,形成比起封皮310的书脊316 的背宽及平行地对向的封面312和封底314之间的宽度还宽。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从被安装在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的基 部的稍上部迄至缀订环卡止部50的稍外侧为止,嵌插在用以构成形成在略呈平行地关闭 的封面312和封底314的缀订环固定手段322的长孔之中。长孔的上下一对的直线状孔缘 与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上下侧面抵接,圆弧状孔缘与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 订环14的左右的圆周面抵接。而且,于档案结合器300的封面312与封底314平行关闭状态下,以第1缀订环12 为天侧,第2缀订环14为地侧而立起档案结合器300时,在订入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 构件12a及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14a侧的用笺等被缀订物P偏斜时,发生冲击, 即使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14a朝脱离第1 缀订环12的第2缀订构件12b及第2缀订环14的第4缀订构件14b的向下方向移动,第 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移动还是受缀订环固定手段322所限制而卡止于缀订环固 定手段322下侧的孔缘。因此,第1缀订环12的第1缀订构件12a和第1缀订环12的第2 缀订构件12b及第2缀订环14的第3缀订构件14a和第2缀订环14的第4缀订构件14b 不会在缀订环卡止部50脱离。要将缀订具10安装于封皮CO时,只要将第1保持壁24a及第2保持壁24b的下 端缘接合并利用螺钉和螺帽或图钉安装于安装孔20、20即可。不同于上述实施例,动作构件亦可作如图30所示的变更。图30图示的第1动作片30,在与对接缘30a疏离的位置形成突条30h,其在接近 于将取间隔设置的第1缀订环12的基部和第2缀订环14的基部连接的方向(图30图示 之Xl及X2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突条30h,与连接第1缀订环12的基部和第 2缀订环14的基部的方向平行且在第1动作片30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突条30h,在取间隔设置的第1缀订环12的基部和第2缀订环14的基部之 间,在外侧端缘30b的突出部30cl和突出部30c2之间,连续地朝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 订环14突出方向的相反侧突设。上述突条30h,将构成第1动作片30的平板状金属制板体折弯成断面L字形而形 成。又,图30图示的第2动作片32,在与对接缘32a疏离的位置形成突条32h,其在接 近于将取间隔设置的第1缀订环12的基部和第2缀订环14的基部连接的方向(图30图 示之Xl及X2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与连接第1缀订环12基部和第2缀订环14基部的方向平行且在第2动作片32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突条32h,于取间隔设置的第1缀订环12的基部和第2缀订环14的基部之 间,在外侧端缘32b的突出部32cl和突出部32c2之间,连续地朝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 订环14突出方向的相反侧突设。
上述突条32h,将构成第2动作片32的平板状金属制板体折弯成断面L字形而形 成。因此,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在第1缀订环12的基部和第2缀订环14 的基部间的弯曲,藉由突条30h及突条32h来防止。图30图示的第1动作片30为了在基部固定的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 14a的基部附近补强第1动作片30以减少弯曲,凸缘234a及凸缘234b朝上面突设。图30图示的第2动作片32为了在基部固定的第2缀订构件12b及第4缀订构件 14b的基部附近补强第2动作片32以减少弯曲,凸缘234c及凸缘234d朝上面突设。凸缘234a,具备在第1缀订构件12a的基部和突出部30cl之间朝第1动作片30 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234al、在突条320的内侧(第1动作片30的宽度方向的略中 央)从第1缀订构件12a的基部附近朝第1动作片30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部234a2、 以及将第1直线部234al的内侧端和第2直线部234a2的外侧端之间连接的斜线部234a3, 并从第1动作片30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凸缘234b,具备在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和突出部30c2之间朝第1动作片30 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234bl、在突条30h的内侧(第1动作片30的宽度方向的略中 央)从第3缀订构件14a的基部附近朝第1动作片30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部234b2、 以及将第1直线部234bl的内侧端和第2直线部234b2的外侧端之间连接的斜线部234b3, 并从第1动作片30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凸缘234c,具备在第2缀订构件12b的基部和突出部32cl之间朝第2动作片32 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234cl、在突条32h的内侧(第2动作片32的宽度方向的略中 央)从第2缀订构件12b的基部附近朝第2动作片32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部234c2、 以及将第1直线部234cl的内侧端和第2直线部234c2的外侧端之间连接的斜线部234c3, 并从第2动作片32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凸缘234d,具备在第4缀订构件14b的基部和突出部32c2之间朝第2动作片32 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234dl、在突条32h的内侧(第2动作片32的宽度方向的略中 央)从第3缀订构件14b的基部附近朝第2动作片32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部234d2、 以及将第1直线部234dl的内侧端和第2直线部234d2的外侧端之间连接的斜线部234d3, 并从第2动作片32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其次,针对属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4孔真圆型环式缀订具,依据图33图34来作 说明。本实施例的缀订具510与上述实施例的缀订具10略同样的构成,主要是伴随着缀 订环的数量增加而在保持构件的构成、动作构件的构成及开闭构件的构成上有所不同,因 而以其等为中心作以下说明。缀订具510具备一对分别略呈圆环状的金属制的第1缀订环512、第2缀订环 513、第3缀订环514及第4缀订环515 ;保持构件516,具备可将上述第1缀订环512及第4缀订 环515分别取间隔设置的长度;以及动作构件518,第1缀订环512及第4缀订环515 取间隔固定个别基部于其表面,第1缀订环512、第2缀订环513、第3缀订环514及第4缀 订环515活动自如地固定于保持构件516的内侧,以固定于上述保持构件516。缀订环因为是4孔型,所以由第1缀订环512、第2缀订环513、第3缀订环514及 第4缀订环515的4个缀订环所构成。第1缀订环512具备第1缀订构件512a及第2缀订 构件512b,第2缀订环513具备第3缀订构件513a及第4缀订构件513b,第3缀订环514 具备第5缀订构件514a及第6缀订构件514b,第4缀订环515具备第7缀订构件515a及 第8缀订构件515b。而且,缀订环卡止部550,以插通被预先贯通设置于纸张等被缀订物S上的缀订孔 而可订入纸张等被缀订物S的方式,在第1缀订构件512a及第2缀订构件512b的末端、第 3缀订构件513a及第4缀订构件513b的末端、第5缀订构件514a及第6缀订构件514b的 末端、第7缀订构件515a及第8缀订构件515b的末端,亦即形成在第1缀订环512、第2缀 订环513、第3缀订环514及第4缀订环515的顶部。构成第1缀订环512的第1缀订构件512a和第2缀订构件512b,透过将第1缀订 构件512a的缀订环卡止部550和第2缀订构件512b的缀订环卡止部550卡止而卡合成环 状。又,构成第3缀订环514的第5缀订构件514a和第6缀订构件514b,透过将第5 缀订构件514a的缀订环卡止部550和第6缀订构件514b的缀订环卡止部550卡止而卡合 成环状。保持构件516,俯视略呈长方形且具有可将第1缀订环512、第2缀订环513、第3 缀订环514及第4缀订环515取既定间隔设置的长度,在其两端,亦即在安装于封皮CO的 安装孔520附近,形成为俯视略呈半圆弧状。保持构件516建构成在被缀订物载置部522的内侧具备保持空间,在其空间收容 动作构件518等。在保持构件5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522的两端,于其长边方向从略其一端横亘另 一端地设置保持壁524,用以将动作构件518滑动自如地保持。本实施例中,在保持构件516 的长边方向,以自第1缀订环512、第2缀订环513、第3缀订环514及第4缀订环515各自 的外侧附近横亘内部且略整体垂下的方式,连设第1保持壁524a及第2保持壁524b。第 1保持壁524a和第2保持壁524b平行且略呈同一形状的板状。此外,在被该第1保持壁 524a、第2保持壁524b以及被缀订物载置部522所围绕的保持空间内,收容有后面将详细 说明的动作构件518等。在保持构件5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522上,分别贯通设置第1贯通孔526、第2贯 通孔527、第3贯通孔528及第4贯通孔529。第1贯通孔526和第2贯通孔527为了让第 1缀订环512和第2缀订环513取一定间隔(由日本工业规格等所决定的一定长度)进行 游动贯通地分别被贯通设置,并且第3贯通孔528及第4贯通孔529为了让第3缀订环514 和第4缀订环515取一定间隔(由日本工业规格等所决定的一定长度)进行游动贯通地分 别被贯通设置。第1贯通孔526及第2贯通孔527和第3贯通孔528及第4贯通孔529,对应构成 各个缀订环之缀订构件而在保持构件516的宽度方向区别成左右并取一定间隔各贯通设置2个。 构成动作构件518的动作片,具有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缀订具的动作片且形成长 状的左右一对动作片530及动作片532。第1动作片530,固定了上述第1缀订构件512a、第3缀订构件513a、第5缀订构 件514a及第7缀订构件515a的基部。第2动作片532,固定了第2缀订构件512b、第4缀 订构件513b、第6缀订构件514b及第8缀订构件515b的基部。上述第1动作片530的第1卡合部536a的卡合面和上述第2动作片532的第2卡 合部536b的卡合面,被卡合在与上述基准面LPl及基准面LP2略相同高度或略低的高度。上述第2动作片532的第1卡合部536a的卡合面和上述第1动作片530的第2卡 合部536b的卡合面,被卡合在与上述基准面LPl及基准面LP2略相同高度或略低的高度。第1卡合部536a,包含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536al、第1动作片的跟前 侧第1卡合部536a2、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536a3及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 合部536a4。第2卡合部536b,包含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部536bl、第2动作片的跟前 侧第2卡合部536b2、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第2卡合部536b3及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 合部536b4。第1动作片530及第2动作片532形成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730d、第1动作片 的跟前侧凹部中央730e、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732d及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732e。 且,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730d形成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536al,第2动作片 的对面侧凹部732d形成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部536bl,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 732e形成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536a3,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730e形成第1 动作片的跟前侧第2卡合部536b3,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730e形成第1动作片的跟前 侧第1卡合部536a2,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732e形成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2卡合部 536b2,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732d形成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536a4,第1动 作片的对面侧凹部730d形成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部536b4。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730d及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732d、和第1动作片的 跟前凹部730e及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732e,在第1动作片530及第2动作片532的长 度方向,分成上下并形成上下各2对。又,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536al及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 536a4、和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536a2及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536a3, 亦在第1动作片530及第2动作片532的长度方向,分成上下并形成上下各2对。此外,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限制凹部530f、532f和限制凸部530g、532g是同样地 形成。于第1动作片530的对接缘530a侧及第2动作片532的对接缘532a侧,在第1 缀订构件512a的基部和第3缀订构件513a的基部和第2缀订构件512b的基部和第4缀 订构件513b的基部之间,使第1缀订环512、第2缀订环513、第3缀订环514及第4缀订 环515在开闭方向变化的开闭构件540A及开闭构件540B,分成对面侧和跟前侧并取适宜的 间隔设置。开闭构件540A由一条具弹性的钢琴线等钢线构成,开闭构件540A具备直线状的连接部542、形成于上述连接部542的一端的直线状的第1架设部544、以及形成于上述连 接部542的另一端的直线状的第2架设部546。上述开闭构件540A为了以在构成上述动作构件518的一对动作片亦即第1动作 片530和第2动作片532之间,使一对第1动作片530和第2动作片532分别朝反方向移 动的方式,在连接第1缀订构件512a、第3缀订构件514a、第5缀订构件514a及第7缀订 构件515a的基部的方向,且与连接第2缀订构件512b、第4缀订构件513b、第6缀订构件 514b及第8缀订构件515b的基部的方向略平行的方向上朝相反方向赋能而被架设。在此 同时,上述开闭构件540A为了保持缀订环亦即第1缀订环512、第2缀订环513、第3缀订 环514及第4缀订环515于开闭状态,朝与连接取间隔固定于第1动作片530的缀订环亦 即第1缀订构件512a、第3缀订构件513a、第5缀订构件514a及第7缀订构件515a的基 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且朝与连接取间隔固定于第2动作片532的缀订环亦即第2缀订构 件512b、第4缀订构件513b、第6缀订构件514b及第8缀订构件515b的基部的方向交叉 的方向,扭转于连接部542的圆周方向,架设在构成上述动作构件518的一对动作片亦即第 1动作片530和第2动作片532之间。上述第1架设部544,以第1缀订构件512a、第3缀订构件513a、第5缀订构件 514a及第7缀订构件515a的基部和第2缀订构件512b、第4缀订构件513b、第6缀订构 件514b及第8缀订构件515b的基部朝缀订环的末端侧上升并赋能于开启方向的方式,架 设在第1动作片530和第2动作片532之间。上述第2架设部546,以第1缀订构件512a、第3缀订构件513a、第5缀订构件 514a及第7缀订构件515a的基部和第2缀订构件512b、第4缀订构件513b、第6缀订构 件514b及第8缀订构件515b的基部朝缀订环的末端侧上升并赋能于开启方向的方式,架 设在第1动作片530和第2动作片532之间。而且,上述第1架设部544和第2架设部546,为了在抵抗第1架设部544和第2 架设部546的赋能并解除第1缀订环512、第2缀订环513、第3缀订环514及第4缀订环 515的缀订环卡止部550的卡合时,沿连接第1动作片530及第2动作片532的第1缀订 构件512a、第3缀订构件513a、第5缀订构件514a及第7缀订构件515a的基部及第2缀 订构件512b、第4缀订构件513b、第6缀订构件514b及第8缀订构件515b的基部的方向 (XI及X2方向),使第1动作片530及第2动作片532朝相反方向移动,赋能于第1动作片 530及第2动作片532,,架设在第1动作片530和第2动作片532之间。开闭构件540的上述连接部542以于第1缀订环512和第2缀订环513关闭的状 态下,朝自开启状态至关闭状态的方向施加朝以对接缘530a及对接缘532a为中心转动第1 动作片530与及第2动作片532的方向扭转连接部542的荷重,在连接部542的中心轴周 围承受扭矩,产生欲回复成承受变形的线状材的原状的力的方式,架设在第1动作片530和 第2动作片532之间,且第1架设部544固定于第1动作片530,第2架设部546固定于第 2动作片532。本实施例中,开闭构件540A建构成于接续连接部542和第1架设部544的接续 部(第1接续部548a)中,以及接续连接部542和第2架设部546的接续部(第2接续部 548b)中,使一条直线状钢琴线等具弹性的钢线的第1架设部544的区域及第2架设部546 的区域朝略相同方向折弯,且,将连接部542扭转图7所示的角度β 1及β 2分,固定于一对动作片(第1动作片530及第2动作片532)。开闭构件540A在未施力的原本状态中,如图5中所示,被折弯成半直线状连接部 542和半直线状第1架设部544所成的角度α 2在解除缀订环卡止部550的卡合的01方向 上形成俯视略呈115-120°的角度、且半直线状连接部542和半直线状第2架设部546所成 的角度α 1在解除缀订环卡止部550的卡合的方向02方向上形成俯视略呈115-120°的角 度、而且半直线状第1架设部544和半直线状连接部542所成的角度β及半直线状第2架 设部546和半直线状连接部542所成的角度β 4朝背面方向形成侧视略呈110°的角度的 方式。开闭构件540Β具有和上述开闭构件540Β相同构成。上述第1动作片530为,在与上述对接缘530a疏离的位置形成突条530h,其在接 近于将取间隔设置的第1缀订环512的基部和第4缀订环515的基部连接的方向(图33 图示的Xl及X2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突条530h,是与连接第1缀订环512的 基部和第4缀订环515的基部的方向平行且在第1动作片530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突条530h,是在取间隔设置的第1缀订环512的基部和第4缀订环515的基 部之间,在除了外侧端缘530b中的突出部530c3的附近以外的部位上,连续地朝第1缀订 环512及第4缀订环515突出的方向的相反侧突设。上述突条530h,将构成第1动作片530的平板状金属制板体折弯成断面L字形而 成。又,上述第2动作片532,在与上述对接缘532a疏离的位置形成突条532h,其在接 近于将取间隔设置的第1缀订环512的基部和第4缀订环515的基部连接的方向(图33 图示的Xl及X2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突条532h,是与连接第1缀订环512的 基部和第4缀订环515的基部的方向平行且在第2动作片532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突条532h,是在取间隔设置的第1缀订环512的基部和第4缀订环515的基 部之间,在外侧端缘532b中的除了突出部530c3的附近以外的部位上,连续地朝第1缀订 环512及第4缀订环515突出的方向的相反侧突设。上述突条532h,是将构成第2动作片532的平板状金属制板体折弯成断面L字形 而形成。因此,第1动作片530及第2动作片532在第1缀订环512的基部和第4缀订环 515的基部间的弯曲,是通过由突条530h及突条532h来防止。第1动作片530为了在通过基部固定的第1缀订构件512a及第7缀订构件515a 的基部附近和中央的突出部530c3附近补强第1动作片530以减少弯曲,凸缘534a、凸缘 534b及凸缘534e朝上面突设。第2动作片532为了在通过基部固定的第2缀订构件512b及第8缀订构件515b 的基部附近和中央的突出部532c 3附近补强第2动作片532以减少弯曲,凸缘534c、凸缘 534d及凸缘534f朝上面突设。凸缘534a,具备在第1缀订构件512a的基部和突出部530cl之间朝第1动作片 530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534al、在突条530h的内侧(第1动作片530的宽度方向 的略中央)从第1缀订构件512a的基部附近朝第1动作片530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 部534a2、以及将第1直线部534al的内侧端和第2直线部534a2的外侧端之间连接的斜线
37部534a3,并从第1动作片530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凸缘534b,具备在第7缀订构件515a的基部和突出部530c2之间朝第1动作片 530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534bl、在突条530h的内侧(第1动作片530的宽度方向 的略中央)从第3缀订构件514a的基部附近朝第1动作片530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 部534b2、以及将第1直线部534bl的内侧端和第2直线部534b2的外侧端之间连接的斜线 部534b3,并从第1动作片530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凸缘534c,是具备在第2缀订构件512b的基部和突出部532cl之间朝第2动作 片532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534cl、在突条532h的内侧(第2动作片532的宽度方 向的略中央)从第2缀订构件512b的基部附近朝第2动作片532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 线部534c2、以及将第1直线部534cl的内侧端和第2直线部534c2的外侧端之间连接的斜 线部534c3,并从第2动作片532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凸缘534d,具备在第8缀订构件515b的基部和突出部532c2之间朝第2动作片 532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534dl、在突条532h的内侧(第2动作片532的宽度方向 的略中央)从第3缀订构件514b的基部附近朝第2动作片532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 部534d2、以及将第1直线部534dl的内侧端和第2直线部534d2的外侧端之间连接的斜线 部534d3,并从第2动作片532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凸缘534e直线状,且于突出部530c3的附近跨上下分断的突条530h和突条530h 之间而形成。凸缘534f直线状,且于突出部532c3的附近跨上下分断的突条532h和突条532h 之间而形成。开闭构件在上述实施例的缀订具中,对应一对动作片而装填一个,但在本实施例 的缀订具中,对应一对动作片530及动作片532的长度而上下各一个,合计装填2个开闭构 件540A及开闭构件540B。突出部530c 1是通过第1保持部560,突出部530c2是通过第1保持部562,突出 部532cl是通过第2保持部564,以及突出部532c2是通过第2保持部566而被分别保持。又,突出部530c 3是通过第3保持部561,突出部532c 3是通过第3保持部565 而被分别保持。其次,针对属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3孔真圆型环式缀订具,依据图35-图36来 作说明。本实施例的缀订具610是与上述实施例的缀订具10略同样的构成,主要是伴随着 缀订环的数量增加而在保持构件的构成、动作构件的构成及开闭构件的构成上有所不同, 因而以其等为中心作以下说明。缀订具610具备一对分别略呈圆环状的金属制的对面侧的第1缀订环612、第2 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 ;保持构件16,具备可将上述第1缀订环612至第3缀订环 614分别取间隔设置的长度;以及动作构件618,活动自如地固定于保持构件616内侧,俾第 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固定于保持构件616。缀订环由于是3孔型,所以由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 的3个缀订环所构成。第1缀订环612具备第1缀订构件612a及第2缀订构件612b,第2 缀订环613具备第3缀订构件613a及第4缀订构件613b,第3缀订环614具备第5缀订构
38件614a及第6缀订构件614b。而且,以插通被预先贯通设置于纸张等的被缀订物S上的缀订孔而可订入纸张等 的被缀订物S的方式,在第1缀订构件612a及第2缀订构件612b的末端、和第3缀订构件 613a及第4缀订构件613b的末端、以及第5缀订构件614a和第6缀订构件614b的末端, 亦即在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的顶部形成有缀订环卡止部650。构成上述缀订环的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形成为,将 断面圆状金属制线材延伸于解除缀订环卡止部650的方向(图36的01及02的方向), 且藉由按压中央部份而对关闭缀订环的方向弯曲。而且,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 及第3缀订环614形成为,中央朝开启缀订环的方向(第1缀订构件612a、第3缀订构件 613a及第5缀订构件614a是图36的03方向,第2缀订构件612b、第4缀订构件613b、第 6缀订构件614b是图36的04方向)鼓起且两端是朝关闭缀订环的方向弯曲的断面略呈豆 (beans)型的形状。亦即,在开闭环状的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的方向来 看,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的内侧形成波状起伏面,第1缀订环 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的外侧形成半圆弧状。而且,第1缀订环612、第2 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在解开缀订环的方向来看,两外侧是形成半圆弧状。以往的断面形状圆型的缀订环,若是小径则不易变形,若作成大径则断面积增加 且材料费提高,以往的断面形状略呈长方形的缀订环,由于开设在纸张等的被缀订物S上 的缀订孔以圆孔居多,所以有难以对应纸张等的被缀订物S的缀订孔而有损伤纸张等的被 缀订物S的缀订孔之疑虑。然而,构成缀订环的第1缀订环612及、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若较细, 会有缀订环卡止部650的嵌合无法顺畅进行的情况。为此,虽想加大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的宽度,但就算 是使用断面积较小者作为原本的线材,还是希望透过加工原本的金属制线材可确保作为缀 订环的必要宽度。于是,本发明的缀订环,是通过过按压用以形成其的线材的中央部份而将线材压 碎成豆(beans)型以扩大整体的宽度,亦即,将缀订环的整体宽度形成为朝解开缀订环卡 止部650的方向扩大以能和缀订环卡止部650完全嵌合。保持构件616,俯视略呈长方形且具有可将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 3缀订环614取既定间隔设置的长度,在其两端,亦即在安装于封皮CO的安装孔620附近, 形成为俯视略呈半圆弧状。保持构件616建构成,在被缀订物载置部622的内侧具备保持空间,在其空间收容 动作构件618等。在保持构件6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622的两端,在其长边方向从略其一端横亘另 一端地设置保持壁624,用以将动作构件618滑动自如地保持。本实施例中,在保持构件616 的长边方向,以自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各自的外侧附近横亘 内部且略整体垂下的方式,连设第1保持壁624a及第2保持壁624b。第1保持壁624a和 第2保持壁624b是平行且略呈同一形状的板状。此外,在被该第1保持壁624a、第2保持 壁624b以及被缀订物载置部622所围绕的保持空间内,收容有后面将详细说明的动作构件618 等。在保持构件616的被缀订物载置部622,将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 3缀订环614取一定间隔(由日本工业规格等所决定的一定长度)并分别贯通设置供游动 贯通用的第1贯通孔626、第2贯通孔627及第3贯通孔628。第1贯通孔626和第2贯通孔627及第3贯通孔628,是与构成各个缀订环的缀订 构件对应地在保持构件616的宽度方向分成左右并取一定间隔各贯通设置2个。构成动作构件618的动作片和上述实施例的缀订具10的动作片同样地,具有左右
一对动作片。固定着上述第1缀订构件612a、第3缀订构件613a及第5缀订构件614a的基部 的第1动作片630、和固定着第2缀订构件612b、第4缀订构件613b及第6缀订构件614b 的基部的第2动作片632,是形成和上述实施例的第1动作片530及第2动作片532略相 同。上述第1动作片630的第1卡合部636a的卡合面和上述第2动作片632的第2 卡合部636b的卡合面,是被卡合在与上述基准面LPl及基准面LP2略相同高度或略低的高度。上述第2动作片632的第1卡合部636a的卡合面和上述第1动作片630的第2 卡合部636b的卡合面,是被卡合在与上述基准面LPl及基准面LP2略相同高度或略低的高度。第1卡合部636a,是包含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636al、第1动作片的跟 前侧第1卡合部636a2、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636a3及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 卡合部636a4。第2卡合部636b,包含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部636bl、第2动作片的跟前 侧第2卡合部636b2、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第2卡合部636b3及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 合部636b4。又,本实施例中,在第1动作片630及第2动作片632的长边方向中央亦形成有第 1卡合部636a及第2卡合部636b。中央的第1卡合部636a及第2卡合部636b,形成有第1动作片的中央的凹部 830d5及第1卡合部636a5以及第2动作片的凹部832d5及第1卡合部636a6。第1动作片630及第2动作片632,形成有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830d、第1动 作片的跟前侧凹部830e,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832d及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832e。 且,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830d形成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636al,第2动作片 的对面侧凹部832d形成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部636bl,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 832e形成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1卡合部636a3,第1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830e形成第1 动作片的跟前侧第2卡合部636b3,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832e形成第1动作片的跟前 侧第1卡合部636a2,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凹部832e形成第2动作片的跟前侧第2卡合部 636b2,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凹部832d形成第2动作片的对面侧第1卡合部636a4,第1动 作片的对面侧凹部830d形成第1动作片的对面侧第2卡合部636b4。此外,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限制凹部630f、632f、限制凸部630g、632g被形成同 样。
在第1动作片630的对接缘630a侧及第2动作片632的对接缘632a侧,在第1 缀订构件612a的基部、第3缀订构件613a的基部、第2缀订构件612b的基部、及第4缀订 构件613b的基部之间让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变化于开闭方 向的开闭构件640A及开闭构件640B,分成对面侧和跟前侧并取适宜的间隔设置。开闭构件640A由一条具弹性的钢琴线等的钢线构成,开闭构件640A具有直线状 的连接部642、形成于上述连接部642的一端的直线状的第1架设部644、以及形成于上述 连接部642的另一端的直线状的第2架设部646。上述开闭构件640A为了以在构成上述动作构件618的一对动作片亦即第1动作 片630和第2动作片632之间,使一对第1动作片630和第2动作片632分别朝反方向移 动的方式,在连接第1缀订构件612a、第3缀订构件613a及第5缀订构件614a的基部的方 向,且与连接第2缀订构件612b、第4缀订构件613b及第6缀订构件615b的基部的方向略 平行的方向上朝相反方向赋能而被架设。在此同时,上述开闭构件640A为了开启缀订环, 亦即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且保持开闭状态,朝与连接取间隔 固定于第1动作片630的缀订环亦即第1缀订构件612a、第3缀订构件613a及第5缀订构 件614a的基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且朝与连接取间隔固定于第2动作片632的缀订环亦即 第2缀订构件612b、第4缀订构件613b及第6缀订构件615b的基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扭 转于连接部642的圆周方向,架设在构成上述动作构件618的一对动作片亦即第1动作片 630和第2动作片632之间。上述第1架设部644,是以第1缀订构件612a、第3缀订构件613a及第5缀订构 件614a的基部和第2缀订构件612b、第4缀订构件613b及第6缀订构件615b的基部可朝 缀订环的末端侧上升并赋能于开启方向的方式,架设在第1动作片630和第2动作片632 之间。上述第2架设部646,是以第1缀订构件612a、第3缀订构件613a及第5缀订构 件614a的基部和第2缀订构件612b、第4缀订构件613b及第6缀订构件615b的基部可朝 缀订环的末端侧上升并赋能于开启方向的方式,架设在第1动作片630和第2动作片632 之间。而且,上述第1架设部644和第2架设部646为了在抵抗第1架设部644及第2 架设部646的赋能,解除第1缀订环612、第2缀订环613及第3缀订环614的缀订环卡止 部650的卡合时,沿连接第1动作片630与第2动作片632、第1缀订构件612a、第3缀订 构件613a及第5缀订构件614a的基部及第2缀订构件612b、第4缀订构件613b及第6缀 订构件615b的基部的方向(XI及X2方向),朝相反方向移动第1动作片630及第2动作片 632,将一对第1动作片630和第2动作片632赋能地架设在第1动作片630和第2动作片 632之间。开闭构件640的上述连接部642以于第1缀订环612和第2缀订环613关闭的状 态下,朝自开启状态至关闭状态的方向施加朝以对接缘630a及对接缘632a为中心转动第1 动作片630与及第2动作片632的方向扭转连接部642的荷重,在连接部642的中心轴周 围承受扭矩,产生欲回复成承受变形的线状材的原状的力的方式,架设在第1动作片630和 第2动作片632之间,且第1架设部644固定于第1动作片630,第2架设部646固定于第 2动作片632。
本实施例中,开闭构件640A建构成於接续连接部642和第1架设部644之接续 部(第1接续部648a)中,以及接续连接部642和第2架设部646的接续部(第2接续部 648b)中,使一条直线钢琴线等的具弹性的钢线的第1架设部544的区域及第2架设部546 的区域朝略相同方向折弯,且,将连接部642扭转图7图示的角度β 1及β 2分,固定于一 对动作片(第1动作片630及第2动作片632)。开闭构件640Α在未施力的原本状态中,如图5中所示,被折弯成半直线状连接部 642和半直线状第1架设部644所成的角度α 2在解除缀订环卡止部650的卡合的01方向 上形成俯视略呈115-120°的角度、且半直线状连接部642和半直线状第2架设部646所成 的角度α 1在解除缀订环卡止部650的卡合的方向02方向上形成俯视略呈115-120°的 角度、而且半直线状第1架设部644和半直线状连接部642所成的角度β及半直线状第2 架设部646和半直线状连接部642所成的角度β 4是朝背面方向形成侧视略呈110°的角 度。开闭构件640Β具有和上述开闭构件640Β相同构成。上述第1动作片630,在与上述对接缘630a疏离的位置形成突条630h,其在接近 于将取间隔设置的第1缀订环612的基部和第3缀订环614的基部连接的方向(图35图 示的Xl及X2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突条630h,与连接第1缀订环612的基部 和第3缀订环614的基部的方向平行且在第1动作片630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突条630h,在取间隔设置的第1缀订环612的基部和第3缀订环614的基部 之间,在侧端缘630b中的除了突出部630c3的附近以外的部位上,连续地在第1缀订环612 及第3缀订环614突出的方向的相反侧突设。上述突条630h,将构成第1动作片630的平板状金属制板体折弯成断面L字形而 形成。又,上述第2动作片632,在与上述对接缘632a疏离的位置形成突条632h,其是在 接近于将取间隔设置的第1缀订环612的基部和第3缀订环614的基部连接的方向(图35 图示的Xl及X2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突条632h,与连接第1缀订环612的基 部和第3缀订环614的基部的方向平行且在第2动作片632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突条632h,在取间隔设置的第1缀订环612的基部和第3缀订环614的基部 之间,在外侧端缘632b中的除了突出部632c3的附近以外的部位上,连续地在第1缀订环 612及第3缀订环614突出的方向的相反侧突设。上述突条632h,将构成第2动作片632的平板状金属制板体折弯成断面L字形而 形成。因此,第1动作片630及第2动作片632在第1缀订环612的基部和第3缀订环 614的基部间的弯曲,是通过由突条630h及突条632h来防止。第1动作片630为了在基部固定的第1缀订构件612a、第3缀订构件613a及第5 缀订构件614a的基部附近补强第1动作片630以减少弯曲,凸缘634a、凸缘634b及凸缘 634e朝上面突设。第2动作片632为了在通过基部固定的第2缀订构件612b、第4缀订构件613b及 第6缀订构件614b的基部附近补强第2动作片632以减少弯曲,凸缘634c、凸缘634d及凸 缘634f朝上面突设。
42
凸缘634a,具备在第1缀订构件612a的基部和突出部630cl之间朝第1动作片 630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634al、在突条630h的内侧(第1动作片630的宽度方向 的略中央)从第1缀订构件612a的基部附近朝第1动作片630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 部634a2、以及将第1直线部634al的内侧端和第2直线部634a2的外侧端之间连接的斜线 部634a3,并从第1动作片630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凸缘634b,具备在第5缀订构件614a的基部和突出部630c2之间朝第1动作片 630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634bl、在突条630h的内侧(第1动作片630的宽度方向 的略中央)从第5缀订构件614a的基部附近朝第1动作片630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 部634b2、以及将第1直线部634bl的内侧端和第2直线部634b2的外侧端之间连接的斜线 部634b3,并从第1动作片630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凸缘634c,具备在第2缀订构件612b的基部和突出部632cl之间朝第2动作片 632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634cl、在突条632h的内侧(第2动作片632的宽度方向 的略中央)从第2缀订构件612b的基部附近朝第2动作片632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 部634c2、以及将第1直线部634cl的内侧端和第2直线部634c2的外侧端之间连接的斜线 部634c3,并从第2动作片632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凸缘634d,具备在第6缀订构件614b的基部和突出部632c2之间朝第2动作片 632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634dl、在突条632h的内侧(第2动作片632的宽度方向 的略中央)从第6缀订构件614b的基部附近朝第2动作片632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 部634d2、以及将第1直线部634dl的内侧端和第2直线部634d2的外侧端之间连接的斜线 部634d3,并从第2动作片632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凸缘634e,在第3缀订构件613a的基部和突出部630c3之间,跨越上下分断的突 条630h和突条630h之间而形成。凸缘634e,具备在第3缀订构件613a的基部和突出部630c3之间朝第1动作片 630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在突条630h的内侧从第5缀订构件613a的基部附近朝 第1动作片630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部、以及将第1直线部和第2直线部之间连接的 斜线部,并从第1动作片630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凸缘634f,是在第4缀订构件613b的基部和突出部632c3之间,跨越上下分断的 突条632h和突条632h之间而形成。凸缘634f,是具备在第4缀订构件613b的基部和突出部632c3之间朝第2动作 片632长边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在突条632h的内侧从第3缀订构件613b的基部附近 朝第2动作片632长边方向的第2直线部、以及连接第1直线部和第2直线部之间的斜线 部,并从第2动作片632的下面朝上面突设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凸部而成。开闭构件在上述实施例的缀订具中对应一对动作片而装填一个,但本实施例的缀 订具中,在一对动作片装填2个开闭构件640A及开闭构件640B。又,亦可仅装填合计2个 开闭构件640A及640B其中一方。突出部630cl是通过第1保持部660,突出部630c2是通过第1保持部662,突 632cl是通过第2保持部664,以及突出部632c2是通过第2保持部666而分别被保持。又,突出部630c 3是通过第3保持部661,突出部632c3是通过第3保持部665而 被分别保持。
又,上述实施例中,针对第1缀订环12和第2缀订环14那样的2孔型、3孔型、4 孔型的缀订具进行了说明,但可作成增加缀订环的多孔型,例如20孔、26孔、30孔那样具备 多个缀订环的缀订具。开闭构件40可装填一个或多个。只要作成对应缀订环的数量,延伸保持构件及动作构件的长度,并且在保持构件 的一方的贯通孔及另一方的贯通孔之间形成和1或多个一方的贯通孔及另一方的贯通孔 同样的贯通孔,而可贯通插入动作构件所固定的缀订环即可。又,上述图1图示的实施例中,建构成使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朝 对面侧,接着使第2缀订构件12b及第4缀订构件14b朝跟前侧扭转,但亦可如图37A及图 37B中所示,建构成使第1缀订构件12a及第3缀订构件14a朝跟前侧,接着使第2缀订构 件12b及第4缀订构件14b朝对面侧扭转,让第1缀订构件12a和第2缀订构件12b、第3 缀订构件14a和第4缀订构件14b、以及第1动作片30和第2动作片32及开闭构件40和 上述图1图示的缀订具左右逆转。构成动作构件18的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如图31及图32所示,亦可作 成未具备突条30h及突条32h之平板状。又,构成动作构件的第1动作片及第2动作片虽分别被一体成形,但亦可依作成缀 订环的数量增加(4孔、20孔、26孔、30孔等)而将第1动作片及第2动作片分别分割。开闭构件40,如图38所示,是使用连接部142和第1架设部144及连接部142和 第2架设部146所成的角度是较上述实施例的角度略小、大约是80°左右且于第1接续部 148a及第2接续部148b折弯者,亦可作成扩大连接部142和第1架设部144的角度及连 接部142和第2架设部146的角度,让第1架设部144卡止于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第 2架设部146卡止于第4开闭构件固定部38d。而且,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及第4开闭 构件固定部38d改变其构成,构成朝与缀订环卡止部50的脱卡方向01及02相反的方向, 达到第1架设部144及第2架设部146的欲回复成原本状态的赋能,并构成使第1动作片 30及第2动作片32朝反方向移动。亦即,第3开闭构件固定部38c及第4开闭构件固定部 38d在图1图示的缀订具中是从原本状态窄缩卡止,只为了从原本状态扩大卡止,使缀订环 卡止部50脱离卡止,打开第1缀订环12与第2缀订环14,在移动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 作片32之后,缓缓去除扭转第1缀订环12及第2缀订环14的力量时,变位而缩小第1架 设部144和连接部142所成的角度及第2架设部146和连接部142所成的角度,让赋能到 达第1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此外,亦可使固定第1架设部44的末端的第1动作片30的位置及固定第2架设 部46的末端的第2动作片32位置变位以调整第1动作片30或第2动作片32的力的大小 或方向。又,亦可变更第1架设部44及第2架设部46和连接部42所成的角度以调整第1 动作片30及第2动作片32的力的大小或方向。本发明所涉及的缀订具可作为结合档案结合器等之用笺等的缀订具来使用。
4权利要求
1.一种缀订具,其特征在于包含缀订环,具备开闭自如的一缀订构件和另一缀订构件; 保持构件,具有可将所述多个缀订环取间隔设置的长度;动作构件,以由表面侧延伸般地将一缀订构件和另一缀订构件分别独立地固定的一对 动作片,形成在开闭所述缀订环时,在保持构件内移动自如地被保持在保持构件的长度方 向;及开闭构件,固定在所述动作构件上, 所述保持构件形成为容许缀订构件移动,所述动作构件为,在一方的动作片上固定有缀订环的一方的基部,而在另一方的动作 片上固定有缀订环的另一方的基部,所述开闭构件,由具备连接部、和形成于连接部的一端上的架设部、以及形成于连接部 的另一端上的架设部的弹性线状材所构成,所述架设部,以一缀订构件和另一缀订构件能开启的方式架设在一动作片和另一动作 片之间。
2.一种缀订具,其特征在于包含缀订环,具备开闭自如的一缀订构件和另一缀订构件; 保持构件,具有可将所述多个缀订环取间隔设置的长度;动作构件,以由表面侧延伸般地将一缀订构件和另一缀订构件分别独立地固定的一对 动作片,形成在开闭所述缀订环时,在保持构件内移动自如地被保持在保持构件的长度方 向;及开闭构件,固定在所述动作构件上, 所述保持构件形成为容许缀订构件移动,所述动作构件为,在一方的动作片上固定有缀订环的一方的基部,而在另一方的动作 片上固定有缀订环的另一方的基部,所述开闭构件,由具备连接部、和形成于连接部的一端上的架设部、以及形成于连接部 的另一端上的架设部的弹性线状材所构成,所述架设部,以让一动作片和另一动作片朝相反方向移动般地架设在一动作片和另一 动作片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缀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是为了以可开启缀订构件的方式进行赋能,在朝关闭缀订环的方向被扭 转的状态,固定在动作片上,且,构成所述架设部的一方的架设部和另一方的架设部,为了 以使构成动作构件的一对动作片朝反方向移动并朝关闭缀订环的位置移动般地进行赋能, 在弄弯状态被架设在一动作片和另一动作片之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缀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及/或架设部,建构成在接续连接部和架设部的接续部的附近,扭转于圆 周方向并和构成动作构件的一对动作片的对接缘斜交地固定于动作片的背面侧,在解除缀 订环的卡合时,让构成动作构件的一对动作片的对接缘朝缀订环的末端侧移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缀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构件,以在将连接部和一方的架设部接续的接续部、及将连接部和另一方的架设部接续的接续部中,扭转连接部且弄弯架设部的方式,将一条具弹性的直线状钢线朝 略相同方向以略相同角度折弯而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缀订具,包含缀订环,具备开闭自如的一缀订构件和另一缀订构件;保持构件,具有可将多个缀订环取间隔设置的长度;动作构件,以由表面侧延伸般地将一缀订构件和另一缀订构件分别独立地固定的一对动作片,形成在开闭缀订环时,在保持构件内移动自如地被保持在保持构件的长度方向;及开闭构件,固定在动作构件上,保持构件形成为容许缀订构件移动,动作构件为,在一方的动作片上固定有缀订环的一方的基部,而在另一方的动作片上固定有缀订环的另一方的基部,开闭构件,由具备连接部、和形成于连接部的一端上的架设部、以及形成于连接部的另一端上的架设部的弹性线状材所构成,架设部,以一缀订构件和另一缀订构件能开启的方式架设在一动作片和另一动作片之间。本发明是一种能用弹性线状材简单地形成且亦能简单、并且制造省事的缀订具。
文档编号B42F13/00GK102001248SQ20101018313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7日
发明者中野浩, 山下洋行, 有本佳照 申请人:株式会社喜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