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工具用帽、书写工具用夹及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55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书写工具用帽、书写工具用夹及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书写工具用帽、书写工具用夹及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出于装饰的目的,通过对一体地设有夹和壳体的内帽进行一次成形并对覆盖整个内帽且具有比内帽的全长大的全长的外帽进行二次成形而形成(参照日本特开平11 - 342697号公报)。另外,公知有一种书写工具的帽状的书写工具用夹,其出于能够将书写工具用作计算机、电子记事本的输入部件即手写笔的目的,在前端部具有能够供活心铅笔的芯突出 或没入的通孔,由软质系弹性材料形成(参照日本特开平11 - 198585号公报)。并且,公知有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出于减少部件数量和装饰的目的,具有帽主体、由固定于帽主体的夹支承部和利用夹支承部支承的夹片构成的夹(参照日本特开2004 — 130681 号公报)。采用日本特开平11 - 342697号公报的书写工具用帽,通过双色成形而形成书写工具用帽,但其效果只是施加装饰性。因而,与以往的书写工具用帽同样,存在帽表面易于打滑、难以自书写工具主体装卸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表面易于打滑,因此,也存在该书写工具用帽自拿着该书写工具用帽的手、收纳着该书写工具用帽的胸前口袋等脱落的危险。日本特开平11 - 198585号公报的书写工具用夹由弹性材料形成,因此,与日本特开平11 一 342697号公报的书写工具用帽相比,是不易于打滑的构造。但是,日本特开平11 - 198585号公报所述的书写工具用夹只是用于使活心铅笔能够用作手写笔的夹,并未考虑作为帽的功能。即,日本特开平11 - 198585号公报的书写工具用夹不具有用于夹持文件、衣服等物品的夹、用于防止墨自书写工具前端的书写部挥发的密封橡胶等。倘若欲在该构造上安装夹,由于夹主体整体由弹性材料形成,因此,安装部分的强度变弱,因而,无法稳定地夹持物品。并且,由于整体由弹性材料形成,因此,在铅垂地落下的情况等、在书写工具的轴线方向上受力时,也有可能产生弯曲,导致书写工具前端的书写部损伤。日本特开2004— 130681号公报的书写工具用帽仅利用设于帽主体的内壁的嵌合部与书写工具主体嵌合,因此,在抬起夹片而夹持物品时,有时嵌合会松动。并且,该书写工具用帽未配置用于防止墨自书写工具前端的书写部挥发的密封橡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难以打滑且能够确保强度、并且能够利用夹稳定地夹持物品的书写工具用帽和书写工具。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组装起来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强度、并能够利用夹稳定地夹持物品的书写工具用帽和书写工具。在本发明的第I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中,该书写工具用帽包括筒状的帽主体,其用于保护笔尖,由在侧面形成有安装孔的弹性体构成;夹构件,其包括基部和设在该基部的外侧面的夹持部,以上述基部收容书写工具前端且上述夹持部经由上述安装孔延伸到上述帽主体之外的方式将上述夹构件设于上述帽主体。S卩,在本发明的第I技术方案中,由于帽主体由弹性体构成,因此成为不易打滑的构造。另一方面,通过使夹构件具有基部来加强帽主体,解决了因使帽主体为弹性体而强度降低、因夹自身的安装不稳定而夹持物品的夹持力较弱这样的问题。因而,本发明的书写工具用帽起到不易打滑且能够确保强度、能够利用夹稳定地夹持物品这样的效果。在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中,上述基部形成为环状。即,在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中,由于基部是环状,因此,书写工具用帽针对来自整周方向的负荷被加强。在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中,在上述帽主体的内壁 的比上述基部靠长度方向开口端侧的部位形成有卡定突起,该卡定突起用于与设于书写工具主体的嵌合突起形成嵌合。即,在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中,即使是具有基部这样的新式构造的该书写工具用帽,也能够与书写工具主体形成嵌合。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中,上述基部还包括在上述嵌合时与设于书写工具主体的卡定面抵接的后端面。即,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中,能够使书写工具用帽和书写工具主体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相对地定位。另外,由于在嵌合时卡定面与后端面抵接,因此,能够实现松动较小的嵌合。并且,在帽嵌合时能够得到清晰的声音和点击感,容易确认嵌合。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中,在该书写工具用帽的外表面形成有与该书写工具用帽的内部连通的至少I个通孔。即,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中,在该书写工具用帽相对于书写工具主体装卸时,空气能够经由通孔自由地出入。因而,该书写工具用帽的内压不会上升或者不会降低,能够顺畅地装卸书写工具用帽。另外,即使在误吞帽的情况下,由于具有作为通气孔的功能,因此能够防止窒息。在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中,该书写工具用帽还包括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由上述帽主体的前端部分的内壁保持,在将该书写工具用帽安装于书写工具主体时,该密封构件与书写工具前端的书写部卡合而将书写部密封。g卩,在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中,在书写工具使用挥发性较高的墨的情况下,由于书写部被密封,因此,能够防止墨自书写部挥发。并且,由于密封构件与帽的安装密合性较高,因此,密封构件不易脱落。在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中,在上述夹持部的后端形成有球状部,在上述帽主体的外周面形成有形状与上述球状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凹部,上述球状部和上述凹部相对配置。即,在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中,由于球状部和凹部具有相对应的形状,因此文件、衣服等被夹持的物品也变形为同样的形状,因此不易脱落,能够夹持得更牢固。在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中,上述帽主体是利用模具注塑成形而成的,该模具在除了与上述帽主体前端的顶部附近相对应的部位之外的部位具有浇口部。即,在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中,由于在帽主体的顶部没有形成浇口残留(或者浇口痕迹),因此不会损害美感,而且,在将顶部用作笔迹的擦除构件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损伤纸面等。
在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中,该书写工具用帽包括筒状的帽主体,其用于保护笔尖,由在侧面形成有安装孔的弹性体构成;夹构件,其包括第I基部、第2基部、将上述第I基部和上述第2基部之间连结起来的至少I个梁部以及设在上述第I基部的外侧面的夹持部,以上述第I基部和上述第2基部收容书写工具前端且上述夹持部经由上述安装孔延伸到上述帽主体之外的方式将上述夹构件设于上述帽主体。S卩,在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中,由于帽主体由弹性体构成,因此成为不易打滑的构造。另一方面,通过使夹构件具有第I基部、第2基部和梁部来加强帽主体,解决了因使帽主体为弹性体而强度降低、因夹自身的安装不稳定而夹持物品的夹持力较弱这样的问题。因而,本发明的书写工具用帽起到不易打滑且能够确保强度、能够利用夹稳定地夹持物品这样的效果。在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书写工具,其中,该书写工具安装有本发明的第I技术方案 第9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的帽。
在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书写工具用夹,其适合组装于筒状的帽主体来构成书写工具用帽,该帽主体用于保护笔尖,由在侧面形成有安装孔的弹性体构成,其中,该书写工具用夹包括基部和设在该基部的外侧面的夹持部,以上述基部被收容在上述帽主体内而收容书写工具前端且上述夹持部经由上述安装孔延伸到上述帽主体之外的方式设于上述帽主体。S卩,在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中,由于该书写工具用帽的基部配置在组装起来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内部,因此,起到够确保帽主体的强度、能够利用夹稳定地夹持物品这样的 效果。下面,根据附图和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记载,应该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


图I是书写工具用帽的立体图。图2是书写工具用帽的主视图。图3是书写工具用帽的俯视图。图4是书写工具用帽的仰视图。图5是书写工具用帽的右侧视图。图6是书写工具用帽的左侧视图。图7是书写工具用帽的剖视图。图8是书写工具用帽的夹构件的立体图。图9是安装有密封橡胶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右侧视图。图10是安装有密封橡胶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剖视图。图11是在开口端部设有硬质环的书写工具用帽的立体图。图12是在开口端部设有硬质环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剖视图。图13是安装有书写工具用帽的书写工具整体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书写工具前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的立体图。图1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的主视图。图1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的俯视图。图1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的仰视图。图1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右侧视图。图20是安装有密封橡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右侧视图。图21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左侧视图。图22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剖视图。、图23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夹构件的立体图。图24是使第2环状部延伸后的书写工具用帽的立体图。图25是使第2环状部延伸后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剖视图。图26是使第2环状部延伸后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夹构件的立体图。图27是安装有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的书写工具整体的剖视图。图28是又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的立体图。图29是图28所示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剖视图。图30是图28所示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夹构件的立体图。图31是安装有图28所示的书写工具用帽的书写工具整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书写工具用帽的立体图。附图标记I表示书写工具用帽整体,附图标记2表示夹构件,附图标记3表示帽主体。在帽主体3的侧面设有两个通孔3a,该两个通孔3a相对于书写工具的中心轴线对称地配置,并且通过夹构件2与书写工具用帽I内部连通。通过在帽主体3上设置通孔3a,在相对于书写工具主体装卸书写工具用帽I时,书写工具用帽I内的空气能够经由通孔3a自由出入。因此,书写工具用帽I的内压不会上升或者不会降低,能够顺畅地装卸书写工具用帽I。另外,通过将两个通孔3a轴对称地配置,空气能够均等地自两个孔出入,与未轴对称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顺畅地进行装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是两个,但也可以是I个或者3个以上,也可以设在外表面的任何部位。在帽主体3的侧面,为了美观效果及防滑,还在其外周面形成有多个浅凹坑3b。也可以替代浅凹坑,而是由绕外周面形成为螺旋状的槽构成的花纹、由沿着外周面形成为环状的槽构成的花纹,或者也可以是绕外周面配置有多个形成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槽而成的花纹等。图2是书写工具用帽I的主视图,图3是其俯视图,图4是其仰视图,图5是其右侧视图,图6是其左侧视图,图7是书写工具用帽I的剖视图,图8是书写工具用帽I的夹构件的立体图。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书写工具用帽的封闭端侧作为前端或者前侧,将书写工具用帽的开口端侧作为后端或者后侧。参照图2 图8说明夹构件2。夹构件2由基部4和与基部4 一体地形成在基部4的外侧面的夹持部5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4形成为环状,以下称作环状部4。环状部4的后侧口径大于前侧口径,其外观呈大致锥形状,用于收容书写工具前端。在环状部4的内壁中,自前端部和后端部向内侧延伸规定长度的部分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被形成为上述圆筒形状的区域之间的部分形成为锥状。另外,为了使书写工具用帽I的外部和内部连通,在环状部4的与帽主体3的通孔3a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形状与通孔3a的形状相同的缺口部4a。并且,在后侧的圆筒形状的内壁部分以等间隔设有多个引导突起4b,该引导突起4b在整个长度方向上朝向中心轴线突出。引导突起4b见后述。夹持部5以具有能够在其与帽主体3之间夹持文件或衣服等物品这样的弹性的方式构成。在夹持部5的后端与夹持部5 —体地形成有球状部5a。
作为形成夹构件2的材料,能够列举出聚碳酸酯、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等合成树脂。但是,为了防止夹持部5在弯曲时等断裂,也可以使用弹性材料来形成、特别是使用与以下所示的帽主体相同的弹性材料来形成。帽主体3是为了保护书写工具的笔尖而一端封闭的由弹性体构成的筒状的构件,在其侧面形成有安装孔3c。夹构件2以夹构件2的环状部4配置在帽主体3内且夹构件2的夹持部5经由安装孔3c延伸到帽主体3之外的方式设置。即,帽主体3将夹构件2的环状部4的前侧的开口封闭,并且自后侧的开口以圆筒状延伸规定长度,形成有可供书写工具主体插入的开口。也可以在帽主体3的与夹构件2的球状部5a相对的外周面形成形状与球状部5a的形状相对应的凹部3d。由于球状部5a和凹部3d具有相对应的形状,使文件、衣服等被夹持的物品也变形为同样的形状,被夹持得更牢固,难以脱落。作为形成帽主体3的材料,能够列举出硅橡胶、丁腈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橡胶材质、苯乙烯系弹性体、烯烃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这样的弹性材料、两种以上弹性材料的混合物以及弹性材料与合成树脂的混合物。图9是安装有密封橡胶6的书写工具用帽I的右侧视图,图10是配置有密封橡胶6的书写工具用帽I的剖视图。在采用书写工具用帽I的书写工具是使用了挥发性较高的墨的圆珠笔等情况下,为了防止墨自书写工具前端的书写部挥发而将密封橡胶6配置在帽主体3内。图9及图10除了加有密封橡胶6这一点之外,分别与图5及图7所示的图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橡胶6由弹性体构成,该弹性体由任意的弹性材料构成,如图10所示,密封橡胶6是在其两面具有同轴的圆形的凹部的大致圆板状,具有H型的纵截面形状。另外,密封橡胶6也可以是球状等其他形状。参照图7及图10,在帽主体3的前端内壁设有在整个长度方向上朝向中心轴线延伸的多个肋3e,成为在使密封橡胶6弹性变形的同时夹持密封橡胶6的构造。肋3e优选以等间隔排列且为3个以上。在帽主体3内配置有密封橡胶6的状态下向书写工具用帽I中插入书写工具主体时,书写工具前端的书写部与密封橡胶6卡合。即,在书写部按压密封橡胶6的中央部分时,密封橡胶6弹性变形,书写部埋没到密封橡胶6内。结果,能够防止墨自书写部挥发。并且,在制造工序中将密封橡胶6配置到帽主体3内时,由于帽主体3由弹性体构成,因此,在插入密封橡胶6时,帽主体3也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密封橡胶6的尺寸公差稍大一些,也能够可靠地配置。图11是在开口端部设有硬质环8的书写工具用帽I的立体图,图12是在开口端部设有硬质环8的书写工具用帽I的剖视图。图11及图12除了在书写工具用帽I的开口端部设有硬质环8之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此,“硬质”的意思是指至少比形成帽主体3的材料硬,作为形成硬质环8的材料,能够列举出聚碳酸酯、玻璃、金属等。另外,也可以使用与形成夹构件2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硬质环8是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环状的环构件,其嵌合于帽主体3的开口端部的外周面。即,在帽主体3的外周面上,在距开口端规定长度的范围内以能够收容硬质环8的方式形成有用于收容硬质环8的环状的凹部3g。硬质环8的内径形成得与帽主体3的凹部3g部分的外径大致相同、或者比该凹部3g部分的外径仅稍小一些。硬质环8的外径形成得与帽主体3的开口端部附近的外径大致相同,因而,硬质环8与帽主体3的开口端部附近形成大致同一个外周面。在嵌合有硬质环8的状态下,帽主体3的后端面和硬质环8的 后端面形成大致同一个后端面。另外,上述大致圆筒状的硬质环8为了使其外周面、后端面与帽主体3的其他部分形成同一个面,其径向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但也可以是其他的截面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等。硬质环8向帽主体3的凹部3g的嵌合通过压入来进行。在帽主体3不具有充分的刚性而硬质环8有可能脱落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粘接剂将两者粘接。另外,硬质环8也可以如后所述那样与夹构件2 —同通过双色成形设置于帽主体3。通过在书写工具用帽I的开口端部设置硬质环8,能够防止开口端部挠曲,因此,使用者能够用力地抓住书写工具用帽I。另外,通过使用与帽主体3不同的原料,使开口端部具有与帽主体3的其他部分不同的质感,因此,也能够获得装饰效果。接着,参照图13及图14对将书写工具用帽I安装于书写工具主体7时的嵌合进行说明。图13是安装有书写工具用帽I的书写工具整体的剖视图,图14是安装有书写工具用帽I的书写工具前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书写工具主体7具有书写部7a、嵌合突起7b和卡定面7c。图13及图14所示的书写部7a是圆珠笔的书写部7a,表示密封橡胶6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嵌合突起7b是整周地形成在书写工具主体7的外周面上的突起,卡定面7c是自嵌合突起7b的靠书写部7a侧的底部附近形成的、与书写工具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的环状的平面。另一方面,在帽主体3的比夹构件2的环状部4靠后侧的内壁上整周地形成有用于与书写工具主体7的嵌合突起7b卡合的卡定突起3f。在从附图右方朝向左方地向书写工具用帽I内插入书写工具主体7时,首先,书写工具主体7的嵌合突起7b与帽主体3的卡定突起3f抵接并卡定。自该状态进一步推入书写工具主体7时,书写工具主体7的嵌合突起7b和帽主体3的卡定突起3f互相按压,在两者中产生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反作用力。结果,产生书写工具主体7的收缩方向和帽主体3的扩大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或者两个方向的弹性变形,书写工具主体7的嵌合突起7b与帽主体3之间的卡定突起3f的卡定脱离,能够通过卡定突起3f而向帽主体3内部深处插入。在书写工具主体7的嵌合突起7b通过了帽主体3的卡定突起3f之后,书写工具主体7的卡定面7c与夹构件2的环状部4的后端面4c抵接而卡定,如图13及图14所示的状态那样,书写工具用帽I与书写工具主体7之间的嵌合完成。在嵌合完成时,在将书写工具主体7向帽主体3内推入的方向上,被书写工具主体7的卡定面7c与环状部4的后端面4c之间的卡定限制,在将书写工具主体7自帽主体3拆下的方向上,被书写工具主体7的嵌合突起7b与帽主体3的卡定突起3f之间的、与上述推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卡定限制。在将书写工具用帽I自书写工具主体7拆下时,与将上述书写工具用帽I安装于书写工具主体相反,通过拉拽书写工具主体7,使两者中产生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反作用力。利用由此产生的弹性变形使书写工具主体7的嵌合突起7b与帽主体3的卡定突起3f之间的卡定脱离,能够将书写工具用帽I自书写工具主体7拆下。在嵌合时,书写工具主体7的卡定面7c与环状部4的后端面4c抵接或者接近,从而为了夹持物品而抬起夹持部5时对书写工具用帽I自身施加的力被卡定面7c与后端面4c之间的抵接面、环状部4吸收。因而,帽主体3不会较大程度地变形、或者相对于书写工具主体7较大程度地移动,书写工具前端的书写部7a与密封橡胶6之间的卡合也不会脱落而被维持。书写工具主体7的嵌合突起7b及帽主体3的卡定突起3f分别整周地形成在书写工具主体7的外周面及帽主体3的内壁上,但也可以分别形成在书写工具主体7的外周面及帽主体3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对环状部4的后端面4c相对于帽主体3的位置、帽主体3的卡定突起3f的形状和位置、书写工具主体7的嵌合突起7b的形状进行调整,能够实现松动(游隙)较少的、更牢固的嵌合。卡定突起3f的位置优选是接近后端面4c的位置。并且,由于松动较少,因此,书写部7a与密封橡胶6可靠地卡合,能够防止因书写部7a的密封不良导致墨挥发。并且,为了不阻碍上述的嵌合及书写部7a与密封橡胶6之间的卡合,以在帽主体3的后端面与卡合于该后端面的书写工具主体7的部分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构成帽主体3的后端面和卡合于该后端面的书写工具主体7的部分(参照图13中的A部)。夹构件2的环状部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能够多种多样地设定,但该长度越短,由于帽主体3是弹性体,因此,夹持部5的稳定性越差。因而,确定环状部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以便使夹持部5的稳定性在容许范围内。另外,优选确定为环状部4的后端面4c不超过帽主体3的后端面。在向书写工具用帽I中插入书写工具主体7时,优选以使书写工具用帽I的中心轴线与书写工具主体7的中心轴线一致的方式笔直地插入。但是,有时书写工具主体7并不是笔直地向书写工具用帽I中插入,而是在两个中心轴线倾斜的状态下插入。因此,有时无法使两者良好地嵌合。因此,如上所述,在夹构件2的环状部4上设有引导突起4b,即使在书写工具主体7倾斜地向书写工具用帽I中插入的情况下,在最终嵌合完成时,也会被引导成两者的中心轴线一致的状态。即,由于在夹构件2的环状部4设有引导突起4b,使夹构件2的环状部4的通过引导突起4b顶点部分的实质的内径小于不具有引导突起4b的通常的帽的内径。因 此,环状部4与书写工具主体7之间的松动(游隙)变小,在插入书写工具主体7时,两个中心轴线能够形成的角度变得更小。因而,在倾斜地插入书写工具主体7的情况下,环状部4的引导突起4b与抵接于环状部4的引导突起4b的书写工具主体7的外周之间的摩擦阻力变得更小,能够顺畅地进行嵌合。另外,由于具有引导突起4b,环状部4与书写工具主体7的外周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变得更小,因此摩擦阻力也变得更小。另外,引导突起4b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通过将引导突起4b的形状及长度方向的长度设为引导突起4b与书写工具主体7的前方部不会接触或者不会嵌合的形状,能够对引导突起4b的形状及长度方向的长度进行最优化,以便即使在倾斜地插入书写工具主体7的情况下也不会引起嵌合不良。
引导突起4b也起到使书写工具主体7相对于书写工具用帽I定心的作用。即,由于具有引导突起4b,如上所述环状部4与书写工具主体7之间的松动变小,能够精确地定心。另外,由于书写工具主体7的定心主要利用设于夹构件2的环状部4的引导突起4b来进行,因此,无论书写工具用帽I的全长如何,都能够进行定心。并且,该引导突起4b例如在书写时将书写工具用帽I安装在书写工具主体7的后端部7d的情况下提供稳定的嵌合。即,上述书写工具用帽I向书写工具主体7的书写部7a侧的嵌合是卡扣式的嵌合,而书写工具用帽I向书写工具主体7的后端部7d的嵌合是通过压入进行的。因而,除了夹构件2的环状部4的通过引导突起4b顶点部分的内径与书写工具主体7的后端部7d的外径之间的关系之外,还通过对图13中的压入距离L的长度进行最优化设计,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嵌合力。作为设定嵌合力的一个方针,能够列举出如下的方针在将书写工具用帽I嵌合于书写工具主体7的后端部7d的状态下,如后述那样将帽主体3的顶部等用作笔迹的擦除构件,在摩擦了纸面等的情况下是否稳定。书写工具用帽I例如能够通过双色成形来制作。在采用双色成形的情况下,首先,将夹构件2 —次成形,之后将帽主体3 二次成形,从而形成书写工具用帽。双色成形通常使用一次成形用的模具和中心销及二次成形用的模具和中心销,在中心销前端周围成形书写工具用帽,但在注塑成形时,在只用中心销的一端来保持中心销的情况下,中心销产生弯曲等,有时无法成形为精确的尺寸形状。即,在注塑成形时,中心销的前端部通常不固定,仅利用另一端保持。因此,在注塑成形时,通过使自模具突出到模腔内的固定销抵接并支承中心销前端,将中心销的前端部固定,防止中心销在注塑成形时弯曲。另外,由于在注塑成形过程中固定销也抵接于中心销前端,因此,成形品以固定销的形状具有空隙。利用这一点,并选择固定销的横截面形状,从而能够在一次成形过程中成形夹构件2的缺口部4a,并能够在二次成形过程中成形帽主体3的通孔3a。另外,固定销也可以设在中心销侧。由于占据书写工具用帽I的表面的大部分的帽主体3由弹性材料构成,因此,书写工具用帽I及安装有该书写工具用帽I的书写工具不易打滑。另外,由于夹构件2具有环状部4,在进行夹持动作时特别是施加负荷的部分被加强,因此,能够确保强度,从而能够稳定地夹持物品。因而,与以往的书写工具相比,存在书写工具自拿着书写工具的手、收纳了书写工具的胸前口袋等脱落的危险性变小这样的优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部4形成为环状,但也可以是能够加强帽主体的任意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具有C字形的横截面的形状。另外,例如,通常,作为使用者经常进行的动作、即用手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把持书写工具主体、并用食指和大拇指装卸书写工具用帽的情况下,也存在不易打滑、能够容易地装卸这样的优点。并且,例如对于经不住振动、冲击的圆珠笔等,在书写工具自帽顶部开始铅垂地落下等的情况下,对书写工具主体造成的冲击被由弹性体构成的书写工具用帽缓冲,而且也能够利用夹构件2确保强度。由此,也存在能够使自书写部发生液体泄漏等不良的危险性减小这样的优点。并且,由于书写工具用帽的大部分被弹性体覆盖,因此,能够用作擦除构件,该擦除构件通过利用被弹性体覆盖的任意部分摩擦而将利用书写工具描画的笔迹擦除。例如,能够将该书写工具用帽用于擦除铅笔的笔迹,另外,在将该书写工具用帽用于具有因热量而变色的墨的书写工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摩擦纸面而产生磨擦热,使描画在纸面上的笔迹变色。另外,优选帽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 = O. 009μπι O. 014 μ m。若比O. 009 μ m光滑,则会在纸面上打滑,若是O. 014 μ m以上,则有可能会不小心卡挂纸面。另外,通过使JISK6253D所规定的橡胶硬度计(durometer)硬度为35 90,能够在提高帽整体的刚性的同时,不损伤纸面就容易地产生磨擦热。另外,在将弹性体所覆盖的部分用作擦除构件的情况下,由于不像通常在带有橡皮的铅笔等中看到的那样将擦除构件嵌合于书写工具主体的与书写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因此,也存在不会产生擦除构件脱落等不良这样的优点。另外,在帽主体3的注塑成形过程中,不将用于向模具的模腔内进行浇注的作为入口的浇口部配置在帽主体3的顶部,而将该浇口部配置在侧面、例如即使将帽主体倾斜45°也不会抵接于书写面或者纸面的位置,从而能够将顶部表面形成为光滑的外观。另夕卜,在将顶部用作擦除构件时,不存在因所谓的浇口残留(或者浇口痕迹)而损伤纸面等问题,能够将顶部用作擦除构件。图1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1表示书写工具用帽整体,附图标记12表示夹构件,附图标记13表示帽主体。在帽主体13的侧面设有两个通孔13a,该两个通孔13a相对于书写工具的中心轴线对称地配置,并且通过夹构件12与书写工具用帽11内部连通。通过在帽主体13上设置通孔13a,在相对于书写工具主体装卸书写工具用帽11时,书写工具用帽11内的空气能够经由通孔13a自由出入。因此,书写工具用帽11的内压不会上升或者不会降低,能够顺畅地装卸书写工具用帽11。另外,通过轴对称地配置两个通孔13a,空气能够均等地自两个孔出入,与未轴对称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顺畅地装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是两个,但也可以是I个或者3个以上,也可以设在外表面的任何部位。在帽主体13的侧面,为了美观效果及防滑,还在其外周面形成有多个浅凹坑13b。也可以替代浅凹坑,而是由绕外周面形成为螺旋状的槽构成的花纹、由沿着外周面形成为环状的槽构成的花纹,或者也可以是绕外周面配置有多个形成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槽而成的花纹等。图1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11的主视图,图17是其俯视图,图18是其仰视图,图19是其右侧视图,图20是安装有密封橡胶18的书写工具用帽11的右侧视图,图21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11的左侧视图,图22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11的剖视图,图23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11的夹构件的立体图。参照图16 图23说明夹构件12。夹构件12由第I基部14、第2基部15、将第I基部14和第2基部15之间连结起来的多个梁部16、一体地形成在第I基部14的外周面的夹持部17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基部14和第2基部15形成为环状,以下称作第I环状部14和第2环状部15。第I环状部14的后侧口径大于前侧口径,其外观呈大致锥形状,用于收容书写工具主体。在第I环状部14的内壁中,自前端部和后端部向内侧延伸规定长度的部分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被形成为上述圆筒形状的区域之间的部分形成为锥状。另外,为了使书写工具用帽11的外部和内部连通,在第I环状部14的与帽主体13的通孔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形状与通孔的形状相同的缺口部(未图示)。并且,在后侧的圆筒形状的内壁部分,以等间隔设有多个引导突起14b,该引导突起14b在整个长度方向上朝向中心轴线突出。引导突起14b见后述。第2环状部15形成为具有与第I环状部14的后端部侧的圆筒形状大 致同等的内径和外径的大致圆筒形状,与将第I环状部14和第2环状部15之间连结起来的多个梁部16 一同加强比第I环状部14靠后端侧的帽主体13。梁部16设有至少I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矩形,但也可以是椭圆形等其他的形状。通过设置梁部16,能够加强所对应的帽主体13部分,而且,能够谋求节约夹构件12的在各梁部16之间的材料及夹构件12的轻量化。夹持部17以具有能够在其与帽主体13之间夹持文件、衣服等物品这样的弹性的方式构成。在夹持部17的后端与夹持部17 —体地形成有球状部17a。作为形成夹构件12的材料,能够列举出聚碳酸酯、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等合成树脂。但是,为了防止夹持部17在弯曲时等断裂,也可以使用弹性材料来形成、特别是使用与以下所示的帽主体相同的弹性材料来形成。帽主体13是为了保护书写工具的笔尖而一端封闭的由弹性体构成的筒状的构件,在其侧面形成有安装孔13c。夹构件12以夹构件12的第I环状部14、第2环状部15和梁部16配置在帽主体13内且夹构件12的夹持部17经由安装孔13c延伸到帽主体13之外的方式设置。即,帽主体13将夹构件12的第I环状部14的前侧的开口封闭,并且超过第2环状部15而向长度方向后端侧以圆筒状延伸规定长度,形成有可供书写工具主体插入的开口。也可以在帽主体13的与夹构件12的球状部17a相对的外周面形成形状与球状部17a的形状相对应的凹部13d。由于球状部17a和凹部13d具有相对应的形状,使文件、衣服等被夹持的物品也变形为同样的形状,被夹持得更牢固,难以脱落。并且,通过以第2环状部15的后端超过凹部13d而向长度方向后端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夹构件12,也能够夹持得
更牢固。作为形成帽主体13的材料,能够列举出硅橡胶、丁腈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橡胶材质、苯乙烯系弹性体、烯烃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这样的弹性材料、两种以上弹性材料的混合物以及弹性材料与合成树脂的混合物。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11是使用了挥发性较高的墨的圆珠笔等,因此,为了防止墨自书写工具前端的书写部挥发,在帽主体13内配置有密封橡胶18。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橡胶18由弹性体构成,该弹性体由任意的弹性材料构成,如图22所示,密封橡胶18是在其两面具有同轴的圆形的凹部的大致圆板状,具有H型的纵截面形状。另外,密封橡胶18也可以是球状等其他形状。
参照图22,在帽主体13的前端内壁设有在整个长度方向上朝向中心轴线延伸的多个肋13e,成为在使密封橡胶18弹性变形的同时夹持密封橡胶18的构造。肋13e优选以等间隔排列且为3个以上。在帽主体13内配置有密封橡胶18的状态下向书写工具用帽11中插入书写工具主体时,书写工具前端的书写部与密封橡胶18卡合。即,在书写部按压密封橡胶18的中央部分时,密封橡胶18弹性变形,书写部埋没到密封橡胶18内。结果,能够防止墨自书写部挥发。并且,在制造工序中将密封橡胶18配置到帽主体13内时,由于帽主体13由弹性体构成,因此,在插入密封橡胶18时,帽主体13也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密封橡胶18的尺寸公差稍大一些,也能够可靠地配置。
另外,在是不需要防止墨挥发的书写工具的情况下,书写工具用帽也可以不具有密封橡胶18和肋13e。图24是使第2环状部15延伸后的书写工具用帽11的立体图,图25是使第2环状部15延伸后的书写工具用帽11的剖视图,图26是使第2环状部15延伸后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夹构件12的立体图。图24 图26除了使书写工具用帽11的第2环状部15延伸这一点之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图24 图26所示的书写工具用帽11中,使夹构件12的第2环状部15向长度方向后端侧延伸,并且在其后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作为凸部的凸缘部15a。通过将帽主体13的全长形成得短凸缘部15a的量,书写工具用帽11的全长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不变。凸缘部15a的外周面以其与帽主体13的凸缘部15a附近的外周面形成同一个面的方式形成。另外,上述的凸缘部15a为了使其外周面与帽主体13的其他部分形成同一个面,其径向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但也可以是其他的截面形状、例如具有圆弧的形状、具有多边形的一部分的形状。通过使书写工具用帽11的第2环状部15延伸到比帽主体13靠长度方向后端侧的位置,书写工具用帽11的开口端部被加强,能够防止开口端部挠曲,因此,使用者能够用力地抓住书写工具用帽11。另外,通过使用与帽主体13不同的原料,由于开口端部具有与帽主体3的其他部分不同的质感,因此,也能够获得装饰效果。图27是安装有书写工具用帽的书写工具整体的剖视图。在向书写工具用帽11中插入书写工具主体19时,优选以使书写工具用帽11的中心轴线与书写工具主体19的中心轴线一致的方式笔直地插入。但是,有时书写工具主体19并不是笔直地向书写工具用帽11中插入,而是在两个中心轴线倾斜的状态下插入。因此,有时无法使两者良好地嵌合。因此,如上所述,在夹构件12的第I环状部14设有引导突起14b,即使在书写工具主体19倾斜地向书写工具用帽11中插入的情况下,在最终嵌合完成时,两者的中心轴线也会被引导成一致的状态。即,由于在夹构件12的第I环状部14设有引导突起14b,使夹构件12的第I环状部14的通过引导突起14b顶点部分的实质的内径小于不具有引导突起14b的通常的帽的内径。因此,第I环状部14与书写工具主体19之间的松动(游隙)变小,在插入书写工具主体19时,两个中心轴线能够形成的角度变得更小。因而,在书写工具主体19倾斜地插入的情况下,第I环状部14的引导突起14b与抵接于第I环状部14的引导突起14b的书写工具主体19的外周之间的摩擦阻力变得更小,能够顺畅地进行嵌合。另外,由于具有引导突起14b,第I环状部14与书写工具主体19的外周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变得更小,因此摩擦阻力也变得更小。另外,引导突起14b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通过实验对其形状及长度方向的长度进行最优化,以便即使在书写工具主体19倾斜地插入的情况下也不会引起嵌合不良。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11与书写工具主体19之间的嵌合,也可以在帽主体13的内壁的比夹构件12的第2环状部15靠长度方向后端侧的部位或者夹构件12的第2环状部15的内壁上形成以往公知的嵌合构造。引导突起14b也起到使书写工具主体19相对于书写工具用帽11定心的作用。即,由于具有引导突起14b,如上所述,第I环状部14与书写工具主体19之间的松动变小,能够正确地定心。另外,由于书写工具主体19的定心主要利用设于夹构件12的第I环状部14的引导突起14b来进行,因此,无论书写工具用帽11的全长如何,都能够进行定心。并且,该引导突起14b例如在书写时将书写工具用帽11安装在书写工具主体19的后端部19d的情况下利用稳定的压入提供嵌合。因而,除了夹构件12的第I环状部14的通过引导突起14b顶点部分的内径与书写工具主体19的后端部19d的外径之间的关系之夕卜,还通过对图27中的压入距离L的长度进行最优化设计,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嵌合力。作为设定嵌合力的一个方针,能够列举出如下的方针在将书写工具用帽11嵌合于书写工具主体19的后端部19d的状态下,如后述那样将帽主体13的顶部等用作笔迹的擦除构件,在摩擦了纸面等的情况下是否稳定。书写工具用帽11例如能够通过双色成形来制作。在采用双色成形的情况下,首先,将夹构件12 —次成形,之后将帽主体13 二次成形,从而形成书写工具用帽。双色成形通常使用一次成形用的模具和中心销及二次成形用的模具和中心销,在中心销前端周围成形书写工具用帽,但在注塑成形时,在只用中心销的一端保持中心销的情况下,中心销产生弯曲等,有时无法成形为精确的尺寸形状。即,在注塑成形时,中心销的前端部通常不固定,仅利用另一端保持。因此,在注塑成形时,通过使自模具突出到模腔内的固定销抵接并支承中心销前端,将中心销的前端部固定,防止中心销在注塑成形时弯曲。另外,由于在注塑成形过程中固定销也抵接于中心销前端,因此,成形品以固定销的形状具有空隙。利用这一点,并选择固定销的横截面形状,从而能够在一次成形过程中成形夹构件12的缺口部14a,并能够在二次成形过程中成形帽主体13的通孔13a。另外,固定销也可以设在中心销侧。由于占据书写工具用帽11的表面的大部分的帽主体13由弹性材料构成,因此,书写工具用帽11及安装有该书写工具用帽11的书写工具不易打滑。另外,由于夹构件12具有第I环状部14、第2环状部15和梁部16,在进行夹持动作时特别是施加负荷的部分被加强,因此,能够确保强度,从而能够稳定地夹持物品。因而,与以往的书写工具相比,存在书写工具自拿着书写工具的手、收纳了书写工具的胸前口袋等脱落的危险性变小这样的优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I基部14和第2基部15形成为环状,但也可以是能够加强 帽主体的任意形状、例如具有C字形的横截面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两个基部,但也可以是3个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基部之间分别利用至少I个梁部连结。
另外,例如,通常,作为使用者经常进行的动作、即用手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把持书写工具主体、并用食指和大拇指装卸书写工具用帽的情况下,也存在不易打滑、能够容易地装卸这样的优点。并且,例如对于经不住振动、冲击的圆珠笔等,在书写工具自帽顶部开始铅垂地落下等的情况下,对书写工具主体造成的冲击被由弹性体构成的书写工具用帽缓冲,而且也能够利用夹构件12确保强度。由此,也存在能够使自书写部发生液体泄漏等不良的危险性减小这样的优点。并且,由于书写工具用帽的大部分被弹性体覆盖,因此,能够用作擦除构件,该擦除构件通过利用被弹性体覆盖的任意部分摩擦而将利用书写工具描画的笔迹擦除。例如,能够将该书写工具用帽用于擦除铅笔的笔迹,另外,在将该书写工具用帽用于具有因热量而变色的墨的书写工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摩擦纸面而产生磨擦热,使描画在纸面上的笔迹变色。另外,优选帽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 = 0.009 μ m O. 014μπι。若比O. 009 μ m光滑,则会在纸面上打滑,若是O. 014 μ m以上,则有可能会不小心卡挂纸面。另外,通过使JISK6253D所规定的橡胶硬度计硬度为35 90,能够在提高帽整体的刚性的同时,不损伤纸面、就容易地产生磨擦热。另外,在将弹性体所覆盖的部分用作擦除构件的情况下,由于不像通常在带有橡皮的铅笔等中看到的那样将擦除构件嵌合于书写工具主体的与书写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因此,也存在不会产生擦除构件脱落等不良这样的优点。另外,在帽主体13的注塑成形过程中,不将用于向模具的模腔内进行浇注的作为入口的浇口部配置在帽主体13的顶部,而将该浇口部配置在侧面、例如即使将帽主体倾斜45°也不会抵接于书写面或者纸面的位置,从而能够将顶部表面形成为光滑的外观。另夕卜,在将顶部用作擦除构件时,不存在因所谓的浇口残留(或者浇口痕迹)而损伤纸面等问题,能够将顶部用作擦除构件。接着,说明又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图28是书写工具用帽的立体图,图29是图28所示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剖视图,图30是图28所示的书写工具用帽的夹构件的立体图,图31是安装有图28所示的书写工具用帽的书写工具整体的剖视图。附图标记21表不书与工具用帽整体,附图标记22表不夹构件,附图标记23表不帽主体。在以下的记载中,主要说明与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11的不同点,未提及的构造、效果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帽主体23的侧面,为了美观效果而设有相对于帽主体23的中心轴线倾斜的环状的台阶23g。夹构件22由基部24和一体地形成在基部24的外周面的夹持部25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24形成为环状,以下称作环状部24。环状部24的后侧口径大于前侧口径,其外观呈大致锥形状,用于收容书写工具前端。在环状部24的内壁中,自前端部和后端部向内侧延伸规定长度的部分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被形成为上述圆筒形状的区域之间的部分形成为锥状。并且,在后侧的圆筒形状的内壁部分,以等间隔设有多个在整个长度方向上朝向中心轴线突出的引导突起24b。引导突起24b的特征及效果与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11中的引导突起14b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夹持部25以具有能够在其与帽主体23之间夹持文件、衣服等物品这样的弹性的方式构成。作为形成夹构件22的材料,能够列举出聚碳酸酯、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等合成树脂。但是,为了防止夹持部25在弯曲时等断裂,也可以使用弹性材料来形成、特别是使用与以下所示的帽主体相同的弹性材料来形成。帽主体23是为了保护书写工具的笔尖而一端封闭的由弹性体构成的筒状的构件,在其侧面形成有安装孔23c。夹构件22以夹构件22的环状部24配置在帽主体23内且夹构件22的夹持部25经由安装孔23c延伸到帽主体23之外的方式设置。即,帽主体23将夹构件22的环状部24的前侧的开口封闭,并且自后侧的开口以圆筒状延伸规定长度,形成有可供书写工具主体插入的开口。安装孔23c形成得大于第2实施方式的安装孔13c,环状部24的一部分露出,起到美观效果。作为形成帽主体23的材料,能够列举出硅橡胶、丁腈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橡胶材质、苯乙烯系弹性体、烯烃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这样的弹性材料、两种以上弹性材料的混合物以及弹性材料与合成树脂的混合物。 书写工具用帽21也可以具有密封橡胶26和用于保持该密封橡胶26的肋23e,但密封橡胶26和肋23e的特征及效果与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I中的密封橡胶16和肋13e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部24形成为环状,但也可以是能够加强帽主体的任意形状、例如具有C字形的横截面的形状。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21与书写工具主体之间的嵌合,能够采用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但是,也可以在帽主体23的内壁的比夹构件22的环状部24靠长度方向后端侧的部位或者夹构件22的环状部24的内壁上形成图31所示那样的以往公知的嵌合构造。另外,理所当然,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用帽21的夹构件22的环状部24也可以是如图24 图26所示那样的在开口端部具有凸缘部15a的构造。基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和构思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修改等。
权利要求
1.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中, 该书写工具用帽包括 筒状的帽主体,其用于保护笔尖,由在侧面形成有安装孔的弹性体构成; 夹构件,其包括基部和设在该基部的外侧面的夹持部, 以上述基部收容书写工具前端且上述夹持部经由上述安装孔延伸到上述帽主体之外的方式将上述夹构件设于上述帽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书写工具用帽,其中, 上述基部形成为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书写工具用帽,其中, 在上述帽主体的内壁的比上述基部靠长度方向开口端侧的部位设有卡定突起,该卡定突起用于与设于书写工具主体的嵌合突起形成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书写工具用帽,其中, 上述基部还包括在上述嵌合时与设于书写工具主体的卡定面抵接的后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书写工具用帽,其中, 在该书写工具用帽的外表面形成有与该书写工具用帽的内部连通的至少I个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书写工具用帽,其中, 该书写工具用帽还包括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由上述帽主体的前端部分的内壁保持,在将该书写工具用帽安装于书写工具主体时,该密封构件与书写工具前端的书写部卡合而将书写部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书写工具用帽,其中, 在上述夹持部的后端形成有球状部,在上述帽主体的外周面形成有形状与上述球状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凹部,上述球状部和上述凹部相对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书写工具用帽,其中, 上述帽主体是利用模具注塑成形而成的,该模具在除了与上述帽主体的前端的顶部附近相对应的部位之外的部位具有浇口部。
9.一种书写工具用帽,其中, 该书写工具用帽包括 筒状的帽主体,其用于保护笔尖,由在侧面形成有安装孔的弹性体构成; 夹构件,其包括第I基部、第2基部、将上述第I基部和上述第2基部之间连结起来的至少I个梁部以及设在上述第I基部的外侧面的夹持部, 以上述第I基部和上述第2基部收容书写工具前端且上述夹持部经由上述安装孔延伸到上述帽主体之外的方式将上述夹构件设于上述帽主体。
10.一种书写工具,其中, 该书写工具安装有权利要求I 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帽。
11.一种书写工具用夹,其适合组装于筒状的帽主体来构成书写工具用帽,该帽主体用于保护笔尖,由在侧面形成有安装孔的弹性体构成,其中, 该书写工具用夹包括基部和设在该基部的外侧面的夹持部,以上述基部被收容在上述帽主体内而收容书写工具前端且上述夹持部经由上述安装孔延伸到上述帽主体之外的方式设于上述帽主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书写工具用帽、书写工具用夹及书写工具。该书写工具用帽包括筒状的帽主体(3),其用于保护笔尖,由在侧面形成有安装孔(3c)的弹性体构成;夹构件(2),其包括基部(4)和设在该基部(4)的外侧面的夹持部(5),以基部(4)收容书写工具前端且夹持部(5)经由安装孔(3c)延伸到帽主体(3)之外的方式将夹构件(2)设于帽主体(3)。
文档编号B43K23/08GK102712209SQ20108005427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日
发明者中村祐介, 大塚裕史 申请人: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