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296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实验仪器及教学方法,可专供学生实验和实践活动使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自然现象和天文现象形成与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区域的关系的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属教学实验仪器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自然现象和天文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如昼夜交替、极昼极夜、晨昏线等这些与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有关的实验并没有可以直观地表达出的实验仪器,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和已有经验不足,又缺乏有效地实践活动,会比较难想象出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区域的变化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联系,对天文现象的形成原理也不容易理解,使教学效果大大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设计目的避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可专供学生实验和实践活动使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自然现象和天文现象形成与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区域的关系的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演示板呈方形薄片状,左侧开有半圆形凹槽, 演示板的正表面与半圆形凹槽相对的范围内从上到下水平刻有七条带箭头的射线的设计, 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演示板可配合地球运动规律及天文现象系列实验仪来使用,模拟、演示出多个天文现象的实验,帮助教学顺利进行,当需要做体验晨昏线实验时,将地球仪上模拟地球的球体用演示板的半圆形凹槽卡住,并且凹槽与球体上的一条经线重合,直射光线正对赤道,学生可以绕着地球仪旋转,从而观察到模拟地球的昼半球与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从而联想到晨昏线的形成和定义,当需要做时间和经度的实验时,选用一块黑半球和一块白半球合成一个球体来模拟地球,将黑、白半球的正中经线分别标为0°和 180°,黑白半球交界处标为90°,再分别画出45°和135°经线,将演示板的凹槽卡在白半球的赤道位置上,使直射光线正对180°经线,模拟地球做逆时针转动,学生可从北极观察不同经线所对应的不同时间,从而联想到由于地球的自转,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是不同的,当需要做地球的公转实验时,将四个地球仪放在水平桌面上摆成一圈,中间四块演示板正对四个地球仪呈辐射状放置,模拟出太阳光在夏至日或者秋分日这些特殊的日子辐射到地球的情形,学生可通过演示板与地球仪不同的组合观察发现,在不同的日子直线光线对应模拟地球的位置是有变化的,从而联想到太阳的直射点会随着地球的公转而发生变化,以及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产生的四季轮换和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当需要做无待遇温度的实验时,选用两个白半球组成一个球体来模拟地球,在球体上绘上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主要纬线,将演示板的凹槽卡在球体的一条经线上,直射光线正对赤道,学生可使直射光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观察在移动过程中地球表面太阳高度角以及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从而联想到地球上五个热量带的划分和形成原理,通过实验,能够更好地帮组学生体会、理解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区域的变化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以及更好地掌握有关科学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0007]技术方案一种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其特征是所述演示板呈方形薄片状,左侧开有半圆形凹槽,演示板的正表面与半圆形凹槽相对的范围内从上到下水平刻有七条带箭头的射线。[0008]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结构设计新颖、独特、简单,操作非常方便,制造成本低;二是能够模拟、演示多个天文现象的实验,帮助教学顺利进行;三是有效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给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通过实验的感受和体验,联想到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区域的变化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联系;四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以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科学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0009]图1是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2是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的侧视图。[0011]图3是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与地球仪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 参照附图1 3。一种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它包括演示板1, 所述演示板1呈方形薄片状,左侧开有半圆形凹槽2,演示板1的正表面与半圆形凹槽2相对的范围内从上到下水平刻有七条带箭头的射线3,演示板1的半圆形凹槽2与对应的地球仪6相匹配,演示板1表面的七条射线3中,第四条射线为直射光线4,与半圆形凹槽2的圆弧中间对应,第一条射线与第七条射线分别与半圆形凹槽2的圆弧上下两端相切,演示板1 表面刻有的七条射线3从上到下依次对应地球仪6上的北极、北极圈、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和南极,演[0013]示板1下端设置有长方体底座5,演示板1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其制作工艺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0014]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0015]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它包括演示板,其特征是所述演示板呈方形薄片状,左侧开有半圆形凹槽,演示板的正表面与半圆形凹槽相对的范围内从上到下水平刻有七条带箭头的射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其特征是所述演示板的半圆形凹槽与对应的地球仪相匹配,演示板表面的七条射线中,第四条射线为直射光线,与半圆形凹槽的圆弧中间对应,第一条射线与第七条射线分别与半圆形凹槽的圆弧上下两端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其特征是所述演示板表面刻有的七条射线从上到下依次对应地球仪上的北极、北极圈、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和南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其特征是所述演示板下端设置有长方体底座,演示板采用透明塑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专供学生实验和实践活动使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自然现象和天文现象形成与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区域的关系的太阳照到地球表面区域演示板,它包括演示板,所述演示板呈方形薄片状,左侧开有半圆形凹槽,演示板的正表面与半圆形凹槽相对的范围内从上到下水平刻有七条带箭头的射线,优点一是结构设计新颖、独特、简单,操作非常方便,制造成本低;二是能够模拟、演示多个天文现象的实验,帮助教学顺利进行;三是有效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给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通过实验的感受和体验,联想到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区域的变化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以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科学知识。
文档编号G09B27/08GK202258101SQ20112036049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4日
发明者孙石林 申请人:杭州华电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