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90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天一格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天一格具有三条与水平线成10-15度左右向右上倾斜的横向线条,三条垂线,和左右两条斜线,以及多个点来辅助汉字点、横、竖、撇、捺、折、钩等笔画的定位,其组成的框架结构是发明人对汉字间架结构规律的总结提炼。天一格内的点、线给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的位置、长度、角度、比例关系设立了准确参照标准,能使书法研习者书写时起笔、收笔明确,得心应手的处理间架结构,有利于研习者迅速抓住并掌握汉字造型规律,提高其汉字造型能力。使用天一格研习书法,将大大缩短学习时间,使书法的教与学由感性走向理性。天一格适用于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中楷书、行书、魏碑等书体的教学,是书法教育与学习者研究、学习书法的新工具,可以利用天一格来出版字帖,印制练字纸张,还可以印在透明材料上作为学习者检验书写是否达标的工具。
【专利说明】天一格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用具,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书法教学用格。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学习者虽然勤加用功,但是收效甚微,即使对临也难以临像原帖,一旦离开字帖便回归学前面目;现有的书法用格如田字格、米字格等对汉字的造型的参考作用不大,笔画在格中的定位很难达到精确,对汉字笔画、偏旁、部首的位置比例关系也不能准确提示,更不利于学习者对汉字间架结构的掌握,有时还会起反作用,学习者往往在会格子中央横线的诱导,起笔过低,笔画写成水平,因而将字写在格子的下部,写成的汉字是踩在格子底线上的而不是悬在格子中间。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格子的缺陷,为书法研究者、学习者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提示汉字笔画起止、长度、角度、位置、比例关系,揭示汉字间架结构规律的书法教学用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4]图1天一格绘制步骤I。图2天一格绘制步骤2。图3天一格绘制步骤3。图4天一格绘制步骤4。图5天一格绘制步骤5。图6天一格实线效果图。图7天一格虚线效果图。图8天一格应用实例I。图9天一格应用实例2。图中:bb2上横线;VW中横线;M202下横线;b4左上横定位点;b3右上横定位点;U左中横定位点;X右中横定位点;03右下角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05]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如图1所示,天一格,在一个正方形内实现,一个正方形AB⑶,点63、1在么8上,!^、J 在 CD 上,AG:GE:EI:IB=DH:HF:FJ:JC=5:3:3:5 ;点 a、b、c、d、e、f、g、h 在 GH 上,Ga:ab:be:cd:de:ef:fg:gh:hH=3:2:2:2:2:2:2:2:3 (可以通过改变a~h点的比例关系或者将这些点定位在EF或IJ上来改变下述三条横线的角度);点K、L、M在AD上,AK:KL:LM:MD=3:2:4:1。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天一格的基础上,连接Kb并延长到分别交EF、IJ于点b!、b2 ;延长 b1b2 至 b3,使 bb2:b2b3=4:1 ;点 b4 在 Kb 上,b4b:bb2=l:4 ;连接 Ld 并延长至 IJ,分别交EF、IJ于点Cl1, d2 ;连接Mh并延长至U,分别交EF、IJ于点V h2 ;过d2点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N,过Ii1点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O ;连接屯、f并延长至点P,:fP=2:1 ;连接MP ;连接bC,分别交EF、IJ、Ii1O于点Q、R、S,延长Mh2交^:与点T,连接OT。如图3所示,在图2所示天一格的基础上,过点a作bb2的平行线,分别交EF、IJ于点apa2,同理过C、e、f、g点作bb2平行线,分别交EF、IJ于点C1' c2, e2, ?\、f2, g2 ;点U、V在线段 Ld 上,LU:UV:Vd=l:2:3 ;点 W、X 在线段 d2N 上,d2W:WX:XN=3:2:1。如图 4 所示,在图3所示天一格的基础上,过点U作AD的平行线,分别交MP、Mh2,⑶于点MpM2、U1 ;过点X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ΤΟ、Μ、CD于点Op 02、X1 ;过点M2作CD的平行线,分别交GH、IJ、XX1于点 Y、Y1^ O3 ;点 Z 在 Eb1 上,EZ =Zb1=I:2 ;点 Z1 在 Ii1F 上,Ii1Z1 =Z1F=S:1。点 Z2 在 Ii1F 上,如图5所示,在图4所示天一格的基础上,将交点apH C、C1^ c2、U、X、e、e2、f> f\、f2> g、gp g2、P、T、Z2> O3 加大显示;去掉线段 aa2、cc2、ee2、ff2> gg2、hj、M2O3> Kb、bApLV'WN'UUpXXpMMpMMyOOpOOyGa'Ez、Ia2, bQ, TC, YH, Z1F, Y1J0 如图 6 所示,天一格实线效果图(为便于观察天一格特点,图中点、线没有画到最细)。如图7所示,天一格虚线效果图,天一格的三条线段GH、EF、IJ可作虚线(可保留线段Id1(I1),则格“天一”两字显出(所有线段皆可作虚线处理)。如图8所示,四个毛笔字“中国书法”分别以颜、赵、欧、柳四体呈现,其笔画的起止,长度、角度、比例等符合天一格的点线架构,研习者可轻松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从天一格中临写出该字会也变得很简单。如图9所示四个印刷字体:楷体、魏碑、行楷、瘦金体以空心形式呈现在天一格中,无论其是多横的字还是多竖的字,同样天一格能准确揭示其结字特点,易于教学。
【权利要求】
1.一种天一格,其特征在于,一个正方形AB⑶,AB、⑶上设置三条线段GH、EF、IJ,所述GH、EF、IJ的端点将ABXD分别分成4份,其比例为AG:GE:EI:IB=DH:HF:FJ:JC约为5:3:3:5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天一格,其特征在于,所述GH、EF、IJ上设置三条与水平线成10-15度角向右上倾斜的横线:上横线、中横线、下横线;所述上横线位于GH、IJ间;所述中横线位于GH、IJ上,并向两端延伸,一端向AD线段倾斜延伸,另一端在从位于IJ相交处向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下横线位于GH、IJ上,并向两端延伸,一端向AD线段倾斜延伸,另一端在于EF相交处向水平方向延伸;上横线、中横线的间距与中横线、下横线的间距比为1:2 ;设正方形AB⑶边长为20个单位,则在线段GH上AB到上横线,上横线到中横线,中横线到下横线,下横线到⑶的距离之比约为5:4:8:3 ;上横线、中横线、下横线长度之比约为8:14: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天一格,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横线、下横线之间,EF与中横线交点处分别向Z ADC,Z BCD延伸两条线段:撇参照线、捺参照线;所述撇参照线在其接近末端处向AD转折,撇参照线形成的角度为150-170度;所述捺参照线在其接近末端处向BC转折,捺参照线形成的角度为130-160度;所述捺参照线在EF上的起点略低于撇参照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天一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线两端的延长线上设两点:左上横定位点、右上横定位点,左上横定位点、右上横定位点位于上横线向左右分别延长其长度四分之一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天一格,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横线两端的延长线上设两点:左中横定位点、右中横定位点,左中横定位点、右中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下横线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天一格,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线右端下方设一点:右下角点,右下角点位于过下横线左端点作DC的平行线与过右中横定位点作BC的平行线的交点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天一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段GH、EF、IJ不接触正方形AB⑶的边线,设正方形ABCD边长为20个单位,则线段GH:EF:1J约为15:18: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天一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段GH、EF、IJ的上设置多个横线辅助点,所述横线辅助点之间间距均匀,可适度加大显示。
【文档编号】G09B11/04GK104077936SQ201310101823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赵诗焘 申请人:赵诗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