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之污水处理模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025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境工程之污水处理模拟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学科的教学模拟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环境工程学科的污水处理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如何提高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点处理能力,使净化后的生活污水能够满足环保排放标准等问题已成为环境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而环境工程学科由于其独特性,很难在教学时为学生们无法全面、系统地演示、展现污水的处理系统,各大院校在污水处理模拟系统方面的装置较为单一,不利于教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好,安全可靠,利于教学的环境工程之污水处理模拟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环境工程之污水处理模拟系统,包括污水前置处理系统和生化处理系统两个子系统;其中,所述污水前置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生物滤池;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通过管路连接,二级沉淀池和生物滤池通过管路连接。进一步,所述生物滤池包括瓶状的滤池壳体,滤池壳体内部填充有碎石块,碎石块间隙具有自然生长的微生物膜。进一步,所述滤池壳体的上端与所述二级沉淀池管路连接,滤池壳体的下端通过曲管连接至集水槽。·进一步,所述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均设置有格栅,其中一级沉淀池内的格栅的栅条间隔大于二级沉淀池内的格栅的栅条间隔。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实用性好,可以有效的模拟污水处理,利于教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1所示,环境工程之污水处理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前置处理系统和生化处理系统两个子系统;其中,所述污水前置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沉淀池2和二级沉淀池4,一级沉淀池2和二级沉淀池4通过管路连接3,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生物滤池,二级沉淀池4和生物滤池通过管路连接。[0013]进一步,所述生物滤池包括瓶状的滤池壳体6,滤池壳体6内部填充有碎石块7,碎石块间隙具有自然生长的微生物膜。进一步,所述滤池壳体6的上端与所述二级沉淀池4管路连接5,滤池壳体7的下端通过曲管连接至集水槽8。进一步,所述一级沉淀池2和二级沉淀池4均设置有格栅(21,41),其中一级沉淀池内的格栅21的栅条间隔大于二级沉淀池内的格栅41的栅条间隔。本实用新型进行模拟时,污水从进水管I进入一级沉淀池,污水中的较大颗粒自然沉降或被格栅21挡住,污水继续进入至二级沉淀池,污水中的小颗粒自然沉降或被格栅41,污水进入生物滤池并得到净化,再进入集水槽中。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I和出水管9出均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为立体式结构,即,一级沉淀池2、二级沉淀池4、生物滤池、集水槽由上至下层设在一机架上,该机架底部设置有脚轮,使得整个装置占地面积较小,且便于搬运。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实用性好,可以有效的模拟污水处理,利于教学。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环境工程之污水处理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前置处理系统和生化处理系统两个子系统;其中,所述污水前置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生物滤池;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通过管路连接,二级沉淀池和生物滤池通过管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工程之污水处理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池包括瓶状的滤池壳体,滤池壳体内部填充有碎石块,碎石块间隙具有自然生长的微生物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工程之污水处理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壳体的上端与所述二级沉淀池管路连接,滤池壳体的下端通过曲管连接至集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境工程之污水处理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均设置有格栅,其中一级沉淀池内的格栅的栅条间隔大于二级沉淀池内的格栅的栅条 间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学科的教学模拟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环境工程之污水处理模拟系统,包括污水前置处理系统和生化处理系统两个子系统;其中,所述污水前置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滤池包括瓶状的滤池壳体,滤池壳体内部填充有碎石块,碎石块间隙具有自然生长的微生物膜,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实用性好,可以有效的模拟污水处理,利于教学。
文档编号G09B25/02GK203149985SQ20132008716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6日
发明者王雪平, 李玉静, 丁可轩, 李华北, 彭秋云, 王凯, 闫凯 申请人:王雪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