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437阅读:1428来源:国知局
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包括硅胶制成的主管,所述主管从中部分叉形成2条顶部开口的支管。本实用新型的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选择医用硅胶,经特殊处理,其物理特性适合模拟研究所需如硬度适中、与冠状动脉血管壁相近;不仅透明度高便于肉眼观察及光学相机成像;还具备透射X线性质便于观察管腔内部及支架结构;可以根据动脉分叉的两大主要特征即分叉成角、分支血管大小设计生产各种组合的仿真冠脉血管分叉满足不同研究需要,得到的分叉血管模型接近冠脉血管解剖结构,尤其是分叉部分开口通畅、内壁光滑,具有适合血流动力学研究的优势。
【专利说明】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模型领域,具体是一种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
【背景技术】
[0002]体外模拟研究(bench testing)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尤其是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重要技术内容,其不仅为研究支架置入技术及技术差异可能怎样影响临床结果提供相当深入的观察,而且对证实冠脉支架及其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体外模拟研究对优化支架置入技术特别是分叉病变的支架置入技术、支架设计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模拟实验可重复再现器械性能、技术操作结果及某些情况下的临床结果,从而减少临床前期在体研究及人类临床研究的需求。
[0003]血管仿真模型的构建是体外模拟研究的关键部分。但是,由于冠脉血管树的几何形状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血管仿真模型的研究进展缓慢,特别是分叉血管仿真模型的构建仍然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最早应用于体外模拟研究的分叉血管仿真模型是在有机玻璃板材上交叉切割的槽沟,与之对应的实验记录方式是光学摄像。但是这种模型是刚性的、管腔非圆周的,与具有弹性的、近似管状的真实冠脉形态相去甚远;这一缺陷导致术者在置入支架及后扩张过程中对支架形态的把握度欠佳,而且无法观察到人工血管及支架内部包括分叉开口处的精细结构。微聚焦CT的出现促进更复杂、更接近解剖的血管仿真模型发展。有研究者尝试以胶合剂将不同内径的硅胶直管成角度胶黏以模拟冠脉分叉血管。这种模型虽然可以透射X线获得血管及支架内部结构,但是由于分叉部位系人工胶黏,人工血管分叉部位严重变形且模型重复性差,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目前通过硅胶倒模于分叉金属模具制作的血管分叉仿真模型国内文献未见报道,国外类似研究罕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
[0005]一种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胶制成的近端主干血管(parent main vessel,PMV),所述近端主干血管(parent main vessel,PMV)从中部分叉形成2条顶部开口的远端主干血管(distal main vessel, DMV)和侧支(side branch, SB)。
[0006]所述的一种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主干血管和侧支相互之间成0°至180°夹角。
[0007]所述的一种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主干血管、远端主干血管和侧支的管壁厚度是0.1mm一0.3cm。
[0008]所述的一种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管腔内径符合人体冠脉解剖形态特征,近端主干血管、远端主干血管和侧支的管腔内径是2.0mm-5.0cm,且符合Murray定律,近端主干血管直径的立方等于远端主干血管和侧支直径的立方的总和,即D PMV3= D DMV3 + Dsb3。[0009]所述的一种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主干血管、远端主干血管和侧支是一体成型的,分叉处通畅无阻塞且内壁光滑。
[0010]本实用新型的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选择医用硅胶,经特殊处理,其物理特性适合模拟研究所需如硬度适中、与冠状动脉血管壁相近;不仅透明度高便于肉眼观察及光学相机成像;还具备透射X线性质便于以微聚焦CT技术观察管腔内部及支架结构;可以根据动脉分叉的两大主要特征即分叉成角、分支血管大小设计生产各种组合的仿真冠脉血管分叉满足不同研究需要,得到的分叉血管模型接近冠脉血管解剖结构,尤其是分叉部分开口通畅、内壁光滑,具有适合血流动力学研究的优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I一近端主干血管;2—远端主干血管;3—侧支。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包括硅胶制成的近端主干血管I,近端主干血管I从中部分叉形成2条顶部开口的远端主干血管2和侧支3 ;远端主干血管2和侧支3相互之间成0°至180°夹角;近端主干血管1、远端主干血管2和侧支3的管壁厚度是0.lmm—0.3cm ;模型管腔内径符合人体冠脉解剖形态特征,近端主干血管1、远端主干血管2和侧支3的管腔内径2.0mm一5.0cm ;且符合Murray定律:近端主干血管I直径的立方等远端主干血管2和侧支3直径的立方的总和。近端主干血管
1、远端主干血管2和侧支3是一体成型的,分叉处开口通畅无阻塞且内壁光滑。实验时,该仿真模型模型透明度好,其内置的导丝、彩色球囊及支架均清晰可见,置入支架后的分叉血管仿真模型微聚焦CT成像,支架非常清晰,支架周围仅见管壁轮廓。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胶制成的近端主干血管(I ),所述近端主干血管(I)从中部分叉形成2条顶部开口的远端主干血管(2)和侧支(3),所述远端主干血管(2)和侧支(3)相互之间成0°至180°夹角,所述近端主干血管(I)、远端主干血管(2)和侧支(3)的管壁厚度是0.lmm—0.3cm,所述近端主干血管(I )、远端主干血管(2)和侧支(3)的管腔内径是2.0mm-5.0cm,且近端主干血管(I)直径的立方等于远端主干血管(2 )和侧支(3)直径的立方的总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硅胶仿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主干血管(I)、远端主干血管(2 )和侧支(3 )是一体成型的,分叉处通畅无阻塞且内壁光滑。
【文档编号】G09B23/28GK203480749SQ20132038967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日
【发明者】陈良龙, 张林林, 钟文亮 申请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