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61242阅读:1248来源:国知局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4年7月9日向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141317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将片材贴合于被贴附物的装置,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

专利文献1的装置将长条状的片材切割成规定尺寸并保持于头。并且,专利文献1的装置使头向载置有被贴附物的工作台移动,在对头与被贴附物进行定位后,将头按压到被贴附物上从而将片材转印于被贴附物。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8275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将头的形状设为圆弧形状,以使在将片材向被贴附物转印时不会产生气泡。然而,在切割后的片材上容易附着对长条状的片材进行切割时产生的切屑等尘埃。因此,在将片材向被贴附物转印时,尘埃容易进入片材与被贴附物之间。另外,有时会因尘埃的进入而在片材与被贴附物之间产生气泡。

由此,无法提高产品品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转印片状件时的尘埃的进入而提高产品品质的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手段。

(1)即,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片状件,所述贴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卷出部,其将光学构件片与分隔片一起从坯料卷卷出;切割部,其以残留所述分隔片的方式将所述光学构件片切断,从而形成所述片状件;贴合部,其将所述片状件从所述分隔片剥离并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以及集尘装置,其配置在所述切割部与所述贴合部之间,用于除去所述片状件的尘埃。

(2)也可以为,在上述(1)所述的贴合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集尘装置包括由一对第一辊构成的第一辊对,所述一对第一辊从上下夹持向所述贴合部输送的所述片状件的输送方向上的一部分,并且所述一对第一辊使表面与所述片状件的表面接触来除去所述片状件的尘埃,所述一对第一辊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具有能够除去所述片状件的尘埃的第一粘合力。

(3)也可以为,在上述(2)所述的贴合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粘合力比所述片状件与所述分隔片之间的粘合力小。

(4)也可以为,在上述(2)或者(3)所述的贴合装置的基础上,在具有所述第一粘合力的所述第一辊上能够装拆地卷绕有第一粘合片。

(5)也可以为,在上述(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集尘装置包括由一对第二辊构成的第二辊对,所述一对第二辊从上下夹持所述第一辊对,并且所述一对第二辊使表面与所述第一辊对分别接触来除去所述第一辊的尘埃,所述一对第二辊中的、与具有所述第一粘合力的所述第一辊对置的所述第二辊的表面具有比所述第一粘合力大的第二粘合力。

(6)也可以为,在上述(5)所述的贴合装置的基础上,在具有所述第二粘合力的所述第二辊上能够装拆地卷绕有第二粘合片。

(7)也可以为,在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贴合装置包括:片工作台,其从所述分隔片侧支承所述片状件;以及贴合工作台,其载置所述光学显示部件,所述贴合部包括贴合头,该贴合头一边将弯曲的保持面按压到在所述片工作台上静止的所述片状件,一边沿着所述保持面的弯曲进行滚动,从而将所述片状件从所述分隔片剥离并保持于所述保持面,并且该贴合头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面的所述片状件向载置于所述贴合工作台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

(8)也可以为,在上述(7)所述的贴合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贴合装置包括在利用所述贴合头将所述片状件从所述分隔片剥离之后对单独的所述分隔片进行卷取的卷取部,在所述贴合头将所述保持面按压到所述片状件上并刚刚开始滚动之后的第一期间,所述卷取部向将所述分隔片开卷的方向旋转,在经过所述第一期间之后且所述滚动结束为止的第二期间,所述卷取部向卷取所述分隔片的方向旋转。

(9)也可以为,在上述(7)或(8)所述的贴合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贴合工作台上以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邻接的方式设置有抵接板,所述贴合头在将所述保持面按压到所述抵接板的上表面之后,在所述抵接板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上表面上连续地滚动,从而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面的所述片状件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

(10)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是通过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成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作为所述光学构件的片状件的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是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

(11)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是通过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成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装置,其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比所述光学构件大的片状件;检测装置,其对贴合有所述片状件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进行拍摄,根据该拍摄数据来检测所述片状件的切割线;以及切断装置,其将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片状件沿着所述切割线切断,从而从所述片状件切出所述光学构件,所述贴合装置是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

(12)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方法为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片状件的贴合方法,所述贴合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光学构件片与分隔片一起从坯料卷卷出的卷出步骤;以残留所述分隔片的方式将所述光学构件片切断,从而形成所述片状件的切割步骤;将所述片状件从所述分隔片剥离并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的贴合步骤;以及在所述切割步骤与所述贴合步骤之间除去所述片状件的尘埃的集尘步骤。

(13)也可以为,在上述(12)所述的贴合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集尘步骤中,使用由一对第一辊构成的第一辊对,所述一对第一辊从上下夹持向所述贴合步骤输送的所述片状件的输送方向上的一部分,并且所述一对第一辊使表面与所述片状件的表面接触来除去所述片状件的尘埃,所述一对第一辊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具有能够除去所述片状件的尘埃的第一粘合力。

(14)也可以为,在上述(13)所述的贴合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粘合力比所述片状件与所述分隔片之间的粘合力小。

(15)也可以为,在上述(13)或者(14)所述的贴合方法的基础上,在具有所述第一粘合力的所述第一辊上能够装拆地卷绕有第一粘合片。

(16)也可以为,在上述(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集尘步骤中,使用由一对第二辊构成的第二辊对,所述一对第二辊从上下夹持所述第一辊对,并且所述一对第二辊使表面与所述第一辊对分别接触来除去所述第一辊的尘埃,所述一对第二辊中的、与具有所述第一粘合力的所述第一辊对置的所述第二辊的表面具有比所述第一粘合力大的第二粘合力。

(17)也可以为,在上述(16)所述的贴合方法的基础上,在具有所述第二粘合力的所述第二辊上能够装拆地卷绕有第二粘合片。

(18)也可以为,在上述(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的基础上,所述贴合方法包括:利用片工作台从所述分隔片侧支承所述片状件的支承步骤;以及将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载置于贴合工作台的载置步骤,在所述贴合步骤中,一边将贴合头的弯曲的保持面按压到在所述片工作台上静止的所述片状件,一边使所述贴合头沿着所述保持面的弯曲进行滚动,从而将所述片状件从所述分隔片剥离并保持于所述保持面,并且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面的所述片状件向载置于所述贴合工作台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

(19)也可以为,在上述(18)所述的贴合方法的基础上,所述贴合方法包括在利用所述贴合头将所述片状件从所述分隔片剥离之后利用卷取部对单独的所述分隔片进行卷取的卷取步骤,在所述卷取步骤中,在所述贴合头将所述保持面按压到所述片状件上并刚刚开始滚动之后的第一期间,使所述卷取部向将所述分隔片开卷的方向旋转,在经过所述第一期间之后且所述滚动结束为止的第二期间,使所述卷取部向卷取所述分隔片的方向旋转。

(20)也可以为,在上述(18)或(19)所述的贴合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贴合工作台上以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邻接的方式设置有抵接板,在所述贴合步骤中,在将所述贴合头的所述保持面按压到所述抵接板的上表面之后,使所述贴合头在所述抵接板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上表面上连续地滚动,从而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面的所述片状件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

(21)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是通过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成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作为所述光学构件的片状件的贴合步骤,使用上述(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进行所述贴合步骤。

(22)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是通过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成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比所述光学构件大的片状件的贴合步骤;对贴合有所述片状件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进行拍摄,根据该拍摄数据来检测所述片状件的切割线的检测步骤;以及将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片状件沿着所述切割线切断,从而从所述片状件切出所述光学构件的切断步骤,使用上述(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进行所述贴合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抑制转印片状件时的尘埃的进入而提高产品品质的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的简要图。

图2是集尘装置周边的立体图。

图3是集尘装置周边的俯视图。

图4是集尘装置的侧视图。

图5A是示出向贴合头粘贴片状件的工序的图。

图5B是示出向贴合头粘贴片状件的工序的图。

图5C是示出向贴合头粘贴片状件的工序的图。

图6A是示出将粘贴于贴合头的片状件向光学显示部件转印的工序的图。

图6B是示出将粘贴于贴合头的片状件向光学显示部件转印的工序的图。

图6C是示出将粘贴于贴合头的片状件向光学显示部件转印的工序的图。

图7是光学构件片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的简要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集尘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的片状件的切断工序的图。

图12A是对确定光学显示部件与片状件的贴合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2B是对确定光学显示部件与片状件的贴合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的简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100的简要图。

本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100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一面贴合通过对长条状的光学构件片FX进行半切割而得到的片状件F1X。

作为光学显示部件P,可以使用例如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等面板状的光学显示部件。作为光学构件片FX,可以使用例如偏振膜、相位差膜、增亮膜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图7所示的偏振膜作为光学构件片FX。

图7的光学构件片FX包括膜状的光学构件主体F1a、设置在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个面(图7中的上表面)上的粘合层F2a、经由粘合层F2a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层叠在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个面上的分隔片F3a、层叠在光学构件主体F1a的另一个面(图7中的下表面)上的表面保护膜F4a。

光学构件主体F1a例如作为偏振板而发挥功能,以遍及光学显示部件P的整个显示区域及其周边区域的方式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光学构件主体F1a以在其一个面上残留有粘合层F2a并使分隔片F3a分离的状态经由粘合层F2a而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以下,将从光学构件片FX除去分隔片F3a而得到的部分称作贴合片F5。片状件F1X是将长条状的贴合片F5切割成规定尺寸而得到的贴合片F5的片状件。

分隔片F3a在从粘合层F2a分离之前的期间对粘合层F2a以及光学构件主体F1a进行保护。表面保护膜F4a与光学构件主体F1a一起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表面保护膜F4a相对于光学构件主体F1a配置在与光学显示部件P相反的一侧来保护光学构件主体F1a。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光学构件片FX不包括表面保护膜F4a的结构,或表面保护膜F4a与光学构件主体F1a分离的结构。

光学构件主体F1a具有片状的偏振片F6、通过粘接剂等与偏振片F6的一个面接合的第一膜F7、以及通过粘接剂等与偏振片F6的另一个面接合的第二膜F8。第一膜F7以及第二膜F8是例如保护偏振片F6的保护膜。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构件主体F1a可以是由一层的光学层构成的单层构造,也可以是多个光学层相互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所述光学层除了偏振片F6以外,也可以是相位差膜、增亮膜等。也可以对第一膜F7与第二膜F8中的至少一方实施保护液晶显示元件的最外面的硬涂层处理、包括防眩处理在内的能得到防眩等效果的表面处理。光学部件主体F1a可以不包含第一膜F7和第二膜F8中的至少一方。例如,在光学构件主体F1a中省略了第一膜F7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分隔片F3a经由粘合层F2a贴合于偏振子F6的一个面。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100例如包括片输送装置110、集尘装置10、头单元150(贴合部)、头移动装置160、工作台单元170、以及控制装置190。

片输送装置110例如包括卷出部111、卷取部112、夹持辊部113、片工作台114、以及切割部115。

卷出部111保持通过卷绕长条状的光学构件片FX而成的坯料卷RX,并将光学构件片FX沿其长度方向放出。光学构件片FX例如在与其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片宽度方向)上具有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的第一边(例如短边侧)的长度相同的宽度。

以下,将从卷出部111卷出光学构件片FX(分隔片F3a)并输送的方向称作片输送方向,将片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称作片输送上游侧,将片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称作片输送下游侧。

切割部115将从坯料卷RX卷出的光学构件片FX以残留有分隔片F3a的方式在厚度方向上切断(半切割)。例如每当光学构件片FX在与片宽度方向正交的长度方向上被放出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的第二边(例如长边侧)的长度相同的长度时,切割部115在片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将光学构件片FX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切断。

切割部115以避免因在光学构件片FX的输送中作用的张力而使分隔片F3a断裂(以使分隔片F3a残留有规定的厚度)的方式,调整切断刃的进退位置,实施半切割至粘合层F2a与分隔片F3a的界面的附近。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切断刃,而使用激光切断装置作为切割部115。

通过在光学构件片FX的厚度方向上将光学构件主体F1a、粘合层F2a以及表面保护膜F4a切断,由此在半切割后的光学构件片FX上形成遍及光学构件片FX的片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范围的切入线。光学构件片FX通过切入线而在长度方向上被划分为具有与显示区域的第二边的长度相当的长度的区段。该区段分别成为贴合片F5中的一个片状件F1X。

光学构件片FX的相对于片输送方向的切断角度由控制装置190控制。例如,在片输送方向的多处配置对光学构件片FX的边缘的图像进行拍摄的摄像装置15(参照图2及图3),根据由上述摄像装置15拍摄到的多处的边缘的图像,控制装置190检测出多处的边缘的位置。然后,根据检测到的多处的边缘的相对位置关系,控制装置190算出光学构件片FX的切割位置处的边缘相对于片输送方向的倾斜角度。然后,切割部115以由控制装置190控制的切断角度将光学构件片FX切断。由此,即便在光学构件片FX在片宽度方向上蛇行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光学构件片FX沿目标方向高精度地切断。

片工作台114支承从坯料卷RX卷出的光学构件片FX的下表面(图7中示出的分隔片F3a侧的面)。片工作台114例如设置在从除去片状件F1X的尘埃的集尘位置的片输送下游侧至将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剥离的剥离位置的范围内。

夹持辊部113包括配置为旋转轴方向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辊113a和第二夹持辊113b。第一夹持辊113a与第二夹持辊113b相互同步地旋转,由此从片输送上游侧朝向片输送下游侧(向卷取部112卷取的方向)、或者从片输送下游侧朝向片输送上游侧(从卷取部112开卷的方向)输送分隔片F3a。

在通过贴合头120从分隔片F3a剥离片状件F1X后,卷取部112卷取单独的分隔片F3a。卷取部112与第一夹持辊113a以及第二夹持辊113b同步地旋转,由此进行分隔片F3a的卷取以及开卷。

集尘装置10配置在切割位置与剥离位置之间,该切割位置为利用切割部115对光学构件片FX进行半切割的位置,该剥离位置为将通过半切割而得到的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剥离并保持于贴合头120的位置。集尘装置10除去片状件F1X的尘埃。对于集尘装置10的详细情况在后叙述。

头单元150例如包括贴合头120、头驱动装置130、以及头升降装置140。

贴合头120例如包括头主体部121和粘合片122。

头主体部121以上表面为平坦的面且下表面向下侧凸出的方式形成为沿着光学构件片FX的行进方向弯曲的曲面。在头主体部121的下表面固接有粘合片122。作为粘合片122,可以使用例如粘合性的硅酮橡胶等。粘合片122的表面形成为粘贴并保持片状件F1X的弯曲的保持面122a。保持面122a例如具有比片状件F1X的贴合面(粘合层F2a)弱的粘贴力,能够反复粘贴、剥离片状件F1X的表面保护膜F4a。

贴合头120一边将弯曲的保持面122a按压到支承在片工作台114上的片状件F1X,一边沿着该保持面122a的弯曲滚动,由此将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剥离并保持于保持面122a。贴合头120一边将保持于保持面122a的片状件F1X按压到载置于贴合工作台171上的光学显示部件P,一边沿着保持面122a的弯曲滚动,从而将片状件F1X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

头驱动装置130例如包括基体板135、旋转驱动部136、以及杆部137。

贴合头120经由与头主体部121的上表面中央部连接的杆部137而与旋转驱动部136的旋转支承轴136a连接。旋转支承轴136a固定于基体板135。贴合头120经由杆部137以及旋转支承轴136a旋转自如地吊挂于基体板135的下表面。保持面122a例如形成为以旋转支承轴136a为中心的圆弧状的曲面。

贴合头120通过旋转驱动部136绕旋转支承轴136a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由此,进行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向保持面122a的粘贴、片状件F1X从保持面122a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转印)。

头升降装置140包括工作缸主体部141和活塞杆142。活塞杆142的第一端部固定于基体板135的上表面,活塞杆142的第二端部与工作缸主体部141内的活塞连接。利用导入至工作缸主体部141内的气体的压力而使工作缸主体部141内的活塞以及活塞杆142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贴合头120沿铅垂方向移动。

头移动装置160包括引导导轨161和滑块162。工作缸主体部141的上端部固定于滑块162。由此,头单元150垂直地吊挂于滑块162。引导导轨161以跨片输送装置110与贴合工作台171之间的方式设置。滑块162沿着引导导轨161往复移动。由此,贴合头120在将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剥离的剥离位置与将片状件F1X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的贴合位置之间移动。

通过头驱动装置130、头升降装置140以及头移动装置160,构成驱动贴合头120旋转并使贴合头120进行升降移动以及水平移动的头驱动机构。贴合头120被头驱动装置130以及头移动装置160驱动而进行旋转以及水平移动,从而在支承于片工作台114的片状件F1X上以及载置于贴合工作台171的光学显示部件P上滚动。由此,进行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向保持面122a的粘贴以及片状件F1X从保持面122a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转印)。

贴合头120通过头驱动装置130而向第一旋转方向(例如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并通过头移动装置160向第一移动方向(例如右方向)水平移动,从而能够在从保持面122a的第一端部(例如左端部)朝向第二端部(例如右端部)的第一方向上进行滚动。另外,贴合头120通过头驱动装置130而向第二旋转方向(例如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并通过头移动装置160向第二移动方向(例如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能够在从保持面122a的第二端部(例如右端部)朝向第一端部(例如左端部)的第二方向上进行滚动。

工作台单元170包括贴合工作台171、工作台驱动装置172、以及抵接板173。

贴合工作台171具有载置光学显示部件P的载置面171a。贴合工作台171例如通过吸附光学显示部件P的下表面(与片状件F1X贴合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从而将光学显示部件P保持在载置面171a上。

抵接板173是沿着光学显示部件P的一边配置的板状或者棒状的构件。抵接板173固定在载置面171a上。抵接板173的高度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高度大体一致。抵接板173配置在比载置光学显示部件P的位置靠滚动方向AFD的上游侧的位置。

光学显示部件P与抵接板173邻接地配置。光学显示部件P以使端部与抵接板173的侧面接触的状态固定在载置面171a上。由此,光学显示部件P的上表面与抵接板173的上表面形成连续的平面。

抵接板173能够固定地配置在贴合工作台171上的至少两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第一位置是与将滚动方向AFD设为第一方向的情况对应的贴合工作台171上的位置(例如,光学显示部件P的左侧邻接的位置),第二位置是与将滚动方向AFD设为第二方向的情况对应的贴合工作台171上的位置(例如,光学显示部件P的右侧邻接的位置)。

贴合头120在将比片状件F1X靠贴合方向的上游侧的保持面122a按压到抵接板173的上表面后,贴合头120在抵接板173的上表面以及光学显示部件P的上表面上连续地滚动,从而将保持于保持面122a的片状件F1X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一面贴合。在使片状件F1X与光学显示部件P接触之前,通过使贴合头120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侧起动,能够使负载、速度等贴合条件在片状件F1X整体中均匀化。

工作台驱动装置172使贴合工作台171向贴合头120的滚动方向AFD以及与贴合头120的滚动方向AFD正交的方向移动。另外,工作台驱动装置172使贴合工作台171在水平面内旋转。通过工作台驱动装置172驱动贴合工作台171,从而调整保持于贴合工作台171的光学显示部件P与保持于贴合头120的片状件F1X的相对贴合位置。由此,进行光学显示部件P与片状件F1X的对准。

控制装置190构成为包括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具备CPU等运算处理部、以及存储器、硬盘等存储部。控制装置190包括能够执行计算机系统与外部的装置的通信的接口,综合控制构成贴合装置100的各种装置以及贴合装置100的外部的各种装置的动作。

以下,使用图2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装置10进行说明。

图2是集尘装置10的周边的立体图。图3是集尘装置10的周边的俯视图。图4是集尘装置10的侧视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集尘装置10包括第一辊对11和第二辊对12。

第一辊对11是由配置为旋转轴方向相互平行的一对第一辊11a、11b构成的一个辊对。

以下,将一对第一辊11a、11b中的、隔着片状件F1X而配置在上侧的第一辊称作第一上侧辊11a。将一对第一辊11a、11b中的、隔着片状件F1X而配置在下侧的第一辊称作第一下侧辊11b。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将第一上侧辊11a、第一下侧辊11b分别简称作第一辊。

第一上侧辊11a与第一下侧辊11b相互同步地旋转,从而从片输送上游侧朝向片输送下游侧输送半切割后的光学构件片FX。

第一上侧辊11a以及第一下侧辊11b分别是具有比光学构件片FX的片宽度大的长度的圆柱状的构件。第一上侧辊11a以及第一下侧辊11b各自的表面具有能够除去片状件F1X的尘埃的第一粘合力As1。第一粘合力As1比片状件F1X与分隔片F3a的粘合力小。由此,能够抑制在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前将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剥离的情况,并且能够除去片状件F1X的表面的尘埃。

另外,从抑制构成片状件F1X的层彼此的层间剥离的观点出发,第一粘合力As1比构成片状件F1X的光学构件主体F1a与表面保护膜F4a的粘合力小。基于同样的观点,第一粘合力As1分别比偏振子F6的一个面与第一膜F7的粘合力、偏振子F6的另一个面与第二膜F8的粘合力小。

第一辊对11从上下夹持向头单元150输送的片状件F1X的输送方向上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辊对11从上下夹持由四个切入线中的从片输送上游侧起算的第三个切入线与第四个切入线划分的片状件F1X的一部分,其中四个切入线通过切割部115而形成在光学构件片FX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辊对11的配置位置不限于此。只要是在切割部115与头单元150之间,则第一辊对11的配置位置可以适当设置在所希望的位置。

第一辊对11使表面与片状件F1X的表面接触,从而除去存在于片状件F1X的表面的尘埃。具体地说,第一上侧辊11a使其表面与构成片状件F1X的表面保护膜F4a的表面接触,从而除去表面保护膜F4a的表面的尘埃。第一下侧辊11b使表面与分隔片F3a的表面(下表面)接触,从而除去分隔片F3a的表面的尘埃。

第二辊对12是由配置为旋转轴方向相互平行的一对第二辊12a、12b构成的一个辊对。

以下,将一对第二辊12a、12b中的、与第一上侧辊11a对置的第二辊称作第二上侧辊12a。将一对第二辊12a、12b中的、与第一下侧辊11b对置的第二辊称作第二下侧辊12b。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将第二上侧辊12a、第二下侧辊12b分别简称作第二辊。

第二上侧辊12a能够与第一上侧辊11a同步地旋转,第二下侧辊12b能够与第一下侧辊11b同步地旋转。在图4中,第二上侧辊12a向与第一上侧辊11a的旋转方向(逆时针的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顺时针的方向)旋转,第二下侧辊12b向与第一下侧辊11b的旋转方向(顺时针的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逆时针的方向)旋转。

第二上侧辊12a以及第二下侧辊12b分别是具有与第一辊的片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长度的圆柱状的构件。第二上侧辊12a与第二下侧辊12b从上下夹持第一辊对11(第一上侧辊11a、第一下侧辊11b)。第二上侧辊12a以及第二下侧辊12b各自的表面具有比第一粘合力Fs1大的第二粘合力Fs2(Fs2>Fs1)。由此,能够利用第二辊除去附着于第一辊的尘埃。由此,能够有效地维持第一粘合力Fs1。

如图4所示,第一粘合片13能够装拆地卷绕于第一辊对11。具体地说,第一上侧粘合片13a能够装拆地卷绕于第一上侧辊11a。第一下侧粘合片13b能够装拆地卷绕于第一下侧辊11b。

因此,即便在由于尘埃的附着而使第一粘合力Fs1降低的情况下,也无需更换第一辊对11整体,而仅更换第一粘合片13即可。另外,根据需要,仅更换第一上侧粘合片13a或者第一下侧粘合片13b的任一方即可。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用于维持第一粘合力Fs1的维护。

第二粘合片14能够装拆地卷绕于第二辊对12。具体地说,第二上侧粘合片14a能够装拆地卷绕于第二上侧辊12a。第二下侧粘合片14b能够装拆地卷绕于第二下侧辊12b。

因此,即便在由于尘埃的附着而使第二粘合力Fs2降低的情况下,无需更换第二辊对12整体,而仅更换第二粘合片14即可。另外,根据需要,仅更换第二上侧粘合片14a或者第二下侧粘合片14b的任一方即可。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用于维持第二粘合力Fs2的维护。另外,若第二粘合力Fs2得到维持,则第一粘合力Fs1也得到维持,因此在维持第一粘合力Fs1方面也是有效的。

作为第一粘合片13,可以使用例如粘合性的硅系、聚氨酯系的粘合片等。作为第二粘合片14,可以使用例如具有比第一粘合片13的粘合力(第一粘合力Fs1)大的粘合力的聚氨酯系的粘合片等。例如,在使用硅系的粘合片作为第一粘合片13的情况下,使用聚氨酯系的粘合片作为第二粘合片14。

以能维持第一粘合力Fs1的程度进行第一粘合片13的更换。例如,可以通过目视等确认第一粘合片13的表面有无裂纹等,来判定第一粘合片13的粘合力是否具有第一粘合力Fs1,在认为第一粘合片13的粘合力低于第一粘合力Fs1时进行第一粘合片13的更换。同样地,对于第二粘合片14的更换,也以能维持第二粘合力Fs2的程度进行。

另外,可以考虑集尘装置10的使用期间而定期地进行第一粘合片13的更换。对于第二粘合片14的更换也是同样的。

以下,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贴合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贴合方法是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片状件F1X的贴合方法,包括卷出步骤、切割步骤、贴合步骤、以及集尘步骤。

如图1所示,在卷出步骤中,将长条状的光学构件片FX与分隔片F3a一起从坯料卷RX卷出。

在切割步骤中,将光学构件片FX以残留分隔片F3a的方式切断,从而形成片状件F1X。

在贴合步骤中,将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剥离并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

在集尘步骤中,在切割步骤与贴合步骤之间,更优选为在将片状件F1X向贴合头120的保持面122a粘贴之前的期间,除去片状件F1X的尘埃。

以下,使用图2至图4对集尘步骤进行说明。

如图2至图4所示,在集尘步骤中,使用由一对第一辊11a、11b构成的第一辊对11,该一对第一辊11a、11b从上下夹持向贴合步骤输送的片状件F1X的输送方向上的一部分,并使表面与片状件F1X的表面接触从而除去片状件F1X的尘埃。第一辊11a、11b各自的表面具有能够除去片状件F1X的尘埃的第一粘合力As1。

另外,在集尘步骤中,使用由一对第二辊12a、12b构成的第二辊对12,该一对第二辊12a、12b从上下夹持第一辊对11,并且使表面与第一辊对11分别接触从而除去第一辊的尘埃。第二辊12a、12b各自的表面具有比第一粘合力As1大的第二粘合力As2(As2>As1)。

以下,使用图5A~图5C以及图6A~图6C对贴合步骤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5A~图5C,对向贴合头120粘贴片状件F1X的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5A所示,将贴合头120以相对于片工作台114倾斜的状态配置在片工作台114的上方。停止片状件F1X的输送,使片状件F1X在片工作台114上静止。片工作台114从分隔片F3a侧支承片状件F1X。然后,对贴合头120与片工作台114上的片状件F1X进行定位。贴合头120以滚动方向上游侧比滚动方向下游侧靠下方的方式倾斜。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片输送下游侧的端部比片输送上游侧的端部靠下方的方式倾斜。

在进行了贴合头120与片状件F1X的定位后,通过头升降装置140使贴合头120降低至与片状件F1X接触的高度。由此,将贴合头120的片输送下游侧的端部按压到片状件F1X的片输送下游侧的端部上。

接下来,如图5B所示,通过同步地驱动旋转驱动部136与头移动装置160,使贴合头120从片输送下游侧朝向片输送上游侧滚动(旋转以及水平移动)。由此,片状件F1X从片输送下游侧朝向片输送上游侧逐渐贴附于保持面122a。

在贴合头120将保持面122a按压到片状件F1X并刚刚开始滚动后的第一期间,卷取部112以及夹持辊部113与旋转驱动部136以及头移动装置160的驱动同步地向将分隔片F3a开卷的方向(逆向)旋转。由此,在夹持辊部113的上游侧分隔片F3a松弛,与被贴合头120施加负载的部分相比靠片输送下游侧的片状件F1X以及分隔片F3a沿着保持面122a的弯曲向片工作台114的上方翘起。

由于分隔片F3a处于松弛的状态,因此在片状件F1X的片输送下游侧的端部不易产生将片状件F1X从保持面122a剥离的力。由此,片状件F1X与保持面122a的紧贴力提高,能够可靠地进行片状件F1X向保持面122a的粘贴。另外,通过使分隔片F3a松弛,由此在从分隔片F3a剥离片状件F1X时,抑制瞬间对分隔片F3a施加较大的剥离力的情况。由此,抑制了分隔片F3a断裂的情况。

如图5C所示,在经过第一期间后且贴合头120的滚动结束为止的第二期间,卷取部112以及夹持辊部113向卷取分隔片F3a的方向(正向)旋转。由此,消除分隔片F3a的松弛,并且促进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的剥离。将卷取部112以及夹持辊部113的旋转方向从逆向切换为正向的时机例如设为片状件F1X向保持面122a的粘贴完成5%~70%,优选为10%~50%的时机。

在利用卷取部112以及夹持辊部113进行分隔片F3a的开卷以及卷取的期间,贴合头120通过旋转驱动部136以及头移动装置160而始终向相同的方向持续滚动。贴合头120一边将保持面122a按压到片状件F1X上一边沿着保持面122a的弯曲滚动,从而将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剥离并保持于保持面122a。

根据以上操作,将片状件F1X的表面保护膜F4a依次粘贴于贴合头120的保持面122a。粘贴于保持面122a的片状件F1X成为从分隔片F3a剥离而使粘合层F2a(参照图7,与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的贴合面)露出的状态。保持着片状件F1X的贴合头120被头移动装置160向载置有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工作台171移送。

在图5A~图5C中,示出将在片的面内无缺陷的合格的片状件F1X保持于贴合头120的工序,但在将片的面内具有缺陷的不合格的片状件F1X保持于贴合头120的情况下也进行同样的处理。例如,保持有不合格的片状件F1X的贴合头120被头驱动装置160向配置在与贴合工作台171不同的位置的省略图示的弃贴位置(废弃位置)移送。并且,向设置在弃贴位置的废料片等重叠粘贴不合格的片状件F1X。

作为这样的片状件F1X的缺陷,例如是在片状件F1X的内部存在由固体、液体以及气体中的至少一方构成的异物的部分、在片状件F1X的表面存在凹凸、伤痕的部分、因片状件F1X的形变、材质的偏差等而成为亮点的部分等。

接下来,使用图6A~图6C,对将粘贴于贴合头120的片状件F1X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转印)的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保持有片状件F1X的贴合头120以使粘合层F2a(参照图7)朝下的状态通过头升降装置140上升至不与片输送装置110干涉的高度。然后,贴合头120被头移动装置160移送至载置有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工作台171的上方的位置。

在贴合头120从片工作台114上移动至贴合工作台171上时,例如通过第一摄像装置181对保持于保持面122a的片状件F1X的四个角部进行拍摄。利用省略图示的第一图像处理装置对由第一摄像装置181拍摄到的片状件F1X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从而检测片状件F1X的四个角部的位置。由第一图像处理装置检测到的与片状件F1X的角部的位置相关的信息被发送至控制装置190。控制装置190根据由第一图像处理装置检测到的信息,来确认片状件F1X相对于贴合头120的配置位置。

例如通过第二摄像装置182对保持于贴合工作台171的光学显示部件P进行拍摄。第二摄像装置182例如以设置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对准标记、黑矩阵等作为对准基准而进行拍摄。利用省略图示的第二图像处理装置对由第二摄像装置182拍摄到的光学显示部件P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从而检测对准基准的位置。由第二图像处理装置检测到的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对准基准的位置相关的信息被发送至控制装置190。控制装置190根据由第二图像处理装置检测到的信息,来确认光学显示部件P相对于贴合工作台171的配置位置。

控制装置190根据片状件F1X相对于贴合头120的配置位置、以及光学显示部件P相对于贴合工作台171的配置位置,控制工作台驱动装置172。控制装置190使用工作台驱动装置172使贴合工作台171在水平面内水平移动,或驱动贴合工作台171在水平面内旋转。

由此,调整保持于贴合工作台171的光学显示部件P与保持于贴合头120的片状件F1X的相对贴合位置。

如图6B所示,在调整光学显示部件P与片状件F1X的相对贴合位置后,通过头升降装置140使贴合头120下降至与光学显示部件P接触的高度。贴合头120以滚动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比滚动方向下游侧的端部靠下方的方式倾斜。通过使贴合头120下降,从而将比片状件F1X靠滚动方向上游侧的贴合头120的端部按压到位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滚动方向上游侧的抵接板173的上表面上。

接下来,如图6C所示,通过同步地驱动旋转驱动部136与头移动装置160,从而使贴合头120从抵接板173的上表面朝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上表面滚动。伴随着贴合头120的滚动,保持于保持面122a的片状件F1X逐渐贴附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上表面。

贴合头120例如具有比片状件F1X的贴合面(参照图7:粘合层F2a)弱的粘合力,能够对片状件F1X的表面保护膜F4a反复进行粘贴、剥离。因此,粘合层F2a侧被按压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片状件F1X从保持面122a剥离,并贴合到光学显示部件P的上表面。根据以上操作,完成片状件F1X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处理。

在图6A~图6C中,示出将在片的面内无缺陷的合格的片状件F1X从贴合头120向光学显示部件P转印的工序,当在将片的面内具有缺陷的不合格的片状件F1X向设置于弃贴位置的废料片等贴合的情况下也进行同样的处理。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100中,能够在利用集尘装置10除去片状件F1X的尘埃后,在头单元150中将片状件F1X与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因此能够在排除尘埃的进入、气泡的产生的状态下进行贴合。由此,能够提高产品品质。

另外,采用基于第一辊对11进行的接触式的结构,因此与非接触式的结构相比,能够有效地除去片状件F1X的表面的尘埃。

另外,一边将贴合头120的弯曲的保持面122a按压到在片工作台114上静止的片状件F1X,一边使贴合头120沿着保持面122a的弯曲进行滚动,从而将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剥离并保持于保持面122a。因此,抑制了由于光学构件片FX的蛇行等的影响而在保持于贴合头120的片状件F1X上产生褶皱的情况。由此,抑制了在将片状件F1X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时在片状件F1X与光学显示部件P之间产生气泡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第一辊11a、11b各自的表面具有能够除去片状件F1X的尘埃的第一粘合力As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仅一对第一辊11a、11b中的第一上侧辊11a的表面具有所述第一粘合力As1,也可以构成为仅一对第一辊11a、11b中的第一下侧辊11b的表面具有所述第一粘合力As1。即,一对第一辊11a、11b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具有所述第一粘合力As1即可。但是,从除去表面保护膜F4a的表面以及分隔片F3a的表面(下表面)各自的尘埃的观点出发,优选第一辊11a、11b各自的表面具有所述第一粘合力As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第二辊12a、12b各自的表面具有比第一粘合力Fs1大的第二粘合力Fs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在仅一对第一辊11a、11b中的一方的表面具有第一粘合力Fs1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仅一对第二辊12a、12b中的与具有所述第一粘合力Fs1的第一辊对置的第二辊的表面具有所述第二粘合力Fs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集尘装置10包括第一辊对11以及第二辊对12的结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集尘装置不包含第二辊对12而仅包含第一辊对11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化,并且抑制片状件F1X的表面的尘埃。另外,容易装拆卷绕于第一辊对11的第一粘合片13。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1000的简要图。光学显示器件通过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光学构件而构成。生产系统1000具备上述的贴合装置100来作为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作为所述光学构件的片状件的贴合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1000包括清洗装置1001、第一贴合装置1002、第二贴合装置1003、剥离装置1004、第三贴合装置1005、以及检查装置1006。第一贴合装置1002、第二贴合装置1003以及第三贴合装置1005具有上述的贴合装置100的结构。清洗装置1001、第一贴合装置1002、第二贴合装置1003、剥离装置1004、第三贴合装置1005、以及检查装置1006配置在输送光学显示部件P的一系列的输送路径中。

清洗装置1001对从省略图示的装载机搬入的光学显示部件P进行清洗,除去附着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异物等。清洗装置1001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的水洗式,该清洗装置1001对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一面(例如,目视确认在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这一侧的面)以及第二面(例如,与目视确认在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这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进行刷拂以及水洗,之后进行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的除液。清洗装置1001可以设为进行光学显示部件P的表背面的静电除去以及集尘的干式。光学显示部件P例如是液晶面板。

第一贴合装置1002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一面贴合第一片状件。第一贴合装置1002与上述的贴合装置100同样地包括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在第一片状件形成后且在第一片状件与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前除去第一片状件的尘埃。因此,能够在利用集尘装置除去第一片状件的尘埃后将第一片状件与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因此能够在排除了尘埃的进入、气泡的产生的状态下进行贴合。由此,能够提高产品品质。

另外,第一贴合装置1002一边将贴合头的弯曲的保持面按压到静止的第一片状件上,一边使贴合头沿着保持面的弯曲进行滚动,从而将第一片状件从分隔片剥离并保持于保持面。因此,抑制了在将第一片状件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时在第一片状件与光学显示部件P之间产生气泡的情况。

第一片状件例如是被切割成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的单片状的偏振板。上述的“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是指,在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时,不产生在实际使用上成为问题的多余部分的大小。第一片状件具有与图7所示的片状件F1X同样的结构。

例如,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中央部设置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端部设置有电气部件安装部,该电气部件安装部具备供半导体芯片、柔性印刷布线等连接的多个端子。在该情况下,作为第一片状件,例如使用具有如下的区域的大小的片状件,该区域为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的大小以上且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形状(俯视时的轮廓形状)的大小以下的区域,并且为避开了光学显示部件P中的电气部件安装部等功能部分的区域。本申请的“比光学构件大的片状件”是指,具有从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至光学显示部件P的端部之间的任意的大小的光学显示片。

第二贴合装置1003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二面贴合第二片状件。第二贴合装置1003与上述的贴合装置100同样地包括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在第二片状件形成后且在第二片状件与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前除去第二片状件的尘埃。因此,能够在利用集尘装置除去第二片状件的尘埃后将第二片状件与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因此能够在排除了尘埃的进入、气泡的产生的状态下进行贴合。由此,能够提高产品品质。

另外,第二贴合装置1003一边将贴合头的弯曲的保持面按压到静止的第二片状件上,一边使贴合头沿着保持面的弯曲进行滚动,从而将第二片状件从分隔片剥离并保持于保持面。因此,抑制了在将第二片状件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时在第二片状件与光学显示部件P之间产生气泡的情况。

第二片状件例如是被切割成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的单片状的偏振板。第二片状件具有与图7所示的片状件F1X同样的结构。贴合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二面上的第二片状件的透射轴与贴合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一面上的第一片状件的透射轴相互正交。

在第一贴合装置1002与第二贴合装置1003之间的光学显示部件P的输送路径上,例如设置有将光学显示部件P的表背翻转的翻转装置(省略图示)。在第一面上贴合有第一片状件的光学显示部件P以表背翻转了的状态供给至第二贴合装置1002。

剥离装置1004从贴合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二面上的第二片状件剥离表面保护膜。

第三贴合装置1005向通过剥离装置1004剥离了表面保护膜后的第二片状件的表面贴合第三片状件。第三贴合装置1005与上述的贴合装置100同样地包括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在第三片状件形成后且在第三片状件与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前除去第三片状件的尘埃。因此,能够在利用集尘装置除去第三片状件的尘埃后将第三片状件与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因此能够在排除了尘埃的进入、气泡的产生的状态下进行贴合。由此,能够提高产品品质。

另外,第三贴合装置1005一边将贴合头的弯曲的保持面按压到静止的第三片状件上,一边使贴合头沿着保持面的弯曲进行滚动,从而将第三片状件从分隔片剥离并保持于保持面。因此,抑制了在将第三片状件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时在第三片状件与光学显示部件P之间产生气泡的情况。

第三片状件例如是被切割成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的单片状的增亮膜。增亮膜是将与透射轴正交的直线偏振光反射的反射型的偏振板。第三片状件具有与图7所示的片状件F1X同样的结构。贴合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二面上的第二片状件的透射轴与贴合在第二片状件上的第三片状件的透射轴相互平行。

检查装置1006进行第一片状件、第二片状件以及第三片状件的位置相对于光学显示部件P是否合适(位置偏移是否处于公差范围内)等检查。判断为第一片状件、第二片状件或者第三片状件相对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位置不合适的光学显示部件通过未图示的排出机构向系统外排出。

贴合有第一片状件、第二片状件以及第三片状件的光学显示部件根据需要实施缺陷检查(异物检查等)、电气部件的安装等附带的处置,之后作为光学显示器件DP出厂。

在以上说明的生产系统1000中,使用具有与上述的贴合装置100相同的结构的贴合装置来作为第一贴合装置1002、第二贴合装置1003以及第三贴合装置1005。因此,能够在排除了尘埃的进入、气泡的产生的状态下进行片状件的贴合,因此能够提供提高了产品品质的光学显示器件DP。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以下,使用图9以及图10,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集尘装置20进行说明。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集尘装置20的侧剖视图。图10是图9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集尘装置采用非接触式的结构这一点、以及切割部是激光切断装置这一点。在以下的说明中,以非接触式的集尘装置20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激光切断装置215从与光学构件片FX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侧向光学构件片FX照射激光L从而将光学构件片FX切断。

集尘装置20包括吸引装置30。吸引装置30具备配置在光学构件片FX的切断线SX(相当于上述的切入线CL)的片输送下游侧的集尘箱31。在集尘箱31的片输送下游侧设置有管道连接管CN。

集尘箱31呈中空的长方体形状,在俯视时将位于切断线SX侧(以下,设为集尘箱31的前侧)的前壁33沿着切断线SX配置。集尘箱31使前壁33的下部向斜前下方倾斜,并且在下壁34的前缘部形成剖视观察呈三角形状的延出部35。通过前壁33的下部与下壁34的延出部35,由此在集尘箱31的前下缘部形成具有向后上方倾斜的流路36a的吸引嘴36。

吸引嘴36在切断线SX的长度方向(激光L的扫描方向)上开设有遍及集尘箱31的整个宽度的吸引口37。吸引口37配置为从片输送下游侧接近切断线SX。前壁33以能够调整上下位置的方式固定于上壁38,通过该前壁33的上下移动,能够调整吸引口37的上下宽度。流路36a的剖视观察下的倾斜角(在图10中流路36a的下表面即延出部35的倾斜面的倾斜角)θ1相对于光学构件片FX的上表面呈约45°。流路36a的剖视观察下的朝向下游侧的打开角(流路36a的上下表面的打开角)θ2设定为约15°。

集尘箱31以俯视时与切断线SX隔开不干涉激光L的程度的距离d的方式配置在切断线SX的片输送下游侧。在本变形例中,在进行激光切割时吸引装置30不动,与在进行激光切割时吸引装置30移动的情况相比所述距离d变小,有助于吸引装置30的小型化。

在集尘箱31的下壁34的内部形成有辅助气体用的流路41。流路41例如将从开设在后壁39的下端部等上的导入口42导入的辅助气体输送至开设在延出部35的下表面上的导出口43。在下壁34的前部的下表面固定有薄板状的引导板44,在上述引导板44以及下壁34之间,形成有向下壁34的前方开口的吹出喷嘴51。吹出喷嘴51在集尘箱31的吸引口37的正下方形成与该吸引口37同样地遍及集尘箱31的整个宽度而延伸的吹出口52。

吸引装置30例如在激光切断装置215的切断位置处进行吸引动作前,使集尘箱31上升而从切断位置退开,当在切断位置处进行吸引动作时,使集尘箱31下降。集尘箱31在所述下降时使引导板44的下表面与进行切断的光学构件片FX的最上面抵接,将吸引口37以及吹出口52配置在切断线SX的片输送下游侧且配置在切断线SX的附近。由此,在进行光学构件片FX的激光切割时,能够利用集尘箱31收集因光学构件片FX的熔融、分解反应而产生的烟状的分解物(烟尘)。

在集尘箱31中,吸引嘴36前端的风压在静压的情况下设定为0.1kPa以上,风速设定为7m/s以上。另一方面,吹出喷嘴51前端的风压以及风速设定为比吸引嘴36的风压以及风速小。由此,吹出喷嘴51吹出的辅助气体从吹出口52吹出后马上以向其正上方的吸引口37侧折回的方式流动,而被吸引嘴36吸引。通过该空气流,在吸引口37与切断线SX之间的距离d的范围内,有效地抑制了烟尘向光学构件片FX上表面的附着。吹出喷嘴51吹出的辅助气体是热风,通过对作为升华物的烟尘赋予热量,从而进一步抑制了烟尘向光学构件片FX的附着。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变形例中,也能够在利用集尘装置20除去片状件F1X的尘埃后,在头单元150中将片状件F1X与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因此能够在排除尘埃的进入、气泡的产生的状态下进行贴合。由此,能够提高产品品质。

另外,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利用集尘装置20在切断线SX的全长范围内无遗漏地吸引因激光加工而产生的烟尘。由此,能够抑制烟尘向产品表面的附着,并且防止附着于产品的烟尘产生的生产线污染。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1至图1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中的片状件FXm的切断工序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贴合头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片状件FXm为比目标尺寸的光学构件FO稍大的片状件这一点、以及在将片状件FXm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后利用切断装置184将片状件FXm的多余部分切断这一点。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片状件FXm的切断工序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片状件FXm的剖面构造与图7所示的片状件F1X相同。片状件FXm通过将图1所示的长条状的光学构件片FX切割成规定的尺寸而得到。片状件FXm例如比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第一区域FB的大小)稍大。上述的“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是指,在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时,不产生在实际使用上成为问题的多余部分的大小。片状件FXm比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大,因此利用切断装置184将在实际使用上成为问题的多余部分(第二区域FS)切断。

将片状件FXm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的贴合装置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贴合装置100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贴合装置的下游侧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检测装置189以及切断装置184。

检测装置189包括对贴合有片状件FXm的光学显示部件P进行拍摄的摄像装置183。检测装置189根据摄像装置183的拍摄数据,检测片状件FXm的切割线WCL(欲将片状件FXm切断的位置)。

摄像装置183例如从载置于切断工作台185的光学显示部件P的上方越过片状件FXm对光学显示部件P进行拍摄。摄像装置183例如对贴合有片状件FXm的光学显示部件P的基板(例如,滤色片基板)的四角的图像进行拍摄。检测装置189例如对该拍摄数据进行图像处理来检测基板的外周缘的位置,将该外周缘的位置作为片状件FXm的切割线WCL来检测出。

由检测装置189检测到的切割线WCL的信息被发送至控制装置190。控制装置190根据从检测装置189发送的切割线WCL的信息来控制切断装置184,沿着切割线WCL将片状件FXm切断。由此,与片状件FXm的显示区域对置的第一区域FB和第一区域FB的外侧的第二区域FS被切离,从片状件FXm切出目标尺寸的光学构件FO。

对在输送路径上输送的各个光学显示部件P检测片状件FXm的切割线WCL。由此,即便各个光学显示部件P存在尺寸的偏差,也能够从片状件FXm可靠地切出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的光学构件FO。

在本说明书中,在将比目标大小的光学构件FO大的片状件FXm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后,根据光学显示部件P的拍摄数据将片状件FXm的多余部分切断,将这种方式称作“窗口切割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窗口切割方式,能够将所希望的大小的光学构件FO贴合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所希望的位置。通过采用窗口切割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i)在将光学构件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的情况下,考虑到光学显示部件P以及光学构件FO的各尺寸偏差、以及光学构件FO相对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偏差(位置偏移)等,将比本来所需的大小稍大的光学构件FO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然而,在该方法中,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的周边部形成有对显示无贡献的多余的区域(边框区域),阻碍设备的小型化。在采用窗口切割方式的情况下,对贴合有片状件FXm后的光学显示部件P进行拍摄,根据该拍摄数据将片状件FXm切断,因此能够将目标大小的光学构件FO可靠地配置在目标位置。

(ii)片状件FXm的光学轴的方向有时因制造误差而从本来设计的方向偏移。在该情况下,优先预先测定片状件FXm(光学构件片FX)的光学轴的方向,根据该测定结果来调整片状件FXm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相对贴合位置,但当片状件FXm的大小与作为目标的光学构件FO的大小一致时,无法进行这种调整。在窗口切割方式中,将比光学构件FO大的片状件FXm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之后将片状件FXm的多余部分切断,因此能够进行这种调整。

例如,可以如下述那样确定片状件FXm相对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位置(相对贴合位置)。

首先,如图12A所示,在光学构件片FX的宽度方向上设定多个检查点CP,在各检查点CP处检测光学构件片FX的光学轴的方向。检测光学轴的时机可以是制造坯料卷RX(参照图1)时,也可以是从坯料卷RX卷出光学构件片FX到进行半切割为止的期间。光学构件片FX的光学轴方向的数据与光学构件片FX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及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关联地存储在省略图示的存储装置中。

控制装置190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各检查点CP的光学轴的数据(光学轴的面内分布的检查数据),并检测切出片状件FXm的部分的光学构件片FX(被切入线CL划分的区域)的平均的光学轴的方向。

例如,如图12B所示,在各个检查点CP处检测光学轴的方向与片状件FXm的边缘线EL所成的角度(偏移角),在将所述偏移角中的最大的角度(最大偏移角)设为θmax,将最小的角度(最小偏移角)设为θmin时,将最大偏移角θmax与最小偏移角θmin的平均值θmid(=(θmax+θmin)/2)作为平均偏移角而检测出。并且,将相对于片状件的边缘线EL形成平均偏移角θmid的方向作为片状件的平均的光学轴的方向而检测出。需要说明的是,就所述偏移角而言,例如将相对于片状件FXm的边缘线EL逆时针旋转所得的方向设为正,将顺时针旋转所得的方向设为负来计算。

然后,以使通过上述方法检测到的光学构件片FX的平均的光学轴的方向相对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P4的一边形成所希望的角度的方式,来确定片状件FXm相对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位置(相对贴合位置)。例如,在因设计规格而将光学构件的光学轴的方向设定为相对于显示区域P4的一边形成90°的方向的情况下,以使光学构件片FX的平均的光学轴的方向相对于显示区域P4的一边形成90°的方式将片状件FXm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

之后,利用图11中的(a)所示的检测装置189,检测片状件FXm的切割线WCL,利用图11中的(b)所示的切断装置184将片状件FXm沿切割线WCL切断。由此,将光学轴的方向被精密地控制了的光学构件FO配置成所希望的大小且配置在所希望的位置。由此,能够提供显示品质优异的窄边框的光学显示器件DP。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2000的简要图。生产系统2000是采用窗口切割方式的生产系统。生产系统2000具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贴合装置100来作为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比所述光学构件大的片状件的贴合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2000包括清洗装置2001、第一贴合装置2002、第一切断装置2003、第二贴合装置2004、第二切断装置2005、剥离装置2006、第三贴合装置2007、第三切断装置2008、以及检查装置2009。清洗装置2001、第一贴合装置2002、第一切断装置2003、第二贴合装置2004、第二切断装置2005、剥离装置2006、第三贴合装置2007、第三切断装置2008、以及检查装置2009配置在输送光学显示部件P的一系列的输送路径中。

清洗装置2001、第一贴合装置2002、第二贴合装置2004、剥离装置2006、第三贴合装置2007以及检查装置2009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装置1001、第一贴合装置1002、第二贴合装置1003、剥离装置1004、第三贴合装置1005以及检查装置1006分别相同的结构。但是,在第一贴合装置2002、第二贴合装置2004以及第三贴合装置2007中,将比目标大小的光学构件稍大的片状件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

第一切断装置2003、第二切断装置2005以及第三切断装置2008具有与上述的切断装置184以及检测装置189相同的结构。即,在第一切断装置2003、第二切断装置2005以及第三切断装置2008中,采用如下的窗口切割方式,即通过摄像装置对贴合有比目标大小的光学构件大的片状件FXm的光学显示部件P进行拍摄,根据该拍摄数据将片状件的多余部分切断。由此,能够提供显示品质优异的窄边框的光学显示器件DP。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的各结构构件的各种形状、组合等仅为一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能够提供可抑制转印片状件时的尘埃的进入而提高产品品质的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0、20…集尘装置、11…第一辊对、11a…第一上侧辊(第一辊)、11b…第一下侧辊(第一辊)、12…第二辊对、12a…第二上侧辊(第二辊)、12b…第二下侧辊(第二辊)、13…第一粘合片、14…第二粘合片、100…贴合装置、111…卷出部、112…卷取部、114…片工作台、115…切割部、120…贴合头、122a…保持面、150…头单元(贴合部)、171…贴合工作台、173…抵接板、184…切断装置、189…检测装置、1000…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1002、1003、1005…贴合装置、2000…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2002、2004、2007…贴合装置、2003、2005、2008…切断装置、DP…光学显示器件、F1X、FXm…片状件、F3a…分隔片、FO…光学构件、FX…光学构件片、P…光学显示部件、RX…坯料卷、WCL…切割线、Fs1…第一粘合力、Fs2…第二粘合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