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体课文暨图解篆繁体助识简楷手写体生字教科书方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1141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手写体课文暨图解篆繁体助识简楷手写体生字教科书方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兴趣、激发好奇的中国语文(汉语)教科书,尤其是能使接受幼儿、小学教育学历的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中国(含台湾)学生和外国中国语言文字学习者,在识字、习文的同时得到学书和熟行款的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且,在识字时,首先以图画讲解所要识认的汉字,让学习者见图识义并了解汉字的起源;再以相应意义的篆体字置于解意图画之后,让学习者直观统一文字、书体时的字形,感受汉字的魅力,让学习者见形解意;然后,又跟置相应意义的繁体字,让学习者了解汉字的演变。减轻识字枯燥单调的感觉,加强对字形、字义及内在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目前,公知的用以学习中国语文(汉语)的教科书,一是只注意了学习者识字、习文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而学书(读帖)和熟行款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则基本没有涉及,只能是另由写字课独自承担。忽略了平时语文课学习时在学书(读帖)和熟行款方面对学习者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字体均为楷书印刷体,和学习者用手写体作业、作文、写字等的学习实际产生了一定距离。二是在处理识字问题时,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考虑不足,只安排楷书担当识字职责,让学习者怀疑识字是枯燥乏味的,淡化了对汉字的好奇、降低了认识汉字的兴趣。

为了克服现有的语文教科书识字、习文和学书(读帖)、熟行款分离及教科书和作业、作文、写字字体不同一的不足,克服识字时枯燥、乏味、单调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铅、钢、毛笔手写体课文(如:附图1),图画讲解、篆繁体帮助认识,简楷手写体生字(如:附图2)教科书。该教科书不仅能同步培养学习者在识字、习文、学书(读帖)、熟行款的技能,同时,提高识字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注重教科书编写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同时,突出科学性、综合性、实用性、趣味性、图画性、工具性和美学价值,引导学习者乐学、爱学、会学、学得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中国语文教科书文字的字体使用上选用铅笔、钢笔和毛笔书写的手写体(如:附图3);字形使用上选用楷书和篆书及繁体;生字的学习辅以图画讲解和篆体及繁体帮助。达到识字、习文、学书(读帖)、熟行款的统一,图画讲解、篆繁体助识、简楷书体识认和记写生字的结合,教科书和作业、作文、写字字体的一致。实现科学、标准、规范、有序、唯美、亲切、生动、实用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识字、习文的同时,学书(读帖)、熟行款;在图画讲解、篆繁体帮助认识的基础上,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感受汉字的魅力,了解汉字的篆体、繁体字形,轻松有趣地掌握今天普遍使用的简体楷书字形和书写规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手写体课文示意图

附图2是图解篆繁体助识简楷手写体生字示意图

附图3是铅笔手写体生字示意图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能提高兴趣、激发好奇的中国语文(汉语)教科书。它的课文和生字是铅笔、钢笔、毛笔的手写体,生字是图画讲解、并以篆繁体帮助认识,达到识字、习文、学书(读帖)、熟行款的统一;图画讲解、篆繁体助识、简楷书体识认和记写生字的结合;教科书和作业、作文、写字字体的一致。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通蠡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6.23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