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直立式显示器和用于自直立式显示器的自动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677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自直立式显示器和用于自直立式显示器的自动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的来说涉及显示器,更具体地涉及自直立式显示器、这种自直立式显示器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使这种自直立式显示器保持在直立状态下的机构。



背景技术:

可以在购买点使用显示器以提供广告或其他信息。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显示器具有管形并且包括面向外的标识。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文中所公开的例子涉及能够用于销售点广告、提供信息或其他合适目的的自直立式显示器。本文中所公开的示例性自直立式显示器构造成塌缩成折叠的扁平状态以有助于航运和运输,并且构造成容易在某个场所(例如,销售点、会议展台、商店,等等)直立以实现期望的显示功能。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布置成彼此相对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护罩,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利用第一接合件而在第一侧彼此连接并且利用第二接合件而在第二侧彼此连接。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布置在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之间以及第一接合件与第二接合件之间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贴附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上并且布置成相对于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可移动,所述支撑部件可位于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所述打开位置使所述支撑部件抵抗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向外偏置以使得所述护罩沿着所述护罩的长度呈现出曲线形的横截面形状。在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中沿着所述护罩的长度在第一位置处形成有凹口。一个或多个弹性部件将所述支撑部件连结至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一个或多个弹性部件适于使所述支撑部件偏置到所述打开位置并与所述凹口配合。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形成方法,其包括:将具有侧端的第一板布置成与具有侧端的第二板相邻,第一板和第二板中都具有沿着它们的长度间隔开的弱线;将第一板的侧端连接至第二板的侧端以形成第一接合件;将第一板的另一个侧端连接至第二板的另一个侧端以形成第二接合件并限定护罩结构;将支撑部件布置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以在第一接合件与第二接合件之间延伸,所述支撑部件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将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端附接至所述支撑部件并且将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二端附接至第一接合件;将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一端附接至所述支撑部件并且将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二端附接至第二接合件;通过使第一板和第二板朝向彼此移动以及通过使所述支撑部件抵抗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的偏置从所述打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而使所述护罩塌缩;以及使所述护罩沿着横向的所述弱线折叠。

在另一个例子中,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施加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中央部分上的压缩力沿着所述支撑部件的短轴取向,以使得所述支撑部件绕着所述支撑部件的长轴旋转,从而使所述支撑部件从打开状态转变到关闭状态。

在另一个例子中,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施加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中央部分上的压缩力使得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远离所述支撑部件向外移动,从而使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凹口分离。

在另一个例子中,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附接部件,并且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附接部件,其中第一接合件包括第一附接部件,第二接合件包括第二附接部件,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端附接至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附接部件并且其第二端附接至第一接合件的第一附接部件,并且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一端附接至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附接部件并且其第二端附接至第二接合件的第二附接部件。在另一个例子中,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附接部件和第二附接部件包括在所述支撑部件中形成的切口。

在另一个例子中,显示装置包括护罩,所述护罩包括具有第一侧部翼片和第二侧部翼片的第一基板,所述基板被对折以将第一半部的第一侧部翼片和第二半部的第二侧部翼片彼此相对地放置,其中所述折缝形成第一接合件,并且第一侧部翼片和第二侧部翼片连接起来以形成第二接合件。支撑部件布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一半部与所述基板的第二半部之间以及第一接合件与第二接合件之间。所述支撑部件贴附到所述基板的第一半部和所述基板的第二半部上,且所述支撑部件布置成相对于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可移动。所述支撑部件可位于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所述打开位置使所述支撑部件抵抗所述基板的第一半部和所述基板的第二半部向外偏置以使得所述护罩沿着所述护罩的长度呈现出曲线形的横截面形状。至少在第二接合件中沿着所述护罩的长度在第一位置处形成有凹口。弹性部件将所述支撑部件连结至所述凹口,并且所述弹性部件构造成将所述支撑部件偏置到所述打开位置并与所述凹口配合。在一些例子中,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形状。在一些其他例子中,所述支撑部件具有截顶的卵形、截顶的椭圆形或截顶的长椭圆形形状。

如上所述,本文中所公开的示例性自直立式显示器可以塌缩成折叠的扁平状态以有助于航运和运输,并且可以容易在某个场所(例如,销售点、会议展台、商店,等等)直立以实现期望的显示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教导的处于直立状态下的显示有护罩(shroud)的示例性可直立显示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教导的图1的直立的显示器的俯视图,示出了由护罩限定的内部容积并且示出了支撑部件的例子。

图3是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教导的图2的支撑部件伸开时的特写图。

图4(a)至图4(c)图示了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教导的通过使护罩从基本上扁平的初始状态展开而使自动直立显示器直立起来的例子的不同方面。

图5是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教导的图2的支撑部件的俯视图。

图6(a)至图6(c)分别是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教导的直立的自动直立显示器的侧视断面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7(a)至图7(c)分别是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教导的在准备折叠时塌缩(collapsed)的自动直立的显示器的侧视断面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8(a)至图8(c)分别是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教导的在为了收起而折叠之前处于塌缩状态下的自动直立的显示器的侧视断面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9(a)至图9(c)图示了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教导的可直立显示器的例子的结构例。

附图不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尽可能地,在整个附图和随附的书面说明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所公开的一些例子中,示例性自直立式显示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基板(例如,板材、面板,等等),该一个或多个基板以单个或组合的方式形成管形护罩,一个或多个内部支撑结构布置在或者能够布置在该管形护罩内。在一些例子中,护罩沿其纵向(例如,高度)限定了具有长轴尺寸(例如,宽度)和短轴尺寸(例如,深度)的大致长椭圆形的横截面。基体结构任选地附接至护罩的一个或多个部分或与护罩的一个或多个部分集成一体以有助于将护罩保持在期望的取向,护罩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例如是基部。尽管在本文中描述了护罩的长椭圆形曲线形(弯曲)横截面的一个特定例子,但是本构思包括护罩的横截面轮廓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圆形或其他半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和/或非多边形形状。由特定护罩呈现的形状可以或可以不与布置在该特定护罩中的支撑部件的形状对应(例如,多边形支撑部件可以用来产生具有曲线形轮廓的护罩,等等)。

在一些例子中,示例性护罩由具有上下边缘以及第一和第二侧边缘的细长基板形成。在一些例子中,为了使示例性自直立式显示器能够被折叠以用于运输或航运和/或储存,由护罩限定纵向弱线和/或横向弱线。这些弱线使示例性自直立式显示器能够被折叠成相对扁平,使得护罩的相邻分段例如以多部分z形折叠的方式沿着弱线彼此折叠。根据本文中的教导,有利地,具有多于一个分段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在装配时共同限定了护罩,其中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都包括横向于护罩的长度或高度(当直立时)的弱线,以使护罩能够绕着该弱线折叠。

在一些例子中,如上所述,护罩由分离的基板形成,所述分离的基板连结在一起以形成限定内部容积的3d结构。在一些例子中,示例性支撑由两个基板和布置在这两个基板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撑部形成。在一些例子中,支撑部呈大致平面状。在另一些例子中,支撑部呈大致平面状并且还有利地布置有弱线以使支撑部在示例性护罩内能够折叠成相对扁平而用于运输、航运和/或储存。

如本文所述的,自直立式显示器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1)将一个或多个基板与一个或多个支撑部组装在一起,或(2)将完整的自直立式显示器从折叠状态张开。

图1图示了包括管形护罩120的自直立式显示器100的例子,护罩120由两个板120a、120b形成并且在两个板120a与120b之间限定了内部容积。在所示例子中,自直立式显示器100由护罩120的基部102支撑。在本构思的另一方面,管形护罩120由具有两个部分(例如,120a、120b)的单个板形成:该两个部分通过中央的弱线或接合件(joint)连接。使该板的两半绕着弱线折叠,以使该板的末端边缘彼此邻接并可连接以形成接合件,从而限定了管形护罩。护罩120任选地与单独的基体(未示出)连结。

如图1的例子所示,护罩120包括四个分段121至124,各个分段通过弱线或接合件与相邻分段连接以有助于伸开和/或收起。在其他方面,护罩120可以包括n个分段,其中n是包括但不限于1个分段、2个分段、3个分段、4个分段(如图所示)或多于4个分段的任何数量。

图2示出了护罩120和支撑部件200的例子的俯视图:该支撑部件布置在相对的第一板或板部120a与第二板或板部120b之间,以在由翼片(flap)130a、130b形成的第一接合件130(图2的左侧)与由翼片130a、130b形成的第二接合件130(图2的右侧)之间延伸。图2所示的示例性支撑部件200具有曲线形轮廓,并且在目前优选的方面,其轮廓是具有在护罩120的第一接合件与第二接合件之间延伸的长轴的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在其他方面,支撑部件200可以包括诸如圆形等不同的曲线形、多边形、或近似于曲线形的多边形(例如,近似于圆形的七边形、九边形、或十一边形,等等)或截顶的曲线形或多边形形状(例如,一端截顶的椭圆形,以便使得这种支撑部件200在护罩120的伸开位置中经由本文中所公开的狭槽210和凹口(notch)136的连接仅与一个接合件130配合)。在后一方面,可以从支撑部件200的被截顶的一侧省略弹性部件400,或者可选择地,可以利用不同的弹性部件和/或弹性部件至护罩的垂直定位附接来解决力向量的任何不对称性。

支撑部件200布置在第一板120a与第二板120b之间以及第一接合件130与第二接合件130之间,以使第一板120a和第二板120b向外偏置,更具体地,使第一板120a和第二板120b的中央部向外偏置,从而使得护罩120沿着护罩的纵轴或长度的至少一部分(更优选地,沿着护罩的整个纵轴)呈现出曲线形的横截面形状。在所图示的例子中,支撑部件200具有卵形形状,并且具有弱线220或接合件,弱线220或接合件沿着长轴从第一接合件130延伸到第二接合件130并限定了支撑部件200的第一半部201和第二半部202。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板120a在其侧面或侧部限定了翼片130a,并且类似地,第二板120b在其侧面或侧部限定了翼片130b。在图2所示的组装状态下,翼片130a、130b向内折叠并合作形成接合件130,接合件130充当延伸到由板120a、120b限定的内部容积中的结构元件。

在附图所描绘的例子中,翼片130a、130b连接在一起,以形成连接板120a与板120b的接合件130。在一个例子中,翼片130a与130b之间的这种连接包括设置在沿着翼片的一个或多个点处的一个或多个连接部件,优选地,包括设置在每个分段(例如,121至124)上的一个或多个点处的一个或多个连接部件。在所图示的例子中,连接部件包括弹性部件140(例如,参见图3)。在一个例子中,弹性部件140包括布置在各端处的机械紧固件132(例如,锁定杆,等等)。在这种构造中,如图7和图8所示,弹性部件140在翼片130a、130b中的特征131(例如,狭缝、开口,等等)之间被拉紧并拉伸,其中锁定杆132穿过特征131以在松开弹性部件时将翼片拉成彼此配合。在一方面,特征131包括在翼片130a、130b中形成的孔眼,以接收和固定连接部件。在这种构造中,弹性部件140主要接触第一翼片(例如,130a),其中机械紧固件处于接触第二翼片(例如,130b)的位置。在另一个例子中,弹性部件140包括常规的橡皮筋。

可选择地,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连接手段(例如,粘合剂、热粘结、卡扣连接器(snapconnector),等等)来使板120a、120b在翼片130a、130b上的一个或多个点处(优选地,在每个分段121至124上的一个或多个点处)连接在一起。有利地,翼片130a、130b的形状被设计成能够抵抗弹性部件的移动,并且翼片130a、130b包括如图3所示的特征131或其他特征(例如,钩状特征、凹槽,等等),连接部件可以通过这些特征而被锚固或缚牢。在一些例子中,翼片130a、130b通过布置成互锁或提供机械摩擦配合的翼片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而保持在一起。在另外的例子中,翼片130a、130b包括夹子、钩和孔紧固件、魔术贴紧固件(例如,品牌的紧固件,等等)、销、卡扣紧固件、线、扎带、粘结剂和/或粘合剂的任何组合。

在护罩120使用单个板120的情况下,其中该单个板具有布置在任一侧端处的翼片130a、130b和中心地布置在翼片130a与130b之间以形成第一接合件130的弱线,翼片130a、130b绕着由该弱线限定的旋转轴彼此相对地折叠。一旦翼片130a、130b布置成彼此邻接,那么跨过分段(例如,121至124),翼片130a、130b就彼此物理地连接以形成护罩120的第二接合件。在这种实施例中,外部翼片部件任选地沿着或邻近第一接合件130安装,以形成与翼片130a、130b对应且与翼片130a、130b相对的翼片部件。可选择地,外部固定部件(例如,支架、连接器、凸缘(ledge)、突起,等等)沿着或邻近在第一接合件130上的一个或多个点布置,以形成支撑部件沿着第一接合件的一个或多个固定点。

图2和图5示出了其中支撑部件200包括沿着支撑部件的纵轴或长轴中心地布置的示例性突片(tab)215的例子。设置这些突片215是为了促成支撑部件200与板120a、120b之间的附加连接点。特别地,在突片215上、在各个板120a、120b上或同时在突片215和各个板120a、120b上设置有粘合剂或粘合部件216(参见图5),以将支撑部件牢固地连结至板120a、120b上。在其他例子中,没有设置突片,并且支撑部件与板120a、120b之间的连接是经由粘合剂或粘合部件实现的。然而图5的支撑部件200的俯视图示出了从支撑部件200向外延伸的突片215,当将支撑部件安装到护罩120中时,突片向下旋转(或任选地,向上旋转)以便将承载粘合部件216的区域放置成与板120a、120b相对,从而允许实现与其之间的粘合连接,如图2所示。尽管只示出了两个突片215,但是本构思考虑在支撑部件200与板120a、120b之间包括附加的突片或侧向连接点。

尤其是经由一个或多个狭槽210来在支撑部件200与板120a、120b之间设置附加接触点。图5示出了支撑部件200的一个例子中的切口210的一个构造例。切口210沿着支撑部件的长轴中心地布置,如弱线220一样,并且切口210布置成在凹口136处与护罩120的接合件130匹配地配合。如上所述,在所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和第二接合件130由第一和第二板120a、120b的翼片130a、130b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翼片130a、130b(共同形成翼片或接合件130)向内突出到护罩120的内部容积中。这些翼片或接合件130与支撑部件200中的具有对应尺寸的切口210配合。

图5更具体地示出了在限定示例性接合件130的示例性翼片130a、130b中形成的凹口136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和第二接合件130的宽度(尺寸“a”)大于在支撑部件200的长轴的末端处形成的侧向切口210的深度(尺寸“b”)。而且,在这个例子中,在支撑部件200中形成的侧向切口210的深度大于第一和第二接合件在凹口136的最深部136b处的宽度(尺寸“c”)。在其他例子中,侧向切口210具有不同形状,但是保持总体深度“b”小于第一和第二接合件130的总体宽度“a”,以便当侧向切口布置在宽度/深度为“c”的第一和第二接合件130中的凹口136内时,第一和第二接合件130的一部分与支撑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重叠。在一个例子中,侧向切口210是矩形。在另一个例子中,类似于图5所示,侧向切口在切口的外侧部分中是成角度的,以提供成角度的引导件或者进行倒角,但是在切口内角度连续改变或突然发生改变(例如,在切口中的一点处或在切口的深度范围内从第一角度转变到第二角度)。在又一个例子中,侧向切口210是曲线形的。

在所图示的示例性凹口136中,凹口的第一或过渡部136a沿支撑部件200的打开方向300在翼片130的长度内向内倾斜到翼片130中。随着支撑部件200在护罩120的直立期间打开,使得接合件或弱线220随着翼片或接合件130同时朝向支撑部件200向内侧向移动而沿打开方向300移动,过渡部136a确保了避免或减轻支撑部件200与翼片130之间的接触以及所产生的摩擦力和制动力,直到当支撑部件200和翼片130到达完全伸开点或基本完全伸开点的时间为止。在完全伸开时,移动的支撑部件200(沿方向300移动)在凹口136的第二或停止部136b处与移动的接合件130(垂直于方向300向内移动)相交。在操作中,凹口136的深度,或对应地第一和第二接合件130在凹口136的最深点处的宽度足以容纳支撑部件200的切口210,使得翼片130的重叠部分(尺寸“a”与尺寸“b”之间的差)接触支撑部件200以防止支撑部件沿打开方向300进一步移动。

图5所示的凹口136仅代表有利地与本文中所公开的结构组合使用的凹口的一个潜在例子。在其他例子中,凹口的第一或过渡部136a以不同的方式构成,例如通过具有曲线形轮廓或通过简单地具有较大矩形凹口(例如,整个凹口136具有“尺寸a”减“尺寸c”的深度)。

在示例性接合件或翼片130中,设置有固定部件137(例如,狭槽、切口、闩锁、附接装置,等等),以固定弹性部件400的第一端。对应地,在示例性支撑部件200中,设置有固定部件230(例如,狭槽、切口、闩锁、附接装置,等等),以固定弹性部件400的第二端。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固定部件137是在接合件或翼片130中形成的示例性狭槽(“翼片固定部件”),并且固定部件230是在支撑部件200中形成的示例性狭槽(“支撑固定部件”)。在图5的构造中,第一弹性部件400固定在左侧翼片固定部件137与左侧支撑固定部件230之间,并且第二弹性部件400固定在右侧翼片固定部件137与右侧支撑固定部件230之间。这些弹性部件(例如,橡皮筋,等等)将支撑部件200连结至第一和第二翼片或接合件130,并且适于将支撑部件200偏置到打开位置并与凹口136配合。

在一个示例性构造中,支撑部件200安装在护罩120中,从而使突片215的旋转轴217的附接点从凹口136位移,以防止支撑部件200达到打开位置的完全平面取向。例如,如图5所示,突片215的旋转轴217的一个可能的附接点是翼片130上所示的点“d”,点“d”在凹口136的停止部136b的上方位移。因为支撑部件200的承载突片215的侧部在由支撑部件200的沿着弱线或接合件220的中间部分达到的高度的上方的高度处贴附到护罩120上,所以支撑部件200不能达到完全平面取向,这是因为支撑部件200的该部分的移动被凹口136的停止部136b阻止。取决于凹口136的停止部136b与表示突片215的旋转轴217的点“d”之间的距离,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平面性。

突片215的旋转轴217从凹口136的停止部136b的轻微偏移防止了支撑部件200完全打开,这进而有助于护罩120沿着支撑部件200的接合件或弱线220的力向量化(forcevectoring)和可控塌缩。在这种构造中,当向板或板部120a、120b的中央部分施加向内的侧向力(例如,在图2所示的取向中从上下方向上)时,由侧向施加的力引起的平面性的轻微变化在支撑部件200的关闭方向301上产生了一个小的初始垂直向量,这个小的初始垂直向量有助于抵抗弹性部件400的偏置力的关闭。这种构造还有助于确保当向板或板部120a、120b的中央部分施加向内的侧向力时,不会在支撑部件200的打开方向300上产生垂直向量,这个垂直向量可能会损坏凹口136的停止部136b。因此,如所公开的突片215的旋转轴217从凹口136的停止部136b的位移有助于力向量化。

本构思包括其中突片215的旋转轴217与凹口136的停止部136b对齐并且支撑部件200达到完全平面取向的例子。在这种例子中,护罩120沿着支撑部件200的接合件或弱线220的可控塌缩可能需要施加除了纯横向力以外的力以促进关闭。例如,显示器的使用者的手可以伸到护罩120的顶部中以抵抗弹性部件400的偏置向下按压最上面的支撑部件200,从而启动支撑部件200的向下运动和护罩120的关闭。同样地,在其中位于护罩120的底部的支撑部件200以及翼片或接合件130相对于位于护罩的顶部的支撑部件200以及翼片或接合件130反向的示例性结构中,可选择地,显示器的使用者的手伸到护罩120的底部中以抵抗弹性部件400的偏置向上按压最下面的支撑部件200,从而启动支撑部件200的向上运动和护罩120的关闭。

在另一个示例性构造中,多个支撑部件200设置成如图5所示的相同取向,与反向取向相反。有利地,多个支撑部件200经由一个或多个连接元件(例如,绳子、带子、线、杆,等等)结合在一起,以便拉动一个连接元件的外露端的张力使得支撑部件200同时或顺序地移动成关闭或塌缩状态。通过例子的方式,中央布置的绳子可以将最上面的支撑部件200、任何中间的支撑部件200和最下面的支撑部件200连接起来,并且该中央布置的绳子可以从这些支撑部件200向下延伸以便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拉动该绳子(或者,在提起护罩120并向内按压的同时,执行相反的步骤),以将支撑部件200同时关闭。

在其中在突片215的旋转轴217与凹口136的停止部136b之间存在沿着护罩120的长度的位移的构造中,由于平面性的轻微变化,施加到板或板部120a、120b的中央部分上的向内的侧向力(例如,在图2所示的取向上从上下方向上)在支撑部件200的关闭方向301上产生了一个小的初始垂直向量,这个小的初始垂直向量有助于抵抗弹性部件400的偏置力来关闭支撑部件200。这种构造还有助于确保当向板或板部120a、120b的中央部分施加向内的侧向力时,不会在支撑部件200的打开方向300上产生垂直向量,这个垂直向量可能会损坏凹口136的停止部136b。因此,如所公开的突片215的旋转轴217从凹口136的停止部136b的位移有助于力向量化。

在一个例子中,设置有第一支撑部件200(例如,布置在护罩的顶部)和第二支撑部件200(例如,布置在护罩的底部),并将其布置在第一板部120a与第二板部120b之间以及第一接合件130(例如,图2中的左侧接合件130)与第二接合件130(例如,图2中的右侧接合件130)之间,各个支撑部件贴附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上并且布置成相对于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可移动。在这个例子中,第一支撑部件200和第二支撑部件200均可位于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其中,打开位置使第一板部120a和第二板部120b向外偏置以使得护罩120沿着护罩的长度呈现出曲线形的横截面形状。在这个例子中,第一组凹口136在第一接合件130和第二接合件130中沿着护罩的长度在第一位置处(例如,在护罩的顶部)相应地形成,并且第二组凹口136在第一接合件130和第二接合件130中沿着护罩的长度在第二位置处(例如,在护罩的底部)相应地形成。如上所述,在显示装置的一些例子中,第一支撑部件200和第一组凹口136的构造与第二支撑部件200和第二组凹口136的构造相对于护罩120的中间部分倒置。因此,图5的例子所示的取向示出了护罩120的示例性上部的示例性结构,并且护罩的下部的结构是上部的结构的镜像。

如图2的例子所示的向内突出的接合件或翼片130和设置在完全打开位置或基本打开位置的支撑部件200的组合提供了足够的结构刚度,以使直立的护罩120能够保持其伸开形状,同时还能够抵抗趋向于启动护罩的关闭的力(例如,向内的横向力)。如上所述,弹性部件400布置在接合件或翼片130与支撑部件200之间,以使支撑部件200偏置到打开位置,并因此使护罩120偏置到打开位置。一旦处于打开位置,支撑部件200就起到止动件的作用,该止动件防止在接合件130与支撑部件200的狭槽210完全配合之后接合件130朝向彼此向内横向行进。参照图2的例子,支撑部件的弱线220使支撑部件200的一半201能够响应于施加到护罩120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分的横向力(例如,在图1中,施加到左板120a上的从左到右的向内的力和施加到右板120b上的从右向左的向内的力,等等)而绕着该弱线220相对于支撑部件200的另一半202旋转。因此,弱线220有助于可直立显示器100在伸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移动。例如,在如图4(a)所表示的支撑部件200的折叠位置中,第一板部120a和第二板部120b布置成彼此相邻,并且护罩120沿着护罩的长度呈现出基本扁平的形状。

图4(a)至图4(c)图示了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构思的至少一些方面的使可自动直立显示器100从基本扁平的初始状态(图4(a))直立到直立状态(图1)的例子的不同方面。图4(a)示出了收起或折叠的可自动直立显示器100。图4(b)示出了其中可自动直立显示器100部分展开的状态,其中显示器的上部分段不仅示出了形成护罩120的第一板120a和第二板120b,而且示出了布置在该上部分段121内的大部分折叠的支撑部件200。在折叠或部分折叠的状态下,接合件130与支撑部件200彼此间隔开并且分离。图4(c)示出了与图4(b)所示的状态近似的侧视图,这种视图强调当处于收起或折叠状态下时可自动直立显示器100的不同分段的彼此堆叠的配置。分段121至124中的各分段通过各种弱线铰接,以便各分段折叠在下面的分段上。

在一些例子中,自动直立显示器100构造成一旦没有被折叠或折拢就自动伸开(完全打开)。换言之,在这种例子中,弹性部件400抵抗支撑部件200的偏置力足以自动打开支撑部件,从而向外推动板部120a、120b以形成管形护罩120。在其他例子中,相邻分段之间任选地布置有附加的弹性部件(例如,将分段121连接至分段122,等等),以提供相对于这种相邻分段之间的弱线或接合件的附加偏置力,从而有助于折叠的自动直立显示器100的展开或张开。

自动直立过程通常以图4(a)至图4(c)所示的示例性动作开始,并通向所产生的图1所示的直立状态。如图6(a)至图8(c)的视图所表示的,这个过程可以容易地反转,图6(a)至图8(c)分别示出了自动直立显示器处于打开或伸开状态(图6(a)至图6(c))、部分塌缩状态(图7(a)至图7(c))以及在为了收起而折叠之前的塌缩状态(图8(a)至图8(c))的侧视断面图、俯视图和仰视图。为了从打开状态(图6(a)至图6(c))转变到塌缩状态,使用者使显示器的侧面沿着板或板部120a、120b的表面的中央部分轻轻挤压(例如,在图1中,施加到左板120a上的从左到右的向内的力和施加到右板120b上的从右向左的向内的力,等等),以对抗弹性部件400的偏置并且经由支撑部件200(例如,突片215和粘合剂216)与板120a、120b之间的连接而使直立的板120a、120b的曲线形外观向内发生变形。该变形相应地使得支撑部件200绕着弱线220旋转。同时,由翼片130a、130b形成的接合件130和凹口136移出与支撑部件的切口210的配合并且远离支撑部件的切口210移动。该运动继续进行,直到支撑部件的第一半部201折叠在第二半部202上,实现折叠状态(参见图8(a)至图8(c)),此时管形护罩120本身处于基本扁平的状态。然后,扁平的护罩120可绕着在各个分段(例如,121至124)之间形成的弱线进一步折叠,以实现图4(a)所示的折叠状态。

尽管本文中的例子示出了使用大致椭圆形的支撑部件200来使得板呈现出相应的椭圆形轮廓,但是本文中的教导明确地包括使用其他形状和/或尺寸的支撑部件和/或在板或板部120a、120b中形成的其他弱线(例如,垂直弱线)来允许实现其他护罩轮廓(例如,菱形,等等)。

图9(a)至图9(c)图示了根据本文中所公开的构思的至少一些方面的可自动直立显示器100的例子的结构例。

如图9(a)所示,示例性方法包括将具有第一侧端130a和第二侧端130a的第一板120a布置成与具有第一侧端130b和第二侧端130b的第二板120b相邻。图9(a)还示出了如上所述的翼片130a和130b中的特征131(例如,狭缝,等等)、凹口136以及限定沿着板的长度的相邻分段的边界的间隔开的弱线150a、150b。如图9(a)所示,该方法包括将第一板120a的侧端连接至第二板120b的相邻侧端以形成第一接合件130的动作。如图9(b)和图9(c)大致所示,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一板120a余下的自由侧端连接至第二板120b余下的自由侧端以形成第二接合件130的动作,其中图9(b)示出了板120b折叠在第一板120a上以将板120b的自由翼片130b放置成与板120a的自由翼片130a相邻。如此定位之后,可以使用连接部件140来连接自由翼片130a、130b。在图9(c)所示的例子中,单个弹性连接部件140穿过在翼片130a、130b的一部分中形成的第一特征131(例如,狭缝)以及在翼片130a、130b的另一部分中形成的第二特征131(例如,另一个狭缝)。在一些例子中,不同的特征任选地被设置在翼片的不同部分上,以有助于翼片的连接。例如,第一特征131包括狭缝,然而第二特征131包括孔或孔眼。

该方法还包括将支撑部件200布置在第一板120a与第二板120b之间以在第一接合件130与第二接合件130之间延伸(例如,参见图2)的动作。在这个示例性方法中,支撑部件200可以在打开位置(例如,对应于显示装置100的直立状态(例如,参见图1))与关闭位置(例如,对应于显示装置的收起状态(例如,参见图4(a)))之间移动。在另一个例子中,多个可移动支撑部件200布置在第一板120a与第二板120b之间以在第一接合件130与第二接合件130之间延伸,支撑部件200可以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弹性部件400的第一端附接至支撑部件200、将第一弹性部件400的第二端附接至第一接合件130、将第二弹性部件400的第一端附接至支撑部件200并且将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二端附接至第二接合件130的动作。通过举例的方式,该弹性部件可以包括橡皮筋。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端附接至在支撑部件200中形成的固定部件230上,并且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二端附接至在第一接合件130中形成的固定部件137上。同样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一端附接至在支撑部件200中形成的固定部件230上,并且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二端附接至在第二接合件130中形成的固定部件137上。该示例性方法还包括通过使第一板120a和第二板120b朝向彼此移动(如图6(a)至图8(c)所示)以及通过使支撑部件200抵抗第一弹性部件400和第二弹性部件400的偏置从打开位置(例如,参见图2)移动到关闭位置并且使护罩沿着横向弱线150折叠而使护罩120塌缩的动作(例如,从图4(c)到图4(a)的过程)(例如,参见图9(a)至9(c))。

另外的动作可以任选地包括通过使护罩120展开而使显示装置100自动伸开的动作、使弹性部件400能够让支撑部件200自动偏置到打开位置的展开动作。

同样地,显示装置100的形成方法包括通过使第一接合件130以远离第二接合件130的方式移动而收起显示装置100的动作,例如通过向板部120a和板部120b的中央部分施加向内的侧向力以使支撑部件200从打开位置(例如,基本平面)移动到关闭位置(例如,被折叠)并且使显示装置100从直立状态(例如,参见图1)转变到收起状态(例如,参见图4(a))。

尽管本文中已经公开了某些示例性方法、装置和制品,但是本专利的覆盖范围不局限于此。相反,本专利覆盖明显落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方法、装置和制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