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2292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器是一种制作在柔性载体(也称为柔性基板)上可折叠或可弯曲的显示装置,其以柔性衬底材料为器件的承载基板,要求电极层、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显示部件以及封装层均有一定的弯曲半径,从而来实现全柔性化。由于柔性显示器具有轻薄便携、耐冲击性强的特点,并且具有设计美感,对于其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柔性显示器中使用的是柔性基板,柔性基板由可弯曲的柔性材料制成,从而使显示器可弯曲。聚酰亚胺(polyimide,以下简称pi)等有机聚合物凭借其超强弯曲、抗冲击力以及抗疲劳能力正逐步成为柔性基板的主要材料。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利用pi等有机聚合物作为柔性基板材料,会使柔性显示器在自然状态下处于收缩状态,或者卷曲状态,虽然易于收纳,但在观看显示屏时,为了保证显示器的笔直或平坦,需要外加特殊硬质支架等方式将显示器固定,因此不便于用户的使用。

现有技术中有在柔性基板的某些位置加入铰链装置或在柔性显示器的边缘加入塑性支架来实现柔性显示器的自由伸展。然而,随着长期使用,铰链很容易失效,支架也容易损坏,而刚性材料的加入会降低显示器的可变形性,不能实现柔性显示器的灵活弯曲,这与柔性显示的目的背道而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能够灵活地对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进行弯曲。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包括至少一层柔性基底;

电可变材料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层、记忆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记忆材料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所提供的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并可恢复;

至少一层所述柔性基底位于所述电可变材料层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侧的表面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一侧的表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该柔性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该柔性基板包括至少一层柔性基底,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电可变材料层,电可变材料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层、记忆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层,至少一层柔性基底位于电可变材料层中第一电极层一侧的表面和/或第二电极层一侧的表面。本申请在柔性显示面板中引入电可变材料层,并将柔性基底设置在电可变材料层中第一电极层一侧的表面,或者设置在电可变材料层中第二电极层一侧的表面,或者在电可变材料层中第一电极层一侧的表面和第二电极层一侧的表面同时设置柔性基底,由于电可变材料层中的记忆材料层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提供的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并可恢复,本申请通过控制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场的大小和位置就可控制记忆材料层弯曲的幅度和位置,进而控制柔性基底弯曲的幅度和位置,因此本申请引入的电可变材料层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变得可控,而且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更加灵活,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曲实现了智能化。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一种截面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又一种截面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极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极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可变材料层的一种剖面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可变材料层的另一种种剖面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可变材料层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极层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可变材料层的再一种剖面图;

图1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极层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两个电极层分别采用图12和图14所示的条状电极构成时的一种俯视图;

图16所示为本申请中记忆材料层的一种俯视图;

图17-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再一种截面图;

图17-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再一种截面图;

图1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中传感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中传感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中传感器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柔性显示面板以其可弯折、功耗低、轻便等特点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显示面板之一。图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一种截面图,通常,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柔性基底10,该柔性基底10由具有柔性的任意合适的绝缘材料制成,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在柔性基底10上设置有缓冲层30,通常缓冲层30覆盖柔性基底10的整个上表面。在缓冲层30的上表面设置有薄膜晶体管阵列(驱动功能层20)、在薄膜晶体管阵列的上方设置有有机发光器件(发光功能层40)、在有机发光器件上的薄膜封装层50,薄膜封装层50通常包括多层无机层和有机层,无机层和有机层交错堆叠。

通常,驱动功能层20包括:

位于缓冲层30上的半导体有源层25,半导体有源层25包括通过掺杂n型杂质离子或p型杂质离子而形成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

位于半导体有源层25上方的栅极绝缘层26,栅极绝缘层26包括诸如氧化硅、氮化硅或金属氧化物的无机层,并且可以包括单层或多层;

位于栅极绝缘层26上的第一金属层21,第一金属层21的特定区域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栅极可包括金(au)、银(ag)、铜(cu)、镍(ni)、铂(pt)、钯(pd)、铝(al)、钼(mo)或铬(cr)的单层或多层,或者诸如铝(al):钕(nd)合金、钼(mo):钨(w)合金的合金;

位于第一金属层21上方的层间绝缘层24,层间绝缘层24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绝缘无机层形成,也可以由绝缘有机层形成;

位于层间绝缘层24上的第二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的特定区域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27和漏电极28,源电极27和漏电极28分别通过接触孔29电连接到源极区与和漏极区域,接触孔是通过选择性地去除栅极绝缘层26和层间绝缘层24形成的;以及

位于第二金属层上的钝化层23,钝化层23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无机层形成,也可由有机层形成。

通常,有机发光器件4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43(通常为阳极)、发光层42和第二电极41(通常为阴极)。其中,第一电极43通过接触孔电连接至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28,薄膜晶体管通过其漏电极28对有机发光器件40进行控制。发光层42可以由低分子量有机材料或高分子量有机材料形成,发光层42包括有机发射层,并且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中的至少一个。当然,本发明还可以包括其他现有技术中的膜层,本说明中不再赘述。

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从图2可看出本申请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

柔性基板10,柔性基板10包括至少一层柔性基底11;

电可变材料层6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层61、记忆材料层62和第二电极层63,记忆材料层62在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所提供的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并可恢复;

至少一层柔性基底11位于电可变材料层60中第一电极层61一侧的表面和/或第二电极层63一侧的表面。

具体地,参见图2,本申请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0中引入了电可变材料层60,该电可变材料层6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层61、记忆材料层62和第二电极层63,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一层柔性基底11,该层柔性基底11设置在电可变材料层60中第一电极层61一侧的表面。当需要对柔性显示面板100进行弯曲时,电可变材料层60中的记忆材料层62在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所提供的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相应形变,与此同时,处于第一电极层61一侧的柔性基底11也能在记忆材料层62的带动下发生相应形变;在无需弯曲时,记忆材料层62又能在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所提供的电场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非弯折状态,同时处于第一电极层61一侧柔性基底11也能在记忆材料层62的带动下恢复到初始非弯折状态。如此,本申请通过控制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之间的电场的大小和位置就可控制记忆材料层62弯曲的幅度和位置,进而控制柔性基底11弯曲的幅度和位置,因此本申请引入的电可变材料层60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变得可控,而且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更加灵活,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0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曲实现了智能化。

除图2所提供的实施例外,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截面图,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地,图3中的柔性基板10也包括一层柔性基底11,但该柔性基底11设置在电可变材料层60中第二电极层63一侧的表面。当需要对柔性显示面板100进行弯曲时,电可变材料层60中的记忆材料层62在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所提供的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相应形变,与此同时,处于第二电极层63一侧的柔性基底11也能在记忆材料层62的带动下发生相应形变;在无需弯曲时,记忆材料层62又能在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所提供的电场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非弯折状态,同时处于第二电极层63一侧的柔性基底11也能在记忆材料层62的带动下恢复到初始非弯折状态。如此,本申请通过控制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之间的电场的大小和位置就可控制记忆材料层62弯曲的幅度和位置,进而控制柔性基底11弯曲的幅度和位置,因此本申请引入的电可变材料层60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变得可控,而且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更加灵活,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0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曲实现了智能化。

可选地,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参见图4,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控制芯片70和若干引线71,控制芯片70通过引线71分别与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电连接。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控制芯片70通过引线71分别与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电连接,通过引线71可分别向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发送控制信号,以此来控制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大小以及位置,通过对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大小和位置的控制,就可控制记忆材料层62弯曲的幅度和位置,进而能够精确控制柔性基底11弯曲的幅度和位置,从而使得本申请中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变得更加可控更加智能。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均为不透光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采用不透光的金属材料制成,而且需要制作得很薄,当将金属等不透光材料材料制作得很薄时,会存在透光的情况,但依然对光有一定的遮挡作用。因此,本发明所说的不透光材料应广义理解为在薄型状态下具有一定遮光作用的材料。

具体地,将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采用不透光材料形成时,不透光的电极层可以起到有效的遮光作用,防止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激光的方式取下柔性显示面板100时,uv灯(紫外线灯)照射至柔性基板10上的器件(例如驱动功能器件和发光器件)上时造成器件失效,导致本申请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0无法正常显示。

可选地,柔性基板10包括第一柔性基底12和第二柔性基底13;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柔性基底12、第一电极层61、记忆材料层62、第二电极层63和第二柔性基底13。

具体地,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又一种截面图,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柔性基板10包括两个柔性基底,分别是第一柔性基底12和第二柔性基底13,第一柔性基底12位于电可变材料层60中第一电极层61背离记忆材料层62的表面,第二柔性基底13位于电可变材料层60中第二电极层63背离记忆材料层62的表面,而且第一柔性基底12和第二柔性基底13将整个电可变材料层60包裹。从图5可看出,第一柔性基底12和第二柔性基底13在两侧边缘处接触,形成一个闭合空间,将电可变材料层60包裹在该闭合空间中,考虑到第一柔性基底12和第二柔性基底13通常均采用有机材料制成,有机材料与有机材料之间能够可靠结合,因此第一柔性基底12和第二柔性基底13在两侧边缘处接触时使得二者的结合性能较好,能将电可变材料层60紧紧包裹,有效避免了第一柔性基底12、第二柔性基底13以及电可变材料层60的各膜层之间出现膜层分离的现象。此外,本申请中的柔性基板10采用双层柔性基底11的方式实现,双层柔性基底11能够对水分和氧气起到双重阻隔作用,有效防止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激光取下柔性显示面板100时处于底部的单层柔性基底产生裂纹而导致水分和氧气进入柔性显示面板100的驱动功能层20和发光功能层40中,阻止水分和氧气与驱动功能层20和发光功能层40中的相关器件接触,避免这些器件由于与水分氧气接触而发生失效的可能。此外,当需要对柔性显示面板100进行弯曲时,电可变材料层60中的记忆材料层62在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所提供的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相应形变,与此同时,处于第一电极层61一侧的第一柔性基底12和处于第二电极层63一侧的第二柔性基底13也能在记忆材料层62的带动下发生相应形变;在无需弯曲时,记忆材料层62又能在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所提供的电场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非弯折状态,同时处于第一电极层61一侧第一柔性基底12和处于第二电极层63一侧的第二柔性基底13也能在记忆材料层62的带动下恢复到初始非弯折状态。如此,本申请通过控制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之间的电场的大小和位置就可控制记忆材料层62弯曲的幅度和位置,进而控制第一柔性基底12和第二柔性基底13弯曲的幅度和位置,因此本申请引入的电可变材料层60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变得可控,而且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更加灵活,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0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曲实现了智能化。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中的至少一层电极层为块状电极层,块状电极层包括若干呈阵列方式排列的电极块64。

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极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极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电极层包括若干呈阵列方式排列的电极块64,图7所示的电极层包括一整面状电极65。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中的第一电极层61可采用图6所示的块状电极层的形式实现,第二电极层63可采用图7所示的整面状电极65的形式实现,参见图8,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可变材料层的一种剖面图,第二电极层63为整面状电极65时,能够有效阻止水分和氧气从该整面状电极65的一侧进入记忆材料层62中,而第一电极层61采用由多个电极块64形成的块状电极层时,柔性基底11可以通过块状电极之间的缝隙与电极块64可靠接触,避免块状电极64从柔性基底上脱落。优选的,电极层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或其他不透光的导电材料,这样,当至少一层电极层为整面时,可以更好的防止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激光的方式取下柔性显示面板时,uv灯照射至柔性基板上的器件上时造成器件失效。

当然,除了上述实现方式外,图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可变材料层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见图9,本申请中的第一电极层61还可采用图7所示的整面状电极65的形式实现,第二电极层63还可采用图6所示的电极块64的形式实现,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均为块状电极层,第一电极层61中所包含的电极块64与第二电极层63中所包含的电极块64一一对应。

具体地,图10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可变材料层的又一种剖面图,该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均采用图6所示的块状电极层的形式实现,而且第一电极层61所包含的电极块64与第二电极层63所包含的电极块64一一对应,如此,在分别向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中一一对应的电极块64施加电压时,在一一对应的电极块64之间即会产生相应的电场,以控制与这两个电极块64位置对应的记忆材料层62发生形变。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均采用阵列排布的电极块64的形式实现时,可对处于不同位置的一一对应的电极块64产生的电场进行单独控制,如此可实现对记忆材料层62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幅度的弯曲,与此同时,与记忆材料层62对应的柔性基底11也会产生相应的形变,从而使得本申请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此外,将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均采用阵列排布的电极块64的形式实现时,与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接触的柔性基底可通过电极块64之间的缝隙分别与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进行可靠连接,有效避免出线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从柔性基底上脱落的现象。

可选地,电极块64分别通过引线71与控制芯片70连接,引线71与电极块64一一对应。

具体地,图1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图11示出了块状电极中的电极块64与控制芯片70的连接关系,每个电极块64通过一条引线71与控制芯片70电连接,如此,控制芯片70就可通过引线71向对应的电极块64发送控制信号,实现了控制芯片70对每个电极块64的单独控制,如此控制芯片70就能够通过对电极块64的单独控制实现对指定位置的电场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对本申请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位置及弯曲幅度的精确控制,例如可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以产生电场的对应的两个电极块64为中心进行任意角度的弯折,因此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方式更加多样化、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更加可控及智能化。

可选地,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中的至少一层电极层为条状电极层,条状电极层包括若干相互间隔且平行的条状电极73。

具体地,图1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极层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可变材料层的再一种剖面图,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电极层体现为条状电极层,该电极层包括若干相互间隔且平行的条状电极73,条状电极73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在实际应用时,第一电极层61可采用图12所示条状电极73的结构实现,第二电极层63可采用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整面状电极65的形式实现,参见图13,采用此种方式实现时,记忆材料的形变位置取决于控制芯片70所控制的条状电极73的位置,记忆材料层62的形变方式将会变为以控制芯片70所控制的条状电极73为中心轴的弯曲。当然,除上述实现方式外,第二电极层63还可采用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块状电极层的形式实现,也可采用图12所示条状电极层的结构实现。当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中的任一电极层采用条状电极层的形式实现时,与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接触的柔性基底也可通过条状电极73之间的缝隙分别与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实现可靠连接,避免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从柔性基底脱落。

可选地,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均为条状电极层,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中的一层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若干第一条状电极75,另一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布的若干第二条状电极74,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

具体地,图1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极层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各条状电极73沿第一方向排布沿第二方向延伸,而图14所示实施例中的各条状电极74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布。图1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两个电极层分别采用图12和图14所示的条状电极构成时的一种俯视图。参见图15,当两个电极层分别采用图12和图14所示的条状电极73的形式实现时,两个电极层在柔性基底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若干交叠区域,在分别向两个电极层中指定的第一条状电极75和第二条状电极74发送控制信号时,将会在指定的第一条状电极75和第二条状电极74的交叠区域产生相应的电场,该交叠区域对应位置的记忆材料层62将会发生相应的形变,如此即可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折位置及弯折幅度的控制。

可选地,条状电极分别通过引线与控制芯片连接,引线与条状电极一一对应。

具体地,请参见图15,本申请中的各条状电极包括第一条状电极75和第二条状电极74分别通过引线71连接到控制芯片70,控制芯片70通过引线71即可向对应的条状电极分别发送控制信号。当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均采用条状电极的形式实现时,控制芯片70分别通过对两个电极层中指定位置的条状电极发送控制信号,即可对这两个条状电极的交叠区域产生相应的电场,如此与该交叠区域所处位置对应的记忆材料层62将会产生相应的形变,此种方式可实现对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中的交叠区域位置对应的记忆材料的形变的控制。

可选地,记忆材料层62包括若干呈阵列排布的记忆材料块69。

具体地,图16所示为本申请中记忆材料层的一种俯视图。图16中的记忆材料层62包括若干呈阵列排布的记忆材料块69,本申请将记忆材料层62划分为若干记忆材料块69时,记忆材料层62可以不同的记忆材料块69为中心进行不同角度的弯折形变,如此可使得本申请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折方式更加灵活多变,更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可选地,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包括若干交叠区域,记忆材料块69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位于交叠区域中。

以图15所示实施方式为例,当本申请中的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分别采用图12和图14所示的条状电极的形式实现时,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包括若干交叠区域,参见图15,当向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中的指定条状电极发送控制信号时,将会在指定条状电极的交叠区域产生电场。本申请将记忆材料块69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设置于交叠区域中,当某一个或某几个交叠区域产生电场时,位于这些交叠区域中的记忆材料块69即可在交叠区域所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形变,如此则实现了本申请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形变。

图17-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再一种截面图,参见图17-1,当本申请中的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均采用图11所示的电极块64的形式实现、记忆材料层62采用图16所示的记忆材料块69的形式实现时,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形成一一对应的多对电极块对,记忆材料快69分别位于电极块对之间,通过控制电极块对之间产生的电场,即可对于该电极块对对应的记忆材料快69的弯曲幅度进行控制。图17-1中,第一柔性基底12和第二柔性基底13不仅在两侧的边缘位置处接触,而且还能通过电极块64之间的缝隙以及记忆材料块69之间的缝隙接触,考虑到第一柔性基底12和第二柔性基底13通常均采用有机材料制成,有机材料与有机材料之间能够可靠结合,图17-1的方式增加了第一柔性基底12和第二柔性基底1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柔性基底12和第二柔性基底13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可靠,同时又能将第一电极层61、记忆材料层62和第二电极层63可靠固定,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膜层分离的现象。

可选地,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三柔性基底14和第四柔性基底15,第三柔性基底14位于第一电极层61和记忆材料层62之间,第四柔性基底15位于第二电极层63和记忆材料层62之间。

具体地,图17-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再一种截面图。从图17-2可看出,本申请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0依次包括第一柔性基底12、第一电极层61、第三柔性基底14、记忆材料层62、第四柔性基底15、第二电极层63以及第二柔性基底13。第三柔性基底14和第四柔性基底15将记忆材料层62完全包裹,第一柔性基底12、第二柔性基底13、第三柔性基底14和第四柔性基底15在两侧边缘的位置相互接触,这些柔性基底通常均采用有机材料制成,有机材料和有机材料之间能够可靠结合,因此四层柔性基底在两侧边缘位置能够较好地结合固定在一起,本申请在第一电极层61和记忆材料层62之间引入第三柔性基底14,并在第二电极层63和记忆材料层62之间引入第四柔性基底15,利用这些柔性基底之间的结合将第一电极层61、记忆材料层62和第二电极层63可靠固定,进一步避免了出现膜层分离的现象。

当本申请中的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中至少有一层电极层采用非整面状电极的形式实现时,例如其中一层电极层采用块状电极或条状电极的形式实现,另一电极层采用整面状电极的形式实现时,考虑到块状电极或条状电极之间有缝隙,处于该电极层两侧的柔性基底即可通过该缝隙相接触,考虑到柔性基底通常采用有机材料组成,有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结合更加稳固,有效防止出现膜层分离的现象。优选地,为更好地避免膜层分离,本申请中的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均采用非整面状电极的形式实现,这样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中的电极之间均存在缝隙,参见17-2,如此第一柔性基底12、第二柔性基底13、第三柔性基底14和第四柔性基底15之间均可通过电极之间的缝隙接触并牢固结合,将第一电极层61、记忆材料层62和第二电极层63紧密包裹固定,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膜层分离的现象。

可选地,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传感器用于感测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状态信息并将弯曲状态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具体地,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100引入传感器,当柔性显示面板100发生弯曲时,传感器可感测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状态,并将该弯曲状态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可与本申请中的记忆材料层62电连接,当控制器接收到弯曲状态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电源可选择性地将指定电压提供给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使得记忆材料层62发生弯曲。此处的弯曲状态可以包括弯曲角度、弯曲保持时间、弯曲施加的压力等等。本申请中的控制器还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施加弯曲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外力,如确定柔性显示面板100被用户弯曲,则控制器可控制电源向第一电极层61和第二电极层63层施加特定电压使得记忆材料层62发生弯曲,如确定柔性显示面板100未被用户弯曲,控制器则执行上述操作。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传感器位于柔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101,参见图18、图19和图20。图1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中传感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中传感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0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中传感器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将传感器(81、82和83)设置于非显示区101,以避免传感器的引入而影响本申请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正常显示。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传感器为磁性导电颗粒状传感器、条状电极式传感器、环状电极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弯曲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具体地,参见图18,当采用磁性导电颗粒状传感器81时,可将传感器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边缘位置,当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时,相对两侧的磁性颗粒距离发生改变,之间的引力发生改变,控制器感测引力变化,根据引力变化检测柔性显示面板100是否弯曲,控制器根据弯曲与否决定是否需要给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施加电压以及施加电压的大小。参见图19,当采用条状电极式传感器82时,可将条状电极式传感器82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100对侧边缘,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时,两侧电极伸长,,电阻发生改变,控制器感测电阻变化,根据电阻变化检测柔性显示面板100是否弯曲,控制器根据弯曲与否决定是否需要给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施加电压以及施加电压的大小。参见图20,当采用环状电极式传感器83时,可在柔性显示面板100四周边缘进行设置,面板弯折时环状电极伸长,电阻发生改变,控制器感测电阻变化,根据电阻变化检测柔性显示面板100是否弯曲,控制器根据弯曲与否决定是否需要给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施加电压以及施加电压的大小。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面状记忆材料层包括压电聚合物、介电致动器、电致伸缩移植弹性体、液晶弹性体或铁电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这些材料在例如电压或电流等外部刺激下能够在部件内可逆地收缩、扩张或旋转,均为通过施加电场来致动的电活性聚合物,在电场或电压作用下可实现刚性和柔性的转换,均能够根据折叠需求在需要的位置进行折叠甚至卷曲。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图2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1,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20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该柔性显示面板为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100。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中柔性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该柔性基板包括至少一层柔性基底,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电可变材料层,电可变材料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层、记忆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层,至少一层柔性基底位于电可变材料层中第一电极层一侧的表面和/或第二电极层一侧的表面。本申请在柔性显示面板中引入电可变材料层,并将柔性基底设置在电可变材料层中第一电极层一侧的表面,或者设置在电可变材料层中第二电极层一侧的表面,或者在电可变材料层中第一电极层一侧的表面和第二电极层一侧的表面同时设置柔性基底,由于电可变材料层中的记忆材料层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提供的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并可恢复,本申请通过控制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场的大小和位置就可控制记忆材料层弯曲的幅度和位置,进而控制柔性基底弯曲的幅度和位置,因此本申请引入的电可变材料层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变得可控,而且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更加灵活,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曲实现了智能化。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