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680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非矩形显示区域(例如圆形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已被市场化(日本专利特开2008-292995号公报)。在具有非矩形显示区域的大多数显示装置中,包含有使用解复用器(demux)的局部驱动器。在包含有局部驱动器的显示装置中,demux电路和扫描驱动器电路配置在形成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外周部。



技术实现要素:

在具有非矩形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中,demux电路和扫描驱动器电路有时以集中的方式设置于外周的局部区域中。所述局部区域是显示区域的外周中的配置有驱动器ic的区域。因此,与该区域相对应的框架宽度变宽。另一方面,期望缩窄框架宽度使显示区域相对较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减小具有非矩形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的框架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在非矩形的显示区域中;一个或多个扫描线,所述扫描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到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像素组;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配线和第二配线的交叉扫描线,所述第一配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到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像素组,所述第二配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一个或多个数据线,所述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连接到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像素组;扫描电路组,所述扫描电路组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周边中的第一边部中并且与所述扫描线相对,并且配置为将扫描信号输出到所述扫描线并将扫描信号经由所述交叉扫描线的第二配线输出到所述第一配线;以及数据信号电路组,所述数据信号电路组在所述外周边中的第二边部中并且与所述第一边部相对,并且配置为将与被输入所述扫描信号的像素的发光亮度相对应的数据信号输出到所述数据线。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能够减小具有非矩形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的框架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前面的概述和下面的详述均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不旨在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上述的以及其它的目的和特征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变得更明显。

图1是示出显示装置的外观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方向和象限的定义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扫描线和数据线的配置示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示出扫描线的配置示例的俯视图。

图5b是示出数据线的配置示例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数据驱动模块的结构示例的电路框图。

图7是示出像素中包含的像素电路的示例的电路图。

图8是显示部的剖视图的示例。

图9是显示部的剖视图的示例。

图10是示出扫描线的配置示例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扫描线的配置示例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扫描线的配置示例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像素中包含的像素电路的另一示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和“第二”等序数用于阐明部件之间的关系以及防止部件之间的混淆。因此,这些序数不限制部件的数量。

非矩形形状表示矩形(四边形)以外的形状。非矩形形状包括三角形、和角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五角形的角的数量的多边形。非矩形形状还包括圆形、椭圆形、星形、心形以及楔形。

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非矩形显示区域的示例,将对具有圆形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具体地,对将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用作发光装置的oled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显示装置1的外观的俯视图。显示装置1包括基板10、显示部11以及驱动器ic14。基板10是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显示部11形成在基板10上。沿显示部11的外周缘设有薄膜晶体管(tft)电路配置区域12。沿tft电路配置区域12的外周缘设有玻璃料密封部13。

图2是示出方向和象限的定义的说明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对显示装置1的两个方向进行定义。另外,对显示部11的显示区域q,定义四个区域q1至q4。另外,对tft电路配置区域12定义四个区域。如图2所示,在与显示部11的显示区域平行的平面中,定义两个正交的轴。这两个轴为x轴和y轴。x轴方向是第一方向。y轴方向是第二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是指例如与第一方向平行。沿第二方向延伸是指例如与第二方向平行。

如图2所示,对显示部11定义的象限被两条假想线分成四个区域。一条假想线是沿第一方向的线。另一条假想线是沿第二方向的线。两条假想线在显示部11的中心相互交叉。四个区域从右上按逆时针方向定义为第一象限q1、第二象限q2、第三象限q3、第四象限q4。

如图2所示,tft电路配置区域12的外周边分成四个区域(实质上,三个区域)。tft电路配置区域12的位于显示部11的第一象限q1和第二象限q2的外周边的部分区域是第一边部a1。tft电路配置区域12的位于显示部11的第三象限q3和第四象限q4的外周边的部分区域被称为第二边部a2。另外,第一边部a1进一步分成两个区域。第一边部a1中的更靠近第二象限q2的外周边的区域称作第三边部a3。第一边部a1中的更靠近第一象限q1的外周边的区域称作第四边部a4。

图3是示出扫描线和数据线的配置示例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所示的区域40的放大图。图5a是示出扫描线的配置示例的俯视图。图5b是示出数据线的配置示例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1的显示部11具有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111。所述多个像素111排列成矩阵形状。行方向上排列的像素111的最大数量为6m(m为2或更大的整数)。列方向上排列的像素111的最大数量为2n(n为1或更大的整数)。第一方向为行方向。第二方向为列方向。沿行方向排列的像素111的最大数量是6m,沿列方向排列的像素111的最大数量是2n。但是,这是一示例,数量不限于此。沿行方向排列的像素的最大数量可以不是6的倍数。沿列方向排列的像素的最大数量可以不是2的倍数。

在显示装置1的tft电路配置区域12中配置有2n个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2n个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配置于第一边部a1,即第一象限q1及第二象限q2的外周边。2n个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中的n个扫描驱动模块s1至sn配置于第三边部a3,即第二象限q2的外周边。其余的n个扫描驱动模块sn+1至s2n配置于第四边部a4,即第一象限q1的外周边。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是扫描电路组的示例。

tft电路配置区域12中配置有m个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是将与被输入扫描信号的像素的发光亮度相对应的数据信号输出到数据线dl1至dl6m的数据信号电路组的示例。m个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配置于第二边部a2,即第三象限q3和第四象限q4的外周边。数据线dl1至dl6m沿第二方向延伸。各数据线dl1至dl6m连接到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像素(第三像素组)。

显示部11中配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n个扫描线sl1至sln。扫描线sl1至sln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地配置。扫描线sl1至sln中的相邻的两个扫描线以预定的间隔配置。扫描线sl1至sln分别连接到扫描驱动模块s1至sn。扫描驱动模块s1至sn分别将扫描信号输出到扫描线sl1至sln。按照sl1、sl2、sl3、…、sln的顺序进行扫描。因此,扫描信号依该顺序被输出到扫描驱动模块s1、s2、s3、…、sn。扫描线sl1至sln连接到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像素(第一像素组)。

显示部11中配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n个第一配线smn+1至sm2n。第一配线smn+1至sm2n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地配置。第一配线smn+1至sm2n的相邻的两个第一配线以预定的间隔配置。第一配线smn+1紧挨着扫描线sln配置。在第一配线smn+1至sm2n中,第一配线smn+1最长。第一配线smn+2比第一配线smn+1短。第一配线smn+3比第一配线smn+2短。第一配线smn+1至sm2n在第二方向上按照该顺序依次变短。而且,第一配线sm2n最短。第一配线smn+1至sm2n分别连接到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像素(第二像素组)。

显示部11中配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n个第二配线san+1至sa2n。第二配线san+1至sa2n在第一方向上按照第二配线sa2n、第二配线sa2n-1、…、第二配线san+1的顺序彼此相邻地配置。第二配线san+1至sa2n的相邻的两个第二配线以预定的间隔配置。在第二配线san+1至sa2n中,第二配线sa2n最长。第二配线sa2n-1比第二配线sa2n短。第二配线sa2n-2比第二配线sa2n-1短。第二配线sa2n至san+1在第一方向上按照该顺序依次变短。并且,第二配线san+1最短。

第一配线smn+1至sm2n分别通过连接部vn+1至v2n电连接到第二配线san+1至sa2n。在此,通过连接部vn+1连接的第一配线smn+1和第二配线san+1统一称作交叉扫描线sln+1。因此,显示部11中配置有n条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第二配线san+1至sa2n分别连接到扫描驱动模块sn+1至s2n。扫描驱动模块sn+1至s2n将扫描信号分别经由第二配线san+1至sa2n输出到第一配线smn+1至sm2n。

交叉扫描线sln+1包括第一配线smn+1和第二配线san+1。交叉扫描线sln+2包括第一配线smn+2和第二配线san+2。第一配线smn+2比第一配线smn+1短。相比之下,第二配线san+2比第二配线san+1长。各差值大致相同。同样地,在相邻的两个不同的交叉扫描线中,第一配线之间的差值与第二配线之间的差值大致相同。因此,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的配线的总长度大致相同。

交叉扫描线sln+1称作第一交叉扫描线,交叉扫描线sln+2称作第二交叉扫描线,交叉扫描线sl2n称作第n交叉扫描线。第i(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n+1的整数)交叉扫描线的第二配线san+i的长度比第(i+1)交叉扫描线的第二配线san+i+1短,第i交叉扫描线的第一配线smn+i的长度比第(i+1)交叉扫描线的第一配线smn+i+1长。

在显示装置1的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中配置有第一至第p扫描线。第一至第p扫描线的示例是扫描线sl1至sln。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中配置有第一至第q交叉扫描线的第一配线。第一至第q交叉扫描线的示例是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

图6是示出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的结构示例的电路框图。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是包括分配由驱动器ic14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解复用器的电路模块。dn是被输入由驱动器ic14输出的数据信号的输入配线。x6n至x6n+5是数据信号的输出配线。图6所示的解复用器是将一个输入分配到六个输出的1:6解复用器。解复用器中设置有控制输入配线t1至t6。解复用器包括开关晶体管tr。开关晶体管tr与输出配线和控制输入配线相对应。各开关晶体管tr的源极和漏极连接到数据信号的输入配线dn。控制输入配线t1至t6连接到开关晶体管tr的栅极。各开关晶体管tr的漏极和源极连接到输出配线x6n至x6n+5。根据来自控制输入配线t1至t6的信号,开关晶体管tr之一接通。解复用器将输入的数据信号从与接通的开关晶体管tr相对应的输出配线输出。

在图3、图5a和图5b中,示出了从各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引出的仅一条数据线。如上所述,由于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包括1:6解复用器,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中的每一者连接到六条数据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m个数据驱动模块,因此在整个显示部11中设有6m条数据线。

在图6所示的解复用器中,将使用低温聚硅(ltps)的薄膜晶体管(tft)用作开关晶体管tr。另外,图6所示的解复用器中的tft具有两层金属结构。

如图6所示,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中的每一者包括至少一条输入配线、六条输出配线、以及六条控制输入配线。由于这种结构,在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的周围存在多个配线。因此,与相关技术的显示装置相似,为了将数据驱动模块和扫描驱动模块彼此相邻地配置,需要用于配置数据驱动模块和扫描驱动模块的充分的tft电路配置区域12。相比之下,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中,将扫描驱动模块s1至sn配置于第一边部a1。另外,扫描驱动模块sn+1至s2n也配置在第一边部a1。通过将连接到扫描驱动模块sn+1至s2n的扫描线设为交叉扫描线,能够进行这种配置。另一方面,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配置于与第一边部a1相对的第二边部a2。由于这种结构,能够减小用于配置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以及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的区域。

图7是示出像素111中包含的像素电路的示例的电路图。像素电路包括oled、驱动晶体管tr1、开关晶体管tr2以及保持电容器c。正电源vdd的输出电压、负电源vss的输出电压、视频信号vdata以及扫描信号scan被输入到像素电路。视频信号vdata从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中的每一者输出到相应的像素电路。扫描信号scan从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中的每一者输出到相应的像素电路。视频信号vdata输入到开关晶体管tr2的源极电极。扫描信号scan输入到开关晶体管tr2的栅极电极。正电源vdd连接到保持电容器c的第一电极和驱动晶体管tr1的源极电极。负电源vss连接到oled的阴极电极。开关晶体管tr2的漏极电极连接到保持电容器c的第二电极和驱动晶体管tr1的栅极电极。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极连接到oled的阳极电极。

与扫描信号scan和视频信号vdata相对应的电压施加于各像素电路。当扫描线被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的任一者选择时(即,扫描信号scan接通时),开关晶体管tr2接通,与视频信号vdata相对应的电压从开关晶体管tr2的漏极电极输出。

驱动晶体管tr1将与开关晶体管tr2的漏极电极的输出电压和正电源vdd的输出电压之间的电位差vgs相对应的电流供给到oled。因此,oled以与电流成比例的亮度发光。在扫描信号scan断开之后,通过存储在保持电容器c中的电荷,维持驱动晶体管tr1的电位差vgs,并且oled继续发光。

图8示出显示部11的剖视图的示例。图8是将显示部11的包括一个oled元件lt的部分沿与图像显示面垂直的面截取的剖视图。在图8的左下部分形成晶体管t。在图8的右下部分形成保持电容器c。在晶体管t和保持电容器c上形成oled元件lt。在此所示的剖面示出形成晶体管t、保持电容器c、oled元件lt的层结构。晶体管t例如是驱动oled元件lt的驱动晶体管tr1。

基底绝缘膜21层叠在基板10上。基底绝缘膜21上形成多晶硅层22。多晶硅层22上形成栅极绝缘膜23。第一金属层24层叠在栅极绝缘膜23上。第一金属层24由钼(mo)等形成。层间绝缘膜25层叠在第一金属层24上。第二金属层26层叠在层间绝缘膜25上。第二金属层26由高熔点金属(诸如钼(mo)等)形成。第二金属层26的一部分经由接触孔与多晶硅层22物理和电气连接。第二金属层26上形成钝化膜27。钝化膜27是无机绝缘膜。平坦化膜28层叠在钝化膜27上。

阳极电极32、oled装置33、阴极电极34以及罩层35层叠在平坦化膜28上。阳极电极32连接到tft电路输出连接部51。tft电路输出连接部51连接到晶体管t的漏极和源极。在平坦化膜28以及阳极电极32各自的一部分与oled装置33以及阴极电极34各自的一部分之间,形成元件分离膜31。元件分离膜31是有机膜。元件分离膜31是具有矩形孔的绝缘层。元件分离膜31覆盖tft电路输出连接部51的边缘部和阳极电极32的边缘部,但不覆盖阳极电极32的中央部。

密封玻璃42配置在罩层35上方,在密封玻璃42与罩层35之间夹有空气间隙41。在密封玻璃42上配置有1/4波长相位差板43及偏光板44。

oled元件lt包括阳极电极32的未被元件分离膜31覆盖的部分、层叠在其上侧的oled装置33、阴极电极34以及罩层35。

阳极电极32的中央部的上侧及形成于元件分离膜31中的孔的边缘的上侧被oled装置33覆盖。oled装置33是被施加电压时以第一色、第二色以及第三色中的任一色发光的有机组合物的层。

显示装置1包括多个像素。像素包括:包含有机发光层的发光装置;以及像素电路,该像素电路包括电容器和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使与电容器的电压相对应的电流流入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一示例是oled元件lt。电容器的一示例是保持电容器c。驱动晶体管的一示例是驱动晶体管tr1。

在oled装置33的上侧设置阴极电极34。阴极电极34是连续地覆盖显示部11中包括的多个oled元件lt的透明电极。即,阴极电极34是对于相邻的oled元件lt共同设置的电极。

在阴极电极34的上侧设置罩层35。罩层35是与阴极电极34同样地连续地覆盖多个oled元件lt的层。罩层35是由具有高折射率的透明材料形成的层。

干燥空气被密封在空气间隙41中。罩层35、空气间隙41以及密封玻璃42用作防止oled装置33的阴极电极34由于湿气发生劣化以及被外力破坏的保护层。

显示装置1的像素电路在基板上形成为层状,发光装置形成于形成有像素电路的层的上侧。

图8中所示的显示部11具有包括两个金属层的双层金属结构。在图8所示的双层金属结构中,扫描线sl1至sln由第一金属层24形成。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的第一配线smn+1至sm2n也由第一金属层24形成。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的第二配线san+1至sa2n由第二金属层26形成。数据线dl1至dl6m由第二金属层26形成。

在图8所示的双层金属结构中,保持电容器c具有与晶体管t相同的结构。保持电容器c是所谓的mos电容器。保持电容器c的上电极和晶体管t的栅极电极由相同的第一金属层24形成。保持电容器c的下电极和晶体管t的沟道层由相同的多晶硅层22形成。形成保持电容器c的下电极的多晶硅层22是杂质掺杂层。

在双层金属结构中,在形成有连接到驱动晶体管中包含的源极和漏极的至少一者的配线的配线层中,形成第二配线和数据线。配线层的一示例是第二金属层26。另外,在形成有电容器的金属电极的层中形成扫描线和第一配线。形成有电容器的金属电极的该层的一示例是第一金属层24。

在图8所示的双层金属结构中,需要在多晶硅层22形成后、第一金属层24形成前,将杂质添加到多晶硅层22。在形成第一金属层24之后进行添加杂质的工序时,杂质未被添加到多晶硅层22的被第一金属层24覆盖的部分中。多晶硅层22的未被添加杂质的该部分形成本征半导体。本征半导体具有高阻抗。由于这种结构,保持电容器c不起作用。

栅极绝缘膜23具有预定厚度或更大的厚度。这是因为,当栅极绝缘膜23较薄时,栅极电极和沟道层电连接,晶体管t不起作用。

本实施方式提供以下的优势。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配置于第一边部a1。另一方面,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配置于与第一边部a1相对的第二边部a2。以这种方式,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以及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配置于不同的区域。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画面的周围均匀地配置驱动模块,从而抑制驱动模块以集中的方式配置于局部区域(靠近驱动器ic14的区域)。具体而言,在靠近驱动器ic14的区域中配置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在该区域中不配置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由于这种结构,能够缩小该区域中的驱动模块的配置区域,因此能够进一步缩小显示装置1的框架宽度。

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的配线的总长大致相同。由于这一点,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的配线电容的波动很小。因此,连接到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的像素111可在相同的条件下被驱动。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显示部11形成为三层金属结构。三层金属结构是包括三个金属层的结构。图9示出显示部11的剖视图的一示例。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将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第一金属层24上的层间绝缘膜25包括第一层间绝缘膜251和第二层间绝缘膜252这两层。在第一层间绝缘膜251和第二层间绝缘膜252之间形成第三金属层29。第三金属层29由钼(mo)等形成。第三金属层29的一部分形成与保持电容器c的下电极相对的上电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线sl1至sln由第一金属层24形成。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的第一配线smn+1至sm2n也由第一金属层24形成。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的第二配线san+1至sa2n由第三金属层29形成。数据线dl1至dl6m由第二金属层26形成。

在三层金属结构中,在形成有连接到驱动晶体管中包含的源极和漏极的至少一者的配线的配线层中形成数据线。配线层的一示例是第二金属层26。在形成有电容器的第一金属电极的层中,形成有扫描线和第一配线。形成有电容器的第一金属电极的该层的一示例是第一金属层24。在形成有电容器的第二金属电极的层中,形成第二配线。形成有电容器的第二金属电极的该层的一示例是第三金属层29。

本实施方式除实施方式1提供的优势以外,还提供如下的优势。保持电容器c包括第一金属层24、第三金属层29、第一层间绝缘膜251。为了使驱动晶体管tr1正常地起作用,层间绝缘膜25需要具有预定厚度或更大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层间绝缘膜25包括第一层间绝缘膜251和第二层间绝缘膜252。由于这种结构,通过增大第二层间绝缘膜252的厚度,能够减小第一层间绝缘膜251的厚度。保持电容器c可承受作为数据信号施加的电压。由于这一点,第一层间绝缘膜251可具有最小的必要厚度。因此,能够增大保持电容器c的每单位面积的电容。因此,能够减小形成保持电容器c所需的面积。因此,形成像素电路所需的面积减小。因此,能够提高显示部11的分辨率。

另外,由于金属层的数量从2层增加到3层,因此配置有配线的层的数量增加。因此,能够在与2层相同的面积中创建比2层更复杂的电路。

数据线dl1至dl6m由第二金属层26形成。这是因为,当开关晶体管tr2的源极和漏极由第二金属层26形成时,连接到源极和漏极的数据线dl1至dl6m由相同的金属层形成。因此,容易设计配线。另外,由于数据线由相同的层形成,能够缩短与开关晶体管tr2连接的配线,并缩短数据的延迟时间。

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的第二配线san+1至sa2n由第三金属层29形成。第三金属层29可具有与第一金属层24的配线电阻相等的配线电阻。由于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的配线长度大致相同,因此能够使延迟时间一致。当延迟时间在扫描线之间互不相同时,用于在像素中写入数据的开关晶体管断开时产生的穿通电压取决于延迟时间的长度。确定向oled供给电流的驱动晶体管tr1的电流放大率的电位差vgs根据延迟时间的差异发生变化。因此,显示画面的亮度变得不均匀。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涉及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的顺畅的连续操作的构造。如上所述,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依次输出扫描信号。作为扫描驱动模块,通常使用移位寄存器型扫描驱动模块,前级扫描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是后级扫描驱动模块的输入信号。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扫描驱动模块s1至sn按照扫描信号的输出顺序排列,顺序相继的扫描驱动模块彼此相邻。同样地,扫描驱动模块sn+1至s2n按照扫描信号的输出顺序排列,顺序相继的扫描驱动模块彼此相邻。扫描信号的输出顺序为最后的扫描驱动模块s2n与扫描信号的输出顺序为第一的扫描驱动模块s1相邻。因此,容易连接这些扫描驱动模块,使得输出信号成为后一级的输入信号。

然而,扫描驱动模块sn和扫描驱动模块sn+1彼此相对,显示部11夹在扫描驱动模块sn与扫描驱动模块sn+1之间。由于这种结构,为了传递扫描信号,需要在周边配置长配线。因此,在显示部11的配线设计中该长配线是很大的负担。本实施方式对该问题提供对策。

图10是示出扫描线的配置示例的俯视图。在图10中,未示出数据线。在图10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成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扫描线sln从扫描驱动模块sn向扫描驱动模块sn+1传送扫描信号。设置有用于连接扫描线sln和扫描驱动模块sn+1的联接配线b。扫描线sln的一端连接到扫描驱动模块sn。扫描线sln的另一端位于与扫描驱动模块sn+1较近的位置。因此,容易确保用于联接配线b的区域。

在显示装置1中,向第p扫描线输出扫描信号的扫描电路将表示扫描开始时间的时序信号经由第p扫描线输出到向第一交叉扫描线输出扫描信号的扫描电路。第p扫描线的一示例是扫描线sln。向第p扫描线输出扫描信号的扫描电路的一示例是扫描驱动模块sn。将扫描信号输出到第一交叉扫描线的扫描电路的一示例是扫描驱动模块sn+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线sln用于将信号从扫描驱动模块sn传送到扫描驱动模块sn+1。由此,能够节约用于传送扫描信号的另一配线。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涉及消除延迟时间的波动。在显示装置1中,在扫描信号的上升沿,像素电路的开关晶体管(图7中开关晶体管tr2)接通,与数据信号的电压相对应的电荷存储在保持电容器中。在此,扫描信号上升之后开关晶体管接通为止,发生延迟。在此,将该延迟的时间段称作延迟时间。发生延迟时间是因为随着显示装置1的尺寸增大和分辨率提高,扫描线变长。另外,扫描线与很多信号线交叉。因此,由于开关晶体管的接通电阻和寄生电容增大,因此输入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的扫描信号的波形变钝。因此,产生延迟时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到扫描驱动模块s1至sn的扫描线sl1至sln的长度逐渐增大。因此,配线容量增大,延迟时间趋向于逐渐增大。另一方面,连接到扫描驱动模块sn+1至s2n的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因此能够抑制延迟时间的变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扫描驱动模块s1至sn,与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同样地,添加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配线。以这种方式,所有扫描线的长度均一。

图11是示出扫描线的配置示例的俯视图。在图11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驱动模块s1至sn分别连接到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配线sm1至smn。第一配线sm1至smn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扫描线sl1至sln相对应。扫描驱动模块s1至sn也分别连接到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配线sa1至san(第三配线)。

在第一配线sm1至smn中第一配线sm1最短。第一配线sm2比第一配线sm1长。第一配线sm3比第一配线sm2长。第一配线sm1、第一配线sm2、第一配线sm3、…等按该顺序变长。第一配线smn最长。另一方面,在第二配线sa1至san中,第二配线sa1最长。第二配线sa2比第二配线sa1短。第二配线sa1、第二配线sa2、第二配线sa3、…等按该顺序变短。第二配线san最短。由于这种结构,连接到扫描驱动模块s1的第一配线sm1和第二配线sa1的长度的总和与连接到扫描驱动模块s2的第一配线sm2和第二配线sa2的长度的总和大致相同。连接到其他的扫描驱动模块的第一配线和第二配线的长度的总和大致相同。进一步,这些长度的总和分别与连接到扫描驱动模块sn+1至s2n的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的长度的总和大致相等。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将扫描信号输出到的配线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

本实施方式除上述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优点以外,还提供如下的优点。由于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将扫描信号输出到的配线的容量大致相等,因此延迟时间也大致相等。因此,能够抑制延迟时间的波动。

实施方式5

本实施方式涉及所有的扫描线是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配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配线的交叉扫描线的结构。图12是示出扫描线的配置示例的俯视图。在图12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到扫描驱动模块s1的扫描线sl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配线sm1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配线sa1。第一配线sm1和第二配线sa1通过配线连接部v1连接。同样地,连接到扫描驱动模块s2至sn的扫描线sl2至sln分别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配线sm2至smn、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配线sa2至san。第一配线sm2至smn和第二配线sa2至san分别通过配线连接部v2至vn连接。连接到扫描驱动模块sn+1至s2n的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配线sm1至sm2n连接到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像素组。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像素组连接到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

与实施方式4相同,在第一配线sm1至smn中,第一配线sm1最短。第一配线smn最长。第一配线sm1、第一配线sm2、第一配线sm3、…等按该顺序变长。另一方面,在第二配线sa1至san中,第二配线sa1最长。第二配线san最短。第二配线sa1、第二配线sa2、第二配线sa3、…等按该顺序变短。由于这种结构,扫描线sl1至sln为大致相同的长度。同样地,交叉扫描线sln+1至sl2n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而且,扫描线sl1至sl2n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因此,各扫描线具有大致相同的配线容量,延迟时间变得大致相等。因此,能够抑制延迟时间的波动。

本实施方式除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优点以外,还提供如下的优点。由于所有的扫描线包括第一配线和第二配线,因此第二配线可沿第一方向均匀地配置。由此,可以减轻第二配线的配置的困难性。

像素电路不限于图7所示的电路。图13是示出像素111中包括的像素电路的另一示例的电路图。像素电路包括oled、驱动晶体管tr1、开关晶体管tr2、复位晶体管tr3以及保持电容器c。正电源vdd的输出电压、负电源vss的输出电压、视频信号vdata、扫描信号1scan(n)、扫描信号2scan(n-1)以及复位信号vre输入到像素电路。视频信号vdata从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输出到相应的像素电路。扫描信号1scan(n)从第n个扫描驱动模块sn输出。扫描信号2scan(n-1)从第(n-1)个扫描驱动模块sn-1输出。

视频信号vdata输入到开关晶体管tr2的源极电极。复位信号vre输入到复位晶体管tr3的源极电极。

扫描信号1scan(n)输入到开关晶体管tr2的栅极电极。扫描信号2scan(n-1)输入到复位晶体管tr3的栅极电极。正电源vdd连接到保持电容器c的第一电极和驱动晶体管tr1的源极电极。负电源vss连接到oled的阴极电极。

开关晶体管tr2的漏极电极连接到保持电容器c的第二电极和驱动晶体管tr1的栅极电极。驱动晶体管tr1的漏极电极和复位晶体管tr3的漏极电极连接到oled的阳极电极。

视频信号vdata是与oled的发光亮度相对应并位于黑电位与白电位之间的电压。图7中的像素电路与图13中的像素电路之间的差异在于,存在使用复位晶体管tr3使oled的阳极电极复位的功能。复位晶体管tr3用于通过将oled的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的电压设为零偏置状态或反向状态(阳极电极的电压比阴极电极的电压低),而不将其设为正向状态(阳极电极的电压比阴极电极的电压高),使oled的发光停止。

具体而言,复位晶体管tr3在紧接着扫描信号1scan(n)接通之前,通过扫描信号2scan(n-1)而接通。当复位晶体管tr3接通时,复位信号vre施加于oled的阳极电极。复位信号vre例如具有与负电源vss的电位相同的电位或者比负电源vss的电位低的电位。因此,oled在二极管的反向偏置区域,并且不发光。

使用复位晶体管停止oled的发光,因此能够降低黑电平。而且,能够抑制频繁出现的子像素之间的串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能够缩小具有非矩形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的框架宽度。

根据是采用图7所示的像素电路还是图13所示的像素电路,可适当地改变驱动器ic14、数据驱动模块dm1至dmm、以及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的结构。在图13所示的像素电路中,两种扫描信号被输入到相同的像素电路(即,在一个像素电路中布线两条扫描线)。因此,扫描驱动模块s1至s2n中的每一者连接到两条扫描线,并将不同的信号输出到该两条扫描线。这种变更也可适当进行。

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构成元件)可相互组合,这种组合可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应该理解的是,在此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上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面的说明限定,而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并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含义以及该范围内的所有的变型。

要注意,如本文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所述”包括复数指代,除非文中明确表示并非如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