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0221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在显示画面时需通过对显示面板上的以阵列方式排列的像素单元进行充电后形成显示画面。具体来说,显示面板上设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分别与至少一条扫描线和数据线连接的多个像素单元。时钟发生器给出时钟信号,扫描驱动器根据时钟脉冲以预定的定时参数在各扫描线上产生扫描信号,从而导通扫描线所连接的像素单元,并进一步由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对像素单元进行充电。

目前显示面板的尺寸越来越大,由于走线存在阻抗以及寄生电容,因此时钟信号和数据信号均会出现延迟,且该延迟会随着走线长度发生变化,导致显示面板不同行数的扫描线对应的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失配,进而容易造成显示面板不同行数的扫描线对应的像素单元的充电效果不均匀,容易出现色偏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不同行数扫描线因信号延迟所导致的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失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控制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以及与所述多条扫描线连接的扫描驱动器,所述扫描驱动器用于依次在所述扫描线上产生扫描信号,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多条扫描线中预设的两条基准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根据所述两条基准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以插值方式计算所述两条基准扫描线之间的其他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利用所述其他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产生所述其他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控制器、存储器、多条扫描线以及与所述多条扫描线连接的扫描驱动器,所述扫描驱动器用于依次在所述扫描线上产生扫描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多条扫描线中预设的两条基准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两条基准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以插值方式计算所述两条基准扫描线之间的其他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所述扫描驱动器利用所述其他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产生所述其他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上方案通过选取显示面板中的两条基准扫描线并设定该两条基准扫描线的定时参数。然后根据以上两条基准扫描线的定时参数以插值方式计算两条基准扫描线之间的其他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改变两条基准扫描线的定时参数,进而改变其他扫描线所对应的像素的定时参数,由此解决显示面板不同行数扫描线因信号延迟所导致的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失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驱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不同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充电时间随扫描线行数变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讲解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控制方法,以及能执行上述驱动控制方法的显示面板。

以下结合附图讲解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控制方法,以及能执行上述驱动控制方法的显示面板。

参见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包括多条扫描线13-1至13-m、与扫描线13-1至13-m连接的扫描驱动器14、与扫描线13-1至13-m交叉设置的多条数据线15-1至15-m、与数据线15-1至15-m连接的数据驱动器16以及形成在扫描线13-1至13-m及数据线15-1至15-m交叉位置的像素单元17。扫描驱动器14依次在扫描线13-1至13-m上产生扫描信号,数据驱动器16则在数据线15-1至15-m上产生相应的数据信号。

像素单元17包括开关管171和像素电极172,其中开关管171包括分别连接扫描线13-1至13-m中的至少一者、数据线15-1至15-m中的至少一者以及像素电极172的控制端、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未标示),开关管171在扫描驱动器14施加在其所连接的13-1至13-m中的至少一者上的扫描信号的作用下导通,进而利用数据驱动器16施加在其所连接的数据线15-1至15-m中的至少一者上的数据信号对像素电极172进行充电。

为了克服因信号延迟所导致的扫描线13-1至13-m所对应的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失配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显示面板的驱动控制方法。

参见图2,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0:获取多条扫描线13-1至13-m中预设的两条基准扫描线(例如,13-1和13-m)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

具体的,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由实验测定。例如,根据时钟信号和/或数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延迟,设置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以使得基准扫描线13-1和13-m的所连接像素单元17的有效充电时间最佳。具体的,两条基准扫描线的13-1和13-m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存储在存储器19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准扫描线13-1和13-m对应的定时参数也可以通过计算获得或者通过经验设置。基准扫描线13-1和13-m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可以对应显示面板10中的首行和最后一行扫描线,或者显示面板10中的任意两行扫描线,具体情况根据显示面板10的尺寸大小或者其他需求而定。同时,基准扫描线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设定,例如为三条、四条,或者更多。

s120:根据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以插值方式计算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之间的其他扫描线13-n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

具体的,步骤s120由一控制器18完成,控制器18与存储器19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中的第一基准扫描线13-1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小于第二基准扫描线13-m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以使得其他扫描线13-n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在从第一基准扫描线13-1到第二基准扫描线13-m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具体的第一基准扫描线到第一基准扫描线的方向为数据线传输信号的方向,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如果两条基准扫描线13-m到13-1为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向,则基准扫描线13-m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小于基准扫描线13-1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以使得其他扫描线13-n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在从基准扫描线13-m到基准扫描线13-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具体的上述插值方式的计算公式可以设置为:

tn=t1+(t2-t1)×(ln-l1)/(l2-l1);

其中,t1为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中的第一基准扫描线13-1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l1为第一基准扫描线13-1所对应的行数,t2为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中的第二基准扫描线13-m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l2为第二基准扫描线13-m所对应的行数,tn为其他扫描线13-n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ln为其他扫描线13-n所对应的行数。

在本实施例中,定时参数可以是针对各扫描线13-1至13-m设置的且扫描驱动器14能够依据各扫描线13-1至13-m所对应的定时参数产生相应扫描信号的任意参数。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扫描驱动器14包括多个子驱动器14-1至14-m,其中每一子驱动器14-1至14-m对应连接扫描线13-1至13-m,并响应所接收到的触发信号以第一延迟量生成扫描信号,并以第二延迟量终止所述扫描信号,其中定时参数可以是第一延迟量、第二延迟量或者第一延迟量和第二延迟量的组合。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子驱动器14-1至14-m依次级联设置,且最上级的子驱动器14-1从外部接收触发信号,其余的子驱动器14-2至14-m从上一级的子驱动器14-1至14-m-1接收触发信号,每一子驱动器14-1至14-m分别从时钟信号发生器12接收时钟信号且响应触发信号对所接收到时钟脉冲进行计数,并进一步在计数值达到第一阈值时生成扫描信号并在计数值达到第二阈值时终止扫描信号,其中定时参数可以是第一阈值、第二阈值或者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组合。

s130:利用其他扫描线13-n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产生其他扫描线13-n所对应的扫描信号。

根据步骤s120算出的其他扫描线13-n所对应的定时参数之后,扫描驱动器14利用其他扫描线13-n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产生其他扫描线13-n所对应的扫描信号。具体来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每一其他扫描线13-n所对应的第一延迟量、第二延迟量或者第一延迟量和第二延迟量的组合,并根据计算得到的延迟量产生和终止相应的扫描信号。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波形a1和a2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中行数较小的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与数据信号的脉冲波形,波形b1和b2为行数较大的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与数据信号的脉冲波形。其中,随着数据信号沿数据线的传输,数据信号逐渐变弱,且延迟和变形逐渐加大,此时如果不同行数的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仍以相同的定时参数形成,则导致随不同行数的扫描线所连接像素单元的充电效果不均。因此,利用上文描述的驱动方法,通过设置两条基准扫描线所对应的扫描信号的定时参数,可以使得在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向像素电极的有效充电时间逐渐增大,具体如图3中的t1和t2所示,由图3可以明显看出,t2大于t1。在本实施例中,有效充电时间是指扫描信号控制像素单元的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和数据信号的持续时间的重叠部分。对于整个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有效充电时间随扫描线行数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具体为随着扫描线行数的增加,与相应扫描线连接的像素单元的有效充电时间均匀增加。

下面以解析度为3840(h)x2160(v)的显示面板10进行说明。

该显示面板10的扫描线13-1至13-m一共有2160条,时钟信号的频率为74.26mhz,因此时钟信号一个周期的时间tclk=0.0134μs。

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行扫描线对应的第一阈值设置为tr1=100,第二阈值设置为tf1=300,即第一行扫描线所连接的子驱动器在收到触发信号后对时钟信号进行计时,并在计数值达到100后产生扫描信号,并在计数值达到300后终止扫描信号。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行扫描线所对应的显示单元17的有效充电时间tx1=1μs。

进一步,将最后一行扫描线对应的第一阈值设置为tr2160=150,第二阈值设置为tf2160=350,最后一行扫描线所连接的子驱动器在收到触发信号后对时钟信号进行计时,并在计数值达到150后产生扫描信号,并在计数值达到350后终止扫描信号。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最后一行扫描线所对应的显示单元17的有效充电时间tx2160=1.67μs。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第一行扫描线和最后一行扫描线之间的任意一行扫描线所对应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

例如,就第500行扫描线而言:

tr500=100+(150-100)×(500-1)/(2160-1)=111(向下取整);

tf500=300+(350-300)×(500-1)/(2160-1)=311(向下取整);

就第1800行扫描线而言:

tr1800=100+(150-100)×(1800-1)/(2160-1)=141(向下取整);

tf1800=300+(350-300)×(1800-1)/(2160-1)=341(向下取整)。

进一步,其他行数的有效充电时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算得:

txn=tx1+(tfn-tf1)×tclk

例如:第500行扫描线所连接的有效充电时间为:

tx500=tx1+(tf500-tf1)×tclk=1.147μs。

第1800行扫描线所连接的有效充电时间为:

tx1800=tx1+(tf1800-tf1)×tclk=1.549us。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根据第一行扫描线和最后一行扫描线的定时参数计算出其他扫描线的定时参数,以使得各扫描线的定时参数满足预定的变化规律,由此可调整因信号传输所导致的扫描线和数据线的失配问题。

可以理解的,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也可以不是显示面板10的首行和最后一行,当显示面板10尺寸比较小的时候,第一基准扫描线13-1可以是显示面板10偏中间的某一行。此时,首行至第一基准扫描线13-1之间扫描线(图未示)的定时参数可以与第一基准扫描线13-1的定时参数一致,或者稍微小于第一基准扫描线13-1的定时参数均可。当第二基准扫描线13-m不是显示面板10的最后一行时,第二基准扫描线13-m之后至最后一行扫描线所对应的定时参数可以设置成等于或稍大于第二基准扫描线13-m的定时参数,只要能够保证显示面板10的显示画面均匀,不出现色偏即可。

以上方案,通过选取显示面板10中的至少两条扫描线作为基准扫描线13-1和13-m,通过实验测得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的最佳充电时间,从而确定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的的定时参数。然后控制器根据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的定时参数以插值方式计算得到并使得两条基准扫描线13-1和13-m之间其他扫描线13-n的定时参数在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向像素电极174的有效充电时间逐渐增大,进而保证显示面板10的各扫描线所连接的像素单元的充电时间均匀变化,画面显示均匀,不出现色偏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