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2546发布日期:2019-04-20 05:5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揭露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尤指一种具有抗uv功效的光学膜片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器技术不断进步,所有的显示面板均朝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等趋势发展,故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装置已发展成薄型显示器,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或微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等。其中,薄型显示器可应用的领域相当多,但凡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照相机、音乐播放器、移动导航装置、电视等,大多数均使用该些显示装置。

然而,无论是来自外界或是背光的uv光,对于显示装置却有负面的影响。举例来说,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液晶分子或配向膜易受uv光的损害,而影响到液晶配向的能力。此外,显示面板的晶体管元件也可能受到uv光的损害,而造成开关特性降低。

有鉴于此,目前亟需发展一种光学膜片,其具有抗uv功能,以避免显示装置受到uv光的影响,而造成显示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揭露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光学膜片,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一侧。

本揭露的光学膜片,包含:一支撑层;以及一第一抗uv层,相对于该支撑层设置;其中该第一抗uv层为一黏着层、一表面处理层、或一光学功能层。

于本揭露中,因光学膜片本身包含有一第一抗uv层,当应用于显示装置上时,可隔绝或吸收外界或来自背光的uv光,进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偏光板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偏光板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偏光板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揭露更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偏光板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揭露一实验例及一比较例的光波长及穿透率的关系图。

【符号说明】

1偏光板11支撑层

12第一抗uv层13偏光层

14基材层15第二抗uv层

16功能层21离型膜

22保护膜31显示面板

32第一光学膜片33第二光学膜片

41背板42遮光元件

43光源44扩散层

45分光层46荧光粉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揭露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揭露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揭露亦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针对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创作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再者,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的用词,以修饰权利要求的元件,其本身并不表示含及代表该请求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请求元件与另一请求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请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请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

此外,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所提及的位置,例如”之上”、”上”、”上方”、”之下”、”下”或”下方”,可指所述两元件直接接触,或可指所述两元件非直接接触。

再者,下述实施例可选择性的合并组合,而形成另一实施例。

图1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制备过程,可先提供一支撑层11,而后涂布一添加有光稳定剂的基材于支撑层11上,经固化后,可于支撑层11上形成一第一抗uv层12。如此,可制得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其包括:一支撑层11;以及一第一抗uv层12,相对于支撑层11设置。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抗uv层12是设置于支撑层11上且与支撑层11直接接触。然而,本揭露并不仅限于此;第一抗uv层12也可设置于支撑层11上且但不与支撑层11直接接触,而第一抗uv层12与支撑层11间也可选择性的设有其他膜层。

在此,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功能并无特殊限制,可应用于增亮膜、导光板、扩散片、偏光板、或其他显示装置中的任何膜片上,只要是需具有抗uv功效的光学膜片均可使用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

其中,第一抗uv层12可为一黏着层、一表面处理层、或一光学功能层。当第一抗uv层12为表面处理层时,表面处理层可具有至少一防刮、防眩、抗反射或抗污染的功能,或者表面处理层可使光学膜片具有一雾面或亮面的外观,但上述不以此为限。当第一抗uv层12为光学功能层时,光学功能层可为一量子点增色层、荧光粉薄膜层或其他可隔绝或吸收任一uva、uvb或uvc波段并转换成可见光波段的光学功能层皆可适用,但上述不以此为限。

在此,第一抗uv层12的材料并无特殊限制,只要第一抗uv层12可至少吸收或阻挡uva(波长315nm至400nm)、uvb(波长280nm至315nm)或uvc(波长100nm至280nm)中的一的任一波段。其中,第一抗uv层12的uv穿透率在uva、uvb或uvc的任一波段可等于或低于50%。于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抗uv层12的uv穿透率在uva、uvb与uvc的任一波段可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25%。此外,第一抗uv层12的种类也无特殊限制,例如,可为一uv吸收层、一uv屏蔽层、一uv转换层、一自由基捕获层或其组合。

通过于形成第一抗uv层12的基材中,添加适量的光稳定剂,则可达到前述吸收或阻挡uva、uvb或uvc的目的。其中,形成第一抗uv层12的基材的种类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压感胶、黏着材料、聚合物、或树脂等。

此外,适合用于第一抗uv层12的光稳定剂的可依据第一抗uv层12的种类选择。当第一抗uv层12为uv吸收层时,用于第一抗uv层12的光稳定剂可为一紫外线吸收剂,其能有效的吸收uv光而少量吸收可见光;其中,紫外线吸收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二苯甲酮类、邻羟基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水杨酸酯类、三嗪类、取代丙烯腈类、或草酰胺类。当第一抗uv层12为uv屏蔽层时,用于第一抗uv层12的光稳定剂可为一紫外线屏蔽剂,其可有效遮蔽或反射uv光,使uv光不会透过第一抗uv层12,而达到保护的作用;其中,紫外线屏蔽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一无机颜料(如,氧化钛)或一有机颜料。当第一抗uv层12为uv转换层时,用于第一抗uv层12的光稳定剂可为一紫外线猝灭剂,其通过将uv光转换成其他能量,而达到保护的作用;其中,紫外线猝灭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有机镍化合物类。当第一抗uv层12为自由基捕获层时,用于第一抗uv层12的光稳定剂可为一自由基捕获剂,其可捕获基材因uv光所产生的活性自由基,而达到保护的作用;其中,自由基捕获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受阻胺光稳定剂(hinderedaminelightstabilizers,hals)。于形成第一抗uv层12时,可于基材中添加一种或多种前述的光稳定剂,以达到抗uv的功效。

于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抗uv层12的基材为聚酯类基材(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时,适合用于第一抗uv层12的光稳定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邻硝基苯胺与对甲苯酚的反应产物、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六甲基磷酰三胺、2-(2’-羟基-3’,5’-二叔苯基)-5-氯化苯并三唑、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或其组合。

再者,支撑层11可为一基板或一膜片;且支撑层11材料,例如,可为玻璃、塑料(如:pet、pmma、聚亚酰胺(polyimide,pi)、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atecellulose,tac)或其他高分子)、树脂等;但本揭露并不仅限于此。在此,支撑层11的材料可为不具抗uv功能的材料,故通过使用具有抗uv功能的第一抗uv层12,而可得到具有抗uv功能的光学膜片;因此,可无须额外发展出一种具有抗uv功能的基板或膜片,即可得到具有抗uv功能的光学膜片。或者,支撑层11的材料可为具有抗uv功能的材料,若与具有抗uv功能的第一抗uv层12搭配使用,更可提升光学膜片的抗uv功效。

图2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材料与结构均与前述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抗uv层12是设置于支撑层11下且与支撑层11直接接触。然而,本揭露并不仅限于此;第一抗uv层12也可设置于支撑层11下且但不与支撑层11直接接触,而第一抗uv层12与支撑层11间也可选择性的设有其他膜层。

当图1及图2所示的光学膜片应用于偏光板上时,所得的偏光板结构可如图3至图5所示。然而,图3至图5仅为可能的偏光板结构的举例,本揭露并不仅限于此。

图3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偏光板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包括:一支撑层11;一第一抗uv层12,相对于支撑层11设置;以及一偏光层13,其中偏光层13设置于支撑层11与第一抗uv层12之间,且偏光层13包括能提供偏旋光性能的偏光子。此外,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还包括:一基材层14,设置于偏光层13及第一抗uv层12之间。在此,支撑层11、偏光层13及基材层14构成本实施例的偏光板1,而第一抗uv层12设置于偏光板1下。第一抗uv层12为一黏着层,于本实施例中,为一添加有前述光稳定剂的压感胶层。此外,于支撑层11上方及第一抗uv层12下方还分别设置有离型膜21及保护膜22;其中离型膜21及保护膜22于工艺中可提供暂时性的保护功能。当将本实施例的偏光板1贴附于显示面板上后,移除离型膜21及保护膜22,并通过第一抗uv层12贴附于显示面板上。

其中,支撑层11及基材层14可保护偏光子不受到损坏,其材料可为如前所述的支撑层材料。于本实施例中,支撑层11及基材层14的材料可为pmma或pet,以提升偏光层13的防水特性或维持偏光层13的延展特性;当显示装置的支撑层11或基材层14的材料使用pmma或pet制得的偏光板时,可提升显示装置对于环境的湿气或水气的抵抗性。在此,支撑层11及基材层14的材料可为不具抗uv功能的材料,故通过使用具有抗uv功能的第一抗uv层12,而可得到具有抗uv功能的光学膜片。

图4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偏光板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与图3所示的光学膜片相似,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不具有图3所示的基材层14。

图5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偏光板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与图4所示的光学膜片相似,其不同点如下所述。

于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可还包含一第二抗uv层15,且支撑层11设置于第一抗uv层12与第二抗uv层15之间。其中,第二抗uv层15的uv穿透率在uva、uvb或uvc的任一波段也可等于或低于50%。于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抗uv层15的uv穿透率在uva、uvb与uvc的任一波段可为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25%。在此,第二抗uv层15的种类及特性可参考第一抗uv层12,故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可还包含一功能层16,设置于第二抗uv层15上。其中,功能层16可为一支撑层含表面处理层,其具有至少一防刮、防眩、抗反射或抗污染的功能,或使光学膜片具有亮面或雾面的外观。或者,功能层16可为一光学功能层,其可作为一量子点增色层、荧光粉薄膜层或其他可隔绝或吸收任一uva、uvb或uvc波段并转换成可见光波段的光学功能层皆可适用。然而,本揭露并不仅限于此。

图6为本揭露更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偏光板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与图3所示的光学膜片相似,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还包含一第二抗uv层15,且支撑层11设置于第一抗uv层12与第二抗uv层15之间。在此,第二抗uv层15除了可达到抗uv的功效外,还可作为一表面处理层,表面处理层的种类及功效如前所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当图3至图6所示的离型膜21及保护膜22移除后,所得的结构即为本揭露所述的光学膜片。

本揭露前述图3至图6所示的光学膜片,于移除离型膜21及保护膜22后,可通过第一抗uv层12贴附于显示面板上,而得到如图7所示的显示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31;一第一光学膜片32,设置于显示面板31的一侧;以及一第二光学膜片33,设置于显示面板31的另一侧。其中,显示面板31夹置于第一光学膜片32与第二光学膜片33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片32及第二光学膜片33视所需功能而可相同或不同,并分别为图3至图6所示的光学膜片的其中之一。此外,显示面板31可为一液晶显示面板。

在此,是以显示面板31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形做为例子。然而,本揭露并不仅限于此。本揭露图3至图6所示的光学膜片可应用于各种显示装置上,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量子点(quantumdot,qd)、荧光分子(fluorescencemolecule)、磷光分子(phosphor)、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microled)或其他显示介质的显示装置上。

此外,本揭露的光学膜片的应用,不限于如图3至图6所示的应用于偏光板的光学膜片,也可应用于显示装置的其他部件上;例如,可用于背光模块中的一导光层、一增亮层、一扩散层或一分光层,任一选择加入光稳定剂使其具备一uv吸收层、一uv屏蔽层、一uv转换层、一自由基捕获层或其组合,但上述不以此为限,只要用于背光模块中的光学功能层皆可选择添加光稳定剂,其中光稳定剂的种类与特性如之前所述,故不再赘述。

图8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板41;至少一光源43,设置于背板41上;多个遮光元件42,设置于背板41上,且光源43设置于两相邻遮光元件42间;一支撑层11,设置于光源43上;一扩散层44,设置于支撑层11上;一分光层45,设扩散层44上;一荧光粉薄膜46,设置于扩散层44上;以及一第一抗uv层12,设置于荧光粉薄膜46上。因此,扩散层44设置于支撑层11与第一抗uv层12之间;而分光层45设置于扩散层44与第一抗uv层12之间。其中,支撑层11可为一增亮层;但于本揭露的其他实施例中,支撑层11可为其他膜层。光源43可为uv光源,例如,可发出uv光的led光源。荧光粉薄膜46为一包含有可将uv光转换成可见光的荧光粉的膜片。其中,当荧光粉薄膜46上设有第一抗uv层12时,若荧光粉薄膜46未完全将uv光转换成可见光,则第一抗uv层12可进一步阻挡或吸收uv光。

图9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板41;至少一光源43,设置于背板41上;一支撑层11,设置于背板41上;一扩散层44,设置于支撑层11上;一分光层45,设扩散层44上;一荧光粉薄膜46,设置于分光层45上;以及一第一抗uv层12,设置于荧光粉薄膜46上。其中,支撑层11可为一导光板。至于光源43、荧光粉薄膜46及第一抗uv层12于本实施例背光模块的功能与前述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前述直下式及侧入式背光模块的结构仅为用于举例,适用于本揭露的背光模块并不限于具有如图8及图9的结构。

图10为本揭露一实验例及一比较例的光波长及穿透率的关系图。在此,是以图1所示的光学膜片进行测试。实验例所使用的光学膜片具有如图1所示的结构,其中,支撑层11为pet基板,第一抗uv层12为添加有邻羟基苯甲酸苯酯或邻硝基苯胺与对甲苯酚的反应产物、或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六甲基磷酰三胺、或2-(2’-羟基-3’,5’-二叔苯基)-5-氯化苯并三唑、或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的pmma压感胶材。比较例所使用的光学膜片与实验例相似,除了第一抗uv层12以不添加有光稳定剂的pmma压感胶材所取代。通过uv-vis频谱仪检测uv光的穿透率(t%),实验例的光学膜片可阻绝大部分波长为400nm以下的uv光;然而,比较例的光学膜片,却无法阻绝波长为400nm以下的uv光。此结果证实,本揭露所提供的光学膜片,确实可达到阻绝uv光的功效。

于本揭露中,前述实施例所制得的光学膜片可应用于显示装置的任一光学部件上。此外,显示装置还可与触控面板合并使用,而做为一触控显示装置。同时,包括本揭露光学膜片所制得的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装置可为一可挠性或曲面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装置。再者,包括本揭露光学膜片所制得的显示装置或触控显示装置,可应用于本技术领域已知的任何需要显示屏幕的电子装置上,如显示器、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照相机、音乐播放器、移动导航装置、电视等需要显示影像的电子装置上。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揭露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