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8599发布日期:2018-11-16 23:2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满足于显示面板的大尺寸、高清晰度等常规的性能指标,也对显示面板的外形有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异形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相较于常规显示屏,异形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通常,显示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子像素单元,当显示面板呈异形形状时,例如包括弧形边缘时,这就使得弧形边缘处所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数量与非弧形边缘处所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数量不同,从而使得弧形边区域的负载值与非弧形边缘区域不同,进而会导致显示面板出现亮度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引入第一补偿线和第二补偿线对面积较小的第二显示区进行电阻和电容的补偿,同时还有利于节约非显示区的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栅极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显示区划分为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一个比所述第一显示区面积小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侧;所述栅极线包括第一栅极线和比所述第一栅极线长度短的第二栅极线,所述第一栅极线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栅极线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边框区,所述第一边框区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彼此绝缘且位于所述第一边框区的第一补偿线以及与所述第一补偿线绝缘且交叠的第二补偿线,所述第一补偿线和所述第二补偿线之间形成电容;各所述第一补偿线通过一条第一引线与至少一条所述第二栅极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边框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由于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小于第一显示区的面积,若不对第二显示区进行电阻电容补偿会导致第二显示区和第一显示区出现亮度差,本申请在第一边框区引入了第一补偿线和第二补偿线,将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栅极线与第一补偿线电连接,使得第一补偿线和第二补偿线之间形成电容,从而实现了对第二显示区的电容补偿,由于第一补偿线本身具有电阻,从而实现了对第二显示区的电阻补偿。特别是,第一补偿线是通过正投影位于第一边框区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一引线与第二栅极线电连接的,该第一引线无需先绕至第二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再与第一边框区的第一补偿线电连接,而是直接从第二显示区延伸至第一边框区,因此节约了第二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的空间,可对此部分空间进行压缩,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栅极线与第一补偿线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3所示为与图1中第二显示区对应的第二栅极线与第一补偿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4所示为与图1中第二显示区对应的第二栅极线与第一补偿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5所示为图1中第一补偿线和第二补偿线的一种aa’截面图;

图6所示为图1中第一补偿线和第二补偿线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7所示为图1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bb’截面图;

图8所示为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cc’截面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补偿线与第一信号线的一种连接关系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一种构成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相较于常规显示屏,异形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例如具有弧形边缘。通常,显示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子像素单元,当显示面板设置有弧形边缘时,这就使得弧形边缘处所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数量与非弧形边缘处所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数量不同,从而使得弧形边区域的负载值与非弧形边缘区域不同,进而会导致显示面板出现亮度不均的现象。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引入第一补偿线和第二补偿线对面积较小的第二显示区进行电阻和电容的补偿,同时还有利于节约非显示区的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栅极线与第一补偿线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11和围绕显示区11设置的非显示区12,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栅极线20,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

显示区11划分为第一显示区111和至少一个比第一显示区111面积小的第二显示区112,第二显示区112位于显示区11的第一侧;栅极线20包括第一栅极线21和比第一栅极线21长度短的第二栅极线22,第一栅极线21位于第一显示区111,第二栅极线22位于第二显示区112;

非显示区12包括第一边框区121,第一边框区121位于第二显示区112远离第一显示区111的一侧;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彼此绝缘且位于第一边框区121的第一补偿线31以及与第一补偿线31绝缘且交叠的第二补偿线32,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之间形成电容;各第一补偿线31通过一条第一引线33与至少一条第二栅极线22电连接,第一引线33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边框区121和第二显示区112。

具体地,图1示出了显示面板100包含两个第二显示区112的情形,两个第二显示区112位于显示面板100的顶端位置,两个第二显示区112之间的非显示区12通常称为notch区122,在图1所示视角下,位于第二显示区112顶端的非显示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指的第一边框区12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均位于该第一边框区121。图2示出了图1视角下位于左侧的第二显示区112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边框区121中走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图3所示为与图1中第二显示区对应的第二栅极线与第一补偿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仅示意性地给出了第二栅极线22、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代表第二栅极线22和各补偿线的实际数量。此外,图1中仅示意性地给出了几条数据信号线24和电源线72,相邻两条数据信号线24和相邻两条栅极线20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80,每个子像素单元80均由对应的电源线72为其提供电源,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111和第二显示区112所包含的子像素单元80的数量和尺寸也并不代表实际数量和尺寸,仅为示意性说明。另,图1仅给出了显示面板100中第一显示区111和第二显示区112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111和第二显示区112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还可体现为其他形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通常,可选地,参见图1,显示区11内设置有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像素单元行81,每个像素单元行81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80;在第二显示区112中,各像素单元行81中所包含的子像素单元80的数量小于第一显示区111的像素单元行81中所包含的子像素单元80的数量,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112的像素单元行81的负载小于第一显示区111的像素单元行81的负载,为避免由于负载差异而导致的显示亮度不均,本申请在第一边框区121引入了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参见图2和图3,由于负载的大小取决于电阻和电容的大小,本申请引入与第二栅极线22电连接的第一补偿线31,相当于增加了第二显示区112的电阻,同时,第二补偿线32和第一补偿线31之间还形成电容,相当于增加了第二显示区112的电容,通过对电阻和电容的补偿实现对第二显示区112负载的补偿,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二显示区112和第一显示区111之间的负载差异,进而有利于减小第二显示区112和第一显示区111之间的亮度差异,使得整个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均匀。特别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112中的第二栅极线22是通过正投影位于第一边框区121和第二显示区112的第一引线33来实现与第一补偿线31的电连接的,也就是说,该第一引线33并不会占用notch区122的空间,不会从notch区122绕线至第一边框区121再与第一补偿线31电连接,这样就能为notch区122节约出更多的空间,对notch区122节约出的空间进行压缩时可缩小位于第二显示区112侧面的边框宽度,对应到图1时有利于减小两个第二显示区112之间的边框的宽度,因此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从而满足显示面板100对窄边框的设计需求,有利于提高屏占比,更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可选地,请参见图3,第一引线33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此时,第一引线33与第二栅极线22是垂直的,第二栅极线22与第一补偿线31之间通过最短的路径即可实现电连接,第一引线33的此种排布方式既可以节省notch区122的空间,又能够通过最短路径实现第一补偿线31与第二栅极线22之间的电连接,节约第一引线33的使用量,从而有利于节约整个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栅极线22与第一补偿线31一一对应电连接。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为每一第二栅极线22引入一条第一补偿线31,由于每一第一补偿线31对应有第二补偿线32与其交叠,这样就能实现对第二显示区112中每个像素单元行81电阻和电容的补偿,也即负载的补偿,减小第二显示区112域第一显示区111的亮度差异。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4,图4所示为与图1中第二显示区对应的第二栅极线与第一补偿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图,栅极线20用于接收选通信号,任意相邻的两条第二栅极线22中,至少有两条相邻的第二栅极线22用于接收相同的选通信号;

接收相同选通信号的两条第二栅极线22与同一第一补偿线31电连接。

通常,在显示面板100上设置有控制芯片90,用于向各线路发送控制信号或电压信号。各栅极线20对应连接有栅极驱动电路91,在显示过程中,栅极线20依次接收栅极驱动电路91发送的选通信号,在对一条栅极线20所连接的像素单元行81进行扫描时,控制芯片90输出的数据信号通过数据信号线24传输至与该条栅极线20对应的像素单元行81中,从而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功能。通常,在第二显示区112中,除第一级的栅极驱动电路对应的第二栅极线22和最后一级栅极驱动电路对应的第二栅极线22外,其余的第二栅极线22中均是每相邻的两条第二栅极线22对应同一级的栅极驱动电路,接收相同的选通信号,因此,在对这些第二栅极线22对应的像素单元行81进行负载补偿时,连接同一级栅极驱动电路的两条第二栅极线22可共用同一第一补偿线31,也就是说,连接同一级栅极驱动电路的两条第二栅极线22与同一第一补偿线31电连接即可,例如图4中的第二栅极线221和222同时与第一补偿线311电连接,无需分别为这两条第二栅极线22设置两条第一补偿线31,如此有利于减少位于第一边框区121的第一补偿线31的数量,从而有利于节约第一边框区121的空间,同样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请参见图2-图4,各实施例中第一补偿线31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二补偿线32与第一补偿线31的延伸方向相同。具体地,从图2-图4可看出,第一补偿线31、第二补偿线32和第二栅极线22的延伸方向均是相同的,通常以补偿线是由第二栅极线22延伸出来的走线,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在同一制程中完成第二栅极线22和第一补偿线31的制作,二者延伸方向相同时,采用相同的刻蚀方法即可形成对应的走线,此种规律的排布方式便于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将第二补偿线32与第一补偿线31的延伸方向设计为相同时,二者更容易分别作为电容的上下极板来形成补偿电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补偿线31的延伸方向和排布方向也可与第二栅极线22不同,只要能确保能在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之间形成补偿电容即可,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图5所示为图1中第一补偿线和第二补偿线的一种aa’截面图,图6所示为图1中第一补偿线和第二补偿线的另一种aa’截面图,参见图5和图6,第一补偿线31与一条第二补偿线32交叠,或者,第一补偿线31与多条段状结构的第二补偿线32交叠。

具体地,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补偿线31交叠的第二补偿线32可以是一整条长条状结构,例如请参见图5,一条第一补偿线31对应一条第二补偿线32,此时在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之间形成补偿电容。除此种方式外,请参见图6,与第一补偿线31交叠的第二补偿线32也可是分段的段状结构,同一第一补偿线31对应多条段状的第二补偿线32,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的交叠区域形成补偿电容。由于交叠的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是用于为第二显示区112提供补偿电容的,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第二显示区112中每个像素单元行81所缺失的负载量控制第二补偿线32与第一补偿线31的交叠面积以及第一补偿线31的电阻,使得补偿的电阻电容值所形成负载量与缺失的负载量相当,因此,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不论采用图5的交叠方式或者图6的交叠方式,只要能得到相应的补偿电容值即可,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图7所示为图1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bb’截面图,参见图2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10的方向在衬底基板10上依次设置的栅极金属层41、第一绝缘层61、电容金属层42、第二绝缘层62、源漏极金属层43、第三绝缘层63和引线金属层44,

栅极线20和第一补偿线31位于栅极金属层41,第二补偿线32位于电容金属层42,第一引线33位于引线金属层44。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补偿线31与栅极线20同层设置,均位于栅极金属层41,在衬底基板10上制作栅极线20的同时即可完成第一补偿线31的制作,无需为第一补偿线31专门设定另外的膜层,此种设计既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膜层结构,还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本申请将第二补偿线32与电容金属层42同层设置,将第一引线33与引线金属层44同层设置,同样也是利用现有的金属膜层结构来形成第二补偿线32和第一引线33,无需为第二补偿线32和第一引线33专门设定另外的膜层,因此同样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膜层结构和生产流程,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另,从图7可看出,在引线金属层44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发光功能层50和薄膜封装层60,其中发光功能层50包括依次设置的阳极层51、有机发光材料层52和阴极层53,薄膜封装层60用于阻隔外界的水氧进入显示面板中,避免外界水分和氧气对发光功能层50造成损坏。需要说明的是,图7是对应的显示面板100体现为顶栅结构,即栅极金属层41位于半导体有源层45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底栅结构,即栅极金属层41位于半导体有源层45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图8所示为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cc’截面图,参见图8,第一引线33的第一端通过位于第一绝缘层61、第二绝缘层62和第三绝缘层63上的第一过孔331与第二栅极线22电连接,第一引线33的第二端通过位于第一绝缘层61、第二绝缘层62和第三绝缘层63上的第二过孔332与第一补偿线31电连接。

具体地,图8体现了第一引线33分别与第二栅极线22和第一补偿线31进行电连接的一种连接关系图,由于第一引线33位于引线金属层44,而第二栅极线22位于栅极金属层41,二者之间由第一绝缘层61、第二绝缘层62和第三绝缘层63隔离,第一引线33的第一端需要借助位于第一绝缘层61、第二绝缘层62和第三绝缘层63上的第一过孔331方能实现与第二栅极线22的电连接;同理,由于第一引线33位于引线金属层44,而第一补偿线31位于栅极金属层41,二者之间由第一绝缘层61、第二绝缘层62和第三绝缘层63隔离,第一引线33的第一端需要借助位于第一绝缘层61、第二绝缘层62和第三绝缘层63上的第二过孔332方能实现与第一补偿线31的电连接。

可选地,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补偿线与第一信号线的一种连接关系图,参见图9,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信号线71;第二补偿线32与第一信号线71电连接,通过第一信号线71获取恒定电压信号。

具体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引入了相对设置的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为使得二者之间能够形成补偿电容,需要分别向二者提供恒定的电压信号,由于第一补偿线31是与第二栅极线22电连接的,第一补偿线31将获得到与第二栅极线22相同的电压信号;同时,将第一信号线71与第二补偿线32电连接时,可通过第一信号线71为第二补偿线32提供恒定的电压信号,从而使得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之间形成补偿电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信号线71可以是显示面板100中原本存在的具备恒定电压的任意信号线,也可是另外加入的能够提供恒定电压的信号线,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像素电路的一种构成示意图,图10所示像素电路中包括7个薄膜晶体管m1-m7、一个存储电容cst以及一个发光二极管92,上述实施例中与第二补偿线32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71包括电源线7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电源线可参照图10所示实施例中提供pvdd信号的电源线72。显示面板100中的电源线72用于为各子像素单元80提供恒定的电压信号,本申请利用显示面板100上既有的能够提供恒定电压信号的电源线72作为第一信号线71,无需为各第二补偿线32单独提供信号线,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布线结构,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当然,图10仅示意性地给出了像素电路的一种构成示意图,除此种结构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路还可采用其他的构成形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请参见图1,显示区11内设置有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像素单元行81,每个像素单元行81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80;在第二显示区112中,靠近第一显示区111的像素单元行81中所包含的子像素单元80的数量大于远离第一显示区111的像素单元行81中所包含的子像素单元80的数量。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与靠近第一显示区111的像素单元行81对应的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的交叠面积小于与远离第一显示区111的像素单元行81对应的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的交叠面积。

具体地,参见图1,为使得显示面板100整体更加美观,第二显示区112通常包括至少一弧形边缘83,该弧形边缘83指的是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的弧线,既不与第一方向平行,也不与第二方向平行。弧形边缘83的引入使得第二显示区112各像素单元行81中所包含的子像素单元80的数量呈现变化的趋势,结合图3,越靠近第一显示区111,像素单元行81所包含的子像素单元80的数量越多。也就是说,与第一显示区111的像素单元行81相比,第二显示区112中远离第一显示区111的像素单元行81所缺失的子像素单元80的数量越多,缺失的负载量也就越多,需要补偿的负载量也就越多。由于负载量与电阻和电压有关,通过与第二栅极线22电连接的第一补偿线31可对电阻进行补偿,当第二显示区112中对各像素单元行81补偿的电阻值一定时,从远离第一显示区111的一侧到靠近第一显示区111的一侧,对第二显示区112补偿的电容值需要逐渐变小。由于电容值c=εs/d,其中,ε为常数,d为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之间的距离,也为常数,s为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之间的交叠面积,因此,电容值的大小取决于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之间的交叠面积的大小。第二显示区112中,越远离第一显示区111的像素单元行81所对应的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的之间的交叠面积越大,补偿的电容也就越多;越靠近第一显示区111的像素单元行81所对应的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的之间的交叠面积越小,补偿的电容也就越少;此种设计使得第二显示区112各像素单元行81的负载更加接近,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112的显示亮度更为均匀,更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显示区112中的各像素单元行81需补偿的电容和电阻的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得到,根据计算得到的补偿值灵活调节各像素单元行81所对应的第一补偿线31和第二补偿线32的交叠面积即可,由于不同的产品对应的补偿量不同,因此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参见图11,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本申请中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由于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小于第一显示区的面积,若不对第二显示区进行电阻电容补偿会导致第二显示区和第一显示区出现亮度差,本申请在第一边框区引入了第一补偿线和第二补偿线,将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栅极线与第一补偿线电连接,使得第一补偿线和第二补偿线之间形成电容,从而实现了对第二显示区的电容补偿,由于第一补偿线本身具有电阻,从而实现了对第二显示区的电阻补偿。特别是,第一补偿线是通过正投影位于第一边框区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一引线与第二栅极线电连接的,该第一引线无需先绕至第二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再与第一边框区的第一补偿线电连接,而是直接从第二显示区延伸至第一边框区,因此节约了第二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的空间,可对此部分空间进行压缩,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