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笔导墨结构以及包含该结构的墨水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8652发布日期:2019-03-16 00:5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墨水笔导墨结构以及包含该结构的墨水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日常和办公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墨水笔导墨结构以及包含该结构的墨水笔。



背景技术:

书写工具是指用于写字的工具,包括铅笔、圆珠笔、钢笔、中性笔、白板笔、荧光笔等多种类型的书写笔。现今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一些特定场景外,书写的频次降低明显。但在一些特定的用途下,相应的书写笔仍有较大市场份额。

以白板笔为代表的办公笔近年来被广泛使用,其内部设有用于储存墨水的墨水腔,墨水通过书写组件的导出后至笔芯头部,以实现书写操作;其多在白板、玻璃等较光滑的表面上进行书写,偶尔也被用于其他表面的书写,其特点是墨水中含有易挥发成分,书写后挥发形成稳定的字迹,使用白板抹或抹布擦拭可使得字迹粉末化以擦除。

就结构而言,除整体上的笔体、笔套等轮廓件外,更重要的是内部的储墨和导墨部件;用于储墨的墨水腔一般设置于书写笔的中部至尾部,前部设置笔芯,导墨部件设置于两者之间以将墨水由墨水腔稳定地导出至笔芯;由于笔芯和导墨部件一般是具有吸湿性的,因此对于导墨部件的结构和材料的设计尤为重要,否则会导致墨水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发生外泄。

现有技术中对于导墨部件的结构设计存在诸多方案,这些方案也能从技术上解决不同的问题,但是,其中很多的结构设计对于实际的工业生产而言却是不太友好的;许多结构在生产过程中工艺复杂,组装过程中费时,导致产品的整体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这是一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由于墨水笔书写时的导墨需要,其笔芯和导墨部件往往需要具有较强的吸湿性,这会使得墨水笔在负压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漏墨的问题的发生,这会使得该类型的墨水笔在运输过程中、外界温度变化时,亦或是跌落时,会使得墨水由笔芯前端漏出而污染笔套或其他物品,并且也会不必要的浪费墨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便于生产和组装并且耐负压效果佳的墨水笔导墨结构以及包含该结构的墨水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墨水笔导墨结构,其包括笔体,所述笔体包括笔杆和书写部,笔杆包括墨水腔、隔断件和下空腔,书写部配合于下空腔内。

所述书写部包括书写芯,书写芯前端露出书写部以用于书写而后端与墨水腔相连通;隔断件被配置为使得书写芯后端直接或间接地与墨水腔相连通。

所述笔杆内部是中空的,其两端分别设有开口;所述隔断件为一体成型于笔杆内的限位部,限位部将笔杆内的中空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限位部上设有若干个连通孔以使得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可连通;所述墨水腔由第一腔体与顶盖配合形成,而第二腔体用于供书写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笔杆是一体注塑而成的,通过双向长抽芯的方式一次性注塑成型,降低了小部件另行注塑的工艺和组装成本;并且也便得书写部与笔杆的组装更为简便。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朝向第一腔体突出设置的定位腔和由第二腔体向定位腔过渡的导向环,定位腔的底面和/或侧面上设有通孔。定位腔用于供书写芯的后端配合于其中,设置于其底壁和/或侧壁上的通孔则用于使得书写芯可以与墨水腔内的墨水相接触以及将墨水输送至书写芯前端用于书写。这种一体成型的限位部配合其特殊的结构,使得其在负压测试时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其可以通过负压测试并且实际测试的效果较现有其他导墨结构而言明显提升,不会有墨水意外漏出。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加强筋,位于定位腔侧面上的侧通孔间隔地设置于各加强筋之间,设置于定位腔底面和侧面上的侧通孔和底通孔共同形成了连通孔。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提升限位部的结构强度和侧面设置通孔,并且其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也具有良好的工艺适应性。

优选地,所述书写部还包括引流芯,所述引流芯前端与书写芯后端相配合而后端与墨水腔相连通。也就是说,将书写芯直接从墨水腔中汲取墨水的方式变革为经由引流芯间接汲取,一方面有利于各部件的制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材料来配置墨水的汲取效果。

优选地,所述书写部还包括储水芯,储水芯套设于书写芯和/或引流芯外,其采用吸湿性材料制成。对于只有书写芯的导墨结构而言,其显然是套设于书写芯的部分表面上的,至于套设的长度则可以依需要设置;而对于兼具书写芯和引流芯的导墨结构而言,套设的位置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包括:只套设在引流芯外、只套设在书写芯外,以及同时套设在书写芯和引流芯外,其中第三种方式还可以用于书写芯和引流芯的导墨;所有套设方式中储水芯的具体长度均可以依需要设置。

优选地,所述书写笔还包括内衬,内衬上设有用于供书写芯或引流芯穿设的通孔;内衬的作用是在第一空腔顶部再行隔离出一缓冲空腔,以期进一步降低负压漏墨可能。更佳地,通孔前端亦设有引导环以利于引流芯组装时的贯穿。

进一步地,所述内衬的后端还设有空腔,其由内衬的后端壁形成。

一种墨水笔,其包括书写笔和配合于书写笔前端的笔套,笔套一端密封而另一端敞开,并且笔套内还设有空腔以供书写笔的前端配合于其中。

所述书写笔包含上述任一方案的墨水笔导墨结构,除此之外,其还包括笔项,笔项包括前端、限位环和后端,笔项后端配合于笔杆的前端并固接,固接的方式可以是过盈配合、螺纹或卡接。笔项的前端上设有供书写芯贯穿的前端口,前端口内设有若干个沿其内壁环形设置的用于固定书写芯的固定棱,固定棱间形成有进气通道;;书写芯贯穿地固设于笔项的前端内,其前端的笔尖露出笔项而后端设置于笔项内以供汲取墨水。

优选地,所述笔项后端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储水芯的后固定棱,后固定棱上形成有用于储水芯固定和定位的台阶,台阶和后端开口间形成有后过渡段;而所述内衬上则还设有固定棱,固定棱沿内衬前端内壁周向设置,并且,固定棱间还形成有通道;固定棱上设有台阶,台阶与内衬前端口间由引导环过渡。

优选地,所述顶盖由顶封和顶封盖组成,顶封与笔杆后端口内壁相配合,以密封第二腔体形成用于存储墨水的空腔;顶封盖配合于顶封外的笔杆后端口,以起到第二层密封和装饰的作用。

优选地,笔套、笔体以及笔杆整体上均可以呈圆柱体状或类似形状(即在整体上呈圆柱体状的情况下,局部可以有适当的变化),以利于握持和书写;当然,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笔套、笔杆或顶盖上设置若干造型,以提升该整体美观度,或是起到标识的作用(例如对于颜色、笔项粗细等特性的标识);这些造型可以是就某一部件单独设计的,也可以是整体设计而分别与各部件上实施的。

本发明的导墨结构的各部件结构设计紧凑,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降低生产和组装的工艺和人工成本,并且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唯一且具有恰当的定位功能;考虑到安装过程中书写芯、引流芯以及储水芯均是柔性材料并且需要穿设,因此在也相关结构处设计了引导结构及利于组装和定位。更为特别的是,书写部组装完成后再装配上内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各部件间也有一定的接合力而不至于松散;再将这个整体装配于笔杆内时只需要将其插入第二腔体内并固接即可,无其他更复杂的操作步骤,这在现有书写笔的装配过程中来说,可以极大地提高了组装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该定位腔的特殊结构还使该得其耐负责性能显著提升,相较于现有其他导墨结构,其在温度变化、振动(颠簸)以及外界大气压变化时,均可以做到不漏墨。

本发明的导墨结构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是使用于白板的白板笔,但是,在例如记号笔、荧光笔等其他书写工具上亦可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的导墨结构的剖视图;

图1b是图1a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笔杆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墨结构的剖视图;

图4a、图4b分别是图1、图3实施例的基础上的改进导墨结构的剖视图;

图5a、5b分别是图4a、图4b实施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导墨结构的剖视图;

图5c、5d分别是图5a和5b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的墨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实施例中书写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图6实施例的部视图;

图8b是图8a的局部放大图;

图8c、图8d分别是图6实施例的笔杆的顶视图和底视图;

图9a、图9b分别是图6实施例的书写部的结构示意图和剖视图;

图10a、图10b分别是图6实施例的书写部与内衬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和剖视图;

图11a、图11b分别是图6实施例的笔项的结构示意图和剖视图;

图12a、图12b分别是图6实施例的内衬的结构示意图和剖视图;

图13是图6实施例顶盖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从而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发明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发明,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一种墨水笔导墨结构,其包括笔体,所述笔体包括笔杆和书写部,笔杆包括墨水腔、隔断件和下空腔,书写部配合于下空腔内。日常使用时,笔体组装作为一个整体,以用于打开书写或是将其前端的书写部配合于笔套中以及实现其收纳。所述书写部包括书写芯,书写芯前端露出书写部以用于书写而后端与墨水腔相连通;隔断件被配置为使得书写芯后端直接或间接地与墨水腔相连通。

所述笔杆内部是中空的,其两端分别设有开口;所述隔断件为一体成型于笔杆内的限位部,限位部将笔杆内的中空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限位部上设有若干个连通孔以使得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可连通;所述墨水腔由第一腔体与顶盖配合形成,而第二腔体用于供书写部设置。笔杆是一体注塑而成的,通过双向长抽芯的方式一次性注塑成型,降低了小部件另行注塑的工艺和组装成本;并且也便得书写部与笔杆的组装更为简便。

所述限位部包括朝向第一腔体突出设置的定位腔和由第二腔体向定位腔过渡的导向环,定位腔的底面和/或侧面上设有通孔。定位腔用于供书写芯的后端配合于其中,设置于其底壁和/或侧壁上的通孔则用于使得书写芯可以与墨水腔内的墨水相接触以及将墨水输送至书写芯前端用于书写。这种一体成型的限位部配合其特殊的结构,使得其在负压测试时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其可以通过负压测试并且实际测试的效果较现有其他导墨结构而言明显提升,不会有墨水意外漏出。

所述定位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加强筋,位于定位腔侧面上的侧通孔间隔地设置于各加强筋之间,设置于定位腔底面和侧面上的侧通孔和底通孔共同形成了连通孔。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提升限位部的结构强度和侧面设置通孔,并且其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也具有良好的工艺适应性。

所述书写部还包括引流芯和储水芯,所述引流芯前端与书写芯后端相配合而后端与墨水腔相连通。也就是说,将书写芯直接从墨水腔中汲取墨水的方式变革为经由引流芯间接汲取,一方面有利于各部件的制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材料来配置墨水的汲取效果。储水芯套设于书写芯和/或引流芯外,其采用吸湿性材料制成。对于只有书写芯的导墨结构而言,其显然是套设于书写芯的部分表面上的,至于套设的长度则可以依需要设置;而对于兼具书写芯和引流芯的导墨结构而言,套设的位置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包括:只套设在引流芯外、只套设在书写芯外,以及同时套设在书写芯和引流芯外,其中第三种方式还可以用于书写芯和引流芯的导墨;所有套设方式中储水芯的具体长度均可以依需要设置。

所述顶盖由顶封和顶封盖组成,顶封与笔杆后端口内壁相配合,以密封第二腔体形成用于存储墨水的空腔;顶封盖配合于顶封外的笔杆后端口,以起到第二层密封和装饰的作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笔套、笔体以及笔杆整体上均可以呈圆柱体状或类似形状(即在整体上呈圆柱体状的情况下,局部可以有适当的变化),以利于握持和书写;当然,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笔套、笔杆或顶盖上设置若干造型,以提升整体美观度,或是起到标识的作用(例如对于颜色、笔项粗细等特性的标识);这些造型可以是就某一部件单独设计的,也可以是整体设计而分别与各部件上实施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墨结构还包括内衬,内衬上设有供引流芯贯穿的通孔,通孔的形状与书写芯或引流芯相匹配,以使得书写芯或引流芯可以从中穿出;更佳地,通孔前端亦设有引导环以利于引流芯组装时的贯穿。更佳地,所述内衬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储水芯的固定棱,固定棱沿内衬前端内壁周向设置,固定棱间形成有通道;同时,固定棱上还设有方便储水芯固定和定位的台阶,并且台阶与内衬前端口间通过引导环相连接,以利于储水芯的组装。最佳地,所述内衬后端还设有空腔以期进一步降低负压漏墨的可能,其由内衬的后端壁形成。

一种墨水笔,其包括书写笔和配合于书写笔前端的笔套,笔套一端密封而另一端敞开,并且笔套内还设有空腔以供书写笔的前端配合于其中。

所述书写笔包含上述任一方案的墨水笔导墨结构,除此之外,其还包括笔项,笔项包括前端、限位环和后端,笔项后端配合于笔杆的前端并固接,固接的方式可以是过盈配合、螺纹或卡接。笔项的前端上设有供书写芯贯穿的前端口,前端口内设有若干个沿其内壁环形设置的用于固定书写芯的固定棱,固定棱间形成有进气通道;书写芯贯穿地固设于笔项的前端内,其前端的笔尖露出笔项而后端设置于笔项内以供汲取墨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笔项后端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储水芯的后固定棱,后固定棱上形成有用于储水芯固定和定位的台阶,台阶和后端开口间形成有后过渡段;而所述内衬上则还设有固定棱,固定棱沿内衬前端内壁周向设置,并且,固定棱间还形成有通道;固定棱上设有台阶,台阶与内衬前端口间由引导环过渡。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a、1b)、2所示,一种墨水笔导墨结构,其包括笔体,所述笔体包括笔杆200和书写部300,笔杆200包括墨水腔、隔断件和下空腔,书写部300配合于下空腔内;

所述书写部300包括书写芯320,书写芯320前端露出书写部300以用于书写而后端与墨水腔相连通;隔断件被配置为使得书写芯后端直接或间接地与墨水腔相连通。

所述笔杆200内部是中空的,其两端分别设有开口;所述隔断件为一体成型于笔杆内的限位部210,限位部210将笔杆内的中空的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220和第二腔体230,限位部210上设有若干个连通孔211以使得第一腔体220与第二腔体230可相互连通(当然,将书写芯后端322贯穿隔断件而延伸至墨水腔内亦是可行的)。

所述墨水腔由第二腔体230与顶盖500配合形成,而第一腔体220用于供书写部300设置。

所述限位部210包括朝向第二腔体230突出设置的定位腔221和由第一腔体220向定位腔过渡的导向环222,定位腔221的底面和侧面上分别设有侧通孔2111和底通孔2112。定位腔221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加强筋2211,位于定位腔侧面上的侧通孔2111间隔地设置于各加强筋2211之间,设置于定位腔221的底面和侧面上的侧通孔2111和底通孔2112共同形成了连通孔211。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的导墨结构中,所述书写部300还包括引流芯330,引流芯330的前端与书写芯320的后端相配合,而其后端与墨水腔相连通;也就是说,在实施例一中,书写芯320是直接从墨水腔中汲取墨水的,而本实施例中其则是经由引流芯330而与墨水腔间接连通的。此外,引流芯330前端与书写芯320后端的配合方式包括三种,即:直接相抵(即端面接触,如图3所示)、相距适当距离,或者不直接接触但两者间还设有第三过渡体(例如实施例三中的引流芯,或是另行设置一个类似结构),这三种方式均是可以实现引墨功能的,当然也包括现有技术中本领域的其他引墨结构。

实施例三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的导墨结构中,所述书写部300还包括储水芯340,储水芯340套设于书写芯320和/或引流芯330外,并且其采用吸湿性材料制成以起到储墨的作用。

对于在实施例一导墨结构的基础上套设的储水芯340,其显然是套设于书写芯320的部分表面上的,至于套设的长度,可以依需要设置(如图4a所示);而对于实施例二导墨结构的基础上套设的储水芯340,其套设的位置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包括:只套设在引流芯330外(如图4b所示)、只套设在书写芯320外,以及同时套设在书写芯320和引流芯330外,其中第三种方式还可以用于书写芯320和引流芯330的导墨,这长种方式储水芯340的具体长度,可以依需要设置。

实施例四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与实施例一、二、三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的导墨结构中,所述导墨结构还包括内衬400(如图5a、5b、5c、5d所示),内衬400上设有供书写芯320或引流芯330贯穿的通孔410,通孔410形状与书写芯320或引流芯330相配合,以使得书写芯320或引流芯330可以从中穿出,通孔410前端亦设有引导环411以利于引流芯330组装时的贯穿,引导环411将通孔410前端平滑过渡至通孔410,以防止书写芯320或引流芯330穿设时卡住。内衬400后端还设有空腔430,其由内衬400的后端壁431形成。内衬400外壁与笔杆200内壁以严密或接近严密配合的方式相配合,配合后内衬400的空腔430与限位部210形成了基本密闭的腔室。

实施例五

如图6-13所示,一种墨水笔,其由书写笔和配合于书写笔前端的笔套100组成,日常使用时,书写笔组装作为一个整体,以用于打开书写或是将书写部300前端配合于笔套100中以及实现该书写笔的收纳(图6、7分别示出了该书写笔在收纳和书写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如图6、8a所示,笔套100整体上呈圆柱体状或类似形状,其一端密封而另一端敞开,并且笔套100内还设有空腔110以供书写部300的前端配合于其中。当然,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基础上,还笔套100上(特别是外壁和前端)还可以设置若干造型(如图6中所示的),以提升该墨水笔的整体美观度,或是起到标识的作用(对于颜色、笔项粗细等特性的标识),造型可以是就笔套100单独设计的,也可以是与书写笔相配合的而作为该墨水笔整体设计的一部分。

如图8(8a、8b、8c、8d)所示,笔杆200整体上呈圆柱体形状或类似形状(即在整体上呈圆柱体状的情况下,局部可以有适当的变化),因而用图8所示的剖面图显示其结构更为恰当;笔杆200内部是中空的,并且其两端分别设有开口;笔杆200内还设有一体注塑成型的限位部210,限位部210将笔杆200内的中空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220和第二腔体230,第一腔体220与前端口相连通而第二腔体230则与后端口相连通,限位部210上设有若干个连通孔211,以使得第一腔体210与第二腔体220可连通。所述限位部210包括朝向第二腔体230突出的定位腔221和由第一腔体220向定位腔221过渡的导向环222,定位腔221侧壁上设有若干加强筋2211和侧通孔2111,同时其底面上也设有底通孔2112,设置于定位腔221上的侧通孔2111和底通孔2112共同形成了连通孔211。

如图9(9a、9b)所示,书写部300由笔项310、书写芯320、引流芯330和储水芯340组成,它们分别连接后形成了用于持握和书写的书写部300。如图11所示,笔项310由前端312、限位环311和后端313组成,前端312逐渐收拢以利于持握和书写,而后端313则可配合于笔杆200的前端内并固接,固接的方式可以是过盈配合、螺纹或卡接。笔项310的前端312上设有可供书写芯320贯穿的前端口,前端口内设有若干个沿其内壁环形设置的用于固定书写芯320的固定棱314,固定棱314间形成有进气通道315;笔项310的后端313敞开。书写芯320贯穿地固设于笔项310的前端312内,其前端的笔尖露出笔项前端312以供书写而后端设置于笔项310内以供汲取墨水。引流芯330的前端与书写芯320的后端直接相抵(即端面接触),而其后端设置于定位腔221内;储水芯340套设于引流芯330外,并且其采用吸湿性材料制成以起到储墨的作用。

内衬400上设有供引流芯330贯穿的通孔410,通孔410形状与引流芯330相配合,以使得引流芯330可以从中穿出,通孔410前端亦设有引导环411以利于引流芯330组装时的贯穿。内衬400后端还设有空腔430,其由内衬400的后端壁431形成。

所述顶盖500由顶封510和顶封盖520组成,顶封510与笔杆后端口内壁相配合,以密封第二腔体230形成用于存储墨水的空腔;顶封盖520配合于顶封510外的笔杆后端口处,以起到第二层密封和装饰的作用。

笔杆200内壁上还设有若干台阶或台阶组,以供笔项310、内衬400以及顶盖500定位地设置于其内。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与实施例五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的导墨结构中,所述笔项后端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储水芯的后固定棱,后固定棱上形成有用于储水芯固定和定位的台阶316,台阶和后端开口间形成有后过渡段317。所述内衬400前端还设有固定棱420,固定棱420沿内衬前端内壁周向设置,并且,固定棱420间还形成有通道;固定棱上设有台阶421,台阶与内衬前端口间由引导环过渡422。从而将储水芯定位卡合于笔项后端的固定棱和内衬前端的固定棱之间,以形成如图10所示的较为完整的紧密的组装结构,以方便后续装配作业。

该导墨结构的各个部件间的结构如上所述,其组装时的配合关系和各部件间的配合原理为:

首先,将书写芯320贯穿地穿设于笔项310前端,并且使其露出长度符合书写需要,将储水芯340置于笔项310后端内,由于后过渡段317的引导作用其被稳固地固定于台阶316内;将引流芯330贯穿地穿设于储水芯340内,并使得其前端与书写芯320的后端相接触,从而形成了如图5所示的书写部300结构,该结构作为书写笔的一个基础功能件参与后续组装操作。

内衬400的安装较为方便,将其套设于组装好的书写芯320后端即可;套装时,引流芯330后端穿过通孔410,而储水芯340的后端则配合于台阶422处;组合后的结构如图6所示,显然,书写芯320和内衬400配合后的整体进一步作为后续的基础功能件使用,并且它们是具有唯一配合关系的。

再将上述组装好的整体机构,套设于笔杆200前端内,并且使得引流芯330的后端配合于笔杆200中的定位腔221内;此时,笔项310后端外壁与笔杆200前端内壁相配合以固接,突设于笔项310外壁上的限位环311配合于笔杆200的前端口处。组合后即得到进一步完整的结构。

将上述组装好的部件正置,向第一腔体220内灌注适量墨水,并依次将顶封510和顶封盖520配合于笔杆200后端,即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笔体;显然,第一腔体220与顶封510配合后形成了用于容纳墨水的墨水腔。

最后,将笔套100扣合于笔体前端,即形成了本发明的墨水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