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2598发布日期:2019-04-20 05:5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日趋发展,用户对具有大尺寸且易于携带的电子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具有弯曲式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得到广泛的关注。弯曲式显示屏在与电子设备的壳体装配时,为保证能够在弯曲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显示屏的弯曲变形区域通常未与壳体固定连接。当弯曲式显示屏在弯曲过程中,弯曲变形区域会出现向外凸出弯曲及向内凹设弯曲两种可能的运动状态。对于向内弯曲的弯曲式显示屏(即显示屏的两个显示面可相对弯曲,并收容于弯曲壳体之间),向外凸出的弯曲运动状态将阻碍显示屏的正常向内弯曲,甚至会损坏显示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弯曲效果较佳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及柔性屏,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固定区、弯曲区及第二固定区,所述弯曲区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二固定区之间,所述外壳包括能够相对弯曲或展开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固定区安装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固定区安装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弯曲区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凸块,所述至少两个凸块在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上排列;

在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展开时,所述至少两个凸块相互抵接;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弯曲时,所述弯曲区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至少两个凸块相互分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弯曲区靠近所述外壳的表面设置所述至少两个凸块,且所述至少两个凸块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相互抵接,从而在所述电子设备自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变化时,所述弯曲区在所述至少两个凸块之间的抵持力下无法朝远离所述外壳的方向拱起,即保证所述柔性屏向靠近所述外壳的内侧的方向弯曲,进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具有较佳的弯曲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弯曲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弯曲状态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弯曲机构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弯曲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弯曲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弯曲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可实现展平和弯曲效果。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其中,为了便于描述,以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外壳2及柔性屏40。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屏40为显示电子图像的区域。柔性屏40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柔性屏,也可以是液晶柔性屏。此外,外壳2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附图2及图3所给出的分开的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及第三壳体30。外壳2也可以包括一个整体的柔性壳体。其中,柔性屏40包括第一固定区41、弯曲区42及第二固定区43。弯曲区42连接在第一固定区41与第二固定区43之间。外壳2包括能够相对弯曲或展开的第一部分1及第二部分3。第一固定区41安装于第一部分1,第二固定区42安装于第二部分3。可选的,第一固定区41可通过粘胶或紧固件安装于第一固定区41。第二固定区42也可通过粘胶或紧固件安装于第二部分3。

再者,如图1及图2所示,弯曲区42靠近外壳2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凸块421,至少两个凸块421在第一部分1向第二部分3的方向上排列,即至少两个凸块421沿y轴的方向排布。附图1至附图3的只给出了两个凸块421,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块42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

其中,如图4及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展开,即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至少两个凸块421相互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工艺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误差或者工艺水平的限制,本申请的至少两个凸块421可以不完全抵接,而是至少两个凸块421尽量靠近设置,即至少两个凸块421之间可以具有缝隙,此时,至少两个凸块421之间的缝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能够接受的,且该缝隙不应该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目的的实现。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凸块421之间预留有一个小缝隙,该小缝隙能够吸收工艺设计及生产过程中两个凸块421存在缝隙的公差。此外,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凸块421之间预留有一个小缝隙,以在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弯曲时,即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变化时,两个凸块421之间具有缓冲空间,即在弯曲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瞬间,避免两个凸块突然相互挤压。

再者,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弯曲,即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时,弯曲区42位于外壳2的内侧,至少两个凸块421相互分离。可以理解的是,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时,弯曲区42为弯曲状,此时,弯曲区42部分位于外壳2的内侧。此外,由于弯曲区42发生弯曲,使得设于弯曲区42上的至少两个凸块421不再相互抵接,或者至少两个凸块421之间的距离变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弯曲区42靠近所述外壳2的表面设置所述至少两个凸块421,且所述至少两个凸块421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相互抵接,从而在所述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变化时,所述弯曲区42在所述至少两个凸块421之间的抵持力下无法朝远离所述外壳2的方向拱起,即保证所述柔性屏40向靠近所述外壳2的内侧的方向弯曲,进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具有较佳的弯曲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外壳2还包括第三部分5。第三部分5连接于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3。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部分5可以包括附图2及附图3中的第三壳体30。第三部分5也可以为一个柔性壳体的中部地区。第三部分5形成收容空间311。在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弯曲时,至少部分所述弯曲区4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311。结合附图5,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展平时,至少部分所述弯曲区42与所述收容空间311正对。可以理解的是,至少部分弯曲区42与收容空间311正对指的是: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弯曲区42为平面状,且弯曲区42位于收容空间311之外。此时,收容空间311在柔性屏40的正投影位于弯曲区42之内。

进一步的,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部分1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部分3包括第二壳体20。第三部分5包括第三壳体30。第三壳体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31及第二侧32。第一侧31与第二侧3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311。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壳体3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侧31与第二侧32的底壁33。第三壳体30大致呈u形状。第三壳体30的第一侧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侧31朝向第二侧32的方向,即第一侧3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第三壳体30的第二侧3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侧31朝向第二侧32的方向,即第二侧3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形成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第一壳体10转动连接于第一侧31。第二壳体20转动连接于第二侧3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一侧31在y-z平面转动。第二壳体20相对第二侧32在y-z平面转动。

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区41安装于第一壳体10。第二固定区43安装于第二壳体20。可选的,在第一固定区41与第一壳体10之间可以通过密封泡棉进行密封,在第二固定区43与第二壳体20之间可以通过密封泡棉进行密封,从而避免外界的液体或者灰尘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内部。

可以理解的是,请再次参考图2,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时,柔性屏40的第一固定区41与第二固定区43竖直且相对设置。请再次参考图4及图5,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柔性屏40的第一固定区41、弯曲区42及第二固定区43所形成平面在150°至180°之间。附图4以180°为例示出。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弯曲时,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均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此时,位于收容空间311之外的弯曲区42向靠近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弯曲。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的转动以及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以使柔性屏40发生弯曲,且第一固定区41及第二固定区43相对设置,从而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前侧面积,即减小电子设备100在x-y平面上的面积,进而方便用户携带以及使用。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及图5所示,弯曲区42具有弯折线422。弯曲区42以弯折线422为中心弯曲。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弯折线422并不是弯曲区42上真实的一条线,而是为了能够清楚表达凸块421的位置而定义出的一条直线。弯曲区42的弯折线422为直线状。附图3中弯折线422以点划线描述。弯曲区42包括位于弯折线422一侧的左侧部423及位于弯折线422另一侧的右侧部424。左侧部423连接右侧部424。左侧部423及右侧部424均设有至少一个凸块421,即左侧部423设有至少一个凸块421,右侧部424设有至少一个凸块421。附图3左侧部423与右侧部424均各有一个凸块421。

进一步的,如图2及图5所示,至少两个凸块421包括第一凸块425及第二凸块426。第一凸块425设于左侧部423。第二凸块426设于右侧部424。第一凸块425包括面向第二凸块426的第一抵接面427。第二凸块426包括面向第一凸块425的第二抵接面428。如图5所示,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抵接面427与第二抵接面428贴合。在附图5中,由于第一抵接面427与第二抵接面428贴合,使得第一抵接面427与第二抵接面428的标号标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抵接面427可以部分抵接于第二抵接面428,也可以全部贴合于第二抵接面428。

此外,如图2所示,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抵接面427与第二抵接面428相互分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面427与第二抵接面428也可以部分分开,部分相互贴合。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变化时,由于第一抵接面427与第二抵接面428相互贴合,使得在弯曲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一瞬间,第一抵接面427挤压第二抵接面428,第二抵接面428阻挡第一抵接面427靠近第二凸块426,从而阻碍弯曲区42继续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427与第二抵接面428具有多种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5所示,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抵接面427与第二抵接面428在柔性屏40的正投影与弯折线422重合,即第一抵接面427与第二抵接面428在x-y平面上与弯折线422重叠。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变化时,若弯曲区42具有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趋势,则位于弯折线422处的弯曲区42将首先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此时,位于弯折线422处的弯曲区42将带动第一抵接面427挤压第二抵接面428,以使弯曲区42继续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然而,由于第一抵接面427与第二抵接面428相互贴合,使得第二抵接面428能够有效地阻挡第一抵接面427的挤压,从而使得位于弯折线422处的弯曲区42不会发生弯曲。故而,通过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将第一抵接面427与第二抵接面428在柔性屏40的正投影与弯折线422重合,以避免位于弯折线422处的弯曲区42产生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趋势,从而避免弯曲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

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大部分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附图6为柔性屏4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凸块42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部4251及第一延伸部4252。第一抵接面427部分位于第一本体部4251,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延伸部4252,即第一抵接面427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4271及第二部分4272。第一部分4271位于第一本体部4251,第二部分4272位于第一延伸部4252。可选的,第二部分4272为弧面或者平面。例如,如图6所示,当第二部分4272为弧面时,第二部分4272直接连接于第一部分4271。当第二部分4272为平面时,第二部分4272可以通过弧面或者平面连接于第一部分4271。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凸块425具有第一延伸部4252时,通过在第二凸块426上设置第一凹部4263,以使第二抵接面428部分位于第一凹部4263的槽壁内。此时,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二部分4272可以贴合于第一凹部4263的槽壁上。

具体的,附图7为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附图8为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本体部4251固接于左侧部423。可选的,第一本体部4251通过粘胶粘接于左侧部423上。第一延伸部4252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抵持于右侧部424。如图8所示,第一延伸部4252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时能够脱离右侧部424,即第一延伸部4252与柔性屏40分离。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变化时,弯曲区42具有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趋势,此时,由于第一延伸部4252部分贴合于弯折线422处的弯曲区42,使得弯折线422处的弯曲区42在发生弯曲的一瞬间受到第一延伸部4252的阻挡,从而避免弯曲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此外,通过第二部分4272贴合于右侧部424的第二抵接面428,即第二部分4272贴合于第一凹部4263的槽壁上,从而避免右侧部424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

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二大部分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第一本体部4251设有第二凹部4253。第一抵接面427部分位于第二凹部4253的槽壁,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延伸部4252,即第一部分4271位于第二凹部4253的槽壁,第二部分4272位于第一延伸部4252。具体的,第二凸块42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本体部4261及第二延伸部4262。第二抵接面428部分位于第二本体部4261,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延伸部426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抵接面428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部分4281及第四部分4282。第三部分4281位于第二本体部4261。第四部分4282位于第二延伸部4262。第四部分4282可以是弧面也可以是平面。如图9所示,当第四部分4282为弧面时,第四部分4282直接连接于第三部分4281。当第四部分4282为平面时,第四部分4282可以通过弧面或者平面连接在第三部分4281。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三部分4281与第一部分4271贴合。第四部分4282与第二部分4272贴合。

具体的,第二本体部4261固接于右侧部424。可选的,第二本体部4261通过粘胶粘接于右侧部424上。第二延伸部4262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抵持于左侧部423。第二延伸部4262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时脱离左侧部423,即第二延伸部4262与柔性屏40分离。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变化时,弯曲区42具有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趋势,此时,由于第二延伸部4262部分贴合于弯折线422处的弯曲区42,使得弯折线422处的弯曲区42在发生弯曲的一瞬间受到第二延伸部4262的阻挡,从而避免弯曲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此外,通过第四部分4282贴合于左侧部423的第一抵接面427,即第四部分4282贴合于第一部分4271,从而避免左侧部423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二凹部4253与第一延伸部4252间隔设置,即第一抵接面427一部分位于第二凹部4253与第一延伸部4252之间。附图10给出了位于第二凹部4253与第一延伸部4252之间的第一部分427在显示屏20的正投影与弯折线422重叠。当然,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凹部4263与第二延伸部4262间隔设置,以使第二抵接面428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凹部4263与第二延伸部4262之间,从而使得在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抵接面427能够与第二抵接面428贴合。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至少两个凸块421包括第一凸块425、第二凸块426及第三凸块427。第一凸块425设于左侧部423。第二凸块426设于右侧部424。第三凸块427位于第一凸块425与第二凸块426之间。第一凸块425包括面向第三凸块427的第一抵接面4251。第二凸块426包括面向第三凸块427的第二抵接面4261。第三凸块427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三抵接面4271及第四抵接面4272。第三抵持面4271朝向第一凸块425设置。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抵接面4251与第三抵接面4271贴合,第二抵接面4261与第四抵接面4272贴合。可选的,第三凸块427在显示屏20的正投影覆盖弯折线422。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变化时,若弯曲区42具有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趋势,第一凸块425将向第三凸块427挤压,第二凸块426将向第三凸块427挤压,即第一抵接面4251向第三抵接面4271挤压,第四抵接面4272向第二抵接面4261挤压。然而,由于第一抵接面4251与第三抵接面4271贴合,第二抵接面4261与第四抵接面4272贴合,使得第三抵接面4271能够有效地阻挡第一抵接面4251的挤压,第二抵接面4261能够有效地阻挡第四抵接面4272的挤压,从而使得弯曲区42不会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

进一步的,第三抵接面4271在柔性屏40的正投影与第四抵接面4272在柔性屏40的正投影关于弯折线422对称。此时,第三凸块对柔性屏的左侧部423及右侧部424施加的压力均匀,即保证柔性屏在弯曲过程中均匀弯曲。

进一步的,第三抵接面4271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参考实施方式二的第一抵接面427的设置方式。此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抵接面4251的形状与第三抵接面4271相适配。第四抵接面4261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参考实施方式二的第一抵接面的427设置方式。此时,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抵接面4261与第四抵接面4261相适配。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柔性屏40包括柔性基底44。柔性基底44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441及第二面442。第一面441固接于弯曲区42。至少两个凸块421固接于第二面442。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基底44的材料可以与柔性屏40的基底材料一致。第一面441可以通过粘胶粘接于弯曲区42。至少两个凸块421也可以通过粘胶固定于第二面44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柔性屏40中设置柔性基底44,可以先将至少两个凸块421先固接在第二面442,再将柔性基底44与至少两个凸块421作为一个整体固接于弯曲区42上,从而提高至少两个凸块421在弯曲区42上的定位精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柔性基底44的材质也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简称tpu)、普通硅胶、魔力胶硅胶、ab胶或橡胶等,具体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一种实施方式,凸块421的硬度大于柔性屏40的硬度。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变化时,在弯曲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一瞬间,第一抵接面427挤压第二抵接面428。此时,通过设置凸块421的硬度大于柔性屏40的硬度,可以提高第二抵接面428阻挡第一抵接面427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地避免弯曲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

可选的,凸块421的材料为金属或硬质塑料。例如,不锈钢、铁合金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全称: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英文简称pet)。

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凸块421包括相互连接的柔性部4215及刚性部4216。柔性部4215连接在弯曲区42与刚性部4216之间。可选的,柔性部4215的材质与柔性屏40的基底的材质一致。刚性部4216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金属或硬质塑料。柔性部4215可以通过粘胶粘接于柔性屏4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凸块421设置成相互连接的柔性部4215及刚性部4216,一方面通过柔性部4215连接于柔性屏40,以避免刚性部4216因直接连接于柔性屏40而容易刮伤柔性屏40或者影响柔性屏40的信号传输,另一方面,通过在电子设备100的展平状态中,至少两个凸块421的刚性部4216相互抵接,以保证两个凸块421在相互挤压时不会发生变形,从而进一步地避免柔性屏40在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弯曲时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柔性部4215的材质也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简称tpu)、普通硅胶、魔力胶硅胶、ab胶或橡胶等,具体本申请不作限制。

一种实施方式,凸块421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柔性屏40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的两倍。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柔性屏40显示面方向,即z轴的负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变化时,在弯曲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一瞬间,第一抵接面427挤压第二抵接面428。此时,通过设置凸块421的厚度大于柔性屏40的厚度的两倍,可以提高第二抵接面428阻挡第一抵接面427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地保证弯曲区42不会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

在本实施例中,凸块421具有多种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请参阅图14,图14为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设于左侧部423及设于右侧部424的凸块421的数量均为一个,即设于左侧部423的凸块421为第一凸块425,设于右侧部424的凸块421为第二凸块426。第一凸块425及第二凸块426均为条形状。凸块42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一部分1朝向第二部分3的方向,即凸块4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可以理解的是,左侧部423的凸块421自柔性屏4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即凸块421的第一抵接面427为连续的平面。右侧部424的凸块421自柔性屏4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凸块421的第二抵接面428为连续的平面。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请参阅图15,图15为柔性屏40处于展平状态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设于左侧部423及设于右侧部424的凸块42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凸块421阵列分布,阵列的行方向或列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一部分1朝向第二部分3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至少多个凸块421包括设于左侧部423的多个第一凸块425以及设于右侧部424的多个第二凸块426。多个第一凸块425呈阵列排布。多个第二凸块426呈阵列排布。附图13给出的是多个第一凸块425沿x轴呈一列排布。多个第二凸块426沿x轴呈一列排布。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位于左侧部423的凸块421也可以呈n×n排布。位于右侧部424的凸块421也可以呈n×n排布。此时,当多个第一凸块425阵列排布时,第一抵接面427为不连续的平面。当多个第二凸块426阵列排布时,第二抵接面428为不连续的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2、图4及图5,第三部分5包括活动板50。活动板50滑动装于第三壳体30,且活动板50位于收容空间311内。活动板50在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展平,即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靠近弯曲区42。活动板50在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弯曲,即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时靠近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具体的,当电子设备100自弯曲状态向展平状态展平时,活动板50向靠近柔性屏40的方向移动。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活动板50靠近柔性屏40的表面抵持于弯曲区42上的至少两个凸块421。此时,通过活动板50抵持于弯曲上至少两个凸块421,并通过至少两个凸块421以支撑柔性屏40,从而保证在柔性屏40被用户触控时,柔性屏40不会发生凹陷。

进一步的,如图16所示,活动板50朝向柔性屏40的表面设有凹槽51。凹槽51向活动板50的内部的方向凹陷。当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展平,即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至少两个凸块421收容于凹槽51内,活动板50朝向柔性屏40的表面抵持于弯曲区42。可以理解的是,凹槽5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凹槽51可以将柔性屏40上的凸块421全部收容于凹槽51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5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凹槽51与凸块421一一对应。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每个凹槽51收容一个凸块421。故而,通过在活动板50上设置凹槽51,以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设于弯曲区42的凸块421收容于凹槽51内,且活动板50靠近柔性屏40的表面贴合于弯曲区42。此时,通过活动板50支撑柔性屏40,使得柔性屏40在被用户触控时,柔性屏40不会发生凹陷。

进一步的,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凸块421抵持于凹槽51的底壁511。具体的,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凸块421朝向活动板50的表面贴合与凹槽51的底壁511。此时,通过活动板50抵持于弯曲上至少两个凸块421,并通过至少两个凸块421以支撑柔性屏40,从而保证在柔性屏40被用户触控时,柔性屏40不会发生凹陷。

如图17所示,第一部分1包括第一转动臂61。第二部分3包括第二转动臂62。第一转动臂61固定于第一壳体10。第二转动臂62固定于第二壳体20。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转动臂61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上。第二转动臂62也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第二壳体20上。第一转动臂61设有第一通孔611。第一通孔611为条形通孔。第二转动臂62设有第二通孔621。第二通孔621也为条形通孔。结合附图17及附图18,活动板50的端部间隔设置有第一凸块631及第二凸块632。第一凸块631的形状与第一通孔611的形状适配。第二凸块632的形状与第二通孔621的形状适配。第一凸块631滑动连接于第一通孔611。第二凸块632滑动连接于第二通孔621。

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时,即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第一壳体10带动第一转动臂61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即第一转动臂61也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此时,第一通孔611的孔壁挤压第一凸块631以使第一凸块631从第一通孔61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相同的,通过第二通孔621的孔壁挤压第二凸块632,以使第二凸块632从第二通孔62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此时,活动板50在收容空间311内,沿z方向移动。故而,通过第一凸块631在第一通孔611内滑动,以及第二凸块632在第二通孔621内滑动,以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活动板50靠近柔性屏40,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时活动板50靠近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

进一步的,如图17及图19所示,第三部分5包括固定板34。固定板34固定于第一侧31与第二侧32的端部。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板34位于第一侧31与第二侧32之间。固定板34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滑孔341及第二滑孔342。第一滑孔341及第二滑孔342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z方向。第一凸块631经第一滑孔341滑动装于第一通孔611。第二凸块632经第二滑孔342滑动装于第二通孔621。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凸块631位于第一滑孔341的远离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的端部,第二凸块632位于第二滑孔342的远离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的端部,此时,活动板50支撑柔性屏40。结合参考附图19,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凸块631位于第一滑孔341的靠近底壁33的端部,第二凸块632位于第二滑孔342的靠近底壁33的端部,此时,活动板50收容在收容空间311内。在柔性屏40的弯曲或者展平的过程中,第一凸块631在第一滑孔341内沿z方向滑动,第二凸块632在第二滑孔342内沿z方向滑动。

如图17及图18所示,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支撑板64。第二部分3包括第二支撑板65。第一支撑板64包括弯曲连接的第一侧部641及第二侧部642。第一侧部641转动连接于第三壳体30的第一侧31。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侧31设有第一转轴63。第一侧部641可通过第一转轴63连接于第一侧31。第二侧部642连接于第一转动臂61。此时,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时,在第一转动臂61的带动下,第一支撑板64通过第一转轴63也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第二支撑板65包括弯曲连接的第三侧部651及第四侧部652。第三侧部651转动连接于第三壳体30的第二侧32。一种实施方式,第三侧部651可通过第二转轴68连接于第二侧32。第四侧部652连接于第二转动臂62。此时,当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时,在第二转动臂62的带动下,第二支撑板65通过第二转轴68也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如图18所示,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支撑板64及第二支撑板65位于柔性屏40的两侧。如图20所示,在电子设备100处于的展平状态时,活动板50、第一支撑板64及第二支撑板65并排设置。通过活动板50、第一支撑板64及第二支撑板65对柔性屏40提供支撑力,以保证柔性屏40的平整度,且能够避免用户在触摸柔性屏40时,柔性屏40不会发生凹陷。

如图17及图20所示,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64的第二侧部642设有第一滑块6421,第一转动臂61设有第一滑槽612,第一滑块6421滑动装于第一滑槽6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6421的形状为月牙形。第一滑槽612的形状与第一滑块6421的形状相适配。第一滑块6421的至少部分可容置于第一滑槽612,并可相对于第一滑槽612滑动。第一滑槽6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6121及第二端6222。第一端6121为第一滑槽612的远离第一通孔611的端部。第二端6122为第一滑槽612的靠近第一通孔611的端部。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时,第一壳体10也带动第一转动臂61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此时,在第一转动臂61的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一滑槽612的大小大于第一滑块6421的大小,使得第一滑块6421在第一滑槽612内滑动。因此,第一壳体10在带动第一支撑板64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的同时,第一壳体10也带动第一支撑板64相对第三壳体30滑动。如图20所示,当电子设备100位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滑块6421位于第一滑槽612的第二端6122。请参阅图21,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滑块6421滑到第一滑槽612的第一端6121。

相同的,请参考图17,通过在第四侧部65设置第二滑块6521,以及在第二转动臂62上设置第二滑槽622,从而实现第二壳体20在带动第二支撑板65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的同时,第二壳体20也带动第二支撑板65相对第三壳体30滑动。

进一步的,如图22所示,第一部分1还包括第一滑板66。第一滑板66包括第一转动部661及连接于第一转动部661的第一滑动部662。第一支撑板64包括第一滑动槽643。第一滑动槽643贯穿第一侧部641的端面6411。第一滑动部662滑动装于第一滑动槽643,第一转动部661经第一侧部641的端面6411伸出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63。此时,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滑动部662收容于第一滑动槽643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滑动部662也可以部分伸出第一滑动槽643外的示例。附图22给出了部分第一滑动部662伸出第一滑动槽643之外。结合附图18及图21所示,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弯曲状态时,部分第一滑动部662伸出第一滑动槽643之外,且第一滑动部662比在展平状态时,伸出第一滑动槽643的距离更长。故而,当电子设备100从展平状态向弯曲状态弯曲时,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第一壳体10带动第一转动臂61转动。在第一转动臂61的带动下,并通过第一转动部661与第一转轴63的转动配合,第一支撑板64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此外,第一支撑板64在转动过程中,第一支撑板64的第二侧部642也相对第一转动臂61滑动,此时,配合第一滑动部662相对第一滑动槽643滑动,以实现第一支撑板64相对第一壳体10滑动。

如图17及图20所示,第三部分5包括端盖35。端盖35盖设于固定板34。端盖35遮盖部分电子设备100。本实施例中,端盖35设于第一侧31及第二侧32的端部。端盖35与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及第三壳体30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外观部,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简洁和完整,提高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