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9363发布日期:2020-07-31 22:5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印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



背景技术:

中航快印设备是我司研发的全自动、小型化的数字印制设备,可以实现按客户需求及时快速印刷纸质成品图书的全过程、正文打印、整理对齐、涂胶粘接、折叠压紧成型、变尺寸自动裁切等过程集成于一体,在计算机系统的有效控制下完成快速印刷。此设备具有功能齐全、操作便捷、安全保密性高等特点。目前国内仅有我公司一家公司在生产此类产品,目前的加胶方式分为以下两种:

1、人工手动加胶:人工手动加胶功能是在设备外壳上预留加胶口,在操作人员观察胶锅内热熔胶页面与最低刻度后,手动将热熔胶加入胶锅之中,这种方式需要人工那值守,而且胶锅温度装置超过150℃,人工操作易烫伤,而且胶锅为220v交流电加热可能有触电危险。

2、滚轮式自动加胶:在胶锅上方置有一个锥型漏斗,上粗下细,用于存放胶粒,漏斗下方安装一个由直流正反转电机带动的滚轮,在胶锅内传感器检测到处于缺胶状态时,plc控制正反转电机带动滚滚轮转动,将漏斗内的胶粒带入胶锅完成一次加胶。

由此看出,滚轮式自动加胶只能够实现半自动化,而对于加入热熔胶的次数、每次的加入量,即加胶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包括固定支架、运料小车及料斗;所述固定支架适用于固定至所述印刷设备;

所述运料小车与所述固定支架可移动连接,且所述运料小车上方设置有小车进料口,下方设置有小车出料口,中部设置有胶粒存储空间;所述料斗适用于固定至所述印刷设备,且所述料斗上部设有料斗进料口,下部设有料斗出料口;所述运料小车能够通过移动连通所述料斗出料口向所述胶粒存储空间存入胶粒,或者打开所述小车出料口释放胶粒。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车胶粒存储空间与所述料斗出料口连通时,所述小车出料口关闭;所述小车出料口打开时,所述小车胶粒存储空间与所述料斗出料口不连通。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料小车与所述固定支架滑动连接;所述运料小车正向滑动到预设位置时,所述小车胶粒存储空间与所述料斗出料口连通;所述运料小车反向滑动到预设位置时,所述运料小车出料口打开。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下料滑板和限位装置;所述下料滑板与所述小车底部滑动连接;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运料小车移动时,所述限位装置能够阻挡所述下料滑板,使所述下料滑板与所述运料小车底部相对滑动,打开所述运料小车出料口。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料斗进料口适用于与所述印刷设备的人工加料口连通;所述料斗出料口延伸到所述小车进料口内部,所述料斗出料口下端与所述小车进料口底部之间具有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小于胶粒大小。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至所述运料小车近所述小车出料口的一端,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下料滑板上。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胶粒存储空间位于所述小车进料口的一端,所述运料小车正向滑动到预设位置,所述料斗出料口与所述胶粒存储空间上方,所述料斗出料口与所述胶粒存储空间上端连通处面积逐渐增大;所述运料小车反向滑动,所述料斗出料口与所述胶粒存储空间上端连通处面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水平设置有t型丝杠滑台,所述t型丝杠滑台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运料小车临近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安装有相匹配的丝母。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料小车内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置在所述下料滑板两侧。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装置上套设有缓冲套;所述运料小车临近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开设有开口结构,所述限位装置通过所述开口结构延伸至所述运料小车内部,所述开口结构的水平长度大于所述限位装置相对所述运料小车移动的最大行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料斗和胶锅之间加设运料小车作为中间储料斗,大幅减小实施人员人工加胶的频率,降低装置对于本领域实施人员的危险系数,又因限位装置和落料滑板相配合,在小车往复运动时可以实现小车出料口自动开合的机械结构,为实施人员提供便捷的同时,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也得到提升,又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进一步的,设置运料小车,相比人工加胶,更易控制加胶量以及加胶次数,避免造成浪费的情况,在兼顾成本的同时,很好的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打印机过桥装置和进纸过桥装置连接结构立体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打印机过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进纸过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1000初始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1000临界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1000终点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一种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400、运料小车1200、料斗1100、下料滑板1600及限位装置1500;固定支架1400适用于固定至印刷设备;运料小车1200与固定支架1400滑动连接,且运料小车1200上部设置有小车进料口,中部设置有胶粒存储空间,下部设置有小车出料口;下料滑板1600与小车底部滑动连接;限位装置1500与固定支架1400固定连接;运料小车1200正向滑动,限位装置1500能够阻挡下料滑板1600,使下料滑板1600与小车底部相对滑动,打开小车出料口;运料小车1200反向滑动,下料滑板1600与小车底部相对滑动,关闭小车出料口;料斗1100与固定支架1400连接,且料斗1100上部设有料斗进料口,下部设有料斗出料口,料斗进料口适用于与印刷设备的人工加料口连通;料斗出料口延伸到小车进料口内部;运料小车1200能够通过移动连通料斗出料口向胶粒存储空间存入胶粒,或者打开小车出料口释放胶粒。

在此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400、料斗1100分别固定至印刷设备,且料斗1100与印刷设备上的人工加料口连通,由于本装置内所装载的胶粒为热熔胶粒,热熔胶粒高温,具有一定危险性,造成本领域实施人员烫伤,为尽量减少实施人员与印刷设备人工加料口的交互次数,在本申请的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1000内加设运料小车1200作为中间储料斗,一方面,通过设置的限位装置1500和下料滑板1600配合,进而控制胶粒存储空间内的储胶量,加胶次数,数量更加精确,且避免本领域实施人员频繁在人工加料口处加料,有效提高了本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且大幅降低该工作危险度。此处需要指出的是,本领域实施人员与人工加料口的交互频率,料斗1100内的热熔胶粒承装量应远大于胶粒存储空间的存储量,但需要确保料斗1100的容量合理,不宜过大,避免长时间处于料斗1100内,未进入运料小车1200的热熔胶粒融化或者其他会导致热熔胶粒不符合预设大小的情况出现,影响往胶锅中加胶。

进一步的,运料小车1200只作为中间储料斗,具体形状可以不做限定,通常为方体结构,料斗1100的出料口伸入运料小车1200的进料口,由于运料小车1200和料斗1100相对移动,故小车进料口应大于料斗出料口大小,但需要注意,二者之间留有间隙,以防二者接触,摩擦对装置内各组件造成损坏。

运料小车1200和料斗1100相对移动的传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并未作出具体限定,可以为齿轮齿条结构、导向轨道、蜗轮蜗杆或者其他机械传动结构,通过电机1310驱动,电机1310又与plc控制系统电连接,确保运料小车1200能够在水平方向具有一定行程即可。

更具体的,下料滑板1600水平铺设在运料小车1200出料口上,在运料小车1200在水平面内相对固定支架1400滑动时,固定在固定支架1400上的限位装置1500能够阻挡下料滑板1600,小车出料口打开;限位装置1500的具体结构并未作出限定,只需确保其能够对下料滑板1600在预设位置后起到限位作用即可,优选的,限位装置1500可以为限位杆,结构简单,成本低,又能够起到限位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下料滑板1600可以不完全覆盖小车出料口,也可以完全覆盖小车出料口。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料斗进料口适用于与印刷设备的人工加料口连通;料斗出料口延伸到小车进料口内部,料斗出料口下端与小车进料口底部之间具有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小于胶粒大小,胶粒存储空间位于小车进料口的一端,运料小车正向滑动到预设位置,料斗出料口与胶粒存储空间上方,料斗出料口与胶粒存储空间上端连通处面积逐渐增大;运料小车反向滑动,料斗出料口与胶粒存储空间上端连通处面积逐渐减小。

在此实施例中,料斗进料口延伸到小车进料口内部,当运料小车1200正向滑动时,料斗1100在相对移动的作用下慢慢位于胶粒存储空间正上方,在此之前,由于料斗出料口底端和小车进料口留有的预设距离小于胶粒大小,故在料斗1100与胶粒存储空间没有连通前(即上下具有部分重合),胶粒无法从预设距离中漏出至运料小车1200内,只有当料斗出料口与胶粒存储空间连通后,胶粒才可通过运料小车1200进入胶锅。

如图1、2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400的一侧水平设置有t型丝杠滑台1300,t型丝杠滑台1300与电机1310传动连接,运料小车1200临近固定支架1400的一侧安装有相匹配的丝母,运料小车1200临近固定支架1400的一侧开设有开口结构,开口结构的水平长度大于限位装置相对所述运料小车移动的最大行程。

在此实施例中,运料小车1200和料斗1100相对移动方式选用滑动,t型丝杠滑台1300通过电机1310进行转动,由于运料小车1200必须能够往复运动,故必须选择正反转电机,优选的,正反转电机为微型数控步进电机。

进一步的,开口结构在水平方向的长度需要大于限位装置相对所述运料小车移动的最大行程,以确保开口结构的设置不会对运料小车1200的最大位移量造成限制。开设开口结构还能够更进一步的节省材料,并且使运料小车1200的设计更加轻量化。

更具体的,根据本申请的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1000所需的工作环境对t型丝杠滑台1300滑台的行程做出限定:50mm-200mm的区间范围,该区间范围内的滑台属于微型自动滑台,区间范围内的微型自动滑台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相应的,印刷设备的整机刚性也会更强。

至此,为了方便解释说明,对在多个位置处的运料小车1200状态根据说明书附图加以命名,以方便在本文中表达清楚:

1、图1中所示的运料小车1200为初始位置,运料小车1200处于待命状态,当接到预设指令后,料斗出料口打开,热熔胶粒进入运料小车1200,运料小车1200开始向胶锅正上方移动。

2、图2中所示的运料小车1200为临界状态:此时下料滑板1600刚与限位装置相接触,小车出料口即将打开。

3、图3中所示的运料小车1200为终点位置,该位置运料小车1200正好到达胶锅的正上方,小车出料口完全打开,运料小车1200内的热熔胶粒卸空。

经过对三个状态的解释说明,本申请的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1000的工作流程为:初始位置时,下料滑板1600完全覆盖出料口,通过料斗1100的进料口对运料小车1200加满热熔胶粒,等待后续指令,;接到加胶指令后,正反转电机带动t型丝杠滑台1300滑台及运料小车1200,沿丝杠邻近胶锅一端的方向移动,直至到达临界位置,临界位置处立板接触限位杆,运料小车1200继续向邻近胶锅方向移动,而下料滑板1600因限位杆限位作用无法同运料小车1200一起移动,出料口被打开,且出料口未被下料滑板1600覆盖的面积逐渐增大;直至运料小车1200到达胶锅正上方为终点位置,出料口完全打开,运料小车1200内的热熔胶粒被完全卸空,正反转电机带动t型丝杠滑台1300滑台及运料下车反向传动,运料小车1200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次加胶指令。

在此实施例中,料斗1100为上粗下细的结构,具体结构则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印刷设备的结构,对料斗1100的形状进行适当调整,本文中不做赘述。料斗1100与印刷设备的人工加料口连通,此处为无间隙连接,避免热熔胶粒洒落到设备中,影响设备运行,且在人工加料口处安装手开门,根据热熔胶粒用量的不同,本领域实施人员可以不定期的通过手开门为料斗1100内加满热熔胶粒,本申请实施例的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1000可以正常运转。

如图2所示,更具体的,运料小车1200可以为耐高温的钣金件,兼顾质量轻、成本低以及强度高的特点。小车出料口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优选的,出料口为方形,由于运料小车1200为方体结构的钣金件,方形的出料口相比圆形出料口在单位时间内的卸料量更多,在保证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装配的同时,还能提升卸料效率,进一步加快印刷设备的工作效率,且圆形出料口的边缘相比方形结构的边缘具有更多死角,虽然可以通过倾斜底部设计以及重力因素解决该问题,但无疑为生产加工中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还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内除了机械结构,各电动组件、电机1310等均可以通过plc控制系统对装置进行控制。

总体来说,本申请的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1000在背景技术中介绍的滚轮式自动加胶方式的基础上,增设了运料小车1200作为“中间储料斗”,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每次的加胶量以及加胶次数,且大幅降低人与热熔胶粒接触的次数,大幅提高印刷设备的安全性,并且本申请的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1000提高了印刷设备的简便性及自动化程度,使本装置的功能更齐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拉簧,拉簧的一端固定至运料小车1200近出料口的一端,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至下料滑板1600上。

在此实施例中,在运料小车1200上加装拉簧,拉簧的一端固定至运料小车1200近出料口一端,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至下料滑板1600上,拉簧两端的具体安装位置不做限定,但可以明确的是,拉簧的安装位置不干涉小车出料口正常卸料。

进一步的,设置拉簧可以更好的解决下料滑板1600的复位问题,当运料小车1200从终点位置往回移动时,下料滑板1600由于失去限位装置1500的限制,可以同运料小车1200一同向远离出料口的一端移动,但此时下料滑板1600不能完全覆盖出料口,当运料小车1200返回至初始位置后,继续加入热熔胶粒,会导致胶粒从运料小车1200中漏出,造成更多意外及危险情况。拉簧对下料滑板1600的复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运料小车1200向终点位置靠近时,拉簧慢慢被伸长,而在运料小车1200返回的过程中,拉簧复位,下料滑板1600因拉簧拉力作用复位,再一次完全覆盖出料口,等待下一次加胶指令,这时,料斗出料口才会打开,避免部分胶粒在下料滑板1600未完全覆盖小车出料口就提前进入运料小车120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1000内的拉簧必须全程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能超过拉簧本身的形变量。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限位杆上设置有缓冲套。

在此实施例中,由于运料小车1200每进行一次加胶工作,下料滑板1600均会与限位装置1500接触,造成碰撞,而此种“硬碰硬”的方式会导致频繁进行维护或者更换相关零部件,严重影响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在限位装置1500外加装缓冲套则可以有效减缓此冲力大小,在降低维修频率的同时,延长设备整体的使用寿命。当限位装置1500为限位杆时,限位杆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圆杆,也可以为方杆,只要能对下料滑板1600起到有效的限位作用即可。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400上设置有限位传感器1410,限位传感器1410用以检测运料小车1200的位置。

在此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400临近运料小车1200初始位置的一端安装有限位传感器1410,限位传感器1410和plc电连接,限位传感器1410检测识别运料小车1200位置,从而控制电机1310启停。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400上设置有高度调节部,高度调节部能够在预设范围内上下调整料斗出料口与运料小车1200的间隙大小,以防出现意外,优选的,料斗出料口与小车进料口的间隙为1mm。

在此实施例中,高度调节部及固定支架140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需确定的是,因料斗1100固定至印刷设备,通过对固定支架1400在竖直方向上微调,使运料小车1200通过丝母和t型丝杠滑台1300的连接结构一同进行微调,从而使高度调节部至少能够在竖直方向调节料斗1100与运料小车1200的间隙大小,热熔胶粒不会从运料小车1200中漏出。而固定支架1400则是强度足够,且结构和具体印刷设备相匹配即可。通常来讲,高度调节部可以为调节螺钉,固定支架1400上开设有相应的螺纹孔,通过旋动调节螺钉调节料斗1100与运料小车1200的间隙大小。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运料小车1200内设置有导向槽1221,导向槽1221设置在下料滑板1600两侧。

在此实施例中,下料滑板1600在限位装置1500垂直于运料小车1200往复运动方向可能出现偏移,故在运料小车1200内设置有导向槽1221,保证下料滑板1600只在运料小车1200运动方向滑动,而在其他方向不会发生偏移,但需注意导向槽1221和下料滑板1600不宜过盈配合,过盈配合会加剧各组件的损耗,且造成更大摩擦力,且不利于运料小车1200滑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料斗1100为上粗下细的锥形结构。印刷设备的自动加胶装置1000。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t型丝杠滑台1300滑台和微型数控步进正反转电机1310为一体式套件。

在此实施例中,t型丝杠滑台1300滑台和微型数控步进正反转电机1310为一体式套件,一体式的生产加工方式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装配时间,使本装置的装配过程更加合理,且节约了一定成本。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