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封状态的笔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5546发布日期:2021-11-25 20:28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基于密封状态的笔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基于密封状态的笔筒装置
一、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筒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密封状态的笔筒装置。
二、

背景技术:

2.笔筒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筒形插笔器具,笔筒是搁放毛笔、圆珠笔和钢笔的专用器物,因此笔筒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文具用品,在现有的笔筒装置中,还都是通过敞口孔对毛笔、圆珠笔和钢笔进行盛放,从而不能防止灰尘粘附在毛笔、圆珠笔和钢笔上的现象发生,就是用于现有的防落灰笔筒中,还通过上下运动把毛笔、圆珠笔和钢笔处于裸露状态,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施加下压作用力,从而不方便对毛笔、圆珠笔和钢笔的取放操作。
3.基于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2021519398.7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密封状态的笔筒装置。
5.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密封状态的笔筒装置,因此方便了对毛笔、圆珠笔和钢笔的取放操作。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作为容纳壳体的箱壳、设置在箱壳上的导轨、设置在箱壳和导轨之间并且用于储存笔体的滑动盒装置、设置在滑动盒装置上的拉杆、设置在拉杆和滑动盒装置之间并且用于对拉杆产生摆动作用力的扭力簧、设置在拉杆和箱壳之间并且用于对滑动盒装置产生制动作用力的摩擦块。
7.由于设计了箱壳、导轨、滑动盒装置、拉杆、扭力簧和摩擦块,通过箱壳,实现了对滑动盒装置进行密封容纳,通过导轨、滑动盒装置、拉杆、扭力簧和摩擦块,实现了通过横向移动实现对笔体的裸露状态处理,因此方便了对毛笔、圆珠笔和钢笔的取放操作。
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通过横向移动实现对笔体的裸露状态处理的方式把箱壳、导轨、滑动盒装置、拉杆、扭力簧和摩擦块相互联接。
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通过拉动和推动形成的复合作用力实现横向移动的方式把拉杆、扭力簧和摩擦块与箱壳、导轨和滑动盒装置联接。
1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滑动盒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笔架和翘板。
11.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笔体的横向移动储存。
1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滑动盒装置与导轨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转动轮。
1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滑动盒装置与导轨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限位块。
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滑动盒装置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翻转盒和弹簧片。
1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滑动盒装置
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顶盒。
16.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他部件的集成安装。
1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箱壳上分别设置有导轨、翻转盒和顶盒,在导轨上设置有限位块,在导轨和笔架之间设置有转动轮并且在限位块和笔架之间设置有翘板,在翻转盒和箱壳之间设置有弹簧片并且在笔架上设置有拉杆,在拉杆与笔架之间设置有扭力簧并且在拉杆与箱壳之间设置有摩擦块。
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箱壳、笔架、导轨、转动轮、翘板、限位块、拉杆、摩擦块、扭力簧、翻转盒、弹簧片和顶盒,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1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壳设置为包含有顶板、前侧板、后侧板、左端板和右端板并且顶板的周边部分别设置为与前侧板的上端端面部、后侧板的上端端面部、左端板的上端端面部和右端板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前侧板的其中一个侧端面部和后侧板的其中一个侧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左端板联接并且前侧板的其中另一个侧端面部和后侧板的其中另一个侧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右端板联接,在左端板上设置有第一透漏窗体并且在右端板上设置有第二透漏窗体,第二透漏窗体设置为与笔架联接并且第一透漏窗体的下端孔壁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盒联接,左端板的内壁上端部设置为与弹簧片联接并且左端板的内壁下端部和右端板的内壁下端部分别设置为与导轨联接,顶板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顶盒联接并且后侧板的内壁设置为与摩擦块接触式联接,前侧板设置为与拉杆相对应分布,顶板、前侧板、后侧板、左端板和右端板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前侧板的下端端面部和后侧板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左端板的下端端面部和右端板的下端端面部呈抬升排列分布,第一透漏窗体和第二透漏窗体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2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柜盒的外罩支撑。
2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导轨设置为梯形条状体并且导轨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箱壳联接,导轨的上端收缩部设置为与转动轮接触式联接并且导轨的外端头内侧面部设置为与限位块联接。
2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条杆的支撑。
2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拉杆设置为包含有把手杆部和摆动杆部并且摆动杆部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把手杆部联接,摆动杆部的竖部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笔架联接并且摆动杆部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扭力簧接触式联接,摆动杆部的竖部设置为与摩擦块联接并且把手杆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摆动杆部设置为l字形条状体。
2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横向推动把手设置。
2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摩擦块设置为碳纤维摩擦块并且摩擦块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拉杆联接,摩擦块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箱壳接触式联接。
2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扭力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笔架接触式联接并且扭力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拉杆接触式联接,扭力簧设置为与位于笔架和拉杆之间的销轴套装式联接。
27.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弹性作用力产生制动。
2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笔架设置为包含有后竖向板、前竖向板、横向板、第一耳部、第二耳部、第三耳部和封端板并且在横向板上设置有插孔体,后竖向板的内壁上端部和前竖
向板的内壁上端部分别设置为与横向板的侧面部联接并且后竖向板的外侧面部和前竖向板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封端板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后竖向板的外壁上端部设置为与第一耳部联接,后竖向板的外壁下端部设置为与第三耳部联接并且前竖向板的外壁下端部设置为与第二耳部联接,在后竖向板的内壁下端内侧面部和前竖向板的内壁下端内侧面部分别设置有转动孔体并且后竖向板的转动孔体和前竖向板的转动孔体分别设置为与翘板联接,第一耳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拉杆联接并且第一耳部设置为与扭力簧接触式联接,第二耳部和第三耳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动轮联接并且封端板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箱壳接触式联接,后竖向板、前竖向板、横向板和封端板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一耳部、第二耳部和第三耳部设置为双板座状体,插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插孔体设置为沿横向板间隔排列分布。
2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翘板设置为弹性片状体并且在翘板的内端头侧面部设置有轴头部,轴头部设置为与笔架转动式联接并且翘板的外端头设置为与限位块贯串式联接。
30.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开口双板对笔体的支撑。
3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转动轮设置为周边侧面部具有环形槽的盘状体并且转动轮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笔架联接,转动轮的环形槽设置为与导轨联接。
3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提高了笔架的横向移动运动性能。
3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限位块设置为包含有横杆部、第一竖块部和第二竖块部并且在第一竖块部的内端端部和第二竖块部的内端端部分别设置有卡口体,第一竖块部的下端头和第二竖块部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杆部联接并且横杆部的端头设置为与导轨联接,卡口体设置为与翘板容纳式联接并且横杆部设置为矩形棒状体,第一竖块部和第二竖块部分别设置为矩形座状体并且卡口体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
3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翘板上的笔体进行台阶支撑。
3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翻转盒设置为p字形箱状体并且翻转盒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耳座和销轴与箱壳联接,翻转盒的内壁设置为与弹簧片联接。
3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弹簧片设置为n字形弹性板并且弹簧片的上端竖部设置为与箱壳联接,弹簧片的下端竖部设置为与翻转盒接触式联接。
3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侧面摆动盒设置。
3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顶盒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顶盒的敞口部色黑与箱壳联接。
3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上端洞孔储存。
4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壳与笔架、导轨、翘板、拉杆、摩擦块和扭力簧设置为按照横向移动的方式分布并且箱壳、笔架、导轨、翘板、拉杆、摩擦块和扭力簧与转动轮设置为按照滚动进行横向移动的方式分布,箱壳、笔架、导轨、翘板、拉杆、摩擦块和扭力簧与限位块设置为按照竖向摆动的方式分布并且箱壳、笔架、导轨、翘板、拉杆、摩擦块和扭力簧与翻转盒和弹簧片设置为按照摆动储存区间的方式分布,箱壳、笔架、导轨、翘板、拉杆、摩擦块和扭力簧与顶盒设置为按照外置储存区间的方式分布,两个导轨和多个转动轮设置为组成一组滚动横向移动部件,一组滚动横向移动部件设置在箱壳和笔架之间,摆动杆部设置为与第一耳部联接,轴头部分别设置为与后竖向板和前竖向板转动式联接。
41.在本技术方案中,箱壳、导轨、拉杆、摩擦块和扭力簧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笔架、转动轮、翘板、限位块、翻转盒、弹簧片和顶盒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
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顶板、前侧板、后侧板、左端板、右端板、第一透漏窗体、第二透漏窗体、后竖向板、前竖向板、横向板、第一耳部、第二耳部、第三耳部、插孔体、封端板、轴头部、横杆部、第一竖块部、第二竖块部、卡口体、把手杆部和摆动杆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4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横向移动实现对笔体的裸露状态处理的箱壳、导轨、滑动盒装置、拉杆、扭力簧和摩擦块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密封状态的笔筒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四、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45.图2为图1的右视图,
46.图3为翘板5的结构示意图,
47.箱壳

1、笔架

2、导轨

3、转动轮

4、翘板

5、限位块

6、拉杆

7、摩擦块

8、扭力簧

9、翻转盒

91、弹簧片

92、顶盒

93、顶板

11、前侧板

12、后侧板

13、左端板

14、右端板

18、第一透漏窗体

16、第二透漏窗体

17、后竖向板

21、前竖向板

22、横向板

23、第一耳部

24、第二耳部

25、第三耳部

26、插孔体

27、封端板

28、轴头部

51、横杆部

61、第一竖块部
‑ꢀ
62、第二竖块部

63、卡口体

64、把手杆部

71、摆动杆部

72。
五、具体实施方式
48.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
规方法进。
5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箱壳1、笔架2、导轨3、转动轮4、翘板5、限位块6、拉杆7、摩擦块8、扭力簧9、翻转盒91、弹簧片92和顶盒93并且在箱壳1上分别设置有导轨3、翻转盒91和顶盒93,在导轨3上设置有限位块6,在导轨3和笔架2之间设置有转动轮4并且在限位块6和笔架2之间设置有翘板5,在翻转盒91和箱壳1之间设置有弹簧片92并且在笔架2上设置有拉杆7,在拉杆 7与笔架2之间设置有扭力簧9并且在拉杆7与箱壳1之间设置有摩擦块8。
54.在本实施例中,箱壳1设置为包含有顶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端板14和右端板18并且顶板11的周边部分别设置为与前侧板12的上端端面部、后侧板13的上端端面部、左端板14的上端端面部和右端板18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前侧板12的其中一个侧端面部和后侧板13的其中一个侧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左端板14联接并且前侧板12的其中另一个侧端面部和后侧板13的其中另一个侧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右端板18联接,在左端板 14上设置有第一透漏窗体16并且在右端板18上设置有第二透漏窗体17,第二透漏窗体17 设置为与笔架2联接并且第一透漏窗体16的下端孔壁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盒91联接,左端板14的内壁上端部设置为与弹簧片92联接并且左端板14的内壁下端部和右端板18的内壁下端部分别设置为与导轨3联接,顶板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顶盒93联接并且后侧板 13的内壁设置为与摩擦块8接触式联接,前侧板12设置为与拉杆7相对应分布,顶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端板14和右端板18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前侧板12的下端端面部和后侧板13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左端板14的下端端面部和右端板18的下端端面部呈抬升排列分布,第一透漏窗体16和第二透漏窗体17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55.通过箱壳1,形成了对笔架2、导轨3、拉杆7、摩擦块8、翻转盒91、弹簧片92和顶盒9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透漏窗体17,实现了与笔架2的连接,由左端板14和右端板18,实现了与导轨3的连接,由后侧板13,实现了与摩擦块8的连接,由第一透漏窗体 16,实现了与翻转盒91的连接,由左端板14,实现了与弹簧片92的连接,由顶板11,实现了与顶盒93的连接,由前侧板12,实现了与拉杆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笔架2和翻转盒91进行容纳的部件。
56.在本实施例中,笔架2设置为包含有后竖向板21、前竖向板22、横向板23、第一耳部24、第二耳部25、第三耳部26和封端板28并且在横向板23上设置有插孔体27,后竖向板21的内壁上端部和前竖向板22的内壁上端部分别设置为与横向板23的侧面部联接并且后竖向板21的外侧面部和前竖向板22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封端板28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后竖向板21的外壁上端部设置为与第一耳部24联接,后竖向板21的外壁下端部设置为与第三耳部26联接并且前竖向板22的外壁下端部设置为与第二耳部25联接,在后竖向板21的内壁下端内侧面部和前竖向板22的内壁下端内侧面部分别设置有转动孔体并且后竖向板21的转动孔体和前竖向板22的转动孔体分别设置为与翘板5联接,第一耳部2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拉杆7联接并且第一耳部24设置为与扭力簧9接触式联接,第二耳部25和第三耳部26分别设
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动轮4联接并且封端板28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箱壳 1接触式联接,后竖向板21、前竖向板22、横向板23和封端板28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一耳部24、第二耳部25和第三耳部26设置为双板座状体,插孔体27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插孔体27设置为沿横向板23间隔排列分布。
57.通过笔架2,形成了对箱壳1、转动轮4、翘板5、拉杆7、扭力簧9、弹簧片92和顶盒93的支撑连接点,由封端板28,实现了与箱壳1的连接,由第二耳部25和第三耳部 26,实现了与转动轮4的连接,由后竖向板21和前竖向板22,实现了与翘板5的连接,由第一耳部24,实现了与拉杆7的连接,实现了与扭力簧9的连接,由横向板23和插孔体27,实现了对毛笔、圆珠笔和钢笔储存连接的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毛笔、圆珠笔和钢笔进行存放的部件。
58.在本实施例中,导轨3设置为梯形条状体并且导轨3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箱壳1联接,导轨3的上端收缩部设置为与转动轮4接触式联接并且导轨3的外端头内侧面部设置为与限位块6联接。
59.通过导轨3,形成了对箱壳1、转动轮4和限位块6的支撑连接点,由导轨3,实现了与箱壳1的连接,实现了与转动轮4的连接,实现了与限位块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转动轮4和限位块6的支撑载体。
60.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轮4设置为周边侧面部具有环形槽的盘状体并且转动轮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笔架2联接,转动轮4的环形槽设置为与导轨3联接。
61.通过转动轮4,形成了对笔架2和导轨3的支撑连接点,由转动轮4,实现了与笔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导轨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笔架2和导轨3之间连接的部件。
62.在本实施例中,翘板5设置为弹性片状体并且在翘板5的内端头侧面部设置有轴头部51,轴头部51设置为与笔架2转动式联接并且翘板5的外端头设置为与限位块6贯串式联接。
63.通过翘板5,形成了对笔架2和限位块6的支撑连接点,由翘板5,实现了与笔架2 的连接,实现了与限位块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毛笔、圆珠笔和钢笔进行托接的部件。
64.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6设置为包含有横杆部61、第一竖块部62和第二竖块部63 并且在第一竖块部62的内端端部和第二竖块部63的内端端部分别设置有卡口体64,第一竖块部62的下端头和第二竖块部63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杆部61联接并且横杆部61的端头设置为与导轨3联接,卡口体64设置为与翘板5容纳式联接并且横杆部61设置为矩形棒状体,第一竖块部62和第二竖块部63分别设置为矩形座状体并且卡口体64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
65.通过限位块6,形成了对导轨3和翘板5的支撑连接点,由横杆部61,实现了与导轨3的连接,由第一竖块部62、第二竖块部63和卡口体64,实现了与翘板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翘板5进行摆动的部件。
66.在本实施例中,拉杆7设置为包含有把手杆部71和摆动杆部72并且摆动杆部72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把手杆部71联接,摆动杆部72的竖部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笔架2联接并且摆动杆部72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扭力簧9接触式联接,摆动杆部72的竖部设置为与摩擦块8联接并且把手杆部7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摆动杆部72设置为l字形条状体。
67.通过拉杆7,形成了对笔架2、摩擦块8和扭力簧9的支撑连接点,由摆动杆部72,实现了与笔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摩擦块8的连接,实现了与扭力簧9的连接,由把手杆部 71,用于作为操作人员手部进行握持,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笔架2施加进行移动作用力的部件。
68.在本实施例中,摩擦块8设置为碳纤维摩擦块并且摩擦块8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拉杆7联接,摩擦块8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箱壳1接触式联接。
69.通过摩擦块8,形成了对箱壳1和拉杆7的支撑连接点,由摩擦块8,实现了与箱壳 1的连接,实现了与拉杆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笔架2进行制动的部件。
70.在本实施例中,扭力簧9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笔架2接触式联接并且扭力簧9 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拉杆7接触式联接,扭力簧9设置为与位于笔架2和拉杆7之间的销轴套装式联接。
71.通过扭力簧9,形成了对笔架2和拉杆7的支撑连接点,由扭力簧9,实现了与笔架 2的连接,实现了与拉杆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拉杆7施加向外摆动的弹性部件。
72.在本实施例中,翻转盒91设置为p字形箱状体并且翻转盒9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耳座和销轴与箱壳1联接,翻转盒91的内壁设置为与弹簧片92联接。
73.通过翻转盒91,形成了对箱壳1和弹簧片92的支撑连接点,由翻转盒91,实现了与箱壳1的连接,实现了与弹簧片9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笔芯进行储存的部件。
74.在本实施例中,弹簧片92设置为n字形弹性板并且弹簧片92的上端竖部设置为与箱壳1联接,弹簧片92的下端竖部设置为与翻转盒91接触式联接。
75.通过弹簧片92,形成了对箱壳1和翻转盒91的支撑连接点,由弹簧片92,实现了与箱壳1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盒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翻转盒91与箱壳1进行密封的弹性部件。
76.在本实施例中,顶盒93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顶盒93的敞口部色黑与箱壳1联接。
77.通过顶盒93,形成了对箱壳1的支撑连接点,由顶盒93,实现了与箱壳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记录纸片进行储存的部件。
78.在本实施例中,箱壳1与笔架2、导轨3、翘板5、拉杆7、摩擦块8和扭力簧9设置为按照横向移动的方式分布并且箱壳1、笔架2、导轨3、翘板5、拉杆7、摩擦块8和扭力簧9与转动轮4设置为按照滚动进行横向移动的方式分布,箱壳1、笔架2、导轨3、翘板5、拉杆7、摩擦块8和扭力簧9与限位块6设置为按照竖向摆动的方式分布并且箱壳1、笔架2、导轨3、翘板5、拉杆7、摩擦块8和扭力簧9与翻转盒91和弹簧片92设置为按照摆动储存区间的方式分布,箱壳1、笔架2、导轨3、翘板5、拉杆7、摩擦块8和扭力簧9 与顶盒93设置为按照外置储存区间的方式分布,两个导轨3和多个转动轮4设置为组成一组滚动横向移动部件,一组滚动横向移动部件设置在箱壳1和笔架2之间,摆动杆部72设置为与第一耳部24联接,轴头部51分别设置为与后竖向板21和前竖向板22转动式联接。
79.操作人员把手部放到把手杆部71和前侧板12上,当对把手杆部71施加向外作用力,克服扭力簧9的弹性蓄能,带动摆动杆部72在第一耳部24上进行摆动,使摩擦块8与后侧
板13处于分开状态,操作人员施加向外推动作用力,使转动轮4在导轨3上进行向外移动,翘板5在卡口体64中进行向外移动,同时翘板5的外端头向上摆动,使横向板23从第二透漏窗体17中滑出,可以把毛笔、圆珠笔和钢笔放到插孔体27中,也可以把毛笔、圆珠笔和钢笔从插孔体27中取出,当对把手杆部71施加向内作用力,使转动轮4在导轨3上进行向内移动,翘板5在卡口体64中进行向内移动,同时翘板5的外端头向下摆动,使横向板23 从第二透漏窗体17中滑入,封端板28对第二透漏窗体17进行密封,操作人员把手部与把手杆部71和前侧板12分开,在扭力簧9的弹性蓄能,带动摆动杆部72在第一耳部24上进行反方向摆动,使摩擦块8与后侧板13处于贴紧状态,保持横向板23处于稳定状态,当操作人员对翻转盒91施加向外转动作用力,克服弹簧片92的弹性蓄能,翻转盒91在第一透漏窗体16中向外摆动,使翻转盒91的敞口部处于裸露状态,可以把笔芯放到翻转盒 91中,也可以把笔芯从翻转盒91中取出,当操作人员与翻转盒91分开时,在弹簧片92的弹性蓄能,翻转盒91在第一透漏窗体16中向内摆动,使翻转盒91的敞口部处于密封状态,可以把记录纸片到顶盒93中,也可以把记录纸片从顶盒93中取出。
8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通过横向移动实现对笔体的裸露状态处理的方式把箱壳1、导轨3、滑动盒装置、拉杆7、扭力簧9和摩擦块8相互联接。
81.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通过拉动和推动形成的复合作用力实现横向移动的方式把拉杆7、扭力簧9和摩擦块8与箱壳1、导轨3和滑动盒装置联接。
82.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盒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笔架2和翘板5。
83.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滑动盒装置与导轨3 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转动轮4。
8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滑动盒装置与导轨3 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限位块6。
8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滑动盒装置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翻转盒91和弹簧片92。
86.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滑动盒装置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顶盒93。
8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88.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89.1、由于设计了箱壳1、导轨3、滑动盒装置、拉杆7、扭力簧9和摩擦块8,通过箱壳1,实现了对滑动盒装置进行密封容纳,通过导轨3、滑动盒装置、拉杆7、扭力簧9和摩擦块8,实现了通过横向移动实现对笔体的裸露状态处理,因此方便了对毛笔、圆珠笔和钢笔的取放操作。
90.2、由于设计了笔架2和翘板5,实现了具有摆动托板的笔体储存盒。
91.3、由于设计了转动轮4,实现了滚动横向移动。
92.4、由于设计了限位块6,实现了对笔体进行上下摆动处理。
93.5、由于设计了翻转盒91和弹簧片92,实现了侧面储存盒的设置。
94.6、由于设计了顶盒93,实现了洞孔储存。
95.7、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
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96.8、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97.还有其它的与通过横向移动实现对笔体的裸露状态处理的箱壳1、导轨3、滑动盒装置、拉杆7、扭力簧9和摩擦块8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98.因此在基于密封状态的笔筒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用于作为容纳壳体的箱壳1、设置在箱壳1上的导轨3、设置在箱壳1和导轨3之间并且用于储存笔体的滑动盒装置、设置在滑动盒装置上的拉杆7、设置在拉杆7和滑动盒装置之间并且用于对拉杆7产生摆动作用力的扭力簧9、设置在拉杆7和箱壳1之间并且用于对滑动盒装置产生制动作用力的摩擦块8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