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

文档序号:29602294发布日期:2022-04-09 10:3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教学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


背景技术:

2.叩诊是借助于手或叩诊锤,叩击身体某些部位,以引起该部位下面的脏器发出不同的共鸣音,并根据声音的性质及间隔时间来判断该部位是否正常。也可用于判断器官边界的病变情况。
3.叩诊还常用于检查某些关节部位,用以诊断相应部位的神经反射是否正常。
4.原始的直接叩诊或间接叩诊查体时声音较局限(如图1),仅患者旁边的几人能听到,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种叩诊音的学习,尤其是叩诊音发生变化时的区别,或正常叩诊音及异常叩诊音的区别。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通过将叩诊音收集后进行放大,提高叩诊音可听范围,方便教学,同时能更清晰分辨叩诊音是否发生变化;叩诊时,通过鹅颈管对拾音器的位置进行调节,最大程度的优化叩诊音的收集。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包括拾音器、接收器、扩音器和固定器,所述固定器设置在人体表面,所述接收器与所述固定器相连接,所述扩音器设置在所述固定器上,所述拾音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固定器相连接;
8.所述拾音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接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扩音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鹅颈管。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器包括底座、磁性金属万向球和永磁环,所述底座上设有半球形的凹槽,所述磁性金属万向球通过凹槽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永磁环吸附在所述磁性金属万向球上,所述永磁环的内圈的半径小于所述磁性金属万向球的半径;
11.所述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永磁环远离磁性金属万向球的一面上。
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面设有负压吸盘。
13.进一步地,所述永磁环和接收器之间设有隔板。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叩诊音收集后进行放大,提高叩诊音可听范围,方便教学,同时能更清晰分辨叩诊音是否发生变化;叩诊时,通过鹅颈管对拾音器的位置进行调节,最大程度的优化叩诊音的收集。
16.2)使用时,永磁环可绕磁性金属万向球转动,永磁环转动时其上的拾音器、接收器、扩音器同步运动,进而对拾音器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在对被检查位置附近不同位置叩
诊时声音的收集,在被检查位置附近位置无需反复使底座与皮肤分离又固定,提高患者舒适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的控制原理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永磁环和磁性金属万向球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1.图中,1、拾音器;2、接收器;3、扩音器;4、固定器;5、连接件;6、底座;7、磁性金属万向球;8、永磁环;9、负压吸盘;1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4.实施例:
25.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包括拾音器1、接收器2、扩音器3和固定器4,所述固定器4设置在人体表面,所述接收器2与所述固定器4相连接,所述扩音器3设置在所述固定器4上,所述拾音器1通过连接件5与所述固定器4相连接;所述连接件5为鹅颈管。
26.所述拾音器1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接收器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接收器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扩音器3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其中接收器2包括滤波器或降噪器或滤波器与降噪器的组合,具体结构及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扩音器3为小喇叭。
27.工作原理:将本装置设置在患者被检查位置附近,拾音器1对准叩诊处。叩诊时,拾音器1收集声音并对收集的声音发送至接收器2,接收器2对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进行(滤波/降噪)处理,处理后的声音发送至扩音器3经扩音后放出。扩音后的叩诊音分贝增加,利于旁观学习的同学能听清叩诊音。
28.叩诊时,通过鹅颈管对拾音器1的位置(高度、倾斜度等)进行调节,最大程度的优化叩诊音的收集。
2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叩诊音收集后进行放大,提高叩诊音可听范围,方便教学,同时能更清晰分辨叩诊音是否发生变化;叩诊时,通过鹅颈管对拾音器1的位置进行调节,最大程度的优化叩诊音的收集。
30.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器4包括底座6、磁性金属万向球7和永磁环8,所述底座6上设有半球形的凹槽,所述磁性金属万向球7通过凹槽与所述底座6固定连接(可以是但不局限于粘接),所述永磁环8吸附在所述磁性金属万向球7上,所述永磁环8的内圈的半径小于所述磁性金属万向球7的半径;
31.所述接收器2设置在所述永磁环8远离磁性金属万向球7的一面上。其中,底座6与
皮肤的固定可以是但不局限于,1、直接平放(适用于躺平、趴着时使用);2、在底座6底部贴双面胶,底座6与皮肤粘接固定。
32.使用时,永磁环8可绕磁性金属万向球7转动,永磁环8转动时其上的拾音器1、接收器2、扩音器3同步运动,进而对拾音器1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在对被检查位置附近不同位置叩诊时声音的收集,在被检查位置附近位置无需反复使底座6与皮肤分离又固定,提高患者舒适度。
33.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6底面设有负压吸盘9。为提高舒适度可使用硅胶吸盘。负压吸盘9原理不做赘述,使用时,患者躺平,底座6通过负压吸盘9与患者皮肤固定,避免叩诊时产生的震动使装置倾倒,保证叩诊音的收集。
3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永磁环8和接收器2之间设有隔板10。其中隔板与永磁环粘接,接收器固定在隔板上。设置的隔板可提高接收器与永磁环的连接稳定性。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拾音器、接收器、扩音器和固定器,所述固定器设置在人体表面,所述接收器与所述固定器相连接,所述扩音器设置在所述固定器上,所述拾音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固定器相连接;所述拾音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接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扩音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鹅颈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包括底座、磁性金属万向球和永磁环,所述底座上设有半球形的凹槽,所述磁性金属万向球通过凹槽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永磁环吸附在所述磁性金属万向球上,所述永磁环的内圈的半径小于所述磁性金属万向球的半径;所述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永磁环远离磁性金属万向球的一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面设有负压吸盘。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环和接收器之间设有隔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叩诊音收集放大装置,包括拾音器、接收器、扩音器和固定器,所述固定器设置在人体表面,所述接收器与所述固定器相连接,所述扩音器设置在所述固定器上,所述拾音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固定器相连接;所述拾音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接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扩音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叩诊音收集后进行放大,提高叩诊音可听范围,方便教学,同时能更清晰分辨叩诊音是否发生变化;叩诊时,通过鹅颈管对拾音器的位置进行调节,最大程度的优化叩诊音的收集。最大程度的优化叩诊音的收集。最大程度的优化叩诊音的收集。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琴 杨新春 彭克林 翁雅芳 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4/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