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5637发布日期:2022-09-10 00:2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印字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商行业的大力发展,大家对于专利保护的意识大幅度提高,但是还是不能够制止盗版服装的生产,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很良好的防伪技术对服装进行防伪标识,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中还没有很良好的防伪技术对服装进行防伪标识,本发明提供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
5.(二)技术方案
6.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所述印字工艺如下;a)贴胶准备:所述贴胶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粘附层、荧光涂料、薄膜和胶纸;粘附层由热熔型胶、纤维改性剂构成;
7.荧光涂料由环氧树脂、增塑剂、二乙烯基三胺、二氧化钛构成;
8.所述荧光涂料复合于聚酯薄膜、粘附层之间;
9.贴胶直接进行大量生产,备好;
10.b)面料热转印:备好的贴胶,在面料热转印之前,将贴胶直接粘接于面料待图案热转印的位置上,撕开胶纸;面料在热转印过程中,荧光涂料、薄膜会直接通过粘附层粘附于待图案热转印的位置并形成一体;最后面料裁剪制衣即可。
11.作为优选的,所述荧光涂料以总质量为100%计:环氧树脂70
‑ꢀ
75%、增塑剂2-3%、二乙烯基三胺6-8%、二氧化钛16-22%。
12.作为优选的,所述粘附层由60-70%热熔型胶、30-40%纤维改性剂构成。
13.作为优选的,胶纸为塑料薄膜;薄膜为聚酯薄膜。
14.作为优选的,所述荧光涂料通过logo或者图案或者字体复合于聚酯薄膜、粘附层之间。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中通过双面胶的形式制成贴胶,使得可以贴胶可以大量使用快速粘贴,操作简单且能够大量生产;通过特质的荧光涂料构成,即环氧树脂、增塑剂、二乙烯基三胺、二氧化钛构成方式,需要用270-330为中心的近紫外线照射即能够产生相关的防伪标识,达到防伪标识隐藏化、防伪的效果;另外,本发明粘附层热熔型胶、纤维改性剂,在热转印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将荧光涂料印于面料上,同时,由于纤维改性剂能够将面料纤维进行改性,产生正电荷,而荧光涂料为负电荷,能够使得荧光涂料之间的联系更加牢固,不易清洗。
附图说明
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9.图1为本发明的贴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技术方案中:
2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2.参阅图1可知;所述贴胶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粘附层、荧光涂料、薄膜和胶纸;粘附层由热熔型胶、纤维改性剂构成;
23.荧光涂料由环氧树脂、增塑剂、二乙烯基三胺、二氧化钛构成;
24.所述荧光涂料复合于聚酯薄膜、粘附层之间。
25.实施例:
26.a)贴胶准备:所述贴胶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粘附层、荧光涂料、薄膜和胶纸;粘附层由70%热熔型胶、30%纤维改性剂构成;
27.荧光涂料由环氧树脂70%、增塑剂2%、二乙烯基三胺6%、二氧化钛 22%构成;
28.所述荧光涂料复合于聚酯薄膜、粘附层之间;
29.胶纸为塑料薄膜;薄膜为聚酯薄膜;
30.贴胶直接进行大量生产,备好;
31.b)面料热转印:备好的贴胶,在面料热转印之前,将贴胶直接粘接于面料待图案热转印的位置上,撕开胶纸;面料在热转印过程中,荧光涂料、薄膜会直接通过粘附层粘附于待图案热转印的位置并形成一体;最后面料裁剪制衣即可;所述荧光涂料通过logo或者图案或者字体复合于聚酯薄膜、粘附层之间;
32.本发明中采用的面料均为可热转印的面料,此类面料可以用于衣服、帽子、鞋子某些部位、裤子的制成,因此,不局限于上述面料裁剪制衣;
33.本发明中通过双面胶的形式制成贴胶,使得可以贴胶可以大量使用快速粘贴,操作简单且能够大量生产;通过特质的荧光涂料构成,即环氧树脂、增塑剂、二乙烯基三胺、二氧化钛构成方式,需要用270
‑ꢀ
330nm为中心的近紫外线照射即能够产生相关的防伪标识,达到防伪标识隐藏化、防伪的效果;另外,本发明粘附层热熔型胶、纤维改性剂,在热转印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将荧光涂料印于面料上,同时,由于纤维改性剂能够将面料纤维进行改性,产生正电荷,而荧光涂料为负电荷,能够使得荧光涂料之间的联系更加牢固,不易清洗。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字工艺如下;a)贴胶准备:所述贴胶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粘附层、荧光涂料、薄膜和胶纸;粘附层由热熔型胶、纤维改性剂构成;荧光涂料由环氧树脂、增塑剂、二乙烯基三胺、二氧化钛构成;所述荧光涂料复合于聚酯薄膜、粘附层之间;贴胶直接进行大量生产,备好;b)面料热转印:备好的贴胶,在面料热转印之前,将贴胶直接粘接于面料待图案热转印的位置上,撕开胶纸;面料在热转印过程中,荧光涂料、薄膜会直接通过粘附层粘附于待图案热转印的位置并形成一体;最后面料裁剪制衣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涂料以总质量为100%计:环氧树脂70-75%、增塑剂2-3%、二乙烯基三胺6-8%、二氧化钛16-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附层由60-70%热熔型胶、30-40%纤维改性剂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其特征在于:胶纸为塑料薄膜;薄膜为聚酯薄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涂料通过logo或者图案或者字体复合于聚酯薄膜、粘附层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印字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所述印字工艺如下:贴胶准备:所述贴胶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粘附层、荧光涂料、薄膜和胶纸等。本发明中通过双面胶的形式制成贴胶,使得可以贴胶可以大量使用快速粘贴,操作简单且能够大量生产;通过特质的荧光涂料构成,需要用270-330nm为中心的近紫外线照射即能够产生相关的防伪标识,达到防伪标识隐藏化、防伪的效果;另外,本发明粘附层热熔型胶、纤维改性剂,在热转印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将荧光涂料印于面料上,同时,由于纤维改性剂能够将面料纤维进行改性,产生正电荷,而荧光涂料为负电荷,能够使得荧光涂料之间的联系更加牢固,不易清洗。不易清洗。不易清洗。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宏 高小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鹏泰服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6
技术公布日:2022/9/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