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章转译为标准汉语盲文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943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汉字文章转译为标准汉语盲文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与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以及盲文排版印刷技术的结合。
汉字文章-汉语盲文转译研究现状1.中国的现行汉语盲文,是一种按词连写的拼音文字,盲文字母由六个固定点位不同排列的凸点构成。传统的盲文出版工艺是十分落后的,由人工在铁皮板上进行盲文制版,校改。近年来,人们刚刚开始使用微机输入汉字自动转译为汉语盲文的研究。目前国内只能做到以汉字为单位转译为相应的盲文音节,对于多音汉字需人工事先辨音、辨调,此钟方法对使用者要求高,增加人的负担,并且不能应用通用的国标汉字系统输入汉字,只能使用特殊的汉字输入系统,通用性差。
2.由于汉字文章不是分词连写的,要把它转译为分词连写的盲文,目前的做法是,事先对汉字文章进行手工分词处理,并且对多读词还要事先辨音、辨调。此种方法同样增加掌握的复杂度和加重人的负担。
3.目前的汉字文章-汉语盲文转译研究,是输入一个汉字或一个词的字词级断续转译研究,未能做到整篇文章或整本汉字文稿的连续转译。上述现状见中国盲文出版社1987年12月关于微机盲文信息处理及制版系统的报道。
4、本发明的目的直接利用目前国内外各种汉字系统所产生的汉字文章,通过本技术处理后,即可转译为标准的汉语盲文文章或盲文出版物。根本改变目前落后的盲文100387.4出版手段。促进盲文出版事业的现代化。使用本技术还可以方便地把汉字文章转译为其它汉语方言盲文,如粤语盲文等。
四、本发明的内容1、“现代汉语和汉语盲文对应分词规则”。
在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的相关关系和汉语盲文连写规则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本规则。本规则由词性相关规则;词缀规则(前缀和后缀);前后勾连词划分规则;同形异音词处理规则等部分构成。本规则是计算机汉语盲文自动分词技术的可靠基础。
“计算机汉语盲文自动分词和转译技术”。
在汉语语词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本技术。本技术包括现代汉语语词减字切分法;词库检索法;勾连词组查询法;汉字-盲文字符转译法等方面。在本技术的指导下,研制成功了“计算机汉语盲文自动分词转译系统”。该系统能对现代汉语的普通应用文体,按照汉语盲文的分词连写要求,进行正确切分和正确转译,分词和转译的正确率达到99%以上。把本技术用于汉字文章到汉语方言盲文的自动转译,会得到同样效果。
“标准中国汉语盲文连写规范和盲文词库建造法”。
从常用词和非常用词出发,研究盲文已有的连写习惯和连写规则,获得一个盲文连写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盲文词库建造法,建立了盲文词汇库。(收词六万,可以再扩展),词汇库的词条分汉字词、盲文标准词和词条属性等三部分。该词汇库是汉字文章-汉语盲文正确转译的重要依据。
“盲文转译结果输出排版印刷技术”。
本技术把汉字-盲文转译结果进行校对、修改、排版,最后同盲文打版机相接口,顺利进行盲文制版。
上述四项内容的结合,构成了汉字文章转译为标准汉语盲文新技术。
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1、把汉字文章转译为汉语盲文,不需人工对汉字文章的字词作辨音处理、标调处理和分词处理,实现汉字文章到汉语盲文转译的智能化;直接利用已有的汉字信息处理成果为盲文出版事业服务;
2、改变盲文出版旧工艺,改变盲文生成方法,缩短盲文出版周期,减轻出版人员脑力、体力负担;
3、促进盲文出版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4、有利于提高盲人的文化素质;
5、本技术可以应用于汉语方言盲文,例如粤语盲文的自动转译。
权利要求
从汉字文章到标准汉语盲文的自动转译新技术,不需人工事先对汉语文章的字词进行辨音、辩调加工处理以及不需作人工分词加工处理,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请求保护具有上述特征的本技术发明权。
全文摘要
“汉字文章转译为标准汉语盲文新技术”,是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与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以及盲文排版印刷技术的结合。本技术能够直接利用各种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汉字系统生成的汉字文章,转译为标准的汉语盲文或其它汉语方言盲文,如粤语盲文。不需人工对汉字文章的语词作辨音、标调和分词处理,实现汉文到盲文转译的智能化。本技术改变盲文出版旧工艺,改变盲文生成方法,减轻出版人员脑力、体力负担,大大缩短盲文出版周期,促进盲文出版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文档编号G09B21/00GK1043026SQ8810786
公开日1990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198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21日
发明者方世增, 文献 申请人:文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