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揿动的活动圆珠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066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部揿动的活动圆珠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动园珠笔,特别是一种在下部揿动的活动园珠笔。
现有的活动园珠笔,按其使用时的控制方式区分主要有揿动式和旋转式两大类型。其中揿动式活动园珠笔又包括了揿棒式和揿帽式等形式,其使用时需要揿动位于笔杆上部的揿棒或揿帽。旋转式活动园珠笔在使用时则需要转动位于笔杆上部的笔套。除以上所列举之外,尚有其它不同种类的活动园珠笔,但现有的这些园珠笔,其控制部位都处于笔杆上部,而书写时手却是主要把持笔杆下部,使用时若要揿动或转动这些部位,则要变换持笔的手势,甚至需要两只手共同进行,这样会给使用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事实,在活动园珠笔下部装置一个控制揿扭,取代现有活动园珠笔上的揿棒、揿帽、旋转笔帽等控制部位,使得在使用时基本不需要改变书写时的持笔姿势,更不用两只手共同进行就可方便地对该种园珠笔进行控制。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图1是该种下部揿动的活动园珠笔纵向剖面图。
图2是
图1的活动园珠笔沿A-A线的剖视图。
参照
图1、2,该结构以笔杆〔3〕作为骨架,其上端有笔轧〔2〕,且以笔轧螺丝〔1〕固定。笔杆〔3〕下端与笔尖套〔11〕相连接。笔杆〔3〕内,上部装置有定子弹簧〔4〕、定子〔5〕及转子〔6〕,下部装置有揿扭〔8〕、垫圈〔9〕及复位弹簧〔10〕。定位笔芯〔7〕贯穿于揿扭〔8〕、垫圈〔9〕及复位弹簧〔10〕中,而且上端与转子〔6〕相接触。
笔杆〔3〕上部内壁有凸出的筋,其可与笔杆〔3〕其它部分一同注造成,也可另加一个塑料件而形成。笔杆〔3〕下部还开有一个窗孔。
揿扭〔8〕的设置,是本实用新型的重要特征。其形状结构如
图1、2所示,它基本可分为按面和主体两部分。按面部分穿过笔杆〔3〕下部的窗孔并露出笔杆外,主体则是在笔杆〔3〕内用以卡住定位笔芯〔7〕的蝴蝶结的部分。揿扭〔8〕的主体的形状可有多种形式,只要能达到支持按面,并能带动定位笔芯〔7〕在笔杆〔3〕内向下滑动的目的便可。图2a表示了其中的一种形式,主体为一园筒形,为了便于装配,按面可另行制造,然后再将两部分接合为完整的揿扭〔8〕。图2b表示了另一种形式,主体呈一立体“c”形,采用这种形式时,按面可与主体以弹性较好的材料一同制造成形,使装配更为便利。
垫圈〔9〕是为了使揿扭〔8〕更好地带动定位笔芯〔7〕运动而设置的,当揿扭〔8〕采取图2a所示形式时,可省去不用。定子弹簧〔4〕则是为了保证定子〔5〕及转子〔6〕能随着定位笔芯〔7〕的上下运动而滑动。定子〔5〕、转子〔6〕和笔杆〔3〕上部内壁上的筋,以及复位弹簧〔10〕的构造和作用与现有的揿动式活动园珠笔中常见的有关结构相同,除了要使复位弹簧〔10〕所产生之弹力外,大于定子弹簧〔4〕所产生之弹力外,无其它特殊要求。
该活动园珠笔在使用时,可以书写姿势持笔,用手指按住揿扭〔8〕的按面向下揿动。揿扭〔8〕的主体卡在定位笔芯〔7〕上而带动其向下运动。与定位笔芯〔7〕相接触的转子〔6〕及其上面的定子〔5〕,由于受定子弹簧〔4〕的弹力作用也随之向下滑动。定子〔5〕、转子〔6〕及笔杆〔3〕上部内壁上的筋所组成的机构的作用机 制,与常见的揿动式园珠笔中相类机构相同,为有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作详细叙述。当下行到一定程度后,转子〔6〕与定子〔5〕相互作用而转动一定角度,这时停止手对揿扭〔8〕的作用力,在复位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定位笔芯〔7〕上升,同时带动转子〔6〕、定子〔5〕等结构。这样便可使定位笔芯〔7〕由原来的状态(伸出或缩入笔尖套〔11〕)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向下揿动揿扭〔8〕的行程由定子〔5〕及转子〔6〕的构造而决定,具体又可通过笔杆〔3〕下部的窗孔的大小来限定。
该种活动园珠笔当旋下笔尖套〔11〕时,便可更换其中的定位笔芯〔7〕。
以上内容提出了一种下部揿动活动园珠笔的具体结构及其使用原理,可以看出,它比其它活动园珠笔在使用上更为方便。此外,由于笔杆上部省去了揿棒、揿帽、旋转笔套等结构,可方便地与电子表、收音机等装置结合,增加活动园珠笔的功能,并且给活动园珠笔的外观设计带来更多新的可能性。
只要没有离开后面权利要求书中所规定的范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的变化和替换。
权利要求1.一种下部揿动的活动园珠笔,由笔轧螺丝[1]、笔轧[2]、笔杆[3]、定子弹簧[4]、定子[5]、转子[6]、定位笔芯[7]、揿扭[8]、垫圈[9]、复位弹簧[10]、笔尖套[11]组成,其特征是A、设置了能向下推动定子[5]、转子[6]的定子弹簧[4],B、设置了在笔杆下部的、作为控制部位的揿扭[8]。
2.按权利要求(1),揿扭〔8〕形状结构上可分为主体和接面两部分,且主体为一园筒形结构。
3.按权利要求(1)、(2),揿扭〔8〕的主体为一立体“C”形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方便使用的新型下部揿动的活动圆珠笔。其特点是在一般揿动式活动圆珠笔的结构基础上,将控制部位设置于笔杆的下部,由下部的揿扭,取代了现有活动圆珠笔上端的揿棒、揿帽或旋转笔套,使用时不需要改变书写持笔姿势,就可对笔进行控制。此外,该种结构的活动圆珠笔更适于与电子表、收音机等装置结合,增加活动圆珠笔的功能。
文档编号B43K7/00GK2031760SQ88205899
公开日1989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88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18日
发明者陈伟谦 申请人:陈伟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