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94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请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请柬。
请柬是一种用以表示邀请的工艺品。传统的请柬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征,即都包含两张或两张以上页面,这些页面之间以一条或一条以上折痕分界。页面上的图案尽管多种多样,有印刷而成的,也有剪裁而成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图案完全处于显露状态,不能隐藏,所以缺乏趣味性。
为了防止伪造,某些纸币(如十元的人民币)中隐含有图象。这种图象是靠纸张本身的厚薄不均形成的,平时不易察觉,对光就能清楚地看到。事实上,这种图象是外露于纸张表面的,纸币两面都存在,只是顺光时不易发现而已。与纸张本身的厚薄不均相伴的纸币表面的凹凸起伏,使纸币在使用过程中,凸起的部分首先变旧,色彩变深,而凹下的部分依然较新,颜色较浅。久而久之,隐含的图形就有可能变成外露的。同时,这种图象生成难度大。
加波发明的全息相片,记录的图象非常逼真。这种相片从表面上看只有一些条纹、圈圈,被摄物体的影象信息完全隐藏于这些条纹之中。只有用适当的参考光束从相片背后照射过来,才能从相片的正面看到物体的影象。这种相片的摄取和图象的回显都要求较高的条件。
用物理、化学等方法隐藏文字、图象等信息,是提高信息保密度的方法之一。比如用特殊的试剂将密文写在纸上,阅读者按约定程序用约定的试剂对这种纸进行处理,被隐藏的信息就会显露出来。用这种方法隐藏的信息对回显的条件要求高,并且被隐藏的信息一旦通过处理显示出来,就不易重新回到隐藏状态。
从理论上讲,上述几种图形隐藏方式都可以应用于请柬之中,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固有的缺点,这些应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趣味性强、易于制造、且记录的全部或部分信息容易在隐藏状态和显露状态之间互相转换的请柬。
具体地说,本发明所述的请柬具有两张或两张以上以一条或一条以上折痕分界的页面,并含有能够隐藏和显露象面的象面隐显片。
象面隐显片具有两张或两张以上片基,其中两张为主片基,其余为副片基。主片基一的一面有一级图面,主片基二或每一副片基的一面或两面有一级图面。主片基一上的一级图面与主片基二上的一个或两个一级图面直接关联,任意两个一级图面相互关联。两面均有一级图面的片基为不透明的或半透明的,两面的一级图面直接关联的片基为半透明的。如果某两个片基均为一面有一级图面,且这两个一级图面直接关联,则这两个片基均为半透明的或其中至少有一个为透明的;如果某一片基仅一面有一级图面,另一片基两面均有一级图面,且前一片基上的一级图面与后一片基上的一个或两个一级图面直接关联,则前一片基为透明的。
画面是藏妖片所记录的图形信息的信息源。画面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这些色彩将画面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同一区域的各部位色彩相同,任意两个相临区域的色彩不同,每一个这样的区域称为一个画区。
图面可以看成是由图区构成,图区由图素构成,图素由图元构成。图素内部包含若干个小区域,同一小区域内部各部位的色彩相同,任意两个相临小区域的色彩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一个这样的小区域称为一个图元。如果图素内部只包含一种色彩,则图素本身又是一个图元;如果图素内部色彩变化是连续的,则它可以看成是由无数个图元构成。如果两个图素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且二者的图元依次一一对等,同时每两个对应图元的色彩相同,则这两个图素为同种图素。如果两个图元的形状、大小、相位、色彩都相同,则称两个图元为同种图元。这里,某一客体的相位是指该客体的朝向。比如两个相同大小的等边三角形图素,如果它们的朝向完全相同,如二者都是角在上,边在下,则二者的相位相同;如果它们的朝向不同,如一个角在上,边在下,另一个边在上,角在下,则二者的相位不同。本申请中,凡提到两个阵列依次一一对等,都包含三层意思1.对于一个阵列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另一个阵列中都有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2.相对应的两个元素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3.相对应的两个元素在各自阵列中的相对位置相同。比如两个图素的图元依次一一对等即是指1.对于一个图素的任意一个图元,另一个图素都有唯一的一个图元与之对应;2.任一图元的形状、大小、相位都与它的对应图元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3.任一图元在其所在图素中的相对位置都与它的对应图元在其所在图素中的相对位置相同。
某两个图面(对于某一画面)直接关联,意指两幅图面中的单一一幅图面不记录(所述画面的)任何信息,但两幅图面通过相互联系而将(所述画面的)信息记录下来。具体地说,它应满足下述约定条件一、图面由图素构成,每一图面中的各种图素均呈均匀性不规则散布。即从整体上看,每一图面中的各种图素的散布都是均匀的,但从局部看又是不规则的,如随机散布等。这一条件使得直接关联的两个图面所记录的图形的形状信息不会因为任一图面中各种图素散布的区域分异而暴露出来,单一一幅图面不记录画面的任何信息,也保证了图面色彩的均匀。
条件二、条件二包含四个次一级的条件条件1.两个图面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两个图面的图区、图素、图元分别依次一一对等。同时,如果两个图面分别位于同一片基的两侧,则这两个图面是完全对准的。
在这一条件下,两个图面完全对准(或设想二者完全对准),就构成了图面对。这时,两个图面的图区、图素、图元亦分别一一对准,形成图区对、图素对、图元对。图面对由图区对构成,图区对由图素对构成,图素对由图元对构成。图面对、图区对的形状、大小、相位分别与构成它的图面、图区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如果某两个图素对由相同的两种图素构成,且这两种图素的排列顺序在两个图素对中也一样(即两个图素对中的同种图素位于同一图面中),则这两个图素对属于同种图素对,否则属于不同种图素对。如果某两个图元对由相同的两种图元构成,且这两种图元的排列顺序在两个图元对中也一样(即两个图元对中的同种图元位于同一图面中),则这两个图元对属于同种图元对,否则属于不同种图元对。
通过某种方式使两个图面在视觉上对准迭加,就显露出象面。象面是画面的再现。同理,象区、象素、象元分别是两个图面的图区、图素、图元在视觉上一一对准迭加形成的。象面由象区构成,象区由象素构成,象素由象元构成。显然,要使象面逼真地再现画面,必须满足条件1.象面与画面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象区与画区依次一一对等;2.与色彩相同的各个画区对应的各个象区的整体色彩相同,与色彩不同的任意两个画区对应的两个象区的整体色彩不同。如果两个象素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且二者的象元依次一一对等,同时每两个对应象元的色彩相同,则这两个象素为同种象素,否则为不同种象素。如果两个象元的形状、大小、相位、色彩均相同,则这两个象元为同种象元,否则为不同种象元。
条件2.图面对的形状、大小、相位与画面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图区对与画区依次一一对等。这一条件使得象面的形状、大小、相位与画面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象区与画区依次一一对等。
条件3.图区对由图素对构成,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素对均呈整体均匀散布。即从整体上看,每一图区对中各种图素对的散布都是均匀的,如标准均匀散布,均匀性不规则散布等。在这一条件下,每一象区中的各种象素均呈整体均匀散布,各象区内部色彩是均匀的。
条件4.与色彩相同的各个画区对应的各个图区对的图元对构成相同,与色彩不同的任意两个画区对应的两个图区对的图元对构成不同。如果某两个图区对包含相同的几种图元对,且每种图元对在这两个图区对中出现的概率相同,则称这两个图区对的图元对构成相同,否则称这两个图区对的图元对构成不同。本条件保证了与色彩相同的各个画区对应的各个象区的象元构成相同,与任意两个色彩不同的画区对应的两个象区的象元构成不同。这里,如果某两个象区包含相同的几种象元,且每种象元在这两个象区中出现的概率相同,则称这两个象区的象元构成相同,否则称这两个象区的象元构成不同。
条件3与条件2一起,使得与色彩相同的各个画区对应的各个象区的整体色彩相同,与任意两个色彩不同的画区对应的两个象区的整体色彩不同。总之,条件二通过两幅图面的相互联系,而将画面的信息记录在了图面对之中。
如果图面1与图面2直接关联,图面2与图面3直接关联,……,图面n-2与图面n-1直接关联,图面n-1与图面n直接关联,这里n≥2,则称图面1与图面n相互关联。
任一片基都可以是塑料片、纸、玻璃板等。片基除了作为图面的载体外,也影响到光的透射率。片基上的图元的色彩是广义的,它既包括有色,也包括无色。某一图元有色,是指该图元已用某种方式着色,片基的相应小区域被某种通常意义下的色彩所覆盖;某一图元无色,是指该图元未被着色,片基的相应小区域裸露。图元的色彩是构成图素、图面色彩的基本单元,图素、图面通常由若干种色彩构成。形成片基表面色彩的这一层次称为色彩层。色彩层包括有色层和无色层,有色层和有色对应,无色层和无色对应。色彩层可以是印刷形成的印刷油墨层,烫印形成的烫印材料层,无色层等。色彩层除了形成片基表面的色彩(不均)外,还影响到光的透射率。为了简单起见,本申请认为色彩层的唯一作用是形成片基表面的色彩(不均),而将其对光的透射率的影响归结到片基上。以后凡提到片基的透明度,都是指片基及其上的色彩层构成的复合层的透明度;凡提到色彩层,都认为它只形成片基表面的色彩(不均),而不阻挡光的透射。如在逆光(自然光、灯光、火光等)时亦不能透过某一片基看见其后的色彩变化,则称该片基为不透明的;如在顺光时亦能透过某一片基看见其后的色彩变化,则称该片基是透明的;介于二者之间的片基为半透明的。片基及其表面的图面一起构成图片。
如果某一片基两面的一级图面直接关联,则该片基必须是半透明的。这样,逆光时象面就会显露出来。
如果某两个片基均为一面有一级图面,且这两个一级图面直接关联,则这两个片基必须均为半透明的或其中至少有一个是透明的。如果两个片基均为半透明的,把这两个片基重叠,并使其上的两个一级图面对准,逆光时就会显露出象面;如果其中有一个片基是透明的,把此透明的片基重叠于另一个片基之上,并使其上的两个一级图面对准,顺光就会显露出象面。
如果某一片基仅一面有一级图面,另一片基两面各有一个一级图面,且前一片基上的一级图面与后一片基上的一个或两个一级图面直接关联,则前一片基必须是透明的。这时,只要把前一片基重叠于后一片基上,使直接关联的两个一级图面对准,象面就会显露出来。
作为一种特殊情况,象面隐显片可以只含两个主片基。主片基一仅一面有一级图面,主片基二两面均有一级图面,主片基一上的一级图面与主片基二上的一个一级图面直接关联,主片基二两面的一级图面直接关联。主片基一为透明的,主片二为半透明的。
特别地,象面隐显片可以只包含两个主片基。每一主片基仅一面有一级图面,这两个一级图面直接关联。两个主片基均为半透明的或其中至少有一个是透明的。
上述各种象面隐显片中,主片基一、主片基二上的直接关联的两个一级图面可以各包含一个二级图面,两个二级图面直接关联。
为了结构紧凑,象面隐显片最好至少有一张图片与请柬的页面连为一体或由页面充当。这里,图片与页面连为一体是指通过夹、粘、别、订等方法使二者连接成一个整体。这种连结既可以是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既可以是可拆卸的,也可以是永久的。图片由页面充当意指以页面为片基,直接将图面生成于页面之上。
为了结构更紧凑,最好使象面隐显片的任意一张图片均与请柬的页面连为一体或由页面充当。
本发明所涉及的请柬具有以下优点1.趣味性强;2.工艺简单,成本低;3.象面的隐藏和显露条件低。


图1、图2、图3、
图12、
图13、
图14是画面示意图,图4、
图10、
图15、图21是图素示意图,图5、
图11、
图16、图22是图素对示意图,图6、
图17是图元对示意图,图7、图8、图9、
图18、
图19、图20是图面示意图,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图31是请柬示意图。附图中未画出的图元都是无色的,它所对应的色彩层为无色层。图素对用两个图素间加一条竖线表示,图元对用两个图元间加一条竖线表示。
在后面的实例中,象面隐显片只包含两张主片基。主片基一仅一面有一级图面,称为图面一;主片基二两面各有一个一级图面,分别称为图面二、图面三。图面一、图面二各包含一个二级图面,分别称为图面四、图面五。图面一与图面二、图面二与图面三、图面四与图面五分别对准,就形成了图面对一、图面对二、图面对三。图面一与图面二、图面二与图面三、图面四与图面五分别对于画面一、画面二、画面三直接关联。主片基一为透明的,主片基二为半透明的。主片基一及其上的图面一构成图片一,主片基二及其上的图面二、图面三构成图片二。平时只能看见图片一、图片二,象面处于隐藏状态。当图片一重叠于图片二之上,图面一对准图面二时,与画面一对应的象面一显露出来;逆光观察图片二时,与画面二对应的象面二显露出来;当图片一重叠于图片二之上,图面四与图面五对准时,与画面三对应的象面三显露出来。用i、j分别表示图面一、图面二、图面三中图素的行、列数,TS1(i,j)、TS2(i,j)、TS3(i,j)分别表示图面一、图面二、图面三的第i行、j列图素。
实例1.画面一为正方形,包含两种色彩,这两种色彩将画面分为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画区,每两个相对的画区同色,如
图1所示。画面二为与画面一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包含两种色彩,这两种色彩将画面分为左右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画区,如图2所示。画面三为长方形,其高度为画面一、画面二边长的2/3,宽度等于画面一、画面二的边长,包含两种色彩,这两种色彩将画面分为上下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画区,如图3所示。
本例选取两种图素。图素为长方形,其高度、宽度分别为画面一或画面二边长的1/24、1/12。图素内部包含红、兰两种色彩,这两种色彩将图素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图元,即图素包含两种图元,如图4所示。图4的两种图素可以形成4种图素对,如图5所示;两种图元可以形成4种图元对,如图6所示。
图7、图8、图9分别是图面一、图面二、图面三的示意图。每一图面均由图4的两种图素构成,每一图面中的各种图素均呈随机散布。
图面一、图面二均由24行、12列图素构成。每一图面的左上角12×6个图素、右下角12×6个图素、右上角12×6个图素、左下角12×6个图素各构成一个图区。设想图面一与图面二对准,构成图面对一。这时,两个图面的图区、图素、图元亦分别一一对准,形成4个图区对、24×12个图素对、24×24个图元对。图面对一的形状、大小、相位与画面一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图面对一的4个图区对与画面一的4个画区依次一一对等。图面对一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图区对由图5左边的两种图素对构成,右上角和左下角的图区对由图5右边的两种图素对构成,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素对均呈随机散布;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图区对包含图6左边的两种图元对,右上角和左下角的图区对包含图6右边的两种图元对,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元对出现的概率均为1/2。由此可见,图面一、图面二对于画面一直接关联。
图面二、图面三均由24行、12列图素构成。每一图面的左边6列图素、右边6列图素各构成一个图区。图面二与图面三对准,形成图面对二。两个图面的图区、图素、图元分别一一对准,形成2个图区对、24×12个图素对、24×24个图元对。图面对二的形状、大小、相位与画面二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图面对二的两个图区对与画面二的两个画区依次一一对等。图面对二左边一个图区对由图5左边两种图素对构成,右边一个图区对由图5右边两种图素对构成,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素对均呈随机散布;左边一个图区对包含图6左边两种图元对,右边一个图区对包含图6右边两种图元对,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元对出现的概率均为1/2。由此可见,图面二、图面三对于画面二直接关联。
图面四由图面一的第9~24行图素构成,图面五由图面一的第1~16行图素构成,两个图面均包含16行、12列图素,每一图面的上边8行图素、下边8行图素各构成一个图区。设想图面四与图面五对准,形成图面对三。这时,两个图面的图区、图素、图元亦分别一一对准,形成2个图区对、16×12个图素对、16×24个图元对。图面对三的形状、大小、相位与画面三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图面对三的2个图区对与画面三的2个画区依次一一对等。图面对三上边一个图区对由图5左边两种图素对构成,下边一个图区对由图5右边两种图素对构成,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素对均呈随机散布;上边一个图区对包含图6左边两种图元对,下边一个图区对包含图6右边两种图元对,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元对出现的概率均为1/2。由此可见,图面四、图面五对于画面三直接关联。
图面一、图面二的图素可以按下述步骤和条件确定。步聚1.确定图面一的第1~8行图素;2.据图面一的第1~8行图素确定图面二的第1~8行图素;3.据图面二的第1~8行图素确定图面一的第9~16行图素;4.据图面一的第9~16行图素确定图面二的第9~16行图素;5.据图面二的第9~16行图素确定图面一的第17~24行图素;6.据图面一的第17~24行图素确定图面二的第17~24行图素。确定TS1(i,j)的条件对于所有的j,当1≤i≤8时,使TS1(i,j)为从图4所示的两种图素中随机抽取的一种;当9≤i≤16时,使TS1(i,j)与TS2(i-8,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图5左边的两种图素对;当17≤i≤24时,使TS1(i,j)与TS2(i-8,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图5右边的两种图素对。确定TS2(i,j)的条件当1≤i≤12,1≤j≤6或13≤i≤24,7≤j≤12时,使TS2(i,j)与TS1(i,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图5左边的两种图素对;当1≤i≤12,7≤j≤12或13≤i≤24,1≤j≤6时,使TS2(i,j)与TS1(i,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图5右边的两种图素对。图面三的图素可以这样确定对于所有的i,当1≤j≤6时,使TS3(i,j)与TS2(i,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图5左边的两种图素对;当7≤j≤12时,使TS3(i,j)与TS2(i,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图5右边的两种图素对。
将图面一印刷在作为主片基一的塑料片上,图面二、图面三分别印刷在作为主片基二的纸板两面。只要主片基一为透明的,主片基二为半透明的,就能得到
图1、图2、图3所示三个画面的象面隐显片。
实例2.为了生成
图1、图2、图3所示三个画面的象面隐显片,本例选取另外两种图素。图素为正方形,其边长为画面一、画面二边长的1/12,内部包含红、兰两种色彩,这两种色彩将图素分为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图元,每两个相对的图元同色,即图素包含两种图元,如
图10所示。
图10的两种图素可以形成4种图素对,如
图11所示。
这时,图面一、图面二的图素可以按下述步骤和条件确定。步骤1.确定图面一的第1~4行图素;2.据图面一的第1~4行图素确定图面二的第1~4行图素;3.据图面二的第1~4行图素确定图面一的第5~8行图素;4.据图面一的第5~8行图素确定图面二的第5~8行图素;5.据图面二的第5~8行图素确定图面一的第9~12行图素;6.据图面一的第9~12行图素确定图面二的第9~12行图素。图面一的图素必须满足条件对于所有的j,当1≤i≤4时,TS1(i,j)为从
图10所示的2种图素中随机抽取的一种;当5≤i≤8时,TS1(i,j)与TS2(i-4,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
图11左边的两种图素对;当9≤i≤12时,TS1(i,j)与TS2(i-4,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
图11右边的两种图素对。图面二的图素必须满足条件当1≤i≤6,1≤j≤6或7≤i≤12,7≤j≤12时,TS2(i,j)与TS1(i,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
图11左边的两种图素对;当1≤i≤6,7≤j≤12或7≤i≤12,1≤j≤6时,TS2(i,j)与TS1(i,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
图11右边的两种图素对。图面三的图素必须满足条件对于所有的i,当1≤j≤6时,TS3(i,j)与TS2(i,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
图11左边的两种图素对;当7≤j≤12时,TS3(i,j)与TS2(i,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
图11右边的两种图素对。
这样,当图面一与图面二在视觉上对准迭加时,象面一显露;当图面二与图面三在视觉上对准迭加时,象面二显露;当图面一的第5~12行图素与图面二的第1~8行图素在视觉上对准迭加时,象面三显露。
实例3.画面一为正方形,包含4种色彩,这4种色彩将画面分为8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画区。假定从左上角的画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给画区编号为1、2……8,则画区1与5、2与6、3与7、4与8的色彩分别是相同的,如
图12所示。画面二为与画面一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包含4种色彩,这4种色彩从左到右将画面分为4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画区,如
图13所示。画面三为长方形,其高为画面一、画面二边长的2/3,宽等于画面一、画面二的边长,包含4种色彩,这4种色彩从上到下将画面分为4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画区,如
图14所示。
本例选取4种图素。图素为正方形,其边长为画面一、画面二边长的1/12。图素内部包含红、绿、兰、无4种色彩,这4种色彩将图素分为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图元,即图素包含4种图元,如
图15所示。
图15的4种图素可以形成16种图素对,如
图16所示;4种图元可以形成16种图元对,如
图17所示。
图18、
图19、图20是图面一、图面二、图面三的示意图。每一图面均由
图15的4种图素构成,每一图面中的各种图素均呈随机散布。
图面一、图面二均包含12行、12列图素,分为8个图区。假定从左上角的图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给图区编号为1、2……8,则第1、2、3、4个图区分别包含图面上边6行的第1~3、4~6、7~9、10~12列图素,第5、6、7、8图区分别包含图面下边6行的第12~10、9~7、6~4、3~1列图素。设想图面一与图面二对准,构成图面对一。这时,两个图面的图区、图素、图元亦分别一一对准,构成8个图区对、12×12个图素对、24×24个图元对。图面对一的形状、大小、相位与画面一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图面对一的8个图区对与画面一的8个画区依次一一对等。假定从左上角的图区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给图区对编号为1、2……8,则图区对1和5、2和6、3和7、4和8分别由
图16的第1、2、3、4行图素对构成,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素对均呈随机散布。图区对1和5、2和6、3和7、4和8分别包含
图17的第1、2、3、4行图元对,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元对出现的概率均为1/4。由此可见,图面一、图面二对于画面一直接关联。
图面二、图面三均由12行、12列图素构成,每一图面从左到右每3列图素构成一个图区。两个图面完全对准,构成了图面对二;两个图面的图区、图素、图元亦分别一一对准,构成4个图区对、12×12个图素对、24×24个图元对。图面对二的形状、大小、相位与画面二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图面对二的4个图区对与画面二的4个画区依次一一对等。从左到右,图面对二的第1、2、3、4个图区对分别由
图16的第1、2、3、4行图素对构成,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素对均呈随机散布;第1、2、3、4个图区对分别包含
图17的第1、2、3、4行图元对,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元对出现的概率均为1/4。由此可见,图面二、图面三对于画面二直接关联。
图面四由图面一的第5~12行图素构成,图面五由图面二的第1~8行图素构成,每一图面包含8行、12列图素,从上到下每2行图素构成一个图区。假定两个图面对准,构成图面对三。这时,两个图面的图区、图素、图元亦分别一一对准,形成4个图区对、8×12个图素对、16×24个图元对。图面对三的形状、大小、相位与画面三的形状、大小、相位相同,图面对三的4个图区对与画面三的4个画区依次一一对等。从上到下,图面对三的第1、2、3、4个图区对分别由
图16的第1、2、3、4行图素对构成,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素对均呈随机散布;第1、2、3、4个图区对分别包含
图17的第1、2、3、4行图元对,每一图区对中的各种图元对出现的概率均为1/4。由此可见,图面四和图面五对于画面三直接关联。
图面一、图面二的图素可以按下述步骤和条件确定。步骤1.确定图面一的第1~4行图素;2.据图面一的第1~4行图素确定图面二的第1~4图素;3.据图面二的第1~4行图素确定图面一的第5~8行图素;4.据图面一的第5~8行图素确定图面二的第5~8行图素;5.据图面二的第5~8行图素确定图面一的第9~12行图素;6.据图面一的第9~12行图素确定图面二的第9~12行图素。确定TS1(i,j)的条件对于所有的j,当1≤i≤4时,使TS1(i,j)为从
图15所示的4种图素中随机抽取的一种;当5≤i≤6、7≤i≤8、9≤i≤10、11≤i≤12时,分别使TS1(i,j)与TS2(i-4,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
图16的第1、2、3、4行图素对。确定TS2(i,j)的条件当1≤i≤6,1≤j≤3或7≤i≤12,12≥j≥10时、1≤i≤6,4≤j≤6或7≤i≤12,9≥j≥7时、1≤i≤6,7≤j≤9或7≤i≤12,6≥j≥4时、1≤i≤6,10≤j≤12或7≤i≤12,3≥j≥1时,分别使TS2(i,j)与TS1(i,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
图16的第1、2、3、4行图素对。图面三的图素可以这样确定对于所有的i,当1≤j≤3、4≤j≤6、7≤j≤9、10≤j≤12时,分别使TS3(i,j)与TS2(i,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
图16的第1、2、3、4行图素对。
将图面一生成于主片基一上,图面二、图面三分别生成于主片基二的两面。只要主片基一为透明的,主片基二为半透明的,就能得到
图12、
图13、
图14所示三个画面的象面隐显片。
实例4.为了生成
图12、
图13、
图14所示三个画面的象面隐显片,该例选取另外4种图素。图素为长方形,其高度为画面一、画面二边长的1/12,宽度为画面一、图面二边长的1/8。图素内部包含6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图元,3个图元为红色,3个图元为无色,即图素包含2种图元,如图21所示。图21的4种图素可以形成16种图素对,如图22所示。
这时,图面一、图面二的图素可以按下述步骤和条件确定。步骤1.确定图面一的第1~4行图素;2.据图面一的第1~4行图素确定图面二的第1~4行图素;3.据图面二的第1~4行图素确定图面一的第5~8行图素;4.据图面一的第5~8行图素确定图面二的第5~8行图素;5.据图面二的第5~8行图素确定图面一的第9~12行图素;6.据图面一的第9~12行图素确定图面二的第9~12行图素。图面一的图素必须满足条件对于所有的j,当1≤i≤4时,TS1(i,j)为从图21所示的4种图素中随机抽取的一种;当5≤i≤6、7≤i≤8、9≤i≤10、11≤i≤12时,分别使TS1(i,j)与TS2(i-4,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图22的第1、2、3、4行图素对。图面二的图素必须满足条件当1≤i≤6,1≤j≤2或7≤i≤12,8≥j≥7时、1≤i≤6,3≤j≤4或7≤i≤2,6≥j≥5时、1≤i≤6,5≤j≤6或7≤i≤12,4≥j≥3时、1≤i≤6,7≤j≤8或7≤i≤12,2≥j≥1时,分别使TS2(i,j)与TS1(i,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图22的第1、2、3、4行图素对。图面三的图素必顺满足条件对于所有的i,当1≤j≤2、3≤j≤4、5≤j≤6、7≤j≤8时,分别使TS3(i,j)与TS2(i,j)形成的图素对属于图22的第1、2、3、4行图素对。
这样,当图面一与图面二在视觉上对准迭加时,显露象面一;当图面二与图面三在视觉上对准迭加时,显露象面二;当图面一的第5~12行图素与图面二的第1~8行图素在视觉上对准迭加时,显露象面三。
实例5.如图23所示的请柬,页面(1)上有两个向内折叠的边(2)和边(3)。边(2)、边(3)的左端与页面(1)固定在一起,其余部分脱开。平时图片一(5)可以从右向左插入边(2)、边(3)与页面(1)之间而放置在请柬内,要观看象面隐显片中的信息时才取下来。在页面(1)或页面(4)两面分别印制图面二、图面三构成图片二。
也可以不要边(2)和边(3),而直接将图片一(5)用不干胶贴在页面上,效果完全一样。
最简单的形式是,既不要边(2)、边(3),也不用粘贴,而直接把图片一(5)夹于两个页面之中。
实例6.如图24所示的请柬,页面(1)和页面(2)以折痕(6)分界。页面(1)上有折痕(7),页面(1)的内、外侧分别印有图面二、图面三。页面(2)上开有窗口(4),同时得到向外翻的窗盖(5),窗口(4)内侧固定有图片一(3)。当页面(1)与页面(2)沿折痕(6)向内折叠合拢时,图面一与图面二对准重合,象面一显露;当页面(1)与页面(2)沿折痕(7)向内折叠合拢时,图面四与图面五对准重合,象面三显露出来。
将图面二、图面三分别印制于盖(5)内、外侧,去掉折痕(7),而在盖(5)的适当位置增加一道折痕,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实例7.如图25所示的请柬,具有页面(1)和页面(2)。页面(1)内外两侧分别印有图面二和图面三。页面(2)中部开有窗口(3),同时得到向外开启的窗盖(4)。页面(2)的上、下两端有向内折叠的边(5)和边(7)。边(5)、边(7)的右端与页面(2)连在一起,其余部分脱开。平时图片一(6)从左向右插入边(5)、边(7)与页面(2)之间的夹缝而放置在请柬内。关闭请柬,使页面(2)与页面(1)叠合,然后滑动图片一(6)到某一位置,图面一便与图面二对准,显露象面一;继续滑动图片一(6),使图面四与图面五对准,显露象面三。
将图面二、图面三分别印在窗盖(4)内、外侧,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实例8.如图26所示的请柬,页面(1)和页面(6)以折痕(2)分界。页面(1)左部边缘有与折痕(2)平行的折痕(3),右部里、外面分别印有图面二和图面三。页面(6)上有边(7),并开有窗口(5),同时得到向外开启的窗盖(4)。页面(1)的折痕(3)与折痕(2)之间部分的下端与页面(6)连在一起,其余部分脱开;边(7)的下端与页面(6)亦连在一起,其余部分脱开。平时图片一(8)从上向下插入边(7)与页面(6)、折痕(2)和折痕(3)之间的部分与页面(6)所形成的夹缝而放置在请柬内。关闭请柬,页面(1)与页面(6)重合,然后滑动图片一(8),使图面一与图面二对准,象面一显露出来;继续滑动图片一(8),使图面四与图面五对准,象面三就显露出来。
将图面二、图面三分别印制在窗盖(4)内、外侧,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实例9.如图27所示的请柬,页面(1)和页面(6)以折痕(5)分界。页面(6)中部开有窗口(8),同时得到向外开启的窗盖(9)。窗盖(9)内外两面分别印有图面二和图面三。页面(6)上下两端有向内折叠的边(7)、边(10),边(7)、边(10)的左端与页面(6)连在一起,其余部分脱开。图片一(4)上有折痕(3),折痕(3)右边是边(2)。如图28所示,将边(2)固定在页面(1)上,使折痕(3)相对于折痕(5)向右错开一定距离,并把图片一(4)插入边(7)、边(10)与页面(6)之间的夹缝中。若页面(1)、页面(6)绕折痕(5)开合,图片一(4)就左右滑动。当窗盖(9)向上关闭窗口(8),页面(1)相对于页面(6)开启到一定位置时,图面一与图面二对准,显露象面一;当页面(1)相对于页面(6)开启到另一位置时,图面四与图面五对准,显露象面三。
实例10.如图29所示的请柬,页面(1)和页面(7)以折痕(6)分界。页面(1)左部内侧固定有图片一(2),右部有折痕(5)。页面(7)左部内外两侧分别有图面二和图面三,右部有折痕(8)和折痕(9)。折痕(9)右边的边(10)内侧涂有不干胶。平时边(10)向内折叠贴在页面(7)上。将请柬沿折痕(5)、(6)、(8)、(9)向内折叠,并将边(10)从页面(7)上揭下来贴在页面(1)外沿,请柬便成为图30所示的方筒状。这时揭开窗盖(4),适当调整人眼位置,就能在窗口(3)中看见象面一和象面三。
实例11.如图31所示的请柬,页面(1)与页面(4)之间有折痕(2)的折痕(3),页面(1)外侧有图面一,页面(4)外侧有图面二。当页面(1)与页面(4)沿折痕(2)向外折叠合拢时,图面一与图面二对准,逆光即能看见象面一;当页面(1)与页面(4)沿折痕(3)向外折叠合拢时,图面四与图面五对准,逆光即能见到象面三。
将图面一、图面二分别印刷在页面(1)、页面(4)内侧,亦能得到类似的结果。
权利要求1.一种请柬,具有两张或两张以上以一条或一条以上折痕分界的页面,其特征在于含有象面隐显片。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请柬,其特征在于象面隐显片至少有一张图片与页面连为一体或由页面充当。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请柬,其特征在于象面隐显片的任意一张图片均与页面连为一体或由页面充当。
专利摘要一种请柬,具有两张或两张以上以一条或一条以上折痕分界的页面,并含有能够隐藏和显示象面的象面隐显片。象面隐显片的任意一张图片与请柬的页面脱开、连为一体或由页面本身充当。这种请柬的趣味性强,工艺简单,成本低,象面的隐藏和显露条件低。
文档编号B42D15/04GK2101583SQ9122589
公开日1992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3日
发明者王建辉 申请人:王建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