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力保健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17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儿童视力保健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预防儿童眼睛近视的视力保护装置。
坐姿不正和视距太近是造成儿童眼睛近视的主要原因。目前,保护儿童视力的装置大都从纠正坐姿和限制视距入手,这样的装置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报警装置,当使用者身体过于前倾或头部过于下低时发出报警信号。这类装置的致命弱点是报警信号影响自己也干扰他人,课堂上无法使用,这使它们在儿童读写的主要时间内不能起作用,而且报警信号只能起提醒作用,对于初学读写的儿童帮助不大,效果甚微。另一类是限距或支撑装置,例如CN87200090U公开的“小学生读写视距姿势矫正器”,它由下颌托、调节手柄及夹持器组成,使用时将夹持器夹在桌前,用调节手柄调好下颌托的高度,让使用者的眼睛与读写物保持正确的距离。该矫正器的不足之处是它必须夹持在桌子上才能使用,要占据桌子的有效面积和形成空间障碍。另一不足之处是使用者在读写过程中上身或头部任何一点必要的横向移动都不可能,除非移动夹持点,这将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并非所有样式的桌子都能夹持,另外,CN90215151·7公开了一种“儿童明视距离胸规”,它由胸规体、背带和软垫构成。使用时将该胸规挎戴于儿童胸前,胸规体贴于桌沿,胸规体上的下颌托支撑住儿童下颌,使儿童保持正确坐姿和视距。该胸规虽然克服了前一例的某些弊病,但由于该胸规自身没有高度调节机制,儿童的身高变化或桌椅高度配合稍有不当就必须通过调整桌椅或换用不同规格的胸规才好使用,这将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也大大限制了该胸规的适应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家中和课堂上都能使用的、不用夹持、高度可以调节、使用方便且舒适的儿童视力保健规,它既能略带强制地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保持适当视距,又能作为参照标准帮助家长和教师发现和解决桌椅高低配合不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整个儿童视力保健规是由保健规体、下颌托、紧固机构、两条背带和一个软垫五部分组成。下颌托与保健规体呈活动联接,下颌托的高度可以调节;保健规体与下颌托之间设有紧固机构,当下颌托的高度调节好后,该紧固机构可以起锁紧固定作用,使下颌托与保健规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下颌托的上表面呈凹形,其形状与儿童下颌的外形相适应,在下颌托的凹形表面上又固定着软垫。在保健规体下部的前沿开有一个可以贴于桌沿的直角缺口。在保健规上还开有四个用来固定背带或背带环的通孔,它们分别位于保健规左右两边的上方和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保健规体和下颌托是用塑料注塑成型,而软垫是用泡沫软塑料制成,软垫也可以选用海绵制作。软垫上面可以罩上或敷上一层棉织物或其它纤维织物制成的软垫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保健规体与下颌托之间的紧固机构可以由螺杆、螺母组成;螺杆上可以带旋钮,也可将螺杆和旋钮做成一体;螺杆尾部可以打孔装开口销,以免螺母脱落。紧固机构也可以是保健规体和下颌托上若干个位置不同的通孔和紧固用的插销。紧固机构还可以由下颌托下部的螺杆、锁紧螺母以及保健规体上部联接螺杆的螺孔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背带可以用棉纤维或其它纤维织成,背带上可以带背带环和调节背带长短的背带扣、背带也可以直接或部分地选用松紧带来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保健规上的四个通孔中,上方的两个通孔可以设在下颌托的左右两边;下方的两个通孔可以设在保健规体的左右两边。保健规体的后部可以设有用来限制前胸与桌沿距离的凸出部分。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体部分的装配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保健规体(1)和下颌托(2)是用ABS塑料一次注塑成型,下颌托(2)的下部与保健规体(1)的上部接触,呈活动联接。上下抽动下颌托(2),就可以连续调节下颌托与保健规体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下颌托距桌面的高度。保健规体(1)与下颌托(2)的结合部设有与旋钮合为一体的螺杆以及螺母组成的紧固机构(4)、螺杆尾部打有小孔,装上开口销,以防螺母滑落。螺杆穿过保健规体(1)上部的通孔和下颌托(2)下部中间的通槽(8),上下抽动下颌托(2)时,螺杆在通槽中滑移,当下颌托移到所需要的位置后,拧紧螺杆、螺母,便可将下颌托(2)和保健规体(1)锁紧固定。在下颌托(2)的凹形表面上固定着泡沫软塑料制成的软垫(3),软垫(3)上敷有一层涤棉纤维织品制成的软垫罩(7),保健规体(1)下部的前沿开有一条可以贴于桌沿的直角缺口,保健规上还有四个用来固定背带(5)的通孔(6);上方的两个通孔开在下颌托(2)的左右两侧,下方的两个通孔开在保健规体(1)的左右两侧,用棉纤维织成的两条背带(5)的上端分别通过背带环固定在保健规上方的两个通孔上,两条背带(5)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背带环固定在保健规下方的两个通孔上,背带上设有调节背带长短的背带扣,保健规的后面有两个与保健规体(1)联成一体的凸起的塑料翅片(9),以帮助使用者前胸与桌沿保持一定距离。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根据儿童的身材调好背带的松紧,让左右两条背带分别挎在使用者的左右两肩,将视力保健规戴在胸前,对于年龄小的儿童,可选用或部分选用松紧带制作的背带,挎戴就更方便。保健规挎戴好后,将保健规体下部的直角缺口贴于书桌的边沿,再将桌椅调整到使用者感觉舒适的地方。然后将下颌置于下颌托上的软垫上,这样,使用者就只能在保持端正坐姿和正确视距的姿势下读写了,如果儿童的身材和桌椅高低配合不当。小范围内,可以通过调节下颌托的高低来适应。调节的方法是旋松螺杆旋钮,或上或下抽动下颌托,当调到使用者按上述姿势端坐感觉舒适的高度。重新旋紧螺杆旋钮,将下颌托锁紧固定在保健规体上,使用者便可在这一高度上舒适地使用视力保健规读写了。
由于视力保健规挎戴在胸前,可以随胸移动,在读写过程中,使用者头部或上身做必要的横向移动时。不会受到妨碍,读写完毕,上身后移,保健规自然离开桌沿,于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保健规稍稍下落于胸前,头颈和身体各部分均可活动自如。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视力保健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舒适。它既不形成空间障碍妨碍自己,也不发出信号妨碍他人。它还可以方便地调节下颌托距桌面的高度,对于儿童身高的变化和桌椅高度小范围配合不当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它能有效地、略带强制性地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不仅保护儿童的视力,而且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它对初学读写和已养成不良读写习惯需要矫正的儿童尤其适用,它还可以作为参照标准帮助家长和教师发现和解决桌椅高度配合不当的问题下颌托下部可抽动部分的中间刻有一条横线并着有颜色,将下颌托与保健规体固定在该色线刚刚露出保健规体上沿的位置。下颌托的这一高度就是调整桌椅高低的参照标准。按上述高度调好保健规,使用者下颌置于下颌托上,将保健规体的直角缺口贴于桌沿,如果桌椅高度配合得当,使用者在椅子上能坐得端正并感到舒适。如果直角缺口无法贴于桌沿或很勉强,造成使用者头部后仰(椅子太低或桌子太高),或者使用者头部过于前倾,脊背后弓(椅子太高或桌子太低),造成使用者不舒服和坐姿不端正,就是桌椅高低配合不当。儿童使用这样的桌椅将被动地造成坐姿不端正和视距不合适,这样的桌椅必须调整。调整结果应以使儿童在使用上述高度的视力保健规读写时坐得端正,感觉舒适为度。教室中的课桌椅,这种调整可以一次性完成并固定。儿童换了环境或身高变化后,需再次调整桌椅高度时,保健规仍可作为参照标准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由保健规体(1)、下颌托(2)、软垫(3)、紧固机构(4)、背带(5)构成的儿童视力保健规,其特征是保健规体(1)的上部有一个与之呈活动联接的下颌托(2),下颌托(2)的高度可以调节;保健规体(1)与下颌托(2)之间设有紧固机构(4);下颌托(2)的上表面呈凹形,其形状与儿童的下颌外形相适应;而在下颌托(2)的凹形表面上又固定着软垫(3);在保健规体(1)下部的前沿开有一个可以贴于桌沿的直角缺口;在保健规上还有四个用来固定背带(5)或背带环的通孔(6),它们分别位于保健规左右两边的上方,和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视力保健规,其特征是保健规体(1)和下颌托(2)可以用塑料注塑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视力保健规,其特征是紧固机构(4)可以由螺杆、螺母组成。螺杆可以带旋钮,也可将螺杆和旋钮合为一体、螺杆尾部可以打孔,装上开口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视力保健规,其特征是软垫(3)可以用泡沫软塑料制成,也可以选用海绵制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视力保健规,其特征是软垫(3)上可以罩上或敷上棉织物或其它纤维织物制成的软垫罩(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视力保健规,其特征是背带(5)可以用棉纤维或其它纤维织成。背带上可以有背带环和调节背带长短的背带扣。背带(5)也可以直接或部分地选用松紧带来制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视力保健规,其特征是四个通孔(6)中,上方的两个通孔可以设在下颌托(2)的左右两边,下方的两个通孔可以设在保健规体(1)的左右两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视力保健规,其特征是保健规体(1)的后部可以设有用来限制前胸与桌沿距离的凸出部分。
专利摘要儿童视力保健规是一种用于预防儿童近视眼的视力保护装置,由下颌托、保健规体、紧固机构、背带和软垫组成、下颌托离桌面的高度可以调节;保健规体的下部有一条能与桌沿相贴的直角缺口;保健规上还有四个用来固定背带的通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舒适方便。儿童读写时挎带它,能略带强制地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不仅保护视力,而且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它还可以作为参照标准帮助家长和教师发现和解决桌椅高度配合不当的问题。
文档编号B43L13/00GK2138577SQ9222023
公开日1993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8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8日
发明者张德修 申请人:张德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