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自动削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602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铅笔自动削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齿轮传动装置的铅笔或铅条削尖装置。
传统的铅笔削尖器由刀架、刀片、螺钉组成,在刀架上开有一个进笔孔,螺钉将刀片固定在刀架上,将铅笔插入进笔孔内并手工旋转削尖铅笔。中国专利CN88205395.7提供一种电动削笔器,该削笔器由电源、开关、微型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刀架、刀具、固定座、切屑收集室、壳体组成,刀具布置在刀架上,微型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刀架安装在固定座上,接通电源时,微型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刀架旋转,刀具对插入进笔孔内的铅笔进行切削,切屑聚集在切屑收集室内。该方案的缺陷是(1)刀具采用单刀刃的刀片,刀刃磨损快,刀刃磨钝后则切削效果不佳,影响削笔器的使用寿命;(2)单刃切削的切屑呈卷片状,切削面光洁度较差,铅笔芯较容易扭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铅笔自动削尖器,刀具采用多刀刃的滚刀,相对于被切削铅笔的轴线而言,此滚刀同时作公转和自转两种运动,且自转速度远大于公转速度,从而达到提高削尖器使用寿命和切削质量的目的,其切削面有相当高的光洁度,能避免铅笔芯扭断。


图1为本铅笔自动削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刀架、刀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啮合齿轮的仰视图。
图4为削尖器的俯视图。
图5为削尖器的仰视图。

图1所示,本铅笔自动削尖器,包括电源E,开关K,微型电机D,齿轮传动机构1,刀架2,刀具3,固定座4,切屑收集室5,壳体6,其中刀具3布置在刀架2上,微型电机D、齿轮传动机构1、刀架2安装在固定座4上,接通电源时,微型电机D通过齿轮传动机构1带动刀架2旋转,刀具3对插入进笔孔21的铅笔进行切削,切屑聚集在切屑收集室5内,其特征是固定座4上设有一个与刀架2中心线同轴布置的内啮合齿轮41,刀具3采用多刀刃的滚刃,其上端部设有一个齿轮31,该齿轮31与内啮合齿轮41啮合。
刀具3的轴线与刀架2中心线相交,其夹角为9°;刀架2上设有加强筋22,利用加强筋22将分散的切屑刮送到切屑收集室5内。切削结束后,拔开切屑收集室5将切屑倒掉,固定座4分为上部和下部,壳体6由罩壳、底壳、电源盖板构成。
图2中的B为铅笔,处于被切削状态,图3显示出固定座4上的内啮合齿轮41和插笔孔42,图4显示出罩壳上的插笔孔61,其左侧为切屑收集室5,右部布置开关K按钮,图5显示出布置固定螺钉的孔62,左端外侧是切屑收集室5,右端是电源盖板。采用固定螺钉将固定座4和壳体6连为一体。
同现有技术比较,本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刀具采用多刀刃的滚刀,可提高使用寿命10倍以上;2.刀具环绕被切削面四周进行切削,被切削表面光洁度高,切削时铅笔芯不会扭断;3.刀架上设有兼作切屑刮板的加强筋,能将切屑即时清扫到切屑收集室内。
实施例制作一种如
图1结构的铅笔自动削尖器,采用直流电源6V,开关K为按钮开关,微型电机功率5W,转速为每分钟3000转,传动齿轮采用6个,按其传动顺序,依次为8齿、34齿、8齿、35齿、9齿、55齿,刀具采用7刀刃的滚刀,其端部齿轮为6齿,内啮合齿轮为25齿,滚刀轴线与刀架中心线的夹角为9°。切屑呈粉状,被切削的铅笔表面光洁度特别高。刀架2、固定座4、切屑收集室5、壳体6采用硬质塑料制作,整机尺寸为140×50×85mm,重量为300克。
权利要求1.一种铅笔自动削尖器,包括电源[E],开关[K],微型电机[D],齿轮传动机构[1],刀架[2],刀具[3],固定座[4],切屑收集室[5],壳体[6],其中刀具[3]布置在刀架[2]上,微型电机[D]、齿轮传动机构[1]、刀架[2]安装在固定座[4]上,接通电源时,微型电机[D]通过齿轮传动机构[1]带动刀架[2]旋转,刀具[3]对插入进笔孔[21]的铅笔进行切削,切屑聚集在切屑收集室[5]内,其特征在于固定座[4]上设有一个与刀架[2]同轴布置的内啮合齿轮[41],刀具[3]采用多刀刃的滚刃,其上端部设有一个齿轮[31],该齿轮[31]与内啮合齿轮[41]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铅笔自动削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具[3]的轴线与刀架[2]中心线相交,其夹角为9°。
专利摘要一种铅笔自动削尖器,其特征是固定座4上设有一个与刀架2同轴布置的内啮合齿轮41,刀具3采用多刀刃的滚刀,其上端部设有一个齿轮31,该齿轮31与内啮合齿轮41啮合,刀具3轴线与垂直线之间夹角为9°。本方案的优点是(1)刀具是多刀刃的滚刀,能延长使用寿命10倍以上;(2)削铅笔时,刀具相对于铅笔轴线作公转和自转两种运动,切削速度快,切削面特别光洁;(3)刀架2上的加强筋22兼作刮板,能将切下的切屑及时有效地清扫到切屑收集室5内。
文档编号B43L23/08GK2196034SQ9423912
公开日1995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26日
发明者叶亚东 申请人:叶亚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