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擦性圆珠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3422阅读:9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擦性圆珠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擦性圆珠笔,尤指一种具有加压装置的可擦性圆珠笔,属文具。
现有具有加压装置的可擦性圆珠笔的构成包括墨管、笔头、可擦性油墨、加压装置、尾塞和承压体。在墨管的中段,设有承压体;在承压体靠近笔头的一侧,充装有可擦性油墨;而在承压体的另一侧,设有加压装置;最后在墨管的末端设有尾塞。笔头是一球珠和一有引墨槽的球座体的组合,球珠常选用滚珠轴承钢、高碳铬轴承钢或表面硬度大于60HRC的其他材料,球座体选用铜、铜合金或不锈钢,两者匹配良好,书写时球珠才能圆滑地旋转;加压装置有弹簧、压缩气体或能够释放微压气体的化学物,用以向可擦性油墨产生适量压力;承压体有压球、浮子或者活塞,用以隔断油墨并传递压力。可擦性油墨在适量压力作用下被推动而从笔头流出,形成书写线迹。中国专利94208310.5、95202760.7、95216557.0、和95219580.1公开了上述可擦性圆珠笔。
现有技术的可擦性圆珠笔要求承压体与墨管的内壁具有高的配合精度,否则会影响书写的流利,但当前市售产品常因书写不流畅而困扰着使用者,重则因油墨泄漏或承压体与墨管壁卡死而致该笔报废。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提高加工精度并选用贵重的材料,导致成本的提高,这是业界不愿意这样做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下达到书写流利的可擦性圆珠笔。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擦性圆珠笔,包括墨管、笔头、可擦性油墨、加压装置、尾塞和承压体,其特征是所述的承压体是带有圆柱形开口密封圈的组合体。该组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圆柱形开口密封圈定向叠套在一定位座上;各密封圈的开口以不同的方位组合;自由状态下,密封圈的外径略大于墨管内径。
当本实用新型的承压体装入墨管后,开口的密封圈受到径向压力,开口有所闭合,其外径缩小,密封圈被压缩而产生一种“回弹”,使得其与墨管内壁有良好的接触,紧贴墨管壁而产生良好的密封。若密封圈的外径偏大,装入墨管后,其开口的闭合程度大些,开口处间隙变得小些;若密封圈外径偏小,其开口的闭合程度小些,开口处间隙大些。因此,密封圈外径的大小起到了自动微调的作用,以确保与墨管壁的良好密封和书写时在适量轴向压力下承压体能微微滑动,推动油墨从笔头流出。
开口密封圈的定向套叠使相邻密封圈间不存在通道,油墨不会从开口处泄漏。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承压体与墨管内壁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下能达到书写流利,油墨不泄漏,承压体与墨管壁不会卡死的目的,因而使可擦性圆珠笔在成本不高下其质量可大幅度提高。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擦性圆珠笔;图2承压体;图3是圆柱形开口密封圈成一体的承压体。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陈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擦性圆珠笔。如图所示,在一墨管5的中段,设有一承压体3;在承压体3靠近笔头1的一侧,充装有可擦性油墨2;而在承压体3的另一侧,设有加压装置4;最后在墨管5的末端,置有一尾塞6。本实施例的笔头1用一滚珠轴承钢球珠和一不锈钢球座体组成;在内径为4.5-4.8毫米的铜制墨管5内,置入带有两个圆柱形开口密封圈的承压体3,密封圈的外径4.9毫米、厚3毫米、开口缝隙0.2毫米,两开口互成180°放置,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承压体3,A是密封圈,B是定位座;在加压装置的弹簧压力为5-12N下,获得良好的匹配。本实施例的可擦性圆珠笔书写流利,未发生泄漏和卡死现象。
承压体3可将多个圆柱形开口密封圈A做成一体,套装在定位座B上,如图3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可擦性圆珠笔,包括墨管、笔头、可擦性油墨、加压装置、尾塞和承压体,其特征是所述的承压体是带有圆柱形开口密封圈的组合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擦性圆珠笔,其特征是该组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圆柱形开口密封圈定向叠套在一定位座上;各密封圈的开口以不同的方位组合;自由状态下,密封圈外径大于墨管内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擦性圆珠笔,其特征是相邻密封圈的开口互成180°。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擦性圆珠笔,其特征是各圆柱形开口密封圈成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可擦性圆珠笔,包括墨管、笔头、可擦性油墨、加压装置、尾塞和承压体。其特点是承压体为带有圆柱形开口密封圈的组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圆柱形开口密封圈定向叠套在一定位座上,各密封圈的开口以不同方位组合,自由状态下,密封圈的外径略大于墨管内径。本实用新型的承压体结构简单,在密封圈外径与墨管内径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下,利用开口密封圈的微调作用,使两者得到良好匹配,从而使可擦性圆珠笔书写流利,不会泄漏和卡死。
文档编号B43K7/035GK2316138SQ9820050
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13日
发明者惠方民, 惠燕 申请人:惠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