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腔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720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牙髓腔模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牙髓腔模型,其能够形成期望形状的模拟牙髓腔,且能够容易地制造。该牙髓腔模型(1)具有:由透明部件构成的牙体部(10);和形成在牙体部(10)上的模拟牙髓腔(30),牙体部(10)具有:第1主体部件(11),其具有第1抵接面(12);第2主体部件(21),其具有与第1抵接面(12)抵接的第2抵接面(22);和牙髓腔槽(13、23),其形成于第1抵接面(12)以及第2抵接面(22)中的至少一方,且与模拟牙髓腔(30)的形状对应。
【专利说明】
牙髓腔模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牙髓腔模型,其具有牙体部和形成在该牙体部上的模拟牙髓腔。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牙科医疗技术领域中使用各种的人工牙。例如提出了如下的牙髓腔模型,其具有由透明树脂构成的牙体部和形成在该牙体部上的模拟牙髓腔,并用于针对发展至牙髓的虫牙来进行的治疗训练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这样的牙髓腔模型通过如下方法来制造:在成形牙体部的成形模具中配置模仿牙髓形状的模拟牙髓,然后,在该成形模具中充填树脂并使其固化,在树脂固化后抽出模拟牙髓。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第2012-686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像这样,在以往的牙髓腔模型中,由于从固化的树脂成形品抽出模拟牙髓而形成模拟牙髓腔,所以对于模拟牙髓的形状存在限制。即,在以往的牙髓腔模型中,无法形成形状弯曲得大的模拟牙髓腔或者形状为从基端侧向着前端侧一端变粗后再变细的模拟牙髓腔。
[000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髓腔模型,其能够形成期望形状的模拟牙髓腔,且能够容易地制造。
[0008]本发明涉及一种牙髓腔模型,其具有:由透明部件构成的牙体部;和形成在该牙体部上的模拟牙髓腔,所述牙体部具有:第I主体部件,其具有第I抵接面;第2主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第I抵接面抵接的第2抵接面;和牙髓腔槽,其形成于所述第I抵接面以及所述第2抵接面中的至少一方,且与所述模拟牙髓腔的形状对应。
[0009]另外,优选为,所述牙髓腔槽具有:构成所述模拟牙髓腔的基端侧的牙冠部牙髓腔槽;和从所述牙冠部牙髓腔槽向前端侧延伸的根管腔槽,所述根管腔槽仅形成于所述第I抵接面或者所述第2抵接面中的一方。
[0010]另外,优选为,所述第I主体部件的截面形成为所述第I抵接面成为端面的凸形状,所述第2主体部件的截面形成为所述第2抵接面成为底面的凹形状,所述第I主体部件与所述第2主体部件通过燕尾槽机构而结合,该燕尾槽机构能够沿所述模拟牙髓腔的延伸方向滑动而结合。
[0011]另外,优选为,所述第I抵接面的宽度以及所述第2抵接面的宽度从所述模拟牙髓腔的基端侧向着前端侧逐渐变窄。
[0012]另外,优选为,所述第I主体部件的凸形状部分的高度比所述第2主体部件的凹形状部分的深度稍高。
[0013]另外,优选为,所述牙髓腔槽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成为多边形状。
[0014]另外,优选为,所述模拟牙髓腔的前端部向外部开放。
[0015]发明的效果
[0016]根据本发明的牙髓腔模型,能够形成期望形状的模拟牙髓腔,且能够容易地制造。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牙髓腔模型的立体图。
[0018]图2是第I实施方式的牙髓腔模型的俯视图。
[0019]图3是第I实施方式的牙髓腔模型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4是表示第I主体部件的俯视图。
[0021]图5是表示第2主体部件的俯视图。
[0022]图6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0023]图7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0024]图8是表示模拟牙髓腔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25]图9是表示模拟牙髓腔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26]图10是表示模拟牙髓腔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27]图11是表示模拟牙髓腔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牙髓腔模型的优选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9]本实施方式的牙髓腔模型I用于牙科医疗技术的研究、或者用于牙科学生或实习医生的实践学习,如图1所示,其具有由环氧树脂或者丙烯酸树脂等的透明部件构成的牙体部10和形成在该牙体部10上的模拟牙髓腔30。
[0030]牙体部10构成与牙中的牙冠部以及牙根部对应的部分。模拟牙髓腔20构成与从牙冠部向牙根部延伸而形成的牙髓腔对应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模拟牙髓腔30具有:形成在与牙冠部对应的位置上的牙冠部牙髓腔部31;和从该牙冠部牙髓腔部31向着与牙根部对应的部分延伸的牙根腔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牙根腔部32在中途弯曲,并且该牙根腔部32的前端部向外部开放。
[0031]如图1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牙髓腔模型I由第I主体部件11和第2主体部件21构成。
[0032]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I主体部件11构成为俯视下矩形的板状。该第I主体部件11具有第I抵接面12和形成于该第I抵接面12的牙髓腔槽13。第I抵接面12构成板状的第I主体部件11的一个板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抵接面12构成为平面状。
[0033 ]牙髓腔槽13从第I抵接面12的长度方向LD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延伸而形成。如图1?图3所示,该牙髓腔槽13具有牙冠部牙髓腔槽131和根管腔槽132。牙冠部牙髓腔槽131配置在第I主体部件11的长度方向LD的一个端部。如图1?图4所示,该牙冠部牙髓腔槽131形成为宽度从基端侧向前端侧逐渐变窄、且深度变浅的形状(半圆锥状)。
[0034]根管腔槽132以与牙冠部牙髓腔槽131的前端部连续的方式配置。如图4所示,该根管腔槽132形成为向第I抵接面12的长度方向LD的另一端侧延伸并在中途弯曲的形状。根管腔槽132的前端部延伸至第I主体部件11的侧面。更具体地说,在第I主体部件11的侧面上,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凹陷的第I凹部14。而且,根管腔槽132的前端部与该第I凹部14相连。
[003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7所示,根管腔槽132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构成为多边形状(在此为四边形状)。
[0036]如图3以及图7所示,以上的第I主体部件11的宽度方向WD(与牙髓腔槽1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截面形成为第I抵接面12成为端面的凸形状。更具体地说,第I主体部件11的凸形状形成为前端部(第I抵接面12)的宽度W2比基端部的宽度Wl宽的形状。此外,如图4所示,第I抵接面12的宽度从牙髓腔槽13的基端侧(牙冠部牙髓腔槽131侧、参照宽度W3)向着前端侧(根管腔槽132侧、参照宽度W4)逐渐变窄。
[0037]如图3以及图5所示,第2主体部件21构成为俯视下矩形的板状。该第2主体部件21具有第2抵接面22和形成于该第2抵接面22的牙髓腔槽23。第2抵接面22构成板状的第2主体部件21的一个板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抵接面22构成为平面状。
[003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抵接面22上,作为牙髓腔槽23仅形成有牙冠部牙髓腔槽231。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根管腔槽仅形成于第I抵接面12。如后所述,牙冠部牙髓腔槽231在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结合的情况下,形成在与牙冠部牙髓腔槽131相对的位置上。如图1?图3以及图5所示,该牙冠部牙髓腔槽231形成为宽度从基端侧向着前端侧逐渐变窄、且深度变浅的形状(半圆锥状)。
[0039]如图3以及图7所示,以上的第2主体部件21的宽度方向WD的截面形成为第2抵接面22成为底面的凹形状。更具体地说,第2主体部件21的凹形状形成为基端部(第2抵接面22)的宽度W2比前端部的宽度Wl宽的形状。此外,如图5所示,第2抵接面22的宽度从牙髓腔槽13的基端侧(牙冠部牙髓腔槽131侧、参照宽度W5)向着前端侧(参照宽度W4)逐渐变窄。
[0040]第2主体部件21的凹形状构成为与第I主体部件11的凸形状对应的形状以及尺寸。此外,第2主体部件21的凹形状的深度T设定得比第I主体部件11的凸形状的高度T稍低(例如低0.03mm?0.07mm)。
[0041]此外,在第2主体部件21的侧面上,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凹陷的第2凹部24。该第2凹部24在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结合的情况下,形成在宽度方向WD上与第I凹部重叠的位置上(参照图1以及图2)。
[0042]第I主体部件11在模具中充填上述的树脂材料而成形,上述模具具有与第I抵接面12以及牙髓腔槽13对应的形状的模具面。同样地,第2主体部件21在模具中充填树脂材料而成形,上述模具具有与第2抵接面22以及牙髓腔槽23对应的形状的模具面。
[0043]本实施方式的牙髓腔模型I是将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以使第I抵接面12与第2抵接面22抵接的方式结合而构成的。更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以使第I主体部件11的凸形状部分与第2主体部件21的凹形状部分嵌合的方式使第I主体部件11和第2主体部件21沿长度方向LD滑动,由此使上述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结合。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通过由第I主体部件11的凸形状以及第2主体部件21的凹形状构成的燕尾槽机构结合。
[0044]而且,在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结合的状态下,由牙髓腔槽13以及牙髓腔槽23构成模拟牙髓腔30。更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牙冠部牙髓腔部31由形成于第I抵接面12的牙冠部牙髓腔槽131以及形成于第2抵接面22的牙冠部牙髓腔槽231构成。此外,如图7所示,牙根腔部32由形成于第I抵接面12的根管腔槽132以及第2抵接面22构成。
[0045]由此,如图7所示,在牙根腔部32中,第I抵接面12与第2抵接面22之间的抵接部分的位置从模拟牙髓腔30的截面中的中央部分偏移。
[0046]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牙髓腔模型I,能够起到如以下的效果。
[0047](I)以包括第I主体部件11和第2主体部件21的方式构成牙髓腔模型1,其中,该第I主体部件11具有第I抵接面12,该第2主体部件21具有与第I抵接面12抵接的第2抵接面22,在第I抵接面12以及第2抵接面22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牙髓腔槽13、23。由此,能够由形成在第I主体部件11或者第2主体部件21的表面(第I抵接面12或者第2抵接面22)上的槽来构成模拟牙髓腔30,因此能够提高模拟牙髓腔30的形状的自由度。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牙髓腔模型I,即使是在以往的牙髓腔模型中难以形成且形状弯曲得大的模拟牙髓腔30A(参照图8)、形状为在中途一端变粗后再变细的模拟牙髓腔30B(参照图9)、形状为在途中分叉后再合并的模拟牙髓腔30C(参照图10)、或者形状更复杂的模拟牙髓腔30D(参照图11),也能够容易地形成。此外,通过以使第I抵接面12与第2抵接面22抵接的方式使第I主体部件11以及第2主体部件21结合,能够容易地制造具有模拟牙髓腔30的牙髓腔模型I。
[0048]而且,在牙髓腔模型I的使用后,能够将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分离,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用牙髓腔模型I后的模拟牙髓腔30的状态的检验等。
[0049](2)以包括牙冠部牙髓腔槽131、231和根管腔槽132的方式构成牙髓腔槽13、23,且使根管腔槽132仅形成于第I抵接面12。由此,使形成模拟牙髓腔30(牙根腔部32)的部分中的第I抵接面12与第2抵接面22之间的抵接部分的位置从模拟牙髓腔30的截面中的中央部分偏移。由此,能够使插入至模拟牙髓腔30的器具(例如,锉刀)的前端难以与第I抵接面12和第2抵接面22之间的抵接部分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插入至模拟牙髓腔30的器具的前端与抵接部分接触而阻碍器具的动作。其结果是,在模拟牙髓腔30的内部,能够再现更正确的器具动作。
[0050](3)使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通过燕尾槽机构结合。由此,能够使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容易地、且在将第I抵接面12与第2抵接面22之间的抵接状态保持良好的状态下结合。由此,在模拟牙髓腔30中充填了药剂等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药剂在第I抵接面12与第2抵接面22之间的边界部分漏出。
[0051 ] (4)使第I抵接面12的宽度以及第2抵接面22的宽度以从模拟牙髓腔30的基端侧向着前端侧逐渐变窄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使凸形状的前端侧的宽度比凹形状的基端侧的宽度窄,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之间的结合。此外,通过适当设定第I抵接面12的宽度以及第2抵接面22的宽度,能够决定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之间的结合位置,因此无需设置止挡件等就能够容易地进行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之间的结合位置的定位。
[0052](5)使凸形状部分的高度比凹形状部分的深度稍高。由此,能够提高在使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结合的情况下的第I抵接面12与第2抵接面22之间的紧密性。
[0053 ] (6)使牙髓腔槽(根管腔槽13 2)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成为多边形状。由此,例如对牙髓腔模型I使用了切削模拟牙髓腔30的壁面的器具的情况下,能够使模拟牙髓腔30难以被切削渣滓所堵塞。由此,能够使牙髓腔模型I更易使用。
[0054](7)在实际中,牙髓腔的前端部与神经或血管相连。于是,使模拟牙髓腔30的前端部向外部开放。由此,在模拟牙髓腔30中充填有药剂的情况下,能够将模拟牙髓腔30的内部的空气从模拟牙髓腔30的前端部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将药剂恰当地填充至模拟牙髓腔30中。由此,能够更正确地再现药剂向模拟牙髓腔30的充填。
[0055]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牙髓腔模型I的优选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0056]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根管腔槽132仅形成于第I抵接面12,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将根管腔槽形成于第I抵接面以及第2抵接面的双方。
[005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模拟牙髓腔30的前端部向外部开放,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使模拟牙髓腔的前端不开放。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如图11所示,在模拟牙髓腔30D的前端部形成规定的封闭空间,且在该封闭空间中配置具有吸液性的部件(例如多孔性的硅)。
[005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第I抵接面12以及第2抵接面22形成为平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由弯曲面构成第I抵接面以及第2抵接面。
[0059]此外,也可以为,以成为凸曲面的方式形成第I主体部件以及/或者第2主体部件的抵接面的反面。由此,能够放大观察模拟牙髓腔。
[0060]此外,也可以在第I抵接面或者第2抵接面上涂敷粘结材料。由此,能够使第I抵接面与第2抵接面之间更紧密。
[006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燕尾槽机构能够拆卸地将第I主体部件11与第2主体部件21结合,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使第I主体部件与第2主体部件通过其他的方法结合。
[0062]附图标记说明
[0063]I 牙髓腔模型
[0064]10牙体部
[0065]11第丨主体部件
[0066]12第I抵接面
[0067]13牙髓腔槽
[0068]21第2主体部件
[0069]22第2抵接面
[0070]23牙髓腔槽[0071 ] 30模拟牙髓腔
[0072]31牙冠部牙髓腔部
[0073]32牙根腔部
[0074]131牙冠部牙髓腔槽
[0075]132根管腔槽
[0076]231牙冠部牙髓腔槽
【主权项】
1.一种牙髓腔模型,其具有:由透明部件构成的牙体部;和形成在该牙体部上的模拟牙髓腔,所述牙髓腔模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牙体部具有: 第I主体部件,其具有第I抵接面; 第2主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第I抵接面抵接的第2抵接面;和 牙髓腔槽,其形成于所述第I抵接面以及所述第2抵接面中的至少一方,且与所述模拟牙髓腔的形状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髓腔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髓腔槽具有: 构成所述模拟牙髓腔的基端侧的牙冠部牙髓腔槽;和 从所述牙冠部牙髓腔槽向前端侧延伸的根管腔槽, 所述根管腔槽仅形成于所述第I抵接面或者所述第2抵接面中的一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髓腔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主体部件的截面形成为所述第I抵接面成为端面的凸形状, 所述第2主体部件的截面形成为所述第2抵接面成为底面的凹形状, 所述第I主体部件与所述第2主体部件通过燕尾槽机构而结合,该燕尾槽机构能够沿所述模拟牙髓腔的延伸方向滑动而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髓腔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抵接面的宽度以及所述第2抵接面的宽度从所述模拟牙髓腔的基端侧向着前端侧逐渐变窄。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牙髓腔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主体部件的凸形状部分的高度比所述第2主体部件的凹形状部分的深度稍高。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牙髓腔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髓腔槽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成为多边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髓腔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拟牙髓腔的前端部向外部开放。
【文档编号】A61C19/06GK105917399SQ201580005227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2日
【发明人】尾濑和久, 贾晓春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