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738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程控制平台,尤其涉及一种无人驾驶装置的三维远程实景互动式控制平台。
【背景技术】
[0002]由于飞行员训练、测绘、拍摄等需求的日益增多,无人装置(如无人飞机)的使用大大普及。但由于没有驾驶员驾驶,控制系统不能实时、实景互动,且控制平台本身对无人装置的运行状态并不能实时监控,导致无人装置的操控精度、效果还远比不上有人驾驶的飞行员训练、航拍、测绘装置。因此,亟待一种更为先进、科学的操控平台来对无人装置进行远程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即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仿真型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
[0004]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用于远程控制无人驾驶装置,其包括基座、驾驶平台、实时接收运行数据及发出运行指令的无线收发器及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接收运行数据并向驾驶平台发出模拟指令,所述驾驶平台通过第一马达枢接于基座,驾驶平台连接有第一平台,第一平台通过第二马达枢接于驾驶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连接有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通过第三马达枢接于第一平台,所述操作平台还安装有三向陀螺仪,驾驶平台在接收模拟指令后进入模拟状态,所述驾驶平台分别模拟无人驾驶装置的航向角度、俯仰角度、侧翻滚角度、视听感知、振动感知及操纵感,且所述各感知状态与无人驾驶装置的运行状态保持一致。
[0005]进一步的,所述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内设有头戴式或至少一台固定安装的LED显示屏,用以实时显示来自无人运动器上的摄像头拍摄出的环境图像和数据。
[0006]进一步的,运用了现代无线网络云传输、云控制技术进行远程操控和身体感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三马达的轴线方向互相垂直。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通过对无人驾驶装置的运行状态的接收及模拟,可以获得良好的仿真效果,使操控者具有身临无人驾驶装置内的临场感,有利于操控者对无人驾驶装置的完美操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操作平台的LED显示屏及驾驶座未图示;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之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100为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11为基座、12为驾驶平台,121为支撑柱,13为无线收发器,14为微处理器,15为第一马达,16为第二马达,17为第三马达,18为三向陀螺仪,19为操作平台,20为LED屏,21为驾驶座,22为第一平台,23为第二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进行非限制性地说明,目的是为了公众更好地理解所述的技术内容。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的器件表示该角度无法直接观察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100用于远程控制无人驾驶装置,主要运用无线网络云传输、云控制技术进行远程操控和身体感知。本实施例中无人驾驶装置(未图示)为无人飞机,可主要用于飞行员训练、航拍、测绘。当然,无人驾驶装置还可以是汽车、轮船、潜艇等其他装置。
[0014]所述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100包括基座11、固定于基座的驾驶平台12 (框架)、无线收发器13、微处理器14及三向陀螺仪18。所述无线收发器13用于接收上述运行数据,同时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100的运行指令也是通过无线收发器13进行发送的。无线收发器13收到运行数据后发送给微处理器14,微处理器14则对驾驶平台12发出模拟仿真的指令,所述驾驶平台12分别模拟无人驾驶装置的视听感知(即周围环境)、身体方位感(即俯仰角、航向角、侧滚翻角)、振动感知及操纵感,且所述各感知状态与无人驾驶装置的运行状态保持一致。下面就来介绍驾驶平台12具体是如何模拟无人驾驶装置的运行状
??τ O
[0015]所述三向陀螺仪18设置于驾驶平台12,在较佳实施例中,三向陀螺仪18设置于操作平台19,可模拟无人驾驶装置各个方向的转动,从而便于操控者感知并操控无人驾驶装置。
[0016]所述驾驶平台12设有两个垂直于基座的平行支撑柱121,支撑柱121末端分别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第一马达15,驾驶平台12在支撑柱两端与马达枢接,从而使驾驶平台12可相对基座11绕Y轴旋转。驾驶平台12具有与其框架连接的第一平台22,第一平台22通过第二马达16与驾驶平台枢接,从而使第一平台22可相对驾驶平台12绕X轴方向旋转。
[0017]第一平台22上方还固定有操作平台19,操作平台包括第二平台23及与第二平台固定在一起的驾驶座21及至少一台LED显示屏20,所述第二平台23通过第三马达17与第一平台22枢接,从而使操作平台19 (即驾驶座21及LED显示屏20)可相对第一平台绕铅垂线(即Z轴)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综上,由于驾驶平台12可相对基座11绕Y轴旋转,第一平台22可相对驾驶平台12绕X轴方向旋转,而操作平台19(即驾驶座21及LED显示屏)可绕Z轴旋转,即驾驶座21及LED显示屏20可相对基座分别绕X轴、Y轴、Z轴三个方向上的旋转。X轴、Y轴、Z轴分别为三种马达各自的轴线方向,且三轴线方向互相垂直。如此,即可使驾驶者全方位的感受无人驾驶装置各种运作情况下的俯仰角、航向角、侧滚翻角等工作参数。
[0018]所述微处理器14内置于LED显示屏20内,无线接收器13则为一天线,固定于LED显示屏的顶端。
[0019]所述操作平台19内部嵌设有音频及视频播放器,一般可集成于LED显示屏内部。音频及视频播放器及LED显示屏19用于播放无人驾驶装置的摄像头实时拍摄出的周围环境,使操控者直接观察到驾驶环境,有利于提高驾驶精度并感知飞行状态。当然显示屏也可直接采用头戴式结构而无需固定。
[0020]此外,所述操作平台19还可设置仿真操作杆(未图示),仿真操作杆在操作是也有类似于真实操作杆的粘滞阻力,可帮助操控者获得一定程度操控感。
[0021]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通过对无人驾驶装置的运行状态的接收及模拟,可以获得良好的仿真效果,使操控者具有身临无人驾驶装置内的临场感,有利于操控者对无人驾驶装置的完美操控。
[0022]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内容不是对所述技术方案的限制,事实上,凡以相同或近似原理对所述技术方案进行的改进,包括各部分的形状、尺寸、所用材质的改进,以及相似功能元件的替换,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用于远程控制无人驾驶装置,其包括基座、驾驶平台、实时接收运行数据及发出运行指令的无线收发器及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接收运行数据并向驾驶平台发出模拟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平台通过第一马达枢接于基座,驾驶平台连接有第一平台,第一平台通过第二马达枢接于驾驶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连接有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通过第三马达枢接于第一平台,所述操作平台还安装有三向陀螺仪,驾驶平台在接收模拟指令后进入模拟状态,所述驾驶平台分别模拟无人驾驶装置的航向角度、俯仰角度、侧翻滚角度、视听感知、振动感知及操纵感,且所述各感知状态与无人驾驶装置的运行状态保持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内设有至少一台与驾驶平台固定安装的LED显示屏,用以实时显示来自无人驾驶装置上的摄像头传输来的环境图像和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通过无线网络云传输、云控制技术进行远程操控和身体感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三马达的轴线方向互相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实景双向互动式驾驶平台,用于远程控制无人驾驶装置,其包括基座、驾驶平台、实时接收运行数据及发出运行指令的无线收发器及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接收运行数据并向驾驶平台发出模拟指令,所述驾驶平台通过第一马达枢接于基座,驾驶平台连接有第一平台,第一平台通过第二马达枢接于驾驶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连接有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通过第三马达枢接于第一平台,所述操作平台还安装有三向陀螺仪,驾驶平台在接收模拟指令后进入模拟状态,所述驾驶平台分别模拟无人驾驶装置的航向角度、俯仰角度、侧翻滚角度、视听感知、振动感知及操纵感,且所述各感知状态与无人驾驶装置的运行状态保持一致。
【IPC分类】G09B9-12
【公开号】CN204496752
【申请号】CN201520153274
【发明人】刘建平
【申请人】刘建平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