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7047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一种高散热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显示装置中,显示模块需要搭配光源模块,来提供显示亮度。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生活中,显示装置不仅仅是使用于电视、计算机或手机..等移动装置领域中,亦可延伸应用于汽车领域中。目前,车用显示装置为了能够在挡风玻璃上清楚显示,则会搭配高亮度的光源模块。利用高电流来驱动光源,而达到高亮度的功效。
[0003]然而,在提高光源模块的亮度时,会产生高温,进而影响显示模块外侧贴覆的偏光片。详言之,偏光片是由多层胶层、光学膜层与保护层所组成,而其各层不同材料的收缩或膨胀率皆不同,并且,偏光片的基体材料耐热性较差。因此,偏光片在高温环境中,会产生光线不均勾分布或雾点(mura phenomenon)。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使其具有高散热功效。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显示模块、壳体、底板、光源模块、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壳体具有侧壁,其侧壁有相对的承载端与固定端,且显示模块设置于承载端。底板设置于固定端,且壳体与底板之间可形成腔体。光源模块则设置于底板,且容纳于腔体。第一散热孔,形成于该底板;第二散热孔,形成于该侧壁。
[0006]其中,该光源模块具有一第一光源,且该第一散热孔位于该侧壁与该第一光源之间。
[0007]其中,该光源模块具有相邻的一第一光源与一第二光源,且该第一散热孔位于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之间。
[0008]其中,该第二散热孔于该侧壁形成一轮廓,而该轮廓具有一顶缘(该顶缘为该轮廓中与该底板的垂直距离最大),其中该顶缘位于该光源模块的发光范围外。
[0009]其中,该光源模块具有一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具有一发光面与一发光角度,而该顶缘与该发光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该发光角度为2 Θ,且该第一光源与该侧壁的内缘的垂直距离为d时,其中Η兰d/(2tanΘ) 0
[00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显示模块、壳体、底板、光源模块以及散热通道。壳体具有侧壁,而侧壁具有相对的承载端与固定端,且显示模块设置于承载端。底板设置于固定端,且壳体与底板之间可形成腔体。光源模块则设置于底板,且容纳于腔体,其中光源模块具有相邻的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散热通道形成于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之间,其中散热通道具有第一散热孔与第三散热孔,且第一散热孔的孔洞面积大于第三散热孔的孔洞面积。
[0011]其中,该底板具有一第一挡墙与一第二挡墙,而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位于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之间,且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围绕而形成该散热通道。
[0012]其中,该第三散热孔介于该显示模块与该第一散热孔之间。
[0013]其中,于邻近该第三散热孔处,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之间具有一缩口角度,而该第一光源具有一发光角度,其中该缩口角度等于该发光角度。
[0014]其中,该底板具有一第一挡墙与一第二挡墙,而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位于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之间,且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于邻近该显示模块的一端形成该第三散热孔,而另一端形成该第一散热孔。
[00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6]图l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0017]图l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上视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0019]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
[0020]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
[0021]图3c为图3b的上视图。
[0022]图3d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
[0023]图3e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
[0024]其中,附图标记:
[0025]100、200 显示装置
[0026]110、210 显示模块
[0027]111显示面
[0028]112 背光面
[0029]113、213 上偏光片
[0030]114、214 下偏光片
[0031]130、230 壳体
[0032]131、231 侧壁
[0033]132、232 承载端
[0034]133、233 固定端
[0035]140、240 腔体
[0036]150、250 底板
[0037]170、270 光源模块
[0038]171、271 第一光源
[0039]172、272 第二光源
[0040]173、273 电路板
[0041]174、274 发光面
[0042]191、291 第一散热孔
[0043]192第二散热孔
[0044]194顶缘
[0045]251第一挡墙
[0046]252第二挡墙
[0047]290散热通道
[0048]293第三散热孔
[0049]294细孔
[0050]2Θ发光角度
[0051]α缩口角度
[0052]d、Η垂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53]请参阅图la,图l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包含显示模块110、壳体130、底板150、光源模块170、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显示模块110具有相对的显示面111与背光面112,且上偏光片113设置于显示面111,而下偏光片114设置于背光面112。壳体130的侧壁131具有相对的承载端132与固定端133,而显示模块110则位于承载端132,底板150则位于固定端133。于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10可通过黏胶、胶带而定位于承载端132,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显示装置100亦可备有上盖(未绘示)固定于显示模块110上方,且通过上盖锁固于壳体130时,将显示模块110定位于上盖与壳体130之间。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30亦可通过黏胶、锁固件而与底板150相互连接固定,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壳体130与底板150亦可为相同材料或一体形成的框体结构。
[0054]如图la所不的实施例中,壳体130与底板150之间可形成腔体140,光源模块170则设置于底板150,且容纳于腔体140内。详言之,光源模块170具有第一光源171、第二光源172与电路板173,而第一光源171与第二光源172设置于电路板173,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73,使得外部信号可借由电路板173而控制第一光源171、第二光源172的亮暗开关与亮度。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71具有发光面174与发光角度2Θ,其中发光面174朝向显示模块110的背光面112而发出光线,使得显示装置100为直下式背光源170搭配显示模块110的架构。第一光源171的发光面174与显示模块110之间具间隙,亦即形成腔体140,以做为混光均匀与空气流通的空间。举例而言,显示模块110与底板150之间的距离为35mm,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可依显示模块110或光源模块171的面积大小而调整。
[0055]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具有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而第一散热孔191形成于底板150,第二散热孔192形成于壳体。请参阅图la,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皆为贯孔,且借由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的存在,而使腔体140可与外界环境相互连通,形成空气对流的通道,进而达到散热功效。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的宽度或直径能够大于或等于4_,便于形成自然对流。具体而言,高亮度的第一光源171会产生高热,而通过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可使得腔体140与外界环境连通,且温度差异而形成自然对流。自然对流造成于壳体130壁面的空气层流(边界层流),而空气层流约为2_,因此,当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的宽度或直径能够大于或等于4_时,较能确保产生顺利的自然对流。
[0056]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191可形成于第一光源171与壳体130的侧壁131之间。此外,第一散热孔191亦可形成于第一光源171与第二光源172之间,如图la所示,底板150可具有多个第一散热孔191,且第一散热孔191可位于壳体130与光源之间以及相邻两光源之间。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散热孔191的数量可为单个或多个,且位置分布可依散热或机械强度的需求,而做调整。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孔192可于侧壁131形成一轮廓,而轮廓于壳体130中有一顶缘194,其中顶缘194是指在轮廓之中的一段边缘,而此段边缘与底板的垂直距离最大。举例而言,第二散热孔192为圆形的贯孔时,轮廓则为一圆形轮廓,亦即第二散热孔192的外圆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