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教学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373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教学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模型,尤其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教学模型。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制作耗时长,试验设备要求高,成本高,未能满足教学需求。在教学时主要是通过播放教学动画、或者一些照片,效果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实验设备要求高、制作耗时、实验成本高的难题,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教学模型,便于向学生模拟出真实地钢筋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的全过程。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教学模型,包括矩形梁以及支撑柱;所述的矩形梁的梁体的上方设置有荷载;矩形梁与支撑柱顶部卡接;所述的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的支撑柱的底部插入凹槽中与固定板固定;所述的梁体底部具有开槽或开孔;其内设置有受力筋;所述的受力筋通过卡具固定。
[0005]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柱包括中柱和边柱;支撑柱的顶端具有一个向下凹的槽口 ;所述的矩形梁卡接在该槽口内。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该教学模型由于使用普通的材料制作,制作成本低,装拆容易,使用简便,能够让教师或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动手搭设模型,进而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有更直观的认识,由抽象的理论变为可随时操作实践的模型,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特点理解更透彻,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柱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梁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1.荷载,2.矩形梁,3.边柱,4.中柱,5.固定板,6.受力筋,7.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3]如图1所示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教学模型,由荷载1、矩形梁2、边柱3、中柱4和固定板5组成,其中矩形梁2通过支撑柱,即边柱3和中柱4顶部的凹槽固定,支撑柱之间通过固定板5固定,其中矩形梁2由承担压力的梁体和承担拉力的受力筋6组成。
[0014]实际使用时,
[0015]1、梁体底部开槽或开孔,穿受力筋6,用卡具7固定受力筋6,形成梁;
[0016]2、固定板5固定支撑柱,支撑柱固定梁2,施加荷载1 ;
[0017]3、若只有边柱3则为简支梁,如存在中柱4 (可据实际增加数量)则为连续梁;
[0018]4、若边柱3外侧在梁端内侧则超出柱外侧部分为悬挑梁;
[0019]5、通过受力筋6的数量(至少两根)变化,展现少筋梁、适筋梁、超筋梁受力变形。
[0020]该教学模型由于使用普通的材料制作,成本低,使用简便,能进行多种形式的梁受力变形实验,让学习者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既可以个人操作,也可以多人合作,制作方便。
[0021]以上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说明书后可以对以前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修改或变形,而不背离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梁以及支撑柱;所述的矩形梁的梁体的上方设置有荷载;矩形梁与支撑柱顶部卡接;所述的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的支撑柱的底部插入凹槽中与固定板固定;所述的梁体底部具有开槽或开孔;其内设置有受力筋;所述的受力筋通过卡具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包括中柱和边柱;支撑柱的顶端具有一个向下凹的槽口 ;所述的矩形梁卡接在该槽口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梁以及支撑柱;所述的矩形梁的梁体的上方设置有荷载;矩形梁与支撑柱顶部卡接;所述的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的支撑柱的底部插入凹槽中与固定板固定;所述的梁体底部具有开槽或开孔;其内设置有受力筋;所述的受力筋通过卡具固定。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普通的材料制作,制作成本低,装拆容易,使用简便,能够让教师或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动手搭设模型,进而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变形有更直观的认识,由抽象的理论变为可随时操作实践的模型,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力特点理解更透彻,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IPC分类】G09B25/04
【公开号】CN205104148
【申请号】CN201520860283
【发明人】田江永, 范优铭
【申请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