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548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书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液书写笔。市面上的小包尖钢笔,书写线迹较细,迎合消费者要求线迹秀美的喜好,但是其搭配无芯调节器,导致书写笔在高原低压条件下抗漏性差的问题没有改善,甚至更加容易泄漏。书写笔的易出现漏墨问题,在高原低压地区表现尤为明显,限制了正常使用区域。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创新性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使用带芯调节器搭配小包尖的书写结构,用调节器加中继芯的组合取代无芯调节器,提高抗漏性,降低漏墨风险。
【专利说明】
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书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液书写笔。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市场上的小包尖钢笔,书写线迹较细,迎合消费者要求线迹秀美的喜好,但是其搭配无芯调节器,导致抗漏性差的问题没有改善,甚至效果更差,线迹由于易出现漏墨反而会更粗,重者无法正常书写。
[0003]为了解决漏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使用带芯调节器搭配小包尖的书写结构,即用调节器加中继芯的组合取代无芯调节器,同时严格控制调节器的酸处理程度,最大限度的发挥调节器的墨水调节循环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漏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使用带芯调节器搭配小包尖的书写结构,即用调节器加中继芯的组合取代无芯调节器,同时严格控制调节器的酸处理程度,最大限度的发挥调节器的墨水调节循环能力。
[0005]本实用新型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包括小包尖(1)、调节器(3)、墨囊
(4)、前头(5)、握杆(6),还包括中继芯(2),其中小包尖(I)通过其最前端的笔尖与纸张的接触摩擦,将墨囊(4)中的墨水通过中继芯(2)引到纸张上,从而形成书写线迹;中继芯(2)装配在调节器(3)的内孔内,调节器(3)的两端分别连接小包尖(I)和墨囊(4);书写时,墨水由墨囊(4)通过中继芯(2)输送到小包尖(I)从而实现了流畅书写;小包尖(1)、中继芯(2)安装在调节器(3)上;调节器(3)起到调节循环墨水作用,同时作为小包尖(1)、中继芯(2)的承载体。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中继芯(2)由具有良好的吸墨导墨能力的涤纶纤维制成。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中继芯(2)位于调节器(3)内部并贴紧调节器(3),调节器(3)为多排阵列的圆形叶片结构;当脱帽负压时,墨水重力作用下,中继芯(2)的纤维对从墨囊(4)传输过来的墨水具有很强的吸墨能力,对墨水泄漏起阻碍作用,防止墨水直接冲向小包尖(I),而当墨水向小包尖(I)方向移动的墨量超过中继芯(2)的最大吸墨量时,墨水就会向调节器(3)叶片间流动,调节器(3)的多排阵列圆形叶片与墨水发生毛细作用,使墨水在调节器(3)进行循环,而不是直接冲向小包尖(I),从而有效避免漏墨现象发生;而当墨水较少时,毛细作用又使得书写时中继芯(2)输送到小包尖(I)的墨水不发生间断现象,从而既可以防止墨水泄漏又保证了流畅书写,中继芯(2)起到了对墨水的循环调节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中继芯(2)由具有良好的吸墨导墨能力的多孔介质制成。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还包括前头(5)、握杆(6),其中整个调节器(3)安装在握杆(6)内,前头(5)安装在握杆(6)的端部且位于调节器(3)和握杆(6)之间起到紧固作用,小包尖(I)安装在前头(5)与调节器(3)间隙内;中空结构的调节器(3)内安装有中继芯(2),中继芯(2)—端与小包尖(I)内侧紧密贴合在一起,另一端深入到墨囊
(4)内部。
[0011 ]在脱帽负压的抗漏性检验实验条件下,墨水由于自身重力会向小包尖(I)方向移动,中继芯(2)本身有吸墨能力,从而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作用,到达小包尖(I)的墨量会一定程度上减少,同时调节器(3)具备良好的调节循环墨水的能力,两者共同作用,改善提高抗漏性能,降低漏墨的风险。当墨水向小包尖(I)方向移动的墨量超过中继芯的最大吸墨量时,墨水就会向调节器叶片间流动,调节器的圆形叶片与墨水发生毛细作用,使墨水在调节器进行循环,而不是直接冲向小包尖,有效避免出现漏墨现象发生。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钢笔的抗漏性明显改善提高,降低了漏墨的风险,提高产品整体性能,扩大的正常使用区域。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小包尖书写线迹秀美,字体清晰,深受消费着追捧。钢笔的抗漏性明显改善提高,降低了漏墨的风险,提高产品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的实施例分离状态部件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
[0016]1、小包尖;2、中继芯;3、调节器;4、墨囊;5、前头;6、握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包括小包尖
1、调节器3、墨囊4、前头5、握杆6,还包括中继芯2,其中小包尖I通过其最前端的笔尖与纸张的接触摩擦,将墨囊4中的墨水通过中继芯2引到纸张上,从而形成书写线迹;中继芯2装配在调节器3的内孔内,调节器3的两端分别连接小包尖I和墨囊4;书写时,墨水由墨囊4通过中继芯2输送到小包尖I从而实现了流畅书写;小包尖1、中继芯2安装在调节器3上;调节器3起到调节循环墨水作用,同时作为小包尖1、中继芯2的承载体。
[0020]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中继芯2由具有良好的吸墨导墨能力的涤纶纤维制成。
[0021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中继芯2位于调节器3内部并贴紧调节器3,调节器3为多排阵列的圆形叶片结构;当脱帽负压时,墨水重力作用下,中继芯2的纤维对从墨囊4传输过来的墨水具有很强的吸墨能力,对墨水泄漏起阻碍作用,防止墨水直接流向小包尖I,而当墨水向小包尖I方向移动的墨量超过中继芯2的最大吸墨量时,墨水就会向调节器3叶片间流动,调节器3的多排阵列圆形叶片与墨水发生毛细作用,使墨水在调节器3进行循环,而不是直接冲向小包尖I,从而有效避免漏墨现象发生;而当墨水较少时,毛细作用又使得书写时中继芯2输送到小包尖I的墨水不发生间断现象,从而既可以防止墨水泄漏又保证了流畅书写,中继芯2起到了对墨水的循环调节效果。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还包括前头5、握杆6,其中整个调节器3安装在握杆6内,前头5安装在握杆6的端部且位于调节器(3)和握杆6之间起到紧固作用,小包尖I安装在前头5与调节器3间隙内;中空结构的调节器3内安装有中继芯2,中继芯2—端与小包尖I内侧紧密贴合在一起,另一端深入到墨囊4内部。
[0023]实施例2:
[0024]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1区别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中继芯2由具有良好的吸墨导墨能力的多孔介质制成。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包括小包尖(I)、调节器(3)、墨囊(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继芯(2),其中小包尖(I)通过其最前端的笔尖与纸张的接触摩擦,将墨囊(4)中的墨水通过中继芯(2)引到纸张上,从而形成书写线迹;中继芯(2)装配在调节器(3)的内孔内,调节器(3)的两端分别连接小包尖(I)和墨囊(4);书写时,墨水由墨囊(4)通过中继芯(2)输送到小包尖(I)从而实现了流畅书写;小包尖(I)、中继芯(2)安装在调节器(3)上;调节器(3)起到调节循环墨水作用,同时作为小包尖(1)、中继芯(2)的承载体;中继芯(2)位于调节器(3)内部并贴紧调节器(3),调节器(3)为多排阵列的圆形叶片结构;当脱帽负压时,墨水重力作用下,中继芯(2)的纤维对从墨囊(4)传输过来的墨水具有很强的吸墨能力,对墨水泄漏起阻碍作用,防止墨水直接冲向小包尖(I),而当墨水向小包尖(I)方向移动的墨量超过中继芯(2)的最大吸墨量时,墨水就会向调节器(3)叶片间流动,调节器(3)的多排阵列圆形叶片与墨水发生毛细作用,使墨水在调节器(3)进行循环,而不是直接冲向小包尖(I),从而有效避免漏墨现象发生;而当墨水较少时,毛细作用又使得书写时中继芯(2)输送到小包尖(I)的墨水不发生间断现象,从而既可以防止墨水泄漏又保证了流畅书写,中继芯(2)起到了对墨水的循环调节效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其特征在于:中继芯(2)由具有良好的吸墨导墨能力的涤纶纤维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其特征在于:中继芯(2)由具有良好的吸墨导墨能力的多孔介质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芯调节器小包尖书写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头(5)、握杆(6),其中整个调节器(3)安装在握杆(6)内,前头(5)安装在握杆(6)的端部且位于调节器(3)和握杆(6)之间起到紧固作用,小包尖(I)安装在前头(5)与调节器(3)间隙内;中空结构的调节器(3)内安装有中继芯(2),中继芯(2) —端与小包尖(I)内侧紧密贴合在一起,另一端深入到墨囊(4)内部。
【文档编号】B43K5/18GK205468056SQ20152114091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
【发明人】田守群, 王瀚, 宫宜成
【申请人】青岛亚坦文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