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04277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同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组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液晶面板,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包括基底和设在基底朝向液晶面板一侧上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用于滤光的子像素;且所述基底为硅基底,其上设有用于驱动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用于驱动各子像素滤光的第二驱动电路。
【专利说明】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具有能耗低等优点,但由于在显示时其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要根据显示内容频繁变化,导致其使用寿命较低。为此,现在有将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与液晶(LCD)显示结合的技术。这种显示装置中设有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其包括多个用于发不同颜色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出光面外设有液晶面板,其包括多个用于滤光的子像素;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经子像素滤光后成为所需亮度,用于显示。在这种显示装置中,亮度是靠液晶面板的子像素的滤光控制的,故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不用频繁改变,其使用寿命长。
[0003]显然,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液晶面板均需要驱动电路为其提供驱动信号(如栅极扫描信号、数据电压信号、公共电压信号等)才能正常工作,而现有的驱动电路集成在驱动芯片(Driver IC)中,驱动芯片设在电路板(PCB)上,并通过柔性线路板(FPC)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液晶面板电连接。
[0004]可见,以上显示装置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液晶面板需要不同的驱动电路分别控制,即其要使用两套不同的驱动芯片和两套柔性线路板,导致其中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同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度集成化、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0006]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液晶面板,其中,
[0007]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包括基底和设在基底朝向液晶面板一侧上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
[0008]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用于滤光的子像素;
[0009]且所述基底为硅基底,其上设有用于驱动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用于驱动各子像素滤光的第二驱动电路。
[0010]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均设于所述基底朝向液晶面板一侧上。
[0011]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互对盒的阵列基板和盖板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位于液晶面板靠近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一侧,且其靠近盖板基板一侧上设有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用于根据第二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各子像素。
[0012]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过孔,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通过所述过孔与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电连接。
[0013]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基底朝向液晶面板一侧上设有多个与第二驱动电路相连的第一连接端;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一侧设有多个与第一连接端对应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过孔与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接触。
[0014]优选的是,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分为多种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0015]优选的是,所有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均为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上设有彩色滤光膜,所述彩色滤光膜分为多种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膜。
[0016]优选的是,所述显示模组为双视场显示模组或3D显示模组,其中,每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两个子像素,任意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经过与其对应的两个子像素后分别射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0017]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0018]上述的显示模组和控制信号源,所述控制信号源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
[0019]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件为柔性线路板。
[0020]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组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采用硅基底;由此,可直接在该基底上制备出各种器件门结构,相当于将各驱动芯片中的驱动电路直接制造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中,从而该显示模组不再需要使用单独的驱动芯片,其所用器件数量少、集成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组实现3D显示的原理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组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组中的阵列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附图标记为:1、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11、有机发光二极管;111、彩色滤光膜;19、基底;2、液晶面板;21、阵列基板;211、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219、过孔;22、盖板基板;29、子像素;81、第一连接端;82、第二连接端;91、第一驱动电路;92、第二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和液晶面板2,其中,
[0030]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包括基底19和设在基底19液晶面板2—侧上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11;
[0031]液晶面板2包括多个用于滤光的子像素29。
[0032]也就是说,该显示模组中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的基底19上设有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11(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11包括阴极、阳极、有机发光层等,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各有机发光二极管11可独立发光。
[0033]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在出光面外设有液晶面板2,该液晶面板2类似于常规的液晶显示面板,其分为多个子像素29,每个子像素29都可对射到其上的光进行滤光。因此由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经过相应子像素29过滤后,即可成为所需亮度的光,用于进行显示。
[0034]优选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方式,有机发光二极管11分为多种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1。
[0035]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彩色显示的效果,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中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11可分为多种不同的颜色,如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等。这样显示模组中就不需要使用彩色滤光膜(彩膜),结构比较简单。
[0036]优选的,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方式,所有有机发光二极管11均为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上设有彩色滤光膜111,彩色滤光膜111分为多种不同颜色。
[0037]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为实现彩色显示,也可以全部有机发光二极管11都为发白光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而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上设有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膜111,故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射出的光经过彩色滤光膜111的过滤后即可成为相应颜色光。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相对于发彩色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白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技术更加成熟,容易实现。
[0038]当然,为实现彩色显示,也可采取其他方式,例如在液晶面板2外侧设置彩色滤光膜111等。
[0039]优选的,显示模组为双视场显示模组或3D显示模组,其中,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11对应两个子像素29,任意有机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经过与其对应的两个子像素29后分别射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0040]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以上显示模组中,有机发光二极管11和子像素29的数量可以是一比二的关系(相邻有机发光二极管11间可设有间隔)。这样,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11即对应两个子像素29 (图中标“左”、“右”的子像素29),且通过设计有机发光二极管11和子像素29的位置、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与液晶面板2间的距离等,可保证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在经过与其对应的两个子像素29后,分别射向不同的位置(如左眼和右眼,或不同视区),从而实现3D显示或双视场显示。由于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是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11发光,而不是通过导光板整体发光,故其更容易实现对发光位置的精确控制(只要在不需要发光的位置不设置有机发光二极管即可),更适于用以上方式的3D显示或双视场显不O
[0041]与现有显示装置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的基底19为硅基底,其上设有用于驱动各有机发光二极管11发光的第一驱动电路91和用于驱动各子像素29滤光的第二驱动电路92。
[0042]也就是说,不同于常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的基底19不是由玻璃或聚合物构成的,而是采用制备驱动芯片(Driver IC)用的基础材料:娃基底(也称硅片、晶元等)。由此,如图4所示,可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形式的基础电路直接在基底19上形成出各种器件门结构,也就相当于将各驱动芯片中的实际驱动电路都直接制造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中,从而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不再需要使用单独的驱动芯片,其所用器件数量少、集成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
[0043]优选的,第一驱动电路91、第二驱动电路92均设于基底19朝向液晶面板2—侧上。
[0044]显然,由于硅基底是不透光的,故有机发光二极管11必然位于其靠近液晶面板2—侧才能使发出的光进入液晶面板2,而第一驱动电路91当然要与各有机发光二极管11电连接(如通过栅线、数据线、薄膜晶体管等),故其优选与有机发光二极管11设于基底19的同一侦U,这样二者的连接容易实现。相应的,第二驱动电路92当然也要与液晶面板2的子像素29中的相应显示结构(如像素电极、公共电极等)电连接(如通过栅线、数据线、薄膜晶体管等),故其也应设基底19在靠近液晶面板2的一侧。
[0045]更优选的,液晶面板2包括相互对盒的阵列基板21和盖板基板22;阵列基板21位于液晶面板2靠近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 一侧,且其靠近盖板基板22—侧上设有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211,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211用于根据第二驱动电路92的驱动控制各子像素29。
[0046]也就是说,如图1、图2、图5所示,液晶面板2可包括常规的阵列基板21,阵列基板21上设有用于与各子像素29中的显示结构(如像素电极、公共电极等)相连的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211(包括栅线、数据线、薄膜晶体管等),第二驱动电路92的信号只要接入各栅线、数据线中,即可实现对各子像素29的驱动和控制。显然,为便于实现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211与第二驱动电路92的电连接,故阵列基板21应位于靠近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 一侧。
[0047]当然,液晶面板2中还应包括其他常规的结构,如液晶层、上偏光片、下偏光片等,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48]进一步优选的,阵列基板21上设有过孔219,第二驱动电路92通过过孔219与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211电连接。
[0049]显然,如图1、图2、图5所示,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211必然位于液晶面板2内侧(SP阵列基板21靠近盖板基板22—侧)。因此,若要简便的实现其与第二驱动电路92的电连接,则可采用在阵列基板21的玻璃基底中设置过孔219(TGV,Through Glass Via)的方式,通过该过孔219中的引线或导电柱等,即可实现信号在阵列基板21两侧间的传播。
[0050]更进一步优选的,基底19朝向液晶面板2—侧上设有多个与第二驱动电路92相连的第一连接端81;阵列基板21朝向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 一侧设有多个与第一连接端81对应的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通过过孔219与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211相连;第一连接端81与第二连接端82接触。
[0051]也就是说,如图1、图2、图5所示,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211通过过孔219连接至阵列基板21另一侧,并与多个第二连接端82(如Pad)相连。相应的,如图4所示,有机发光二极管11显示基板的基底19上,第二驱动电路92也可与多个第一连接端81(如Pad)相连。这样,在将液晶面板2设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的出光面外后,相应的第一连接端81和第二连接端82可直接接触,从而实现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211与第二驱动电路92的电连接。
[0052]当然,以上方式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例子,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211与第二驱动电路92的电连接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第一连接端81和第二连接端82间也可通过导电材料(如各向异性导电胶)电连接;再如,也可通过设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I和阵列基板21侧面外的连接线实现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211与第二驱动电路92的电连接等,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53]实施例2:
[005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0055]上述的显示模组和控制信号源,控制信号源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
[0056]具体的,该显示装置可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0057]其中,控制信号源是指用于为两个驱动电路提供控制信号的器件,其可为与显卡相连的控制电路等,而该控制电路再通过连接件实现与显示模组(具体是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的电连接。
[0058]优选的,连接件为柔性线路板(FPC)。
[0059]由于柔性线路板是柔性的,故可允许控制信号源与显示模组间的相对位置变化,使用更加灵活。
[0060]可见,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由于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均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中,故只要用一个连接件(柔性线路板)即可将它们与控制信号源相连,从而减少了所使用的器件数量,提高了集成度,降低了成本。
[0061]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液晶面板,其中,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包括基底和设在基底朝向液晶面板一侧上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 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用于滤光的子像素;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为硅基底,其上设有用于驱动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用于驱动各子像素滤光的第二驱动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均设于所述基底朝向液晶面板一侧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互对盒的阵列基板和盖板基板; 所述阵列基板位于液晶面板靠近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一侧,且其靠近盖板基板一侧上设有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用于根据第二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各子像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过孔,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通过所述过孔与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朝向液晶面板一侧上设有多个与第二驱动电路相连的第一连接端; 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一侧设有多个与第一连接端对应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过孔与薄膜晶体管阵列电路相连; 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分为多种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有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均为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上设有彩色滤光膜,所述彩色滤光膜分为多种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双视场显示模组或3D显示模组,其中, 每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两个子像素,任意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经过与其对应的两个子像素后分别射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和控制信号源,所述控制信号源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柔性线路板。
【文档编号】G09G3/36GK205487282SQ20162028219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6日
【发明人】许睿, 陈小川, 王磊, 赵文卿, 杨明, 王倩, 卢鹏程, 牛小辰, 高健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