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436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包括上面板、下面板,所述上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压力的显示器,在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设置有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与为其供电的电源连接,在所述重量秤上还设置有用于语音广播的扬声器,在上面板、下面板之间安装多个压力传感器,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加速处理模块,通过加速处理模块与压力传感器连接,从而提高所述重量秤秤重和报告速度频率,有效达到加速目的。
【专利说明】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具体涉及人类对心跳骤停猝死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时现场提供技术指导的装置,在平时作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技能训练用,属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2006年,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结果提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14万人,其中90 %发生在院外,而我国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不到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高润霖分析,如有效及时的抢救,院外心跳骤停的抢救成活率可上升到了 30%。面对这些数字,专家给出的答复是:如果能在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能在第I分钟对“粹死者”进行心肺复苏,那么有99%的人是可以生存下来的。但严重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未意识到:对心跳呼吸骤停者有效的院外现场急救,是医院内治疗的重要基础,将为进一步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甚至决定了他生命的去留。奥运的来临,正好为中国卫生应急能力的提升,特别是院外急救带来了一个契机:在奥运会前,我国作出了实现80:1的承诺(即每80人中有I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为此,中国红十字会等单位对我国的10万余名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同时还在全国各省开展了一系列培训。不难发现,很多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急救水平的发展已高度成熟。比如美国、新加坡等国家,每3-5个人中就有I个人具备基本急救技能。以美国洛杉矶市为例,其充分利用医院资源,聚集专业的师资力量,对警察、消防员,大学生等人群进行培训。甚至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将心肺复苏培训课程纳入儿童的学校教育中。对于学员来说,尽管培养层次、深度不同,但培训后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相同的。对于一些普通公民,培训时间可能只有12小时,消防人员的培训时间可能是72小时或是2周,但面向救护员的培训则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以上摘自:中国医师报2008年8月22日发表的“奥运考验中国院外急救”文章片段)。
[0003]从以上文章数据提示两组惊人的数字:一组是,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为54万多人,其中90%发生在院外,而我国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不到1%。如能有效及时的抢救,抢救成活率可上升到了30%,这是一个一年中多挽救大于15万生命的天大的大事;另一组是,如果要使中国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上赶超国际先进,就要有大于5分之一的中国人众具备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3亿人每年的技能培训要耗资千亿人民币。常规的技能培训只能在价格上万元的模拟人上进行,民众得不到培训的普及,特别,施救技能培训中最难控制的是对被救人胸外按压的压深,施救人在模拟人上培训的技术与对被救人实体抢救有很大差异,同时施救人的体力在不同情况下也有很大差异,所以现有的急救技能水平,导致大多数心肺复苏抢救中,被救人胸骨骨折、内脏损伤和欠压等等原因造成抢救的无效。
[0004]为了能挽救众多的宝贵生命,能使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更容易、更有效的为大众接受,同时又不必花巨资和长时间培训的负担,社会急需一种人类对心跳骤停猝死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能现场提供技术指导的装置。就此,本人在5年前实用新型了专利号为:XL200920179271.2的“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由本人自力耗资200多万元人民币转化成产品,上市三年多来,他为中国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起了巨大的作用。本人认为,要想中国急救技能全民普及,必须从未来主人:“青少年人”从受教育阶段就开始,学校公众心肺复苏术培训教育课的普及实施,预言在5年内,从根本上使中国1%人懂心肺复苏技能的致命弱点打个翻身仗,能赶超发达国家,使中国人在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水平排名在国际前列(见附件:指导仪专利证书;科技成果证书和“时代先锋”刊对我的报道)。几年来,本人把它向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的十来所中、大学校各捐赠了一套(大于60台)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由学校设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课,相信这几年来用它,已经有相当人众学会了心肺复苏技能,就在今年春节前的2014年12月26日我还向北师大二附中捐赠了一套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
[0005]从众多校方反映,该指导仪比起用老办法在模拟人上培训心肺复苏技能,那是强的太多了,但是,学习的学生必须要严格掌握每分钟100次按压频率,它才会正确指导,这是一个薄弱项,再一个薄弱项是它对儿童与体弱患者可能不大适用,因此,要想轻松的全民普及急救技能,社会还需要一个更好的抢救和培训的指导器械:“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与实体抢救有很大差异的缺点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普及培训必须花巨资和长时间培训的重大弊病,而提出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可以实时显示、读取施救压力,使施救者可根据被施救者个体的差异,能够实时调整按压深度调整施救压力,灵活性高,解决了最难控制的按压深度问题,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0008]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包括上面板、下面板,所述上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压力的显示器,在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设置有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与为其供电的电源连接,在所述重量秤上还设置有用于语音广播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上面板、下面板之间安装多个压力传感器,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加速处理模块,通过加速处理模块与压力传感器连接,从而提高所述重量秤秤重和报告速度频率,有效达到加速目的。
[0009]所述集成电路板包括电池组模块、电源管理模块、语言记录模块、语言处理模块、控制中心模块、显示处理模块、显示器、加速处理模块、压力传感器、功率放大模块、扬声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加速处理模块连接,加速处理模块与控制中心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组模块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连接与控制中心模块连接,所述控制中心模块与显示处理模块连接,显示处理模块与显示器连接,所述控制中心模块连接语言处理模块,所述语言处理模块分别与语言记录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连接,所述功率放大模块与扬声器连接。
[0010]所述重量秤秤重和报告速度频率达到每分钟80至120次。
[0011 ] 所述重量秤秤重和报告速度频率在每分钟100次。
[0012]所述下面板底部设置有缓冲橡胶垫。
[0013]所述缓冲橡胶垫底部设置有与人体胸膛相适应的弧形结构。
[0014]所述重量秤外形为椭圆形、圆形或者多边形,其外围尺寸可根据手掌大小调节。
[0015]所述上面板、下面板应能满足其刚性和物理性能,优选为钢化玻璃或增强型塑料。
[0016]所述重量秤厚度是10mm-80mm。
[0017]所述重量秤厚度是30mm-50mm。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9]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传感器与加速处理模块连接,通过把重量秤贴在被救人胸口,在施救人对被救人胸外按压抢救时,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重力、速度的信号,经过加速处理模块处理后,从而有效提高压力传感器的秤重和报告速度频率,达到加速目的,在用重量秤打开呼吸道时候有效减少按压次数,满足了分钟按压100次左右的重量报告,使这种能急救现场提供指导的技术,与现有在模拟人上技能培训的技术相比较,是明显的技术创新,也是把最难控制按压的压深问题得到解决,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0022]图3是CPR施救步骤指导图。
[0023]图4是本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电控系统图。
[0024]图中:1、上面板;2、显视屏;3、集成电路板;4、重量传感器;5、扬声器;6、电源;7、下面板;8、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6]如图1至4所述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包括上面板、下面板,所述上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压力的显示器,在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设置有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与为其供电的电源连接,在所述重量秤上还设置有用于语音广播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上面板、下面板之间安装多个压力传感器,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加速处理模块,通过加速处理模块与压力传感器连接,从而提高所述重量秤秤重和报告速度频率,达到加速目的,在用重量秤打开呼吸道时候有效减少按压次数,压力传感器发出的信号输入到集成电路板的控制中心,经过控制中心对重力、速度、位移的运算、处理后输出,其中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输入到显示器,经由显示器显示;同时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输入到语音处理模块,经由语音处理模块经功率放大模块由扬声器播出提示语音;采用重量秤能报告施救人每次按压的重量,能把施救人的压力完全传递到被救人胸外,压迫其心脏进行复苏,同时能实时报告每次按压重量。
[0027]所述重量秤秤重和报告速度频率达到每分钟80至120次。
[0028]所述重量秤秤重和报告速度频率在每分钟100次。
[0029]所述下面板底部设置有缓冲橡胶垫。
[0030]所述缓冲橡胶垫底部设置有与人体胸膛相适应的弧形结构。
[0031]所述重量秤外形为椭圆形、圆形或者多边形,其外围尺寸可根据手掌大小调节。
[0032]所述上面板、下面板应能满足其刚性和物理性能,优选为钢化玻璃或增强型塑料。
[0033]所述重量秤厚度是10mm-80mm。
[0034]所述重量秤厚度是30mm-50mm。
[0035]图4为本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电控系统图,由图4可知所述电控系统图包括电池组模块、电源管理模块、语言记录模块、语言处理模块、控制中心模块、显示处理模块、显不器、加速处理模块、压力传感器、功率放大模块、扬声器。
[0036]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加速处理模块连接,加速处理模块与控制中心模块连接。
[0037]所述电池组模块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连接与控制中心模块连接,所述控制中心模块与显示处理模块连接,显示处理模块与显示器连接,所述控制中心模块连接语言处理模块,所述语言处理模块分别与语言记录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连接,所述功率放大模块与扬声器连接。
[0038]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传感器与加速处理模块连接,进而通过加速处理模块连接与控制中心模块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可将市场现有的“人体秤”基础上创新实用新型用于胸外按压重量秤,把“人体秤”的秤重速度提高几倍,满足了分钟按压100次左右的重量报告,使这种能急救现场提供指导的技术,与现有在模拟人上技能培训的技术相比较,是明显的技术创新,也是把最难控制按压的压深问题得到解决,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0039]上述实用新型的手垫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在说明书附图2的CPR施救步骤指导图中暂时创新的注明:对壮大患者用2 50kg力;对儿童、体弱患者用? 20kg力。
[0040]上述实用新型的手垫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使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普及培训不必化巨资,一听一看能懂,没有培训周期,是现有的技术无法做到的,使国家不必投入很多的卫生费用,就能在掌握CPR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上赶超国际先进。
[0041 ]本实用新型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当中没有设如30: 2或15: 2或5:1等按压吹气比例提示的原因:在说明书附图3 CPR施救步骤指导图上的第一步骤就是打开呼吸道。患者在胸腔受压迫和放松之间已经有小量空气吸入,所以急救指南原来说明是5:1,后来改变成15:2又改变成30:2,可见在CPR中属巳打开了呼吸道的胸外按压是第一重要,打开呼吸道的工作只要约按压30来下,来吹气两次即可,所以不设吹气比例提示。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0043]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目的。
【主权项】
1.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包括上面板、下面板,所述上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压力的显示器,在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设置有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与为其供电的电源连接,在所述重量秤上还设置有用于语音广播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上面板、下面板之间安装多个压力传感器,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加速处理模块,通过加速处理模块与压力传感器连接,从而提高所述重量秤秤重和报告速度频率,有效达到加速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板包括电池组模块、电源管理模块、语言记录模块、语言处理模块、控制中心模块、显示处理模块、显不器、加速处理模块、压力传感器、功率放大模块、扬声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加速处理模块连接,加速处理模块与控制中心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组模块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连接与控制中心模块连接,所述控制中心模块与显示处理模块连接,显示处理模块与显示器连接,所述控制中心模块连接语言处理模块,所述语言处理模块分别与语言记录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连接,所述功率放大模块与扬声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秤秤重和报告速度频率达到每分钟80至120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秤秤重和报告速度频率在每分钟100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板底部设置有缓冲橡胶垫。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橡胶垫底部设置有与人体胸膛相适应的弧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秤外形为椭圆形、圆形或者多边形,其外围尺寸可根据手掌大小调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下面板应能满足其刚性和物理性能,为钢化玻璃或增强型塑料。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秤厚度是 10mm_8 Om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重量秤,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秤厚度是30mm-50mmo
【文档编号】G09B5/00GK205508173SQ201521131988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发明人】蒋克平
【申请人】蒋克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