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911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图书,该图书包括装载机盒,所述装载机盒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安装有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轴分别通过半圆形凹槽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一滚轴上缠绕有图书纸张。本申请提供的图书,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廉,手指轻推滚轮即可以进行阅读,推翻了传统翻阅式的阅读理念。同时改变了一本书传阅多人的不卫生状况,采用手推滚动的阅读模式,容易擦洗,清洁方便,符合卫生环保的标准有趣简便的阅读方法,使少年儿童和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可以促进少年儿童和读者的阅读热情。
【专利说明】
一种图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图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手动推动滚轮进行阅读的图书。
【背景技术】
[0002]图书作为阅读工具被人们广泛使用,传统的图书大多是翻阅式,即阅读图书时,需要手动一页一页翻动进行阅读,这样使得图书在被翻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现象,同时翻阅的形式也缺少趣味性。而且,由于存在一本图书可能被多人交叉翻阅的情况,这样在多人进行交叉翻阅时会对图书产生一定的污染,而传统的图书不利于进行消毒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图书。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种图书,所述图书包括装载机盒,所述装载机盒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安装有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轴分别通过半圆形凹槽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
[0006]其中,所述第一滚轴上缠绕有图书纸张,所述第二滚轴上开设有插接凹槽,所述插接凹槽用于插接所述图书纸张,所述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以及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滚轮直径,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装载机盒内部,所述第二滚轮通过所述第二壳体开设的通孔由所述第二壳体引出;
[0007]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中部开设有观察窗口。
[0008]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连接处设置有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滑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滑块。
[0009]优选地:所述观察窗口处设置有屏幕,所述屏幕为采用透明ABS树脂制作的屏幕。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滚轮外部边缘处设置有防滑纹。
[0011]优选地:所述图书纸张与所述插接凹槽连接处为梯形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分别采用聚乙烯材质经一体成型工艺制作而成。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4]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一种图书,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图书可以包括装载机盒,所述装载机盒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安装有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轴分别通过半圆形凹槽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其中,所述第一滚轴上缠绕有图书纸张,所述第二滚轴上开设有插接凹槽,所述插接凹槽用于插接所述图书纸张,所述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以及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滚轮直径,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装载机盒内部,所述第二滚轮通过所述第二壳体开设的通孔由所述第二壳体引出;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中部开设有观察窗口。本申请提供的图书,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廉,手指轻推滚轮即可以进行阅读,推翻了传统翻阅式的阅读理念。同时改变了一本书传阅多人的不卫生状况,采用手推滚动的阅读模式,容易擦洗,清洁方便,符合卫生环保的标准有趣简便的阅读方法,使少年儿童和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可以促进少年儿童和读者的阅读热情。
[0015]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滚轴3、第二滚轴4、半圆形凹槽5、图书纸张6、插接凹槽7、第一滚轮8、第二滚轮9、观察窗口 1、开关组件11、有防滑纹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实施例
[0022]参见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书,如图1所示,该图书包括装载机盒,所述装载机盒包括第一壳体I以及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I内安装有第一滚轴3以及第二滚轴4;所述第一滚轴3以及第二滚轴4分别通过半圆形凹槽5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I内部;
[0023]其中,所述第一滚轴3上缠绕有图书纸张6,所述第二滚轴4上开设有插接凹槽7,所述插接凹槽7用于插接所述图书纸张,所述第一滚轴3以及第二滚轴4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8以及第二滚轮9,所述第一滚轮8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滚轮9直径,所述第一滚轮8位于所述装载机盒内部,所述第二滚轮9通过所述第二壳体2开设的通孔由所述第二壳体2引出;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中部开设有观察窗口 10。在实际制作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I以及第二壳体2连接处设置有开关组件11,所述开关组件1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滑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滑块。这样可以方便将第一壳体I以及第二壳体2分开,用来更换装载机盒内的图书纸张。所述观察窗口处乐意设置有屏幕,所述屏幕可以为采用透明ABS树脂制作的屏幕。所述第二滚轮外部边缘处设置有防滑纹12。增大其摩擦力,有利于用户滑动其旋转。为了方便纸张插入该插接凹槽,所述图书纸张与所述插接凹槽连接处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可以为采用聚乙烯材质经一体成型工艺制作而成。
[0024]该图书在使用时,可以首先将印刷有文字、图片等阅读材料的阅读纸张缠绕在该第一转轴上,然后将第一转轴固定于该第一壳体内,将阅读纸张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二转轴的插接凹槽内,转动第二滚轮使纸张绷紧,然后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合拢,即可以通过转动滚轮进行阅读。该图书纸张上的印刷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印刷,例如,可以印刷拼音、图片、语文知识,数学知识、中国历史等等内容。当然在具体印刷时,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印刷技术,将阅读纸张上印刷三维立体图像,这样在阅读时趣味性更强。该图书具有独特的性能原理和滚动播放功能,无需借助声音、光电的辅助,是环保型手动机械图书。只要用手慢慢向上推动滚轮扭转,人物、图片已经文字就能上下调节互动。使学习阅读的兴趣大大提升,如同自己在放映电影一样生动有趣。
[0025]总之,本申请提供的图书,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廉,手指轻推滚轮即可以进行阅读,推翻了传统翻阅式的阅读理念。同时改变了一本书传阅多人的不卫生状况,采用手推滚动的阅读模式,容易擦洗,清洁方便,符合卫生环保的标准有趣简便的阅读方法,使少年儿童和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可以促进少年儿童和读者的阅读热情。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图书,其特征在于,所述图书包括装载机盒,所述装载机盒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安装有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轴分别通过半圆形凹槽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滚轴上缠绕有图书纸张,所述第二滚轴上开设有插接凹槽,所述插接凹槽用于插接所述图书纸张,所述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以及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滚轮直径,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装载机盒内部,所述第二滚轮通过所述第二壳体开设的通孔由所述第二壳体引出; 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中部开设有观察窗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书,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连接处设置有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滑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滑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书,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口处设置有屏幕,所述屏幕为采用透明ABS树脂制作的屏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轮外部边缘处设置有防滑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书,其特征在于,所述图书纸张与所述插接凹槽连接处为梯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图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分别采用聚乙烯材质经一体成型工艺制作而成。
【文档编号】B42D1/00GK205523168SQ20162007382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发明人】白威, 孙奇友
【申请人】白威, 孙奇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